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

最近觀看了“鏗鏘玫瑰”的美麗堅守——記如皋市江安鎮濱江初級中學教師吳紅芳先進事蹟視頻,吳老師懷着對教育的滿腔熱情,帶着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20xx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鄉村教育的園地,生命不息,追求不已。吳老師帶病堅守工作崗位的事蹟偉大又催人淚下,她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下面就談談我的體會: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一、像吳老師那樣默默無聞地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自從當了老師開始就把自己的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 20xx年來,吳老師一直輾轉省內外多家醫院積極治療,卻從沒影響工作,儘管病軀羸弱,但只要踏進校園,即刻滿面春風;儘管神疲力乏,只要走進教室就激情四射。殊不知,為了掩飾自己的病體,把一件件工作做好,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少倍的艱辛。多少次課堂上,雖然她臉上掛着親切的微笑,腿卻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多少次,為了寫好一份材料,常常熬到深夜,第二天起牀就會噁心嘔吐;多少次晚上發着燒,昏昏沉沉,白天還堅持到校工作„„其實,現在她的病情已經發展,伴有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已相當嚴重了。拿到複檢化驗單時,她看到數據變化也有片刻的憂慮,可一旦投入到工作中,這種擔憂又拋到九霄雲外了。吳老師就這樣把自己的青春、健康,無私地獻給了摯愛的教育事業,獻給了她的孩子們。濱江國中閭秀鬆校長這樣評價她:“別人消耗體力在工作,流的是汗,而她是透支生命在工作,流的是血。”所幸的是吳老師的事蹟被挖掘了出來,讓人們知道還有那麼一位人民教師在為教育事業默默無聞地工作着。 今後,我會像吳老師那樣默默無聞地工作,獻身於教育事業。

二、像吳老師那樣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

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後工作中首先應該以吳老師師為榜樣,學習吳老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只要工作着,我就快樂。”以教育為快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紮紮實實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我們學校的學生們。我會把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他人寬容一些,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立足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2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主政閩東地區時,就提出過“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理念,鼓舞起當地幹部羣眾奮發圖強的發展合力。沒有人天生就願意貧窮,奮鬥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揚鞭自奮蹄,有些人則相反,有如車行坡上,不加加油、鼓鼓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無法激發出來。脱貧攻堅不是扶貧幹部的“獨角戲”,唱好幫扶與被幫扶的“二人轉”,堅定貧困羣眾的奮鬥精神和發展願望,脱貧攻堅才能積力之所舉而無不勝。

精神上的貧困,往往比物質上的貧困更可怕。有些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多年來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與缺乏窮則思變、窮則思勤的奮鬥精神有一定關係。有些地方主動“返貧”,樂當貧困縣,不願摘窮帽子,有的貧困户發展農副產業不積極,爭當低保户卻很積極,從中都能發現“思想貧困”“志氣貧困”的影子。“苦幹不如苦熬”“等着別人送小康”,類似思想可以説都是脱貧攻堅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扶貧扶志,首先就要對準這些觀念和心態定點滴灌、靶向治療。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這個勵志語許多人耳熟能詳,也為貧困地區的廣大幹部羣眾深深認同。扶貧開發不應只簡單盯着幹部壓擔子、定考核,也應鼓勵幹部們以“扶志”和“扶智”為抓手,喚醒貧困羣眾的主動脱貧意識。好政策離不開好宣傳,正像那位“吐槽”的縣委書記所提出的,扶貧幹部要到羣眾中去,多開屋場院子會,多跟羣眾交交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衣食父母們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們扯橫皮”。好習慣也需要好榜樣,靠辛勤勞動脱貧致富的農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範和帶頭效應。只有形成“見賢思齊”的導向,才能變“讓我脱貧”的被動思想為“我要脱貧”的進取意識。

公平與效率,向來不可分割。扶貧政策講公平的同時,也應注重效率,建立更靈活的激勵機制。一些地方的創新探索值得借鑑,比如推行幫扶人與貧困户“雙承諾”“雙認定”“雙確認”的工作方法,變“單向輸血”為“雙向互動”。有的地方實行扶貧資源差異化分配,真幹真支持、多幹多支持、大幹大支持,以多勞多得的方式激發羣眾脱貧致富積極性。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我們應當用好的激勵制度設計,消除“等”“靠”“要”的消極心理,激發出脱貧攻堅“內生動力”。

當前,脱貧攻堅正進入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精神扶貧應與物質扶貧互為支撐,羣眾積極性和幹部積極性都應充分調動挖掘,讓貧困地區的幹部羣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3

我是內蒙古呼倫貝爾日報社記者於雪丹,也是杜宏烈士犧牲後深入伊木河採訪的全國第一個媒體人。這次採訪,是我十幾年記者生涯中最為難忘的一次,給我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感動、激勵和震撼。

説實話,採訪之初,我也曾在內心產生質疑:艱苦偏遠的連隊,會有那麼優秀的官兵。價值多元的社會,真有那樣執着的堅守,帶着這樣的疑問,“三九”第一天,我和3位戰友同行,從邊防團出發,一路向北,向號稱“雪域孤島”的伊木河進發,尋找內心的答案。

那是一條從原始森林中延伸出的狹窄山路,冰封雪裹,漫長孤遠。310公里的路程,如果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飛機僅用半小時,高鐵一個半小時,汽車不到三個小時,可我們從晨曦微露到太陽落山,整整走了一天;而杜宏,在這條路上卻用盡了他年輕而短暫的一生!

