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3篇)

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3篇)

聽課心得體會 篇1

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我聆聽了新華國小年輕教師的精彩教學,被各位教師的風采深深折服。課堂上教師們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頭我就談談自我的體會:

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3篇)

01、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學目標就像指向標,對於每節課來説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所觀摩的這十幾節課中,各位教師都明確了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將學段目標與課堂目標相結合,並落到實處。比如《精衞填海》中秦教師她學段目標與課堂目標相結合,在課文教學時,她採取先學後教的方法,將本堂課所要到達的教學目標在大屏幕上出示,讓學生先明確學習目標,然後,她進行自學習指導,先讓學生自學,然後她進行總結。課堂學習目標基本都到達了。

02、習慣養成的關注

習慣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學習的幫忙無疑是巨大的。每一位教師在進行閲讀教學的時候都提示孩子們的讀書或者寫作姿勢,幫忙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去養成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習慣。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對於孩子學習語文的幫忙是十分大的。

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讓我感觸深刻的就是教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這對於課堂教學極其重要。授課教師們那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的語言,對課堂氛圍的巧妙營造,讓我羨慕不已。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語文教學素養,亮麗自我的語文教學生涯。

03、及時給予學生鼓勵

教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教師教師運用“你真聰明”、“你要更加努力”、“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語言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我的教學生涯。

聽課心得體會 篇2

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 我有幸觀摩了、xx國小等幾位教師的專業課,她們講得十分出色,通過觀摩這幾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觀摩這節課後的教學收穫和自我反思。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準備充分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幾天幾位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她們講得通俗易懂,讓我深受啟發。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2.注重教學導入

為什麼每位做課的老師都充分為她的課做準備,但卻產生不同的效果呢?這幾位老師,能把學生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非常熱烈,互動效果也很好。引人注目的開場白和活動設計,集趣味性和啟發性為一體,不僅能引人入勝,而且能發人深思。一個好的導入可以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產生學習興趣,覺得數學課有趣,減少焦慮和恐懼心理,重塑自信。

3.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教學理論聯繫實際

各位老師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和。如任曉慧老師在講到克隆技術對人類帶來的影響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有關克隆人的圖片,在視覺上給學生們震撼,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的體會了基因技術造成的巨大作用;同時也對學生們進行了思想教育。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4.教學過程結構精密,時間分配恰當。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多媒體設計也充分體現了專業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各位老師就充分表現了這點,不僅教師基本功十分紮實,語言清晰,語速適中,聲音洪亮,而且無論從製作的課件還是上課的技巧來講,構思非常得好,讓學生在這種非常輕鬆愉快的情景中學習。能夠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我們年輕教師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成為一名一專多能的教師。

通過這次聽課,使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問題去思考,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吸引學生?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課?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聽課心得體會 篇3

前段時間我有幸去長江路國小聽了這次國小音樂教學優質課,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現將自己一些粗淺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這次優質課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素質教育觀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型音樂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空間,切實做到了“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美、讓學生在音樂中創造美”。

綜合這次教師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第一、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本次參加講課的教師都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老師們的課件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實用有效,不花哨,不雜亂。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富有創意。多媒體的使用恰到好處,教案製作、歌譜製作新穎、首先由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導入,還有教師製作的油燈。

在學生聆聽音樂的同時,用圖譜展示音樂,給學生更直觀的瞭解音樂。但在多媒體的使用中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今後大家在製作課件時應注意儘量使課件中的所有音樂素材音量保持一致。

第二、備課方面

教師備課的三個要素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和學法。本次聽課的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參賽教師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尤為突出,因為教師使用的學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學生,所以在這一環節上更體現了教師的優秀素質和課堂應變能力。把祕密藏在橘子裏,導入新穎,在歌曲新授完畢後,老師簡單的舞蹈邀請學生伴唱。開始老師跳得很起勁,可現場學生唱得音量小又沒激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停下來並要求學生有感情的再來一遍,但老師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刻意隨着學生的伴唱越跳越沒激情,這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主動停下來,並且自己提出了問題所在:因為唱的沒有激情,所以跳得也沒激情了。在接下來的新輪授課中,學生主動提出要有感情的演唱一遍為老師伴奏。可見在這堂課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對於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態作了充分估計,並對各種狀態預設了積極的應對,所以才有課堂上的臨亂不驚,精彩迭出。

