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通用16篇)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通用16篇)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

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為了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我院從從10月18日至11月30日開展了“溝通月”活動,並提出了活動主題口號——“溝通無處不在,溝通從心開始”,把對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關懷體現在從患者入院到出院的醫療服務全過程中。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一、基本概況

一個月來,全院除了懸掛主題口號的橫幅外,營造出濃厚的活動氣氛;開辦講座,進行醫患溝通培訓;各科室結合各自的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各自的溝通口號。全院共有24名員工結合工作實際,撰寫並提交了溝通心得;各科主任、護士長、科室負責人與所屬員工進行面對面溝通100餘人次;住院兩天以上的病人對所在科室科主任、護士長、管牀醫師、責任護士知曉率達80%以上;外科護士長更是身先士卒,員工踴躍參與。他們對病人的溝通不是搞形式,走過場,而是切切實實地傾聽他們的心聲,紮紮實實地解決他們的困苦,所以每次檢查病人對科室科主任、護士長、管牀醫師、責任護士知曉率不僅達90%以上,更有讚不絕口的褒獎。通過“溝通月”活動的開展,達到了科室與科室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醫護與患者之間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夥伴關係、醫患關係,維護了患者切身利益,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確保了醫療安全,湧現出了外科為主的明星溝通團隊,王麗亞、張梅貞、鄒建國、吳美亞、陳杏珍等一批“溝通明星”。

二、基本做法

通過這次溝通活動,結合平時工作體會,我們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溝通方法

1、預防為主的溝通: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如發現可能出現問題苗頭的病人,立即將其作為重點溝通對象,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如內科病區護士長徐重萍經常在早、晚交班時將值班中發現的可能出現問題的患者和事件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交班,使下一班醫護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做好溝通與交流工作。

2、交換溝通者:如責任醫師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有困難或有障礙時,另換其他醫護人員或上級醫師、科主任與其進行溝通。急診科就經常接診一些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這些病人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情緒難以控制,二是陪伴者也是激動型的人,當接診醫生與他們溝通陷入僵局時,交換一下溝通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書面溝通:對喪失語言能力或需進行某些特殊檢查、治療、重大手術的患者,患者或家屬不配合或不理解醫療行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當採用書面形式進行溝通。

4、集體溝通:當下級醫生對某種疾病的解釋不肯定時,先請示上級醫師或與上級醫師一同集體溝通。內二科對一些危重病、疑難病人特別是診斷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採取集體溝通的形式,給病人親屬留下一個非常重視的印象。

5、協調統一後溝通:診斷不明或疾病病情惡化時,在溝通前,醫生與醫生之間,醫生與護士之間,護士與護士之間相互討論,統一認識後由上級醫師對家屬進行解釋,避免使病人或家屬產生不信任和疑慮的心理。

(二)溝通技巧

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時應體現尊重對方,耐心傾聽對方的傾訴,同情患者的病情,願為患者奉獻愛心的姿態,並本着誠信的原則,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個”技巧。多聽病人或家屬説幾句,儘量讓病人和家屬宣泄和傾訴,對患者的病情儘可能作出準確解釋。

“二個”掌握。掌握病情、檢查結果和治療情況;掌握患者醫療費用情況及患者、家屬的社會心理狀況。

“三個”留意。留意溝通對象的教育程度、情緒狀態及對溝通的感受;留意溝通對象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和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

“四個”避免。病員服務中心可以説是我院接待醫療投訴的第一站。在接待工作中,鄒建國同志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辦法就是“四個”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對方情緒的語氣、語調、語句;避免壓抑對方情緒、刻意改變對方的觀點;避免過多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詞彙;避免強求對方立即接受醫生的意見和事實。

三、溝通無止盡

“溝通月”作為一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溝通作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永無止盡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與病人的溝通還存在着很多問題,很多隱患,絕不是通過一次“溝通月”活動就能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的。我們極少數同志接到病人的檢查申請單看也不看,而是憑“想當然”地就給病人做檢查,其結果是指東為西、指鹿為馬,最終導致張冠李戴、南轅北轍。這絕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工作態度問題。我們要以這次“溝通月”活動為契機,既看到我們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我們的不足,使每位員工充分認識到加強溝通的重要性,並把這種認識轉化成搞好溝通的自覺行動。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2

