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輿論引導培訓心得

輿論引導培訓心得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步,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越來越大,重視媒體的作用、運用好傳媒的力量,已經成為各級領導幹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輿論引導培訓心得,歡迎大家閲讀。

輿論引導培訓心得
輿論引導培訓心得篇1

近年來,伴隨着我國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一些突發性的公共事件也時有發生。如何快速有效地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從以往的一些公共突發事件的處置中,人們已經看到,黨和國家還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對人民安危高度負責的態度,及時、快速、有效地予以應對處理。在這些突發事件中,黨和國家各級政府部門所採取的種種有效措施,對我們如何預防與處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提供了一些經驗和借鑑:

一要高度重視,對突發公共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即在突發性公共事件來臨時,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上快速反應。要總結和處置羣體性事件的經驗教訓,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工作中的不足,健全工作機制,真正形成有效管用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作預案,確保一旦發生羣體性事件,能夠快速反應、控制得住、處置得了,努力減少羣體性事件對社會穩定的衝擊。

二要及時公開信息,為妥善處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營造良好的環境。在本區域範圍內發生突發性公共事件時,要能夠及時、準確地發佈有關信息,主動引導輿論,澄清事實,解疑釋惑,維護社會穩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縮小和消除因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為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三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快速有效地處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預防公共性突發時間的工作機制,認真搞好落實,做到有備無患,提高防範能力。尤其是在預防工作中,要加強對易發案件的重點部門的預防工作,為地方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應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通過日常的加強教育,才能具備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能力。通過教育,我們才能。 總之,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始終貫穿於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在一定意義上説,做好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物質和技術準備,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人民羣眾就一定能夠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也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輿論引導培訓心得篇2

6月20日,xx在人民日報考察工作時就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對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思想意識有着重大影響。”“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努力使新聞宣傳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這些重要論斷,深刻闡述了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指明瞭新聞宣傳工作的着力方位,提出了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對新聞宣傳工作和新聞理論的科學總結和重大創新,是指導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綱領。我認為,落實重要講話精神,關鍵要在提高輿論引導的影響力、權威性和公信度上下功夫、求實效。

擴大影響力。主流媒體始終承載着社會主流輿論,傳遞着時代的強音,反映着民聲民意,彰顯着時代主流的核心價值觀,體現着媒體最高文化品質的公信力,必須時時體現其影響力。一是正確導向。強調:“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堅持正確引導必須體現在最大多數受眾的認同、信任和市場佔有率上。要適應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條件的深刻變化,讓馬克思主義佔領意識形態陣地,壯大主流媒體實力,擴大影響力。二是尊重規律。要從新聞價值、表現形式、受眾心理、傳播規律、傳播技巧等規律層面,考量宣傳效果,調整宣傳藝術,豐富傳播手段,提高引導能力。在數字化時代,主流媒體必須利用自身的政治優勢、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搶佔這一高地,擠佔這一空間,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中佔據主動,展示主流、體現主導。三是搭建平台。當前我們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利益關係調整帶來的利益衝突,使社會輿論呈現出多樣化、分散化、複雜化。分散的聚合不起來,就很難形成主流輿論,也就談不上引導。因而,主流媒體必須建立拓展溝通渠道,把分散的輿論聚合起來,利用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增強互動式引導,形成正確導向。