第三、教師的音樂基本功

在優質課中,教師的基本功尤為重要,大部分老師的基本功就非常紮實,在她們的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第四、專家點評,明晰今後工作思路。

本次觀摩活動令人印象深刻,獲益頗豐的還有專家點評。幾位專家針對參評課的點評和建議,可謂提綱挈領、一語中地。總結如下:

(1)教學目標應緊緊圍繞學生來設定,教學過程緊緊圍繞目標來展開。(變‘通過教學使學生„„’為‘學生能夠„„’)

(2)備課時應反覆琢磨,多唱、多聽音樂作品,突顯“音樂形象”,把握

“音樂要素”。

(3)設定的問題應該突出“音樂”性,要實際。

(4)對歌詞挖掘很深,卻忽視了對音樂要素的挖掘。如:“休止符”對錶

情達意的作用;節奏、旋律的對比呼應等都應是把握的要點。

(5)不要太過重視教學環節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如部分課堂歌曲完成不好,學生展現太少,只因被其它活動沖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體驗”!

(6)欣賞課應培養學生一種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

(7)音樂應該是“聽”出來的,是一個從感性(聲音)——理性(譜例)——感性的過程。

(8)創編活動可有一個特指的範圍,避免整首歌曲的創編。用“lu”“la”等模唱時要適當,因為對於學生來説相當於新學了一首歌,難度過大。

(9)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突破和創新。可超越教材內容、追求多樣化的課堂。

(10)應當注意的教學細節:

避免教師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時手勢、語言等要乾淨,不要重複;多媒體畫面太花哨,會影響聽覺;避免過多專業術語的運用(太成人化);剛學會歌曲時不要馬上用伴奏帶;避免和學生太過親暱的肢體接觸;教師無意的走動、活動、轉身等不要破壞了音樂營造的意境。

總之,在每節優質課中,都能感覺每位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因而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所以我會吸取其中的精華,並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

聽課心得體會 篇4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推進,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不斷髮生着質的變化,我們在不斷探索文本教學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作文教學改革。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作文變得空而無味?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變得談寫色變?通過本次聽吳軼娜老師的作文課,我有幾點收穫:

一、激發興趣,樂於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目標的設定上強調對寫作有興趣、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因此,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有了興趣,才有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吳老師的作文課採用了圖畫、視頻、教師現場表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生在思考和討論後就會逐漸產生表達和寫作的興趣。

寫作興趣一旦被技法,就會有不吐不快的願望;只要動筆寫,就會有收穫,寫作能力或多或少能得到提高,從而讓學生產生新的樂於表達的慾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局面。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學的.最高目標。

二、靈活駕馭,注重生活與寫作相融

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們聽了有什麼感受?吳老師的一句話震住了全場所有的老師,也將被噪音影響得心不在焉的學生拉回了課堂,這體現了一位語文老師的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心理素質。

吳老師的一句話教會學生從細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深刻,使教學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鼓勵學生向生活細節要寫作素材。

三、敢於下水,搶先嚐試做示範

吳老師用《鋼牙哥》和《記分冊》來談學生、談自己的教學經歷,讓學生了解自己,瞭解生活、學習寫作,從而教會學生寫作。

老師在有感而發的話題之前先有感而發了,學生在老師的帶動下有感而發,循着老師的腳步,學生開始關注生活,尋找生活中的觸發點,有感而發。這與老師的示範作用是分不開的。

聽課心得體會 篇5

10月17日,我們有幸到無錫沁園國小聆聽了特級教師張賽琴的一節作文課,這次聽課,真是為我們這一百位國小語文教師降下了一場作文教學的喜雨,使我們對作文課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體驗.

