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1篇)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1篇)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1

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參加了xx縣舉辦的“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活動中,我們有幸聆聽到多位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和講座,其中查、吳、何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受益良多,以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1篇)

一、關注學情的識字寫字課

查執教的《敕勒歌》是一節定位於識字寫字的課堂教學,採用隨文識字的形式,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結合偏旁發揮想象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寫字教學注重習慣培養,通過示範指導書寫教給學生寫字規律(高低、寬窄、穿插);教師重視朗讀指導,由讀正確到理解讀,再到展開想象角色體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個基於:基於學情,基於漢字特點,基於生活經驗;每節課要保證10分鐘的寫字時間,提筆即練字,要求端正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每課要求識記的生字比較多,如果每個字都採用統一的模式教學,會顯得單調枯燥,不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査老師的課給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好的示範,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的教學,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卡點”重點指導,採用多種識字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如:

“見”引導學生看註釋理解;“陰山”聯繫生活,使學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廬”由偏旁聯想詞義;“似”通過組詞理解字義。對於寫字教學,査老師指出示範是最好的指導,注重示範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確的習作指導課

吳執教的《蘋果脱險記》是一節想象作文指導課,吳老師在講座中提出教什麼是技術,怎麼一步一步教是藝術,老師教得怎麼樣是價值。首先,教什麼?吳老師以想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養為主要目標;其次,是怎麼一步一步教的?對於範文,教師沒有細緻的分析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不斷髮現總結並歸納出寫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節一波三折;細節從容應對,為學生搭建了寫作的支架。最後,教得怎麼樣?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馬行空,物性是它的靈魂,而一波三折的情節和細節描寫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確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一個小蘋果在孩子們的筆下活了。習作評價沒有批註好詞佳句、分析結構,而是採用學生讀,大家根據表格評星的形式落實到每個要求的完成情況,使學生通過比對發現不足,操作性強。

三、講究真實的口語交際課

何執教的《商量》是一節口語交際課,課堂上教師像是在和學生聊天,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氛圍輕鬆愉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老師完全忘記自己是在講課,根本是在跟學生一起學習,瞬時指出學生髮言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領。在不留痕跡的引導中,學生在一點一點進步,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商量的方法,還有商量的態度,看似簡單的“商量”二字,教師卻賦予了做人的態度,使教學真正服務於生活。學生交流的形式多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展現的是真實與自然的交際。

何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三種現象:不教,似乎還會説;教了,就不好好説;教後,變得不會説,這些現象的確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為口語交際踩中了這兩個雷區:一是交際中“身份”的丟失,沒有身份即丟失了交際對象和情境,只有明確交際中的“身份”,編排活動中的“狀況”,放歸生活中的“場景”,學生才有話可説,才能好好説。二是交際困難預計不足,交際的目的不在於成功,培養協調力才是核心。何老師的講座刷新了我對口語交際的認識,真實與自然的交際才是最精彩的課堂。

總之,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在這兩天內, 我觀摩了六位名師的示範課,使我受益匪淺。六位老師不同的教學授課風格和特點、不同的設計思路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他們對教材透徹的理解、清晰的教學思路和靈活的教法方法,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嫻熟的教學技巧。同時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與大家分享,讓我頓時茅塞頓開。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徐長青老師《分數的意義》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一副撲克牌發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大膽放手,整節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分撲克牌的過程,老師只是在一邊引導和總結。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才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過難的題目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簡單的題目沒有意義。徐老師利用撲克牌的分發引出分數,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新舊知識相互聯繫,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在這節課,我看到了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要學會思考?

房昔梅老師指出,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未來挑戰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要思考為什麼要學數學?什麼時候用數學?一個有追求,愛鑽研,會思考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數學的思考。這節課最讓我醍醐灌頂。她並不像洪老師那樣的温柔似水,儒雅的外表下也不缺對數學的熱情,對問題的洞悉。?

