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

作為獨一代的年輕母親,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育兒經驗,一路走來也是邊學習邊摸索,在與孩子相處中也有一些體會,我覺得教育孩子要堅持“三要”、“三不要”。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三要”: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多表揚。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有的善於表達,有的善於動手,有的善於思考。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和優勢,多表揚,對於不足的地方多鼓勵,少批評;二要多學習比較,多吸收。現在報刊雜誌網絡上的育兒知識很多,爺爺奶奶也有自己的育兒觀念,要善於取捨,融會貫通,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式。有時也要向孩子學習,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能一味強迫、灌輸;三要言傳身教,做榜樣。教育孩子不光要説,更要以身作則。對孩子做出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然孩子自然也會不服。

“三不要”:一不要攀比。不要比誰學的興趣班多,不要比誰認識的字多,不要比誰更表現老道,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優勢,不要老是比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二不要急躁。不能拔苗助長,希望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在孩子灰心的時候鼓勵她,在孩子進步的時候稱讚她,在她驕傲的時候潑潑冷水,慢慢的引導,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三不要嚇唬。不要一不聽話就説“老巫婆要來了”,“大灰狼要吃了你”,“再不聽話就打你”,慢慢的把孩子的膽嚇小了,棍棒教育更不可取,還是要多換位思考,理解溝通。

同時我覺得自從寶寶進了幼兒園,與老師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社會,過集體生活,很多在家裏沒有表現出來或在家裏沒有發現的問題會顯現出來,因此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和配合,一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我覺得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2

(一)熟記幼兒的名字

在幼兒園裏,老師呼喚幼兒的名字,幼兒會倍感親切,覺得自己受到老師的重視。一般而言,呼喚幼兒的名字以幼兒入園登記的名字為標準,而不呼喚幼兒的綽號,這是對幼兒的尊重和基本的禮節。因此,熟記幼兒的名字是教師與幼兒溝通技巧的第一把鑰匙,也是進行溝通的基礎。

(二)選用適當的語言

在溝通過程中,什麼樣的語言才是適當的語言呢?我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過實驗,當我用比較生疏的字詞句與幼兒交流時,幼兒不知所云。看到幼兒的反應,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幼兒翻譯一遍,幼兒恍然大悟,也和我聊了起來。因此,教師與幼兒溝通時,應該選擇幼兒容易聽懂的字詞句來作為與幼兒交流的媒介,用詞要準確,句子表達要完整、具體。

(三)老師眼光要與孩子直接接觸

目光的接觸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和溝通。有經驗的老師通常能夠用目光來和幼兒進行交流,幼兒能通過老師的一個眼神明白老師要説什麼。然而,老師要使每一個幼兒的眼光都注視着自己,視線必須將所有幼兒包圍其中。

此外,在與幼兒進行交流與溝通時,教師的視線最好與幼兒平行,最好的辦法就是,蹲下來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感覺老師重視他,與老師處於平等的位置,交流起來更能感覺到老師的.關愛。

(四)説話語調和速度要適當

在溝通的過程中,老師説話的語調對於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對於幼兒而言,教師的語言抑揚頓挫會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幼兒交流的興趣和慾望。同時,與幼兒溝通時的語速要適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導致幼兒聽得不太清楚,太慢就會使幼兒等得太急,幼兒本有的積極性會降低。交流時的音量也要適當,只要使每個幼兒都能聽清楚就可以了。

(五)語氣要和善

教師與幼兒溝通時,語氣是否和善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語氣,幼兒聽起來會感覺到一絲絲温暖的情意,幼兒也更容易接受。此外,為了更好地達到溝通效果,教師可以適當製造懸念,讓幼兒的注意力更為集中。

(六)善於傾聽

在語言活動中,我們常常引導幼兒學會傾聽,而我們本身卻不時會忽視這一點。在與孩子的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作好榜樣,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古人云:“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孩子本領強”。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作為。而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每位家長都可能感慨萬千。我也不例外,在多年班主任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感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我以老師和家長這一雙重身份説説我個人的幾點體會。

體會一: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常言道:身教勝於言教。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記得王哲宇5歲時偶然路過琴行摸了摸古箏覺得發音很好玩,我就順勢引導他去彈古箏,結果孩子已順利拿到了9級證書,當然,期間風風雨雨6年半,怎麼熬過來的只有孩子和我最清楚,孩子較早地懂得了“學習容不得半點虛假、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自我學習提高的結果。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體會二:學會溝通。

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我並沒有刻意要把孩子培養得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並沒有省略。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子、母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像朋友一樣的談心。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忙、多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有何表現滿意嗎?今天體育課你開心嗎?”等等。靜下心來傾聽並鼓勵孩子要訴説的一切。每當此時我都會不經意地發現兒子的臉上總是洋溢着興奮的表情。當他説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着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不管問題本身有多麼幼稚,家長一定要認真解答,不能隨隨便便應付過去,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對你失去信任就不利於交流了。長期以往我認為對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十分重要。

體會三:配合教育。

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十分重要。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非常幸運,王哲宇從幼兒園到現在國小四年級,遇到了許多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如體貼入微的幼兒園鄭老師;活潑開朗的國小葉老師;愛生如子的孫老師;嚴謹負責的臧老師……。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繫,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瞭解你的孩子,更有利於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體會四:勞逸結合、有效學習。

孩子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有些父母認為應該從小起就要嚴管,抓緊時間學習,不準孩子外出活動,不準看電視、玩遊戲等等。有些父母認為自由放縱,他愛怎樣做就怎樣做。而我則認為,太嚴格了不行,放縱了也不行,應該相結合,該嚴格就嚴,該放的時候就要放。如果孩子整天泡在書堆裏,對他的身體,心理健康都不利。在王哲宇成長的過程中,我堅持每週週末陪孩子到公園或野外運動,每學期寒、暑假我都堅持帶孩子走出鎮江看外面的世界,在領略大自然偉大的同時極大地開拓了孩子的視野!平時我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每天孩子回家,要先讓孩子儘可能回憶當天學過的知識,講給我或他爸爸聽,孩子能回憶起來,説明他上課沒有開小差。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想不起來或説不出的地方,不要輕易去打擊他,而要耐心地鼓勵他。做完、檢查完作業之後,要提醒他做好明天學習內容的預習,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聽課,有時與孩子一起預習,也可幫助孩子形成良性循環。

體會五: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在家裏,我們有意識的讓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八歲時讓他單獨睡一個房間;自己學會洗頭洗澡;學會燒飯、洗碗、打掃衞生;節假日學會主動招待客人……平時我們很少給他錢,因為從小他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他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説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麼辛苦,賺錢是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寒暑假帶孩子到農村外婆家幫忙幹些農活,如拔蘿蔔、挖山芋、除草蟲、曬稻子等,一方面讓他感受到了大人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孩子識別各種農作物的能力,深深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更加珍惜現在他所擁有的一切。

體會六:成人是目標。

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有益活動,敢於迎接各種挑戰。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養兒不如母,要兒幹什麼”,優秀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天下無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當然“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在時刻提醒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重大。因此我們決心努力創設美好的家庭環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不斷學習,盡我所能管好自己的孩子,使其成為樂觀向上的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

最後還要喊上一句:王哲宇,加油!實小四(4)班的同學們,加油!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4

時間如流水,眨眼之間我家的xx幼兒園即將畢業,準備上國小了。6年來陪着她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開心,快樂,也有淚水、矛盾和爭執。現在回想這6年多的點點滴滴,由於育兒經驗的不足,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過很多的錯誤的教育故事,至今我還在繼續的摸索和學習中。現在把自己幾年來的一些教育心得體會同大家一起分享。

一、摒棄説教,化教育於無形。

泰戈爾詩曰:“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最美的教育就是其沒有了教育的痕跡,以其留給人們的自然流暢之感,即在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真誠激勵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完成教育的使命。對於幼兒來講,家庭的教育最為重要,其意義和影響力遠遠大於學校教育,而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教育沒有小事,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我們父母時時刻刻和孩子相處,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道德修養、喜怒哀樂情緒控制,讓我們在和孩子吃飯遊戲生活中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灌輸給她。如果處理不好這點,處處大道理説教,顯露教育的痕跡,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二、珍惜孩子的時間。

