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精選30篇)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精選30篇)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

有許多小朋友都看過楊紅櫻姐姐寫的《笑貓日記》吧,你們知道它為什麼這麼有名 嗎? 因為它 裏面的 每個故事都 藴涵着 一個 深刻的 道理 。 比如《虎皮貓在哪裏》,它寫了笑貓為了找虎皮貓,不怕苦的精神……《笑貓日記》有X套,現在已經出了19本了, 有 《保姆狗的陰謀》、《塔頂上的貓》、《虎皮貓在哪裏》、《球球老老鼠》等書籍,我今天要向大家講的是最新出版的《從外星球來的孩子》。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精選30篇)

笑貓家有五口人,笑貓和虎皮貓是一對夫妻,他們有三個兒子,老大是胖頭,特別愛吃東西,但他做事很專注 ; 老二是小女貓二丫,做事很認真的 ; 老三是三寶,他做事很堅持。

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二丫和三寶都有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了,唯獨胖頭還在吃喝玩樂,笑貓開始為他擔心了,便去找球球老老鼠,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讓胖頭做的事 ; 球球老老鼠對笑貓説附近有個專門培訓動物的地方。第二天,他們來到培訓班,可胖頭好幾項都不合格,最後在一個美麗的女老師的班學鋼琴,可笑貓擔心地問:”你五音不全,行嗎?“胖頭理直氣壯地説:”我憑着專注的力量,一定行的。“果然,他憑着 學習 專注 的精神順利 畢業了。在畢業表演中,他一點兒不緊張 ; 在那期間,他還學會了笑呢!某天,他們在小樹林裏遇到一個奇怪的小孩”寶寶“,他是個有自閉症的孩 子 ,笑貓和胖頭都以為是從外星球來的孩子,寶寶的爸爸媽媽看胖頭這麼有吸引力,便把他帶回家了。在寶寶家,胖頭改正了寶寶不扶牆走路、不吃飯等壞習慣,有一天寶寶的爸媽給他買了架鋼琴,沒想到的是他竟然能指揮胖頭彈,所以他的爸爸媽媽便給他買了一隻銀光閃閃的指揮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台上表演了一支曲子,寶寶和胖頭配合的天衣無縫!啊 , 寶寶簡直是一位音樂家 ! 全場 想起了雷鳴般的 掌聲,人 們紛紛給 寶寶 獻上 鮮花 。 後來在醫院檢查,發現他已經沒有自閉症了……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 愛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如果現實中,過馬路時,你看見一位老奶奶手上都是東西,你會去幫她嗎?如果在公交車上,一位老爺爺上車你會讓座嗎?…… 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份愛心,那我們的 社會 就會更美好、更和諧!讓我們 一起行動起來吧!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

暑假裏,我看了楊紅櫻阿姨寫的《從外星球來的孩子》後,令我深受感觸。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書中講到笑貓和虎皮貓生了四隻可愛的小貓,但只活下來三隻:胖頭、二丫和三寶。老大胖頭不如二丫靈巧,不如三寶聰明,但他有認真和專注的優點。在寵物特技學校刻苦學習鋼琴的那些日子裏,胖頭在銀杏林裏遇見了一個小男孩,彷彿是一個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於是,胖頭決心讓”外星球來的孩子“變成”地球上的孩子“,他成功了。

胖頭雖然沒有音樂細胞、反應又遲鈍,但他有有一種非常可貴的優點——專注。在鋼琴老師的幾個貓學生中,胖頭也許是最笨的、最沒有音樂細胞的,先天條件最不好的,但他是學的最好的、進步也是最快的。這説明了什麼道理呢?無論是人,還是貓,如果想做成一件事,除了專注,還需要自己做事情的認真和堅持不懈。做事就像玩一次高塔遊戲。專注、恆心、認真是塔下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做什麼事都會失敗,即使成功了,那也是暫時的。

看完這本書第二天,美術老師在興趣班上要求我們畫一幅畫。同學們很快就畫好了,只有我沒畫完。同學們看了我的畫後,都嘲笑我起來,他們每笑一聲,就像用針扎我一樣疼。這時我想起了胖頭,一隻沒有音樂細胞的貓都能學會鋼琴,我一個喜歡畫畫的人怎麼就畫不好一幅畫呢?於是,我不理其他人怎麼笑,認認真真地畫了起來,之後老師還表揚了我呢!那刻我的心裏甜滋滋的,同時體會到胖頭在學會鋼琴時成功的喜悦。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這本書使我明白:是什麼讓音樂細胞的胖頭學會鋼琴?是什麼令胖頭這過自閉症的孩子恢復正常?是什麼令年幼的寶寶成為一名天才指揮家?是專注!是恆心!是認真!是堅持!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3

這個暑期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是楊紅櫻著版的,叫《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讓我們學會了關愛和懂得自立。

書中的小貓——胖頭,是笑貓和虎皮貓的孩子。他既沒有妹妹靈巧,也沒有弟弟聰明,但是他有一個非常可貴的優點,那就是認真和專注。我們都應該向胖頭學習這一點,因為你只要認真做好某一件事情就一定會成功!他幫助了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在胖頭的陪伴和關心之下,逐漸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孩子。你看,小男孩的父母和醫生都沒有辦法治好他,唯獨一隻不會説話,但會露出笑容的小胖貓從黑暗中把他救了出來。這説明小孩子應該要有人多陪伴他、關心他,把他當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樣愛護他。

記得在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在課間活動,我自己在一個角落玩玩具,忽然同班的一個男同學跑過來把我手上的玩具搶走了,我望着他時還打了我一下。我一下子哭了起來,老師跑過來問發生什麼事了,那個男同學還搶着説想跟我玩,是我先動手打了他。那時候的我被人欺負,被冤枉了也不敢説出來,從此,我變成了一個內向又害羞的孩子。過了一段時間,有個小女孩對我説:”我能成為你的好朋友嗎?“我聽了後很高興,因為那是第一個主動和我説話的人,而且她也是我第一個好朋友。在她的陪伴和關心下,不久,我就和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性格也不再內向,變得活潑又大膽。有時候我還主動跟別的同學交朋友,説説悄悄話。

我真的很感激她,是她讓我重拾了全新的自己,也讓我明白了:愛和陪伴才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就像胖頭和小男孩一樣……

這就是我的感悟,我希望能和眾多的小朋友們分享,如果你也看了這本書,也和我分享一下你收穫了哪些”美味的果實“吧!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4

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所以讀書就應該從名著開始。今年暑假我閲讀了錢鍾書先生寫的長篇小説《圍城》。

小説描寫了三十年代一羣知識分子的工作、生活。以妙趣橫生的筆調記敍了留學回國後的幾位知識青年的社交,生活。

讀後讓我感到驚異的是作者對素材有着非凡的提煉能力。

按理説,《圍城》是一部小説,事件、人物、心理都是虛構的,可是小説向我們呈現的世界卻逼人的真實。《圍城》裏的很多的事情,就像是發生在身邊;我們一邊閲讀一邊會從這些虛構人物身上看到真人的影子。小説中人物的心情,就像是從自己胸腔裏掏出來,貼切的讓人吃驚!彷彿一個苦悶的人一下子被人看破隱祕的一角,有幾分難堪,卻還有幾分佩服。圍城中展現的一切,都讓人身臨其境,歷歷在目。

圍城讀後更讓人吃驚的是它對人生事理的洞察力。

“圍城”取自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事業,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

書中方鴻漸陷入與多位女子的感情糾葛,常常因自己的怯懦,難以進展,想要擺脱,卻又難以自拔。這座感情的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心嚮往之,走進之後又深感城中的寂寞。

而三閭大學又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利益糾紛,令方鴻漸無所適從。但當他離開那裏,卻要面對家庭、事業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難以忍受。他極力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可是能力有限,意志薄弱,也只能忍辱負重。總之,每個人都深陷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