來到伊木河邊防連,官兵們向我動情地講述着這個邊防軍人的故事。13年軍旅生涯,11年堅守一線,從普通一兵到一連之長,他身上的閃光點多得讓人難以想象。

我問戰士們連長身上什麼最特別,他們的回答出乎意料:連長像顆子彈,幹什麼都衝在前頭,身上為此留下了好多傷疤。

一次連隊炊事班失火,杜宏帶着戰友迎着火勢,第一個爬上木質房頂救火,掀開房檁,一根三寸長的釘子瞬間扎進他的右肩。他一聲不吭,直到大火撲滅,才叫軍醫把釘子拔了出來,從此,肩上落下一個刺眼的疤。

杜宏腿上的疤是和戰友們一起打柈子時留下的。為連隊過冬儲備燒材,在鋸柈子時他腳下一滑,被油鋸在腿上開了一道大口子,頓時皮肉外翻,鮮血淋漓。當時現場沒有麻藥,杜宏就邊抽煙、邊咬牙,讓軍醫給縫了十幾針,戰士們回憶説,那場景堪比關公的“刮骨療毒”。杜宏長年在邊防一線執勤巡邏,腳上踩過釘子,身上被蛇咬過,頭上被流石砸過,還有左臂因為超強度訓練導致的習慣性脱臼……每一個傷疤都在講述他戍守邊關的感人故事;每一個傷疤都見證着他無私無悔的責任擔當;每一個傷疤都詮釋着他戍邊愛連的血樣忠誠。

接受我採訪的每一個人,沒有矯揉粉飾,沒有作勢浮誇,聽着他們講述自己眼中的杜宏,一樁樁、一件件,包括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無時無刻不在撞擊着我的心靈,讓我落淚動容。

炊事班義務兵孫福義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是爺爺一手將他帶大的。去年,爺爺去世時正趕上大雪封山,孫福義急得直哭。杜宏讓在外休假的司務長替孫福義為爺爺送行,並拿出5000元工資表示慰問。

指導員李東風與杜宏同住一間寢室,他們兩人搭班子,總是習慣每天晚上説説工作的事、聊聊家裏的事再休息。直到現在,李東風依然照常24小時不關寢室的門,那是杜宏生前立下的規矩,為的是能看到從這裏走過的每一個戰士。其實我知道,不關的哪裏是簡單的一扇門,那分明是一顆敞開的心!

伊木河所有的戰士都曾感受過:半夜裏連長查鋪,不忘給每一位戰士掖好被子;將手伸進作戰靴裏摸摸是不是潮濕;出操時蹲下身來把他們鬆了的鞋帶綁緊;寒冷的户外為他們放下帽耳;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生日,並且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的簡單願望……

我面前這些年輕的戰士皮膚黑紅、眼神清澈、目光堅毅,即便臉上淌着淚,也始終正襟端坐。採訪過程中,我幾次唐突地站起身來,在走廊裏踱來踱去,不時眺望窗外的界河,和界河對岸的遠山,我怕自己難以抑制的淚水勾起他們更沉痛的悲傷。但我卻始終控制不住,和戰士們一起一次次淚流。

6天的時間,我採訪了59名邊防官兵,記下了70多頁採訪筆記。淚水一次次把手稿打濕,字裏行間,滿滿的都是情與血的記錄,愛與淚的傾訴。這麼多年,我出版過散文集、長篇小説、報告文學,寫過數百篇人物通訊,唯獨這一篇,是我最艱難的一次寫作。5天5夜,常常深夜裏伏案而泣,不知從何下筆。那一個個場景猶如電影片段在我眼前一幕幕回放,揮之不去。

我忘不了,杜宏的遺體離開連隊時,因為送行的靈車乘坐人員有限,排長牛雪峯和戰士張利、蔣加亮三人齊刷刷跪倒在團長孫建國面前,哭着懇求送連長最後一程。那該是怎樣的一跪啊!都是流血流汗不流淚的軍營男子漢,都是跪天跪地跪父母的錚錚好兒郎,那一刻,卻為了他們的好連長,為了延長與他相處的最後時光,他們跪得無怨無悔。那一跪,跪出了恩情不捨,跪出了人間大愛!