每天放學後到晚上入睡,孩子大概有四五個小時的自由,我們要幫助她合理的安排時間,並幫助她學會珍惜時間,慢慢意識到時間的寶貴。為了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為了孩子不被電視所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大人自己先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展現我們大人有“不喜歡”看電視的習慣,這樣,自然而然,基本上我們沒有對説過“不許看電視”,她就養成了不愛看電視的習慣。當然我們還要幫她安排好時間,使她不看電視,節目也很豐富,讓她忙起來。基本每天晚上放學回家,讓先完成幼兒園作業,然後練習鋼琴,待這些必須固定動作完成後,她可以自己安排時間,比如玩自己喜歡的玩具,畫畫,講故事,做手工,看一集她喜歡的動畫片,或者去找小區朋友一起玩等等,但是9:30左右要準備睡覺。週末同樣也是合理安排好時間,豐富她的生活,讓她充實又開心。

三、尊重孩子的意見。

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孩子必須聽自己的,如果孩子講得有道理,大人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給孩子自由表達的勇氣和空間,這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自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都會自然提高。同大家分享一個爭執的案例:在學習畫畫,我們在選擇老師上產生了爭議,選擇了楊老師,我不同意,我的選擇是陳老師。每次上完楊老師的課,畫的東西都看不懂,亂七八糟的(這是我的個人不懂藝術的評價)。我要求選擇陳老師,因為上完陳老師的課,成品畫的顏色漂亮,主題完整。但是給我有力的解釋:上楊老師的課,1)很開心,老師會給幾個主題,自己選擇喜歡的,任意想象去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陳老師要求必須按照她的意思去畫,有很多東西都是自己不喜歡的,所以上課不開心;2)楊老師很和藹,楊老師上課總是笑眯眯的,還會時不時過來鼓勵一下,陳老師上課嚴肅,她心裏害怕;3)楊老師的課自由。楊老師上課時,如果渴了可以喝水,想上廁所也可以去,陳老師要求上課不許喝水,不許上廁所等等,上課時很緊張。總之很喜歡上楊老師的課,可以表現出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開心。雖然我看不懂她的畫,最後,我還是同意尊重選擇,下個學期上楊老師的課,給她自由畫畫的空間。有上很多的興趣班,這些學習都是她自己選擇的,我們很尊重她的選擇,這樣她也就會很堅持。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5

1、做減法。

在很多孩子還只是孩子的時候,爸媽就給他們報了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課外班。語文速成班、數學火箭班、英語狂飆班、小提琴重點班、健美操實驗班等等等等。弄的孩子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下去有何興趣可言呢?所以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完成自己年少時的夢想,而是應該做減法,給孩子自由的時間讓他自由地做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事,哪怕真的是研究盜墓,也許將來這孩子就是祖國的考古專家呢。

2、因材施教。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愛好,咱們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愛好和某一科目的文化知識結合起來。我以前高中有個同學特別喜歡小動物,經常去弄一些蟑螂啊烏龜啊啥的。但是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烏龜那麼長壽的.動物都被他養死了。孩子爸爸於是跟着孩子一起去逮捕小動物,打暈了拿回家養,並且給孩子買了布豐的書,孩子很快對生物學很感興趣,雖然後來因為把蛇帶到教室把老師嚇傻了而遭到批評,但是孩子的生物一直是最好的。

3、追根溯源。

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很多,很少有生下來骨子裏就厭惡學習,看見書本就心跳加速嘔吐不止的。有的孩子最近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很可能是非常簡單的,比如上課被老師當眾批評了,或者上課當眾批評老師了。比如考試考太差了,或者同桌考的太好了,等等等等。這個時候咱們要跟孩子主動交流,不能嚴刑逼供,嚇唬孩子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或者坦白從嚴抗拒從寬。在孩子坦白之後,不管理由多麼匪夷所思,咱們都不能笑,而應該趕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4、傾聽。

新進入一個年級,孩子會對一切感到新奇,所以回家會很願意跟爸媽分享,比如班主任長着一張瓜子臉,或者倒瓜子臉,或者爪子臉。比如學校有許多有意思的社團—合唱團、舞蹈團、義和團等等。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心傾聽,並和孩子討論,這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政治信號,他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5、書桌。

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安靜、乾淨的環境。很少有人能像毛主席那樣在鬧市區讀書,在菜市場寫作業,在麻辣燙攤前背單詞。有的孩子沒有封閉的環境,每當他開始學習的時候,爸爸就開始看爸爸去哪兒,媽媽開始拿出手機大戰殭屍,搞的孩子無心學習。

有的孩子書桌上吃的一大堆,從張君雅小妹妹到兩粒在一起才最好的益達,有的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題,桌面上就像一個廢棄多年的垃圾回收站,堆得滿滿當當,想找一塊橡皮還要把所有的東西翻一遍,最後也沒找到。這樣的學習環境和場地是不行的。

6、勞逸結合。

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沒有太高,只要孩子能像古人那樣懸樑刺股不知疲倦就好了。於是會有家長任意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比如學習兩小時休息三分鐘這樣的。人的注意力是有時間限度的,如果不以人為本,很可能會讓孩子對學習厭惡、反感,到最後聽見學習兩個字就想吐,這樣的話即使坐在書房,也是身未動,心已遠。

我是很喜歡吃老北京小吃,可是你讓我每天早上一碗豬大腸,中午兩碗滷煮,晚上三碗爆肚,下午茶是一根刺身,夜宵是羊雜湯,我也受不了啊。

7、鼓勵。

我們為什麼願意學習呢,是因為學習能帶來成就感。如果孩子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讓自己都感動,到考試的時候終於還是沒考好,孩子會是什麼心態呢。所以家長們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設定一些目標,一定要是跳一跳就能夠得着的,不能是跳起來還看不見的。

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並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就感。有個孩子英語作文總是寫不好,他的爸爸就鼓勵他交一個美國德州筆友,孩子高興壞了,終於可以為中美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了。其實所有的回信都是爸爸自己寫的,一股子山東德州的味兒,但是確實很有用。

8、提問。

為了檢測孩子在學校學的怎麼樣,有家長每天讓孩子複述學過的內容,這個其實是不太適合的。學的時候就夠煩了,再來一遍費時費力。就好比我跟醫生説我被狗咬了,醫生問怎麼咬的,你能不能跟狗再演示一遍。

所以我覺得家長可以找機會以一種學習的心態來提問孩子,讓孩子給你講講這題為什麼選A而不是BCD。還有就是鼓勵孩子提問。有的孩子擔心問的問題太難,把老師難住了,會跟老師結下樑子。其實不會的,老師肯定會找到藉口的,比如這題出錯了超綱了條件不全啊啥的來緩解尷尬,所以不用擔心。

9、讓孩子做老師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幹某件事呢,除了這事兒能賺錢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事兒能帶來成就感。而據吳錚老師解剖觀察和考證,現在的教育體系下孩子很難有持續的成就感。

所以家長可以抓住機會,或者製造機會,讓孩子能夠做一回老師,給我們講講某個知識,或者是用某個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我爸媽這一點做的就不錯,總是在看電視的時候把節目調到中央九套英文頻道,然後讓我給他們翻譯主持人都在嘮叨啥,就這樣我從最開始的啥都聽不懂到後來的啥都聽不懂但是照樣可以口若懸河地瞎編,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進步。

10、競賽

達爾文和我都曾經説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據吳錚老師考證,人類能延續到現在,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類有競爭意識。

比如以前我吃飯特別慢,自從高中的時候和同桌合夥去外面吃小炒的時候,我的速度顯著提升。有一段時間我同桌可能沒吃藥,飯前非要禱告一會,禱告完再吃飯,這個時候往往也只剩下飯了。

所以咱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背單詞,一起讀課文,看看誰獲勝,雖然咱們獲勝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咱們永遠是勝利者。也可以鼓勵孩子找一個對象—不是找對象,而是找一個對象,然後努力趕超。當然對對象的要求要高,不能是整天醉生夢死的,這樣兩個孩子會比着玩,最後也許還會搞對象。

11、計劃

吳錚老師對變態心理學比較有研究,不過往往是被研究。我發現許多同事都喜歡在朋友圈裏信誓旦旦地表示,我要減肥,我要每天跑步,請大家監督。一個讚我跑一米,請大家點贊。你看,這就是利用羣體的力量來督促自己。