諷刺人生的醜態,魯迅也是高手。魯迅的風格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一刺見血;錢鍾書的風格像灸針,輕鬆行進,讓你感到舒暢,不知不覺中手到病除。兩者異曲同工。

《圍城》的語言幽默風趣,充滿智慧。例如:在諷刺社會的貧富分化,人心冷漠時是這樣寫的“因為窮人只在大街鬧市行乞,不會到財主的幽靜住宅區去,只會跟着步行的人要錢,財主坐的流線型汽車是趕不上的。貧民區逐漸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塊癬。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幾乎天天發生。有志之士被壓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線,向地下發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陰毒曖昧的人形爬蟲,攀附了他們自增聲價。鼓吹中日和平的報紙每天發表新參加的同志名單,而這些“和姦”往往同時在另外的報紙上聲明不問政治。”

在寫蘇小姐的相貌時説“她長得婉約如宋詞”比喻按理應該是以形象做喻體,而這裏卻用抽象的宋詞來描摹人物的形象,展示出特有的一種魅力風韻。不得不佩服他對比喻的理解的精深,他的語言的創造力,和源自於骨髓的機智、風趣。

特別是描寫鮑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説‘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笑的背後,實際上是在諷刺鮑小姐的不學無術。

作家的創作,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所以書就是人,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探知作者的性情,思想,精神。圍城中,對社會現象諷刺針砭較多。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清高的境界。從另一方面看,也説明他有一顆大愛之心。恨得越深,愛得越切。對現實人生的不滿,更能表現出對社會殷切的期待。

《圍城》是本深入人心的好書,因為時至今天它對我們仍有借鑑意義。當代社會,競爭激烈:職場、商場、官場處處都是圍城。“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是普遍的狀況。有的人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好,跳槽成癮。總是在怪圈中循環,長此就會深感苦悶。而這一切,都被錢鍾書收在八十年前的這部書中,他以智慧的筆觸,指出人類的弱點,讓我們反觀自省,獲得生命的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説,好書能夠度人,好書的作者就是佛陀。

毫無疑問《圍城》的創作是非常成功的。書評家夏玉清説“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説,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樣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值得慶幸,在可貴的暑假裏能讀到這樣一部啟迪心智的好書。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5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説新語》就像無數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説新語》敍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範,詞彙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説,對後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説新語》,總是囫圇吞棗着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瞭解。後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説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着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

王朗卻説:“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説:“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6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説,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7

你一定看過《家有兒女》吧,是不是感覺很有意思呢。最近,我看了一本書,也同樣有趣,不過故事裏講的是德國的一對小姐弟之間發生的一些趣事兒,它的書名叫《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講的是一對姐弟倆在許多場合鬧出了一些笑話。小姐姐克拉拉腦袋裏成天裝着許多想法,她也很調皮,經常會出一些壞點子來捉弄弟弟。而弟弟呢,天真可愛,他總是姐姐的小跟班,因為沒有主意,老是上姐姐的當。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有很多。有一次,爸爸、媽媽出門了,恰巧外面打着雷,弟弟害怕極了,如果真是有強盜來了,該怎麼辦呢,於是姐姐在門上掛了一桶水,以防萬一。就這樣姐弟倆安心地進入了夢鄉。結果呢,強盜倒沒來,倒是他們可憐的爸爸莫名其妙地澆了一身水,頭上還被扣上了一個水桶。哎!你説這是不是弄巧成拙呢。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帶給了我許多歡樂,其中許多的情節還會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這是一本很風趣的課外讀物,故事很貼近生活,在整個的閲讀過程中,總能讓我不時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同時也拉近了與孩子間的距離,能夠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看完這本書後,就能完全理解孩子們的心理,他們有時也肯定會難免會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來。所以,大人們看了,也就會更瞭解孩子的心,會對孩子們有時無心惹下的過錯,寬容一笑了!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8

故事講述的是關於温妮和塔克一家的故事。有一天温妮在森林裏玩,他看到了不老泉,就被梅給綁架走了。温妮來到了塔克的家裏,知道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祕密,那些泉水喝了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然後他就和他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個穿黃色西服的人,一直跟蹤着他們,祕密也都知道了。梅怕他説出去,就把他打死了,但還住進了監獄。最後他們一家人和温妮成功的把梅給救出來了。他們一家人走了。但是温妮的長生不老水,自己沒有喝,沒有和他們在一起了。

我的感受:我在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很想長生不老,因為我們之前讀過《天藍色的彼岸》這本書讓我很珍惜生命,所以我不想死。但是讀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長生不老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就像故事中的塔克一家似的。他們一家活的像小偷似的,幹工作不能讓別人發現,還要來回的換工作,一輩子都很窮。一點意思都沒有,生不如死。所以我認為生在世上度過自己一生要經歷的事情,就可以了,老是活在世上也不是那麼高興的事情。大家都很像長生不老,但是生命只有短暫才會去珍惜,如果都可以長生不老,要珍惜生命幹什麼。

有時候我認為生命像個搖籃,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所以這才可以讓大家珍惜生命。真實的世界上沒有不老泉,如果有我也不會喝,因為如果喝下去了,雖然永遠都不會死去,但是永遠也感受不到幸福。所以只有那一段段的時光才是最好的時候。只有那一段時光才是最美好的,最幸福的。

我認為故事寫的很好,可以讓人從一個小故事中脱節對長生不老的渴望。看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可以讀一讀。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9

人生中有許多挫折與失敗。有的人選擇奮勇向前。有的人,則原路後退。前一種往往是成功人士。因為成功了的人往往有一顆能理解任何突如其來的災難的心。

今日有幸學了一篇文章《頂碗少年》。一位少年上台表演雜技,開頭精彩紛呈。我就想是親身坐在那看雜技表演一樣。忽上忽下。突然,碗摔了下來。我擔心了起來,他會繼續演下去嗎?只見少年從容一笑,又重新開始了表演。碗,有一次掉下來了,我不禁捏了一把汗。他必須會放棄吧!可少年卻勇於應對失敗,最終成功了。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愧疚了。想想自我,一遇到難題,就請家長。和頂碗少年相比真是差遠了。他從不顧別人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只想完美的結束自我的演出。他做到了,困難再他面前變得渺小,顯得微不足道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就是因為在失敗、挫折面前頑強不屈,才成就了他們。魯班曾是學堂裏手藝最差勁的孩子,可他卻端正態度,不顧別人的嘲笑,成為了木匠祖師。藝術家羅丹考了三次都未考進醫師學院,可他不氣餒,最終成為了傑出的藝術家。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大學因成績太差被退學,可正因為他勇於應對困難,才成為人人知曉的作家等等,不勝枚舉。瞧瞧,困難再偉人面前絲毫無用。我們也僅有勇於應對困難,挑戰困難才能成功。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苦盡甘來。在應對挫折時我們應當冷靜的處理,平靜的對待。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去顧慮別人説什麼。而要注意你心裏想什麼。願大家像頂碗少年一樣,勇於應對困難戰勝它。也僅有這樣才能成功。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0

無論是童話寓言,還是歷史名著,他們都是作者用心為我們編織的夢。他們也許很美好,也許很殘酷,但精彩的內容都是我們不容錯過的。比如説我所讀的這本《上下五千年》,當你翻開第一頁,就忍不住要讀第二頁,讀了第二頁,就不能不讀第三頁……

捧出這部寶典,歷史的文化,民族的精神在這裏顯現,面對着洶湧澎湃的歷史浪濤,我們感受到了它的份量。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千年輝煌歷史,有多少英雄豪傑流芳百世,在歷史的柱石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你看,迎面走來的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為民造福的大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這一邊是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漢武帝,那一邊是英勇善戰,令金軍聞風喪膽的岳飛;成吉思汗橫掃歐亞,鄭成功調兵遣將收復中國台灣。當然也別忘了推翻清朝,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

