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觀摩心得體會(精選29篇)

觀摩心得體會(精選29篇)

觀摩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國小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劉延革、蔡宏聖、唐彩斌、張冬梅、強震球、朱德江、徐斌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着學生,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着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嫻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觀摩心得體會(精選29篇)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強震球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説:“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眾説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説:“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説:“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為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延革老師的《簡單的數據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數據,進而引出數據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數據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數據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數據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數據分析”為核心。數據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數據,將藴含在數據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啟發。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觀摩心得體會 篇2

環境的創設——以幼兒的創作為主,教師的創作為輔,這樣幼兒看的懂了,有興趣了,教師也可以輕鬆一些!比如,區角材料的創設,就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參與制作的串木棍,編織蟈蟈籠等,這樣幼兒在玩的時候會多些興趣。又如,老師們將收集的資料、製作的手工、繪製的圖畫等通過設計簡潔美觀的佈局呈現到牆面上,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也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互動中提高操作能力。在植物角里,他們收集了各種種子,鼓勵幼兒從多方面觀察、欣賞、想象,讓孩子們去觀察、瞭解他們的生長過程等,還放置了小朋友自己帶來的植物。結合主題活動以及幼兒逐步發展的認知發展能力,尤其是他們增設了很多有趣的區域活動,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創設了有益的環境,如角色區,美工區、生活區(益智區(神奇大口袋、拼圖等)、表演區等,讓幼兒能夠對集體活動中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逐步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和模仿能力,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在主題牆上,他們張貼了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的手工製品和親手畫的手掌樹和花朵等,幼兒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環境,因為周圍全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環境創設為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平台,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思考,鍛鍊了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拓展了知識,促進了創造潛能的發展。通過與環境互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明顯提高,精心利用廢物,進行多種製作,創造成美麗的工藝品。他們更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

觀摩心得體會 篇3

週五教學觀摩課,北京東路國小老師講的求平均數,和無錫的一位老師講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課的引入到整節課的教學談話式模式在上課堂的使用,一定是在課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課前必定認真備課,熟悉教學內容,確定談話的範圍和談話內容,為談話的順利進做了鋪墊。課上,教師就談話的內容展開教學,幽默的語言,巧妙的設計,帶領學生如同拉家常一樣輕鬆愉悦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時而教師先讓學生髮言,對教師提出的話題進行闡述,然後教師發言,予以肯定或糾正。時而由教師先發言,之後聽學生髮表他對此問題的意見,然後教師發表意見。一個話題可以一個回合,也可以多個回合;有時是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也有時對多個學生,也有時教師和幾個學生對一個學生。根據課堂氛圍和談話內容隨機調整。

我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感慨很多,談話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因此,要保證學生對談話的興趣,首先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望,這樣的教師才會使學生願意與之展開對話。決定教師言語效果的主要東西是言語中的藝術性。學生會十分細膩地感受教師言語中的真實性,敏感地迴應誠摯的言語。教師應當象對待同伴和的朋友那樣跟學生談話,同他們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意的憂傷,為他們指點迷津。其次,教師要有高超的組織教學能力。教師的談話語言不同於講授的語言,要掌握談話的技巧,把講授式的語言轉化為談話語言更容易使學生接受。談話式教學的課題一般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課下要就課堂談話內容給學生留下一個回味、思考的空間。如這名教師在講講男女的平均壽命的不同,讓他們珍愛生命,使學生感受生命的價值,反思自己的成長道路,規劃將來的發展前途。讓他們體會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觀摩心得體會 篇4

我有幸在實驗第三國小參加了國小英語 學案 導學 競賽中優質課展示觀摩活動,聆聽了五位優秀英語教師的課,每節課執教的老師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我幾點不成熟的感受:

一、教師的自身素質

本次共聽了5節觀摩課,她們分別是來自八里鋪國小的桑麗珠老師,第一實驗國小的馬如玲老師,何家山學校的楊玉紅老師,西街國小的蔣麗老師和龍門學區的魏小霞老師。五位教師上課節奏清晰、明快,整個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整個課堂有張有弛,學生始鍾處在高度興奮、高度思考運轉的狀態。在這一天的聽課中我發現這些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課上儘量多的使用英語。例如:Youplease!Whocan?Readaloudy!Oncemore!Again,please!lit.等等。對於英語教師來説只有儘可能的運用課堂用語,多説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上課的五位老師無不體現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找回了自信,體驗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教師在課堂上極具親和力的語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養。而這樣的課堂,正是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的重要前提。

3、課前導入五彩紛呈。每節課開始之前,每位老師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熱身,有節奏歡快的chant,動聽的songanddance,熱鬧的自由談。這不僅烘托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師生感情,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聽説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

此次活動,老師們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電腦課件、錄音機、等多媒體,創編一些遊戲和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尤其是八里鋪國小的桑麗珠老師她製作的課件運用了節奏歡快的英語歌曲做遊戲,在遊戲中學習鞏固所學內容。還有蔣麗老師製作的課件給出一幅畫的一小部分讓學生猜動物,抓住了學生好奇心的這個特點,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課堂上來了。

三、培養學生活用英語的能力。

教師上課立足點高,目標把握明確,整堂課重在文本,然又不侷限於文本,而是根據學習知識掌握情況,合理開發和生成課堂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擴展開去。學生有效的從 學英語 水到渠成的轉變成 用英語 。教師着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切實讓學生 活 用英語,用 活 英語。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這一天的聽課中,每位老師都採用了小組競賽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幾位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都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此次觀摩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讓我對這些新的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合理應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教學真的是用心、用腦的大膽實踐過程,並且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品行。我想關鍵的關鍵在於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多動腦筋,多反思,大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實踐。

這次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課堂教學方面的方法與形式,但是如果照搬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可能會不行。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

觀摩心得體會 篇5

幼兒園教師的聽課、評課活動從不同的課型角度展示了在新綱要的引領下,老師們教學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升,以及以幼兒為主,把時間留給孩子,深挖教材,明確目標的體現。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基本功素質經得起考驗,也是對教師課堂駕御能力的考驗及心理素質的考驗,與其説坐在下面聽課,其實是在欣賞,以敬佩的姿態去聆聽、去學習。一次聽觀摩課是我園李老師上的《有趣的按摩》,經驗豐富的周老師,語言極富感染力,能根據活動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帶入情境,她的體態語言很生動,雖然有點誇張,但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都讓孩子們深受感染。活動中,所有在坐的老師聽得津津有味,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

小手一次次舉起,小口一次次打開,有時為了搶答問題高高站起,課堂是孩子的,她們特別喜歡且興趣濃厚。她甜美的聲音,自然大方的教態,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歡的遊戲教學法,融入孩子們當中,與孩子們一起表演,整個活動有規則,但不約束,活而不亂,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課堂教學,也是我們每天在課堂上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環節聽起來更覺親切,更有收穫。李老師的活動使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1、轉變教育觀念,落實綱要精神。《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賴感。在傳統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為這樣便於管理。在很長時間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後,坐好不準動”,“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複。還有上美術課的時候教師會在黑板上畫一副示範畫,評價是以畫得像不像為標準,這是一般教師常範的弊端,但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隨着創新教學的不斷深入,幼兒園逐步屏棄了這種刻板的、不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開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允許幼兒自由自主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賞識每一個幼兒,儘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尤其是我園引進了多媒體教育手段,使我園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

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要求教師“蹲下來與幼兒説話”,轉變自己的幼兒觀和師幼觀,把幼兒當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的人,尊重幼兒的觀念和選擇。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真正實現教師與幼兒人格上的平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教學設計有創意。每一節課教師都經過精心的研究、每一個環節也都經過認真的考慮,什麼地方該説什麼?該提問那些問題,這些每一位老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3、教具的準備恰到好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教具準備非常關鍵,如果你準備的教具,孩子感興趣,願意去了解它,認識它,那麼你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

觀摩心得體會 篇6

我有幸聽到了牛老師的公開課,她的《花鐘》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有很多東西對我感受很深:

一、找準課文的切入點。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線”、“面”。找切入點就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一個支點,彷彿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來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而一堂好課往往因為切入的巧妙,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牛老師執教的《花鐘》一課,她先讓學生觀察各種花的圖片,讓學生表現出對花的喜愛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授課過程中,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各種花開的時間,讓學生學習各種花開時的樣子,並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整堂課結構緊湊而又不失活躍與創新,學生在牛老師的引導下,在活躍的氣氛中瞭解了各種花開的時間。