如此一來,每當自己想放棄的時候腦海中就會有兩個小人在爭吵,一個小人説我昨天立志,今天就放棄,會不會被天下人恥笑啊!另一個小人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死去吧!最後也許主人就會堅持繼續鍛鍊。所以咱們的學習計劃可以向家人,同學,朋友和天下人公佈一下。

12、報酬

捫心自問,學習並非為了比較俗氣的回報,比如學好了可以吃雞腿、辣條、拉條子、巧克力拌飯等等。但是有報酬也不是什麼壞事兒。所以我們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獎勵,比如作業完成之後可以看五分鐘電視——看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都行。比如作業正確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可以有半個小時自由放風時間,只要是不違法的事情,幹什麼都行。這些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誘惑,並且轉化為動力。

13、憧憬未來

如果孩子今年三歲半,那麼跟他討論未來可能沒什麼意義,因為他的未來可能就是抱着兩罐糖,想吃紅糖吃紅糖,想吃白糖吃白糖。如果孩子已經懂事了,那麼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討論一下未來。如果孩子的未來是維護地球的和平,咱們也不要笑,要嚴肅,這個夢想沒毛病,沒瑕疵,是有可能的,沒準孩子以後就進入維和部隊,代表中國去通縣維護社會秩序了。

同時我們要鼓勵孩子,夢想的實現是需要付出汗水、淚水、口水和辛勞的。要把夢想實現,第一步就是要醒來,所以咱們要像穿着沒有鞋底的鞋一樣,每天腳踏實地,努力學習。

14、利用空閒時間

在閒暇的時間,孩子沒有壓力,心情比較好,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安排一個有意義的活動或者運動,比如下棋。我小時候我爸爸經常鼓勵我沒事的時候把收音機拆下來研究構造,到最後我養成習慣,走哪拆哪,從電扇到電視,再到電路板,一個都不能少。寧可錯拆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可憐我們家的黑白電視每次拆完之後都很難裝上,即使裝上了也會多出兩個螺絲

要是擱到現在,我老爸一定會跟我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我打死你。而實際上當時我老爸並沒有反對,而且和我一塊研究,後來我的物理電學這一章一直很不錯。

15、加強求知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以前看過一篇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文章,一個好爸爸勝過一百個好老師。我覺得這個説法有點片面,還應該加上一句副標題:一個好媽媽沒準也能勝過一百多個好老師。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也是孩子從小到大模仿的對象。咱們知道小鴨子是有應隨反應的,也就是會跟着他們出生時看見的第一個運動的人或者動物走。如果出生時碰見了一隻王八,他們就會跟着在地上天天爬。

我這裏不是説誰是王八,而是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父母的求知慾如果很強,孩子一定也是這樣。我老媽以前總是在琢磨怎樣才可以把池塘的魚捉到,我和小夥伴於是一起研究方法,從釣魚,到用網捕魚,再到用捕魚器電魚,再到用炮仗炸魚,再到下藥,再到後來被人捉住了打,這其中用到了多少物理化學生物和法律的知識啊。

16、壓力

壓力也是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壓力,他感覺自己以後完全可以過着飯來伸手衣來張口的日子,那麼他現在就不會有拼搏的理由。所以我們還是要抓住機會來給孩子一定的壓力,比如説看電視看到動物世界的時候,我們可以講講為什麼有的羚羊跑得會比豹子還快。

當然我們不能非常直白地給孩子壓力,比如你要是下次考試考不好,你就等着死吧。這已經是威脅了。我小時候不想學習,我爸爸也不反對,只是讓我拿上刀,和他一起去割麥子。半天下來,我已經頭暈腦脹了,看見啥都想來一刀。

第二天就跟爸爸説,我其實還是很想學習的。爸爸説那你學習吧,如果不好好學習,以後一輩子就要割麥子,你看我就是個例子。這種話非常勵志的,我一口氣做完了三張試卷。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6

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困擾我們每個家長的問題——我要如何來教育我的孩子?或者是我想把我的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坦白地説,作為一位9歲孩子的母親,一位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不一定是最有經驗的,我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我還是想和大家來聊一聊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學着讓孩子有孝心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慢慢地淡化了這種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但是我認為孩子要有孝心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有時候會經常給他灌輸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比方説讓他讀一讀《三字經》、《弟子規》等,並給他做些解釋,在弟子規中對如何有孝道,如何對待父母有具體的描述,雖然我們在座的各位也不可能全都做到,但是在其中我們可以找一些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也在這麼做的,孩子做起來也比較簡單易懂的方面着手教育。弟子規中有一句“出必告,反必面”,大意就是説外出時,先要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

就有這麼一次,孩子説:“媽媽,我去下面小公園玩一會兒。”“好的。”我也允許了。後來我去樓下小公園找他,卻怎麼也找不到,後來才知道他去了同一小區的同學家玩。回來後我就嚴厲批評了他:“你告訴媽媽到哪裏去就應該在那裏呀。要是有變化就要及時告訴媽媽,經媽媽同意才可以去,不然媽媽找不到人會着急,會擔心”。但孩子卻委屈地説:“我怕吵到你和小弟弟睡覺”。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一方面對去同學家玩未告知家長進行了批評,另一方面對他能夠體貼父母和小弟弟進行了表揚。告訴他下次萬一還出現這種情況就應該繼續在小公園裏玩,告訴同學“媽媽找不到我會擔心的”,可以邀請同學到小公園一起玩。這樣既不會影響媽媽休息,又不會讓媽媽因找不到他而着急擔心了。現在去哪裏孩子一定都會告訴我,同時我也要從自己做起,身教比言傳重要的多,去哪裏也會告訴孩子,這是相互的尊重。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一種好的習慣。我個人覺得,我累的時候兒子主動地來幫我捶捶背,有好吃的會給我留點,我講的話都放在心裏等等,這些都是孝順的體現,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二、學着讓孩子有主見

很多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很少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作為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耐心傾聽孩子講的`每一句話,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表達思想,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當然,主見不是任由孩子一意孤行,為人父母應該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提出不同的建議,個人簡歷並認真分析每個建議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這對培養孩子主見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就這次書籍訂閲,我家孩子一共選擇了4本書,都想要。但是我規定只能訂一本,訂一本什麼書由孩子自己決定。這就體現了培養主見不是任由孩子任意妄為。我採取了讓他在4本書中選一本自己最想要的,既幫助孩子在主見方面的培養,還幫助孩子學會了自我約束,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還有這次去動漫節我主動問他要什麼玩具,他告訴我他想買一把木劍和錘子,只要這兩樣就行,後來我還誘惑了他一下,拿他最喜歡的旋風陀螺問:“要買一個嗎?”,他思索了一下,答案讓我很欣慰“我有了,不要了”,我接着説“這款我們家沒有呀”,孩子説“就買這兩樣就行”。所以主見的培養可以隨時隨地體現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

三、學着讓孩子有責任感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長寵愛,孩子們普遍缺乏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他們從小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本來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負的責任都由家長來承擔。孩子們普遍自私,只顧自己,不關心父母,不關心別人,不體貼父母的辛勤勞動,他們不知道為什麼學習,孩子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同他們責任感教育的缺失是分不開的,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注意對他這方面的培養,比如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襪子、紅領巾、學會自己疊被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許的東西,並且告訴他這些已經是他自己應該可以承擔的事情了,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就應該承擔着自己的一份責任;再比如和孩子下下棋,讓孩子知道落子無悔,教育他對自己所做的事要負責任,同時下輸了也要承認,我有時也會放手讓孩子贏一兩盤,這對孩子來説很重要。在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有時候他會推卸到別的同學那裏去,比方説“是他先打我的”,“這個東西不是我拿的,是別的小朋友給我的”,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耐下性子去幫他分析原因,讓他明白自已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並且能夠主動去道歉,去承擔過失。我想,一個孩子具有責任感會成為他將來獲得他人和社會尊重的重要品格。

四、學着讓孩子去堅持

現在的孩子機靈、早熟,但吃不得苦,也缺乏毅力,很多事情都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往往事情做了一半就半途而廢,我認為能夠學會堅持是一種非常好的品格,能夠鍛鍊孩子幹好一件事情的耐心和毅力,也能夠提高孩子在面對挫折時的勇氣。例如我家小孩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提出要學英語,我認為還小了點,但是他一定想學,後來我就跟他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我説:“開始很容易,貴在堅持。你要學是一件好事,但是你能答應媽媽堅持到最後嗎?一旦開始我們就一直學下去,選擇在哪裏上由媽媽來幫你做決定。可以嗎?”孩子説:“我想上的,我會堅持的,那要上到什麼時候呢?”我被他的話問住了,急中生智説:“上到沒有老師教為止。”

