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聽課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聽課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

在學校的第五屆教學節活動中,我認真地聽了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課。我聽了這幾位語文老師的課後,感觸頗深,對照她們的課堂,再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她們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聽課後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一、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

教師的教態很重要,在講課過程中,要做到語言清晰,語速適中,聲音洪亮,不但學生聽得明白,聽課人也會覺得賞心悦耳。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決定了一節課的成敗,有的教師語調激情高昂、詞彙犀利準確,語調慷慨激昂,陳詞力求準確簡潔,學生也是緊跟着她語言的步伐,一點點進入化學的至高殿堂。她的特點是語調輕快富於情感,在講課中像是在慢慢編織一張網,能讓學生透過她的語言,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分析文章。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二、重視學生的思維變化過程,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

課堂中,不僅讓回答正確的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更注重讓答案錯誤的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我們都知道,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尤其容易出錯的同學,更要讓他們説出錯誤的原因,這樣有利於其改正,更有利於教師的今後的教學,但是真正這樣堅持做起來的人不多。我站在講台上已有十一年了,也讓錯誤的學生説出過自己的想法,但不是經常這樣做,更不用説堅持了。

三、教師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

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點,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才能上出精彩的課,才能讓學生信服。我覺得,不論哪個學科的教師,都要多看書多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師們機智幽默,揮灑自如的表現,這真功夫決不是上天的恩賜,靠的就是自身一點一滴的積累,和實際經驗中成敗的總結。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2

4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縣國小語文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及教學講座,期間我聆聽了2位年輕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還有3位教師的語文教學講座。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收穫頗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2位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蘇靜老師在教學《下雨啦》時,她能把課文從頭背下來有感情真摯朗誦,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可見對教材的掌握程度,比如崔老師的《再見了,親人》這一課,王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這2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點。例如 蘇靜老師在上《下雨啦》一課時,通過問題讓學生想一下雨在外玩怎麼樣?引發學生想象力。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崔老師在上《再見了,親人》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語句,體會文章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和志願軍之間雖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濃濃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在文章最後分別讓學生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口吻對志願軍的濃濃的厚誼,感情真摯,可以説學生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見學生的功底不是一天兩天達到的。

隨後,又有三位教師進行講座,蘇靜教師講的《我的語文課》主要從四方面來講關於識字教學中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還有楊旭輝的《如何培養中年級學生閲讀理解寫作能力》中,他講提高閲讀質量,弄清閲讀和寫作的關係。讓讀與寫相結合,習作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培養學生的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陳娜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講了四點。讓我明白了學習每一課重抓住文本,重視積累,進行拓展延伸。作文教學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注重課外閲讀為寫作打下基礎。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3

在20xx年5月19日,我有幸參加了六區聯動聽課活動,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講學風采,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和藝術化。現就我在這次區域聯動活動中的收穫和幾點不成熟的見解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國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革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明確指出了基礎教育新課程倡導以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簡稱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學的要求,它是對教師主宰課堂的否定,對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揚棄。通過本次區域聯動活動和平時的教學工作對探究式學習方式認識如下:

一、 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內涵和基本特徵

(一) 探究即探索研究,是指人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過動手、動腦,對自然事物、現象以及文字、圖象等的意義進行探索、研究,並期待對它們進行理解、掌握和運用。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中重視自主探索的行為和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中獨立地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就學習行為自身的性質而言,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等探索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的綜合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和接受性學習相比,探索性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和時間性。

(二)探究性學習具有以下特徵:

1、學生主體性。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具體體現為 學生對問題具有探究的習慣和探究的興趣。

2、 學習探究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要有明確的探究問題,每個學生能明確探究的問題是什麼;二要有足夠的探究時間,不以“少數學生完成了”來代替“大多數學生也完成了”;三要有探究過程,而且探究過程要有可視性。探究過程包括圍繞探究的問題收集信息的過程、信息的處理過程和結論的評價過程等。為了使教師能瞭解每個學生是否參與了探究的全過程,並形成了什麼樣的探究結果,學生的探究過程一定要能看到或聽到;四探究方法要具體,並有可操作性。

3、 合作性。探究學習的協作性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協作、學生與教師協作,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交流各自的探究結果,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課堂上體現的是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