在這部書中,我們瞭解了中華民族的起源、發展、融合、甚至屈辱的歷史,也瞭解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興亡,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蹟,在這部書中,五千年曆史鑄就的文化底藴讓我無比自豪。

在這裏,你可以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可以聽到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懣吶喊,有怒髮衝冠的報國志,也有鬥雪傲霜的一剪梅。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幅幅發人深省的長長畫卷。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1

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簡潔而細膩的文筆,通過一個富有激情的婦女愛瑪的經歷,再現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殘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從而體現出社會的另一面,也同時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黑暗。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然而從包法利夫人身上也看到了每個人都會對理想抱有一種追求的態度,只是相對於我們來説對理想幻想的少了些,而包法利夫人對理想幻想多了些。不是每個人都會追求理想也許相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虛幻的,並不真實。包法利夫人所追求的太過,而反應出的就是對於自身的不滿足。

包法利夫人(愛瑪)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修道院接受教育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説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願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後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裏,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後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着罷了.也許小説就是小説太帶有情節性。之後愛瑪接二連三遇到了萊昂,這是愛瑪在幻想後遇到的第一個有共同愛好的人,而愛瑪卻想象她的世界隨後於萊昂私通,現實帶給愛瑪的卻不是好的結局。由於萊昂慢慢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萊昂最後選擇了離開。因此懷念就此慢慢沖淡了。而另一個男人與走進了她的世界。

羅多爾夫對愛瑪的氣質所迷倒。於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在他的花言巧語下愛瑪被他迷的神魂顛倒。這也表現出愛瑪對於愛情的追求,寫這些當然是為了給小説的結局做鋪墊。事情也同時要伴隨着悲劇的結局。當愛瑪決定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她覺得找到了小説中嚮往的生活。可是命運卻又讓她跌進無底的深淵。之後愛瑪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於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卻像個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醜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後選擇了死亡.。

悲劇的現實卻不得不令人相信,愛情彷彿很遙遠,我們期望中是很遙遠,而我們身邊的我們卻並不認為那是愛情。艾瑪死後的情況是榮鎮象平常一樣,靜悄悄的,包法利卻睡不着,一直在想艾瑪。羅多夫為了消磨時間,整天在樹林裏打獵,晚上回家睡大覺;萊昂在城裏也睡得不錯。這時偏偏還有一個人睡不着。在墓地旁,在松林間,一個小夥子跪着,哭得傷心,他的胸脯給嗚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無窮的悔恨壓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樣輕,像黑夜一樣深。這個小夥子就是朱斯坦(藥劑師家的學徒)。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女人是多麼的愚蠢與令人可憎又可憐了,對她真正好的人,他卻從來不珍惜,對她虛情假意的人,她卻奉為至愛,甘願傾家蕩產。艾瑪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單純的美,夏爾可以理解為一種淳樸的真與善。兩者同樣不具備智慧,而她們的結合,表面上看是一種真善美的結合,應該會幸福,但是結局卻是令人扼腕的悲劇。當愛瑪死後夏爾。包法利也隨之死去。艾瑪的美是一種外表的美,她的心靈並不具備的美的土壤,因為那是一顆躁動的心,一顆時刻幻想的心,一顆愚蠢粗陋的心。而我們的男主人公夏爾(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備俊朗的外表,卻具有一顆真善的心,對於愛情,對於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現在愛情上。這也得到一個結論:在漂亮外表掩飾下的女人是難以得到愛情的,而當平凡外表的老實人遇到這樣的女人那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包法利夫人造成的悲劇啟發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女人,千萬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樣痴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後弄得家毀人亡。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大致明確自己的傾向,珍視自己身邊的幸福。也同時提醒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定位好,認清自己的經濟地位,明確階段,不做超階段的消費,適度適量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消費才可能長久的發展。

在現實面前,夢想和許諾是多麼可笑!生活還在繼續而悲劇還在不斷上演,現實中不要過多追求虛幻的世界,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活出自我,誰都不會代替你,應為你為自己而活。至於夢想,誰沒有夢想在自己的認真的過每一天的同時夢想的大門會想你打開!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2

記得去年年底,經過一年的備考,終於考完了試,在之前許多個夜晚,都想過考完的瞬間,我應該感到無比的幸福,幸福感應該爆棚,畢竟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考好的瞬間,我非常平靜,也沒有幸福的感覺,即使有也就那麼短暫的一瞬,至今我還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當我看完了這本《幸福的方法》後,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書中最核心的觀點是:幸福和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感知力。

國外對很多殘疾病人進行統計,當他們不幸致殘以後,需要花費平均1年才能恢復到原先幸福的狀態。與此同時,對於中大獎人羣的統計,只要一個月就會回到之前的狀態。可見幸福和狀態無關。

我們心目中的幸福狀態是如何呢?讓你有許多錢,長的好看點,還需要有點地位,對了,還要健康,有自己的事業,哦對,還要有愛你的人。大家想想,我在説誰---張國榮,但是他卻從樓上跳了下來。為什麼?因為他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即使他擁有那麼多我們認為幸福的要素。

我是80後,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很開心,一桌好吃的,春晚前去放鞭炮,看着電視吃着晚飯收着大紅包,感覺那是一輩子最幸福的時候。看看現在過年呢,吃着更豐盛的晚飯,已經懶的去放鞭炮了,春晚比之前好看多了,紅包更是1秒到賬,但是你問問自己,大年夜你幸福嗎?大多數人都是走走形式,如果沒有微信搶紅包,都不知道那天晚上應該做啥。這是為什麼呢?

《幸福的方法》讀後感1500字.jpg

因為我們看的太多,吃的太好,生活太便利,我們漸漸喪失了幸福的感知力。

那麼既然是能力,就應該像肌肉,可以鍛鍊吧。如何才能提升我們幸福的能力呢。

現在幸福/不幸福VS未來幸福/不幸福有四種組合

1、現在幸福->未來不幸福

及時行樂型:

典型的就是沉迷網絡遊戲,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是為了當下幸福,即使知道未來會不幸福,浪費時間也不管了(吸毒可能更加典型,只是太極端了)。還有些人賺着很少的錢,你和他説要學習,為了將來賺大錢,他卻和你説,沒事,現在開心最重要,以後再説。

這種類型的人註定不會幸福。

2、現在不幸福->未來不幸福

習得性無助型:

這種無助感是生活教會你的,可能之前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其實你可以通過學習等方式擺脱,但你卻主動放棄。很多女生閨蜜聊天到最後總會聊到男生,只有一個結論: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為什麼,可能之前遇到過,所以理所當然認為未來也不會改變。

這種類型的人註定不會幸福。而要幸福的方法就是放棄這種固定思維,改變自己。

3、現在不幸福->未來幸福

忍辱負重型:

絕大多數人是這個類型。典型的就是等我考上哈佛大學就好了。等我創業成功就幸福了。等我熬過這個坎就沒問題了。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幸福,讀後感.永遠體會不到快樂。因為其幸福感全部來自外在,在達到目標之前完全是忍受痛苦。而當達到目標的瞬間,支撐你的理由消失了,你不但感覺不到幸福,反而有點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文章開頭的我)。如果幸福感都來自外部,在過程中沒有樂趣,那麼也是註定不會幸福的。

4、現在幸福->未來幸福

失去讓人珍惜,你現在擁有的足以讓你幸福。有些人抱怨擁有的太少,你想想,你能走路,能吃飯,能呼吸是不是比很多人強了,能看到自己所擁有且不等到失去才去珍惜的人,才擁有真正的幸福感知力。不在乎事情大小,即使坐着讀一兩本書,只要你能去感知,活着當下(佛教叫做正念)你就足以能體會到幸福的感覺。

