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聽課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聽課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聽課心得體會 篇1

上一週我們到潼川二小聽了幾節非常精彩的數學課,讓我感到收穫很大。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不僅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國小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為深刻的地方。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聽課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課前準備過程很有特點,每位教師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賴老師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引導到位,注重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嘴説,給了學生充分的空間,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課堂教學效果很好。肖老師語言流暢,乾脆利落,問題的指向性強,認識數和數的順序時老師先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張老師課堂教學靈活,不管她的方法多樣,她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他比較有經驗把平時學生常出現的或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防範於未然。練習題的設計精準並體現出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對以後的教學做好了準備。這樣讓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三、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佩服他們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不僅完成課堂教學的設計,還配有畫面優美的課件教學。並且老師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並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相結合,做到嚴謹和生動相結合,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達到了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

四、練習設計基礎實效,新課過後的練習訂正及時,這樣更好的鞏固新知。只有及時鞏固才能更好的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的信心。作為一名老教師,我一直苦於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我對此次學習感觸頗深,認為短短的三天的時間,收穫多、收穫的質量高、學習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認真反思我的工作,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特別是在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高效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多作探索,力爭為我校中學數學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聽課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我教學的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二課時的內容。本單元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素材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讓學生主動經歷探索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思想方法,發展解題策略。本課時選取的素材是類似與我國古代的傳統數學名題“雞兔同籠”問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繼續感受替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中,我始終都是着眼於幫助學生體會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方法,感受解題策略。 下面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1、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師:實際上,今天我們接觸的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古人我們稱之為“雞兔同籠”問題。它出自與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大家看,我們剛才解決的問題和這個雞兔同籠問題是不是有共同的特點呢?我過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會使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多麼了不起啊!

2,要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在過程中尋找有效的、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決問題策略的獲得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在經歷一個解題過程中的感悟過程,教學時,在學生在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我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並試一試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促使學生儘可能地調動已有的經驗,運用已有的解題策略去嘗試解決問題,使學生對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有一個初步的估計和體驗。而後,老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在交流與碰撞中逐步深入的體會假設、替換策略的運用過程極其價值。

3,數學問題的研究方式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給學生以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濃起來,思維才能活起來。

“雞兔同籠”問題相對是比較抽象的,教材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划船問題,本身容易激發起學生研究的興趣。再加上畫圖、列表與假設、替換策略的整合運用,使學生直觀地把握了替換過程中的道理,感受到替換策略的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從而能自覺地接受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在展開研究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其展示思維過程,組織全班同學參與到和他的討論之中,並且尊重該學生的選擇,並沒有硬牽着學生去關注與42人相差的人數與每隻大小船能坐的人數差之間的關係,而是順應於學生的思維,學生想把大船調整成幾隻就把大船調整成幾隻,按照他們的想法組織討論,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價值,獲得成功體驗。因此,課堂中才會有學生產生了更多不同的假設方法,有假設大船5只小船5只的,甚至有開玩笑説假設大船6只小船4只的,最終使學生認識到只要不違背大船、小船共10只的條件,假設的方法是很多的。

4,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習,最終要指向問題的解決。

有的人認為,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是感受策略,而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能解決問題。我認為不其然,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又何談對策略的感受和領悟呢。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使學生認識替換策略的存在,也要讓學生充分經歷替換的過程,能在解決具體問題中有效合理地運用替換方法解決問題。

如何進行替換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我順應學生思維,最初是根據1只大船9只小船能坐的人數比42人少了10人,使學生直覺的認識到大船太少,要增加大船,減少小船;而後,經歷這樣幾次調整後,學生開始關注到少了的人數與大船小船能坐的人數差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關係,但,這時,我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因為這一步的理解是最難的,對一大部分學生來説,還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才能幫助理解。我在這個環節,把重點定位在感受替換的策略,開闊學生的思路,通過“你還有不同的想法嗎”的問題,促使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策略。在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藉助直觀圖畫與數學思考相結合,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替換的依據,從而真正把握替換的方法,使學生在經歷對比之後能自主選擇和運用較為簡單、直接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5,要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特點,能根據問題呈現的特點選取合適的解題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多,光我們教材從四年級開始編排進去的,學生耳熟能詳的,就有列表、畫圖的策略、倒推、替換的策略等等,再加上學生在平時數學學習中提煉的舉例的策略、假設驗證的策略等等。這些策略,有些是側重於解決問題的方式的,有些是側重於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的;而且,不同的策略,有其適合使用的不同問題。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特點,幫助學生能根據問題呈現的特點選取合適的解題策略也是有必要的。同時,要溝通各種策略,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靈活的,不是貼標籤、套公式的,解決問題需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教學中,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麼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策略,

總之,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説,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我想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目的所在吧。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聽課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學習了吳厚明老師的一節數學課《解決問題的策略》,又一次感覺到新教材的難教。新教材中對於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部分的內容是一個重要的安排,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意圖很明顯,授之以漁嘛,給學生以方法的學習更重於知識的學習。

例2中出現的訂閲報刊雜誌,每人至少訂一種,最多訂3種,一共有多少種訂法?《科學博覽》《優秀作文》《小小發明家》。教者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分類分析。訂一種、兩種、三種各有幾種可能,並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析的形式共同一一列舉出所有的可能。大組交流時我認為應該將學生的列舉顯示在黑板上,這樣學生的理解更有樣可尋,有樣可依,對於後面題目的解答有一定的幫助。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理解一一列舉這種方法是在平時生活中經常運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教者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先分類,再有序地進行一一列舉。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只有兩三條例題,但練習中的題目都需要教者引導學生仔細分析,方法的形成更需要一定的練習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mlkz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