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部門心得體會範文4篇

部門心得體會範文4篇

本文目錄部門心得體會範文學習十七大的心得體會,包含各行業,各部門(獨家原創)水利部門效能建設心得體會檢驗檢疫部門法治質檢心得體會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公司全體員工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安全知識教育培訓。通過這短短兩天的複習和充電,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大家的安全生產知識又進一步得到加強,安全意識再一次深入心中,安全管理和施工的理念得到了全體員工的統一認可和支持。

部門心得體會範文4篇

剛剛過去的6月,是“全國安全生產活動月”,每年的這個時候,不僅僅是我們電力部門,全民安全學習的熱情都空前高漲,足見國家對安全的重視的程度,足見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大力倡導安全文化,提高全員安全防範意識,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氛圍,對於我們電力施工企業來説,不僅僅是保障員工最根本的利益,創造最大的生產效益,也最大程度的節約了企業成本。從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出發,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電力安全知識,達到啟發人、教育人、提高人、約束人和激勵人的目的,從而提高全員安全生產防範意識。通過兩天的學習,我認為在安全生產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發揮班組安全管理的作用,因為班組是公司最基層的部門,是由一線施工員工組成的部門,班組安全管理上了台階,公司的安全就有了保障。班組除了要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完善的組織機構,還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多一點愛心,多一些關心;在對職工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上多一點耐心;管理過程中更為細心;對待違章作業多一些“狠”心。只有這樣,用“心”去構築安全防線,安全基礎才能更為牢固,安全工作才更有保障。“人人蔘與保安全”即要求全體員工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重視安全,做到“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也特別要求每一個電力施工企業員工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確保電力生產的安全,而要堵住這個源頭就要靠我們在班組安全管理中下“狠心”去反違章、消滅違章作業,只有這樣,才能以“無違章班組”去實現零事故。還要準確地把握電力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的輕重緩急。安全生產管理也應把“安全重於泰山”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樹立“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本站

回首往昔,安全生產的現實提醒我們,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還有許多的不足和漏洞,我們每一個電力職工都不能高枕無憂,一定要不斷地加以改進。作為一個電力施工企業員工無論是否直接從事施工工作,都必須要有責任意識,沒有責任意識就沒有工作的動力,也就沒有了工作的方向。我們的工作質量直接關係到員工家庭和客户的幸福,社會的穩定以及企業的興衰,可以説責任重大,重如泰山。安全生產工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艱苦的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作,必須加強對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管理知識和安全技術知識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有了依據,才能起到作用,才能知道困難在哪裏,才知道怎麼樣克服這個困難。電力施工企業的特點是人員流動性大,多為露天作業、高處作業,施工環境和作業條件隨着工程的進度變化而變化,這些都給安全管理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所以我覺得要做好一個合格的電力企業施工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較強的責任心,我們的安全工作才有保障。用自己實際行動保障施工安全,讓我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而努力

學習十七大的心得體會,包含各行業,各部門(獨家原創)部門心得體會範文2篇 | 返回目錄

十七大心得體會:構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既是基本醫療衞生制度的重要基礎,也是關乎民生的重大事情。做好這件大事,我認為應深刻認識並着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正確把握政府在不同類別藥品供應保障中的不同職責

我國的藥品供應經歷了政府統一調配和市場自主調節兩個階段。政府統一調配在藥品資源緊缺時期,對於優先滿足最迫切的用藥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管得過多、統得太死,抑制了企業的發展活力,藥品供應緊張的局面長期得不到緩解。藥品市場放開之後,醫藥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藥品的特殊性被忽視,商業共性被放大,出現了惡性競爭、藥價虛高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利潤較低臨牀必需的藥品,生產企業不願意生產,流通企業不願意經營,醫療機構不願意使用,人民羣眾買不起藥、看不成病成為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沒有正確區分不同類別藥品的定位和職責。政府在藥品管理中的職責是由藥品的特殊性和藥品在醫療衞生保障中的作用決定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藥品作為商品,必然遵循價值規律和公平交易的市場法則,同時,它又是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關係國計民生。藥品的特殊性決定了藥品特別是藥品的供應保障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質,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全部交由市場去解決;同時藥品不同,其在醫療衞生保障中的作用也不同,故政府在其生產、供應中的職責也不同。比如強制實施的預防性疫苗和重大災情疫情用藥,政府就得建立儲備制度,並對儲備規模、品種結構和價格實行全方位管理,有的甚至得免費供應,強制使用。而對基本醫療服務藥物,政府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即政府要在保障供應、保證質量、合理定價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形成安全有效的質量保障體系、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企業獲得社會平均利潤的補償機制,以保障公眾的基本用藥需求;至於其他藥物,政府則應採取調控的方式,即政府的重要職責在於制定產業政策,嚴格市場準入,提供信息服務,規範市場秩序,至於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則應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總之,政府應從要麼政府主導、要麼市場主導的極端化做法和全部藥品“一鍋煮”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來,對不同的藥品採取不同的管理辦法。

建立並強力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基本藥物作為臨牀首選藥物,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質量穩定、價格合理、使用方便”的特點,是保障公眾健康的基礎。基本藥物制度作為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內容是:國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藥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採購和配送,並逐步規範同種藥品的價格;保障基本用藥,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藥品費用。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於保證公眾身體健康,指導臨牀合理用藥,控制藥費過快增長,正確引導藥品研究開發,全面實現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的良性運轉,實現公眾醫療可獲得性、可支付性,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該制度並強力推行之。