當然,人可以有慾望,也需要有慾望,但關鍵是不要被慾望所折磨。

比如一個朋友買了寶馬,卻説一點都不幸福。問他買了寶馬怎麼不幸福,他説我的目標是瑪莎拉蒂。看到沒有,你可以有更高的慾望併為之努力,但關鍵是當你擁有寶馬的時候,你應該為你擁有的而感到幸福。

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最後用兩種心態來做個總結

逆水型心態:

等我考好了就會開心,等我創業成功我就幸福了。目標實現前好比在水裏憋氣,充滿了不開心。

郊遊型心態:

小時候去春遊,老師剛剛説了一句要去西郊公園,你就開心死了,這不還沒去嗎,對,那是你擁有郊遊心態。然後呢,你開心的準備零食,準備玩具,想象當天的情形。到了那天和小朋友一起爬山,雖然很累,但是你整個郊遊的過程都很開心。這就是我們推崇的感知幸福的心態。

我們應該擁有哪一種心態,不用我説了吧,記住,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狀態,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取決你自己。人生苦短,好好鍛鍊自己,享受幸福。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3

斷斷續續看了幾個晚上,剛把馮侖的《野蠻生長》看完,這本隨筆式的書很適合看幾頁,放下,忙完別的東西再拿起來翻翻。

錢對馮侖這類人已經是沒有意義的了,他們要的是受社會認可,尊重,沒必要忽悠人賺稿費,因此,一般來説他們自己寫的書可讀性很高,反過來,談企業,談管理,如果不是企業家自己寫的書就不是非常值得看了,不是忽悠人就是替人做廣告。

讓我感觸深刻是他和幾個哥們十幾年前創業時的經過,就象書名,那時候是一個野蠻成長的年代,沒有商業道德,更沒有公司法,他們的成功除了是哥們,首先保證了相同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制度。很多哥們創業就是倒在這個地方,覺得大家太熟了,放不下面子批評。我身邊就有現實的案例,合作伙伴之間本來很好的,就是因為缺乏制度,搞到互相猜疑,最後公司的事情你不管,我也不管;你搞公司的錢,我拆公司的台;這樣的創業道路註定是走不遠的。

馮侖是王石的好朋友,跟王石專注於成為職業經理人的道路不同,馮侖從一開始走的是自己當老闆。書中,他對過往江湖中的所見所聞,心得體會,娓娓道來,談創業,管理,歷史,金錢、幸福……

有創業,當然也有散夥的一天,馮侖的解決方案是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很少人去做,那就是”江湖方式進入,商業方式退出“。

關於幸福,他認為這是慾望與滿足慾望的能力之間的平衡,慾望有物質上的,例如房子,車子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方説友情,親情,渴望被關心,被重視等等。如果有了一個慾望,然後通過自己的能力使這個慾望得到滿足,你就會有一種幸福感。滿足的程度越高,強度越大,時間越長,你會越幸福。馮侖的這個觀點不是新的,我不知道曾經在那裏讀過,比較認同,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尋找幸福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一種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方法或手段來滿足慾望,這是當今社會鼓勵的主流。另一種是倒過來,從管理慾望入手(我不喜歡用降低這個詞),我看過同事去印度旅遊拍回來的照片,在鄉村裏,在田野中,大人,小孩,他們的眼睛是那麼清澈,笑容是那麼純潔,儘管非常非常貧窮,但幸福寫在他們的臉上,我想那是宗教或信仰的力量,宗教重視管理內心慾望,強調自我反省。

自律,也就是管理自己,是一種重要的品質。生活上,工作上我們常常會給自己訂下很多計劃,設定許多目標,可是又很容易給自己種種藉口。馮侖説王石沒理由不成功,馮講了幾個小細節,告訴人們王石是個多麼自律的人,例如王石爬山,説幾點進帳篷就幾點進帳篷睡覺,不管外面是老友拉他喝啤酒,還是欣賞絕美的風景。為什麼成功只屬於少數人,我想可能是管理自己比放任自己要難得多。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4

讀了這篇泊桑寫的短文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我感受深刻。

在這篇小説中,在聽説叔叔于勒有了錢,我們全家都盼望他早日回來,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奢華的生活。

可在一次旅行中,當“我們”全家乘船旅遊時見到了他,他並沒發財,而是又老又窮苦的在船上當一個賣牡蠣水手時,“母親”和“父親”卻像看見瘟神一樣儘量躲開他,為什麼呢?我想時因為他沒錢的樣子,還又老又窮,怕他纏這我們,換個角度想想,難道于勒真的沒認出自己的哥哥和侄子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認出來了,可他知道自己以前犯下許多錯,不好意思和他們相認。

再想想,為什麼于勒沒有會自己的家鄉呢?答案從船長口中得知:“據説他再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願意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錢……”這樣説來,他最起碼也知道了要自力更生,而“我的母親”卻看他現在沒錢,怕他回來吃我們,這説明了“我的母親”是個見錢眼開的市井婦女,而“我的父親”也和“母親”一樣的“見利忘義”,他們認定“我的叔叔”這輩子沒出息了。

如果我是他們,我就會和他相認,畢竟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永不磨滅的。

我們身邊也有人做了錯事,但不知道去彌補,就像我班的施健安,他把我媽媽給我新買的鉛筆盒弄壞了,説賠,可到現在也沒賠給我,真希望他也看看《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5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本書猶如一幅氣壯山河的化,又像一首氣勢磅礴的歌。吳強老先生把人物寫得正直,把一幅幅畫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平安幸福而光榮犧牲,他們總是赴湯蹈火的與敵人搏鬥,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保衞了祖國的尊嚴和平靜的生活。他們多次勇敢的舉起了他們保衞的五星紅旗。雖然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傳送下去。我們今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搏鬥的精神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本書在緊張氣氛的時刻,卻又不失樂趣。例如:

“副軍長也在這裏!”

“好大的眼睛,有那麼大個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見!”副軍長樑波哈哈大笑起來。

“剛才説了兩句怪話。”劉勝摸着腦袋説。

“知道錯就行啦!”樑波笑聲不歇地説。

有一句最有氣勢的話,在我的心裏刻下了,這是沈振新説對敵方一團長説的:“我們要你們把喝下去的血,連你們自己的血,從肚子裏全部吐出來!”這句話是那麼的激昂,那麼的熱血沸騰。我感激打敗了強敵的那些革命人民、人民展示的勇敢的、高尚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想軍長沈振新、副軍長樑波、參謀長朱斌、戰士王茂生、班長秦守本……他們為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創造了輝煌的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在生活裏感動過我,他們總是向別人多一點,想自己少一點。就如樑波同志教導戰士們:“我自己少賺或者不賺有什麼不好?有時候,為了別人賺錢,自己還得幹賠錢。在家庭裏,要照顧兄弟姐妹!”

作者把張靈鋪的驕縱、冷酷、奢侈、虛偽和狡詐有手中的筆寫了出來。他率領七十四師直下淮南、淮北,兩次進攻連水城,在萊蕪戰役裏李先洲當了俘虜和李先洲的五萬多人馬被殲滅的悲慘教訓是我最喜歡的段落,我似乎看到了沈振新一團得到勝利的喜悦。在書的封面有一幅汪觀清畫的畫。畫上有兩個軍首長站在山頭,望向遠方,血多指揮員們,紅旗排、紅旗一班的英雄戰士們,屹立在巍峨的山上。長大着他們鷹一樣的光亮炯炯的眼睛,俯瞰着羣山四野,構成了一個偉大的、崇高的、集體英雄形象!