有幸親自聆聽了來自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嶽老師關於《重新認識知情同意與醫患溝通》的講座,這次講座,可以説是迄今為止,我聽到的最生動的,最難忘的一課。

王嶽老師用他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一個個經典的案例,來詮釋“知情同意與醫患溝通”。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如何理解“知情同意醫患溝通”這八個字,值得每一名醫療工作者深思。

首先,當今社會,醫患關係已經由過去的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等“父子式關係”轉變為現在的“朋友式關係”,當下,醫生與患者之間對於醫學知識的獲取,是均等的。換句話説,作為醫療工作者,你所獲得的醫學知識的來源,患者同樣可以以相同的方式獲得。而患者所缺失的是多年的醫療工作中的經驗。基於目前這種狀態,“知情同意與醫患溝通”就面臨了巨大的變革。如何讓患者充分知情,患者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如何取得患者同意,患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是非常重要的。還記王嶽老師説的一句話:“醫生知道所有的一切,可醫生偏偏不會全部告訴患者”,還記得那個因為在病房吸煙的老者,面部被嚴重燒傷的案例,護士只是告訴了不許在病房內吸煙,確沒有告知在病房內吸煙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這麼一個小細節,結果造成重大的不良後果。這説明的溝通不到位,説明不到位。試想,為什麼我們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説明白呢,非要讓患者“以身試法”?

再次,關於醫患溝通的告知對象也有的新的變革,目前要求被告知對象是患者,近親屬等等,同時還充分的説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患者失去決定能力時,患者的近親屬或者患者的授權委託人代替患者做出決定。當是,如果患者近親屬或授權委託人的決定出現重大的失誤時,醫生要以搶救生命為第一位,可以視為決策無效,這一點是之前沒有涉及到過的。

最後,通過本次講座,我深深的體會到,之前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醫生要懂換位思考,同時要充分溝通,選擇適合的對象進行告知,避免患者囫圇吞棗式知情,避免醫生驕傲自大式告知。

無論醫療技術發展到多麼先進的水平,無論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發展到如何富足,良好醫患溝通永遠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3

和病人打交道近三十年,幾乎各種脾氣秉性的人都接觸過,也可以説是閲人無數了。在和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收穫了一些心得,願意和大家分享、交流。

首先,站在患者或家屬面前的醫護人員,應該是不卑不亢、言行謹慎的。此時的我們,就是權威,必要的莊重和嚴謹會讓對方覺得我們是值得尊重和信賴的,從而產生更好的醫從性,使診治過程順暢和諧。反之,如果一個醫護人員在病患面前過於隨意、謙卑,往往會讓對方懷疑我們的執業水準或敬業精神,容易對我們的醫療行為產生質疑,造成醫患之間的矛盾。當然,所謂的不卑不亢,不是表現出居高臨下,冷酷無情的距離感,而是建立在對病患尊重、關懷的基礎上,是具有親和力的。

其次,我們的誠懇,要讓對方看得見。我們的醫護人員,都經過了數年的專業教育、具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且有各種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的約束,工作中應該可以做到精準無誤的,那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醫患矛盾呢!?根源其實就是態度問題。我們的誠懇,一定要讓他看得見,感知到,他才會明白,我們所做的一切,確實是為了他早日康復。那麼,我們的誠意,如何表達呢?其實,一些貌似無意而簡單的小動作,便可以有效的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達到一兩撥千金的效果。比如,攙扶一下行動不便的患者、為患者掖掖被角,關心一下他上一餐吃了什麼,提醒一下辛苦守護的家屬注意休息……於我們只是舉手之勞,於他們卻是如沐春風。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溝通方式,因人而異,見機行事。比如,對於一些樸實的農民,我們有耐心,且言談舉止中不要表示出嫌棄;對一些知識分子,可以開門見山的告訴他:“您是有文化的人,我們肯定能很好的溝通。”另外,在診療過程中對病人要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教訓。

俗話説:“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始終堅信,如果我們全力以赴,以誠相待,患者必會滿懷信任,性命相托。無論是春暖花開還是冰天雪地,我們的血總是熱的。願所有的白衣天使,高擎一顆火熱的救死扶傷之心,在這個偶爾薄情的世界裏,勇敢執着的堅守。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很榮幸參加了長安社衞中心組織的醫護禮儀培訓,在這場期盼已久的禮儀學堂中獲益良多。首先,很感謝宋淑華老師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們長安社衞人傳授禮儀文化。培訓一開始,宋老師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把我們每個人帶入到她的故事情節之中,仿若自己就是宋老師心中那位神聖的白衣天使。同時,我也很感動,感動的是,在現如今這個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社會,還會有患者能夠對醫護人員如此感恩。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的觸動了,對護理這份天職又多了一份敬畏和喜愛。