我忘不了,靈車行至團部駐地莫爾道嘎時,已是凌晨兩點,林區檢查站的路口燃起了兩排蠟燭,在寒冷的夜裏跳躍着温暖的光。這是村民韓傳偉一家人為杜宏連長點燃的引路燭光。整整310支蠟燭,代表着杜宏剛剛度過的31歲韶華。韓傳偉曾經因偷伐林木被杜宏處理過,也是因為杜宏他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改善了生活,這是一位普通的村民用他最樸素的方式為恩人杜宏送行。

我忘不了,杜宏犧牲第二天,從連隊走出去的136名老兵自發地建立了一個微信羣,叫“伊木河豐碑”,大家在羣裏點燭悼念,30多人到機場迎接他的骨灰。官兵們常説,在與世隔絕的伊木河,最不值錢的就是錢,可是杜宏走的時候,大家還是用了這個世界上最常見的方式來表達這份情意,自發向其家庭捐款。他的家鄉鄂爾多斯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羣眾專程為他悼念、掃墓。

這些忘不了的場景縈繞心頭,杜宏這個與我素昧平生的邊關軍人,從大興安嶺密林深處,正一步步向我走近,他紮根邊關、安心邊關、建功邊關的高大形象,在我眼前也逐漸清晰起來。我一氣呵成,寫就了一萬多字的長篇通訊《血樣忠誠,訴與國人説……》。當我在鍵盤上敲完最後一個字時,扼腕歎息,長哭不止。若不是親身經歷,我怎麼都難以相信,在這紛雜的塵世間,仍有如此純粹的靈魂和堅守。而現在我卻深信,他值得我為之傾注滿腔心血,他值得我們全社會為之大力褒獎,他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銘記和敬仰!因為杜宏就是這樣一個大寫的漢子,一個真正的英雄!

這篇稿件,《呼倫貝爾日報》用了整整三個版面集中刊發,呼倫貝爾新聞網同時推出,新浪、搜狐等國內十幾家主流新聞網站隨之轉發,當天就刷爆了朋友圈。隨着中央和軍隊新聞媒體的集中報道,我看到幾十萬網民為杜宏點贊,大家紛紛跟帖留言,短短几天時間點擊量超過了千萬。中央電視台新春走基層報道組的7名記者,從伊木河返京後,專門請了雕塑大家為杜宏塑像。

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主席何建明,在看了這篇報道後大為震動,凌晨一點鐘給我發來短信:“此文可成為20__年度佳作,為共和國邊防軍人立起了一座時代的豐碑!從文章裏,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邊防軍人,而是千萬個邊防官兵,更是中華民族的風骨和脊樑!”

呼倫貝爾健齒集團老總方堃託朋友聯繫我,請我為他的幾百名員工做一次杜宏連長的事蹟報告。對於一個注重追求經濟利益的企業,為什麼能夠拿出專門時間,開展這樣的活動,他的回答讓我熱血沸騰:“我們的企業需要這樣的精神傳承,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學習這樣的榜樣!”

身患癌症4年的父親,卧牀期間,顫抖着戴上老花鏡,一字一句看完了我所有關於杜宏的文章。當父親得知我為了陪伴他,推掉去鄂爾多斯做事蹟報告會的邀請時,因口底癌難以説話的父親,突然對我説:不用陪我,宣講重要!4天以後,父親安詳地走了。到今天剛剛一個多月,我無數次回想起父親跟我説的那句話:不用陪我,宣講重要!我想,這就是烈士杜宏給父親帶來的切身感動,這就是烈士杜宏給我們普通百姓帶來的精神力量!

在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做的那場報告會結束後,我和杜宏的新兵班長、戰友,還有杜宏帶過的兵在當地一個小飯店相聚。那天晚上講的話題全是杜宏,大家喝得酩酊大醉,發誓以後這樣的聚會再也不搞了,因為一喝酒就要提起杜宏,活着的時候他太累了,不要再打擾他在天堂的安眠。聚會結束的時候,大家倒了滿滿一碗白酒,站起身來,雙手舉過頭頂,莊嚴凝重地説:“你雖然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你摯愛的邊防線,但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在採訪的日子裏,我一次次被杜宏的事蹟感動着,也被所有的邊防官兵感動着。在祖國遼闊的版圖上,所有戍邊官兵,都有着同樣的使命,同樣的擔當,他們將青春乃至生命奉獻給祖國的廣袤邊疆,用鐵一樣的意志和血一樣的忠誠,守衞着祖國的每一寸邊防。他們就是千千萬萬個活着的杜宏!

我就是要用我的心和我的筆,激情讚美這些新一代最可愛的人。作為我們這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普通一員,他們的愛看起來很小,小到只是愛着戰士、連隊和哨所,但他們的愛卻很博大,因為他們的愛,能讓百姓安康,國家安寧!