歷史上的張靈甫,據我所知並不是這樣的。在我瞭解中,張靈甫是一個大英雄,是為抗日拼死護衞祖國的優秀中國軍人,是值得我們永遠的記住和懷念的。不過錯就在張靈甫是國民黨軍官,在錯誤的指揮下,走上了人民的對立面,這真是十分值得我去惋惜的。張靈甫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作戰有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由團長而旅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常德之役,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湘西會戰,獲得美國金質自由獎章。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也被視為“常勝將軍”。在一次戰鬥中,右腿中炮彈負重傷。匆匆包紮傷口後他再度投入戰鬥。在不久的會戰中,腿部再度被炸斷。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英國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説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傷未愈提前歸隊,將軍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6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餘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典之作。

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動的描寫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寫一直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展,史記一出來,可謂是洛陽紙貴啊。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説的那樣,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彷彿在和司馬遷面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細細閲讀的經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7

今天我和皓皓一起翻閲了《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經典的繪本書,《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書雖然講的是一個平凡的故事:爺爺想盡一切辦法為孫子約瑟一次又一次修改物品(毯子——外套——背心——領帶——釦子),但字裏行間無不體現了那份樸素的、平凡的、深沉的、持久的愛。這種愛是實實在在的,就如同我們的唐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中所表達的一樣。在縫縫補補、裁裁剪剪當中,人類的情感在無聲息地温暖地傳遞着。爺爺無盡的關懷和愛護,一針一線地縫入了約瑟的成長當中,乃至當有形的物件全部徹底地消失以後,留存下的記憶卻是永遠地揮之不去。

我在閲讀此書的時候的的確確能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情感,每次當媽媽要扔掉約瑟的東西時,約瑟總是堅定而且驕傲地説:”爺爺一定有辦法。“ 我也總是被他那稚嫩的語氣和倔強的表情所打動,一次次地加劇,一次次地強烈。而當鈕釦丟掉,約瑟慌張激動地去找爺爺,爺爺也沒有辦法時,我的心不禁被高高懸起,神經變得緊張起來;直到讀到那個奇妙的結尾的時候,才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而被濃濃的感情所撥動的心絃竟是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書裏最妙的是時不時出現在畫面下端的小老鼠們:它們看似與故事毫不相干,它們也是個大家庭,它們也吃飯、睡覺、做家務、講故事、走親戚……這個至多僅佔畫面六分之一的小小世界,正是孩子們最感驚訝、最為關注之處,而同時又最易為我們所忽略。我想,這一定是此書的圖文創作者專門繞開大人,為小讀者設計的。

《爺爺一定有辦法》真的是一本很棒的繪本書!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8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多麼優雅美妙的名字!我忍不住翻開了這帶着花香的書。“丁立梅”,連作者的名字都這麼精緻,怪不得書名起得那麼棒。

我一篇篇地讀着,細細品味着,愛不釋手。當看到《愛到無力》這篇文章時,我不禁潸潸落淚。

“母親恨不得把自己也塞到袋子裏,讓我帶回城,好事無鉅細地把我照顧好。”每個母親不都是這樣的嗎?為了兒女自己多累多行。每次我們去外婆家做客,外婆總是叮囑這叮囑那,臨走時外婆又總是手忙腳亂地把自己辛辛苦苦拎回來的菜一股腦兒地放進我們的袋子裏,很得意地説:“農民種的,好嫩好新鮮哦!你們南昌買不到的。”要麼就是:“哎喲,怎麼買得那麼貴?我買的又便宜又好!”邊忙邊擦了擦汗,不亦樂乎。而我們卻只會説“謝謝”。

有時我們買一點好東西給外婆,外婆就要“唸經”了,“哎喲,買這麼好東西給我呀!多麼錢一斤哪?我買都要十多塊錢一斤,你們南昌肯定更貴!”外婆一臉不好意思地説。每每這時我和媽媽就要説了:“這一點點小錢有什麼關係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把身體養好我們就放心了。再説你幫我們曬香腸、臘雞等就要用花錢了嗎?”我和媽媽就會裝作很生氣的樣子,外婆只好就範,心裏卻是高興的。

“母親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問,孩子沒有眼睛咋辦呢?都快問成祥林嫂了。”我想起了我的同學塗欣的母親。這些天,塗欣發高燒40 多度,請了一個多星期的假,眼角膜都燒壞了,要去做手術,現在還在重症監護室。我們做同學的心都是揪在一起的,可想而知,他的母親現在一定是坐立不安、茶飯不思的,日夜守在門口,眼睛都會哭腫來,活像一隻大金魚。我想如果讓她母親做一個選擇,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和兒子互換身體。“可憐天下父母心”,只希望塗欣能早日康復,回到我們身邊。

“我跳進廚房要幫忙,母親慌了,攔住,連連説:‘快出去,別弄髒了你的衣裳。’”我的媽媽何嘗不是這樣説的呢?吃完飯,我想到自己快寫完作業了,想幫勞累的媽媽分擔一點,走到廚房熱心地説:“媽媽,我快寫完作業了,我想洗碗行嗎?”媽媽急了,説:“別別別,我會弄。你説安心地寫作業,複習功課吧,馬上要考試了,你考好了媽媽就最輕鬆了。”我碰了一鼻子灰,憤憤不平地説:“哼,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那時的我覺得自討沒趣,把椅子一摔,氣嘟嘟地翻開了書,心想:“這媽媽也真是的,就知道要人家讀書!”現在想想,真是羞愧難當。

“母親猶如一棵老了的樹,在不知不覺中,它掉葉了,它光禿禿了,連輕如羽毛的陽光,它也扛不住了。”媽媽真的老了!——前段時間忙着校運會為學生訓練,結束後就大病了一場,變得弱弱的,只會一味地吸收我放出的怨氣,連一縷陽光照在它身上都接受不了了,她為了我,付出了青春,她真的累了,只想歇歇。

“媽媽”——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她無時無刻不為我們付出,用盡了一生的心血,讓我們活得更好。她的愛令我們很難察覺,卻每時每刻地我們身邊,就算愛到無力,也要堅持下去。讓我們多關心呵護一下她們,讓陽光灑滿她們全身。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19

讀了司馬遷《史記》名篇《貨殖列傳》後,深深佩服於子長先生對於發展經濟社會的遠見卓識。

“貨殖”古代指經營商業和工礦業,我認為司馬遷所説的貨殖含義更廣,包括髮展經濟各項產業的全部(物質文明),文中發展一二三產事例諸多,茲不贅述。司馬遷發展貨殖的觀點我非常贊同,這和我國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如出一轍,因為沒有了物質基礎,即便是天花亂墜的思想教育也是空中樓閣 。對於執政者而言,人民不富裕,説話辦事少人聽,少人信,少力度,少人幹,甚至沒人追尋。對於國家而言,國力不強盛,落後很可能捱打,所以説發展經濟在什麼時候都是要牢記的。

如何發展經濟社會,文中首先指出掌權者要管理好國家。指出: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意思是説:“(掌權者對於人民),最高明的辦法是聽其自然,其次是誘導他們,再其次是教育他們,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來)束縛他們,最愚蠢的辦法是與百姓爭利。”我的理解就是就是順其自然,按其發展規律辦事,按照人民的發展要求,按照法制來治理國家,而不是盤剝和壓榨人民。用現在的提法就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行政和以德執政。這樣的觀點在那個時代提出來應該是多麼多麼的超前呀!