這是一堂針對中高年級的作文課——《氣象報告》.她先出示暑假裏的一天無錫的氣象報告:“上午多雲;中午多雲轉陰,有雷雨,雨量大到中等;午後晴轉多雲.”張老師將自己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寫“上午多雲”.首先,她讓所有學生輪流快速地到黑板上畫一朵雲,使黑板成為了“雲天”,隨後,請全班學生離開座位,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蹲下來看黑板上的雲,並想象:你在何地觀察多雲的天空?又引導學生觀察黑板:天上的雲多不多?美不美?並在指導後讓學生即時作文.習作後讓學生念一念自己的作文並進行點評.第二階段是描寫“中午多雲轉陰,有雷雨,雨量大到中等”的情景.在指導描寫電閃雷鳴時,張賽琴老師請一個學生上台畫閃電,但她卻沒有讓學生馬上去畫,而是詢問所有的學生,閃電應該畫成什麼樣子的?等到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閃電的形狀(像利劍,像大寫的z,像長蛇等)之後,再讓該學生到黑板上去畫.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激活所有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閃電的速度和樣子也深深地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並能使學生將腦海中的印象化為具體的語言,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指導描寫“雷鳴”時,老師拍打麥克風,學生敲擊桌面,模擬表演“炸雷”、“滾雷”、“雷聲越來越遠”的聲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不斷地詢問學生,“炸雷”的聲音像什麼,“滾雷”的聲音像什麼?等等,使學生在不停的詢問中,將不同的雷聲用準確的語句形容出來.同樣的,在指導之後,老師讓學生即時作文.習作後讓學生念一念自己的作文並逐句進行點評.在指導寫雨時,張老師指導學生説出形容雨大、雨小的詞語,並引領學生手捏一張4a紙張抖動出大雨、中雨、小雨的聲音,使學生得到一個思維的訓練,即想到雨,就想到要有雨聲的變化,並用這個方式感覺到雨聲的變化,雨勢的變化.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寫了出來.在第三階段中,張老師讓學生思考“午後晴轉多雲”後天空該有什麼?彩虹有幾種顏色?並在黑板上畫出彩虹和太陽,並給太陽畫上表情.這樣,學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就運用上擬人句進行描寫.學生邊體驗邊書寫,一路下來,隨着一篇篇文章的“誕生”,四十分鐘竟在不經意間流逝了.張老師就是這樣採用繪畫體驗、想象體會、模擬融合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和描寫氣象多變的情景,將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多雲轉陰——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雨過天晴”拓展成一篇篇語言生動、聯想豐富的文章.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煞費心思,獨具匠心,整堂課處處是風景,耐人尋味、給人啟迪.

在課堂中,張賽琴老師還精心設計了與台下老師交流自己的作文教學心得這一環節,讓在座的老師對其作文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既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發揮和培養,也使所有聽課的老師都能“信手拈來”學一手.

反思自己的課堂,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多年來教學工作中的困惑,總不想用範文去引導學生,覺得那樣會為學生設下條框.總希望學生能夠寫出富有個性語言的文章,可也就是因為沒有教師恰當的引領,這樣“美好的願望”很難實現.而這次張老師在作文教學的指導上為我們指點了迷津,如,她認為讓一個國小生一節課40分鐘不動地坐在教室裏聽課是很辛苦的,所以,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動起來.的確,學生積累的詞語是塵封的,他需要我們教師恰當地激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去喚醒學生的寫作慾望,給學生創造更多個“出其不意”,讓學生不吐不快!但張老師特別提醒我們,讓學生動起來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玩,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學習,所以我們要帶着學習目的地玩、動;再如,學生的作文是可以存在大同小異的;再有,有些孩子在寫作上可能缺乏自信,這時我們教師要幫她撫平,呵護他,幫助他......

總之,聽完張老師的作文課,我可以感覺到所有的孩子都在這堂課中收穫到了習作的快樂,也相信,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孩子們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是一篇篇生動的、充滿童真童趣的美文.

聽課心得體會 篇6

作文這個話題對於我來説還是比較排斥的,自上學到工作一直都是比較害怕的話題,自己也不願意去寫,工作之後因為主要教低年級的緣故接觸也不多.不過這次聽完管老師的課和後面的講座之後,好像對作文多了幾許親切,對教作文沒有那麼茫然了.接下來主要談談聽管老師課的感想.

首先,“淡化指導,強化講評”.

這是引用葉惠琴老師講座的主題,也是管老師作文講評課的精髓.聽完管老師的課,反思我們現在的作文課堂教學,乃至我們低年級的寫話指導,都是側重於寫前的指導,而在指導中往往是強調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基本上是老師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對作文的想法傳遞給孩子,這也就導致了現在孩子們寫出來的作文大都是千人一面.反觀自己的寫話指導,我經常會給孩子們説開頭不會寫的話,就寫“有一天…”,現在想想這樣的做法不免臉紅.這樣的做法與“以學定教”背道而馳了.而每次寫話批改完之後,主要是讓孩子訂正一些不通順的句子和錯別字,講評卻比較少.在管老師的課堂上強調的是作後的講評和寫作方法的指導,管老師提到:作文講評就是學生在前面跑啊跑,老師在後面關照、扶持、傾聽、幫助的教學.在他的課堂上就是這麼做的.他從學生的作文的實例出發來評講,通過對學生作文中句子、片段的賞析和講解,提煉出我們寫作文要“精巧”,要避免“我想”病,要有“一會兒”裏的真功夫.這樣才是“以學定教”,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再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難怪他們的評價週報能辦得那麼好,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的熱情也很高.