我深刻地體會和理解了在看望慰問內蒙古邊防官兵時的那段講話——“你們戰天鬥地,爬冰卧雪,戍守邊關,體現了邊防軍人的報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有你們站崗放哨,全國人民都覺得很踏實,我為英雄的戍邊官兵感到驕傲和自豪!”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4

有句話説得好——“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20__年的春節,是我長這麼大以來最難忘的一個春節。不敢出門,不敢拜年,每天擔驚受怕。

新型冠狀病毒把20__年的春節搞得一塌糊塗。有人忙着回家,有人忙着逃離,還有這樣一羣人逆向而行,為全國14億同胞守護着生的希望。在這一次抗擊病毒的戰役中,是她們卸去紅粧替你揹負前行,是她們萬里赴戎機保護着這個國家。

這次,她們值得一個“英雄”的稱號。

她叫敖忠芳,今年92歲,原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及南京市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在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國之際,她不顧家人反對和醫院的勸阻,依然投入到抗擊新型肺炎的鬥爭中,她説:”我來(出診)肯定不要增加醫院的負擔,不要醫院接送,我要自己走。”這位噙着淚的老人,在國家危難時刻選擇挺身而出,她把自己的安危拋在身後,把對家人的愛埋藏心底,因為此刻,她把治病救人的“醫者仁心”放在了第一位!

“作為醫生來講,一個醫學的戰士,死在戰場上,是死得其所。”

“我自己願意來的,我承擔這一切。”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定不辱使命。

前幾天在微博上有一個熱搜為追星女孩再次用行動證明了自己。肖戰,王一博,TFBOYS,周震南,焉栩嘉等各家粉絲們紛紛捐贈物資支援武漢,追星本來就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感謝這麼多粉絲的支援,為他們點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骨子裏有大愛的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堅持。

無數愛意的匯聚,點滴行為的積累,將築起堅固的港灣。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今年的春節變得格外不同尋常。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災難,湖北雖然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但全國人民都在陪着你們一起戰鬥!更有無數山東人民都在陪着你們一起戰鬥!更有無數山東人在背後支援武漢,為武漢加油!

疫情雖可怕,但人心更暖。我們很難想象這些人中的每一個人究竟是誰,但是我們知道,他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是在為了誰。感謝每一個在疫情中無私奉獻的人們!感謝奮戰在第一線的人們!

看到這些英雄的身影,我深受感動,我想,我應該利用假期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只有這樣,等我長大,我才能像這些英雄一樣,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挺身而出,為國效力。因為,我願意做這樣的人!我願意做這樣的人!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5

剛剛結束了20世紀10年代,在我們美好的期待裏迎來了20__年。炮竹聲起,辭舊迎新,在這一年的開頭,迎接我們的卻是武漢的疫情,是每天不斷跳動上升的數據,是我們全國人民參與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截止今日,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舊是紮在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尤其是隨着病例的不斷增加和隨着的攀升,全國公眾尤其是武漢人民更是人心惶惶,一時難以釋懷,也難以安心。但我們的背後是我們強大的國家,是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所以我很放心,哪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如風暴一樣來得如此兇讓人措手不及。

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我們的國家沒有隱瞞,沒有封鎖,每天數據實時更新,信息公開透明,高度重視這次疫情,這是對武漢負責,對全國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簡短的八個字是醫護人員在堅守他們的信仰。國家所需、百姓安危為重,個人生死、物質得失為輕——在醫護工作者身上,我們不難讀出這種鮮明的價值排序。在疫情面前,白衣是他們的戰袍,醫療器械是他們的武器,他們在向危險深處逆行。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他們主動請纓戰場,在洶湧的病毒前,他們並不比普通人多一份幸運。他們也會害怕,可不曾退縮。正如一位一線醫生的自白:“其實我也害怕,但我必須衝在第一線,給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在未知的危險前總會有一羣一羣的英雄挺身而出,鍾南山院士84歲高齡親赴武漢,與白衣戰士在我們與病毒之間架起了高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局外人。

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在前線攻堅克難,我們在後方守望相助。社會各界人員盡己所能。前方物資緊缺,口罩廠不惜用三倍工資來召集工人恢復生產,熱心市民輪流來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外賣小哥也在向危險中送去温暖。武漢選擇封城,各省拉響重大突發事件一級響應機制,開建“小湯山”模式醫院。

每當國難當頭,總會有堪稱民族脊樑者,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一個個逆行的身影前仆後繼的奔赴武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普通人或許能力有限,但我們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正在前線浴血奮戰的他們,解除後顧之憂。

