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參加工作擔任語文教師以來,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説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説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裏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台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剛開始,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裏我所説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着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設備,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説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説過一句話,他説:“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觀念舊,拿着新教材,唱着過去的歌謠。二有惰性,常有“拿來主義”,鮮有創新精神。三是關注點有偏差,教學時只關注教,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四是反思少。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必然要求教師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説,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做法是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準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囉裏囉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提升三種教學能力

(一)課堂調控能力。

上課是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並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二)信息反饋能力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這種思想與智慧,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

(三)評價指引能力

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如何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首先,語言要飽含激勵,用真情去評價學生;其次,減少簡單確定性評價,倡導發展性評價,做到這兩點,評價的作用就能真正發揮。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3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説,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這次我學了《有效課堂教學與實踐》。對於我們一線的老師有了好的很大的幫助和指明瞭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説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

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4

有效教學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説它不是問題,是因為教師的教學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一直以來,我們所重視的都是知識的教育,對知識的教育可以通過大大小小的考試體現出來,好的成績是衡量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指標,更是衡量學生優差的標準。所以就知識教學來説我們都教學是有效的,但這個有效時狹義的甚至是片面的有效。因為我們忽視對學生做事做人的教育,這才是真正的有效無效的標準,所以説有效教學又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我們鹽城更是把今年作為有效教學年來抓,結合省廳“五嚴”的背景,解決有效教學的問題被大家提上了日程,各個學校、教師也逐漸形成了有效教學的理念。

我們學校更是抓住有效教學年的機遇,結合自身實際,以導學案為抓手來促進有效教學。我們每一位教師更是悉心研究,大膽實踐。我本人也閲讀了一些相關的理論,並結和自己的實際和學生情況進行試驗,在試驗中遇到了些新情況,靠自己的學習暫時無法解決,剛好,市教科院顧院長來我校作了一次關於《準確把握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的講座,讓我如沐春風,真是醍醐灌頂解決了我最近一直困惑的問題。顧院長的講座拋開了一些空而大的理論,是從一線教學的角度來談有效教學問題的,這很接近我們教學的實際,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可操作性也很強。

一、對顧院長所説的要把簡單的知識教的有厚度,我有不同的看法,因為這往往使人誤以為是故弄玄虛,而等同於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實際上有效教學就是以學生是否接受、是積極主動的樂於接受還是被動的死記硬背。顯然前者是有效的,如果一定非把簡單的問題講的有厚度,我想可能會增加學生額外的負擔。當然後來顧院長講教學要深入淺出、注重知識間的異同、加強學法的指導、放時間給學生獨立探究、體驗交流反思、構建的觀點我是深表贊同的,而且我覺得要做到這幾點教師必須練好基本功,熟知教材、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根據實際認真編寫導學案,並做好一次備課、再備課和課後反思。平時多閲讀專業書籍和最新最實用的教育理念,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師。

二、把握好課堂是有效教學的關鍵。顧院長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複雜的內容教的通俗化,對此我深表贊同,其實這也是我們新課程改革教學生活化的要求。要把我好課堂教學除了顧院長講的要做到 把知識生活化;講課要精要、精當、精彩、貼近學生實際;科學藉助現代媒體外,我覺得更應該做的是讓學生自己根據生活實際結合教學要求來設計情境,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悟,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探究,教師做好引導 ,適時點撥,這才是最有效的。正如顧院長引用的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所説“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

三、學生會學習是有效教學的保障。 顧院長認為把激發學生思考成為習慣,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會學習,教學生養成好的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樂趣,學生的學習就會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主動地學習肯定是有效的學習。當然,學習方法是因人而已的,不能籠統的將什麼、什麼方法,關鍵是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去分析、去感悟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可以再宏觀上指導,正如顧院長所講,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要注意技巧,讓學生從提問開始,會問問題的學生必定是有思想的學生,有思想的是學生必然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所做的就是把她或他的這種不自覺的思考學習方法變成一種習慣。這才是確保有效學習的長效機制。

四、做人的態度是有效教學的動力。顧院長認為把學生的精神愉悦當成自己的追求,我深以為然,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的愉悦必然是建立在對老師的喜愛之上的。其實這也是培養學生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學要有效,做人是根本,這裏所説的做人就是為人處事的態度,做事的能力,不僅是指學生,更是指教師,所謂教學相長,用心去關注學生,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5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

有效教學,通俗地説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提高和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厭學到樂學。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樂學且有收穫呢?

