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後感心得(精選3篇)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後感心得(精選3篇)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後感心得 篇1

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制作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正式上線。藉着主題教育的開展,我認真閲讀了“十一書”,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先烈事蹟,靜心感悟自己的內心。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後感心得(精選3篇)

尋找“先行者”的覺悟。面對始終不理解的父親,傅烈同志安慰“若干年後,你一定會理解”;面對妻子求學前的猶豫,張朝燮同志鼓勵“磨頂捨身,救人自救,認清吾儕責”;面對母親的支持,夏明翰同志“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共產黨人也是普通人,只有一次寶貴的生命;共產黨人不能只想當個普通人,不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地活着,在黨旗下宣讀的入黨誓詞,就是以身許黨、報國為民的生命誓言。作為年輕一代的幹部,我深刻感受到我的幸福,父母的循循善誘,妻子的關心理解,讓我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來。我甘願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不求只為成就個人事業,但求為復興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挖掘“鬥爭者”的潛能。面對大革命失敗後被破壞的四川省委,傅烈同志臨危受命,迅速打開工作局面;面對敵寇兇猛的攻擊,左權同志冒着槍林彈雨,堅持在一線指揮殺敵。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一代代革命人用犧牲與鬥爭拼來的。現在,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新時代的戰場已然硝煙四起,離我們最近的敵人叫“貧窮”。近看脱貧攻堅戰已到了決勝時刻,遠望還有鄉村振興這一廣闊戰場正待開闢,發展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魄力來踏出。於我自身,便應盡我所知、為我所能,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地分析政策,研究發展,積極協調,認真工作,挖掘自身的鬥爭潛能,堅定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用熱血和實績帶領老鄉們生活不返貧、鬥志不衰退。

牢記“守護者”的使命。“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髮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王爾琢同志寫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壯志宣言;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然同志用“自白書”表明心之所向。他們無愧為黨的好兒女、好戰士,用生命履行了對黨的莊嚴誓言,誓死捍衞着黨的理想信念。“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無論是張朝燮歎“可憐春半不還家”,還是“夢發囈語”的盧德銘,在家人面前,錚錚鐵骨瞬間化為似水柔情。“無字書”的悲壯,“示兒書”的期望,“行軍書”的傾訴衷腸,一字一句都飽含了同志們的初心和使命,“一個大家,千萬小家”就是共產黨人最珍貴的寶物,不惜為其拋頭顱、灑熱血。身為新一代的共產黨人,我以此為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理想為源動力,以擔當為載體,勤懇做事,清白做人。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我願成為時代的先驅,探索未知,勇於創新;我願成為人民的利劍,劍之所向,披荊斬棘;我願成為國家的堅盾,甘於奉獻,保家衞國!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後感心得 篇2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這是在江西省永修縣艾城鎮張朝燮與王經燕革命烈士陳列館裏,一封書信的結尾,引用了一句唐詩表達了異地眷侶的相思之情。這封信是張朝燮於1920xx年3月27日晚上寫給妻子王經燕的家書。今天,在共產黨員網學習了《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之張朝燮的“兩地書”,心中不禁再一次被這對碧血伉儷的革命愛情所感動、鼓舞、震撼。

前段時間,在組織的安排下參加井岡山培訓之時,欣賞了革命先烈張朝燮和王經燕的舞台情景劇,瞭解了他們的輝煌事蹟,聆聽了他們的愛情之歌。張朝燮和王經燕均出身富貴,家境優越,卻毅然決然放棄了安逸與悠閒,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救國救民的共同革命理想相約走上了一條艱難的奮進之路。兩人在婚姻生活中,互相鼓勵、一同進步。1920xx年秋的一個深夜,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坐在孩子的搖籃旁,出國學習前的她,淚眼婆娑看着孩子、內心猶豫不決的時候,以革命為重的丈夫張朝燮鼓勵她服從組織安排,不要留戀家庭和孩子,要將兩人的夫妻情社會化,暫時放下小家,為天下蒼生、為國家、為民族的前程去拼搏。後來,遠隔萬里的的二人通過互寄錦書來傳遞思念之情,共同探討處理個人、家庭與解放被壓迫民眾之間的關係,相互慰勉。