她以生活動畫的形式,帶領學生學習估算,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更讓學生知道了數學就在身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數學。房老師良好自身素質,獨特的價值觀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並且把這種思考的習慣、方法教給學生的老師。

三、教學要與時俱進

錢守旺老師指出,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代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即不是在書齋中進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理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要像錢老師一樣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融於生活,讓學生喜歡數學。

通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我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信念。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一定努力瞭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多元化的教學知識結構和教學策略。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3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婺源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啟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曉紅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祖慶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5月35日>》,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脱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4

上週五觀摩了十里鋪愛心園,進入幼兒園映入眼簾的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操場上整齊擺放們户外的材料讓我的感受到户外的多樣性。

走進幼兒園大廳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裏真的是們的世界,大廳里布滿了充滿的天真純潔孩子們的作品,樓梯兩側孩子們的作品警示着我們正確上下樓梯方法,教師和孩子們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裝飾着室內的每一個角落,讓我處處感覺到很微妙和奇特。

順着觀摩的人羣走進不同年齡班的活動室,看到幼兒園教師暖暖的微笑、親切的話語、形象的肢體語言,無一不在向孩子們傳遞着愛的訊息。各年齡班班裏活動區角的劃分和設計很清晰,可操作性的材料很豐富,廢舊材料的利用很巧妙,孩子們的作品展示精緻。每個班級的養成教育在相應的牆飾展示影響着孩子們行為。整個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環節組織實施中能較準確的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全體幼兒、思路清晰,活動材料準備豐富,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讓幼兒充分體驗動手操作和記錄結果,孩子們的學習態度積極,通過自由嘗試和體驗能夠在教師設計的活動中理解活動內容。從整個活動來看,目標的達成度較好,重、難點突出,整個活動幼兒都處於積極的狀態,活動注重動靜結合,由易到難,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伴着悦耳的音樂孩子們在老師有序的引導下開始了活動區的活動,打亂年齡界限的取悦活動,我還是第一次觀摩。在觀摩過程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幼兒園裏整個空間的利用非常合適,區域環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優美和諧,活動區的活動材料豐富多樣、廢舊材料擺放合理、設計利用的巧妙。每個活動區材料的使用年齡特點明確,層次清楚,通過觀察和文字提示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需要。觀摩過程中我看到孩子們非常有序的接伴遊戲,教師的指導有針對性,遊戲中幼兒遇到的問題教師分年齡段採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音樂聲的再次響起,提示着孩子們活動區遊戲的結束,孩子和老師們有序的收放和整理和材料,讓我再次感受到加強常規培養的必要性。户外和做操孩子們在不同音樂的伴隨下分階段有序地進行隊列和間操活動,教師和孩子們的精神飽滿、動作到位深深感染了我。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我感受到幼兒園的大環境以幼兒作品為主,不但能展現孩子們的發展水平,還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真的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這種打破年齡界限的區域活動,充分利用各班資源方式擴大孩子們相互瞭解和交往範圍,孩子們在遊戲和操作過程中能有以大帶小,讓他們在平等的關係中互相學習和指導。學習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可帶給我的思考是長久的。今後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我要學會不斷反思,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在組織和設計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幼兒潛能,創造一個豐富、多樣的,可供選擇的,有啟發性的環境,提供多種方法,寓教於樂。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5

一二年級的識字量達到1800個,而成人的識字量也就是2500個左右,低年級這麼大的識字量該怎麼去完成呢?

偶爾的機會參加了識字寫字的研討會,聽了四位老師的識字寫字課,真是沒想到,原來識字寫字課可以這麼上!每位教師都使盡渾身解數,採用各種方法識字,課堂上的使有滋有味,學生學的可以那麼高興!回想自己的識字寫字教學,方法少了些,死記硬背的佔多數,為了完成識字任務,多寫多念是一貫的做法,雖然自己也曾反思過,但識字寫字一直不知從何處入手?從四位老師的課堂中,看到很多識字的方法,如:自編謎語,體態動作演示法,觸類旁通法等等,這些方法的運用很好的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識字方法的學習是導火索,它能夠激發學生識字的慾望,能夠使學生挖掘漢字內在的趣味!為以後的閲讀及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低年級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年齡特點,光靠課堂中識字使不夠的,識字寫字如果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結合,那學生識字的聰明才智將得到最大得發揮!試想,國小生在上學的路上,看到牆壁的廣告語會識字,走進商店會認識小食品包裝袋上的字,在他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字,他無時無刻都在識字,識字越多成功感就會越強烈,他就會越愛識字,越愛學習,這樣一種良性的循環會促使他更加熱愛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更愛學習語文!所以,課堂與生活的結合使非常重要的,它會使識字寫字事倍功半!

當時聽完課確實很興奮!這四位老師的課為我們提供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平台,使我認識到識字寫字課堂的重要性,以往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效率低,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講究有方法的識記,保護學生識字興趣,才是識字寫字的永恆之道!