其次,設計精巧,關注學生.

聽課之前還在想,作文課怎麼樣上才能出彩,也許會枯燥吧.聽完之後這些想法都沒有了,感覺一節課過得很快,我想做管老師的學生寫作文一定不是件苦差事.

管老師上課通過讓學生來才文章題目和作者名的開場,不僅調動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學生課前讀報的熱情.自始自終所有的講評就是緊扣學生的作文內容,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也暢所欲言.我還發現管老師特別關注孩子寫作文時的情感體驗.在“讓我心動的句子”環節結束時,他説道:寫作文要找到合適的材料,不是用筆寫,而是背後巨大的情緒推動你寫,我們平時要積累這樣的情緒,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會有爆發力.這也就是我們平時總是提到的“有感而發”,卻總是讓自己的文章索然無味,管老師在他得課堂上教給孩子如何有感而發是多麼的可貴.

聽課心得體會 篇7

很有幸的參加了20xx年國小英語優質課評選優秀參賽老師的公開課。課堂是那麼的優秀,兩位老師以book6module3unit1展開教學,通過複習舊知識、展示新知識並配合當堂練習構建整堂課。同一單元教學內容用兩種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教學,並在同一層次班進行分層次教學,實現同課分層次教學。為我們英語組教師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儘管學生水平不一,兩位教師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自己的聽課心得:

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兩位老師既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又重視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的發展,最大限度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兩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了不同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而且,互動模式多樣,採用看圖、看動畫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其次,兩位老師善於利用學生的“舊知”實現向“新知”的遷移,注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從“學會”迅速過渡到“會學”上來。一位老師對a層次的學生採用師生對話引出新課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並且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要求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年輕教師針對b層次的學生則採用温故而知新過渡到新課知識,教學目的明確,重難點突出,多媒體課件製作精美,容量也相當大。我個人認為倘若老師能稍微放慢教學節奏,刪除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足夠思維空間,讓b層次的學生學得更有成就感,便不失為一節極為優秀的課。

再者,兩位老師根據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因層施教,分層設計課堂教學,並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a層次的學生引領其餘層次的學生,促進他們的參與意識,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體會學習的成功與成就感。一位老師是注重針對a層次的學生靈活性題目的訓練,開發其創造性思維,通過pair work合作學習、共同討論,鞏固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一位老師針對b層次的學生先打好基礎,適當降低了教學難度,給足情景和關鍵詞來操練,幫助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縮小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做到循序漸進,行之有效。

最後,兩位老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聽課中我發現兩位老師基本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從而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充滿激情。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4、有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後盾,詞彙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對自己也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去思考,怎樣在教學中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時空和學習平台。我們應該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並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與興趣。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慾、好奇心、上進心,善於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創設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與行為。兩位老師的確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鑑的東西,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聽課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承德市語文學科區域教研活動,聽了四位老師的講課,我感觸很深。

語文課以讀為主,在讀中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個問題在每次研討時都會一提再提,可是到底怎麼指導讀,才能做到有效。這彷彿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問題。今天聽了這幾位老師的課後,我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以前總是埋怨孩子不會讀課文,讀得沒有感情,感情不是老師一説學生就會明白的,是在教師成功的引導下,使學生體會到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思想,學生自然知道了應用什麼樣的語調和感情去讀。有感情朗讀就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了。再也不用老師拼命地拽着學生去讀,去體會,往往一堂課下來,老師總感覺到力不從心,筋疲力盡,而學生也只好被迫的接受,毫無樂趣而言!