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探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但是,由於政府在基本藥物目錄制定以及基本藥物生產、供應、價格、使用等方面多頭管理,缺乏協調,致使這一制度至今沒有建立起來。我國雖然先後頒佈了四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但存在嚴重缺陷。世界衞生組織的推薦目錄只有312種,多數國家是200-300種,最多不超過400種,而我國高達2033個品種,其中中成藥1260個品種,化學藥品、生物製品773個品種,目錄品種過多。而且,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用藥目錄》等目錄,這些目錄自成體系,《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束之高閣,失去了權威性。

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公眾需求和我國實際,在整合現有多種藥品目錄的基礎上,按照保障基本需求和普遍性原則,遴選確定基本藥物目錄。新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要確保其權威性,醫保藥品和新農合用藥等目錄要以其為基礎。對基本藥物,要引入競爭機制,招標生產、集中採購、限定價格、保障供應,對於基本藥物生產經營利潤過低的,政府給予合理的補償;要制定並實行嚴格的醫療機構基本藥物用藥規範,對醫療機構基本藥物的備藥率和使用率進行明確,充分發揮基本藥物制度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中的基礎作用。

着力提升民族醫藥自主創新能力

對於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解決藥品供應保障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民族醫藥產業。但縱觀我國民族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卻嚴重不足:一是研發能力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少。我國現在生產的西藥98%以上為仿製藥,從1949年到現在全世界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1700多個,我國僅有13個。國內藥品市場的高端領域被進口和合資藥品佔據。二是作為國粹的中藥,現代化進程緩慢。目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中藥產品極少。出口的中藥絕大多數都是中藥材等初級產品,每年的中藥製劑出口額僅佔世界市場的3%-5%。創新能力不足不僅嚴重製約了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更給保障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用藥需求造成嚴重隱患,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藥品研發具有投入高、週期長、風險大等特點。但從我國民族醫藥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完全依靠企業自身的條件和能力研發新藥還很不現實,因此必須把民族醫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作為國家戰略擺在重要地位,統一規劃,強力推動。政府要發揮體制優勢,組織國家民族醫藥創新團隊,搭建國家創新平台,並在資金投入、税負減免等方面制定傾斜政策,大力支持民族醫藥創新,使發展民族醫藥的整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中藥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和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領域。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獨特的中醫藥文化、良好的產業基礎,大力開發現代中藥,發展現代中藥產業。政府要加強引導,為中藥產業發展創造條件。要鼓勵中藥產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使創新技術的發展與中藥產業現代化緊密地結合起來。國家要選擇一些重大的現代中藥技術創新突破點予以資金支持。同時要在主要創新技術發展上引入風險投資機制,為社會資金參與中藥產業科技創新創造有利的投資環境,促進民族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為構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夯實基礎。

切實解決農民用藥難問題

建設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解決不好八億農民的用藥問題,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就是一句空話。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居住分散,經濟落後,藥品供應存在許多問題:藥品供應網絡覆蓋不夠,買藥難;藥品配送成本高,用藥貴;過期失效藥品、假劣藥品易於流入,安全隱患多。建立完善農村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既是保障農民健康的基本需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解決農民用藥難的問題,必須發揮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作用。政府要把建立完善農村藥品供應網絡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到戰略高度,統籌規劃,紮實推進。要從政策上扶持,投入上傾斜,鼓勵支持藥品批發企業向農村配送質優價廉的藥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藥品價格;要依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以衞生院所為主體、零售藥店為補充的農村藥品供應網絡;要加大農村藥品監督網絡建設,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和過期失效藥品行為,確保廣大農民用上安全放心的藥品。要精心培育農村藥品市場,拓寬農村藥品供應渠道。確立鄉鎮衞生院為村衞生所代購配送藥品的合法地位,發揮鄉鎮衞生院的輻射作用。

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藥品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監督各個環節,既有政府的責任,又有各方的利益,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只要我們抓住關鍵環節,把握工作重點,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十七大心得體會: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要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都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麼統一人們的思想、凝聚人們的力量?靠的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範,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我們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絡,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使文化產業佔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傳播深度決定影響廣度。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具社會影響的科技進步的手段和載體,帶來了文化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四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人民羣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羣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激發人民羣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羣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營造寬鬆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湧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十七大心得體會:以人為本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準繩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糾正發展的偏差,才能形成發展的合力,才能實現發展的目的。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關注民生,把民生問題放在發展的首位。“增長度”、“發展度”、“協調度”、“持續度”、“和諧度”、“幸福度”,應當成為衡量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解放思想的出發點、歸宿點。堅持以人為本的解放思想,才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解放,才有利於廣東當好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糾正發展的偏差。由於以往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採用簡單的GDP指標,相對忽視教育、文化、衞生、環保、人的幸福指數等方面的考量,結果造成對GDP的盲目崇拜,導致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把經濟發展這一實現社會富裕和人民幸福的手段,當作一切工作的唯一目的,而將羣眾福利、生活質量、人的尊嚴視為可以為經濟發展讓路和必須付出的代價。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儘管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但資源和環境的約束依然趨緊,民生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居民生活品質有待提高。在廣東新一輪思想解放的過程中,只有真正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克服“見物不見人”的發展觀念,糾正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偏差,使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形成發展的合力。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民羣眾的共同參與,需要人民羣眾智慧、才能和力量的充分發揮。在廣東新一輪思想解放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把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意志凝聚起來,從而形成促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以人為本,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力量之源,是廣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力量之源。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才能實現發展的目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各種條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廣東新一輪思想解放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從人的發展需要出發,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要求與發展道路,才能使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既有利於滿足人的物質需要,也有利於滿足人的精神需要;既有利於人的能力素質、心理素質的提高,也有利於人的個性發展與社會關係的豐富。以人為本,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實現發展的目的。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關注民生,把民生問題放在發展的首位。民生問題不解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就難以落到實處。在廣東新一輪思想解放的過程中,黨和政府要傾聽羣眾呼聲,瞭解民生疾苦,切實解決關係羣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如通過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提高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強烈願望;通過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改善生活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同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放,要求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綜合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既要促進經濟發展,又能體現以人為本;既有利於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有助於統籌兼顧;既有利於社會和諧,也有助於生態文明,“增長度”、“發展度”、“協調度”、“持續度”、“和諧度”、“幸福度”,應當成為衡量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建立這種綜合評價體系,才能確保以人為本落到實處。