期盼今年櫻花綻放時,我們都摘下了口罩。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6

8月16日下午,市民政局在晉城分會場組織收看了全國民政系統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報告視頻會。市民政局機關全體人員和直屬單位負責人收看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許帥的同事、朋友、父親、護士和媒體記者分別以《他,視救助對象為親人》、《愛,是一種責任》、《父母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永不言棄,與生命賽跑》、《用生命鑄就“孺子牛”精神》為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情講述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整場報告事例鮮活、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報告人幾度哽咽,聽眾幾度淚下,會場多次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最後,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從“政治品質、優良作風、進取精神、高尚情操”四個方面高度概括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精神內涵,並對全國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提出了“四個結合”的具體要求。李立國要求,全國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以許帥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推動民政事業改革創新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報告會結束後,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萬榮做了總結。王萬榮指出,許帥同志是全國基層民政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楷模。我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和心中有責、主動作為的擔當精神,要以真抓實幹和求真務實的態度自覺做好本職工作,真心實意地踐行“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理念。要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一名合格的黨員,為決勝“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許帥,河南省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今年37歲。他多年來如一日,愛崗敬業,敢於擔當,以“民眾之事無小事”為己任,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視救助對象為親人,實實在在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他帶領全站職工轉變服務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陽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20xx年12月,被確診為胃癌四期後,他仍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勇敢對抗病魔,坦然面對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頑強堅守崗位,積極履職盡責。他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今年“七一”前夕,河南省委授予許帥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7月16日,河南省總工會授予許帥同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今年7月,民政部印發《關於在全國民政系統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的決定》,並授予許帥同志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7

張伯禮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仍堅持每週出門診,有時從外地趕回來,連飯都顧不上吃,在診桌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處處為病人着想,從不開大處方,不作不必要的檢查,不收病人任何禮物,為病人精心診治,以高超的醫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

一次張伯禮看完門診,剛出診室就被一位病人家屬攔住,家屬哭着説:“我們從農村來,沒掛上號。他(病人)得了肺癌,花了2萬多也不見好,快撐不住了,您救救我們吧。”張伯禮把病人讓進診室,仔細詢問病人情況,認真查閲各種檢查報告,發現病人雖消瘦、劇烈嗆咳,但CT、支氣管鏡檢查沒有給出肯定結果。病人咳嗽始於服用降壓藥“開博通”後,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判斷嗆咳很可能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病人心理負擔重才導致消瘦。他給病人調整了降壓藥,開了中藥湯劑,親切地對病人説:“你很可能不是癌症,先喝點中藥調理調理。”一週後病人複診時症狀明顯改善,又用了一段時間的中藥,病人就康復了。病人家屬拉着張伯禮的手説:“您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接觸過張伯禮的人都説,張主任一點兒沒有專家的架子,他對病人永遠都是那麼耐心細緻、和藹可親。

20__年非典肆虐。張伯禮挺身而出,迅速組建中醫醫療隊,擔任中醫治療非典總指揮。他説:“SARS(非典)是一場特殊的嚴峻考驗。它考驗我們的黨性,也考驗我們的能力。”他以“寧願犧牲,不負人民,勇於擔當,不負歷史”的無畏精神,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在控制病情惡化、改善症狀、激素減停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他還組織了非典中醫證候的流行病學研究,得到了世界衞生組織的讚揚。

30多年來,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張伯禮努力拼搏在科研、教學和醫療崗位上。他説:“當今中醫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我們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為中醫藥事業奮勇拼搏,鞠躬盡瘁!”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8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人民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副隊長王泠以“不知道你是誰,但知道你為了誰”為題,娓娓道來一個個感人的戰“疫”故事。

“疫情、責任和家人、親情,猶如天平的兩端,然而為了更多人家庭的團聚與親情,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選擇了責任與堅守。也許你不知道我是誰,但你一定知道我為了誰。”從帶隊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時,防護服下的大汗淋漓,耳畔粗重的呼吸和心臟戰鼓雷雷般的跳動,到看到重重門後是迫切需要救治的患者;從難度大、強度高的護理工作要求,到無微不至的生活護理;從一點點為皮膚壓力性損傷截癱患者清創換藥,到收到出院老人一筆一劃寫出的感謝信,他們用温暖的雙手,救護着每一位無助的病患;用和藹的話語,安撫着每一顆驚惶的心靈,用專業的護理,為重症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用無邊的大愛,為武漢人民帶去希望與陽光。情讓人與人隔開很遠,卻讓心與心貼得更近,隔着防護服感受到的真摯情誼,透過起霧的護目鏡看到的感激目光,讓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

在醫療隊中,有人推遲了婚期,有人孩子剛剛出生8天,有人父母生病住院。他們是女兒、妻子、母親,是兒子、丈夫、父親,但所有人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難,為了“大家”的安康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和奔赴武漢的4萬2千名醫務人員一同,匯聚成磅礴萬鈞的力量,給生命以最強勁的守護。

鄭吉春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同志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舍小我、為大我,不懼危險、不怕犧牲,堅持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以精湛的醫術築起了一道‘讓死神也望而卻步’的生命防線,展現了首都高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使命擔當,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的好榜樣。”他要求,北京教育系統以學習援鄂抗疫先進事蹟為契機,持續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精神的熱潮;以弘揚援鄂抗疫寶貴精神為重要內容,縱深開展“使命在肩奮鬥有我”主題教育活動,將師生抗疫故事和精神“學起來”“唱起來”“講起來”“做起來”;以用好援鄂抗疫生動素材為切入點,不斷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課改革創新,切實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大會公佈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名單,北京大學援鄂抗疫醫療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師生代表們向各位報告人獻花,用鮮花和掌聲向援鄂抗疫的勇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祝賀。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9

春節,本是個闔家團圓的喜慶節日。但今年的春節卻與往年不同。疫情的爆發,使得平日裏熱鬧的大街小巷空無一人,再無往日的歡聲笑語,此時,有這樣一羣人,成為了這空曠大街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是在疫情中無懼個人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是風雨無阻的快遞小哥,是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基層工作人員,是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愛心志願者。他們就是風暴中的逆行者!