或許我寫的不好,但是這一次識字寫字的研討確實讓我收穫頗豐!最重要的是我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重要!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從翻轉課堂的起源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翻轉課堂的出現基於讓缺課的或成績相對較弱的同學補課的目的。它的實現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的網絡環境;二是學生必須具備非常強的自覺性。

一、 翻轉課堂的優點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這樣做可以實現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難點上,有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2、“翻轉”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下視頻學習中,可以跟同學進行充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就會節約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翻轉課堂的疑惑

1、如果每門學科課前都有視頻學習和預習學案和課後作業,學生有哪些時間看視頻?何時小組合作交流?何時完成預習學案和課後作業?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學生必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2、翻轉課堂從聽課來看,更多的去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東西,弱化知識與技能,而數理化等理科的知識必須具備一定訓練量和反覆次數,學生才會掌握相關知識點,課堂上不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能不能實現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目標值得商榷,這與我們現行的考試體制也不一致。

三、思考與建議

1、翻轉課堂可以作為我們現行教學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我們可以利用“課堂翻轉”來實現邊緣生、尖子生的成績提升;

課前學生的學習時間投入明顯加大,甚至超過學生原來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長期下去,學生能不能吃得消,會不會課業負擔過重? 除非,每節課所有知識點全部在課堂上消化落實,課下不留作業。

4、以目前的學校技術手段,很難實現網絡環境的全覆蓋。即使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能否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自覺的去完成視頻學習,會不會出現有些同學假借網絡視頻學習之名,行上網遊戲、聊天之實。再者,學生與教師時時互動交流平台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本次活動聆聽了、等五位當下極具影響力的特級教師的精品課,目睹了七位全國第二屆國小青年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老師的精彩課堂,同時聽取了福建省普教室黃國才老師的《核心素養下的好試題與好教學》,xx老師的《好課的祕密》等精彩講座。兩天半的時間,徜徉在一節節賞心悦目的課堂,聆聽大師高瞻遠矚、旁徵博引的詮釋,一股股綿甜醇厚的佳釀不斷豐盈心靈的酒杯。下面談談我感受最深的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智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如此,對於彼此不熟悉的師生,課前互動顯得尤為重要。這十二節課中老師們一個個趣橫生的課前互動,讓他們的好課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級教師王文麗老師執教《祖父的園子》,是這樣進行課前互動的:讓學生判斷“我是來自廈門濱北國小的老師”“我今年26歲”“我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我很喜歡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話是真還是假?並説明理由。在學生説明理由時相機引導孩子們要細心觀察,認真傾聽,用心領會。這樣不僅與學生拉近了距離,還不動聲色地交給了學習的方法。

執教《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楊坤老師則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小遊戲。讓四位同學上台,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薦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賦的同學,讓該同學根據畫面比劃動作,再讓另一位同學猜猜是誰,其中三幅圖分別為“孫悟空”“天線寶寶”“嚇死寶寶嚕”,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人物和語言,學生搞笑的模仿動作,離奇的猜測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隨即再出現一張楊老師騰空躍起的照片,讓孩子們猜他那時的心裏活動,孩子們思維開始活躍,很巧妙地為後面根據嚴監生的兩個指頭揣摩其心理活動做鋪墊。

再如來自重慶的落應華老師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採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分別出示了“嚴監生”“王熙鳳”“諸葛亮”“《橋》的主人公”,指名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通過聊小説,滲透學習方法;聊情節,概括主要內容;聊環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幾分鐘中,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學生緊張的心理,帶着滿滿的自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悄悄地進入課堂,無不體現了他們的智慧。

二、教材處理巧妙合理,彰顯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表現是以深入地鑽研、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動中的名師們在處理教材方面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執教《剪枝的學問》,他的教學簡單樸實、幽默睿智。簡單到從頭到尾沒有一張幻燈片,只有一本書,一根粉筆。他的課又是如此豐厚,從新課導入到感知內容,再到品味語言,最後朗讀指導,每一個環節都在踐行着“讓成長看得見”。

課的伊始,聽寫字詞方法非常有意思,如聽寫“蛋”,他説“雞蛋”“鴨蛋”“臉蛋”,什麼蛋不能吃,再如聽寫“成熟”一詞,他説了三個帶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夥子做事常丟三落四,不成熟;中國的電子技術很成熟。接着指導書寫“蛋”,引導理解“成熟”,最後小結:要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生字要會讀、會寫、會理解。