總之,以人為本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準繩,也是促進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

十七大心得體會;反腐倡廉建設的着力點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向全黨提出來,要求全黨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筆者認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紮實推進反腐倡廉建設,需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反腐倡廉建設極端重要性的認識。首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鉅,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如果不能堅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拒腐防變工作,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這是總結我們黨長期實踐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我們觀察世界上一些政黨失去政權甚至分崩離析得到的深刻啟示。其次,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是密切黨同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必然要求。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為人類社會所反覆證明了的真理。清廉的政風,從來是贏得民心,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繁榮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腐敗現象則會嚴重破壞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如果任其發展蔓延,必然導致執政黨失去民心。因此,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第三,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立和完善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機制,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有效控制乃至消除腐敗現象,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要通過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來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為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第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能夠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在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推動反腐倡廉建設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

二是要準確把握反腐倡廉建設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對反腐倡廉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註重治本,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在這個基本要求中,堅決懲治腐敗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當前形勢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必然要求。在階段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依然易發多發的情況下,嚴厲懲治既是治標的重要內容,也是治本的建設性要求,對於有效預防腐敗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抓好從嚴懲治,保持對腐敗的高壓態勢,才能使教育更有説服力、制度更有約束力、監督更有威懾力,才能為治本和預防創造條件。三個“更加註重”既有各自的內涵,又有必然的聯繫。治本與預防密不可分,治本中包含着預防的因素,預防要體現治本的思想,是在治本基礎上的更高要求,預防一邊連着治本,一邊連着制度建設,是三個“更加註重”的主線。同時,注重治本和注重預防本身都包含着加強制度建設的內容,而堅決懲治也必須以制度為依據並且靠制度來規範。制度建設貫穿於反腐倡廉建設的全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治本。我們必須全面、準確把握好懲治、預防、治本、制度建設的相互關係,把反腐倡廉建設紮紮實實地推向深入。

三是要突出反腐倡廉建設的重點。這個重點就是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立健全這個體系是黨中央在反腐倡廉方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黨中央為此於XX年1月專門下發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綱要,經過全黨兩年多的共同努力,懲防體系的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今後五年,是懲防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按照中央實施綱要的要求,抓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的監督機制。經過今後五年的建設以及再往後一段時期的努力,最終建成一個覆蓋全國,深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各個領域,包括教育、制度、監督、改革、懲處等方面,以體制、機制、制度創新為特點的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四是要統籌反腐倡廉建設與黨的其他各項建設的關係。黨的五大建設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既有各自的任務和內涵,又緊密聯繫。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其他“四大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既是其他四項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內容,又對其他“四個建設”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證作用。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全黨重視,狠抓落實,才能抓好黨的自身建設這個關鍵,以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際成效,促進和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創新局面。

五是要切實加強黨對反腐倡廉建設的領導。反腐倡廉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加強黨的領導,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全黨全社會對反腐倡廉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全黨全社會抓好反腐倡廉建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動員全黨全社會的力量,集中全黨全社會的智慧,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全黨全社會積極為反腐倡廉建設獻計獻策的氛圍;有利於保證反腐倡廉建設沿着正確的政治方向進行;有利於鞏固反腐倡廉建設業已取得的成果,繼承和發展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並根據不斷髮展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符合實際的正確決策和部署;也有利於各地區、各部門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抓好貫徹落實。

十七大心得體會: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保障工作“三個基礎”、“三個重點”、“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即:“社會保障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重要論述,突出了社會保障各項重點工作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我們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社會保障逐步由國家統管向國家、單位、個人三方負擔轉變,由企業自保向社會互濟轉變,由政策調整向法律規範轉變,以社會保險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一是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大社會保險制度全部建立。二是進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探索出台了農民工養老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兩個試行辦法。三是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到XX年年9月,享受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的人數分別達到83萬人和70萬人。成功解決了我市國有企業60多萬富餘職工的下崗分流和100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醫療問題,為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為保持全市社會基本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是,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面臨着三個突出問題和三個嚴峻挑戰。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城鄉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障領域的二元結構狀況不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二是社會保障覆蓋面小,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以及非正規就業羣體參保率較低;三是社保基金當期支付壓力很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三個嚴峻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市將比全國更早達到老齡化高峯,而養老、醫療保障發展很難承受老齡社會帶來的種種問題;二是大規模人口流動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挑戰,亟待研究建立適合不同就業形式的社會保險辦法;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挑戰,需要社會保障在調節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努力實現社會保障工作重心由城鎮為主向城鄉統籌轉變、改革着眼點由效率優先向兼顧公平轉變。當前的任務一是建立三項制度。即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積極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農民工承包地權益轉化為養老保險的途徑;建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徵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滿足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需要。二是構築三大平台。即建設社區社會保障服務平台,逐步將社會保險基礎工作轉移到街道、社區等基層服務平台;建設社會保障信息服務平台,為保障對象提供全程化信息服務;建設監督檢查和權益保障平台,實現勞動保障監察網絡化。三是形成三個機制。即形成公共財政正常投入機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各級財政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形成社會保險多渠道籌資機制,在國有資產轉讓收益和國有企業利潤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社會保障資金,建立老工業基地社會保險補助基金;形成社會保險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爭取中央政策支持,逐步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正常增長機制。