授課內容從一個“禮”字開始,貫穿整個培訓。禮,乃制度也;儀,乃行為舉止也。我們常説中國乃禮儀之邦,但禮儀卻體現在了歐美以及日韓之國,所以我們應該把禮儀找回來。

在醫療服務行業,醫護工作者的形象不僅僅代表個人形象,還代表了科室、整個醫院乃至整個行業的形象。好的工作形象既是自身價值的體現,還能提升科室和醫院的社會美譽度。宋老師從醫護工作者形象禮儀、醫護工作者溝通禮儀和情緒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一個人能否給到別人良好的印象,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第一印象又體現在儀容儀表、視線、衣服色彩、姿勢、態度。宋老師優雅的肢體語言告訴了我們在工作中該如何端莊優美的坐、立、行、走。我們作為醫護人員,護理禮儀更是一種道德的修養。護理工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護理專家王秀英説過:護理工作可以發揚女性的力和美。這裏所説的“力”指的是女性的性別魅力及優勢,“美”則包含着護士的禮儀。護理工作這種藝術美,是通過護士的言行舉止、儀容儀表來體現的。良好的禮儀可以體現出護士的文化修養,審美情趣及知識涵養,是個人自尊自愛的表現。良好的還能潛移默化的淨化人的心靈,並可以通過勸阻、教育等形式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同時,禮儀講究和諧,重視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當一個人重視了自身的美化,人際關係將會更加和睦,醫患糾紛將會逐步減少,生活也將會變得更加温馨。

其實,很多時候的醫患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不當所引發的。而良好的語言溝通便能架起醫患之間的心靈橋樑。中國有句俗話叫“禮多人不怪”,“您好、請、謝謝、抱歉、請慢走”等禮貌用語應常掛在嘴邊。為了避免長期以來,護患關係一直停留在單純的輸液打針,做護理做治療等機械性性的執行醫囑上,我們應更加對病人多一些交流。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個文雅大方的姿態,一個自然親切的表情,都可以有效的排除病人緊張焦慮的心情,為早日康復而積極的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在病人沮喪時,我們應該安慰鼓勵病人;在病人不配合的情況下,我們應採取勸説、指令性的語言,切勿言辭犀利,指責,譏諷病人;對於病人的隱私,我們應該採取保密的態度,不可在背後議論病人病情,以免不恰當的言語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一個真誠的微笑勝過千言萬語,使人心情愉悦。我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説的:微笑是最這個世界上最廉價的投資也是最快樂的投資。我們每天面對在疾病痛苦中掙扎的患者,微笑對於我們來説就好比一把萬能鑰匙,可以開啟通向患者心扉的大門。當我們以真誠的微笑服務於患者時,便縮短了醫患之間的距離。當我們以真誠的微笑取信於患者時,便消除了醫患之間的陌生感和距離感。

通過宋老師的醫護禮儀培訓有助於我們對審美意識的提高以及對醫患關係的正確處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對病人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多一張笑臉,少一分冷漠;多一份關懷,少一份疏遠。努力做到“三個主動”、“五個一樣”,堅決避免“18秒鐘”、“門把式”醫務人員,力爭將健康快樂帶給每一位病人。

三個小時的培訓時間過的很快,我還有些意猶未盡。培訓結束後,我有了一個想法,我想把笑容傳遞給更多的病人。回到導診台我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取口罩,而是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面帶笑容和病人交流,這樣患者便能清楚的看到我的笑容。整個晚上心情都美美噠,因為我的笑容,收穫到了病人們無數聲的謝謝!也因為我的主動問候,收穫到了病人們無數張笑臉!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5

