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5篇)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5篇)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

進入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作為研究生我都在不同程度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在導師的精心培養下,我不僅學到了很多諸如專業領域方面的知識,掌握了專業學科的前沿沿。也學到了許多其他方面的知識,譬如:文學、歷史、哲學等等也略有涉足。因為我知道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人類,除了必要的術業專攻之外,也應儘可能博覽羣書。特別是工科研究生,我們具備了嚴謹的理性思維,所以,更應該適當加強一下我們的感性思維。我們不僅要開發我們的右腦.同時也要豐富我們的左腦。我想,這對於我們未來發展也有很大益處。然而,僅僅學到這些東西,獲得這些知識對我來説還遠遠不夠。畢竟,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象牙之塔,走向社會。所以,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學到了獲取我們所需要的的知識的方法和途徑。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我個人之愚見,這應該是我們學校乃至我們國家培養研究生的一種目標吧。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幸運的是,在這一年半的培養下,我找到了這樣的一種方法。至少,在這象牙塔中,我可以通過兩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去獲取我所需要的知識。第一就是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圖書館的資源不僅包括那些書,對於我們研究生來説,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網上數據庫上的網上資源。正確利用網上資源必定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第二.便是學校為了豐富和加強學生的視野,瞭解學科前沿而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來校進行的學術講座。通過參加學術講座,我們既可以瞭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展前沿,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同時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我目前的理論水平;同時也看到了知名學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而這也激發並且加強了我們對於所在學科領域的探索之心。學術講座給我們帶來的是對於學科前沿的一種面對面的交流,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效的獲取知識的一種途徑。所以在此我就利用本次機會淺談一些我對於這研一年來參加的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

很高興能參加學校和各學院舉行的各項學術講座和報告,進入研究生以來,我利用課外的時間在學校的報告廳聽了十幾場學術報告。可以説,每場報告都是非常的精彩,並且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研究生生,學習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畢竟書本的知識還是有限的。而學校舉辦的各類學術報告的演講正好給我們提供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2

講座心得

時光在我們不經意之間飛逝而去,我們已經從青澀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為成熟的大四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四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裏,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從講座中瞭解到了許多當今化學研究進展,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學習實踐,為未來打好基礎。

在聽講座上我們要深化專業知識,使自己理論水平得到提升。聽學術講座時,要有一定的基礎,不然我們就不能夠及時地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在老師的《什麼是分析化學》這一講座中,我們能夠先了解這一專業名稱的真正含義,隨着老師的一步一步的講解,我們慢慢地對分析化學的瞭解加深。在聽這一講座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析化學的課程,但我們只是學習了很基礎的東西,需要加深瞭解的只是還很多。我們在課堂上缺少的就是對未來化學的發展方向,而學術講座距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激光技術及其應用》、《長鏈脂肪酸甲酯催化製備長鏈 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型氧化物導電性研究》、《現代測試技術在珠寶玉石鑑定中的作用》、《有機光電子研究的新進展》等講座不僅給我們介紹了化學的廣泛應用,還讓我們看到了化學無限前景。

當前由於許多廢水、廢氣與廢渣仍未經嚴格處理就外排,導致我國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仍十分嚴重。一方面舊帳未清,許多老廠的治污措施因種種原因,並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許多污染較難治理的小廠,使環境對污染的負擔呈有增無減的趨勢。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為未來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運用化學手段對環境進行監測,《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水體富營養化現狀及動向》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環境監測的現狀與方法,同時我們從課堂和試驗中對環境保護加深了了解。

近年來國際上較普遍提倡和開展的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研究,目的是發展環境友好技術、環境無害技術或清潔生產技術,同時強調化學過程的原子經濟性,反應的高選擇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零排放過程。工藝過程中強調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及催化劑,同時生產環境友好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末端治理,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我們在《Regeneration Medicine》、《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概況》、《無機化學發展現狀與趨勢》、《Brnsted酸性功能化離子液體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研究進展》等講座中從不同方向上看到了綠色化學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實現綠色化學的全面發展。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 ,這是關係到我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件,就像剛出現的蒙牛純牛奶致癌物事件,弄得人心慌慌的。聽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簡介》、《食品分析中的樣品與樣品前處理》的講座,讓我更深入瞭解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用怎樣的方法檢測食物中的各種含量,還有對食品的處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有了更健康的調整。現在很多人提倡綠色食品,相對於一般食品生產的綠色食品更安全,同時綠色食品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通過改善人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然界新的和諧。