十七大心得體會:消費倫理觀念事關科學發展

當代中國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億萬中國人民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奮發努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這種轉變大大提高了國內消費需求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同時對消費倫理觀念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要求用適應時代需要的消費倫理觀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消費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倫理現象。一定的消費倫理觀念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回聲”和“反映”,而人們在消費活動中總是受着一定的消費倫理觀念的“引領”。當代中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從“生產社會”步入“消費社會”,消費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消費倫理觀念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併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

在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根據消費內需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可將經濟大國增長類型分為兩類:一類是高儲蓄率、低消費率、高出口依存度的出口主導增長型,另一類是高消費率、低儲蓄率、低出口依存度的內需主導增長型。改革開放29年來,我國通過高儲蓄、低消費、高出口贏得了經濟發展,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XX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這種出口主導增長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遇到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儘管中國的出口商品在海外打開了市場,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但各種貿易摩擦不斷。一些國家利用反傾銷、技術壁壘、環保壁壘等手段制約我國商品的拓展,甚至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也不斷對中國施壓。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長時間將總需求的大比重放在海外市場,等於把經濟發展調控的主動權交給了國際市場。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儘快將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出口主導增長型模式及時轉換到內需優先的增長型模式上來,才能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這就為消費倫理觀念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需要通過兩條途徑發揮作用,一是切實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別是農民的消費能力,使更多的人“能夠”消費;二是轉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消費倫理觀念,鼓勵和引導人們適度消費,使更多的人“願意”消費。在這一過程中,消費倫理觀念上會發生碰撞,引起人們的困惑。究竟該強調節約、減少消費?還該強調消費、擴大消費?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的消費倫理觀念。這種消費倫理觀念繼承了傳統的節約觀念,同時又要注入時代的新元素。這種消費倫理觀念是建立在節約基礎上的,但同時又強調適度消費。隨着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鼓勵人們適度消費,使社會的生產和再生產得以良性循環,是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雖然市場經濟帶來了各個社會羣體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適度消費的標準是相對的,但適度消費這一原則卻是確定不疑的。總之,節約與適度消費的結合構成了當代中國新的消費倫理觀念的核心。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全面理解作為消費倫理觀念中的基本範疇——“節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科學發展觀視野中的消費倫理觀念以節約為基本範疇,但強調的主要應是資源節約。

“資源”主要指那些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的物質資源,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在人們的消費過程中,佔用自然資源的多寡不盡相同,有些佔用得多,有些佔用得少。傳統的節約觀沒有具體區分消費過程中對自然資源佔用的不同情況,以致加劇了經濟和倫理的緊張關係。要將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經濟統一起來,就要在消費倫理觀念上教育人們增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和引導人們使用佔用自然資源少的消費方式。這樣,一方面減少了消費對生態環境的壓力,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另一方面鼓勵消費,拉動了內需,有利於經濟發展。

這種以資源節約為重點的消費倫理觀念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節儉的美德,又吸收了當代世界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元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和自然關係的矛盾、社會發展和資源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對生態價值的重視和強調構成了現代消費倫理觀念的時代特徵。換言之,對節約內涵的理解不僅要從道德價值、經濟價值的層面上去把握,而且更要強調從生態價值上加以把握,把三者統一起來。以資源節約為重點的消費倫理觀念很好地體現了這三者的統一。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當代中國要建設生態文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以“減量、再用、循環”為原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基本特徵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活動。它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排放”的線性經濟發展成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環狀反饋式循環經濟,不是抑制消費,而是強調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緩解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緊張關係。循環經濟有利於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減少資源的消耗,形成資源節約的消費倫理觀念。同時,它也需要相應的消費倫理觀念的支持,要求消費者在資源節約的消費倫理觀念下,接受循環經濟的再生產品,自覺支持消費廢棄物的分類清運。以資源節約為重點的消費倫理觀念將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思想道德基礎。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消費倫理觀念,以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的過程必然以消費為基本內容。毋庸諱言,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商業的繁榮,物質生活的豐富,使人們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物質成果,但在人們的消費品的不斷升級換代中,商品拜物教、消費主義也在蔓延滋長。各種炫耀性消費在社會生活中屢見不鮮,對物質消費的過度追求導致了消費的異化,以致人性的扭曲。消費中“物化”的不良風氣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相違背的。

誠然,消費什麼、消費多少,每個消費者都有選擇的自由。但其中也折射出消費倫理觀念的不同。消費倫理觀念有高下之分,健康和粗俗之別。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就要求以科學、文明、健康的消費倫理觀念引導消費。

首先,要協調好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的關係,將兩者很好地統一起來。在當前情況下,要加大精神文化消費的比重。

其次,要以科學精神反對各種愚昧、頹廢的消費陋俗,例如嗜賭如命,沉迷於賭博不能自拔;大辦喪事,大修墳墓;佔相問卜看風水,把有限的經濟收入消費在迷信活動之中等。

再次,要重視消費對健康的影響。國民的身體素質對國家的未來與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科學合理的消費生活方式有益於國民的健康,特別是膳食結構的優化對於許多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價值。當代中國的消費倫理觀念的導向要及時反映這一現實生活中提出的重要課題。