二、注重在“讀”中賞、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有效閲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閲讀應經歷這樣的過程:初讀感知,讓學生把課文讀連貫讀通順讀流利,經歷初步的語感體驗過程;精讀感悟,讓學生進入文本意境,產生情感體驗,作出價值判斷,並且藉助聲音將自己的感受和領悟朗讀出來,讀出意藴,讀出感情;熟讀遷移,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熟讀背誦,積累言語圖式、言語結構及情感表達技巧,並創設一定的情境促使其外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品嚐語言文字的奧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怎麼能不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其實這就是我們要做到的“一讀通,二讀順,三讀不停頓,四讀疑,五讀情,六讀悟意境”。在參評的大部分課目中,執課教師都很注重讀的作用。他們在讀之前,就設計好問題,帶着問題去品讀;問題解答之後,再讀文字,力求深刻理解領會,讀的方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老師範讀、配樂朗讀、學生自讀等。而學生自讀又可分為齊讀、單讀、分讀等。齊讀還可以分為朗讀、默讀、小聲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等等。多種多樣的讀法,既可以幫助學生熟悉、理解課文,從而進一步深層領會文章的主旨和創作思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處理文字的技巧。在講《花鐘》時,牛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學生去品讀各種花開時的樣子,從而使學生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寫作的手法。

三、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國小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特別適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眼觀文字和圖片,耳聽聲音和音樂,使事物形、聲、色直接刺激着學生的感官,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文本與學生距離,培養了感知事物的能力。牛老師執教的《花鐘》一課,她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向學生展現了各種花的姿態和美豔,並讓學生了解了花鐘到底是什麼樣的,還向學生展示了曇花那美麗的一瞬。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讓圖畫、音樂等美學手段得以運用,使課堂洋溢着美育的氣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的自是興趣盎然。

總之,本次教學中,牛老師能根據學情來開展教學,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引導、滲透閲讀方法和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因而這節課無論是從興趣的激發,思路的開拓,還是心靈的交流,方法的點拔和信心的培養,很多細節都閃爍着授課老師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教學藝術之美,語言藝術之美,人文美,人情美。

觀摩心得體會 篇7

通過聽課23節,並聽取專家評審組評課,受益匪淺:

一課堂注重教學實效性。展示的課較近年的觀摩課相比少了點綴課堂的非語文化的內容,教師更追求精品課堂,在識字,閲讀,口語交際課作了很好師範、引領,能一步步踏踏實實教會學生讀書,表達,發展思維,訓練讀寫。

二、注重對文本的研究。執教者都努力擔當好三個角色:一是當好“讀者”,如東北師大附小孫世梅老師,作為長春版教材編寫組成員及該校教導主任,執教當代作家史鐵生自傳體散文《秋天的懷念》,開課運用書寫“癱瘓與憔悴”兩個字讓學生猜想詞意,由詞聯想人物的方法突出主線,再運用讀書,圈畫,填寫表格,梳理人物對話,引領學生理解詞語、領會句意、感悟中心,進行了層次遞進、感情朗讀及語感訓練,實現了長篇短講。讓每一位聽者深切感悟到了一個因癱瘓傷病折磨而放棄生機的兒子;一個重病纏身卻心照顧兒子變得“憔悴”的母親形象。含着淚聽完了整節課,教者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獨特理解和獨道的課堂設計深深打動着在場的每個人。二是教師當好“教者”。 握住文本,精心設計,教會學生閲讀、識字、交際。如松原寧江實驗的高羣芳《昆蟲世界》、省二實驗邙心睿《漢字家園》將識字教學融生活化,民族化,趣味化於一體。三是當好“學生”,教師能站在兒童角度認識文本,思考他們的學習困難,對文本結構層次、重點句段、情感意藴、語言文字訓練點了然於心。榆樹市五龍中心校的40歲左右的蘇建民老師以他的幽默,真誠羸得學生喜愛。執教《釣魚的啟示》開課,讓學生猜想他初次來長春在過轉盤路時是否闖紅燈?引發懸念,課結束了他説出自己違背交通規則。但教學這課篇後自己來到無人交通崗,在眾人詫異眼光裏按指示燈穿越馬路。提示了本文深刻寓意-實踐道德難,在別人那樣做或是沒有人監督下實踐更難。

三、師生素質高。教師語文素養高——普通話標準,板書端正,文化底藴紮實,教學觀念先進。全身心關注學生,與學生溝通和諧、自然。具有藝術、機敏的教學機智。有的藉助課前遊戲拉近與學生心理距離,幫助他們平靜心情,正常發揮;有的巧借現場聽眾資源,為教學服務;有的讓學生當場質疑,改進教學設計,創造出新的教學亮點。

學生訓練有素,積累古詩文面寬。有的高年積累水平達到國中水平。學生學習主動、積極、熱情、活躍,朗讀水平高。發言滔滔不絕,聽講全神貫注,知識豐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讓我們看到了省城孩子知識與能力之強。

四、教學情境生動。教師以自身對文本領悟,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情境;用煽情的音樂、形象的畫面、直觀的錄像營造出藝術化情境,讓學生動情入境;引領學生進入角色、展開想象、角色體驗,彷彿身臨其境,導引情感自然流露。

教學是一門充滿缺憾的藝術,觀摩活動存在另人深思的地方:

1、教學任務分配要實際。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的理念與境界是“輕輕鬆鬆教語文”多用減法。一些教師不會分解目標與內容,追求完美,什麼都展示。如有的低年級識字教學既要交流識字方法,又要學生課上討論,朗讀,積累,教學內容過多,目標過高,活動過泛,讓課走入了可遠看不可近學的境地。,

2、對於文本的把握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些教師不明白教材編寫意圖,如板塊、單元,教材前後聯繫,設計缺乏整體考慮。

3、減少浪費,不要過份模仿。

一些教師花好多時間,精力,製作精美課件,把整篇課文都製成課件展示。而對於語文的朗讀,訓練,積累,識字任務只蜻蜓點水處理,本末倒置。

另外 ,課前不要過多演練,不利於兒童身心,有的課前問學生要怎麼上這節課,分明在宣傳我們的表演這就拉開了序幕。

此次學習讓我反思了我縣語文教學教研一些不容樂觀的現狀。

(一)語文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

語文學科集工具性、思想性和社會性於一體。但當前語文教學的管理,無非是開學初寫教學計劃,定進度,考試,最後是質量分析。周而復始,一成不變。一些教學檢查無非是檢查教學進度是否與其它教師同步,是否完成規定作文篇數,作業有否全批全改等,最終關注的是考試成績。教學中一些教師,要求學生對同一段文字產生相同感情、速度,同樣順序,或把教參中得出結論裝進不同大腦為已任。學生背熟標準答案,卷面成績上去了,似乎皆大歡喜。建議針對語文教學管理要多些彈性和靈活度。判定一個語文教師工作是否成效,除常規檢查和考試外,應有一些輔助手段,如:抽查學生作業,把開學初與期末作文做對比,看有無進步?或隨機檢測的學生鑑賞能力,寫作及閲讀方法掌握;各類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如何。這些看上去較模糊,缺少形式上的精確度的考查方法,恰恰是語文科精髓之所在。將常規考試與能力考查相結合,才能真正檢驗教學成果與學生知識水平。

(二)注重課本,把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隔離。

當前有限課時幾乎全被教師講解課本知識以應付各種考試佔用,學生課外時間又被各門課和參與補習班時間佔用少,學生體驗生活與實踐操作的機會少之又少。如作文教學,學生沒有豐富的社會生活及對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寫不出東西的。怎樣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課外怎樣多些創造性實踐,角色體驗的機會,讓語文知識不再脱離社會實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多思考的。

(三)一些教師的教研意識不強。

我們針對名師,中青年教師要開展各類活動,以調動他們的教學教研的極積性,讓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得到專業發展與提升。

觀摩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我有幸欣賞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師的《愛在地動山搖後》,和松嶺一小張琳琳老師的《吃出健康來》兩節生命教育觀摩指導課,這二節課,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次觀摩指導課為我們生命教育教師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儘管學生水平不一,兩位教師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自己的聽課心得:

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兩位老師既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又重視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的發展,最大限度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兩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了不同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而且,互動模式多樣,採用看圖、看動畫的模式或創造一情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學生對生命教育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其次,兩位老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聽課中我發現兩位老師基本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從而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充滿激情。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通過這次聽課,我對自己也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去思考,聯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

1、教學備課未達精細巧妙。對於備課,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於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達不到這種嚴謹的態度,今後我會盡力做到極致。