一、基本概況

一個月來,全院除了懸掛主題口號的橫幅外,營造出濃厚的活動氣氛;開辦講座,進行醫患溝通培訓;各科室結合各自的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各自的溝通口號。全院共有24名員工結合工作實際,撰寫並提交了溝通心得;各科主任、護士長、科室負責人與所屬員工進行面對面溝通100餘人次;住院兩天以上的病人對所在科室科主任、護士長、管牀醫師、責任護士知曉率達80%以上;外科護士長更是身先士卒,員工踴躍參與。他們對病人的溝通不是搞形式,走過場,而是切切實實地傾聽他們的心聲,紮紮實實地解決他們的困苦,所以每次檢查病人對科室科主任、護士長、管牀醫師、責任護士知曉率不僅達90%以上,更有讚不絕口的褒獎。通過“溝通月”活動的開展,達到了科室與科室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醫護與患者之間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夥伴關係、醫患關係,維護了患者切身利益,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確保了醫療安全,湧現出了外科為主的明星溝通團隊,王麗亞、張梅貞、鄒建國、吳美亞、陳杏珍等一批“溝通明星”。

二、基本做法

通過這次溝通活動,結合平時,我們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溝通方法

1、預防為主的溝通: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如發現可能出現問題苗頭的病人,立即將其作為重點溝通對象,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如內科病區護士長徐重萍經常在早、晚交班時將值班中發現的可能出現問題的患者和事件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交班,使下一班醫護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做好溝通與交流工作。

2、交換溝通者:如責任醫師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有困難或有障礙時,另換其他醫護人員或上級醫師、科主任與其進行溝通。急診科就經常接診一些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這些病人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情緒難以控制,二是陪伴者也是激動型的人,當接診醫生與他們溝通陷入僵局時,交換一下溝通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書面溝通:對喪失語言能力或需進行某些特殊檢查、治療、重大手術的患者,患者或家屬不配合或不理解醫療行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當採用書面形式進行溝通。

4、集體溝通:當下級醫生對某種疾病的解釋不肯定時,先請示上級醫師或與上級醫師一同集體溝通。內二科對一些危重病、疑難病人特別是診斷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採取集體溝通的形式,給病人親屬留下一個非常重視的印象。

5、協調統一後溝通:診斷不明或疾病病情惡化時,在溝通前,醫生與醫生之間,醫生與護士之間,護士與護士之間相互討論,統一認識後由上級醫師對家屬進行解釋,避免使病人或家屬產生不信任和疑慮的心理。

(二)溝通技巧

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時應體現尊重對方,耐心傾聽對方的傾訴,同情患者的病情,願為患者奉獻愛心的姿態,並本着誠信的原則,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個”技巧。多聽病人或家屬説幾句,儘量讓病人和家屬宣泄和傾訴,對患者的病情儘可能作出準確解釋。

“二個”掌握。掌握病情、檢查結果和治療情況;掌握患者醫療費用情況及患者、家屬的社會心理狀況。

“三個”留意。留意溝通對象的教育程度、情緒狀態及對溝通的感受;留意溝通對象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和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

“四個”避免。病員服務中心可以説是我院接待醫療投訴的第一站。在接待工作中,鄒建國同志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辦法就是“四個”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對方情緒的語氣、語調、語句;避免壓抑對方情緒、刻意改變對方的觀點;避免過多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詞彙;避免強求對方立即接受醫生的意見和事實。

三、溝通無止盡

“溝通月”作為一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溝通作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永無止盡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與病人的溝通還存在着很多問題,很多隱患,絕不是通過一次“溝通月”活動就能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的。我們極少數同志接到病人的檢查申請單看也不看,而是憑“想當然”地就給病人做檢查,其結果是指東為西、指鹿為馬,最終導致張冠李戴、南轅北轍。這絕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工作態度問題。我們要以這次“溝通月”活動為契機,既看到我們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我們的不足,使每位員工充分認識到加強溝通的重要性,並把這種認識轉化成搞好溝通的自覺行動。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6

規範的診療行為是醫患溝通根本的要素。醫患溝通,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溝通,也有行為上的溝通。我認為,醫患溝通最根本的要素是規範的醫療行為。家父晚年曾多次在一家醫院住院,我多次在病區陪護,對於該醫院醫務人員的行為,至今仍深感嚴重不滿。家父住院期間,無論病區多麼嚴重,能見到的基本上就是經治醫師,經治醫師不在為時,很少見到其他醫師的影子。即便有其他醫師查房,也就是站在病房門口問一聲,認真細緻的詢問病情、體格檢查都成了我的奢望。試想,如果沒有規範的醫療行為,所謂的溝通技巧如同作秀,根本不發揮不了作用的,只能激化矛盾。白求恩大夫感動我們的是他一絲不苟的專業精神,而不是他的言語。