我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我很佩服我自己。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他有時會覺得好辛苦,每天要聽讀,孩子有時也會有打退堂鼓的時候,我就會説當時是你自己主動要學的,現在還沒學多久就開始打退堂鼓這樣是不行的,要堅持。就這樣我們一直學了兩年多一點,基本每週兩趟,一直都是準時去杭州上課,有時對家長來説也是一種考驗和煎熬。但他現在已經能夠欣然面對了。

以上這些説出來或許不值一曬,孩子還小或許也未能全部明白,但這些都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生活中的一些點點滴滴,當然還有許多東西值得去完善和提高。總之,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是我們每個家長的心願,我想各位家長也都有自己的育兒經驗和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希望我們有機會能夠多交流。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7

第一,意見一致,旁敲側擊

一個家庭如果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孩子就不知道要聽誰的,就會很痛苦。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有一致的看法。而且聰明的父母知道,教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説教,而是兩個人透過聊天,專門講一些問題、講一些道理,孩子在旁邊聽了就會吸取經驗,這就是“兒童本位教育”。比如在吃飯的時候,爸爸説,我以後要少吃一點,因為吃多了消化不良。媽媽説,對呀,我現在煮菜也不敢放太多鹽,因為太鹹對身體不好。爸媽這話當然是説給孩子聽的,而且他也聽得懂。

第二,擺正因果,獎罰分明

孩子做對了事情,一定要給他獎勵;孩子做錯了的事情,絕對不能輕易放過。有些父母,孩子做錯了事情説不定還給他獎勵,孩子做對的時候,卻給他難看,把因果關係整個扭曲,孩子就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父母也要注意一點,孩子做得好,不要公開獎勵,怎樣做呢?我已經講過了,父親透過母親,母親透過父親跟他講出來。比如媽媽跟孩子説:“你這次考的比上次好,爸爸很開心,不要看爸爸表面上無所謂,實際上他很關心你。”孩子就感受到了,但是爸爸沒有講話。彼此交換去講,比直接去講功效要好得多,這種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孩子長大。

第三,過錯改正,認輸沒門

現在的孩子普遍怕失敗,怕失敗的人什麼都事情不敢嘗試,不敢嘗試永遠不會學習、不會進步。父母要告訴並帶領自己的孩子大膽嘗試,告訴他們中國人沒有“失敗”這兩個字,我們只有疏失,只有過錯。因為人一旦承認失敗,就會“兵敗如山倒”,整個鬥氣都沒了。中國人永遠是前進的,打輸了調過頭來繼續前進,不過換個方向而已。這就是標準中國人,不能認輸。但是我們要承認自己的錯誤、過失,然後彌補、補救。父母從小就要灌輸給孩子這些觀念,並以身作則。

第四,寄託夢想,徒勞無功

有些父母,自己的夢想實現不了,就完全寄託在孩子身上,把他當成做夢的材料。“媽媽這輩子很可惜沒當成畫家,你要好好給我學畫”,這不是強人所難嗎?除非他有興趣和天賦,否則越勉強,他就越苦惱。父母可以做父母的夢,但千萬不要把自己沒完成的事情寄託在孩子身上。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也要自主。記住,子女是父母所生,不是父母所有。父母對子女沒有所有權,也沒有支配權。孩子不是你口袋裏的錢財,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子女有自己的興趣、自己的願望、自己的夢想,他的夢不一定是你的夢,不要勉強,否則徒勞無功。

第五,尊重子女,謹言慎行

很多父母經常出於逗孩子的目的,跟他開玩笑,把他當做玩偶,後果是很糟糕的。“像你這麼沒有出息”,就是開玩笑的話,孩子會當真的,他分不清楚什麼是開玩笑,受到你的暗示,就會接受,真的當真了。“我看你將來當工人算了”,他就會接受你的暗示,然後真的去做工人了。我沒有説工人不好,只是説你沒有權利去擺佈他的命運。甚至有些父母給孩子化粧,讓他穿得奇形怪狀,逗別人笑,都是很不對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人都是有自尊的,不容許別人隨便侵犯,孩子也是一樣

第六,控制情緒,喜怒有常

做父母的要明白,子女不是你的出氣桶,也不是你的開心果,你不能高興了就捧他,不高興了就給他難看。父母打孩子罵孩子只能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錯在哪裏,把不好的習慣改掉。如果喜怒無常,設置為了自己的情緒發泄,就不應該了。如果你真的生氣,最好的辦法是暫時出去一下,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回來就沒事了。當然,孩子有時候也有情緒,需要發泄,他想哭,讓他哭就好了,不能禁止他哭。發泄了也就沒事了,否則越是壓抑他,結果越是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應該輕鬆愉快,掌握把這六個策略,效果一定好。孩子慢慢了解了您的良苦用心之後,也會主動來配合我們。這樣一來,一家人有共同的看法,有共同的步調,家和萬事成,這才是最正當的家庭教育,最美滿的親子關係。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8

一、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身教勝於言傳,小孩子在模擬能力是非常強的,同時對事物好壞的分辨能力基本是沒有的。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孩子,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麼樣,首先父母必須按照自己交給孩子的方式方法去做。以前,寶寶回家後總是先找東西吃,讓他洗手很不樂意,為了讓他養成好習慣,我們回家後先去洗手,而且還特意叫上他一起洗。這樣幾次之後,現在他回到家就自己跑去洗手了。

二、充分理解、有效溝通

每天早晨送寶寶去幼兒園的時候他都是很高興的,但是有時到了幼兒園門口,寶寶就猶豫了不想進去。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理解他們的想法,實際上她只是依賴父母,不願意和父母分開,批評是沒有用的,只會越哭越厲害。這就需要有效的溝通。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和孩子交流的目的。目的不是強制性地讓孩子聽從父母的安排,而是理解孩子的行為,明晰孩子的想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告訴他:“幼兒園是必須上的,可以學到許多知識,而且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和玩具。”一般寶寶都能很快調整好乖乖去幼兒園的。從上面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只是我們耐心去了解、去發現小孩子的心思,才能達到與寶寶的有效溝通。

三、相信孩子能行

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更多的時候他們願意自己動手做事情,這時候作父母的要鼓勵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而不能一味的代勞,覺得孩子做不好,或者有危險。其實學會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你不讓孩子去做,去試,孩子永遠也學不會。

家長只需在旁邊看着,在孩子請求你的時候再出手相助,或者事先指導或示範一下。

四、培養孩子興趣從她的好奇心開始

俞果今年3歲了,有個口頭禪是“為什麼”。他這個年齡階段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有時對我們來説不存在“為什麼”的問題她們也會問,比如:爸爸説:“今天我們出去玩”。寶寶就會來一句:“為什麼?”。這個在我們看來沒有疑問的問題,寶寶也會問出來,因為他不能理解今天怎麼不去上幼兒園了,今天怎麼不在家裏玩。那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告訴她:“不為什麼”還是耐心的給她做出解釋:“爸爸今天休息,寶寶也放假了可以不用上幼兒園,所以爸爸要帶寶寶出去玩,曬太陽!”顯然是後者。因為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父母如果嫌孩子纏人,敷衍的回答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下去,孩子會因為怕父母嫌煩而不敢再提問題,失去了對事物的好奇心,也就失去了培養各種興趣的基礎。

當我們不能正確解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要向孩子説清楚“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會回答,等我看過書後就告訴你”。這樣做,孩子不會認為你是敷衍她,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為人父母者應該保護孩子愛提問的天性,並多加鼓勵,並以此為契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五、營造和諧的家庭精神環境

孩子對我們的情緒十分敏感,她們甚至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的冷戰。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憤怒、爭吵。既使在看電視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場面激烈的畫面。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祥和的生長環境。

最後,感謝幼兒園舉辦的這次育兒心得分享活動,我們希望能和老師、家長共同交流分享育兒經驗,我們會認真學習其他父母及老師提出的育兒心得,努力幫助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後感謝老師對寶寶的教育及支持!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9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變成一名國小生,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國小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始階段,這個時段對於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家長要做好孩子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後,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三點看法,與家長們共勉。