兩年的時光,厚厚的信箋,見證了一對革命伴侶堅如磐石的信念、始終如初的使命感,展現了革命先輩“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崇高追求。1920xx年3月27日晚,就在張朝燮給妻子王經燕寫下了那封家書後的十九天後,張朝燮被百餘名反動匪徒包圍,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5歲。此時,已完成學業準備回國的王經燕聽聞噩耗後,悲痛欲絕,慨然發出“欲志傷心唯努力”的豪言,迅速振作起來,立即回國投入到腥風血雨的革命鬥爭中。1920xx年2月,時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代理部長的王經燕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6月,英勇犧牲。

身處狂風暴雨的革命洪流中,王經燕與張朝燮為了大家捨棄了小家,各自奔向黨組織和革命最需要的地方,他們的紅色愛情讓我為之動容,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身為軍嫂的我,細數戀愛到結婚的四年,我們見面的日子可以説是屈指可數,戀愛的艱辛自不必説,婚後的日子更是在漫長的辛酸中尋求短暫的幸福。普通人的愛情是長相廝守,而軍人的愛則是聚少離多,然而,作為軍嫂的我無怨無悔,因為我深知,沒有我們這一個個小家的負重前行,哪有祖國千家萬户的安寧幸福。軍人舍小家為大家,聽黨指揮,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為國盡忠,我作為新時代的軍嫂就要做到守土有責,留守後方,自立自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克服事業與家庭的重重困難,勇於承擔起軍人家庭的責任,在強軍之路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這世界,因為我,有了你。我們以心相許,偉大的理想,共同的志向,讓我們生死與共。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我的一切奉獻給人民,生命才有意義。”這是革命烈士張朝燮和妻子王經燕,生前共同譜寫的歌詞《我和你》。穿過歷史的煙雲,這一曲經典的紅色愛情之歌為我們發出理想信念高於天的時代強音,這一對鶼鰈情深的恩愛夫妻激勵着新時代的我們在人生道路中尋求志同道合的戰友,共同譜寫新時代的家庭風尚。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觀後感心得 篇3

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制作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正式上線。藉着主題教育的開展,我認真閲讀了“十一書”,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先烈事蹟,靜心感悟自己的內心。

尋找“先行者”的覺悟。面對始終不理解的父親,傅烈同志安慰“若干年後,你一定會理解”;面對妻子求學前的猶豫,張朝燮同志鼓勵“磨頂捨身,救人自救,認清吾儕責”;面對母親的支持,夏明翰同志“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共產黨人也是普通人,只有一次寶貴的生命;共產黨人不能只想當個普通人,不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地活着,在黨旗下宣讀的入黨誓詞,就是以身許黨、報國為民的生命誓言。作為年輕一代的幹部,我深刻感受到我的幸福,父母的循循善誘,妻子的關心理解,讓我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來。我甘願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不求只為成就個人事業,但求為復興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挖掘“鬥爭者”的潛能。面對大革命失敗後被破壞的四川省委,傅烈同志臨危受命,迅速打開工作局面;面對敵寇兇猛的攻擊,左權同志冒着槍林彈雨,堅持在一線指揮殺敵。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一代代革命人用犧牲與鬥爭拼來的。現在,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新時代的戰場已然硝煙四起,離我們最近的敵人叫“貧窮”。近看脱貧攻堅戰已到了決勝時刻,遠望還有鄉村振興這一廣闊戰場正待開闢,發展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魄力來踏出。於我自身,便應盡我所知、為我所能,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地分析政策,研究發展,積極協調,認真工作,挖掘自身的鬥爭潛能,堅定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用熱血和實績帶領老鄉們生活不返貧、鬥志不衰退。

牢記“守護者”的使命。“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髮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王爾琢同志寫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壯志宣言;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然同志用“自白書”表明心之所向。他們無愧為黨的好兒女、好戰士,用生命履行了對黨的莊嚴誓言,誓死扞衞着黨的理想信念。“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無論是張朝燮歎“可憐春半不還家”,還是“夢發囈語”的盧德銘,在家人面前,錚錚鐵骨瞬間化為似水柔情。“無字書”的悲壯,“示兒書”的期望,“行軍書”的傾訴衷腸,一字一句都飽含了同志們的初心和使命,“一個大家,千萬小家”就是共產黨人最珍貴的寶物,不惜為其拋頭顱、灑熱血。身為新一代的共產黨人,我以此為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理想為源動力,以擔當為載體,勤懇做事,清白做人。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我願成為時代的先驅,探索未知,勇於創新;我願成為人民的利劍,劍之所向,披荊斬棘;我願成為國家的堅盾,甘於奉獻,保家衞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mlye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