前幾天,我在一篇新聞中看到一個“説走就走的媽媽”——謝濟聯的媽媽。她是一名疾控中心的檢驗人員,經常是單位一個電話,就立刻趕過去了,節假日裏也是隨叫隨到,沒有具體工作時間,基本上都是24小時全天候。這次新冠疫情的全面爆發,他的媽媽真正是連軸轉了好多天,等到輪休時,她又和所有普通的媽媽一樣,叮囑謝濟聯好好學習,認真完成作業。謝濟聯的媽媽穿上“戰甲”,她就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脱下戰袍,她又是一名普通的母親,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都望子成龍。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每天在做着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是這個特殊時期的最美逆行者。

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我的腦海裏浮現了一個人影,那就是我大伯,他是一名基層領導,一年到頭,説走就走,基本不着家。大年八年級,接到縣裏通知就急忙去鄉鎮了,一走就是一個月,期間回來拿了一次換洗的衣服,大伯回來後就站在院子裏,沒有進門,他帶着口罩隔着窗户,趴在玻璃上和我們説了幾句話,他説他很好,讓我們不要擔心他,要我們都待在家,沒有生死攸關的大事就不要出門。叮囑堂哥和我要好好學習,認真上網課,不要偷懶。隨後他拿起放在門外的衣服急匆匆的又走了。我的堂妹今年剛剛1周半,拍着窗户哭鬧着要爸爸,奶奶看着這情景很難過,一個人偷偷躲卧室哭了好久。我雖然也很難過但同時又覺得很驕傲,因為大伯“守在前線”無怨無悔地做着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其實我明白,之所以能坐在温暖如春的家中,不受“病毒”這股寒風的襲擊,享受着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為有太多像謝濟聯的媽媽,像大伯這樣的“普通人”穿上“責任”這身戰甲為我們逆風執炬,驅除陰霾。而我身邊,像大伯他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在這樣一羣“基層工作者”的包圍下,耳濡目染間更深刻地明白了“責任”和“擔當”這兩個詞真正的含義!我想我願意同他們一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正確的事。就像我們的“守護神”鍾南山爺爺對自己的評價“我不過是個看病的大夫”一樣。此刻,做為一名國小生的我,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就是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武裝自己,等將來有一天,祖國需要我時,我也可以逆風而行,獻上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我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待陰霾散去,四月的武漢,櫻花爛漫有人亦有心共賞,如同我家鄉那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生機勃勃,不負春光,不負韶華!

報告會心得體會5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0

6月29日下午,軍委國防動員部在京舉行杜宏先進事蹟報告會。全體機關幹部以及直附屬單位官兵在主會場,國防動員系統團以上單位黨委機關和部隊官兵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同步聆聽了報告。

杜宏是內蒙古軍區某邊防團一連原連長。他入伍13年,紮根邊防,建功邊關。當戰士時,他是全連公認的優秀士兵;當連長5年,他所帶連隊2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單位”,3次被內蒙古軍區評為“全面建設先進基層單位”。他個人連續5年獲全團比武冠軍,多次立功受獎,被譽為“守衞北疆的忠誠戰士”。20__年12月30日,杜宏在前往哨所檢查途中因公犧牲,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新一代邊防軍人戍邊衞國的壯麗篇章。杜宏犧牲後,內蒙古軍區批准他為烈士,並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本報曾分別以《魂魄毅兮家國情》《魂兮歸來思念長》為題連續報道他的事蹟,在軍地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報告會上,內蒙古軍區某邊防團團長孫建國、一連連長李東風、班長張利、杜宏的妻子張茜、呼倫貝爾日報社記者於雪丹,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深情追憶了杜宏為國戍邊的先進事蹟。

從嶺南軍營到北疆邊防,從西北邊陲到東海前哨,杜宏的先進事蹟感動和震撼了廣大官兵。許多人表示,杜宏始終堅定信仰,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實踐,鉚在界河守邊防,瞄準打贏練精兵,竭心盡力建連隊,無怨無悔獻青春,體現了一名革命軍人的無私奉獻和執着追求,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限忠誠和責任擔當,為深入開展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

場內受教育,場外見行動。走出會場,許多官兵表示,學習杜宏先進事蹟,就要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擁護支持改革,積極投身參與改革,以強烈的使命責任、務實的工作作風、良好的自身形象,奮力開創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新局面。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1

今年的春節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春節。往年的春節總是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可是今年的春節一片寂靜,街上冷冷清清,幾乎看不見人影、車影。大家都閉門不出,偶爾外出也得帶上口罩。