十七大心體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為生態州建設撐起大樑

十七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概念,州委、州政府高瞻遠矚並在XX年就提出了生態州建設的目標:“到,全州森林面積達到12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5%,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達II級以上,河流水環境質量達II類以上,飲用水源合格率達98%以上;—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21—2030年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實現生態州建設的宏偉目標”,我州退耕還林包括荒山造林的總體規劃是560萬畝,現已完成387.5萬畝,佔全州林業用地面積的23%,相當於退耕還林前56年人工造林的總和有餘,如此規模的人工造林面積在我州史無前例。實現“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這十二方針是退耕還林的終極目標。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就其廣義來講,它包含着凡是能穩定已退下來的退耕還林面積不再蜕變成非林地面積的一切相關措施,如大力發展沼氣和改燃節柴減少以消耗木材為主的傳統式能源消耗以保住退耕還林成果;在條件具備的山區發展10個千瓦以下的小水電、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以及利用生物桔杆,殘枝等生物質能源發電以減少以消耗木材為主的傳統式能源消耗保住退耕還林;種植經濟果木林,木本油料、糧食林、工業原料林、能源林、木本藥材以實現單位面積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品種,促進農民增收、不靠砍樹為生活經濟來源的森林消耗保住退耕還林;特殊地區實行生態移民減少人為生產生活消耗木材減少森林達到保住退耕還林。從狹義來講,它主要是指能保住已退下來的退耕還林逐漸成林達到生態效益最大化的一切相關措施,如已退下來的耕地、荒山因受人為或自然災害影響造成林地缺苗少蔸達不到有林地期望值的要求而採取補植補造措施以達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因此,廣義、狹義同抓,實行標木兼治,辨證施治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系統工程,這一點必須得到各級領導和退耕農户的充分認同才能實現終級目標,下面就我州如何實現這個目標談談個人淺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要性

我州退耕還林實施八年來,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基本實現了階段性目標,但退耕還林的成果能否鞏固是我們無法迴避而且必須切實解決好的突出問題。到今年為止,中央對我州退耕還林的投入已超過30億元,花費了如此巨大的投資和人力、物力,如果出現反彈,功虧一簣,我們將愧對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對我州的關心和支持,愧對我州各級黨委、政府的辛勤付出,愧對社會各界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寄予的厚望,愧對積極參與併為實施退耕還林作出貢獻的廣大幹部羣眾。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事關西部大開發預期目標能否實現,事關我州生態立州的全局和事關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充分認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不僅是一個生態問題,而且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因此,要進一步深刻認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歷史責任感。

二、充分認識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緊迫性和艱鉅性

從近幾年國家抽查和省級複查結果來看,387.5萬畝的造林面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甚至較為嚴重。比如,荒山造林部分,由於當年僅投資50元/畝的種苗補助費,相對退耕地造林其保存率相對較低,難以達到國家規定的85%以上的保存率,又如部分地域因種植經濟作物如烤煙等出現了毀林復耕現象;再如因當年任務過大,超負荷運行、時間緊造成不適地適樹的小老頭林分;還有火災造成的重荒地等等。上述問題的出現和存在,如不早認識、早動手採取整改和補救措施,仍然自滿自足,勢必嚴重影響退耕還林的成果鞏固。

三、科學規劃和實施後續產業建設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關鍵。

《國務院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XX年)25號文件指出:“實行退耕還林糧食和生活費補助期滿後,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繼續對退耕農户給予適當的現金補助,解決退耕農户當前生活困難。補助標準為: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105元,原每畝20元生活費繼續直接補助給退耕地農户,並與管護任務掛勾。根據驗收結果兑現補助資金。”而另外的105元不直接發放給退耕農户,而是作為解決退耕農户長遠生計和後續產業建設以及補植補造整改使用,我州這項投資規模近16個億,怎樣用好用活這16個億以達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園滿實現生態州目標,個人認為:

1、充分認識發展後續產業對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要作用

發展後續產業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關鍵,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必須抓好後續產業發展。種植結構單一,經營管理粗放,產業化程度低,是我州部分地方農民羣眾長期難以擺脱貧困的重要原因。退耕還林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同時兼顧社會經濟效益。實踐證明,僅靠退耕還林單項工程解決成果鞏固和農民穩定增收是有困難的,要廣開門路,多種渠道,多種模式並舉才能有利於後續產業的發展。我州大力發展工業原料林,經濟果木林、能源林等後續產業是我州實際情況決定的,如吉首市矮寨鎮園夢村XX年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户平種植金秋梨3—5畝,現每年每畝收入達XX—3000元。全村有了一個穩定的產業收入,農民再也不會以砍樹謀生了。

2、認真整改,補植補造是鞏固退耕還林治標治本的重要手段

試想在387.5萬畝退耕還林中,部分小班,尤其是荒山造林小班目前難以達到國家規定的85%的林木保存率的標準,以及種植經濟作物毀壞復耕的地塊和火災損失的地塊,如果不進行補植補造,鞏固387.5萬畝的成果就無從談起,這一點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採取得力措施,保證387.5萬畝的成功率達100%。

3、大力普及沼氣,種植能源林和改進爐灶,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有力措施。

農村煮飯取暖消耗木材較大,據推算一個四口之家,一年要燒掉5000—6000斤薪柴,摺合木材達5—6立方米。這一數乘以50萬户,數額不可小看。因此,各級相關部門要在退耕還林區域的村莊採取得力措施,合理規劃,普及沼氣入户率,普及改灶節柴入户率,大力種植萌發力較強可多次採伐利用的能源林。