二、 實施自主探究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1、 傳統的“師生觀”在教學過程中一定程度上仍然處於強勢地位,教師為主體的觀念還是一種普通現象。這也是“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和實施過程中的一障礙。因此,教師觀念的轉變也是一個極待解決的問題。

2、 應試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仍然處於主要地位。由於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式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耗時、不能立竿見影等特點,因此,我覺得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往往不能成為教學方法的主流,但教師嘗試使用這種培養學生能力。

3、 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誤區。自主學習虛假。課堂教學中將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等同於“滿堂問”,“滿堂答”。 盲目追求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數量,表面上氣氛活躍,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合作學習泛化。

4、 教師自身因素的影響。教師因素是課程實施的關鍵,首先是教師缺乏對合作、探究學習的本質理解,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對學習的內涵、實質、應用條件等很少去思考,其次,教師對合作、探究學習缺乏必要的籌劃調控技能,使課堂的節奏、密度和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4

10月16日,合肥市數學“大篷車”名師送課活動駛入經開區朝霞國小,我和數學組的同仁們有幸聽了兩節精彩的示範研討課。這兩節課分別是由合肥柏景灣國小謝暉老師執教的畫線段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蘇教版三上)以及合肥雙崗國小張軍老師執教的搶數遊戲(人教版)。

首先,謝老師的課立足於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研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她特別注重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以及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而不是讓學生僅僅只會列算式計算,為學生在中高年級學習解決問題打下思維基礎。

另外“線段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學生能從“線段圖”中抽象出算式3+1=4,理解一套衣服總價有4個28元組成,從而列出算式428=112(元)。這種計算方法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較難想到的一種方法,而學生卻能輕易從線段圖中整理出來,這體現了“線段圖”在解決問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計算方法來源於對題目已知條件的感受不同,線段圖能更簡潔的將題意體現出來,也能將題中數量關係提煉得更簡單。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線段圖的簡單便捷,產生學習需求,進而明白算理。我想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不僅應該教會學生算,更應該引導學生説出為什麼這麼算,明白這麼算的道理,這才是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的。謝老師的教學將這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廬陽區教研員李玲玲老師在點評謝老師的課中説到,謝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説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這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有一個持續不斷的培養過程,而今天聽課的學生似乎對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解題思路仍有困難,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老師應該怎麼辦呢?個人一點拙見認為此刻學生對“解題思路”是什麼意思並未理解清楚,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先説出計算過程並適時提問“你先算的是什麼,後算的是什麼”並告訴學生這即是解題思路,當學生明白什麼事解題思路,我想他們表達起來會變得更容易。

這個問題其實體現出的是教師的預設提問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的重要性,當出現“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這一問題時,謝老師提出問題:線段圖中哪一段表示貴多少錢呢?這個問題對學生解決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老師並未讓學生指一指是哪一段,就開始讓學生“在線段圖上把問題標出來”,這時學生便迫不及待在作業紙上開始了他們的計算而不是在線段圖上標出問題。經過巡視謝老師發現學生們大多數都錯誤理解了她的意思,便讓學生停下筆,讓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指出哪一段代表“上衣比褲子貴多少錢?”,再引導學生們在這一段上用大括號標出問題。幸好謝老師通過巡視發現了問題,但這裏依舊浪費了一些時間,我想當我們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簡潔明瞭,表述清楚時,我們教師提問是不是也該做到循循善誘,讓每個學生明確自己要做什麼呢?這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有的放矢,教師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於第二節由雙崗國小張軍老師執教的搶數遊戲,因為我對教材的不熟悉,在課堂的一開始我並未聽出張老師的教學意圖,直到一位非常出色的女生在“搶9遊戲”中説出了這樣一段話——因為9可以被“3”整除,所以我只要讓對方先報數,別人報一個數,我就報兩個數,別人報兩個數,我就報一個數,我就必贏。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搶數遊戲它的本質是一個是否被“3”整除的問題(此時的遊戲規則是從1開始輪流報數,至少報一個數,最多報兩個數)。搶9,只要佔到9以內所有除以3沒有餘數的數就能報到9。搶10,只有佔到10以內所有除以3餘1的數就能搶到10。由此我聯想到了蘇教版教材中的找規律(蘇教版五上)的內容,可以將搶數轉化成了一個週期性的問題,需要搶的數除以3餘1、2,想要贏就選擇先報數;需要搶的數除以3沒有餘數,想贏就選擇後報數。