一、家長的角色定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角色的位置,要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尊重孩子,儘量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做孩子的朋友或良師益友。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首先要統一思想,行動一致。在教育孩子之前,最好父母先統一態度,既在教育上做到統一,又維護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形象。同時,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注意好自己的言行舉止,隨時做好孩子的榜樣,讓自己的德行成為孩子衡量道德行為的標尺,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偉大,我也要向爸爸媽媽學習,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二、尊重孩子,教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家庭中應把孩子當做與他們相稱的一個適當獨立的人,承認和尊重他們的權利。無論將來孩子做什麼工作,首先應學會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我們要善於鼓勵孩子説出他們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有關孩子自己學習方面的事情,儘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説什麼,儘量讓孩子説完,並且要表現出對孩子所説的話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他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澆花等。

三、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我們認為,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上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我們尤其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要把玩樂與學習的時間安排好。比如做作業的時間放在晚飯前,閲讀的時間放在睡覺前。孩子很配合,使我們引導很得力。小孩都有頑皮的一面,有時也會因為要玩而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我們會適時的微笑提醒,對於偶爾濫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一旦發現絕不縱容。

第二,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把好奇心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喜歡問個為什麼?這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弄清問題過程的興趣。孩子的疑惑,可以用有趣的比喻或故事來回答。千萬不要不耐煩,或輕易回答不知道,這樣會打斷孩子的興趣,使之心灰意冷。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了,孩子的學習就會很輕鬆,孩子的學習也越來越主動。

第三,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孩子遇到有些問題時讓他自己先思考,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問題的最好結果是由他的嘴巴説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不能讓孩子遇到問題就問人,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

第四,培養孩子與人交往、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加安全意識。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家長和老師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注意自身安全。

第五,正確的心理教育

正確的心理素質教育對身處激烈競爭環境中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要培養孩子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一點對那些膽小,性格內向的孩子非常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適當地運用鼓勵,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進取心。培養孩子正確對待成敗的心態,還要訓練孩子經受挫折的考驗。競爭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只要參與競爭,孩子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值得欣慰的,孩子要能接受,父母尤其要能接受。

第六,更好的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現狀,出現問題,及時聯繫溝通,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情,良好的教育會讓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投放的時間和精力是無限的,家長必須明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孩子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安全用電常識:

1、告訴幼兒電有許多用處,但電也很危險,人若觸電後會受傷或被電死,所以小孩子不能玩電器。

2、牆上的插座裏有電,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指、

幼兒自我保護教育(户外安全篇)

一、教育幼兒不要倒滑滑梯

1、告訴幼兒,倒滑滑梯時,頭部先着地,這樣滑下來的一切衝力就都由頭部承擔,再加上和地面的猛烈撞擊,重則會引起腦震盪,輕則會擦破頭皮引起超多出血。

2、告訴幼兒,小孩的骨組織比較柔軟,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幼兒倒滑滑梯,會對頸椎產生猛烈的擠壓,可能引起椎骨的變形,影響生長髮育,推薦可用骨骼模型演示給幼兒看。

二、教會幼兒正確玩鞦韆的方法

1、要持續中心穩定,並儘可能將重心後移。因為鞦韆在空中蕩起來時,如果中心不穩就可能又甩出去的危險。教師可進行示範講解。

2、坐在鞦韆上時,雙手要緊抓鞦韆的繩子,只要繩子不斷就很安全。

3、觀看別的幼兒盪鞦韆時,要學會躲閃,不要被鞦韆撞到。

4、幼兒在玩鞦韆時,教師要在旁邊密切注意幼兒的動向,以防疏忽脱手而摔傷。

三、教會幼兒安全過馬路

1、教幼兒認識人行橫道線:人行橫道線是馬路上的一個標誌,是專門供行人和自行車過馬路的地方。所以,不是從任何地方都能夠穿到馬路對面去的,僅有人行橫道線才能穿過去。

2、向幼兒介紹紅綠燈的作用。要讓孩子明白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的時候要前後左右看看,看見車輛,行人就要讓道。

3、給幼兒簡單講講馬路的作用:馬路是專供各種車輛和人走的地方,不能夠在馬路上停留或玩耍,否則既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通行,又會造成車禍,輕則殘廢,重則喪命。

四、户外活動安全注意要點

1、教育幼兒活動前衣着整齊,衣服束在褲子裏並繫緊鞋帶,以防摔跤。

2、教育幼兒懂得安全要點,明白什麼是危險並説明防範措施。

3、教導幼兒正確運用活動器具以自制玩具。

4、教導幼兒不在擁擠、有坑洞、潮濕等場地進行活動。

5、教育幼兒遊戲中不可隨意藏入無人照顧的地方。

6、教育幼兒在遊戲中勿推擠、拉扯、互丟東西。

7、玩繩子時,教育幼兒不可將繩子套住脖子。

8、玩爬網活動,要求幼兒攀爬時要雙手抓牢,不推別人。

五、與大人走散或迷路時注意要點

1、乘車前應先吃暈車藥,以防暈車。

2、乘車時應排隊上車,不推不擠。

3、乘車時注意拉好扶手,防止車輛轉彎時摔跤。

4、在車上看見有小偷在你身邊偷別人東西時,不要大聲喊叫,應迅速告訴售票員或司機叔叔,請他將車直接開到公安局,或者輕聲告訴被盜者,以防小偷傷害小朋友,可是要記住,一切動作要迅速完成,不要讓小偷察覺。

一、游泳時的安全

1、游泳前應先做準備動作,游泳時腳抽筋了,能夠叫教師,或者自我盡力將抽筋的腳伸直,然後再呼救。

2、游泳時遇到左耳朵進水,就提起右腳,左腳原地跳,水就會從耳朵裏流出;反之一樣。

3、游泳結束後應由保健醫生替幼兒滴眼藥水,以防得眼病。二、教會幼兒正確關門、開門

1、開門前應先敲敲門,如果教室裏沒有人,就旋開門鎖,輕輕把門推開,切勿用力一腳把門踢開,以免裏面正好有人要出來被撞傷。

2、關門時也應輕輕關門,關門前應先看看門縫附近有沒有小朋友的手,以免手被擠壓。

二、遇到災害的應變潛力

1、首先持續鎮定,遠離玻璃、吊燈危險墜落物,就地尋求避難點。

2、在人潮擁擠處切勿慌忙奔向出口,宜就地尋找掩護。

3、聽從指揮有秩序離開,迅速往空曠的地方移動。

幼兒自我保護教育(居家安全篇)

一、教會幼兒一些安全用電常識

1、告訴幼兒電有許多用處,但電也很危險,人若觸電後會受傷或被電死,所以小孩子不能玩電器。

2、牆上的插座裏有電,教育幼兒不能用手指、小刀等去捅,不然會觸電。

3、電器在切斷電源前,不能用濕手或濕布去擦。

4、幼兒在室外活動時,要教育幼兒不要爬電線杆,不要在高壓線下游戲,不能用手拉電線杆,以防觸電。

二、獨自在家的注意要點幼兒獨自在家時,需告訴幼兒:

1、隨便開門,如果有陌生人敲門要進來,並告訴你他是爸爸或媽媽的同事時,你千萬不要輕信。能夠讓幼兒告訴來客:“此刻爸爸媽媽不在家,請你晚上來。”如果他執意要進來,有電話的就打110報警,沒有電話就在窗口呼救。

2、讓幼兒掌握接聽電話的技巧,如果有電話進來,告訴你他是你的親人或父母的朋友,並要你告訴他你家的地址時,千萬不要説,以免壞人乘機上門撬竊,你能夠説:對不起,我説不清。既有禮貌,又造成一種父母在家的錯覺,壞人就不敢來你家了。

3、不模仿電視裏的危險動作;

(1)孩子好動,又不明白危險,要幫忙幼兒懂得什麼是勇敢,什麼是魯莽行為。教育他們不要從高處跳峽、爬高、攀爬等危險動作。

(2)要給幼兒定一些規矩;以免傷害自我或別人。

(3)教師要教育幼兒在家時不做危險動作,要教育幼兒千萬不要學習電視裏的危險動作。

(4)幼兒獨自在家時不要玩火,以免引起火災;不能碰插頭,以免觸電;不要將繩子繞在脖子上,以免被勒死。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都説現代職業媽媽打兩份工,一份在職場,一份在家裏,此話一點也不假。個人體會是:家裏的那份工更難打。單是兒子多變的志向就讓我困惑。