2、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與興趣。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慾、好奇心、上進心,善於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創設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與行為。兩位老師的確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鑑的東西,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觀摩心得體會 篇9

本次活動聆聽了、等五位當下極具影響力的特級教師的精品課,目睹了七位全國第二屆國小青年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老師的精彩課堂,同時聽取了福建省普教室黃國才老師的《核心素養下的好試題與好教學》,xx老師的《好課的祕密》等精彩講座。兩天半的時間,徜徉在一節節賞心悦目的課堂,聆聽大師高瞻遠矚、旁徵博引的詮釋,一股股綿甜醇厚的佳釀不斷豐盈心靈的酒杯。下面談談我感受最深的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智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如此,對於彼此不熟悉的師生,課前互動顯得尤為重要。這十二節課中老師們一個個趣橫生的課前互動,讓他們的好課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級教師王文麗老師執教《祖父的園子》,是這樣進行課前互動的:讓學生判斷“我是來自廈門濱北國小的老師”“我今年26歲”“我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我很喜歡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話是真還是假?並説明理由。在學生説明理由時相機引導孩子們要細心觀察,認真傾聽,用心領會。這樣不僅與學生拉近了距離,還不動聲色地交給了學習的方法。

執教《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楊坤老師則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小遊戲。讓四位同學上台,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薦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賦的同學,讓該同學根據畫面比劃動作,再讓另一位同學猜猜是誰,其中三幅圖分別為“孫悟空”“天線寶寶”“嚇死寶寶嚕”,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人物和語言,學生搞笑的模仿動作,離奇的猜測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隨即再出現一張楊老師騰空躍起的照片,讓孩子們猜他那時的心裏活動,孩子們思維開始活躍,很巧妙地為後面根據嚴監生的兩個指頭揣摩其心理活動做鋪墊。

再如來自重慶的落應華老師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採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分別出示了“嚴監生”“王熙鳳”“諸葛亮”“《橋》的主人公”,指名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通過聊小説,滲透學習方法;聊情節,概括主要內容;聊環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幾分鐘中,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學生緊張的心理,帶着滿滿的自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悄悄地進入課堂,無不體現了他們的智慧。

二、教材處理巧妙合理,彰顯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表現是以深入地鑽研、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動中的名師們在處理教材方面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執教《剪枝的學問》,他的教學簡單樸實、幽默睿智。簡單到從頭到尾沒有一張幻燈片,只有一本書,一根粉筆。他的課又是如此豐厚,從新課導入到感知內容,再到品味語言,最後朗讀指導,每一個環節都在踐行着“讓成長看得見”。

課的伊始,聽寫字詞方法非常有意思,如聽寫“蛋”,他説“雞蛋”“鴨蛋”“臉蛋”,什麼蛋不能吃,再如聽寫“成熟”一詞,他説了三個帶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夥子做事常丟三落四,不成熟;中國的電子技術很成熟。接着指導書寫“蛋”,引導理解“成熟”,最後小結:要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生字要會讀、會寫、會理解。

接着感知課文內容,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我幾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園”自讀課文,劃出表示時間的詞,一遍又一遍地指導朗讀三個時間詞,同時引導學生明白表示時間的詞不僅可以用春、夏、秋、冬,還可以用別的詞語,如夏天還可以説“暑假”“荷花開了”“烈日炎炎的一天”…… ?然後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別看到了什麼”,劃出關鍵詞“忙着剪枝”“紅雲片片”“掛滿”,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看見。最後讓學生把三句話連起來説,這樣層層遞進,學生很快就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他又相機小結:概括主要內容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關鍵詞準確地概括。

品味語言這一環節,薛老師緊緊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進行教學,用“我看到王大伯剪桃枝,心想

”“我看到滿樹的桃子,心想 ”揣摩“我”的心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隨着看到的景物發生變化。接着讓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説話訓練,昨天聽到有一個特級教師來給你們上課,你

當你看到我時,;課上到這,在學生充分發言後,老師又相機小結:讀課文不但要知道寫了什麼還要讀出作者的心理變化;寫文章不但要寫作什麼,還要善於表達我們的心理活動。

在指導朗讀方面,薛老師抓得很到位,指名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時,一孩子起初讀得結結巴巴,一點都不流利,薛老師讓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讀完一遍提點小建議,再讓他讀,直到他把句子讀通順,讀出那種着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鐘。當初我有些疑惑,為何短短的一段話,在一個孩子身上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值得嗎?在他後來的講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説要讓孩子成長看得,每堂課至少要在一個孩子身上花五分鐘。每節課都這樣做,一段時間下來就能讓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師一對一的輔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國小的楊舸校長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聯讀”的方法閲讀課文,通過“發現相同”——“同中求異”——“發現不同”——“異中求同”等環節實現對課文全方位各層面以及課內外的聯讀,感悟廉頗在國家大義前“機智勇敢”的形象,整個教學體現了由“教學生讀”到“帶學生讀”再到“學生自讀”這樣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紮實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再如重慶市的落應華老師在《窮人》一課教學時則採用追問故事情節的方法,故事開始之後,接下來會怎樣?然後呢?最後呢?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初讀小説,帶着好奇心追問故事情節,把握主要內容,二、再讀小説,帶着探究心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環境描寫,探究桑娜起伏變化的內心,品讀心理描寫,探究桑娜矛盾堅定的內心。三、三讀小説,帶着疑惑走進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問窮人命運。

他們把課文教材作為載體,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潛心會文,感悟語言,最終學會運用語言,正如薛老師所説“語文教學是培養運用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

總之,這次活動中每位專家、名師們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適應語文教學的新發展。

觀摩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有幸去機關二園參加教研觀摩活動,聽了四節活動課,並抽空參觀了幼兒園環境,感觸頗深!

一、環境佈置

幼兒園的大小環境都體現了幼兒園的教育主題,幼兒園孩子的美術作品、幼兒活動的照片張貼、文明禮貌用語的標識、孩子用繪畫摺紙、剪紙等形式佈置的教室都突出主題教育的思想。幼兒園還把園教育主題,巧妙地結合在環境中,如:在幼兒園大廳的牆壁上佈置,教室、活動室的區角,樓梯角的佈置不僅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起到裝飾性作用,同時又可以讓孩子進行遊戲,這也體現了空間的巧妙運用。孩子們活動時文明、有序,形成了較好的規則意識;能根據主題內容引導孩子們創設豐富、濃郁的主題環境和區域活動,一走進班級,就知道正在開展的是什麼主題,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得較美觀,較突出地體現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自然角也特別豐富,同樣的種植植物表現方法不同,有的放在幼兒卧室為“氧吧”充分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作用,有的放在陽台或户外,讓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不僅起到教育的作用,還美化了環境。還能根據各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自然角的觀察記錄,讓人一看一目瞭然。

二、教學活動

1、活動的基本內容:

本次活動共有4為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優秀的教學活動。

第一節:小班數學活動《數氣球》,活動重點是讓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5以內的數量。朱老師通過幫小動物數氣球的線索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數的小本領。活動中老師製作了課件,並結合課件讓孩子進行按物點數,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本學習我也是帶的小班,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教師根據幼兒的特點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如到遊戲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在遊戲中輕鬆學到本領。

第二節:大班數學活動《年媽媽的一家》,重點是讓孩子初步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是很抽象的,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動手操作等方法,讓幼兒來理解。數學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如何使用科學的提問引導幼兒朝老師的思路去思考?是值得我深思的一個問題。

第三節:中班綜合《有趣的肥皂》。在活動前王梅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肥皂,有很多是我平時都沒有見過的,孩子們更是異常的高興。幼兒通過看看、摸摸、玩玩,對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肥皂有了更深的瞭解。活動的目標很輕鬆的達成了。這節活動令我最深刻的是王老師的語言、教態。活動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第四節:大班歌表演《烏鴉和狐狸》,這節活動老師運用了《桃花朵朵開》的旋律,把烏鴉和狐狸這個故事的情節融入到歌曲中。形式比較新穎,幼兒的積極性高,能根據歌曲的情節大膽的表演。教師在活動中的情緒也感染了幼兒。

2、總體感觸:

(1)教師在選材上都認真的考慮到了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活動的內容。

(2)目標與過程協調統一。活動的過程能為目標服務。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活動的節奏,環節過渡自然和諧,層層遞進,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大膽地表達、操作、自信的表演。

(3)教具的精心準備與恰當運用。四節活動課都根據活動的需要準備了教具(學具),課件的製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4)活動組織有序,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教師能以親和的態度和靈活的活動形式建構安全、平等的學習環境。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

(5)教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語言生動活潑,簡潔流暢,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幼兒學習態度積極,情緒良好,在經驗、能力等方面獲得了相應的提高。

三、自我反思

此次觀摩活動收穫很大,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明白了無論是幼兒還是老師,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於嘗試,因為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才能發現問題之所在,才能收穫,無論事成功還是失敗,那對於我們的專業成長都是有很大助益的。

在學習之餘,也反思了自己的情況。平時在園,活動準備顯得很倉促,不夠全面,在教學的時候,往往只是遵循教科書上的方法步驟,不能夠將它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多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此次的觀摩活動我受益匪淺,我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很好地學習、借鑑老師們的豐富經驗,多探索,多發現,多思考,更好地融入活動情境,放開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接受知識,快樂地學習生活!