首先,教師要“活用”材教。我們在解讀教材時要有課程意識和教材意識,撰寫時要有目標意識和年段意識,上課時要有生本意識和訓練意識。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如此“活用”教材還會怕學生不樂學嗎?

其次,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眾所周知,教學是“教”與“學”雙方面的活動,要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思考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

同時,更重要的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掌握、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足夠的瞭解的基礎上,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的發言,可能遇到的困難,對課堂有足夠的預測。有備而來,有備無患,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實現教學預設而越俎代皰。

再次,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積極的態度傳達給學生,進而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時又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參加工作擔任語文教師以來,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説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説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裏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台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剛開始,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裏我所説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着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設備,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説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説過一句話,他説:“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我認真聽了滄州師範學院老師呂炳君講的《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課。它不像以前的理論那樣去強調教學的藝術性,高談闊論一些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實現的東西,而是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很多東西説出了我們的心聲,頗有感觸。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課前的充分準備就是有效備課。怎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第一。備而能用。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第二。有利於教。有利於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於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紮實,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曾經有老師認為,現代課堂強調師生互動和動態生成,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尚有許許多多的不可預見性,那麼似乎可以簡化備課,甚至不要備課。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促進者,引導者,怎樣促進,怎樣引導,是不可能在教學活動中隨意生成的,必須在課前事先有所考慮,課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導,學生學習慾望和動機需要教師去激發。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課堂中的遊刃有餘。因此,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互動,課前師生的充分準備是前提。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必須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中來,師生,生生之間平等的互動。教師必須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中解脱出來,這是兩種教育觀念的激烈碰撞,對教師來説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面對新課程,教師只有轉變角色,明確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視和諧互動對學生學習的重大意義,才能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關係。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教師應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促進者。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善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改變教學行為和策略,轉變角色,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傳遞者,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充滿生趣的師生交流場所。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與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使教師喪失了課程的意識,喪失了課程的能力。教師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教師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

成功的課堂或者説成功的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和諧的交流和平等的對話。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不再是一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師,唯教材而獨尊的行為。而是一種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沒有對話和交流就沒有真實的互動,這種交流和對話必須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基礎上,只有在師生和諧互動中才能形成學生的體驗與收穫。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要及時反饋與鼓勵。學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喚,才能保持開放的心態,才能產生充滿活力,充滿創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如果教師上課還是"一言堂",學生只有隨聲附和的份兒,那就根本談不上彼此之間敞開心扉,實現平等,民主的對話。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的"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藉豐富專業知識和社會閲歷感染和影響着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説,都是一種"共享"。教師是學生年長的夥伴,真誠的朋友,貼心的師長。在課堂教學中應善於營造一種生動,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教師要擯棄自己唱主角,學生當配角,部分學生唱戲,多數同學當聽眾的狀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影響着學生,感染着學生,引導着學生。在多元的互動中,學生的見解,教師的知識閲歷,學生的生活經驗,個體的獨特感受交織在一起,從而達成課堂的教學目標,這種狀態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種"共享"。這就使得課堂溝通在渠道上多樣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諧互動的課堂需要對話和共享。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8

為了促進學校教學水平以及教師素質的提高,學校請吳鬆年教授做了《有效課堂教學藝術》的講座,他從有效教學的定義到有效教學的目標再到有效教學的途徑、模式以及有效教學的評價做了詳細的講解,語言詼諧幽默,生動的案例激發人的思考。結合近日又閲讀了吳鬆年著的《有效教學藝術》一書,感覺觸動頗深。吳鬆年的《有效教學藝術》一書很好的從系統上論述瞭如何做到有效教學,並從藝術的角度、新課程實施的角度加以闡述,使我這個步入教育殿堂不久的新老師對於教育、教學、教師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

一、深化教學藝術,構建高效課堂

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要將這門藝術演繹的淋漓盡致,需要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聰慧的頭腦、敏鋭的觀察、縝密的構思、大膽的開拓,尤其是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更應不斷充實自我,挑戰自我,追求教學藝術的新突破。教師應該掌握優化教學的藝術,要善於展示有效教學的藝術魅力,進而提升課堂的高效性,為貫徹落實素質教育高效課堂的目標打好基礎。