接着感知課文內容,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我幾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園”自讀課文,劃出表示時間的詞,一遍又一遍地指導朗讀三個時間詞,同時引導學生明白表示時間的詞不僅可以用春、夏、秋、冬,還可以用別的詞語,如夏天還可以説“暑假”“荷花開了”“烈日炎炎的一天”…… ?然後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別看到了什麼”,劃出關鍵詞“忙着剪枝”“紅雲片片”“掛滿”,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看見。最後讓學生把三句話連起來説,這樣層層遞進,學生很快就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他又相機小結:概括主要內容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關鍵詞準確地概括。

品味語言這一環節,薛老師緊緊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進行教學,用“我看到王大伯剪桃枝,心想

”“我看到滿樹的桃子,心想 ”揣摩“我”的心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隨着看到的景物發生變化。接着讓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説話訓練,昨天聽到有一個特級教師來給你們上課,你

當你看到我時,;課上到這,在學生充分發言後,老師又相機小結:讀課文不但要知道寫了什麼還要讀出作者的心理變化;寫文章不但要寫作什麼,還要善於表達我們的心理活動。

在指導朗讀方面,薛老師抓得很到位,指名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時,一孩子起初讀得結結巴巴,一點都不流利,薛老師讓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讀完一遍提點小建議,再讓他讀,直到他把句子讀通順,讀出那種着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鐘。當初我有些疑惑,為何短短的一段話,在一個孩子身上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值得嗎?在他後來的講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説要讓孩子成長看得,每堂課至少要在一個孩子身上花五分鐘。每節課都這樣做,一段時間下來就能讓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師一對一的輔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國小的楊舸校長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聯讀”的方法閲讀課文,通過“發現相同”——“同中求異”——“發現不同”——“異中求同”等環節實現對課文全方位各層面以及課內外的聯讀,感悟廉頗在國家大義前“機智勇敢”的形象,整個教學體現了由“教學生讀”到“帶學生讀”再到“學生自讀”這樣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紮實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再如重慶市的落應華老師在《窮人》一課教學時則採用追問故事情節的方法,故事開始之後,接下來會怎樣?然後呢?最後呢?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初讀小説,帶着好奇心追問故事情節,把握主要內容,二、再讀小説,帶着探究心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環境描寫,探究桑娜起伏變化的內心,品讀心理描寫,探究桑娜矛盾堅定的內心。三、三讀小説,帶着疑惑走進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問窮人命運。

他們把課文教材作為載體,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潛心會文,感悟語言,最終學會運用語言,正如薛老師所説“語文教學是培養運用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

總之,這次活動中每位專家、名師們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適應語文教學的新發展。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8

雖然只有短短兩天半時間,內容卻是豐富多采,包括演示課、講座、教師互動三個板塊。名師們以他們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語言、詼諧有趣的神態、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深深地折服了與會的一千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每位名師都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鋭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和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不着痕跡地加以指導、點撥、放大。學生則是積極參與、沉浸課堂,聽説讀寫,樣樣拿手。我不禁感歎:語文課堂原來可以如此美麗!聽課回來,重新審視自已的課堂,我覺得我也應該在平常的課堂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課標精神,讓我們平常的家常課也生動、有趣起來!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思考。

第一、鑽研課標、吃透教材、把握語文的本質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薛法根老師在《好課的祕密》講座説:“語文教學要走教學的正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語文教學要培養運用語言、創造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的確,本次演示的十三節課,不管是繪本教學、口語交際還是作文指導與課文內容教學,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重視語言文字的動用。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的王文麗老師展示的《祖父的園子》,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她讓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品。像“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説話似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些能充分體現蕭紅作品語言特色的句子,王老師是讓學生反覆地讀,細細揣摩品味,瞭解文章的語言特色,然後讓孩子充分的説句式相似的句子,如:祖父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祖父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在説的基礎上,再讓孩子寫相似的句子。如:讓孩子們仿寫“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説話似的”這句話。孩子們就寫出了“樹結果了,就像在聚會似的。花謝了,就像睡着了似的。樹綠了,就像穿上了新衣似的。玉米長高了,就像在跟誰比長個似的。蟬叫了,就像在發牢騷似人……”王老師紮紮實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讓學生會説會寫。