觀摩心得體會 篇11

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參加了xx縣舉辦的“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活動中,我們有幸聆聽到多位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和講座,其中查、吳、何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受益良多,以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關注學情的識字寫字課

查執教的《敕勒歌》是一節定位於識字寫字的課堂教學,採用隨文識字的形式,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結合偏旁發揮想象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寫字教學注重習慣培養,通過示範指導書寫教給學生寫字規律(高低、寬窄、穿插);教師重視朗讀指導,由讀正確到理解讀,再到展開想象角色體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個基於:基於學情,基於漢字特點,基於生活經驗;每節課要保證10分鐘的寫字時間,提筆即練字,要求端正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每課要求識記的生字比較多,如果每個字都採用統一的模式教學,會顯得單調枯燥,不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査老師的課給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好的示範,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的教學,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卡點”重點指導,採用多種識字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如:

“見”引導學生看註釋理解;“陰山”聯繫生活,使學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廬”由偏旁聯想詞義;“似”通過組詞理解字義。對於寫字教學,査老師指出示範是最好的指導,注重示範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確的習作指導課

吳執教的《蘋果脱險記》是一節想象作文指導課,吳老師在講座中提出教什麼是技術,怎麼一步一步教是藝術,老師教得怎麼樣是價值。首先,教什麼?吳老師以想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養為主要目標;其次,是怎麼一步一步教的?對於範文,教師沒有細緻的分析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不斷髮現總結並歸納出寫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節一波三折;細節從容應對,為學生搭建了寫作的支架。最後,教得怎麼樣?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馬行空,物性是它的靈魂,而一波三折的情節和細節描寫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確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一個小蘋果在孩子們的筆下活了。習作評價沒有批註好詞佳句、分析結構,而是採用學生讀,大家根據表格評星的形式落實到每個要求的完成情況,使學生通過比對發現不足,操作性強。

三、講究真實的口語交際課

何執教的《商量》是一節口語交際課,課堂上教師像是在和學生聊天,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氛圍輕鬆愉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老師完全忘記自己是在講課,根本是在跟學生一起學習,瞬時指出學生髮言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領。在不留痕跡的引導中,學生在一點一點進步,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商量的方法,還有商量的態度,看似簡單的“商量”二字,教師卻賦予了做人的態度,使教學真正服務於生活。學生交流的形式多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展現的是真實與自然的交際。

何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三種現象:不教,似乎還會説;教了,就不好好説;教後,變得不會説,這些現象的確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為口語交際踩中了這兩個雷區:一是交際中“身份”的丟失,沒有身份即丟失了交際對象和情境,只有明確交際中的“身份”,編排活動中的“狀況”,放歸生活中的“場景”,學生才有話可説,才能好好説。二是交際困難預計不足,交際的目的不在於成功,培養協調力才是核心。何老師的講座刷新了我對口語交際的認識,真實與自然的交際才是最精彩的課堂。

總之,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觀摩心得體會 篇12

轉眼間,這次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四天的學習,收穫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幼兒教師要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

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為了適應孩子的求知需求,我們要不斷學習,隨時補充自己的能量,給自己充電。如果只靠原來在學校學的那點東西,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日積月累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對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更是一件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們是領着孩子在學習,現在我們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知識的海洋裝滿,怎麼才能滿足孩子那一條條求知慾旺盛的小河?教師的業務素質很重要,現在的教育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很高,琴棋書畫,歌舞情樂,只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更適用這個崗位。所以,我們每天至少學習一篇教學方面的文章,每天練練基本功,讓自己在幼教領域不至於落後。

二、幼兒教師加強道德素質的培養

講到了幼兒教師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他説“人才分四種:一是有德有才;二是有德無才;三是無才無德;四是有才無德”為什麼有才無德還趕不上無才無德,那是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更容易對社會造成傷害,是潛在的定時炸彈.所以幼兒園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如果老師沒有責任心,品質惡劣是不能更好的照顧幼兒,培養不出好孩子的。

才能可以培養,而一個人的品德出了問題是很難糾正和改進的。説到品德,我又想到責任心,幼兒教師沒有責任心,是不能很好的照顧幼兒的,保教質量就會下降,何談更好的教育?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遇事多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以誠待人,平時照顧幼兒的時候多注意細節,不讓任何潛在的危險傷害到孩子。

三、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職業道德

德高為師,身正是範,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熱愛、尊重、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核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學會理解、關愛幼兒。

四、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讚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總之,經過此次培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學到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朋友。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斷努力,學以致用為孩子上好課,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這樣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動環境氣氛,自信心十足,才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幼兒,儘可能讓每個孩子有着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只追求結果而放棄過程中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與個體差異教育的統一。

觀摩心得體會 篇13

雖然只有短短兩天半時間,內容卻是豐富多采,包括演示課、講座、教師互動三個板塊。名師們以他們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語言、詼諧有趣的神態、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深深地折服了與會的一千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每位名師都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鋭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和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不着痕跡地加以指導、點撥、放大。學生則是積極參與、沉浸課堂,聽説讀寫,樣樣拿手。我不禁感歎:語文課堂原來可以如此美麗!聽課回來,重新審視自已的課堂,我覺得我也應該在平常的課堂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課標精神,讓我們平常的家常課也生動、有趣起來!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思考。

第一、鑽研課標、吃透教材、把握語文的本質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薛法根老師在《好課的祕密》講座説:“語文教學要走教學的正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語文教學要培養運用語言、創造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的確,本次演示的十三節課,不管是繪本教學、口語交際還是作文指導與課文內容教學,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重視語言文字的動用。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的王文麗老師展示的《祖父的園子》,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她讓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品。像“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説話似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些能充分體現蕭紅作品語言特色的句子,王老師是讓學生反覆地讀,細細揣摩品味,瞭解文章的語言特色,然後讓孩子充分的説句式相似的句子,如:祖父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祖父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在説的基礎上,再讓孩子寫相似的句子。如:讓孩子們仿寫“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説話似的”這句話。孩子們就寫出了“樹結果了,就像在聚會似的。花謝了,就像睡着了似的。樹綠了,就像穿上了新衣似的。玉米長高了,就像在跟誰比長個似的。蟬叫了,就像在發牢騷似人……”王老師紮紮實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讓學生會説會寫。

第二、不同體裁、不同類型、不同教法

語文應該教出文體與文本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尊重文本的體裁、類型,如散文側重情感的感悟,詩歌側重於語言的美感與韻律感,而小説則側重於情節和人物形象,繪本的教學則側重於引導想像與訓練説話。如《咚咚咚,是誰呀》是則繪本故事,這就需關注繪本故事的特點,用好繪本,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讓他們充分地説。林莘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她出示了五幅圖,都先出示遮住一大部分的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發揮想像,猜猜它是誰。然後又讓孩子們用“我覺得它是誰,因為……”的句式同桌小聲説,再小組彙報。在此基礎上出示繪本內容,指導孩子讀,然後再讓他們仿照句式寫。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説讀寫,沒有一項落下,非常符合繪本的特點。再如駱應華老師執教的《窮人》,駱老師整堂課抓住小説的環境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駱老師先讓學生找出第一段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讓學生橫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豎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惶恐的不斷加深。從而得出:環境描寫,映照人物的內心;心理描寫,直擊人物內心。這就是托爾斯泰的祕密,這就是托爾斯泰式的心理描寫。洛老師整堂課也牢牢地抓住小説的兩大要素來教學。