(一)探索師生活動特點,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互動的多邊活動過程,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系統的兩個動態必要因素,其間的師生互動構成教學活動的必要統一體。傳統教學論認為,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這一表述有其合理性,但它只限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彼此影響,否認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教學活動過於簡化了。實際上,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行為,幾乎都發生在學生羣體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也應當是各動態因素之間多邊互動的統一體。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利用各種人才資源,力求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機制來加強信息交流強度,拓寬信息交流通道,從而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二)使用布白藝術,服務高效教學

布白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個概念,是指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地留出“空白”。化學教學布白藝術是指教師將布白手法運用於化學教學中,以此引起學生的注意、聯想和想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藝術水平的教學實踐活動。

(三)樹立教學過程觀,確保教學有效性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創新精神。而實踐證明學生學習過程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教的策略高低,這就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向高效課堂邁進。

在備課過程中,要體現“教學目標-問題預設-知識鋪墊-教材解讀-鞏固練習-課後作業” 六個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遵照 “預習—合作探究—點撥釋疑—效果反饋”的教學模式。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一般來説,預習可以瞭解新教材的基本內容,但難重點部分學生必然不會,盼着教師幫助解決。這樣,聽課的目的明瞭,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必然集中,聽講效果好是可以想象的。針對新課程,新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建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過程 “合作探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力求解決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問題。在上述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必須做好有針對性的點撥釋疑,講的內容是本節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容易出錯及容易混淆的地方,同時還要對類似的內容進行對比。使學生能正確而深刻地掌握教材,鞏固所授的知識。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撥釋疑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效果反饋,以強化練習。引導學生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經歷是一個人的學習、發展、創新所需要的,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説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説是值得付出的代價,這就是有效教學過程的真諦。

教學看似簡單,實則深奧。教完容易教好難,教對容易教妙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適應素質教育形勢下有效教學的要求。只有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最終領略“一覽眾山小的高效課堂的魅力”。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9

為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局《雲南省現代教育示範學校方案》,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落實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高效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校於20xx年9月15日正式啟動“有效教學”模式培訓,對上海一師附小、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武漢常青實驗國小、南京行知實驗國小的四種現代教學模式進行了學習。經過這幾周的學習,我的心靈受到極度的震撼。下面談談本人粗淺的體會:

一、教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改革,更是學校對課程的革新

課程包含了教法、教材、教師這三大方面,課堂要高效,離不開對課程的認識,離不開對課程的改革。

一、改革教法

首先,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用教材,是指不是教材裏有什麼就教什麼,怎麼説就怎麼教,而是學生需要什麼就教什麼,不是根據教材的結構來選擇教學的結構,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結構來選擇教學內容。

其次,從“以教定學”轉變為“以學定教”。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當學生髮生學習需求時,教師是引路者;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教師是服務者;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是欣賞者。

二、改革教材

成功的校園生活是發現人的潛能,讓人的潛能充分燃燒,只有開闢了校本課程,才能讓有差異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才能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燃燒,才能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燃燒。

三、改革教師

除了自身的提高,教師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一個包容的心對待孩子,既要看到盛開的鮮花,也要善待遲開的花苞,修煉出一個花苞心態。抱怨會導致失敗,賞識能導致成功。

通過學習比較我發現,我們平常的教學工作幾乎都是在教教材,很少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大部分時間還是考慮把課本上的知識滴水不漏的教給學生,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鼓勵的方法,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明顯太傳統和死板,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二、南京行知國小的“賞識教育”教學模式值得借鑑

南京行知國小的教育理念是:學會賞識、走近生命;發現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

(一)優點分享,讓每個學生成為心靈的主人

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個好孩子,不背壞孩子的包袱。教育有一個很大的訣竅在於:你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好孩子,你必須讓孩子從你的一言一行中感覺到他就是好孩子,他就會變成好孩子。他們學校有一個做法:給學生寫“優點卡”。他們設計印製了精美的卡片,讓老師在卡片上寫學生的優點,然後頒發給學生。寫優點卡要抓住幾個要素: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細節、有老師評點。而且教師在一兩句話裏要把這五個要素表達進去,這樣優點卡才算合格。