這節課,張老師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在快樂的搶數遊戲過程中一步步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孩子體會了搶數遊戲中的規律,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及思維能力,尤其是在這節課最後改變遊戲規則時,那個機靈的小女孩的回答又再一次的讓這節課的難點得到突破時,我在感歎一堂課的精彩不僅僅是教師的展示,更是孩子的展示,有生成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在遊戲中探究規律、發展能力,體會數學的魅力,思考搶數的規律,張老師的課堂體現的是寓教於樂的教學思想。

在這節課中這個小女孩又何嘗不是充當了一個“小老師”的角色,教學契機就在這“張老師”和“小老師”之間碰撞了出來,“小老師”對“搶9必勝規律”的小結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如果能在“小老師”的搶9必勝規律小結時,“張老師”及時總結規律,強調週期性(3個數為一組),再適時改變遊戲規則(4個數為一組),可能在突破難點時會更有成效。

兩節精彩的展示課給我留下很多對數學教學的思考,如何在國小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有所培養,如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增強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素養,這不僅僅是兩節展示課要做到的事,更要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點滴積累,逐步鍛鍊的。這兩節課也給了我更多的啟發,讓學生多想,讓學生多説,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的學習變成真實的體驗和實在的感受,把複雜的思維過程變得簡單、直觀,學生才會對學習更有興趣,這也是我們作為教師要努力的方向!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是20xx年10月26,合肥市大篷車 “送教下鄉”教研活動在經開區朝霞國小進行。謝暉和張軍老師分別為我們上了《畫線段圖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和《搶數遊戲》兩節示範課。兩位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巧妙的教學藝術,正如那窗外的細雨,滋潤着孩子們的心田,也滋潤着聽課的我。。。。。。

謝老師的教態自然清新大方,注重解題思路及語言表述的培養。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數學語言的表述一定要規範,謝老師在學生表述不清楚的情況下,不急不燥,而是耐心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的思維和語言完整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也使孩子們明白,線段圖只是一個方法,可以用線段圖解決實際問題。正因為如此,學生在回答解題方法時,反而把教難的方法先呈現出來。

一直以來,大家都感覺到活動課不好把握,而張老師今天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張老師充分的帶學生玩,帶學生遊戲,

卻不是單純的去玩,而是讓學生充分的在遊戲中進行數學思考。

活動結束了,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會場,感謝“大篷車”送教,我會向他們學習,多鑽研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6

10月16日(星期五),作為市教學能手、教壇新秀課堂教學能力考核的評委,連續聽了6節課,教學內容是蘇科版《信息技術》(七年級)P28—30的“優化計算機”,要求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安裝操作系統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掌握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方法。

從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來看,6位老師都能根據教學內容,確立明確、具體、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民主、平等、開放的學習氛圍,設計合理的學習實踐任務,為學生的學習設計合理的學習資源。通過整節課的教學,初步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形成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並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所發展,展示了青年教師良好的教育教學素養。

但是,縱觀6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還是展現出老師們不同的教學氣質和特點。小計6節課的亮點如下,以為借鑑,不到之處,敬請批評。

繆潔老師通過學生搶答的方式,既複習了上節課教學的內容,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順利過渡到新課講授環節。其中學生參與“看配置、猜價格”的積極性很高,對搶答計算機系統組成的名稱和功能也很感興趣。整個教學環節清楚、流暢,一氣呵成,體現了繆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屠琍老師以王老伯買計算機、用計算機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操作系統有什麼用啊?我該裝什麼操作系統呢?怎麼安裝攝像頭和QQ軟件呢?如何刪除一些不需要的應用軟件呢?等等。體現了屠老師極為獨到的課堂教學設計思路,是整節課的最大亮點。