誠信是溝通的基礎。有些糾紛的發生,與醫師沒有充分履行告知義務有關,於醫師出自經濟利益的誘導有關。我們對患者的告知,一定要出自對患者知情同意權的尊重,出自對患者利益的保護。沒有了患者,就沒有我們醫生存在的價值。對患者的告知,要達到雙方信息對稱的程度,要用患者聽得懂的語言去告知,而不是用晦澀的醫學術語,而且一定要告知替代方案。對房顫患者,除告知有射頻消融等技術手段,也要告知患者有藥物保守治療的選擇,同樣,對於肺內小結節,除告知可以穿刺活檢、手術等措施,也要告知患者也可以選擇非手術,可以定期複查等。最不可取的是對患者醫療費用、治療效果不切合實際的。如果患者醫療費用、醫療效果遠遠超出預期,醫患矛盾則不可避免。

良好的醫療效果是溝通的保障。良好的醫療效果是醫患雙方共同的追求,儘管矛盾複雜。所以發生醫療糾紛時,化解矛盾最切實有效的措施是積極救治患者,減少或避免患者受到醫療損害,否則,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的。

在解決上述問題的基礎後,我們剋制的態度、妥善的語言、善意的關懷等方法才能解決一些問題,以由人推己,以己推人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溝通,從而化解矛盾。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7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主席高度重視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多次發表講話,對當代中國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為共青團和青年工作指明方向。

主席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發表講話,對青年人的五條叮囑,分別是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錘鍊高尚品格。

其中我對練就過硬本領的印象尤其深刻。

畢竟青少年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在社會的大學校裏,掌握真才實學,才能不至於在社會的洪流中被沖垮。

其實在校園裏面我們都有很多機會能夠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只要我們肯付出努力,狠抓落實,不畏困難,總是能夠有足以令自己成長的收穫。

在當今的環境當中,不僅僅要學會從書本當中汲取知識,更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進行新的嘗試,這樣才能為自己日後邁向社會成就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此過程中,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過程,要懂得去多練,把握住學校為自己提供的機會,相信這樣做,日後自己定會感謝當初所做的努力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8

近年來,我院堅持“以醫院文化融聚人心,以學科建設推動發展”的內涵型發展之路,在增強硬實力的基礎上發展軟實力,積澱厚重的文化底藴,通過醫院文化的濡染、滲透和引導,提升員工人文素養,把“全人醫療,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貫穿到臨牀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同時,把醫院文化建設作為建設“人文型”醫院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醫院文化以人為本,以文化人的內涵,挖掘員工潛能,為員工成長提供良好的平台,每年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為員工和中層領導幹部做專題培訓,昇華思想,凝聚共識,提高素養。20xx年11月我院分期分批組織中層以上領導幹部200餘人赴北京參加了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尹梅教授做的“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專題講座,廣大中層領導幹部對講座內容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總結,結合臨牀工作實際撰寫了心得體會。大家一致認為聽了尹梅教授的講課對醫患溝通、醫患關係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對“有效溝通、藝術服務、播種善良”的醫學人文理念形成共識,和諧醫患關係對推進國際旅遊城市建設,打造“避暑山莊、和合承德”城市文化品牌具有深遠意義……我們從眾多的心得體會中摘錄了部分內容,與大家共饗。

加強醫患溝通是每位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在醫患溝通中,醫生應該起到主導作用,醫生的態度、儀表、精神狀態、語言的聲調等因素,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的感受,都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醫生良好的形象、熱情周到的服務、温馨體貼的語言、文雅端莊的舉止,都能夠增加患者對醫院、對科室、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可以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尊重,有利於患者康復。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9

在藥房窗口,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患者。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要做好藥學服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我想最重要的是真誠,對患者要有同情心和人性關愛。患者滿懷希望來到醫院,每一張處方的後面,都有着對健康的渴望和對疾病的恐懼;每一張處方都聯繫着醫生與患者,聯繫着醫院與社會,也聯繫着一個個家庭。

作為一名藥師,不應只滿足於“拿對藥、給對人”,而應認真瞭解患者的需求,用我們真誠的服務讓患者感覺到温暖,因為我們除了藥品,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語言。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關愛的動作、一個友善的眼神,都能成為逾越醫患間鴻溝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0