彰顯權威性。權威、公正、理性、負責是主流媒體的特質。主流媒體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正確的引導力、強大的吸引力和強烈的感染(!)力有效影響受眾、引領社會輿論,通過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和引導藝術來吸引羣眾,感染羣眾,贏得受眾,贏得市場,體現權威。一是主題宣傳要用創新的表達方式感染受眾。要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時代感。要注重大題材與普通人之間的關聯,實行大主題,小切口,新視角,深挖掘,做到立意高、形式活、有創意,努力提高宣傳的説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進行典型人物報道時,為避免人為的拔高,可以通過還原典型人物的生活本質,去捕捉和發現生活細節,使典型宣傳具有感召力和人情味,也更真實,讓人信服。要堅持以合為勢,形成關注度,在重大題材和重要報道中,要整合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資源,立體式、全方位、大範圍的集中宣傳,形成輿論強勢,展示規模傳播效應。二是突發事件要有時效正確導向受眾。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説就是對重大事件的判斷能力和引導能力。特別是重大的突發性事件,沒有預期性,具有明顯的衝突性和敏感性,涉及到許多人的切身利益,而人們受到事件的刺激會產生驚異感,引起恐慌和思慮,激起眾説紛紜,使許多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捲入到事件中,不斷引起形式各異的社會騷動。一個負責任的新聞媒體應該是從受眾利益的角度考慮,提高公眾對各種信息的鑑別和判斷能力,用正確的、健康的觀念去強化受眾頭腦中原有的那些積極認識,同時驅除和駁斥那些錯誤的、模糊的、落後的認識。三是輿論監督要用效果來引導受眾。按照“着眼建設性,務求真實性,保持平衡性,確保合法性”的原則,着眼於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維護穩定的要求正確地開展輿論監督,使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相互呼應、互為補充。第一,堅持服務中心。要堅持“黨政重視、羣眾關心、普遍存在”的選題原則,把體現黨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呼聲統一起來,不獵奇,不炒作,抓主流,抓大題材。第二,堅持建設性的立場。新聞工作必須緊緊服務和服從於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決不能憑藉新聞從業人員個人的情緒愛好或服從部門的利益進行開展新聞報道,進行輿論監督。要堅持“用事實説話、用過程説話、用當事人説話”,通過輿論監督,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第三,堅持給公眾信心。新聞媒體要重視輿論監督的效果和刊播後的反饋,對一些重大題材,要進行實地回訪,製作節目播出。對認真整改的,要報道整改成效;對曝光後仍然堅持錯誤的,要跟蹤報道,直到問題解決。

提高公信度。公信力是新聞宣傳的可信度、權威性在受眾中產生的引導力、感召力、親和力和表現力。提高主流媒體的公信力,關鍵是要堅持“三深入”,實踐“三貼近”,佔領輿論制高點。一是做強時政新聞。第一,大事大處理。主流媒體姓黨,首要任務是為黨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好務,要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確定的報道計劃選題,緊緊圍繞廣大羣眾關心的生產生活問題選題,緊緊圍繞各級黨委、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選題。選題一經確定,就要分層次、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推進。要把重視時政新聞、主打新聞作為增強吸引力、感染力的必由之路,切實抓好頭版、頭條、頭組新聞,增加信息量,形成輿論亮點。大力改進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報道,調整優化版面結構,要聞版講重,新聞版求新,專版週刊做深,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錯,有品有格更有神,努力將時政新聞做得更充分、更好看,真正成為權威發佈的主渠道和社會輿論的思想庫,讓黨的方針政策被受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理解,並轉化為思想和行動。二是做深時政評論。言論是黨報的旗幟和靈魂,也是主流媒體引導輿論的有力武器。要改變過去評論四平八穩、語言生硬、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代之以清新活潑、言之有物、講究時效的新聞評論,做好引導而不訓導,莊重而不呆板,深刻而不深奧,易懂而不淺陋,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體現權威性,展示公信度。三是做活民生報道。第一,確保貼近性。民生報道體現的是主流媒體的人文關懷和受眾的視角,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正是其中的精髓。廣大新聞工作者要進社區、下農村、走工廠、到學校、入機關,寫百姓身邊的人,講百姓關心的事,説百姓自己的話,用新聞吸引人,用真情打動人,用思想引導人。第二,堅持服務性。每一個編輯、記者都要時刻裝着讀者、觀眾、聽眾,每篇稿件、每張圖片、每個標題、每段音像、每個版面,

輿論引導培訓心得篇3

19日至25日,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和宣傳部共同舉辦自治區政法、綜治、宣傳系統領導幹部輿論引導培訓班。自治區黨委、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綜治委主任符強,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屹分別在培訓班上講話。

符強強調,各級政法綜治部門要積極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記者通氣會制度、媒體聯動制度、新聞線索預告制度、24小時媒體求證制度、媒體監督反饋制度、突發事(案)件新聞媒體參與制度等,追求最佳的宣傳效果。要努力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建立與新聞單位定期交流、良性互動,主動向媒體通報情況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媒體在政法、綜治宣傳輿論引導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尊重新聞輿論的傳播規律,為媒體的正常採訪活動提供便利,並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對政法、綜治工作的監督。要建立和完善政法綜治宣傳輿論引導工作制度和機制,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的政法綜治宣傳骨幹隊伍,進一步加強領導,牢牢掌握輿論引導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確保政法綜治宣傳工作健康發展。