高金東老師從為老Jack選購計算機引入課題(注:LENOVOE家悦3585和LENOVOE家悦3589,硬件配置相同,僅操作系統不同,分別為Dos和Windows Vista,價格分別為4000元和5000元),問學生希望給老Jack選擇哪一款計算機,並説出理由。這種引入方式能讓學生思考操作系統的價值,也很有新意。高老師用一個MP3播放器的安裝,讓學生認識了安裝驅動程序和安裝應用軟件的過程。同時,高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良好的計算機技術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突發事情的時候,都能不緊不慢,化險為夷。同時,6位老師中,只有高老師提示學生思考“怎樣設置系統由CD-ROM啟動”的,體現了他對教材的獨特理解。

王靜老師從“計算機管理維護社團”引入課題,很有新意。但是,後來又從科技節比賽項目引入“奇奕畫筆”的安裝,整個環節用時較多,似乎不值得。若直接從“計算機管理維護社團”引入課題,已夠精彩。王老師的教學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王老師事先已將“奇奕畫筆”應用程序發到學生機上,但學生卻搜不到(事實上,“奇奕畫筆”應用程序的文件名為,用“奇奕畫筆”作為關鍵字當然搜不到。估計王老師事先也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此時她卻用信息的真偽性作以解釋,實乃機智。

潘小花老師開門見山,直接交待學習任務,引入課題,中規中矩。整個教學環節,潘老師設計了5個緊密聯繫的實踐學習環節,學習任務清晰、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值得稱道的是潘老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學生以表格的方式總結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比較紮實。

謝芸芸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學習興趣點,通過讓學生體驗攝像頭的安裝,並在課堂上拍了一張照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接下來的大頭貼製作軟件的安裝和卸載過程,讓學生掌握了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方法。在製作大頭貼的過程中,學生用剛拍的照片素材親手製作了大頭貼,充分參與了教學過程,是一種良好的興趣激勵。

但是,作為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的候選人,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也許對每一名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候選人來説,課堂教學能力考核的經歷都是一次成長與進步。問題羅列如下:

1.對課堂教學的氛圍把握不夠。在兩節教壇新秀的課上,有一些學生根本沒有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兩位老師都沒有采取更加機智或有力的措施加以處理。在這一點上,兩位老師與教學能手候選人之間尚有差距。

2.對課堂教學的節奏把握不夠。一位老師在課堂引入環節花去了較多的時間,使得新課學習環節顯得有些匆忙,且有些雜亂。兩位老師沒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早早完成了學習任務,在剩餘的幾分鐘時間裏,學生無明確的學習任務。這裏提醒我們,一方面要提高對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能力,設計適應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學機智,如:在完成學習任務後,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進行更深層次的課堂小結和學習評價等。

3.對課堂教學的目標把握不夠。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瞭解安裝操作系統的步驟及注意事項,二是掌握應用軟件的安裝和卸載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在學生完成應用軟件的安裝過程後,還安排了一些時間讓學生操作該應用軟件,似乎顯得有些喧賓奪主了。顯然有些老師對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把握,須知教學內容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教學目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注意。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7

這學期,我參加了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收穫頗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最深的體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創造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學習,使他們不但能學會,而且能“會學”,即: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許多老師在課的開始運用複習舊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導入新課,這本身滲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當學生應對材料中的問題時,老師又告訴學生閲讀説明文要講究知識性、文學性,“先思考再動筆”這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個別老師的課思路清晰,環節流暢,從整體到部分合理過渡,再之後重點切入到品讀詩句上;課紮實有效,注重訓練,板塊清晰,值得我深刻學習!

總之,幾位老師的課處處體現着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教育理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方式引導學生用心主動的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它們所體現的語文思想方法,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他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我這幾來年的語文教學歷程,感慨良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自我雖然也算極其敬業,但跟語文大家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主要表此刻教學設計上,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的資料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我意想的效果。聽了他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家長學生的期望。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8

保險行業的核心價值理念,將是我們工作方向的指南,是保險文化的核心,是行業羣體判斷是非的標準,遵循的行為準則。核心價值理念將解決我們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內部矛盾的一系列問題,幫助我們理清工作中遇到實際問題的看法和態度,所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核心價值理念並將其轉化和落實執行,將是我們企業和個人發展成敗的關鍵工作之一。

通過學習,我發現保險行業的核心價值理念與我們國華人壽的企業文化是共通共融的,目標追求是一致的。現在,我對核心價值理念“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具體分享如下:

一、“守信用”

所謂誠信乃立業之本,人無信而不立,這是我們企業經營的基本原則,企業無信則難長久經營維持下去,保險是個特殊的服務行業,企業承擔的保險責任遠遠高於其所收取的保費,我們並非通過有形的物質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而是以保險承諾和一系列的附加服務來滿足消費者對保險保障的需求,這一特性決定了保險營銷比其他產品銷售更需要誠信。

二、“擔風險”

這是保險的本質屬性,“在穩步健全的經營管理方針下,從企業的人員產品等方面充分運用風險管理”,在工作中發揮標準化的功能,用標準對經營的各要素、各環節進行合理約束和協調,實現現代化管理,企業“不創新,即死亡”,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我們要及時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管理方式來應對市場的挑戰,同時需要與時俱進,不能一味地抄襲模仿,要在學習的同時堅持改革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更好地履行企業的責任。

三、“重服務”

是保險價值的實現途徑。保險是無形產品,服務是基本手段,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能力對建立和保持積極、持久和緊密有力的保險客户關係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優質服務實現客户滿意最大化、維繫並培養忠誠保險客户、實現客户價值與保險公司價值的共同增長為長遠的目標,最終傳達保險的關愛,體現保險價值。

四、“合規範”

是保險市場健康運行的前提條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則規範、職業道德準則,並要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中。只有遵循知法守法、合規經營的道德風尚,才會擁有良好的市場秩序,行業、企業、我們自身才能得到更大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學習,我們深深認識到,核心價值理念不應該只停留在學習的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理念體系建設是一個艱鉅且長久的工程,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保險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去實踐和總結。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把理念變成實際行動,通過不懈的努力,為實現終極目標而努力奮鬥。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9

本學期學校為了總體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教師都參加了全國繼教網的網絡聽課學習,聽了四十多節課感覺頗多,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聽課體會。

本次特別聽了 老師好講的一課採取多媒體教學,首先出示幾個圖像讓學生看圖找信息,再讓學生提出問題。先讓學生估算,再學生估算,再獨立計算,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學生上台扮演整個環節銜接得很好。

我聽完課的體會是: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很多資料,並且在課堂上,能夠靈活運用現有的課件資源,採用板書課件互變換,既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共享性作用,又節省了時間, 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者思維縝密嶧知識系統可謂瞭然了胸,因此所設計的教學環節條理清晰,教學內容知識點不論從縱向看還是從橫向看都考慮得相當周全、細緻,處處體現了新課程所創導的基本理念思想。

通過聽這些教學能力的課我也發現了與他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以後再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1. 要精心設計是教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因此,應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尤其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都有要進行精心的設計。

2. 教學過程要精緻

在講課時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要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要恰到好處、板書也應充分體現知識的結構體系,應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要得當,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總得來説,通過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其他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努力學習其他其他老師身上的優點,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0

英語優質課評比活動已圓滿結束,這為我們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提供了一次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較有收穫。雖然這些優質課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

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平時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在這幾天的聽課中我發現優秀的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口語流利,發音準確。且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

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語言情景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這些老師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課件以及身體語言創設了比較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並利用情景講解語言知識,進行技能訓練,使教學內容既簡潔清晰,又形象生動;使學生既能快速理解,又能流暢表達,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語言運用的情景之中,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不斷提高聽、説、讀、寫等運用語言的能力。

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英語課程的一項主要任務。在這些課中,各位老師堅持做到以語言內容和語言功能為主,以語言形式和語言結構為輔,使內容和形式、功能和結構相互滲透、相互作用。通過敍述、問答、討論、等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運用語言做事,運用語言吸收和傳遞信息,運用語言表情達意、交流思想,將所學語言運用於真實交際,這些老師由於運用了比較多的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節約了講解的時間,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的主動性。

本次活動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這些參賽教師就象是面鏡子,從中折射出我們身上許多問題,例如:課堂教學設計,重難點的把握等等。知識點的落實及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否有利。”成為這樣的教師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怎樣使學生喜歡上英語課?怎樣提高學生的能力?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不斷進步!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1

