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0月17日,秋高氣爽的北京,由中華書局舉辦的第一屆傳統文化圖書業務培訓班開班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這個培訓班有別於我個人之前所參加的所有圖書交流活動,它就是一個培訓班,真正學習的地方。在培訓班的課堂上我第一次瞭解了什麼是古籍,古籍如何分類,經典的古籍有哪些等等問題。

説起來好笑,雖然我在書店工作,雖然我從國小開始學習詩詞歌賦文言文,但是對於古籍的體系還真的一點都不瞭解,在市面上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以及閲讀引導也很少,所以在傳統文化以及古典文學方面我一直有留白,打算到了差不多的年紀心境沉澱下來後再去涉獵。

這次的培訓剛好給了我一個契機,它將傳統文化圖書的脈絡梳理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其中的那條線,於是,我可以順着這條線走下去,一點一點的加深自己的閲讀層次。這大概就是俗話所説的緣分到了吧,老天幫我打開了傳統文化圖書的大門,我可以更深層次的學習其中的內容了。

説到傳統文化圖書,它其實覆蓋的面很廣,以前我們愛用國學、歷史、傳記這樣的分類來表示,不過這些類別還是有些片面,傳統文化應該是過去的流傳下來的文化,它包含了當時社會思想的各個方面,我個人也覺得用傳統文化圖書這個名詞來做這一類圖書的總稱要好些。不管是傳統文化圖書還是國學、歷史等等這樣的分類的圖書,首先我們要知道它們是過去的書,是古籍。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的書才屬於古籍呢?

書寫或刻印於1912年以前的書籍稱為古籍。1912年之前有多少年的歷史我不清楚,我只知道1912年前的書拿到我面前我未必能讀下去,因為這些書的行文以及書寫方式未必符合現在人的閲讀習慣。於是為了使這些古籍便於閲讀和利用,就出現了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做了什麼?

按我的理解,現在的古籍整理由各個出版社的編輯承擔。他們通過點校、註釋、今譯、影印、索引、彙編、書目這幾種方式對古籍做一整理,讓現代人能通過標點、註釋等理解古代人的意思。

能做古籍整理的人定是通讀詩書、滿腹錦綸的。給我們授課的編輯老師也講述了很多關於標點、校勘、註釋、箋疏、用字等方面的小故事,真是不對比不知道,一些例子説出來,我們可能不太理解其中差錯在哪,可是在真正懂行的人眼中就是笑話了。

所以讀書並不一定看所有的書,選擇合適的版本以及編者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一點,閲讀圖書首先看出版社/公司,好的出版社/公司才有高質量的編輯或者翻譯認真對待文字,才有高質量的校對認真對待文稿。(關於校對我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説,主要是看了日劇《校閲女孩河野悦子》有感,這個放在以後再説)其次才看作者,不過一般有實力的作者選擇的出版社也是實力強勁的,這就是強強聯合吧。

粗略瞭解了出版社所做的古籍整理工作後,我們要了解一下這些整理過的古籍的分類。

古籍的分類有哪些?

古籍分類有七分法、四分法。

七分法出自劉歆寫的《七略》,《七略》將圖書分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等六大類,即“六略”,再加上“輯略”(即“六篇之總最”),合稱七略。(以上來自百度)是古代最早的圖書分類方法。

四分法分經、史、子、集四部。將六藝歸為經部,諸子、兵書、數術、方技歸為子部,史就是史,詩賦歸為集部。

經部是經典、權威的代表。經過漫長的演化後的核心就是《十三經》。包括了周易、尚書、詩經、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基本上就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指導武器,因而地位高尚。

史部就是歷史,看歷史劇能見到古代有史官這一職位,就是負責記載歷史告知後人的。

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其實挺超前的,畢竟人活不到百年而歷史可以永存,皇帝做的事情以後的人通過史書都會知道,這是不是變相的永垂不朽?巧合的時,當下,做一件可以留存很久的事情讓你死後還有人記得你——這個概念也在慢慢得流行開來……大家都是有野心的人。

回到正題,史部的代表就是二十四史,加新元史為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為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説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以上來自百度)

子部專列諸子百家及藝術、譜錄等書。細分眾多,有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説),二十二子。具體內容都可以百度。

集部收歷代作家的散文、駢文、詩、詞、曲和文學評論等著作。看成一個類型文章的合集吧。

學習了古籍分類後我才理解了金克木老先生的讀完十三經“書讀也就完了”的意思。十三經和二十四史可以看作我們瞭解古代文化的必備讀物,有了它們,在古代文化的學習中我們不至於迷路。但是真給你一本週易、給一本史記,你也未必能讀懂。畢竟不是一個時代的文字,其中的理解還是需要功夫的。

怎樣由淺入深呢?