李屹要求,要深刻認識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作用,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突出做好重大部署、重大主題、重大典型的宣傳報道,形成正面輿論強勢;突出“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的宣傳;突出做好對熱點問題的引導,更好地解疑釋惑、化解矛盾。進一步健全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報道應急和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輿論引導水平。政法和宣傳部門、新聞單位之間要加強溝通協調,打好主動仗、總體仗、組合拳,認真落實責任制,嚴守新聞紀律,從源頭上杜絕違規報道突發事件。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傳播規律和特點,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加強網上管理,堅決封堵有害信息並提高網上信息服務水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安部、中國教育電視台專家分別作輔導報告。全區政法、綜治、宣傳系統3000餘名領導幹部通過現場聽課或電視電話系統參加了培訓。

怎樣同媒體打交道

信息時代,如何應對媒體,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已成為領導幹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今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xx,在同全國縣委宣傳部長培訓班學員座談時強調,‚要把輿論引導的任務落實到基層,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支持媒體採訪報道,正確對待輿論監督,提高同新聞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結合多年在新聞宣傳部門工作的實際,借這次機會,談點粗淺的體會和建議。

(一)沉着冷靜,有理有節。

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走上前台,直面媒體,引導輿論。他們沉着冷靜,有禮有節,展示了良好的公共形象。許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是面對媒體的高手,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記得我在香港做記者時,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巧答記者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次記者招待會上,李瑞環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其中説到,希望特區政府精誠團結,共創香港美好明天。一位香港記者出了道難題:‚您剛才在講話時説到 ‘特區政府要加強團結’,是不是意味着特區政府不團結?‛李瑞環回答得很機智:‚請問記者先生,我祝你身體健康,是不是意味着你身體不健康?‛

(二)真誠相待,以理服人。

某市規劃局一副局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反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説話,還是替老百姓説話?‛這一‚高論‛立即在廣大網民中引起廣泛爭議和質疑。

記得有一次,一位縣長在接受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記者採訪時,焦躁不安,態度野蠻。他不但不正面回答問題,更是語出驚人:‚在我的地盤,老子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我怕什麼!‛其表現在《焦點訪談》節目播出後,這位‚最牛縣長‛成為全國出名的反面教材。

國家出版總署明確規定:‚合法的新聞採訪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擾和阻礙新聞採編人員合法的新聞採訪活動。侵犯記者的採訪權就是侵犯公眾的知情權和自由表達權。‛

國務院條例規定,政府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能説‚無可奉告‛。採訪報道是記者的職業,是正常工作。領導幹部對待媒體首先要真誠相待,敢於面對,善於面對,不迴避。最好的方式就是坐下來相互談心、交心,以理服人。特別是在面對輿論監督時,能夠以法律和政策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避實就虛,再對答如流,也只能是百害而無一利。

(三)爭取主動,為我所用。

媒體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傳播信息,應對媒體,就是幫助媒體接近事實真相,徹底扭轉‚媒體前面説,黨委政府後面避謠‛的被動局面。同時,把媒體當成一個説理的平台,燈不挑不明,理不辯不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解決問題。要相信媒體的公信力,公眾自有公道。

建立‚新聞發佈制度‛,是爭取主動的一個好方法。近年來,各級黨政機關都紛紛建立了新聞發佈制度。通過新聞發佈,對一些重

要政策、法律、突發事件、社會焦點難點問題,統一發布,表明態度,主動積極地引導輿論。

有人説,在突發事件的新聞傳播中,可怕的不是記者搶發新聞,而是記者搶發的不是出自政府發佈的‚新聞‛。誰第一時間發佈新聞,誰就掌握了輿論的主動權。透明、開放才能贏得主動。對新疆‚7〃5‛事件的報道是個很好的例子。