其次用事理正反兩方面深刻證明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性,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經濟的問題。用姜太公呂望、管仲的事例説明了發展經濟可以富國強民(“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舄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襁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意思是説: “姜太公呂望被封在營丘,那裏的土地本來是鹽鹼地,人口稀少,於是姜太公就鼓勵女子紡績,極力提倡工藝技巧,把魚、鹽運到別處去銷售。這樣,其他地方的人民歸附於他,貨物也源源不斷地運來了,象錢串一般,絡繹不絕,又如車輻一般。”)用“《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理論論證了不發展經濟就會民生凋敝、國家衰敗。

再次,文章提出了要發展市場經濟的問題,如何發展市場經濟的問題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好處?指出要按價值規律辦事,用價格用市場來調控資源配置。即:“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指出了在發展市場經濟“故善者因之”的同時,還要宏觀調控,設“設輕重九府”(物價、工商)等管理部門打擊那些囤積居奇、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哄抬價格等擾亂市場,傷害消費者的行為。只有這樣才更有利於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通達。“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在那個時代,司馬遷對於發展經濟社會所做的深入思考和有益研究,不能不令人感到驚奇和讚歎:他不僅是一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而且是一個很有見底的經濟學家。

當然,文中提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觀點我不是非常贊同,他和孟子“温飽思淫慾”我也不敢苟同的觀點有些衝突。因為物質富有可以促進精神富有,但絕不能代替精神富有。縱觀歷史上為富不仁的人太多了,富貴慈善家也不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也有不少。所以,我們要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就要像鄧小平提出的那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對於國家而言在突出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都要抓好,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才能使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對於自身而言就是要幹好工作,提高修養,為社會作出貢獻,做好表率。

以上所言,牽強附會、淺嘗輒止之處頗多,請大家海涵。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0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史記》的書。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聖”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並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資治通鑑》,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並不體現最高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於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説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巨大恥辱下寫成的著名史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治國不能太殘暴,但也不能偷懶放鬆。我要讀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開創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1

五月中旬在林西的購書活動,六月初遷移到了金山首府,於是買了包括《你要好好愛自己》這本書在內的三本。

兒子大學聯考的這三天,我終於嚐到了“熬”的滋味,雖然接送和飲食都由老公擔負,我依然感覺不爽,因為兒子“緊張”。

此刻,兒子早已經去待考了,獨我一個人在家。陪伴我的唯有這本畢淑敏老師的《你要好好愛自己》。當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這本書已經輕輕地合上了。

畢淑敏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應該是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一本書。在書中,畢老師談到了她於生活細微處的諸多感觸,晾曬出來讓我們感悟和反思。

都説生活是一團麻。但畢老師卻靠着一雙慧眼、一念慈心和兼濟天下的悲憫情懷讓我們去思考生活的真諦。人活着,就應該有思考,就應該有敬畏、有擔當、有內省......

畢老師的這本書,伴隨着我走過了三天難捱的陪考之路。未來,結局如何,我一無所知。我甚至不知道面對將來兒子的大學聯考志願,我能否像畢老師説的那樣“冒一點險”。看着煎熬中的兒子,我只能安慰加寬慰,而我的煎熬只能向畢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求解。

此刻(下午2:40),距離大學聯考最後一科開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相信此刻的兒子也已經進入考場,聆聽着一切與本場考試相關的提示和訓誡。當走完這一程,兒子就可以好好的“痛快”一場(已經做了計劃)了,而我依然無限的疲累,儘管我什麼也沒有做。

“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光明大於暗影。及時銷燬精神垃圾,重塑精神的天花板,讓陽光從天窗灑入。"畢老師的這段文字,在我看來,就是説給此刻的我的。

“大學聯考”,是地獄,也是煉獄。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們都有了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經歷。困厄也好,磨難也罷,都是歷練,關乎成長。

風不能把陽光打敗,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終將成為親切的懷戀。我沒有經歷的大學聯考,兒子經歷了兩次,怎麼説都值了。

人到中年,確實是該好好愛自己了,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但願畢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能讓我們有所思考,有所行動,有所受益。

試問:當除了孩子,我們心裏可曾有自己?

我們都要好好愛自己!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2

終於還是忍不住去關心這部小説,或許是張愛玲那種原始的貴族氣或許是她在背後深深埋藏的市井感覺。張的小説在描寫人物性格和故事的敍述上我更傾向於她的寫作風格,尤其喜歡她有些許玩世不恭的調調。小説裏很多經過深思熟慮的比喻和描寫讓人流連,不禁一遍遍地重複,彷彿自己被她高超的想象力包圍,然後靜靜地自己一個人思索,這個比喻所要表達的最後的含義,以及這個比喻與故事的戲劇衝突之間的內在聯繫等等。這種過程,似乎告訴自己你自己讀的不是一本書,一個故事,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故事裏。

然後在故事的發生時,你可以參與進去。思考着與書裏所描述的主人公一樣的人生問題。你在張的小説裏可以處遇到這種比喻,以及類比,反比等等。張在這種敍事和描寫方式上更多的見於她的早期作品。如《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紫羅蘭》、《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等。小説裏敍述了主人公振寶生命裏舉足輕重的幾個女性,學徒時巴黎的妓女,英國的初戀玫瑰,情人“紅玫瑰”王嬌瑞,妻子“白玫瑰”孟煙鸝。四個女人在他生命裏停留的時間各不相同。在小説裏敍述的時間也各不相同。如果故事平鋪直敍下去的話,可以略去妓女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想象了,張為什麼會加入妓女的角色在故事裏呢?然後就是他的初戀玫瑰。小説裏,他説過自己“沒有想到她愛自己那麼深”,從而得出判斷,這個初戀的下場是他在心智未成熟的表現。

在回國之後,自己第一個遇見的那個讓他動心的女子,還有玫瑰的影子。於是他叫她“紅玫瑰”。紅是熾烈的,於是在他怯懦的表現後,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不了了之。後來的妻子“白玫瑰”則是那麼完美,但是,振寶骨子裏那種不安分的感覺,“白玫瑰”無法給予滿足。而接下來的故事則“順理成章”的“白玫瑰”有了外遇。進而是振寶的報復。殊不知,其實都是自己在伊始就種下的惡果。最終的振寶在頹廢荒.唐之後,作者給了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但是這樣的男人,在現實世界裏是很難贏得讀者的欣賞的。

小説的精髓在於故事,但是張的這部小説貌似故事裏的衝突很少,而其當代人面對電視,電腦等眾多媒體的影響下能否對這樣的故事繼續感興趣呢?我們看到故事裏的情節在某個地方似曾相識,但是我們中還有一些人繼續關注着張愛玲的小説,繼續一次次的閲讀裏面的章節。而且每次似乎都有相同的興趣。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張的小説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是陌生的,我們閲讀裏面的文字時仍然會為裏面的精言闢語叫好。這同時也倒出了很多當今社會裏的普遍現象,以及普通人的心理情結。我們説張筆下的人物個個有血有肉,這不為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在身邊或者周圍的社會裏尋找到他的原型。於是小説裏面的對白,小説裏的信息指示也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些許説教的味道。這種説教是側面的,或者説是間接的。習慣於説教的當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在這種以故事為背景的形式下,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就不足為怪了。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3

近讀湖北人民出版社帕斯卡爾〈思想錄〉第二十五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感受頗深。

帕斯卡爾,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思想家,他的〈思想錄〉、《培根人生論》、《蒙田隨筆集》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我很難想象一個人有手,沒有腳、沒有頭(因為只是經驗才教導我們説,頭比腳更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沒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塊頑石或者一頭畜生了。

思想形成了人的偉大。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着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高貴的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

因而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正是由於它而不是由於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因此,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能思想的葦草——我們應該追求自己的尊嚴,絕不是求之於空間,而是求之於自己的思想的規定。我們佔有多少土地都不會有用,由於空間,宇宙便囊括了我吞沒了我,有無一個質點;由於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

大凡統治者,都喜歡他的臣民統一到自己的思想之下,自然,不喜歡有思想的人了。但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談何尊嚴。因為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思想形成了人的偉大。

這大概就是讀書人為什麼把自己的觀點、思想,看得比生命還寶貴的原因所在吧。

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

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

西方有句諺語:人以思考,上帝就發笑了。恕我愚鈍,至今説不好上帝為什麼發笑?上帝是嘲笑人類無知,是笑人類進步了(欣慰人類成長了,開始反省思考了),還是上帝對人類不負責任?但人類不可能不思考,“我思故我在”。不思考的人可能連上帝為什麼笑都會不知道,更不用説去聆聽上帝,皈依上帝。幼稚的思考是成熟的前奏,幼稚的思考總比不思考要好得多!