上週五,區教研活動在景明佳園國小舉行,教研主題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聽了張恩寧老師的“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五年級),胡冰老師的“三位數減法”(二年級)。

在教研中,每個學校的發言老師都對這兩節課給與了很好的評價。特別是張恩寧老師的課,將國標本四年級中“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融入五年級教材中,首先通過學校的班級數、教師數、電話號碼等一些數據,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引出新課。接着出示集體舞照片,讓學生猜一猜,“如果每2人一組沒有多餘,你們可能選多少人?”學生説出28人,教師接着問:“你是怎麼想的?”從而引出28“能被2整除”,教師問:“還可以怎麼説?”根據學生的舉例,讓學生觀察發現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再出示1-50個數,圈出2的倍數,驗證猜測是否準確。(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徵教法與上同)。

從教師整節課來説,教師對教材挖掘的比較深,教學過程的實施精煉、重難點突出,板書設計有新意,教學基本功紮實。

聽完教師的評課和教師本人的説課,發現有疑惑:教師曾在實驗國小試上,對28能被2整除,還可以怎樣説?學生説出很多種:“28是2的倍數”、“28有約數2”、“2能整除28”等,在他自己班上時,學生卻沒有説出來。教師解釋説有好幾天沒上數學課了。我有個小小的想法: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張老師對自己班級的學生應該很瞭解,在實驗國小上得非常成功,在自己班級是否能如此,應該也清楚。如果借班上課,所用的班級不瞭解,怎麼辦?是不是可以在前面稍稍複習一下前面的知識,讓那個亮點得以展現?

教給學生研究學習的方法 《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案例評析

開展研究性活動,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施方式對我們數學教學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在《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教學中進行了嘗試.

第一步:研究性學習的準備 ①知識準備。師:能被2整除的數還可以怎樣表述?怎樣檢驗一個數能不能被2整除?生:能被2整除的數就是2的倍數,也可以説一個數裏含有約數2。生:一個數能否被2整除,只要將它除以2就知道了。 ②心理準備。創設情境,激起研究慾望。師:請每個同學隨意寫幾個數,自己先檢驗一下能否被2整除,等會兒老師可以快速判斷你報的數能否被2整除。生(報數): 367。師:不能。生: 68438。師:能。 …… (學生很驚奇)。師: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吧!

第二步:研究性學習過程 ①準備研究數據。 師:要研究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應準備怎樣的數據?生:都是2的倍數。生:研究數據最好要多一些,才有説服力。生:排列應該有順序,這樣就比較容易觀察。師:現在我們綜合大家的意見,每人寫出一組2的倍數作為研究數據吧。 ②先個體觀察,後小組交流。 ③小組彙報研究發現。 生:我們發現它們的個位都是雙數。生:我們認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應該看個位,因為個位的數字是循環出現的。生:我們發現能被2整除的數的個位是0、2、4、6、8。生:我們每兩個數據都相差2。 …… 師:你們把自己的發現總結一下吧! ④自主驗證,集體小結。 師:任何研究發現都要經過驗證,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請各小組檢驗自己的成果。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請派出代表介紹自己的檢驗方法和過程。(小組活動。代表介紹。共同小結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 ⑤研究成果運用。 師:我們終於揭開了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的神祕面紗,現在就請大家互相出題,盡展神奇風采,快速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吧!(學生用自己發現的能被2整除數的特徵,快速地判斷着對方出的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第三步:自主深入研究。 師:我們研究出了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你還想研究什麼?生:我想研究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生:我想研究能被7整除數的特徵。生:我想研究能被4整除數的特徵 …… 師:我提議大家運用今天學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下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徵,好嗎?(各小組自主研究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徵。)

[教學反思]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自主參與,要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變革、改革活動對象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證主體能夠自主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活動的開放性。開放性是針對傳統教學活動的封閉性而言的。它集中體現在活動內容的開放性、活動過程的開放性、活動空間的開放性、師生關係的開放性以及活動結果或活動產品的開放性等。利用這種研究性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研究意識,教給研究方法,讓課堂充滿“我發現了---”的驚喜,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抽象無聲的教材轉化為“我發現的方法”“我發現的規律”“我驗證的……”。讓學生體驗研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充滿失敗和成功的。最終讓他們享受研究的快樂與滿足,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不能迷信教材,不能迷信知識,要勇於質疑,敢於挑戰。