4、適當擴增“三保”耕地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補救措施

國家規定退耕還林後,人平不足0.5畝旱澇保收田的退耕區,可適當新開旱澇保收田,以滿足退耕農户的基本口糧供給,筆者認為這項工程的規劃必要前堤是“旱澇保收”,否則徒勞無獲,我州“決不能重複前些年”失敗的慘痛教訓,具備條件的地區要充分考察論證決不能盲目推進。試想新開墾一畝旱澇不保收的田,還不如種植一畝柑桔或獼猴桃的收入划算。

5、生態移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雖然理想,但要慎之又慎。

將退耕還林區的農民移居到新區,重新建立生產生活環境,這無疑是一項理想的措施,因為它一次性徹底解決了農民因生產生活破壞退耕還林成果的根本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關鍵是新移居的住地是否具備移居農民基本生產資料,如基本口糧田,基本住宅地以及基本生活的其它用地。如果這個基本生產資料不能保證,那就是一個“難”。既難了農民,也難了政府。因此,凡實施規劃生態移民的縣市,要慎之又慎

十七心得體會: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於“求是”

12月17日,胡錦濤同志在新任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上再一次強調了實事求是。

強調實事求是對於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太重要了!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根本目的就在於“求是”,我們一定在學習好上“求是”,在領會好上“求是”,在貫徹好上“求是”,在落實好上“求是”,“求是”到底,把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求是”的燈撥亮!

無論幹什麼事為的就是“求是”,不“求是”幹什麼事到頭來都是白費事。尤其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更應該“求是”,不“求是”只是一陣子熱鬧,到頭來什麼也學不到。

有的認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該下的文件下了,該強調的強調了,按照要求所走的形式該走的都走過一遍了,時間過去了,不勝利完成任務也得勝利完成任務了,這種以消極的態度對待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學習貫徹是有害的。

我認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該走的形式都走了、時間雖然過去了,並不等於就勝利完成任務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是否勝利完成了任務,要看是否狠下工夫在武裝頭腦上可“求”得到“是”了?在指導實踐上可“求”得到“是”了?在推動工作上可“求”得到“是”了?一句話,在不斷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上可“求”得到“是”了?

為什麼要拿出“求是”精神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在議論如何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時,有的黨員問道:黨的十七大精神是什麼?也就是説,什麼是黨的十七大精神?那麼,到底什麼是黨的十七大精神?

我認為:黨的十七大精神就是“求是”精神! 黨的十七大報告是個“求是”的報告,講成績“求是”,談問題“求是”,布任務“求是”,提要求“求是”,通盤都是“求是”!所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就應該拿出“求是”的精神,在學習中“求是 ”,在“求是”中學習,也就是在學習中運用“求是”,在運用中學習“求是”。

“求是”,思想的精髓,和諧的靈魂,科學的基礎,理論的本色,服人的力量,奮鬥的目的。因此,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過程中,必須在緊密聯繫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實際,緊密聯繫廣大黨員的思想實際上“求是”;必須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聯繫實際,講求實效上“求是”;必須在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提出具體要求的上“求是”;必須在切忌形式主義,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引向深入上“求是”;必須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上“求是”;必須在用事實説話、用典型説話、用數説話上“求是”;必須在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上“求是”;必須在把用黨的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求是”, 只有“求是”才能把十七大精神學到手。

為什麼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是”?因為,“求是”地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是解決問題的保證,黨的十七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求是”地指出了問題,尤其是,令人擔憂的價格上漲過快羣眾難以承受的問題;收入分配距離拉得過大引發和容易激發諸多矛盾的問題;醫院醫保藥商互相勾結聯合貪污造成老百姓吃假藥、吃錯藥、吃壞人、吃死人引起的問題;黨員幹部身上的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羣眾非常不滿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要害無形中把老百姓剛剛共享改革成果喜悦的笑臉變為沉悶的愁容。

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過程中“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是”。我們只要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過程中“求是”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完全就不在話下了!

水利部門效能建設心得體會部門心得體會範文3篇 | 返回目錄

廣西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 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的決定已於XX年年2月28日通過,這對機關轉變工作作風,革新吃皇糧的 “國家人”思想固疾,是真的動了真格了。為期一年的工作作風轉變運動的主要內容、目標和措施是:

一、主要內容:

強化執政為民理念;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機關行政行為;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建立健全首問負責制;全面推行限時辦結制;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開展機關績效考評。

二、主要目標:

牢記“清簡務本,行必責實”的觀念,做到“言必責實,行必責實,功必責實”,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亊,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羣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為投資者提供優良的政務環境,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三、主要措施:

1、增強公僕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務實意識。

2、解決存在的服務意識不強,創新精神不足,審批過程繁多,“三亂”有禁不止,部門利益干擾,誠信意識淡薄,政令執行不暢等問題;解決以權謀私,紀律散漫,工作推諉,辦亊多拉,違法行政和“吃拿卡要”的行為。

3、建立自治區和地方政務服務中心;

4、加強並提高機關幹部素質和能力;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監督檢查;加強輿論宣傳。

5、依據存在問題,制訂(單位、個人)整改措施,搞好公開承諾,腳踏實地加以落到實處。

圍繞着自治區黨委及玉林市委“管理、服務、創新”效能建設這個主題,作為一名機關幹部,通過學習,談談自己的體會。

⒈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為水利建設服務。

本人主要的工作職責是玉林市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程序管理、質量監督、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隨着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的不斷進步,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新規範、新技術應用於水利工程上,所以要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為玉林市水利工程建設服務。