兒子今年十三歲,身體發育正常,思想發育卻常常讓我又“驚”又“喜”。像大部分父母一樣,我也很喜歡問兒子長大以後的志向。小時候有次見他學孫悟空打猴拳,我有感而發:David,吟吟(他的表妹)學跳舞,菲菲(他的朋友)學鋼琴,你呢?他很自信地回答:我要踢好球,練好拳!我一時語塞。

對於他長大後的志向,我心裏期望的答案是工程師、醫生或律師這種職業,在他五六歲的時候,他的答案是做警察或飛虎隊員,小朋友都是崇拜英雄的,我覺得也不錯。這幾年他的志向又發生了變化,最新的志向是做廚師,雖然我內心多少有些不舒服,但我還是支持他,記得看過一本關於培育孩子的書,裏面談到小孩的志向是隨時隨地變化的,有志向比無志向好,關鍵是引導他的興趣,一直到他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

於是,我也讓他嘗試做簡單的菜,同他一起看烹飪電視節目,最近電視台在播“大城小廚請食飯”,我不失時機地向他介紹主持人英國青年廚師“佔美”,他就是主持電視烹飪節目一炮走紅,現在他忙於出書,開餐廳,向失學青年授廚藝……兒子突然打斷我:“媽媽,我長大要做酒店老闆!”我聽了心裏美滋滋的。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三年級是一個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過渡,學習習慣趨向成熟的年級,也意味着學習難度提高,作業量增加。我認為,首先還是應該積極引導、繼續培養和堅持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我們是要求她必須要認真聽講的,這個可以從她每天的作業反饋中可以看出來,而且任何課內外作業的完成都基於上課認真聽講。目前作業還不是很多,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我們規定她必須在學校完成大部分作業,這樣她就有時間在家針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預習和複習,預習非常重要,可以讓她在課堂上學習新授知識時不會覺得很陌生同時也能提高她的興趣。寫作業時,不允許她邊做其它事情邊寫作業,比如吃吃東西,玩玩文具,這些都是不允許的,一定要靜心定心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完成作業,讓她自己安排好各科作業的先後順序。在我們家有比較明確的分工,確保有1位可以檢查和訂正當天的作業,所有作業完成以後,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説畫畫做手工,週末可以適當看看電視,有規劃同時也有時間觀念,時間長了,可以培養孩子學習自主性和計劃性,但是無論在她做作業時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包括看電視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不去打擾她,不去分散她的注意力。有些家長經常問怎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平時生活中很多細微的事情都在決定着孩子注意力。

再説説我們怎麼對待考試的態度,她考得比較理想很得意在等我們來誇她的時候我們會説:“還行,作為一個學生考的好是應該的,希望你下次還能保持。”讓她一腔驕傲平平落下。回家分析試卷,不看正確率,只看裏面是否有寫字潦草,是否有錯別字,是否有計算錯誤。此時她已經不再驕傲,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她保持清醒。

分數不好的時候,我們家就看情況,如果是因為習慣不好造成了錯誤和失分,比如錯過三遍的字照樣錯,粗心計算等,哪怕考了優秀,那肯定也是一頓狠批。但是安慰的話也給足她,讓她壓力不是很大,然後分析原因,總結教訓。這樣可以讓她依然有足夠的自信心,同時理性看待分數。

語數英學科中,語文和英語我們家比較注重她的閲讀,對於一些涉及到思維訓練的數學題目,還是需要家長保持和孩子相同的學習進度,任何錯題我們會跟她一起畫圖一起分析,以便能快速提供相應的解答和支持,分析過後我們還會讓她自己再試着完整地説出解題思路。

在我們陪學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做的最好的就是堅持,現在的孩子學習確實不容易,我們也告訴她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因為辛苦,我們的一套套措施也總是在實施過程中被孩子不斷打折,不斷對抗,但是因為我們的堅持孩子也在堅持着,現在也看到了一些成效。孩子也很有感觸,也嚐到了甜頭,中間肯定還會有質疑,有動搖,但是相信堅持總會有結果。

在坦誠溝通的基礎上,孩子也常常會把她在學校、班級的事告訴我們,把高興的事和煩惱的事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我們非常注重她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並且及時給予建議。同樣的,我們也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傳遞給孩子誠信做人,認真做事,並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激他人的辛勤勞動,同時鼓勵孩子熱心幫助他人,多為他人着想,多傳遞給孩子正能量。隨着她年齡增長,懂得事情越來越多,我們更需要對一件事考慮全面了再分析講給她聽,讓她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但不強迫她必須去做。

我們重視和學校對接,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真學習聽取老師對家庭配合教育問題的意見和要求,並在家庭中配合落實。平時,孩子在家裏發生的問題,也要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繫,交換意見,以便學校、家庭配合教育。

為人父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事業,砥礪前行,我們一直在路上,目標都是希望引導和輔助孩子找到她自己的路。靜待花開,但缺不了我們的默默耕耘!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轉眼間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小班了,回顧跟孩子相處的這三年多,品嚐着為人父母的箇中滋味―酸甜苦辣,但還是樂此不疲,頗有一番心得!

在對待寶寶的問題上,我的宗旨就是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不必要求他在幼兒園必須要學習什麼知識,只期望他能在幼兒園好好玩。

以下是平時跟孩子相處的時候積累的經驗,大家分享一下:

舉例一:寶寶無理取鬧時,不可心軟改變立場,寶寶要什麼東西時,如果是又哭又鬧的話,不管這件東西是不是他很想要的,這時候不能給他,給他的話是鼓勵他,到以後哭鬧成了一種武器。還比較小的時候帶着寶寶到超市,看到賣棒棒糖的攤子,賴在那裏不肯走,我堅持不買,講道理沒有用,我就任由他在那裏鬧脾氣哭鬧齊上,那樣的場景做大人的確實是很丟人也很需要定力,旁邊的顧客都是指指點點,如果這時候大人虛榮心作祟,那你只能夠去買給孩子了,但我沒有,過了10分鐘左右他鬧鬧就覺的沒勁也就放下了,自那以後孩子逛超市,他要買的東西都是會主動詢問大人,從不自作主張,或是無理取鬧。後邊還有一次,是抓到一粒桂圓要往嘴巴塞,我立馬反對,告訴他沒買單不能這樣貌,以後就不這樣了,只是跟我商量,買一些好不好,這個時候,買了會很高興,不買也沒很大情緒了。

關鍵詞一:表揚不管在人前還是人後,只要顧弘毅做了什麼讓我驚喜的事情我總是毫不吝嗇地表揚他,這通常能給他帶來莫大的快樂,並且越來越自信。表揚必須要發自內心,表情喜悦,絕不能給他一種被敷衍的感覺,孩子才能得到滿足。

關鍵詞二:批評一個從小隻理解過表揚的人是脆弱的,是不足以應對社會中的狂風暴雨的,所以,如果顧弘毅做錯了,我必須會批評他,但“批評”是我做得最不好的。我這個人脾氣急,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甚至動手打過他,看着他用受傷、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時,我意識到,一個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母親是失敗的。我所進行的有效的批評是就事論事,表情嚴肅,語氣平和,必須要蹲下看着他的眼睛,這樣才會讓他意識到自己究竟錯在哪裏,才不會重犯。我以後必須得提醒自己儘量不要在人前批評他,因為我發現,他是個十分要面子的孩子,每當我在人前説他他會很沮喪,甚至委屈的哭,根本達不到任何效果,還影響了我們的母子關係。

關鍵詞三:爸爸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爸爸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孩子剛一出生我們就做了一次長談,主要是談分工,因為在我看來,一個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是務必以爸爸為榜樣的,他能教給孩子勇敢、邏輯、理性、男子氣質、保護自己等,而這些恰恰是作為媽媽的我很難教給他的。顧弘毅的爸爸只要在家,那他必須會陪兒子玩,踢球、拋接、畫畫、使用工具等等,還負責給孩子洗澡、講睡前故事,總之,只要他在家,我們家總是叫聲不斷,笑聲不斷。好多人説顧弘毅看起來像個小男子漢,我想這與他爸爸的努力是絕對分不開的。