課文是由字、詞、句、段組成的篇章,因此理解詞義就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今天這幾位老師的課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方法:結合課文中語句充分理解,學生理解得快,老師教得輕鬆。同時這幾位老師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把生澀難懂的詞的意思表現出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在《布達拉宮》這兩節課中體現得更加充分。這篇課文距離我們的生活較遠,那裏的數字更是枯燥無味,兩位老師通過我們生活的樓房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布達拉宮的雄偉壯觀,

另外,這幾位老師在課上語言精練,表述準確,向我們展示了作為語文老師應有的素質,通過這次聽課,我受益匪淺,並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聽課心得體會 篇9

在沙河國小聽了由區教研室組織的隨筆化作文課題的聽課活動,共聽四節課,四名老師都是來自實驗國小的老師們,一是丁洪芳老師執教的《插上思維的翅膀》,一是劉美老師執教的《我是小作家》,一是崔全霞老師執教的《老師的尾巴》,一是劉宗順老師的《蘋果、香蕉、大鴨梨》。四節課都是特色鮮明,風格突出,對於我們一線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作文有很大的意義。聽後感觸良多,讓我深切感受到孩子們能夠拋去以往説到作文就“談文色變”的情況,而是興趣昂然地與老師沉浸在“快樂作文”的樂園中,收穫很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動筆。作文是學生人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怎樣才能使學生愛上作文呢?在國小階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是《課程標準》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如果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把激發動機放在首位,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從內部產生一種直接動力,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實踐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正如第二節課劉美老師的課,抓住了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運用了故事的形式開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課堂上,看到學生睜的大眼睛就知道,他們多麼的喜歡聽故事,有了好的開頭,這堂課能上不好嗎?聽過故事後,老師趁熱打鐵,“聽了不少的故事,自己想不想成為小作家,自己來編一個故事呢?”孩子們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確定好自己的故事人物後,孩子們便動筆寫了起來時間過的飛快,時間到了。該是學生展示作品的時候了,孩子們伸高了小手,爭着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學生展示作品的過程中,劉老師還不時的給學生做着評價,並修改着。寫的不通順的地方,為什麼要刪,要刪這句而不是那句?這些都要給學生講清楚的。作文指導課的關鍵在於你的作文指導如何確實讓學生掌握了,而不是流於表面,流於膚淺,僅僅告訴學生一個方法,那是沒有用的。

聽課回來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師在準備課的時間沒有用到多媒體呢?也許在聽覺、視覺、或者是説在觸覺方面讓孩子多一點的感受,會不會更好一些呢!在第一節課上丁老師的課,學生們或多或少的有些生分,孩子快樂的氣氛並沒有真正的調動起來,如果孩子們把自己釋放開了,也許他們筆下的文章會更加的精彩。每一個材料都要充分發揮其作用。舉例提到了細節的真實性問題,不是為了追求效果去編造一個細節。真正能夠感動人的,不是技巧性的東西,而是真情實感。一個學生只要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即使沒有一點技巧性的東西,也是能打動聽眾的,這才是最重要的。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是最珍貴的,即便教案上沒有。利用學生寫的東西大做文章,就能生成相當精彩的課堂。

聽課心得體會 篇10

我校於11月組織全校語文教師各出一節優質課活動,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示。現在聯繫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第一、在新課改這個環境下,如何理解新課標,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但是要如何運用新課標的理念去指導自己平時的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卻還沒有融會貫通。這十幾節課都對此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如:絕大多數老師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相關詞句,再通過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彙報運用。特別是三四年級老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四人以小組,並按學習優劣排出1、2、3、4號來,各組之間同等程度的同學進行比賽,然後,讓該生指出評論對象……整節課的設計上都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

第二、如何深度挖掘教材。課程提出:語文知識應該緊密聯繫生活。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前充分備課、認真鑽研教材,這是保證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前提。有些時候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夠,知識還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在這點上,本次聽課給了我很多啟發。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有意設立了一個障礙,然後再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既學習了新知,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還讓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可見,各位老師在備課時對各環節都是經過再三推敲的。只有對教材相當熟悉,對所教的知識做到了然於心,才能在課堂上達到應有的目標,只有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鑽研教材,那麼就要理解課文上的每段文字、每個詞語,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正因為這樣,我備課時應多問問自己:教材編排的意圖是什麼?需要達到哪些目的?學生會出現哪些情況?這樣提問,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樣講解,學生容易理解嗎?