時下,一切都是快節奏,什麼都講究速度,火車在提速,飛機在提速……連愛情都成為快餐。

也許有人會説,哪裏有時間思考呀?!

誠然,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空前的便利條件,辦許多事情都已經程式化了,不需要人們思考。然而,我不能想象人如果不思考,沒有思想,那就和一樁木頭,一塊頑石,一具行屍走肉,沒有什麼區別了。那麼,這個世界就太可怕了!

人是萬物之靈,人和世間萬物的區別也在於人有思想。人的尊貴就在於有思想,思想形成了人的偉大!

我認為,當下人必須慢半拍,才能有時間思考,才能有自己的見解,乃至思想。

讓自己的生活節奏慢不來,儘可能的慢下來,慢慢來,思考啊!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4

自從語文課上,老師介紹並閲讀了這本書的一部分,我就很想很想知道外公心裏的刺到底是什麼?當我第二遍讀完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外公心裏的刺就是有人要佔領他心愛的菜園,還有可能拔掉櫻桃樹。讓我高興的是託尼諾保護了櫻桃樹,讓它可以一直生活在全家人的身邊。

這本書裏講了一個叫託尼諾的小男孩,雖然大多數時間裏住在城裏的爺爺奶奶家,但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卻是和外公住在鄉下的生活。他們一起去買雞蛋,到河裏捉魚,學習爬樹,這裏面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讓讀者忍不住笑出聲來。可是由於外婆去世,市裏修路要佔用外公的菜園,外公的心裏非常難過,身體也越來越差,最後也去世了。託尼諾看到櫻桃樹就想起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到了挖土機來修路的那一天,他勇敢的爬到了樹上,直到市長答應一定保護好櫻桃樹,才下來。從此以後,他和爸爸媽媽就住在了外公外婆的房子裏,和櫻桃樹永遠生活在一起。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裏有很多感受,有難過有温暖。難過是因為外公外婆都離開了託尼諾,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一起快樂的生活,温暖是因為託尼諾長大了,可以保護外公最喜愛的櫻桃樹,還可以教妹妹爬樹,本領越來越大了。在課堂上老師讓我們把一句話讀了很多遍“沒有人能陪伴我們一生,有些事,有些人,卻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守護!”,剛開始我有點不明白,但是現在我懂了,沒有人可以一直陪伴着我們,但是回憶可以,所以我們要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和他們一塊兒快樂地度過每一天,留下美好的記憶!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5

我讀的《史記故事》,是節選自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話本。這本書只節選了30篇史記中的故事。古人説過“一葉而知秋”,讀《史記故事》我完全可以領略《史記》的歷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蒼穹幽深而遙遠,繁星閃爍,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戀、憧憬,感慨萬千。《史記故事》猶如這深邃的夜空一樣給人思考、哲理,前車之鑑的警醒。

走進《史記故事》一個個帝王將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談笑風生躍然紙上。跟隨他們的腳步,我目睹了他們在那個時代留下的串串印記。有的人聖德,有的殘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堯禪讓開啟聖德,商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無不揭露其有多殘暴,周厲王防民之口,讓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無道,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昏庸,項羽劉邦的楚漢相爭的風起雲湧的治國策的較量,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美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成為古今文學典範。這也許就是母親説的幾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厚重的文化底藴,是我們的文化樹的根基。只有這如此豐厚的根基,我們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讀史使人明智”説的一點也不假。《史記故事》作為歷史書籍帶給我們的思考無窮無盡,它的哲理讓看過他的人一生受益。當我讀到《卧薪嚐膽》時,越王勾踐的毅力,改正錯誤的決絕,讓我心生佩服,他讓我明白:面對困境時,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讓我對軍事家項羽、韓信敬畏不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讓我們這些後輩明白:身處絕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麼巨大!《紙上談兵》趙括慘敗秦軍,讓我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語言的巨人,卻可能是一個行動的矮子。我們要多思考、多實踐。每一個故事,讓我們讀過之後,都是一種啟迪;每一個故事我們領會之後,都將變成我們的一種智慧!

我讀了至少五遍《史記故事》才敢拿起筆寫這篇讀後感,因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許我褻瀆!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6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滋養心靈的書。

讀完此書後,我並不試圖轉述此書的資料,只是提議每個人都去認認真真讀它一遍,相信你必須會有所收穫。

人生苦難重重。

在必須意義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問題,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去勇敢的應對和解決,而不能逃避,因為越逃避,隨着時間的積累,問題就會越大。

心理疾病實際上比身體的疾患更嚴重,它不但影響自我的生活質量,還嚴重的侵擾自我周圍世界,讓自我的親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我的命運,但每個人都要有改變自我命運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實現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愛本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是獲得自身解放和成長的方法論。愛則讓我重新認識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動力。

人生就是不斷地尋找平衡的過程,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尋找認識真我的可能,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也在發展自我。不要輕易地向命運妥協,應當是在不斷地抗爭中去尋求心靈的解放。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作者給出愛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愛是自我完善的需要。這讓愛不再是狹隘的和自私的,這讓愛不再以佔有為目的,這讓愛能夠全然的去理解。

愛不是縱容,但也不是出於善意的約束和糾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經過改變自我去改善別人,是渴望滋潤對方的心靈,讓對方獲得成長、因自我而逐漸完善。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7

很久沒有更新blog了,自從有了微博和微信,彷彿大幅提升了我的總結歸納能力,所有感想和牢騷用140個字就能發表完。就像現在的“知乎”,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在自我感覺自身知識昇華的假象下,很難靜下心來系統的看完一本書。

《無聲告白》是我花一天時間讀完的一本小説。看完之後,總覺得想寫點兒什麼。這本小説作者是居住在美國的華裔,不知道是不是華裔的骨子裏面都有潛在的自卑感,因此特別渴望“成功”或者藉由子女的“成功”來贏得別人眼中的讚許,從而肯定自身的價值。所以,這部小説在種族方面、男女平等方面、子女教育方面都充滿了作者主觀的感受,可能很多內容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小説中的母親是美國人,但是其言談和行為卻十分中國化,以致我讀的時候總會有點兒“齣戲”。我甚至我覺得,如果忽略書中的美國背景,把種族差異換成城鄉差異,整個情節放到中國,也十分合適。舉個例子,家長們是不是都很喜歡送書給孩子作為禮物?

中國人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會將自己無法實現的人生理想寄託到孩子身上。所以,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很值得中國家長記住: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你是想讓孩子重複一條你自己的道路呢,還是應該讓他自我發現興趣所在?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和浮躁的社會環境都給不了孩子自我發現自身興趣和特長的時間,家長們的集體焦慮直接導致孩子們臉上呈現日益凝重的表情。

我曾經坐在少年宮的大廳裏觀察過來來往往的孩子,年齡越小,臉上的笑容越多;年齡越大,表情越凝重。我很希望我的兩個女兒臉上的笑容能夠持久些。雖然在目前的環境下,快樂學習很難成為現實。但是,多陪陪孩子,多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應該還是能夠做到的。從今天開始,少一點兒灌輸,多一點兒溝通,給孩子們的成長多一點兒空間和時間。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8