這位為什麼呢?因為可惡的“冠狀病毒”入侵人體,使得接觸過的人都會互相傳染,嚴重的甚至還會失去生命,於是大家都居家躲避這個“大壞蛋”。

“大壞蛋”來勢洶洶,肆無忌憚地傷害着人們。和媽媽一起看了很多的新聞報道,我們很恐懼,但是並不絕望。因為有一羣令人難以忘懷的背影,在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瞧,曾經戰勝過SARS病毒的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又一次奔赴“戰場”,趕往武漢前線。我從新聞中中看到了他花白的頭髮、憔悴的面容,留給我們的卻是堅強無畏的背影,令人感動、令人欽佩。

除夕夜,我們留在家中吃着豐盛的年夜飯,看着喜慶的節目。有一羣穿着軍裝的白衣天使們,不畏風險,背上了行囊,趕往疫情嚴重的地方。看着他們排着長長的隊伍等待登機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天使們能平平安安地回來。

無數逆行的背影守護着我們的健康,相信一定會很快趕跑“大壞蛋”,還祖國大地一片歡歌笑語。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的春節註定不平凡,註定讓人難以遺忘,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肺炎的重災區是武漢,多少人想逃離這個肺炎之地,而有這麼一羣人放棄休假時間,放棄與親人團聚時刻,毅然決然的踏上離鄉之旅,與別人背道而行,來到疫情的最前線,他們不為功名利祿,不計生死,不畏辛勞,只為心中的那一份責任與擔當,為我們守衞着一方淨土。他們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但醫務人員、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離鄉的車,他們有的還來不及跟家裏人告別,甚至有的都沒見家裏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們給我們留下的背影是堅毅,是無悔,是抗“疫”勝利的信念!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先生,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的説:“把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後,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安全的志,始終未變。他的出現安撫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鍾南山先生還有很多醫護人員,為了方便穿戴防護服,她們剪下了長頭髮;重症隔離病房的護士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最小的剛滿20歲,即使因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出了一身汗,悶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堅持為患者治療;即使他們明白自己可能會被傳染,也要用盡自己全力為患者治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病毒與人民羣眾之間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看到這些穿着防護服,戴着防護口罩的護士們走出隔離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臉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動之餘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們,與逆行在前線的他們,雖然我們在不同處,但我們的心要團結一致,我們在遠方,儘自己所能,可以為他們做到的,儘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護生命;眾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讓我們一起把病毒戰勝之後,再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3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將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早已為古今中外所共識,幾乎成為不言自明的常識。因此,我在此寫下師德計劃:

一、熱愛幼兒。

關心愛護全體幼兒。支持客觀、公正地對待和評價每個幼兒,善於發現兒童身上的用心因素,並鼓勵幼兒追求進步。勇於承認自己工作中的失誤,勇於理解領導和家長的正確意見。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嚴格要求幼兒不偏愛、不溺愛幼兒,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方。

二、愛崗敬業。

熱愛幼兒教育事業,安心從教,踏實工作。熱愛幼兒園,關心幼兒園的發展。盡心盡職地做好本職崗位上的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工作,樹立榜樣。

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出發認真貫徹落實教學常規,不隨意遲到、早退、中途擅離崗位,使用手機不影響工作,隨時隨地給幼兒良好影響,不隨意發牢騷,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真心誠意對待幼兒,成為他們的“夥伴”。

三、為人師表。

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做到禮貌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儀表大方得體,語言規範、健康、準確、純潔,日常行為禮貌。思想作風實事求是,表裏如一,工作作風認真嚴謹,講求效率,待人處事光明正大,誠實守信,生活作風端莊大方。做到尊老愛幼、鄰里團結。

四、嚴謹治學。

認真務實不馬虎嗎,勤奮好學,理解繼續教育,在原有學歷的基礎上,獲得高學歷。明確本職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刻苦鑽研業務,精益求精,減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差錯,深入研究有關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五、依法執教。

認真參加政治學習活動,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等法律法規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重視素質教育。

六、尊重家長。

主動、經常地與學生家長聯繫,每學期對家居本鎮範圍內的幼兒至少家訪一次,相互配合教育幼兒。尊重幼兒家長,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虛心理解幼兒家長的正確批評。向學生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的方法。

七、廉潔從教。

不利用工作之便,從幼兒家長中謀求私利以事業為重,以幼兒為重,不隨意請假,調課,服從組織分配,理解工作樂意。有奉獻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用心主動,任勞任怨。

八、團結協作。

正確對待自己,待人處事冷靜、謙遜,正確對待他人、對同事尊重、關心、愛護、幫忙、負責、理解堅持原則,不做“好好先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開展有益競爭,不搞知識“封鎖”,搞好羣體創優熱心幫忙他人,樂為他人工作創造條件。

熱愛羣眾、關心羣眾建設,用心參加羣眾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羣眾建設出謀劃策熱心關懷羣眾中每個成員,支持羣眾中領導成員工作,遵守園規園紀,維護羣眾榮譽。