第三、指導朗讀、層次分明、方式多樣

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朗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老師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老師對文本和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説:“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全國著名教師薛法根執教的《剪枝的學問》一課在讀這方面尤為突出。薛老師整堂課甚至沒用多媒體,只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語文書,引導孩子有問題從書中去找答案,不理解了從書中去讀。他的口頭語是:“看書、看書、看書!”並美其名曰:重要的事情説三遍!《剪枝的學問》這一課堂,薛老師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我”幾次去王大伯家,圈出“去年冬天的一天”、“春天到了”、“夏季”這些表示時間的詞,然後讓他們説在這些時間裏,“我”看見了什麼?再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説,這樣就讀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細讀文章,邊讀邊圈出心理活動的詞,指導學生了解“着急地問”要讀得語氣急、聲音大、語調往上揚。還指導學生分清敍述語和角色語,讓學生讀出不同年齡角色不同的感情,讓學生了解敍述語要讀得娓娓道來的感覺。薛老師反覆引導朗讀,有序地引導熟讀成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薛老師指導朗讀在一個學生身上花了五分鐘,並讓大家一起目睹了這孩子朗讀能力的飛躍進步。薛老師説,每天至少要花五到八分鐘在一位學生身上,每天抓一位學生,一年下來,每位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導。薛老師那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詮釋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聽薛老師的語文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他的課堂開放而有序,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學得那麼主動、生動,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感受着語文的無窮魅力,自始至終享受着學習的快樂。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

第四、風格各異、細心聆聽、錘鍊提升

聆聽課堂,印象深刻,因為每個執教的老師都形成自身獨特的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王文麗老師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薛法根老師講究迴歸語文本質,林莘老師進行靜悄悄地課堂革命,張維娜和陳金龍老師用學生活動體驗來指導學生寫作,何捷和歐義賜老師用繪本訓練孩子的聽説讀寫能力,王樑賢和馮巍老師則把思維導圖引入課堂。我在感喟名師在課堂中的那份沉穩,那份大氣外,也為他們背後的付出深深感動。在享受他們輝煌的同時,我想,更應學習他們對課堂教學的態度,對於語文教學的執着,這樣,才能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走得更遠!

觀摩心得體會 篇14

近段時間,在網上觀摩了一組課堂教學視頻,感覺執教老師嚴格把握學段特點,科學遵循文本樣式、充分呈現學習過程,細化、強化學生語言文字學習、運用的過程,努力嘗試凸顯了閲讀教學中“語用”這一核心理念。從課堂教學中折射出來的是,教師正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行為做着由肌及裏地改進,可以透析的是,從備課和教學組織形式方面來支撐落實“凸顯語用”。

轉變備課理念,遵循文本樣式

文體是一種鮮活的、不容忽視的存在。文體本身就是言語的意圖和內容的一種交融呈現方式。這些課中所反饋出來的信息就是,上課老師在備課時,充分關注了文本的特點,教學時抓住核心的語文內容開展讀寫活動。

童話體 教師讓學生髮揮想象親歷文本感受語言的詩意和美好。《楓樹上的童話》這一課中,教師集中抓住描寫母鳥與小鳥呼應叫喚的兩個虛擬情景的句段(學拼音、看太陽),引導想象猜想鳥語、情趣朗讀演繹母子對話的意境,創設情境模仿創編(太陽下山了,月亮升上來了,喜鵲阿姨在問……我懂得了……喜鵲弟弟們一齊快樂地答道……我懂得了……)從讀到想象到説,這樣讀、思、積累、表達的語用活動自始至終沉浸在情趣盎然的童話意趣中。

小説體 教師應帶領學生從簡單表層的理解走向立體豐富的感受,並把握其矛盾衝突。《蘇七塊》這一課中教學就是着眼全文,讓學生在反覆探究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語言風格、積累語言,習得閲讀方法。以把握人物形象這一內容理解為主線,衍伸聽説讀寫説的能力訓練及閲讀方法的習得運用,呈現出清晰的三大教學板塊:1.關注外貌的文字,朗讀玩味方言,走近蘇七塊。2.關注描寫的文字,感受語言特色,概覽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立足文本,重點以“奇”字為核心呈點狀發射,全面概覽蘇七塊的為人處事風格(相貌奇、藝術奇、規矩奇),並圈詞劃句,支撐自己的觀點,同時感受以四字詞語為主打、節奏明快的天津快板式的文本語言風格。3.關注小説情節(人物表現),豐滿人物形象。教師抓住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爭議性,順學而導,利用學生初讀時出的一字評價(奇、善、貪、壞、冷、嚴),引導學生依託文本語言展開觀點陳述、爭辯,貫徹了閲讀方法、發展了學生語言。

説明性文體 教師可帶領學生洞見文章內部條理的井然有序、結構的清晰縝密和語言的準確簡練。如二上年級《活化石》一課中,老師引導學生研讀重點句子,感受活化石的古老和珍貴,在這種學法的引導下,一些帶着文體特徵的詞語句子都一一納入學生的閲讀視野——“幾億年前”“一億多年”這樣鮮明的數字被學生找到了;“和它在同一期生活過的動物,許多早就滅絕了……”這樣鮮明的比較的句子被學生髮現了;“銀杏樹長得極慢,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這樣形象的舉例,也被學生所關注。教師再次還隨機安排了兩處語言運用的訓練:其一,讓學生以“我是一棵銀杏樹……”進行自我介紹,在理解內化文本語言的基礎上活用文本語言。其二,文中關於銀杏樹葉外形描述的一個比喻,也被教師拿來用作訓練學生語言運用的好教材,欣賞銀杏樹四季圖,進行數量詞以及打比喻的句式運用。這樣使得學生讀、悟、説的能力訓練、方法實踐都聚焦在了同一點——説明性文字(嚴謹的內在條理、生動具體的説明方法)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對第3段進行了研讀,落實讀寫聯動,遷移寫法。1、初讀,感受描寫園中建築景觀時選材的匠心獨具,引説:有氣派豪華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熱鬧的街市,有僻靜的山鄉村野;有現實的景觀,也有夢幻的景緻;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2、引導發現其間獨特的寫法——對舉。3、出示風格對比迥異的這四組文物圖,讓學生模仿寫話:圓明園中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有……也有……;有……也有……,從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教師精細的備課思路,對於文本的鑽研,可謂獨到。正是因為做足了備課的功夫,教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教學的準星才不會走偏,讀寫的功夫才會下到點子上。

轉變學習方式,開展語言實踐

此次教學展示,課堂上擺放的是六邊形的課桌、兩塊黑板,這就從硬件上就迫使教師轉變學習方式,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體現學習的合作性和活動性,並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讓我們看看,許多課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確實也下了不少功夫。

小組合作學習明顯地呈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也許,下列課例中呈現的幾種小組合作學習不一定十分有效,試做探討。

合作品讀,補充認識:在品讀環節,先安排學生個體自讀,然後將學習所得在小組交流,在對各自的答案進行梳理統整。如《科里亞的木匣》中,讀1——2段,找出科里亞埋木匣的句子,想想:你讀到了一個怎樣的科里亞?把批註寫在便利貼上。個體讀完後將便利貼彙總張貼在一張學習單上,並派代表進行交流。

又如《蘇七塊》中小組討論各組員對蘇七塊這個人物的一字評價,並彙總在一張白板紙上,並張貼在黑板上呈現,便於老師帶着各組進行集體梳理。

合作演繹,增添情趣:《楓樹上的童話》中,“看太陽場景”的品讀中,四人小組扮演喜鵲阿姨和喜鵲弟弟們,給他們配上合適的對話。先在小組中分配好角色、小組準備、集體展示。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金色的腳印》一文中,教師也挑起了學生關於“正太郎該不該幫助老狐狸解開鐵鏈”的辯駁,首先就“解”與“不解”兩種觀點進行同質分組——小組交流完善觀點,補充豐富聯繫單中的理由——不同觀點的小組間展開辯論。無獨有偶,《蘇七塊》中教師也讓學生展開關於主人公“善”與“壞”的激勵辯論,方法過程雷同。

小組合作是一種學習方式的呈現,它是一種輔助形式,幫助師生順利、高效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閲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當然是為凸顯語用、達成語用服務的。個人認為,小組學習要有別於個體學習和同桌學習,小組學習應兼具發揮學習成果的交流、梳理、整合、提煉的多種功能。否則,則是流於形式,最終落入“熱熱鬧鬧一場空”的誤圈。因此,小組合作要慎用,慎用是指要用得精當,合適,並不是避而不用。我們要精心設計小組合作的主任務、主話題,精心設計合作的流程,明確組員的任務,必要時配以恰當的任務單等,使學生間的學習交流有目的、觀點碰撞更加頻繁、學習機會更加廣佈,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當然,此次課堂展示中學習方式的轉變除小組合作普遍展現外,教師還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做得更加精細,落實更加到位,這一點從指導學生圈畫詞句、做批註這一點可見一斑,不再詳敍。