關鍵詞四:老人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要協調好與老人的關係。“隔輩人親”,一點不假,他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過度保護孩子。在處理與他們的關係上,我總是有兩個大前提,那就是我務必堅持我的原則,只要我認為是對的,無論對方是誰,我也絕不退讓(當然,要注意方法,不能正面衝突,否則老公會很難辦的);另一個就是我們都是心疼孩子的,只是方法不同,比如在對待“吃”的問題上,我婆婆只要一到吃的時候就會拿着碗圍着孩子轉,吃一頓飯要喂好長時間,有一次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不讓喂,讓他餓着,這時候婆婆跟我鬧情緒了,別餓壞了她的孫子,我當時心硬了一下,沒理睬,過了一個多小時孩子餓了,我把飯端到他面前,小傢伙自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了,婆婆也會心的笑了。往後只要事實證明我是對的,他們就自然聽我的了。當然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面我都儘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如果老人出什麼主意都不在意的話,那以後就沒人再幫我了,也會影響一家人的感情。

教育孩子這門功課説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沒那麼容易,相信爸爸媽媽們都深有體會。既想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又要豐富孩子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並非是件容易事。其實孩子有潛力完成他們自己的事,只但是需要時間,相信他們,給他們鼓勵和勇氣,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結果會讓我們出乎意料。

哦,忘了件十分重要的心得―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好多事看起來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我們不能否認自己的虛榮心時時在作怪,比如看着別人的孩子很小就學英語學跳舞,就覺的自己的孩子也得快點學,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喜歡學,而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學,自己的孩子不會,沒面子,這個盲從的過程中往往就忽視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放下了孩子真正的天賦,扼殺了他快樂無憂的童年,只要我們放下這個缺點,和孩子一齊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未來更完美更燦爛。

附註:小故事——引用到陪孩子成長的過程

有個人講了一個笑話: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説:“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先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先夜裏的風這樣温柔。慢着!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以前怎樣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先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你找到你的蝸牛了嗎?偶爾出去散散步吧!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綠色、紅色、藍色、橙色、粉色……五彩繽紛,快樂無限!”這不是在上美術課,而是實驗國小留給孩子們的別具匠心的寒假作業。整個假期,我的孫子品策過得充實、開心。而我也不時地被子一份愛心和孝心緊緊地包圍着,深深地感動着……

記得寒假的一天,因為公司工作繁忙,我很晚才回到家。我一踏進家門,品策就馬上幫我盛飯,端到我面前説:“奶奶,您辛苦了,快吃飯吧!”頓時,我熱淚盈眶,一股暖流湧遍了全身,我激動得不知説什麼好。他爺爺開玩笑説:“真是個馬屁精。”品策笑着説:“這哪裏是拍馬屁,這是我應該做的。”聽了品策的話,我一天的疲勞都煙消雲散了。飯後,我在看電視,品策還站在背後給我按摩、捶背……

1月29日是我的生日,那天品策早早來到我的牀前,遞給我一張自己製作的生日卡,並鄭重其事地説:“奶奶,祝您生日快樂!身體健康!”我喜出望外,但心裏挺納悶:他怎麼知道我的陽曆生日呢?經過詢問,原來細心的品策是從我的身份證上偷偷記住的。多麼有心的孩子啊!我實在太感動了。因為我的兩個兒子從來沒對我説一句祝福的話,也從沒給我送過生日禮物。品策幼小的心田已悄悄播下了孝敬的種子,並已生根發芽,不斷生長着……

整個寒假,這樣的感動不勝枚舉,所有親戚都誇品策懂事,有孝心。我深深地體會到平時家長、老師傾注在他身上的心血沒有白費,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帶來了愛!平時我再苦再累,也覺得無怨無悔。真心地希望愛心和孝心能成為實驗國小每個孩子最大的財富。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説起男孩,很多人就會想到淘氣和搗亂,的確男孩在精力方面會比較活躍,所以生活中總是會創造出各種“驚喜”,讓家長手足無措。如果家裏是兩個男孩,那父母估計常處於崩潰的邊緣。我也是兩個男寶的媽媽,和大多數媽媽一樣,也有着自己的擔憂。畢竟男孩長大後,需要面臨和承擔的社會家庭責任更多一些,所以要求父母更好的起到“人生第一粒鈕釦”的作用。接下來我就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教育我家兩個男寶的。

一、樹立良好的家庭榜樣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俗話説言傳身教,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除了“言傳”外,更要注意“身教”。父母的言談舉止,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在孩子面前,父母從思想品德到生活小節,都沒有小事。好的父母表率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當兩寶在專心做作業時,我不看電視,只做家務活或者看看書,寫寫教案,讓他們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在做作業前,會預定好完成時間,如果能提前完成,就可以打15分鐘籃球。打籃球這件事交給爸爸,無論爸爸多忙,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畢竟男孩子的責任、獨立、勇敢都離不開爸爸的陪伴。

二、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我認為孩子良好的品德習慣是比學業更重要的。在生活中,我不僅從口頭上教育孩子要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學會感恩,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身作則,當孩子的榜樣。比如一家人一起圍着吃飯,身為家長,我們主動給長輩夾菜剩飯,説些暖心的話語,平時的這些小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舉止。在學習中,我會讓他們學習和休息相結合,學習累了和他們適當的玩玩遊戲,看看雜誌或者讓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週末帶他們出去親近下大自然。我和兩個兒子溝通就像朋友一樣,很簡單,也很快樂,兩個孩子的性格有點內向,膽子也很小,他們有時候會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帶到家裏來説,我會肯定他們好的想法或者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

三、構建互助互學的制衡

在日常學習中營造趕學比超的學習氛圍,在完成作業及完成質量上相互監督、相互比較,哥哥適當引導弟弟,取長補短,甚至有時在遊玩中也讓他們互相提問互相參與,讓他們在娛樂中成長。

當然,兩個男孩間肯定也有衝突和矛盾的時候,當有衝突發生時,我從不先插手,能讓他們自己的解決的儘量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了,我會適當地給與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兄弟倆沒有“隔夜仇”,解開矛盾就會自己和好了。

教育男孩要分得清主次,成績固然是他們將來成功路上的敲門磚,但是內在的道德品質更加重要。尤其是家有兩個男孩時,更要注重家長的暖心陪伴和行之有效的引導,讓他們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成長。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一、 家長的角色定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所以父母要把握好角色的位置,要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尊重孩子,儘量拉近和孩子間的距離,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在教育孩子前,父母先統一思想、統一態度,既在教育上做到統一,又維護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同時,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有錯就改,隨時做好孩子的榜樣,讓自己的德行成為孩子衡量行為的標尺,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二、 教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尊重孩子

無論將來孩子做什麼工作,首先應學會做人的道理,有修養,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我們要善於鼓勵孩子説出她們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有關孩子自己學習方面的事情,儘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管孩子説什麼,儘量讓孩子説完,並且要表現出對孩子所説的話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生活處理能力,要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讓她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放假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擦桌子、拖地、洗碗、澆花等。這樣也鍛鍊了她愛動手的習慣,也知道父母平時的辛苦,從而懂得感恩。

三、 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我認為,首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上學後,學習成了主要活動。尤其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孩子遇到問題時讓她自己先思考,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問題的最好結果是由她的嘴巴説出答案或親手完成。不能讓孩子遇到問題就問人,產生依賴性,不肯動腦筋。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作息時間。比如:放學回家做作業、做完一科到另一科,有不明就問,全部做完就檢查,要預習就預習。引導得力、孩子配合,這就是我要的效果。

多參加一些活動能增長孩子的各方面見識。特別是體育活動,體育活動是連接人的綜合能力。活動包括一些興趣如:籃球、羽毛球、表演、游泳等;也包括旅遊、户外活動------所以只要我們有時間都儘量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活動中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膽量逐步讓她養成思維活躍、膽大有主見、活潑開朗的人。我希望我女兒德、智、體平衡發展。

四、 正確的心理教育

正確的心理素質教育對身處激烈競爭環境中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要培育孩子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一點對性格膽小,性格內向的孩子非常重要。在學習過程中,要適當地運用鼓勵,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進取心。培養孩子正確對待成敗的心態,還要訓練孩子經受挫折的考驗。當孩子考試不好或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挫折與失敗。心平氣和地同孩子談心。找出失敗原因。理解孩子的心情和苦惱,讓孩子知道失敗與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內容和過程。競爭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只要參與競爭,付出努力了,不管結果如何,都是值得欣慰的,孩子要能接受,父母尤其要能接受。

五、 多同老師溝通

同老師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現狀,出現問題,及時聯繫溝通,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孩子教育是多方共同努力的事情,良好的教育會讓孩子的學習輕鬆自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投放的時間和精力是無限的,家長必須明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孩子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只要我們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將會把孩子們教得更好。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7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父母的陪伴下,寶寶逐漸能夠養成自覺寫作業的良好習慣,能夠自主、認真地完成作業。

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1、教育孩子熱愛勞動:能夠主動學習洗衣服,儘管每次洗後,衞生間到處都是水,身上的衣服也沒有幸免,但是媽媽還是要表揚,熱愛勞動的孩子最光榮;能夠主動幫助媽媽做家務,雖然常常把東西打碎,但是出發點和行為意識是好的,媽媽還是要誇獎她;

2、教育孩子尊老愛幼:上公交車能夠主動給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寶貝讓座;

3、教育孩子認識對與錯、是與非:讓孩子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寶寶上圖書館,從不大聲喧譁,還能提醒別人保持安靜;

三、培養孩子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長和老師的耐心指導和監督下,可以自己整理書包,不用家長的幫助,獨立完成;

2、教育孩子堅強、勇敢:不要遇到小事就找媽媽。媽媽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作為父母只是一個指路者,走路的還是寶寶自己!