⒉工作上要嚴要求,思想上要有服務社會的意識

安全可靠的水利工程是造福一方的工程,存在安全隱患的水利工程是禍害一片的工程,一個水庫工程的安危事關下游千家萬户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建好一個水利工程,首先要把好工程質量關、管好施工安全生產這個命門,在思想上要有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嚴把質量、安全關口,確保完建工程是安全可靠、羣眾放心的工程。

⒊樹立嚴謹的治學作風、健康的生活方式

業務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工作能力,作為一名技術幹部,要樹立嚴謹的治學作風,在工作中,要尊重科學、執行規程規範,切忌浮誇、主觀判斷。要用“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去衡量自己的生活行為,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作風正派的健康生活方式

檢驗檢疫部門法治質檢心得體會部門心得體會範文4篇 | 返回目錄

近年來,各地政府、行政機關均對行政指導進行了一定探索並越來越多的在行政執法工作中實踐。檢驗檢疫部門也不例外,多年來已在檢驗檢疫監管工作中,包括行政處罰工作中運用到行政指導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對人和上級政府部門的肯定。然而,作為新興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導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較為突出問題的是:一些基層執法人員對行政指導與行政處罰融合的正當性存有疑問,認為二者是相互衝突和對立的兩個範疇,從而制約了行政指導在日常監管工作的運用和效能。由於行政處罰貫穿於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等各項制度之中,客觀上成了衡量我國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實踐尺度,也是檢驗檢疫部門考量行政執法成效的重要指標之一。

因此,筆者認為,要實現行政指導工作的日常化、長效化,就不能忽視行政處罰這一檢驗檢疫部門的常用執法手段。同時,在行政處罰的實施過程中引入行政指導手段,實現二者的結合運用,對提高檢驗檢疫執法水平,建設法治質檢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檢驗檢疫行政指導與行政處罰的關係

檢驗檢疫行政指導,是指檢驗檢疫部門在其職能、職責或管轄事務範圍內,為適應監管和服務的需要,適時靈活地採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則的指導、勸告、建議等不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方法,以謀求行政相對人同意,有效地實現一定行政目的之行為。

檢驗檢疫行政處罰,是檢驗檢疫部門為達到對違法者予以懲戒,促使其以後不再犯,維護檢驗檢疫秩序,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檢驗檢疫法律法規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給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為。

檢驗檢疫行政指導與行政處罰屬於不一樣的行政法學範疇,存在着諸多的區別和聯繫。

(一)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實施依據不同。行政處罰,其適用的首要內涵即要求處罰的依據法定,即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明文規定,具體到檢驗檢疫部門主要是“四法五條例”。檢驗檢疫行政指導行為的依據可分為規範性依據和非規範性依據。其中,規範性依據是指具有行政指導行為內容的明確的法律規範和政策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第13條規定:“本法規定必須經商檢機構檢驗的進口商品以外的進口商品的收貨人,發現進口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殘損短缺,需要由商檢機構出證索賠的,應當向商檢機構申請檢驗出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9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範。”非規範性依據是指不具有行政指導行為內容的法律原則、客觀情況和行政相對人的需求等,如某檢驗檢疫部門根據企業需求上門指導實驗室建設。

2.適用範圍不同。相較而言,檢驗檢疫行政指導適用範圍較寬。從對象上看,行政指導的對象包括與檢驗檢疫職能範圍相對應的所有行政相對人,而行政處罰僅指向違反檢驗檢疫法律法規應當受到制裁的行政相對人;從內容上看,行政指導的事項十分廣泛,基本上涵蓋了檢驗檢疫職能範圍內的所有事項,在違法行為發生前、發生後及處置後均可以有所作為,而行政處罰則僅限定在違法行為發生後懲治和糾錯方面。

3.實施方式不同。檢驗檢疫行政指導的行為方式較為靈活多樣,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原則的方式都可以採用,包括提示、警示、勸告、勸誡、獎勵、建議等,如現在很多檢驗檢疫部門採用的質量分析、行政建議、行政處罰回訪、代理單位座談、許可企業證書到期預警等等;行政處罰為依法設定,《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有七類,檢驗檢疫涉及到的主要有: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暫扣或吊銷許可證等。

4.實施程序不同。目前檢驗檢疫部門對於行政指導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定,存在較大的靈活性,執法人員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因事靈活運用。行政處罰程序則十分嚴格,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嚴格的行政處罰程序既將檢驗檢疫部門官僚武斷和伸手過長的危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又保證其能夠靈活有效地進行管理。

5.實施保障不同。檢驗檢疫行政指導要求相對人協助具有任意性,不以強制力為保障,雖然有時行政指導行為中指明行政相對人如不接受行政指導行為,可能會產生某種具體的法律後果,但這僅是當事人未履行法定義務的結果,並非表明該行政指導行為具有強制效力。如某檢驗檢疫部門向轄區內某商品註冊登記企業發出警示:“該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許可證將於三個月後到期,需及時準備換證複查材料並提前申請。”該企業未按照此行政指導的要求申請換證複查而導致許可證失效,此結果並非行政指導行為的強制效力。檢驗檢疫行政處罰則是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的制裁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51條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加處罰款、將查封、扣押的財務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二)兩者之間的聯繫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雖然行政指導與行政處罰之間存在着如上諸多的差異,而深入分析兩者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意義可以得出,二者在價值層面和執法實踐中均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1.行政指導與行政處罰本身具有關聯性。《行政處罰法》第五條規定: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這表明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是法定原則。事實上,對違法行為的懲戒本身就是一種警示教育,要做到標本兼治、達到行政處罰目的,必須使當事人不僅知道這樣做不行,還要知道為什麼不行。要達至這一目標,我們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必須加強解釋、説理、答疑等基礎工作,近來江蘇檢驗檢疫系統正在全面推行的行政處罰“説理式辦案”即屬於此,而這恰是行政指導在行政處罰實施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所以説,行政指導和行政處罰本身具有高度的關聯性。