醫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疾病的治療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醫生要勤看、勤問、勤聽、勤寫、勤講、勤思,通過認真詢問,仔細查體,耐心解答,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患者的信任。

在與患者的溝通中要讀懂眼神,瞭解心思,恰到好處。作為麻醉醫師,要進行規範的術前訪視,有效的溝通可以減輕患者對麻醉的恐懼感,更好的與醫生配合順利完成手術。

我院的和諧之道是:“心靈需要理解才能溝通,感情需要理智才能昇華,紛爭往往因誤會而起,解決之道在於溝通”,溝通無處不在,讓我們將心注入,用心溝通,藝術服務。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1

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為了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我院從從10月18日至11月30日開展了“溝通月”活動,並提出了活動主題口號——“溝通無處不在,溝通從心開始”,把對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關懷體現在從患者入院到出院的醫療服務全過程中。

一、基本概況

一個月來,全院除了懸掛主題口號的橫幅外,營造出濃厚的活動氣氛;開辦講座,進行醫患溝通培訓;各科室結合各自的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各自的溝通口號。全院共有24名員工結合工作實際,撰寫並提交了溝通心得;各科主任、護士長、科室負責人與所屬

員工進行面對面溝通100餘人次;住院兩天以上的病人對所在科室科主任、護士長、管牀醫師、責任護士知曉率達80%以上;外科護士長更是身先士卒,員工踴躍參與。他們對病人的溝通不是搞形式,走過場,而是切切實實地傾聽他們的心聲,紮紮實實地解決他們的困苦,所以每次檢查病人對科室科主任、護士長、管牀醫師、責任護士知曉率不僅達90%以上,更有讚不絕口的褒獎。通過“溝通月”活動的開展,達到了科室與科室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醫護與患者之間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新型夥伴關係、醫患關係,維護了患者切身利益,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確保了醫療安全,湧現出了外科為主的明星溝通團隊,王麗亞、張梅貞、鄒建國、吳美亞、陳杏珍等一批“溝通明星”。

二、基本做法

通過這次溝通活動,結合平時工作體會,我們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溝通方法

1、預防為主的溝通:

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如發現可能出現問題苗頭的病人,立即將其作為重點溝通對象,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如內科病區護士長徐重萍經常在早、晚交班時將值班中發現的可能出現問題的患者和事件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交班,使下一班醫護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做好溝通與交流工作。

2、交換溝通者:

如責任醫師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有困難或有障礙時,另換其他醫護人員或上級醫師、科主任與其進行溝通。急診科就經常

接診一些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這些病人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情緒難以控制,二是陪伴者也是激動型的人,當接診醫生與他們溝通陷入僵局時,交換一下溝通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書面溝通:

對喪失語言能力或需進行某些特殊檢查、治療、重大手術的患者,患者或家屬不配合或不理解醫療行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當採用書面形式進行溝通。

4、集體溝通:

當下級醫生對某種疾病的解釋不肯定時,先請示上級醫師或與上級醫師一同集體溝通。內二科對一些危重病、疑難病人特別是診斷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採取集體溝通的形式,給病人親屬留下一個非常重視的印象。

5、協調統一後溝通:

診斷不明或疾病病情惡化時,在溝通前,醫生與醫生之間,醫生與護士之間,護士與護士之間相互討論,統一認識後由上級醫師對家屬進行解釋,避免使病人或家屬產生不信任和疑慮的心理。

(二)溝通技巧

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時應體現尊重對方,耐心傾聽對方的傾訴,同情患者的病情,願為患者奉獻愛心的姿態,並本着誠信的原則,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個”技巧。

多聽病人或家屬説幾句,儘量讓病人和家屬宣泄和傾訴,對患者的病情儘可能作出準確解釋。

“二個”掌握。

掌握病情、檢查結果和治療情況;掌握患者醫療費用情況及患者、家屬的社會心理狀況。

“三個”留意。

留意溝通對象的程度、情緒狀態及對溝通的感受;留意溝通對象對病情的認知程度和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

“四個”避免。

病員服務中心可以説是我院接待醫療投訴的第一站。在接待工作中,鄒建國同志總結出一套有效的辦法就是“四個”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對方情緒的語氣、語調、語句;避免壓抑對方情緒、刻意改變對方的觀點;避免過多使用對方不易聽懂的專業詞彙;避免強求對方立即接受醫生的意見和事實。