總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地提升自身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自身師德修養,不斷創新和開拓,紮實開展工作,以譜寫師德師風新篇章。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4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突然出現,使這個春節成為了一個最充滿熱血與鬥志的“戰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譜寫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英雄讚歌。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們在不知所措時,卻有一羣這樣的人:他們被稱為“最美逆行者”,並且告別家人出征疫情最前線,有的還剃光了頭髮,當他們摘下口罩時,臉上傷痕累累,整天穿着不透氣的防護服,時時刻刻都得照顧着病人,他們累得只好躺在地下休息,許多人民也開始為國家做貢獻,小區開始檢查防控工作,快遞小哥快馬加鞭運送救援物資,導演將投資了鉅額資金的電影免費呈現給羣眾,民工將老闆用來抵工資的口罩捐給醫院。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抗疫英雄層出不窮。鍾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帶領人民抗擊非典病毒,此時,84歲高齡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領白衣天使奔赴武漢,蒼老的他仍扛起寶劍,彷彿補天巨人,竭力挽救陷於水深火熱的武漢人民讓我一腔熱血又柔情滿懷。

讓我們為他們加油,攜手抵抗疫情,讓我們早日渡過難關,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5

20xx年10月13日,在和慶中學傾聽了儋州市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4位優秀教師的優秀事蹟報告聽得我心潮澎湃。王金花老師紮根大山,把情與愛奉獻給民族教育事業;唐照清老師淡定的堅守,執着的追求,努力改變學校面貌;陳寶根老師用愛心温暖學生,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無私地奉獻了全部的愛;陳近萬老師默默耕耘,終身不悔,讓“愛與責任”和自己同行。……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卻各自譜寫着不平凡的教育之路!一件件先進事蹟,一個個偉大的舉動,在他們的訴説下,是那麼的不經意,那麼自然的一件事。

其中,最讓人動容的是王金花老師,放棄在外面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家鄉當代課教師。從黃花閨女到兩鬢白髮的中年婦女,已奮鬥了三十三年。紮根於僅有5名教師,生不滿50名學生的偏遠山區農村國小。在艱苦的環境,處於劣勢的教學條件下,她憑着自己的專業,自己的執着,卻將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中,幾十年來為了不讓學生綴學,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因為堅持家訪,在家鄉換來了一個“家訪老師”的稱號。

還有潛心教育教學的語文教師陳近萬,二十多年來他不管是當老師,還是當校長的助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紮紮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着眼學生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用愛去温暖學生的心靈。為了做好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經常深入課堂,瞭解教師的教學情況;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為了打造一支愛崗敬業、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制定“以研促學,以研促教的”教學模式等,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時間過得好快,報告會很快結束了。聽着4位教師的精彩報告,就像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形勢下,他們把“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的首位。他們,讓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用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創新研究去對待現代教育!

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篇16

我不曾一次看到過那些在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他們大多是黨員,也有一些自願參加的志願者,他們全部都是好樣的。

常常能看到那些醫護人員工作在抗疫一線,那厚厚的防護服、隔離服,是完全不透氣的,常常能看到他們的衣服都已被汗浸濕,已經濕透,汗滴濕了他們的衣服,也滴痛了我們的心。那些防護服,只要脱下就代表着廢了,醫護人員們常常在工作前都不能喝水,在診療時也不能吃飯,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他們身上的那件防護服,那份使命,他們毫無怨言,總是默默地完成着任務。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也是好樣的。

還常常能見到,那些穿着志願服的志願者和黨員,站在各個小區門口、各個街道中央、各個樓道中間、各個城市中心,常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那是多麼累啊,可他們不下崗,堅持不下崗。我還在新聞裏見到過:七十一歲的老黨員堅持參加巡查、不小心摔壞腿的老黨員怎麼都不肯下崗,他們都堅守在抗疫防疫一線,甚至不能回家,過年不能見到家人,不能吃團圓飯、年夜飯,可想而知,他們要揹負着多少啊。

我們看到後,都會不禁淚目。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冒着被感染,冒着死亡的風險踏上一線的,可看起來,他們毫無畏懼,甚至能看出他們的表情都已是麻木,麻木當中透着温柔的樣子。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有兒子,有女兒,他們都知道爸媽正在從事的是什麼職業,是有生命危險的世界十大高危職業之一,但他們不怕,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都不會怕,他們也都是好樣的,他們承擔着孤獨甚至是喪父喪母,可他們好像繼承了他們爸媽的無畏、無懼,每次都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兩點:1。毫無畏懼2。擔憂他們的父母,我覺得,他們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跟他們的父母一樣,全部都是好樣的。

這些最美逆行者,都在我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給了我們無比的温暖,他們的汗水,是為了抗疫,他們的承擔,是為了抗疫,他們的兒女,也終將成為最美逆行者。讓我們再次喊出:

“你們都是好樣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0o3e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