南京行知國小所推行的優點卡,重點的不在於優點,而在於“優點分享”。他們會在學校的升旗儀式後面舉行隆重的頒發優點卡儀式,獲得優點卡的學生名單會在廣播裏反覆出現,會在學校黑板報上面表彰出來,優點卡會貼在班級的黑板報欄上,會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欣賞,會作為書籤夾在課本里面。一個孩子的優點通過宣傳成為全校孩子的優點,成為引領全校孩子前進的一個方向,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正確的輿論氛圍,形成了一個健康的輿論導向,此時的力量就大了。

(二)全員管理,讓每個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

班級全員管理,他們的做法是,讓學生“人人當組長、輪流做班委”。

每個組的同學有語文組長、數學組長、音樂組長、美術組長、體育組長、值日組長、還有管課外閲讀的組長,有管檢查自選作業的組長,有登記優點卡的組長等等。組長的確定會考慮到學生的長處、愛好。

班長、學習委員這些“大官”怎麼辦呢,一般是5個人自由組合,當一週班委,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這5個職位,大家輪流當。一般每學期,每個孩子可以當兩週班委,當兩天班長。

(三)自主選擇,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要讓他在學什麼、怎麼學上有自主選擇的權力。

自主選擇可以在課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體現。特別在課外,應當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的餘地。他們提倡不佈置或者少佈置固定的家庭作業,取而代之的是“自主選擇12多”:

好身體多練,好家務多幹;

好書報多讀,好電視多看;

好文章多寫,好消息多傳;

好節目多演,好作品多玩;

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辦;

大社會多訪,大自然多探。

他們認為國小教育裏面很多東西對錯不重要,好壞不重要,興趣最重要,快樂最重要。你越這樣做,小孩子越放鬆越舒展,水平就越高。

通過對南京行知國小賞識教育的瞭解,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雖然我們一直都在教學的方面運用了賞識方法,可起到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我打算好好的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通過優點分享的方法來激勵更多的孩子。而全員參與管理班集體的方法,更是值得一試。我相信班級管理的工作做好了,當同學們習慣成自然的去參與管理,老師也會輕鬆很多,孩子在日常行為規範和學習方面,應該都會有一個嶄新的變化的。

三、杜郎口教改關注“問題”學生,有效的促進教學成果值得我們學習

杜郎口教改得以成功的一大突破就是對差生的關注和幫扶,他們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為辦學理念,通過“兵帶兵”“兵幫兵”“兵強兵”等幫扶形式,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弱勢羣體學生的健康發展,從而達到整體提高的效果。

如何有效的實施幫扶計劃呢?具體措施是對每個班級的管理都體現出對差生的關注如:1、每個班級都有幫扶計劃,都張貼有結對子名單2、對優等生的成績的考核是通過和結對子學生成績的平均分來衡量的,並且進步與否也是看這個幫扶的效果來衡量。3、定期的評選幫扶能手4、教師的教案裏都有對差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及整改措施,尤其對課堂效果監測不達標的學生均有相應的提升措施。5、班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評分細則,有完善的學生管理檔案,有對問題學生違紀的事實的記錄也有整改的措施和效果的檢查記錄。除此之外班級還設有個人量化評比,小組之間也有競爭,班級還對錶現好的進行表彰獎勵,對有進步的差生進行肯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競爭和互助中得以成長和進步。

我打算學習杜郎口教改對差生的幫扶方法,細化“一對一”的幫扶計劃並付諸實踐,在充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差生走出困境,整體提高全班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綜合四種現代教育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們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課堂上是高效的,管理上是創新的,學生的學習是愉快的。作為一名教育者,當我們面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時,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反思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了,雖然四個學校的教育改革模式我們不能照搬硬套,但我們也應該從這樣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啟迪,才能找到適合我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一直以為憑良心,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中,才發現這一思想是錯誤的。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時空內,其效率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就叫做有效教學。

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説,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4. 目標要有效:學生為行為主體;行為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教師再經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需要意圖的深入研究之後,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在教學過任務導向作用。

課堂的有效組織。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語言組織準確、簡練;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

課後的有效練習。量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學各方面持之以恆的鍛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nye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