第三、不斷改進教態、錘鍊語言。我所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聽講,那麼我的教態、我的語言就要要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要不斷改進教態、錘鍊語言,用簡潔、準確、清晰的話語把問題講清楚。

以人為鏡,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聽課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的工作還在繼續,我的努力不能停止,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長處,通過聽課,反思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聽課心得體會 篇11

5月20日上午,邢台市教育局組織了一次特級教師於永正課堂教學觀摩課,我有幸聽了於永正老師的這一節作文課,他這次做課的題目是《關注小事,把小事寫大,關注細節,把細節寫細》.這節作文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我受益匪淺.

上課伊始,於老師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紹,一下子拉近了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從而使他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

接着出示作文題目《老師》,於老師幽默的説道:看到這個作文題目你們可能認為沒什麼新意,感覺是老掉牙的題目,可同學們一定要知道:“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是絕妙詞.”只要做有心人,看似平常的夕陽芳草都能賦之以新意.”

緊接着於老師出示了兩個片段,於老師首先讓學生讀片斷,然後説出片斷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最後總結出:素材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關注小事,把小事寫大,關注細節,把細節寫細.

後來於老師讓學生練習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於老師首先讓學生根據情境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然後讓同學自己讀自己的作文,發現不好的地方及時改正,最後於老師指名同學上講台讀作文,並給予指導,最後給學生打分100,150等.於老師最後做總結,萬事皆下物,只要敢於發現,就可以去寫

通過看於老師的作文課,我們可以發現:於老師的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1.關注小事,關注細節.俗話説:“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的實質,也並非一日學成,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我們要甘於平淡,認真做好,做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細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魅力就如同我們所説的“於細微處見精神”一樣.

2.關注學生的作文的修改.從與老師的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出,於老師特別注意學生自己對作文的修改.他讓孩子們寫完作文之後要把自己的作文讀三遍,邊讀邊改.陶行知曾經説過,好作文都是讀出來的,改出來的.

3.模擬場景,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從課堂中我們發現於老師為我們模擬了兩個場景,一個是“墨”字“武'寫錯,為同學糾正錯誤的場景,一個是同學不注意寫字姿勢老師給予提醒的場景.通過模擬場景,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寫作練習.

4.評價方式採用高分值.於老師在給學生作文打分時是給100分,150分,120分不等,他從來不吝嗇手中的筆,是採用高分值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聽課心得體會 篇12

開學初,我和語文教研組長徐老師商量着本學期教研計劃,最終決定把語文教研工作重點放在常規“作文教學”上。為此,制定了語文組作文教研工作計劃。計劃雖有了,但能否有始有終地落實下去,很難!計劃不如變化,先前學校裏有許多的工作計劃只是一紙空文,擱在案頭,掛在牆上,成了應付檢查的形式。雖然,我和組長挖空心思制定了計劃,但能否按計劃開展好活動,我倆心裏都沒底。

對於常規教研,很難説語文組有多少人感興趣,真正能夠認真學習、用心鑽研、積極反思的老師太少了。所以,語文教研(學校無論哪科的教研工作),都需要有個耐心的、肯吃苦的帶頭人。我和組長做這個帶頭人責無旁貸,能否帶好頭?不敢説。盡力而為吧!

各年級新課程上了一個單元后,我在八(1)班上第一節作文公開課,課型是“指導課”,作文的題目是“難忘 的幫助”。語文組的.老師聽了課,並組織聽課老師用一節課來評課,討論這堂課的優劣,探究新課標下作文指導課的類型特點。評課的時候,我提出所有的聽課老師必須參加,有課的調課。大家給我面子,積極響應,都端坐在語文組,由我的公開課説起,就作文公開課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此種情景是學校語文教研活動中少有的,以往聽課彷彿應個差事,聽了算了,很難有這麼齊全的討論。看來今天以教導主任的身份比先前教研組長的身份更方便有效地開展工作。評課前,我倡議,今後所有老師的公開課結束後,全體聽課老師都必須像今天一樣集中認真評課,形成良好的習慣。大家覺得這規定有意義,表示理解。

大家評課探討的同時,我也積極反思“課堂作文教學”。可能是以前作文教學長期滯後後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大家對作文課堂教學的認識仍很粗淺,評課時,多數老師仍停留在課堂細節的成敗討論上,忽視從宏觀理念上總結經驗,集中討論讓每位老師受到啟示。

聽課心得體會 篇13

對於語文教學來説,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結合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國中生的知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説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覺我伴着,而且我還緊緊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牀了,發現媽媽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着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裏空蕩蕩的,怎麼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説真話、實話。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後進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對學生有所裨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4pvp9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