第二、不同體裁、不同類型、不同教法

語文應該教出文體與文本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尊重文本的體裁、類型,如散文側重情感的感悟,詩歌側重於語言的美感與韻律感,而小説則側重於情節和人物形象,繪本的教學則側重於引導想像與訓練説話。如《咚咚咚,是誰呀》是則繪本故事,這就需關注繪本故事的特點,用好繪本,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讓他們充分地説。林莘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她出示了五幅圖,都先出示遮住一大部分的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發揮想像,猜猜它是誰。然後又讓孩子們用“我覺得它是誰,因為……”的句式同桌小聲説,再小組彙報。在此基礎上出示繪本內容,指導孩子讀,然後再讓他們仿照句式寫。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説讀寫,沒有一項落下,非常符合繪本的特點。再如駱應華老師執教的《窮人》,駱老師整堂課抓住小説的環境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駱老師先讓學生找出第一段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讓學生橫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豎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惶恐的不斷加深。從而得出:環境描寫,映照人物的內心;心理描寫,直擊人物內心。這就是托爾斯泰的祕密,這就是托爾斯泰式的心理描寫。洛老師整堂課也牢牢地抓住小説的兩大要素來教學。

第三、指導朗讀、層次分明、方式多樣

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朗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老師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老師對文本和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聖陶先生説:“閲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説:“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全國著名教師薛法根執教的《剪枝的學問》一課在讀這方面尤為突出。薛老師整堂課甚至沒用多媒體,只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語文書,引導孩子有問題從書中去找答案,不理解了從書中去讀。他的口頭語是:“看書、看書、看書!”並美其名曰:重要的事情説三遍!《剪枝的學問》這一課堂,薛老師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我”幾次去王大伯家,圈出“去年冬天的一天”、“春天到了”、“夏季”這些表示時間的詞,然後讓他們説在這些時間裏,“我”看見了什麼?再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説,這樣就讀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細讀文章,邊讀邊圈出心理活動的詞,指導學生了解“着急地問”要讀得語氣急、聲音大、語調往上揚。還指導學生分清敍述語和角色語,讓學生讀出不同年齡角色不同的感情,讓學生了解敍述語要讀得娓娓道來的感覺。薛老師反覆引導朗讀,有序地引導熟讀成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薛老師指導朗讀在一個學生身上花了五分鐘,並讓大家一起目睹了這孩子朗讀能力的飛躍進步。薛老師説,每天至少要花五到八分鐘在一位學生身上,每天抓一位學生,一年下來,每位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導。薛老師那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詮釋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聽薛老師的語文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他的課堂開放而有序,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學得那麼主動、生動,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感受着語文的無窮魅力,自始至終享受着學習的快樂。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

第四、風格各異、細心聆聽、錘鍊提升

聆聽課堂,印象深刻,因為每個執教的老師都形成自身獨特的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王文麗老師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薛法根老師講究迴歸語文本質,林莘老師進行靜悄悄地課堂革命,張維娜和陳金龍老師用學生活動體驗來指導學生寫作,何捷和歐義賜老師用繪本訓練孩子的聽説讀寫能力,王樑賢和馮巍老師則把思維導圖引入課堂。我在感喟名師在課堂中的那份沉穩,那份大氣外,也為他們背後的付出深深感動。在享受他們輝煌的同時,我想,更應學習他們對課堂教學的態度,對於語文教學的執着,這樣,才能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走得更遠!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9

環境的創設——以幼兒的創作為主,教師的創作為輔,這樣幼兒看的懂了,有興趣了,教師也可以輕鬆一些!比如,區角材料的創設,就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參與制作的串木棍,編織蟈蟈籠等,這樣幼兒在玩的時候會多些興趣。又如,老師們將收集的資料、製作的手工、繪製的圖畫等通過設計簡潔美觀的佈局呈現到牆面上,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也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互動中提高操作能力。在植物角里,他們收集了各種種子,鼓勵幼兒從多方面觀察、欣賞、想象,讓孩子們去觀察、瞭解他們的生長過程等,還放置了小朋友自己帶來的植物。結合主題活動以及幼兒逐步發展的認知發展能力,尤其是他們增設了很多有趣的區域活動,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創設了有益的環境,如角色區,美工區、生活區(益智區(神奇大口袋、拼圖等)、表演區等,讓幼兒能夠對集體活動中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逐步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和模仿能力,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在主題牆上,他們張貼了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的手工製品和親手畫的手掌樹和花朵等,幼兒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環境,因為周圍全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環境創設為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平台,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思考,鍛鍊了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拓展了知識,促進了創造潛能的發展。通過與環境互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明顯提高,精心利用廢物,進行多種製作,創造成美麗的工藝品。他們更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我有幸聽到了牛老師的公開課,她的《花鐘》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有很多東西對我感受很深:

一、找準課文的切入點。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線”、“面”。找切入點就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一個支點,彷彿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來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而一堂好課往往因為切入的巧妙,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牛老師執教的《花鐘》一課,她先讓學生觀察各種花的圖片,讓學生表現出對花的喜愛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授課過程中,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各種花開的時間,讓學生學習各種花開時的樣子,並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整堂課結構緊湊而又不失活躍與創新,學生在牛老師的引導下,在活躍的氣氛中瞭解了各種花開的時間。

二、注重在“讀”中賞、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有效閲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閲讀應經歷這樣的過程:初讀感知,讓學生把課文讀連貫讀通順讀流利,經歷初步的語感體驗過程;精讀感悟,讓學生進入文本意境,產生情感體驗,作出價值判斷,並且藉助聲音將自己的感受和領悟朗讀出來,讀出意藴,讀出感情;熟讀遷移,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熟讀背誦,積累言語圖式、言語結構及情感表達技巧,並創設一定的情境促使其外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品嚐語言文字的奧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怎麼能不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其實這就是我們要做到的“一讀通,二讀順,三讀不停頓,四讀疑,五讀情,六讀悟意境”。在參評的大部分課目中,執課教師都很注重讀的作用。他們在讀之前,就設計好問題,帶着問題去品讀;問題解答之後,再讀文字,力求深刻理解領會,讀的方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老師範讀、配樂朗讀、學生自讀等。而學生自讀又可分為齊讀、單讀、分讀等。齊讀還可以分為朗讀、默讀、小聲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等等。多種多樣的讀法,既可以幫助學生熟悉、理解課文,從而進一步深層領會文章的主旨和創作思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處理文字的技巧。在講《花鐘》時,牛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學生去品讀各種花開時的樣子,從而使學生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寫作的手法。

三、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國小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特別適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眼觀文字和圖片,耳聽聲音和音樂,使事物形、聲、色直接刺激着學生的感官,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文本與學生距離,培養了感知事物的能力。牛老師執教的《花鐘》一課,她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向學生展現了各種花的姿態和美豔,並讓學生了解了花鐘到底是什麼樣的,還向學生展示了曇花那美麗的一瞬。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讓圖畫、音樂等美學手段得以運用,使課堂洋溢着美育的氣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的自是興趣盎然。

總之,本次教學中,牛老師能根據學情來開展教學,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引導、滲透閲讀方法和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因而這節課無論是從興趣的激發,思路的開拓,還是心靈的交流,方法的點拔和信心的培養,很多細節都閃爍着授課老師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教學藝術之美,語言藝術之美,人文美,人情美。

觀摩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一.把老師的教學搬出正課外。老師編制學案並提前錄製微課,學生在自習課上根據學案自學教材,自主選擇看相應的視頻學習通過按自己的節奏自主學習,在上課前理解要學知識。

二.是把以前學生在自習上獨立做的作業搬到課堂上來進行。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作業,有疑難時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翻轉課堂改變了現行教學模式只管齊步走,不管結果的弊端,注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個性化服務並重點關注是不是會做作業,確保學會。

三.培養了學生閲讀教材的習慣和能力。過去的教學中,經常聽到教師埋怨學生不讀教材,致使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學生埋怨教師佈置作業太多,沒有時間閲讀教材。實施翻轉課堂,學生在自學質疑課上首先認真閲讀教材,然後再完成相關學案。通過閲讀教材,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初步形成,閲讀能力不短提升。老師們反思説:“過去不是學生不願讀教材、不會讀教材,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讀教材的時間,沒有培養學生讀教材的習慣!”

四.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自學質疑課上,學生在“目標導學、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合作互學、在線測學”等各個環節,都要根據學習情況提出本人或小組中的疑難問題;訓練展示課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每一節課上,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思維活躍,認識深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老師們説:“任教十幾年了,學生提出的很多問題從來沒想過!”有的同學説:“原來聽老師講課,從來沒有發現過這麼多的問題!”

五.課堂上初步落實了分層教學。學生自學教材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是否觀看微課,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觀看幾遍。同時,還可以通過兩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種合作方式,解決自學教材、觀看視頻後沒有解決的問題。而對於學習進度較快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幫助其他同學解疑答惑,更好的深化自己所學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4gvx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