一年的時間是短暫的,寶寶的進步也是有限的,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她還有好多方面需要在老師、家長的教育幫助下提高,目前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身體偏弱:要好好吃飯、不應該挑食,要天天堅持鍛鍊身體;

2、課外知識少:要多看課外書,養成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3、性格內向、膽小:孩子不夠勇敢,説話低聲細語,不主動爭取。

在暑假裏,為了逐漸解決孩子的上述問題,我專門為寶寶報了個輪滑班,加強一下體育鍛煉。寶寶學得很快,沒過幾天寶寶便可以自由輪滑了。還記得更開始學得時候,寶寶在輪滑場地不厭其煩地一步一步艱難地移動着,滿頭是汗,我讓寶寶休息會吧,可是寶寶要堅持,不休息,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寶寶真的會滑了,而且還很熟練,我真為寶寶高興,寶寶自己也非常興奮!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有缺失的地方,對孩子的成績或積極的表現沒有適時地加以肯定,很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讚美,很少誇誇孩子。直到有一天,寶寶問我:“你為什麼不表揚我呢?”我反思了一會兒,對孩子説:“表揚那麼重要嗎?”寶寶説:“當然啦,你表揚你孩子,你孩子會做得更好的。”是呀,表揚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會激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向上,是一種精神,會讓孩子不斷地努力!但是,有時,我還是做得不夠好。慚愧呀!我讓寶寶給我上了一節育兒課!我答應孩子,以後儘量多表揚,使孩子快樂地成長!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8

幼兒期的孩子,往往被認為是無憂無慮,孰不知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學前後期的一部分孩子,由於完成任務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擾。我曾經對我班學生進行調查,在家長問卷中有48%的孩子存在着輕視自己的傾向,同時,我注意到有39%的孩子極少或從來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調查表明,這與獨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陽”,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的密切關係。由於幼兒園採用以遊戲為主,保教衙一的教學方式,幼兒還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產生的困擾。而到了國小一年級,環境、老師的改變,特別是國小以授課為主的教學形式才使這些無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的孩子產生了危機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1、在自信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要讓幼兒社會性能力得到充分發展,首先老師要尊敬、信任幼兒,充分培養、鍛鍊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發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兒無論每學做一件事情,老師要讓他們感到自己行,特別對於大多數能力平平或發展稍落後的孩子來説,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少,這就需要老師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勝任的活動任務,讓他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體驗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例如我班有張詠蘭小朋友,父母離婚,她成了雙親手中的皮球,沒有親人關心的她在每次美工活動中,總顯得無所適從,非常笨拙。如果我袖手旁觀,置之不理,就會讓她感到自己無能,逐漸喪失自信。相反,我在她旁邊進行了耐心指導,使她慢慢掌握了正確的技巧,我對她獲得的點滴成功及時進行了評價,讓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以後的每一次活動中她總能認真對待,從中,她不僅掌握了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而且增強了自信。所以老師只要善於利用種種機會幫助幼兒獲得她這個年齡階段能夠掌握的各種能力,如認知能力、動手能力、運動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等,使幼兒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這件事的能力,幼兒社會適應能力使會自然而然形成,這對他們走向相對獨立的國小大有益處。

2、在平等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幼兒的興趣在於遊戲之中,尤其是自由選擇的遊戲。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各種遊戲活動,讓幼兒以一種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參與遊戲。在活動中,我不將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幼兒,不事告訴幼兒幹什麼,而讓幼兒在活動前學會事先計劃,我引導、鼓勵幼兒多判斷,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陳述自己的觀點。如在“梅城一條街”活動中,我先組織幼兒討論今天要玩什麼,怎麼玩,要是臨時出現一些問題“我”應該怎麼辦?商討以後遊戲開始,我則以一名 “顧客”的身份參與遊戲,偶爾我會製造出一些小混亂讓孩子們去處理,而處理問題時,我同樣以“顧客”的商量口吻徵求孩子們的意見,遊戲中,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然逼真,在師生平等的氣氛中他們體會到與老師的心更近了,感到自己;漸漸“長大了”,而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在鼓勵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

幼兒有上進心,表現欲強,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應正確引導,恰當鼓勵,讓幼兒良好的表現慾望得以充分發揮,鞏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克服缺點,為自己,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培養其做事能力的強大支力。幼兒有些微進步,我就及時給予具體的表揚,投以讚許的目光。如林陶小朋友在班上經學幫助小朋友擺桌椅,在家能疊被子。我以常鼓勵 她,“你的被子疊得真好”,“你的桌椅擺得真整齊”,讓她為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感到無比自豪。而如果她某些方面欠缺,我總是鼓勵她繼續努力。如我説“這次沒做好,下次再試試”,“要是這樣做,那麼就更好子”。在我不斷的鼓勵下,她明白自己什麼事情做的對,什麼事還須往一定方向努力才行。可見,在老師不斷的鼓勵中孩子會逐漸增強成功意識感,並願意去繼續探索,學習新本領,為入國小養成了良好的完成任務能力的習慣。

最新育兒個人心得體會 篇19

晨晨是我們家的唯一的寶寶,也因為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又不在身邊,我們也是摸索着前進,根本談不上有什麼育兒心得。此刻老師要求,我們也只能趕鴨子上架講一講晨晨這幾年的成長過程中的感觸,以拋磚引玉,到達共同教育好寶寶的目的。

説到小孩子的教育,我們認為首要任務在於與寶寶加強溝通,但在與寶寶溝通中存在寶寶的思維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個溝通都需要從全方位、多層次的進行交流,引導,並且必須要現場模擬,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讓寶寶明白我們所要傳送給他的信息。我家寶寶在13個月的時候,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寶寶剛學會走路,是12月份的事情。週末,一家三口在家裏,爸爸在看電腦,媽媽在洗衣服,寶寶在小桌子旁邊玩耍,媽媽就提醒寶寶,寶寶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牀上去,蓋上被子。寶寶説不冷,並忙着要幫媽媽一起洗衣服。此時媽媽手機響了,就去隔壁接電話,等回來發現正在洗的衣服都被寶寶放到牀上,用被子蓋起來了。之後經過仔細詢問,寶寶回答:衣服冷,我就把他們放到牀上,用被子蓋起來了。從上面這件事情能夠看出,孩子對於媽媽説的,冷了就坐到牀上,蓋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類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們有沒有耐心去了解、去發現小孩子的心思。從而到達與寶寶的有效溝通。只有讓寶寶正確的理解了父母、老師的指導,小孩子才會按照父母、老師的預期方向發展。

身教勝於言傳,小孩子在模擬潛力方面是十分強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這都是身教的直接結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樣樣,首先父母、老師務必按照自己交給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寶寶就學會了父親的所有習慣,好的,壞的都學會了。小孩子對事物好壞的分辨潛力基本是沒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我們都是外來打工人口,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陪孩子,但我們也期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渴望老師能在這方面多給我們支持,指導。十分感謝老師舉辦的這次育兒心得分享活動。我們會認真學習其他父母及老師提出的育兒心得,最大努力的督促、幫忙寶寶健康的成長。最後感謝老師對寶寶的教育及支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lzk3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