這些精彩的好課和專家們中肯的評價,讓我們再次如醍醐灌頂:閲讀課的立足點是凸顯語用,而要凸顯語用,則要孜孜研讀教材、細細發掘語言、緊緊扣住學情、實實在在落實語用學習活動。反觀我們目前的閲讀教學,我們也認識到,雖然我們的理念也在同步上升,但在組織開展學習活動時,我們還應該大膽、更開放,更精細,並在教師導學這一方面練好硬功,相信,我們的閲讀教學將走出瓶頸、迎來一片坦途。

觀摩心得體會 篇15

12月1日、2日,我有幸赴鄭州聆聽了支玉恆、張化萬、賈志敏三位名師所執教的作文教學課以及精彩的報告。大師們來得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禁發出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感慨。但是他們卻把“萬般滋味”留在我的心頭。大師們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引人入勝的感情朗讀,精湛的教學藝術,頗具特色的肢體語言,樸實無華的教學風格令我難以忘懷。

一、 讀書要學會用心靈來傾訴 支玉恆老師執教了《匆 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整個課堂上分為“用心靈來誦讀”和“用心靈來傾訴”兩大板塊。整節課上,散文的美被支老師在不經意間、至善至美地被詮釋了。就這樣,在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思想種形式的朗讀中受到了震撼。在“用心靈傾訴”這一環節,支老師讓學生拿出筆來,把自己的感悟寫成一句格言警句,向作者傾訴自己的心靈。哪個同學見解獨到,就“獎勵”他把自己的名言寫到黑板上。於是,孩子們一個個自信地走上講台,在黑板上留下一份份特殊的“獎品”:“只有珍惜時間,才會讓生命開花。”“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 “生命平等,時間短暫,問題在於會不會利用”“讓我們用今天的努力留下歷史的精彩”“時間只留給會珍惜他的人”。在這樣的獎勵中,千古流芳的名篇與孩子們沒有了距離,孩子們的心靈被深深震撼了,思想者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了自信。如果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就會得到鍛鍊。

二、 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在《品味陽光》這節課上,支玉恆老師又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讀寫結合課。在支老師不斷鼓勵、循循善誘下,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已經十分到位,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手法,重點教給學生學習課文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例如上課伊始,支老師讓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把問題抄在黑板上。有個學生提問:“課文開始是寫事的,到最後為什麼又成寫人的?”在學完課文後,支老師讓提這個問題的學生來回答,稱之為“問題回家”。這時候,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這種“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接着支老師讓學生説説身邊有哪些像這樣樸實平凡、默默無聞的人,並動手寫100字的一段話。這個時候滲透寫作方法,告訴學生通過幾件事例,最後又回到一箇中心點上,這種寫作方法就是點面結合。我想,如果我們能在每節閲讀課上都能結合課文給學生講授寫作知識並進行小練筆的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三、 創設情景讓學生喜愛寫作

張化萬老師一再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學生對寫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在《情趣作文教學》這節作文課上,張老師用他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展示了一節精彩的寫作指導課。

課上,張老師首先提問:“誰是我們班的大力士?”然後讓學生描述這個“大力士”的外貌特徵並説明他被稱為“大力士”的原因。這種看似不經意的提問其實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為後來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而且這種訓練是貫穿課堂始終的。接着張老師創設了一個活動:挑8個學生舉行吹氣球比賽。比賽結束了讓得冠軍的學生來形容一下自己吹的氣球像什麼樣子,並説出自己吹的時候採用了什麼方法。然後張老師給學生7分鐘的時間把剛才吹氣球的經過寫成一段話,並讓學生自己讀寫好的這段話,及時進行交流、修改。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悦的環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文,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後,張老師讓學生給文章起個名字,對題目擬得多的、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以激勵學生充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於是,在交流題目的時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題目從學生筆下湧出:《真假“大力士”》《智慧老人張老師》 《誰是大力士》《趣味作文課》《大眼鏡 小幽默》《崔名洋吹氣球》《彩蝶飛呀飛》《在課堂上綻放的禮花》……有了好的題目,又有了前面片段聯繫的鋪墊,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張老師又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選一個題目,選取活動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寫一段話。這時候的寫可謂是水到渠成,寫作在這裏變成了對生活場景的再現,所以變得很輕鬆。我想,這種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應該多采用的好方法,它會使寫作變得很輕鬆。

兩天的學習時間十分短暫,留給我卻有許多許多。大師們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我不可能全部學到,也無須去刻意模仿別人,但是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卻是需要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領悟的。

觀摩心得體會 篇16

聆聽了工作室4位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開闊了眼界,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

一、教師語言優美,課堂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整堂課楊梅教師的語言如行雲流水,帶領學生在德國街頭欣賞花海,暢遊其間,品悟德國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交流。教師的語言不僅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而且適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在教師語言的感召下,聽課的老師也收到了美德薰陶。

二、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湧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節李建瓊老師的課體現語文味。強調讀,淡化講。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帶有激勵性,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要求學生把話説完整。教師的提問含量較高,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儘量讓學生多説幾句。比如:根據大樹的年輪,具體怎樣來辨別方向呢?等等。在指導學生書寫時,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在評價中,讓學生經過思維的加工重組,形成正確的書寫方法。

普光富老師執教的《凡卡》這篇課文。這堂課抓住了兩條線:一條是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的明線,另一條則是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時的鄉下愉快的生活場景的暗線,普老師先是從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入手,抓住凡卡被打的動詞體會凡卡所受的肉體折磨與夥計對他的捉弄的精神折磨,讓生深刻地體會了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這時他的朗讀是很低沉的,非常地到位。到教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的鄉下生活時又是另一種基調,那就是愉快輕鬆的,此時普老師朗讀的基調就是非常愉快的。最後普老師又為這篇文章作了拓展,朗讀了凡卡的結局。就這樣,在明線與暗線的交錯反襯下,更能體會到凡卡此時學徒生活的悲慘與無奈。在解讀文本的同時,普老師還向學生滲透了文本寫作的特點與方法,普老師的課真的是有情,有趣、有法、有效。有情體現在他那到位的朗讀指導,與情境的創設,有趣體現在他那生動的引領,有法就是閲讀與寫作相結合,有效就是學生學有所得,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一定會有提高,不管是語言的習得,還是寫作方法的習得,是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有目共睹的。

語文教學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絢麗與中文的無限魅力,並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着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鮮活的生命在歡唱,在愉悦。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開拓眼界,積極探索,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觀摩心得體會 篇17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婺源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啟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曉紅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祖慶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5月35日>》,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脱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觀摩心得體會 篇18

在這兩天內, 我觀摩了六位名師的示範課,使我受益匪淺。六位老師不同的教學授課風格和特點、不同的設計思路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他們對教材透徹的理解、清晰的教學思路和靈活的教法方法,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嫻熟的教學技巧。同時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與大家分享,讓我頓時茅塞頓開。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徐長青老師《分數的意義》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一副撲克牌發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大膽放手,整節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分撲克牌的過程,老師只是在一邊引導和總結。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過難的題目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簡單的題目沒有意義。徐老師利用撲克牌的分發引出分數,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新舊知識相互聯繫,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在這節課,我看到了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要學會思考?

房昔梅老師指出,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未來挑戰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要思考為什麼要學數學?什麼時候用數學?一個有追求,愛鑽研,會思考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數學的思考。這節課最讓我醍醐灌頂。她並不像洪老師那樣的温柔似水,儒雅的外表下也不缺對數學的熱情,對問題的洞悉。?

她以生活動畫的形式,帶領學生學習估算,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更讓學生知道了數學就在身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數學。房老師良好自身素質,獨特的價值觀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並且把這種思考的習慣、方法教給學生的老師。

三、教學要與時俱進

錢守旺老師指出,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代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即不是在書齋中進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理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要像錢老師一樣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融於生活,讓學生喜歡數學。

通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我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信念。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一定努力瞭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多元化的教學知識結構和教學策略。

觀摩心得體會 篇19

一.把老師的教學搬出正課外。老師編制學案並提前錄製微課,學生在自習課上根據學案自學教材,自主選擇看相應的視頻學習通過按自己的節奏自主學習,在上課前理解要學知識。

二.是把以前學生在自習上獨立做的作業搬到課堂上來進行。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作業,有疑難時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翻轉課堂改變了現行教學模式只管齊步走,不管結果的弊端,注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個性化服務並重點關注是不是會做作業,確保學會。

三.培養了學生閲讀教材的習慣和能力。過去的教學中,經常聽到教師埋怨學生不讀教材,致使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學生埋怨教師佈置作業太多,沒有時間閲讀教材。實施翻轉課堂,學生在自學質疑課上首先認真閲讀教材,然後再完成相關學案。通過閲讀教材,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初步形成,閲讀能力不短提升。老師們反思説:“過去不是學生不願讀教材、不會讀教材,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讀教材的時間,沒有培養學生讀教材的習慣!”