總之,只有投身於各種研究活動中,人的主體性才能得到發展。人在研究活動中形成主體性,在活動中表現主體性,讓學生在研究中快樂成長。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早上我們有幸去了神木第五國小參加了神木城區國小有效教學聯片教研活動,聽了兩位優秀教師的高效課堂,聽後我收穫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接下來我把自己聽課後的體會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吃透”教材,還充分地瞭解學生。她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精彩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

3.學生自主學習

不管是哪節課,老師都能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體驗成功。

常培玲老師的五年級語文課,整堂課輕鬆、自然。他那富有親和力的聲音,那親切而温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那種以師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點是讓課堂成為平等的課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放權給孩子,同時給孩子熱情的鼓勵。常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偶爾回答不完整時他給於鼓勵,孩子答對時就給慷慨獎勵,整個課堂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我覺得孩子們能在這種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應該是種享受,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4.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製作精美的課件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漸進入課堂得到廣泛的使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能使教師更好的把握反饋信

息,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用到了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導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還是鞏固練習等都採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貫穿於整個課堂,環環相扣,真真實實地輔助了整節課的教學。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x月x日,區師訓中心的領導和老師組織我們區級骨幹教師培訓人選(國小語文班)和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師在市x街國小一同觀摩了兩節二年級的寫話課,課後師訓中心的田老師和我們交流了《讀萬卷書—習作自閲讀始》,以及彭老師對二年級語文教材進行剖析——主題為《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的交流。

在培訓會上,為我們獻課的兩位都是非常優秀的年輕女教師:一位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一堂看圖寫話課——《觀猴子》,另一位老師給我們展現了一堂不一樣的寫話課——《學寫日記》。

在《觀猴子》這節課上,老師做足了功夫。首先,老師展現給孩子們的就是一幅《猴子戲耍》圖,圖上還有老師帶領學生參觀這些孩子。接着,獻課老師一步一步的啟發學生,例:

師:同學們,你們看一看,這些猴子都在幹些什麼呢?(生抓住個別猴子的動作進行口述,師及時糾正學生在表達上有誤的地方)

師:剛才同學們説的都是我們所看到的猴子在假山上面所做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那你們想一想,那些假山後面的猴子又在幹嘛呢?(師在這兒就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最後,經過老師的啟發以及學生的交流,得出排比句式(小猴子的樣子真有趣,它們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時,老師再要求學生流利的把剛才的説的內容以固定的句式説一説,這樣一來又訓練了孩子們的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兩位獻課老師貫穿始終的都是不吝嗇表揚和鼓勵,並且給孩子在同學們面前展現自己成就的機會(老師要求同學們來評一評、議一議拿上展示台的作品),這又教給了孩子們鑑賞作文的能力。但在這個環節中,《看圖寫話》的老師有一點值得商榷的是:讀學生拿到展示台的作品,可以讓學生本人讀,而不採用全班齊讀的方式。教學寫日記的那位老師利用展示台時就做得比較恰當。

田老師和我們交流的《讀萬卷書—習作自閲讀始》,使我深受感動。田老師的做法,我想不只是適合老師,同樣也適合每一位家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緊密家校聯繫,一同來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4

11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下站國小的評估課聽課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收穫頗多。

一、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學就應是源於教材但又要高於教材,尤其在當今社會顯得更重要。教材是但只是一個範文或者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王翠瓊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領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竅門。在學習“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時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透過讀句子找出關鍵詞,由理解關鍵詞的含義進而來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

二、尊重學生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這種新理念,已成為閲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王翠瓊老師充分注重學生的閲讀體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閲讀、思考、體會,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體驗,來領悟x的`資料與中心思想。

三、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

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王翠瓊老師在課堂上能運用課文中所藴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非常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如:“你真會讀課文,”、“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

通過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忙。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聽課後心得體會 篇15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

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明白學生學習,將“漁”的潛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於其他學科。

在劉朱剛上的詩歌鑑賞這以複習鑑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為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到達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應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着詩歌鑑賞的方法性,滲透着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遊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並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紮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導主角,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後,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我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0lz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