2.兩者在實現檢驗檢疫行政管理目標上具有統一性。行政管理的最終目的在於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全體人民的合法利益。檢驗檢疫行政處罰的目標並非實施處罰,而是糾正違法行為、預防再次發生,維持良好的檢驗檢疫秩序。檢驗檢疫行政指導則是以勸告、建議等非強制性方式,向相對人施加作用和影響,促使其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達到維護良好檢驗檢疫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見,兩者在實現檢驗檢疫行政管理目標上有着相類似的價值取向。

3.兩者的結合運用有助於提高檢驗檢疫工作效能。從檢驗檢疫行政處罰的效果來看,雖然每年執法力度不可謂不嚴,處罰企業不可謂不多,但違法行為數量卻未在實質上減少,一些偽造、使用假冒檢驗檢疫單證的嚴重違法行為仍然存在。同時,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的立法已有明顯的滯後性,使得行政處罰對於一些違法行為的發生並不能產生很好的糾錯作用。而引入行政指導,則可能進一步降低違法行為發生率,或及時糾正輕微違法行為,從而有效地避免檢驗檢疫監管不到位或監管效果不佳的情況。從檢驗檢疫執法成本看,行政處罰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的同時也設置了嚴格的程序,通常耗時較長、需要人力物力投入較多,執法成本相對較高。而行政指導相對於行政處罰,程序簡單、適用靈活,耗費的管理成本較低。因此,二者的結合運用,恰好能取長補短,有效減少行政管理成本。

4.兩者均是全面建設法治質檢的題中之意。黨的xx大提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XX年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提出了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奮鬥目標。XX年質檢總局法制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全面加強法治質檢建設。這就要求,檢驗檢疫部門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的同時,進一步規範行政處罰行為,完善行政處罰機制,而如何進一步規範行政處罰行為、完善行政處罰機制,引入行政指導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同時,法治質檢又要求質檢工作要以法律法規為依託,各項工作都要有相應的程序,需要按照步驟、按照時限、按照要求嚴格執行。而檢驗檢疫立法因多方面的侷限,其滯後性、抽象性是難以避免的,法律空白始終存在,不可能完全滿足檢驗檢疫日常執法的需求,難以提供詳盡、有效的法律依據。此時,如果以傳統的“無法律即無行政”的觀念來限制行政行為,將可能使一些職能的履行陷入癱瘓狀態。而行政指導由於更強調當事人的合意和意思自治,以靈活多樣的手段、柔和的程序彌補了法律的僵化和滯後性,如果再將日常化的行政指導手段,用規範、文件的形式加以確認和完善,便可以更好地實現法治質檢的內在要求。

二、關於檢驗檢疫行政指導在行政處罰中的運用

如前所述,將行政指導引入檢驗檢疫行政處罰在理論上有着可行性和科學性。從近年來部分檢驗檢疫部門的實踐來看,在檢驗檢疫工作中引入行政指導,一方面有利於更好地提高監管效能,減少和避免監管對象不配合的現象,並能促使監管對象主動參與檢驗檢疫監管工作,實現行政目的;另一方面,有利於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通過政策宣導、質量分析、行政建議等多種手段,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危機;此外,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的行政民主、行政法制、行政服務意識,構建與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和諧關係,促進服務型檢驗檢疫建設。

筆者認為,將行政指導引入檢驗檢疫行政處罰過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違法行為發生前。

1.重點項目預警。檢驗檢疫部門通過與地方政府、地方外經貿主管部門等加強聯繫,主動了解大型進出口項目、新設企業進出口需求等,提供“送法上門”等服務,讓行政相對人第一時間瞭解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從而在進出口環節規範操作。

2.監管過程預警。在委託代理進口的貿易中,實際的收、發貨人極有可能並不清楚檢驗檢疫的相關規定,因此在無意中違法。這一現象在進口商品檢驗過程中經常發生。檢驗檢疫部門可以在職權範圍內,對發現的有可能發生違法的苗頭性、傾向性行為,及時通過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控制違法事態的蔓延,及早糾正違法傾向,儘量避免啟動行政處罰程序。

(二)違法行為發生後。

1.不予處罰。《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檢驗檢疫部門對已經立案的輕微違法行為,在沒有造成危害後果,並且通過行政指導能達到糾正違法行為,同時能夠預防再次發生的情況下,適當作出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這樣在能達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標的同時,還更有利於緩和矛盾,促進和諧。

2.説理式辦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對當事人説清事理、説透法理、説通情理,以提高當事人對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的認知,爭取當事人的配合,增進案件的透明度,促進案件的順利辦結。這可以説是在實施行政處罰過程中以行政指導確保個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徑,能夠有效避免因執法不公而造成行政執法權威的落空。

(三)違法行為處置後。

行政處罰回訪。在違法行為遭受處罰後,檢驗檢疫部門可結合日常監管等工作,對受過處罰的相對人進行主動回訪,瞭解其對案件處罰是否有想法、有疑義,並可以藉機觀察其事後整改情況,解答行政相對人的疑問,可杜絕以往“只罰不糾”情形,避免反覆發生類似違法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wxem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