三、溝通無止盡

“溝通月”作為一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溝通作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永無止盡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與病人的溝通還存在着很多問題,很多隱患,絕不是通過一次“溝通月”活動就能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的。我們極少數同志接到病人的檢查申請單看也不看,而是憑“想當然”地就給病人做檢查,其結果是指東為西、指鹿為馬,最終導致張冠李戴、南轅北轍。這絕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工作態度問題。我們要以這次“溝通月”活動為契機,既看到我們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我們的不足,使每位員工充分認識到加強溝通的重要性,並把這種認識轉化成搞好溝通的自覺行動。

醫患溝通是現代醫院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技能。在醫學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尤其在醫患雙方醫療不對稱的情況下,服務是醫療市場競爭的重要籌碼。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尊重、溝通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2

在藥房窗口,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患者。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要做好藥學服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我想最重要的是真誠,對患者要有同情心和人性關愛。患者滿懷希望來到醫院,每一張處方的後面,都有着對健康的渴望和對疾病的恐懼;每一張處方都聯繫着醫生與患者,聯繫着醫院與社會,也聯繫着一個個家庭。

作為一名藥師,不應只滿足於“拿對藥、給對人”,而應認真瞭解患者的需求,用我們真誠的服務讓患者感覺到温暖,因為我們除了藥品,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語言。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關愛的動作、一個友善的眼神,都能成為逾越醫患間鴻溝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醫患溝通心得體會5

醫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疾病的`治療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醫生要勤看、勤問、勤聽、勤寫、勤講、勤思,通過認真詢問,仔細查體,耐心解答,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患者的信任。

在與患者的溝通中要讀懂眼神,瞭解心思,恰到好處。作為麻醉醫師,要進行規範的術前訪視,有效的溝通可以減輕患者對麻醉的恐懼感,更好的與醫生配合順利完成手術。

我院的和諧之道是:“心靈需要理解才能溝通,感情需要理智才能昇華,紛爭往往因誤會而起,解決之道在於溝通”,溝通無處不在,讓我們將心注入,用心溝通,藝術服務。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學習使我更加明晰有效溝通要做到:“擺正位置、換位思考、善解人意、陽光心態”。醫患溝通是醫護人員在診療活動中與患者及其家屬在信息及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充分的溝通可以滿足患者對醫療信息的需求,使其對醫療行為的效果、可能出現的併發症、醫學發展的侷限性等相關問題進行充分的瞭解,從而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對治療及預後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療。

溝通的主動性和技巧缺一不可,恰當的肢體語言如表情、眼神、態度等會增加溝通的效果。溝通的兩個要素是“瞭解別人,表達自己”,瞭解別人時要全神貫注地聆聽,理解對方的意思;表達自己時要敞開心扉,真情訴説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4

醫患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患者尋求一種尊重、關心與愛,醫者尋求一種認同和自我實現。我們要通過把握人心,掌握人性、換位思考達到有效醫患溝通的目的。我們在工作中既要練就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充滿愛心的去做好醫療服務工作,使患者和家屬體會到我們是發自內心的為他們着想,這樣就會贏得患者的信任與理解,鼓勵患者做一位好患者,使醫患溝通達到理想的狀態。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往往忙於接待一位又一位患者,希望儘快看完候診的患者,卻忽略了這樣的醫患交流帶給患者的體會是他們不被醫生重視,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關愛。專家研究結果顯示:與患者第1次見面多傾聽1分鐘,就會為第2次見面節約10分鐘。

因此,作為臨牀醫生,我們要時刻注意醫患溝通的細節並掌握醫患溝通的技巧,針對不同的人羣使用能被接受的不同溝通方式,個體化進行醫患溝通和診治疾病,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5