四.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自學質疑課上,學生在“目標導學、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合作互學、在線測學”等各個環節,都要根據學習情況提出本人或小組中的疑難問題;訓練展示課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每一節課上,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思維活躍,認識深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老師們説:“任教十幾年了,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從來沒想過!”有的同學説:“原來聽老師講課,從來沒有發現過這麼多的問題!”

五.課堂上初步落實了分層教學。學生自學教材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是否觀看微課,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觀看幾遍。同時,還可以通過兩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種合作方式,解決自學教材、觀看視頻後沒有解決的問題。而對於學習進度較快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幫助其他同學解疑答惑,更好的深化自己所學知識。

觀摩心得體會 篇20

我有幸觀摩了優秀教師的開放課,聽後我收穫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吃透”教材,還充分地瞭解學生。她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精彩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師講的三年級數學課《認識分數》的板書,板書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這些字是不變的,而中間的字隨着課堂的進行逐漸變換,層層深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

不管是哪節課,老師都能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體驗成功。老師的一年級語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課,整堂課輕鬆、自然。她那富有親和力的聲音,那親切而温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那種以師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點是讓課堂成為平等的課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放權給孩子,同時給孩子熱情的鼓勵。田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偶爾回答錯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答對時的慷慨獎勵,整個課堂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我覺得孩子們能在這種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應該是種享受,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4.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製作精美的課件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漸進入課堂得到廣泛的使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能使教師更好的把握反饋信息,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用到了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導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還是鞏固練習等都採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貫穿於整個課堂,環環相扣,真真實實地輔助了整節課的教學。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進修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觀摩心得體會 篇21

20xx年x月x日,這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天,讓我體會了一種新穎的課堂教學理念:那就是“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課題觀摩”。我們觀摩了蓬江區優秀教師、陳國柱老師的課例《打電話》;還觀摩了全國優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老師的課例《方程的意義》和現場互動活動。太動人心絃了!張愛華他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以下是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精彩。

黃老師用了一個講故事的形式串通了一節課,引入了本節課的大問題:意義;怎樣列出來的;怎樣用。然後每個問題都詳略得當地解決了。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養。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巧妙地使用媒體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實際事件。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課堂上孩子們個個生龍活虎,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張愛華老師創設了現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輕鬆地學習;順應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名師都廣泛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

二、教學理念的更新。

這生命化教育問題教學,就是課堂教學的優化,直指教學內容本質,藴含豐富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現在上課更加註重備課,確定這節課的三個問題:這節課學習什麼?這個問題怎麼學習?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這就是這個教學的基本設計。在課堂教學上,我們以“大問題”為導向,分享中優化,提煉中延伸。這課堂教學步驟是:建立關係,提出問題,嘗試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問題延伸。

通過一整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觀摩心得體會 篇22

一二年級的識字量達到1800個,而成人的識字量也就是2500個左右,低年級這麼大的識字量該怎麼去完成呢?

偶爾的機會參加了識字寫字的研討會,聽了四位老師的識字寫字課,真是沒想到,原來識字寫字課可以這麼上!每位教師都使盡渾身解數,採用各種方法識字,課堂上的使有滋有味,學生學的可以那麼高興!回想自己的識字寫字教學,方法少了些,死記硬背的佔多數,為了完成識字任務,多寫多念是一貫的做法,雖然自己也曾反思過,但識字寫字一直不知從何處入手?從四位老師的課堂中,看到很多識字的方法,如:自編謎語,體態動作演示法,觸類旁通法等等,這些方法的運用很好的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識字方法的學習是導火索,它能夠激發學生識字的慾望,能夠使學生挖掘漢字內在的趣味!為以後的閲讀及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低年級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年齡特點,光靠課堂中識字使不夠的,識字寫字如果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結合,那學生識字的聰明才智將得到最大得發揮!試想,國小生在上學的路上,看到牆壁的廣告語會識字,走進商店會認識小食品包裝袋上的字,在他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字,他無時無刻都在識字,識字越多成功感就會越強烈,他就會越愛識字,越愛學習,這樣一種良性的循環會促使他更加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更愛學習語文!所以,課堂與生活的結合使非常重要的,它會使識字寫字事倍功半!

當時聽完課確實很興奮!這四位老師的課為我們提供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平台,使我認識到識字寫字課堂的重要性,以往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效率低,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講究有方法的識記,保護學生識字興趣,才是識字寫字的永恆之道!

或許我寫的不好,但是這一次識字寫字的研討確實讓我收穫頗豐!最重要的是我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重要!

觀摩心得體會 篇23

從翻轉課堂的起源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翻轉課堂的出現基於讓缺課的或成績相對較弱的同學補課的目的。它的實現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的網絡環境;二是學生必須具備非常強的自覺性。

一、 翻轉課堂的優點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這樣做可以實現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難點上,有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2、“翻轉”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下視頻學習中,可以跟同學進行充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就會節約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翻轉課堂的疑惑

1、如果每門學科課前都有視頻學習和預習學案和課後作業,學生有哪些時間看視頻?何時小組合作交流?何時完成預習學案和課後作業?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學生必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2、翻轉課堂從聽課來看,更多的去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東西,弱化知識與技能,而數理化等理科的知識必須具備一定訓練量和反覆次數,學生才會掌握相關知識點,課堂上不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能不能實現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目標值得商榷,這與我們現行的考試體制也不一致。

三、思考與建議

1、翻轉課堂可以作為我們現行教學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我們可以利用“課堂翻轉”來實現邊緣生、尖子生的成績提升;

課前學生的學習時間投入明顯加大,甚至超過學生原來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長期下去,學生能不能吃得消,會不會課業負擔過重? 除非,每節課所有知識點全部在課堂上消化落實,課下不留作業。

4、以目前的學校技術手段,很難實現網絡環境的全覆蓋。即使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能否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自覺的去完成視頻學習,會不會出現有些同學假借網絡視頻學習之名,行上網遊戲、聊天之實。再者,學生與教師時時互動交流平台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觀摩心得體會 篇24

我參加了江油市教師進修校舉辦的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獲益匪淺。通過培訓班的學習,讓我在專業理論知識上有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提高,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

首先教師應樹立新的師幼關係觀,即轉變傳統教育工作者中“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幼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係。把兒童看成是一個具有歷史性又具備與兒童溝通、交往的能力。其二教師應通過觀察記錄,熟悉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主動和兒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動中促進兒童的個性特點,主動和兒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動中促進兒童的發展。第三,做反思型教師。反思是教師着眼於自已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某種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手段。

二、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注重個體差異

我們要真正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不要為了體現活動結果而只是提問能力強的孩子,忽視個體差異教育。如在觀摩活動中,我們要以平常的心態組織孩子活動,讓各種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甚至要讓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

三、教師應注重綜合性和課程的整合。

兒童的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兒童的多個發展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發展整體,就像杜威所説的:“出現在兒童世界裏也並不把他的經驗按學科分門別類地呈現出來的,兒童也並不把他的經驗按學科結構來分門別類,而且兒童也並不足分門別類地去感受、去認識他所經歷到的事物。分科課程與兒童生活的統一性是衝突的。”因此,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應是綜合的,儘可能使不同的課程內容產生聯繫,以促進學習遷移。在教學實踐中,要綜合各領域的知識進行活動設計,力求幫助幼兒獲得完整的經驗。

四、教師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是個獨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願望。老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對孩子説話的音量要適中,不要大嗓門;儘可能蹲着和孩子説話,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如“我認為你這樣做比較好”,並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和益處,這時孩子會自覺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接納孩子的錯誤,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於他們更多的獨立和自由,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和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

五、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前兒童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觀摩心得體會 篇25

上週五觀摩了十里鋪愛心園,進入幼兒園映入眼簾的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操場上整齊擺放們户外的材料讓我的感受到户外的多樣性。