少兒可以選擇圖畫版本、故事版本、誦讀版本的相關圖書;大眾作為入門的話可以選擇説講類、知識類、傳記故事類的普及讀物;專業點的可以直接讀原著;更專業的可以讀無註釋版本。

更專業的介紹可以私信諮詢我,我不會的還有出版社的老師,學文學問,我們不僅要勤學還得勤提問題,多思考。

傳統文化知識是我們的寶庫,儘管現在沒有以前的學習環境,儘管在各種方面都有阻礙,儘管我們已經退步到連簡化字都未必能讀出寫出,但是作為圖書發行的從業人員,我覺得有必要將推薦傳統文化圖書這一目標作為自己以後的工作重點,多讀書、多寫心得與大家分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在今天,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與欣賞越來越少,大家的生活都充斥着忙碌,休息時也是玩手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幾乎沒有,為了繼承我國傳統文化,我們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師生一起學習傳統文化。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骨幹教師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你從韶山水田的黃色的阡陌上走來;你從安源煤礦的黑色的巷道里走來……你從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走來;你從頓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走來……”隨着大屏幕上著名朗誦家殷之光氣壯山河、震撼人心的《人民萬歲》的朗誦,由聊城同心國學院主辦的聊城市市級培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骨幹教師專題培訓拉開了帷幕。近日,筆者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會,通過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聊城市教育局哈寶泉局長作了“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民族復興”的報告。哈局長從文化力量推動復興、文化魅力助力復興、文化自信實現復興三個板塊深入闡述了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與魅力,他聲情並茂的講演博得了在場教師的陣陣掌聲。在場教師從哈局長的講解了解到了經典國學、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到了古典文學、中華文學的源遠流長。哈局長深入淺出地引導着我們尋根溯源,繼承中華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傳統文化血脈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到胸懷天下的宏大格局;從無遠弗界的遠大志向到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從知行合一的道德修養到止於至善的厚德載物;從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到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從福禍相依的辯證智慧到求新求變的創新思維。哈局長特別指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懷、“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濃烈民族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開拓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博大胸懷、“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浩然正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關心民眾疾苦的體貼之情等優秀傳統中華民族世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經過幾千年的洗禮後依然光彩依舊,熠熠生輝。

三個小時的講課,哈局長思維清晰,見解獨特,字字鏗鏘,中間沒有休息,現場座無虛席,老師們的視線都被哈局長的精彩講座深深吸引住。

傳統文化,深邃如江海,滋育華夏,恰似“江河萬古流”;傳統文化,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正如“光焰萬丈長”;傳統文化,高妙如山川,豐富生活,好比“黃鐘大呂金聲玉振”。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在傳統文化叢林中漫步,在傳統文化長河裏凌波,在傳統文化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最美好的教育詩篇,描繪出山青水秀、歡聲笑語的畫卷,成就清新高尚的人生。“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聽,詩經論語、諸子百家、唐風宋韻、元曲清夢……走進傳統文化,感受家國情懷……

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緻梳理和深入挖掘,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為推動民族復興增磚添瓦,用我們的雙手和智慧開啟更加燦爛文明的中華新紀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為期七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培訓班在緊張、充實而又滿滿的收穫中落下帷幕。本次學習既是必然也是偶然,説是必然是因為我們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受益者,我個人看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結合自己的專業,立志成為一名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説是偶然是我在百度中不斷尋找這樣的培訓平台,眾裏尋他千百度,終於在浩瀚的國學平台中找到了。為了參加這次培訓班,我放棄了年休假,帶着幾分忐忑,幾分惶恐隻身來到山東淄博。一下飛機,就直奔山東省首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大會現場,見證了全國首次省級大會的宏大場面,聽到了政府的聲音,學習了培訓機構的辦學經驗,認識了赫赫有名的呂導和部分外省的縣級領導,進一步堅實了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決心。在七天的學習中,我的收穫如下:

一是學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博學儒雅而又親切的袁校長帶我們盡情遨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我們《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承傳者三項修煉》、《儒釋道的核心精神與聯繫》、《禮在生活中的運用》、《遊學齊文化景觀》、《演講培訓實用技巧》等等。尤其《孝行天下,福滿人生》這個宏大的專題讓我們深刻領會了什麼是道德,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孝的內涵、孝的重要性、父母的十大恩德和怎樣踐行孝道,通過認真學習,我越來越明白我在踐行孝道方面的差距,譬如在父母的面前,恭敬心和順承做的遠遠不夠,隨着自己的學識和地位提高,慢慢在父母的面前賣弄自己了,傲慢心增長,對父母的教誨,有時不屑一顧,説話變得不耐煩,想起來是何等慚愧。同時,以為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樂就好了,不知道即時這樣也做了很小的一部分,我們更應該去養父母之志和養父母之慧,讓父母能頤養天年,有個祥和和快樂的晚年。

二是學會了怎麼樣經營國學培訓機構。袁校長傾囊相授,把這幾年經營成敗得失,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回家後,我們借鑑經營模式,籌備國學培訓機構,修身為本、正己化人,點亮自己,照亮別人,真正扛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旗。

三是結識了來自全國13各省時的學長們。部分學長在傳統文化中浸染多年,有較深厚的國學功力,有的自己創辦了培訓機構,有的是做國學傳承,有的做了多年的義工等等,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治學的嚴謹,學到了一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承傳者應有的品質和品德。七天來,他們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服務周到的禮儀,讓我無不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德的美好。

為了讓自己在國學培訓的路上走得更遠,我建議學苑在未來師資培訓的路上可以在當地或異地(外省)(方便遊學)組織不同的專題學習,如研習道德經、如父母規,怎麼樣籌辦家長學校等,一次研究一個經典專題,講深講透,不斷豐富我們這些承傳者的專題課程,能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o8oj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