新疆‚7〃5‛事件,引起了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事件發生後,自治區政府迅速成立了24小時開放的新聞中心,開通50餘條網線,為境內外記者提供上網發稿便利。自治區政府多次在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佈會,及時公佈相關信息,保證新聞媒體能夠依據事實,準確、客觀、公正地報道這一事件真相。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説:‚這是中國政府處理突發事件最迅速、最開放的一次。在那裏採訪很自由。政府主動提供信息,應對突發事件的速度之快,開放程度之高,令我大為驚訝!‛日本廣播協會一位官員説:‚這次事件中國政府對外很透明。‛美國廣播公司(ABC)駐京首席記者表示‚在烏魯木齊採訪很自由。‛

(四)把握時機,及時處置。

俗話説,‚三人成虎‛。湖南、陝西先後發生的兩起‚華南虎‛事件,由於處理方法不同,結果也完全不同。

陝西‚華南虎‛照造假事件,因林業部門相關領導處置不當,在社會上引起惡劣影響,多名官員因此受到處分或免職。但湖南平江縣對‚華南虎‛假新聞的處理就高出一籌。宣傳部門及時出面調查,第一時間公佈真相,避免了炒作。

領導幹部為何要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日前,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伴隨着中國國力的快速增長和國際地位的迅速攀升,媒體特別是外國媒體對“兩會”的關注程度正逐年升温。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促進媒體實事求是地對中國改革發展進行客觀報道,樹立和提升中國在人民心中、在世界上的形象,是各級領導幹部的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這與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在出席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所要求的一致。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步,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越來越大,重視媒體的作用、運用好傳媒的力量,已經成為各級領導幹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與媒體溝通的能力,其實就是執政能力的一種體現。一些地方在出現“突發性”事件後,可以通過媒體準確地、有影響力地傳達政府的意思,説服公眾、動員公眾與政府合作,共同解決危機。但有些領導幹部總是千方百計“捂着”、“掖着”、“蓋着”,害怕新聞媒體報道,不向新聞媒體通報有關情況,一些謠言在羣眾中肆意傳播,在網絡中“滿天飛舞”,羣眾、網民得不到真實信息,致使流言謠言錯誤地引導羣眾、網民的情緒,“突發性”事件逐步演變為大規模羣體性事件,造成極為不良社會影響和巨大社會財產損失。便聯想到甕安“6〃28”、“華南虎照”、“躲貓貓”等事件,這集中反應出了一些領導幹部還不善於同新聞媒體打交道。

其次,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素質能力,也是培養較高的政治素質和過硬的業務素質的具體體現。“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不強,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把握不準確,對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不能瞭如指掌、耳熟能詳,對本部門的工作情況沒有深入瞭解和掌握,在攝像機鏡頭前沒有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以致在媒體面前講錯話、講假話、不講話,

結果往往會使事件的進展情況和幹部先進事蹟宣傳報道不出去,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反映和解決,不實的傳言得不到及時澄清,給黨委、政府帶來了負面影響。信息化時代媒體大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在瞬息萬變的新形勢下,做到積極、主動地面對媒體,並協助媒體進行各種調查、採訪,充分運用現代傳媒工具在第一時間發佈權威可靠的信息,用強有力的正面輿論引導佔領新聞宣傳輿論陣地,以準確可靠的新聞事實回答某些傳言和歪曲報道。這正是新形勢下擔負領導工作必備的一種過硬素質。

第三,善與媒體打交道,就是為自己在公眾中樹立良好形象打下心理基礎。媒體監督本質上是人民羣眾利用新聞媒體對社會公共事務行使民主權利而進行的監督活動。我國憲法總綱

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人民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是媒體監督的最根本依據。媒體監督就是代表人民通過對事物的評價和批評,明辨是非、維護真理、伸張正義,促進事物的轉化、影響事物的進程,從而實現對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媒體監督越來越被“民主學者”及廣大羣眾寄予厚望。媒體監督的廣度和深度被看作一個國家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標誌。善與媒體打交道,就是善與公眾相處,尊重媒體,就是尊重公眾;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善於將媒體監督作為一種改進工作的手段,這既體現了一個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領導幹部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也是檢驗一個領導班子或一名領導幹部的思想境界和執政能力的“試金石”。

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把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工作作為執政和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佔領輿論陣地,把握輿論導向,引導社會熱點,化解社會矛盾,形成有利於本地區本部門各階段的中心任務、重點工作順利開展的輿論環境。這是新形勢下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具體要求,也是提高

黨的執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

標籤: 輿論 培訓 引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m74y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