我院為提高全院職工整體素質,更好為患者服務,舉辦了四期醫患溝通培訓課,濟仁方院長主講“服務從我做起”;中醫院趙老師主講“醫患溝通技巧”;森工醫院王主任主講“改變命運,走向成功”;我院田院長主講“年輕職工服務理念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學習醫患溝通技巧的重要性,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這種技術進步的代價是巨大的,各種複雜的醫療器械橫在醫生與患者之間,把兩者的距離越拉越大,醫患之間的親密關係漸漸疏遠,因此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得到越來越多的服務對象的擁戴。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實現以病人為中心,減輕病人心身痛苦,創造最佳心身狀態的需要,是促進醫患間理解與支持,提高治療效果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醫務工作者不僅需要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人文素質的修養,通過這四期培訓,我不僅進一步掌握了醫患溝通的技巧,也增進了對本職工作的責任心,首先明白要從我做起,腳踏實地幹好每一項工作,無愧於心,從而成為一個人性豐滿的人。

對於一名醫務工作者,醫學專業知識與人文素質教育,正如同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醫患溝通技巧的巧妙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病人的治療的重要性

關注病人的心理與社會需要必然要求醫務工作者在臨牀工作中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有很多疾病是無法治癒的,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所能給予患者的主要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温暖的關懷以及對生活的希望,從而儘可能的保障其生存質量。只有通過醫患溝通,才能與病人建立起促進治療的良好醫患關係,才能瞭解病人所關心與需要的是什麼,才能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宜的治療方案,從而取得最佳的醫療效果。

對醫生提高自身滿意度的重要性

與病人溝通開展得好,也就説明這項工作做得得心應手,心情自然舒暢。具有良好的與患者溝通能力的醫生能夠顯得更加自信,並能更有效地應對憤怒與懷有敵意的病人。良好的溝通能力對醫生個人的益處遠遠超出臨牀工作的範圍。

對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重要性

在醫療服務工作中,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務,真正做到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服務病人,既代

表了廣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心願和利益。醫務人員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時時體現對患者細心、耐心、關心和愛心,處處體現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是醫療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醫療服務工作不可缺少的,和諧的醫患關係需要人文的關懷與善意的溝通。

年輕是拼搏的本錢,而不是揮霍的籌碼。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敢於,勇於承擔責任。相信隨着醫學事業的不斷髮展,人文素質的培養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新一代的醫務工作者,承載着社會大眾的期望,我們應該努力成為擁有醫學專業技術和良好溝通技能的新型醫學工作者。讓自己成為一個讓患者認可的醫務工作者,更好為患者服務。

關於醫患溝通心得體會 篇16

醫患關係是指醫生與患者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交往過程。這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是以醫療為中心,以維護患者健康為目的。醫患交往過程實質上是醫生以自己的專業和技能幫助患者擺脱疾病、預防疾病,保持健康;醫患關係還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人際關係,一切醫療過程和醫患交往過程都要作用於患者,並以解決患者健康問題為目的。聽了韓晶教授的講座,我在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關於醫患溝通的方式和技巧。

首先要有合適的言談舉止,在跟病人交談時應吐詞清晰,語調親切,用語文明,傾聽認真,談吐高雅,熱情耐心。在診室就坐應端莊大方,站立儀態高雅,行走穩健輕盈;病人來時有迎聲,走時有送聲,應該站立迎送。多使用禮貌用語,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到在接診每一位病人時主動問候,微笑服務,用規範的儀表、言談、行為進行溝通。

要注意我們最初和病人接觸時候的神情,每個人在別人心裏總是會有第一印象,決定性的7秒鐘就是最初接觸的那一刻,可以讓認識你的人馬上做出反應。病人來醫院是抱着期盼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是帶着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此時來到醫生面前最希望看到的是適度的熱情迎接,自然輕鬆的真誠神情,最忌諱醫生對病人的全身打量表情淡漠或者是蔑視的神情,此時應該多一些真誠的發自內心的關心和問候,以及一些對病人的關注,給病人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讓病人在與你接觸的一瞬間對你產生信任和好感,我們應該時刻想着:病人也是充滿感情的人物,對於最初診斷的病人更應該注意到這一點,也許這個病人下次再來醫院複診時還是會找到你,因為你上次給予了他一份安全。

要學會微笑,嘴角上揚是全世界最美的弧度,可見,醫療服務中的微笑是一種多麼積極的態度,它源於醫務者健康積極的心態,源於醫者認真負責的社會責任和價值追求,笑容可以照亮所有見到他的人,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温暖,微笑的魅力可見一斑。

良好的醫患溝通可以提高醫療質量安全,降低醫療糾紛,同時還可以保障醫療管理,為醫院帶來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點微笑的面容,一絲關注的神情,幾句問候的話語,會讓一切工作變得自然和順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0q6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