今天,我讀了曹文軒寫的紅葫蘆,讓我記憶深刻,同時給了我一些啟發和感觸。

大海邊的海灘上住着一個叫灣的孩子,他的父親被警察帶走了,只留下灣一個人在家裏。離他家最近的就是對面的妞妞家,灣經常抱着一個鮮亮的紅葫蘆泡在大海里,常常游到妞妞家對面的河灘上,給妞妞表演他在水裏的看家絕活。漸漸的,灣和妞妞成了無話不説的好朋友。灣教妞妞學游泳,為了不讓妞妞沉下去,灣還把紅葫蘆讓妞妞抱着,並在旁邊護着她。剛開始,妞妞還是在淺灘上游,遊的時間長了也逐漸敢往海中央的方向遊了。有一天,灣要帶妞妞在海中央遊,在他們漸漸的游到海中央的時候,灣猛地把妞妞抱着的紅葫蘆抽了回來。這還不夠,還在一旁好像幸災樂禍似的看着妞妞。妞妞沒了紅葫蘆,身體立刻往下沉,在海水快要淹沒妞妞的脖子時,灣又把紅葫蘆放到了妞妞的懷裏。妞妞才抱着紅葫蘆游回了岸上。從此以後,妞妞決定再也不理灣了,知道有一次吃午飯時,爺爺説起小時候的事。他小時候不敢到大海里游泳,於是他爸爸就把他扔到海中央,不管他。他在水裏奮力掙扎,這也奇怪,掙扎着掙扎着,他卻學會了游泳……妞妞立刻明白了灣的用心,不禁後悔萬分。

這個男孩灣精心的教妞妞學游泳,妞妞在淺水灘遊煩了,想到海中央遊,灣也是費盡心思,想盡辦法讓妞妞真正的學會游泳。可是妞妞不但沒有理解灣的好心,反而認為灣是個十足的大騙子,把她帶到海中央純是為了讓她出醜。

其實,雖然灣的爸爸是一個騙子,但是灣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教妞妞游泳,從來不圖妞妞的回報,甚至把他最心愛的紅葫蘆都送給了妞妞。妞妞要學游泳,灣耐心的教她學游泳,妞妞想到海中央游泳,灣也是無償的幫助她實現這個願望,可見灣心地善良、不圖回報,無疑是一個好孩子。所以我們也要學習灣的這種高尚的優秀品質。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29

偶然,在書店中,閲讀了《狼性》這篇文章,使我頓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閉上雙眼,彷彿,看見了一羣羣狼在野外捕食,一次失敗,第二次再來;失敗了,再來,再來……面對挫折,狼羣的反應不是沮喪,也不會表現出憂慮。狼羣只是整裝待發,投入眼前的新任務,繼續向前進。深信在下次,勝利將屬於他們。這就是狼性-----一種不怕困難,勇敢面對挫折,勇於嘗試的精神。

細細地品讀這篇文章,我似乎只能讀懂“敗中求勝”這個詞。

多少人,在失敗過後,總是選擇逃避,而逃避的結果往往是失去了機會,失去了成功。正如文中所説,“我們不但不應該畏懼失敗,逃避失敗,更應該鼓勵失敗。”是啊,如果人人都害怕失敗,逃避失敗,那麼,那些新的,有挑戰性的的東西就沒有人去嘗試了,每個人也只是庸庸而過,不是嗎?我們更應該學會鼓勵失敗,挑戰成功,才能獲得新的知識,新的感想,才能在失敗中取得成功,取得勝利!

多少人失敗了,總是抱怨環境的惡劣,卻從不知道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如何從困境中將自己磨練成強者。不是説:“困境易成才”嗎?許多奇蹟都在險惡的環境中出現的,順境雖好,但它能消磨人的鬥志。而逆境卻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和勇於拼搏的精神,使自己的能力超常發揮,是啊,只要抓住了逆境中的希望,把它作為動力向前衝,那麼,成功一定會在終點迎接我們的。狼羣都能這樣做,何況是我們高等的人類呢?

準備失敗!鼓勵失敗!敗中求勝!挑戰成功!

讀罷,同學們,生活在幸福今天的我們,是否應該學着如何去挑戰失敗呢?

從外星球來的孩子讀後感 篇30

我國的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兒》,以高懸於空中的月牙兒為主旋律,通過主人公對它的不同感受,譜寫了一曲天上人間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藝術技巧之精湛都令人歎為觀止。

月牙兒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筆下它卻成了主人公孤獨寂寞時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侶,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會控訴的代言人。總之,它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兒出現了達十幾次之多,其中有三處是説沒再看見月牙兒,而這又恰恰劃清了主人公性格發展的三個不同時期。

“那第一次帶着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着寒氣”,“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着我的淚”。小説中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七歲的孩子,這時她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着寒氣的是因為飢寒和喪父的巨大不幸正降臨到這個只知道冷、餓和沒人理是悲慘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許此時她還不懂得那裝着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個地方是件多麼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為冷、餓和沒人理而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着寒氣的。接下來作家又寫了月牙兒的第二、三、四次出現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現時帶給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揭示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悲慘命運。當“我”拿着媽僅剩得惟一不可當的東西——銀簪,坐在那嚴嚴關閉着的大門前時,月牙兒在天空中歪歪着照着“我”的淚,當媽哼哧哼哧給人洗髒衣服時“我”更愛這個月牙兒,愛它給地上的那點小影子。由上可見,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孩子,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孤獨、寂寞、可憐和不幸,她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還沒有任何準備和認識,每當她孤獨寂寞時,她便去看月牙,因為只有它還能給她些許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見月牙兒是在“媽坐了一乘紅轎”,“被抬到城外去”,一個陌生的男人扯着“我”走時,此時的月牙兒“象個要閉上的一道大眼縫”。這時,媽為了不餓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會是什麼,此時她的腦海裏一片迷茫混沌,這個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這月牙兒的形象恰是“我”心靈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對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來文中寫道“我”在三四年裏似乎沒再看見月牙,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沒看見月牙”,此時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沒去噹噹,有吃有喝甚至還上了學,生活似乎變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與安慰了,因而這次月牙的出現成了主人公性格發展過渡期的標誌,從此作家便進入了對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住”,這是“我”在三四年後再一次見到的月牙。因此時“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後“媽”屋裏常有男人來,儘管她還不大懂這些事,但已是“要在國小畢業”的她已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她不得不恨媽。可後來媽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在這種無倚無靠的情況下,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覺到它是那樣“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着”,它“只能亮那麼一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月牙兒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裏的感受,此時的她孤苦無助,但她還是努力地同命運抗爭着,沒有喪失做人的尊嚴,她不願象媽那樣,雖然她也理解媽。然而將來對她來説是渺茫的。“我又老沒看月牙了,不敢去看,雖然想看。”從此作家又開始了對主人公由掙扎到最終被黑暗的社會吞噬的敍述。

畢業後她只能自己掙飯吃了,她懷着希望四處奔波,然而沒有事情給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雖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沒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着,終於她認識到“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殘酷的現實已把她純淨的心靈無情地塗上了污點,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温柔的,它把一些軟光輕輕送到柳枝上”,並感到“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於是善良、單純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愛的迷夢,她從“他的笑”“他的頭髮”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沒了自己,而當月牙兒忽然被雲遮住時,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將崩潰了,然而此時的她還善良,還有同情心,直到為了別人,她又沒飯吃了。

“我早知道我沒希望,一點雲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果然,為了活着,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終殘酷的現實使她徹底絕望了,尤其是她還得養活已完全失去了掙錢能力的媽。媽的失而又歸無疑給她的心靈以更沉重的打擊,她從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至好不過將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頭髮和抽皺的黑皮”,是無情的現實使她“不願為誰負着什麼道德責任”而墮落下去,就這樣一個曾經純潔善良、正直倔強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運也使她對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我所做的並不是我自己的過錯”,這是對自己行為的詮釋,更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

然而更為耐人尋味的是文章的結尾,正當她打算嫁人不再繼續墮落時卻被送到了監獄裏。此時在心靈經歷了長期的摧殘後,她深刻地認識到“獄裏是個好地方,世界比這並強不了許多”,於是她甘願在此了結一生,也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她又看見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兒。

縱觀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個性,善良正直,聰敏倔強,不遺餘力地執着着飄渺的希望,她本該有着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被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總之,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弔,構成了小説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迴婉轉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兒為題象徵女主人公那隻能亮那麼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頻繁出現暗示着主人公雖屢遭不幸的打擊,但其生命還有希望存在,儘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後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現卻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會吞沒了。至此,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長廊中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便誕生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9mp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