走進幼兒園大廳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裏真的是們的世界,大廳里布滿了充滿的天真純潔孩子們的作品,樓梯兩側孩子們的作品警示着我們正確上下樓梯方法,教師和孩子們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裝飾着室內的每一個角落,讓我處處感覺到很微妙和奇特。

順着觀摩的人羣走進不同年齡班的活動室,看到幼兒園教師暖暖的微笑、親切的話語、形象的肢體語言,無一不在向孩子們傳遞着愛的訊息。各年齡班班裏活動區角的劃分和設計很清晰,可操作性的材料很豐富,廢舊材料的利用很巧妙,孩子們的作品展示精緻。每個班級的養成教育在相應的牆飾展示影響着孩子們行為。整個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環節組織實施中能較準確的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全體幼兒、思路清晰,活動材料準備豐富,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讓幼兒充分體驗動手操作和記錄結果,孩子們的學習態度積極,通過自由嘗試和體驗能夠在教師設計的活動中理解活動內容。從整個活動來看,目標的達成度較好,重、難點突出,整個活動幼兒都處於積極的狀態,活動注重動靜結合,由易到難,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伴着悦耳的音樂孩子們在老師有序的引導下開始了活動區的活動,打亂年齡界限的取悦活動,我還是第一次觀摩。在觀摩過程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幼兒園裏整個空間的利用非常合適,區域環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優美和諧,活動區的活動材料豐富多樣、廢舊材料擺放合理、設計利用的巧妙。每個活動區材料的使用年齡特點明確,層次清楚,通過觀察和文字提示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需要。觀摩過程中我看到孩子們非常有序的接伴遊戲,教師的指導有針對性,遊戲中幼兒遇到的問題教師分年齡段採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音樂聲的再次響起,提示着孩子們活動區遊戲的結束,孩子和老師們有序的收放和整理和材料,讓我再次感受到加強常規培養的必要性。户外和做操孩子們在不同音樂的伴隨下分階段有序地進行隊列和間操活動,教師和孩子們的精神飽滿、動作到位深深感染了我。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我感受到幼兒園的大環境以幼兒作品為主,不但能展現孩子們的發展水平,還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真的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這種打破年齡界限的區域活動,充分利用各班資源方式擴大孩子們相互瞭解和交往範圍,孩子們在遊戲和操作過程中能有以大帶小,讓他們在平等的關係中互相學習和指導。學習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可帶給我的思考是長久的。今後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我要學會不斷反思,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在組織和設計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幼兒潛能,創造一個豐富、多樣的,可供選擇的,有啟發性的環境,提供多種方法,寓教於樂。

觀摩心得體會 篇26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門市實驗國小參加了“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課題觀摩”。在短短的半天時間裏,我們觀摩了蓬江區優秀教師、蓬江區教育指導團成員、蓬江區名師工作室學員陳國柱老師的課例《打電話》;還觀摩了全國優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老師的課例《方程的意義》和現場互動活動。

陳老師和黃老師精彩的課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特別是是黃愛華老師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以下是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

二、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黃老師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非常值得我學習,他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不僅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而且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幾乎不受下面幾百位老師觀摩的影響,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在是妙!

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觀摩心得體會 篇27

在我們新教師開亮相課之前,我們觀摩了王老師的一堂公開課,受益匪淺。

首先,導入部分以一組排比句開始,然後讓學生回憶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難忘的、有趣的事,並讓他們表達出來,此導入語文味較濃,並自然地過渡到了作者的“依依往事”,引入課文《往事依依》。

其次,整體感知部分,以設計“於漪少年生活小檔案”為主,很有新意,並且對於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是很有效的。

再次,品讀課文時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詞語進行品讀,並且王老師還先出示了完整的範例,這對於學生品味語言時的方法指導也是很直觀、很有效的。

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感悟名人有關文學的往事,以及自己曾經被文學感染的經歷與體驗,並且設計了“假如於漪老師來到這裏,她會送給大傢什麼話”。這樣的拓展,緊扣文本,語文性也得到了突顯,充分體現了常外的教學風格。

此外,王老師教態親切自然,板書字跡清晰娟秀,整堂課給我們新老師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模範作用,包括其中的一些細節都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觀摩心得體會 篇28

翻轉課堂對於我而言是一個非常新的名詞,通過學校的講座以及自己在網上查找資料學習以後,才對此有了大概的瞭解。所謂“翻轉”就是把“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變為“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晚上回家後通過教師的教學微視頻學習新知識”。 這就會讓人不禁想問,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在哪裏呢?通過學習後,我對此有了些些體會。

其一,這有利於學生的因材施教。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在學生上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我們老師在課堂上不能,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所教授的知識。而通過微視頻,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強弱去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可以反覆觀看自己所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以自己調節自己學習的節奏,靈活性更大。也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到了最大限度。

其二,學生在學了新知識後回到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作業,有疑難時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更有利於探究合作學習。確保學生能夠做對作業,更重要的是確保學生學會了所教知識,讓教與學有機結合。

其三,翻轉課堂有利於學生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自學微視頻,學生會很容易形成質疑思維。會了解到自己什麼地方懂,覺得什麼地方有問題,這就會形成思維的碰撞。而後在通過在課堂上去同學老師探究、合作學習,去解決問題。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思維活躍,認識深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自然,我同樣也覺得,翻轉課堂也有他的不利之處。翻轉課堂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並不是適合於所以課型的,它更適合習題課,複習課。而且微視頻.實效性和趣味性也有待提高。

我覺得對於翻轉課堂的實踐因遵循循序漸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實現翻轉課堂可操作性,這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

觀摩心得體會 篇29

20xx年11月6日,我有幸來到東山縣實驗幼兒園參加半日觀摩活動,園所環境創設、晨間户外活動、晨間早操、集中教學活動,每一個環節我都在不斷的總結、比對、反思。這次活動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便是幼兒的安靜、有序和聽話,可以説是"令行禁止",我想這麼好的常規肯定離不開老師平時點點滴滴的培養,離不開老師對班上每個幼兒的解讀和分析。

這次觀摩活動,幼兒園把我安排在了中(2)班,而這次參加半日活動的朱老師經過精心準備,為我們展示了非常精彩的半日活動,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一日帶班過程中的保教細則。首先,朱老師嫻熟地組織幼兒進行形式多樣的户外體育活動,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下,幼兒"跳腳印-爬山洞-走平衡木-套圈", 在這一系列的户外活動中,幼兒都安靜有序地進行。每個環節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高漲。

此環節可以看出朱老師事先已經讓幼兒瞭解了各種器械的玩法,在這樣有計劃、有準備的組織下,活動方能起到鍛鍊身體,提高走、跑、跳、鑽、爬、平衡等技能。接下來是做早操環節,在早操之前朱老師先向幼兒講明早操規則,在早操時各班老師都充滿激情地帶領着幼兒,力求做好每一個動作。接下來朱老師組織幼兒有序地吸收和安安靜靜地吃點心。接下來則是本次觀摩活動最主要的部分--集中教學活動:中班繪畫活動《秋葉》。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的體現,是幼兒發揮想象、探索創造的空間。

活動中,朱老師教態自然,教學設計非常有創意,形式新穎,讓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得出朱老師的這節繪畫課是經過精心的研究,每一個環節都經過認真的思考,明白什麼地方要引導,什麼地方該適當地提些問題。比如,在"讓幼兒欣賞葉子的不同裝飾"環節中,朱老師事先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圖形和線條,讓幼兒進一步地瞭解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裝飾樹葉寶寶。總的來説,這節課讓我在欣賞到朱老師精彩的同時,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以前我只知道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來裝飾葉子,從沒想過一片樹葉還可以劃分區域來裝飾,可以同時用上波浪線,鋸齒線,長城線,螺旋線,左斜線,右斜線,橫線和豎線,甚至還可以用大的圓,小的圓,黑的圓,白的圓來裝飾。用朱老師的話説,就是"裝飾樹葉要有對比,可以是大小對比,也可以是黑白對比。

"這節課真讓我大開眼界,也受益匪淺,原來繪畫課是可以這樣上的。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只有色彩斑斕的水彩畫才會美,沒想到由簡單地圖形和線條組成的線描畫也同樣可以這麼美。最後的兩個環節是午餐和午睡環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觀摩完整個流程,但這並不影響這次半日觀摩活動的完整性。

半日觀摩活動結束了,雖然這次觀摩的機會是短暫的,可帶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決定在這次觀摩活動結束後,回到自己的幼兒園,對照半日活動相關要求,開展相對規範的幼兒園半日活動,通過在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以正確的教育觀念和行為去引導每一位孩子,並和他們一起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rwlg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