聽講座是學習知識的一種途徑,是老師們傳授經驗的時間,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福建省化工類行業的現狀、發展與學生就業前景》、《 就業工作報告》 講座中,我瞭解到自己就業的前景,讓我更有目標的進行學習,從老師自身經歷中,我受益匪淺。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精彩的,是有前途與希望的。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化學專業及其他相關方面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裏,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3

x月x日,廣州市教科院侯張科長來我校給我們做了“實施根基教育,奠基美好人生”的專題學術報告。侯科長針對根基教育的價值和幸福人生的標準結合大量的實例向我們作了詳細的講述,指出在國小基礎教育中要落實新的育人理念——優秀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廣泛的興趣,科學的方法。隨着侯科長話題的逐步深入,我感到了他教育思想的深邃。這次講座着實讓我受益匪淺,有種期待已久的感覺。因為侯老師談到的教育狀況和理念能夠與自己的想法產生很大的共鳴,更有很多東西鞭策着我今後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要處理好角色的轉變。

侯老師的講座是從根基教育開始談起,分析了當前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道德基礎。按説這些東西離我們基層的老師很遙遠,我們當老師的從來就沒有思考過此類問題。説實在話,我們在網絡上、書刊上、閒談中等很多場合都聽人抱怨過我們國民的素質問題,往往都是人人意識到,但又做不到。這不得不扯到我們的基礎教育問題,或許在國民素質這樣一個“滄海”面前,我們國小教師的思想和做法也不過是“一粟”而已,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拯救不了所有淺水窪裏的小魚而放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裏,或許有些東西就因為我們的努力正發生一點點的改變,我們應該瞭解這些還有更多的信息,因為這是一種責任。侯老師提出我們的根基教育要培養孩子有:優秀的品格、良好的習慣、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方法。更是説到“不要讓你的技能勝過你的品格”的肺腑之言。今天,聽了侯老師的講座,真所謂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侯老師正是在我們困惑的問題上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使我們茅塞頓開,那些心裏被“束之高閣”的東西,真該拿出來翻一翻了。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是關鍵。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

二、教師要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要有博大的知識儲備。

從教十餘年了,在從教的歷程中,我最初的感覺是簡單,而現在的感覺是越來越難。一個優秀的老師絕不是單純的唱一支歌或者講一道題。你需要的東西越多,你就得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只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服務課堂。説實在的最近幾年的課堂較自己以前的課堂進步了很多,挖掘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充實了,但是我也同時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更多。侯老師的思想在這一方面給我了很多啟示,尤其是從教學目標到課堂細節的啟示。他説:“教學中要理清一個層次問題,那就是:知識,思維,方法。通過學習知識,訓練孩子的思維,總結學習的方法,最終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作為學生內心世界的窺探者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老師又該如何修煉?“作為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教師本身就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學生需要學習,老師也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藴。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為豐厚的底藴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閲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閲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三、在教與學的辯證關係上,把握好一個“度”字。

在教與學的辯證關係上,我們真應該好好思考一個“度”字。看看我們現在的課堂上,往往忽視了孩子親身體驗和探索的過程,生怕課堂上亂而老師的思維放不開,引領不到位,孩子也就放不開,也就不到位。更是因為教條思想,束縛着自己,不敢在課堂上講太多,而耗費了很多時間。特別是當孩子知識水平以及表達還不到位時,我們就不知道改怎麼辦了。我想這種感覺的產生就是因為現在老師一味教條的不敢“教”造成的,生怕自己講多了聽課老師會提意見,課堂走了很多彎路。我覺着侯老師説的很對,當老師的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講的。只是要揣摩好一個“度”字,我們不能代替學生體驗和探索,但當孩子現有的水平表達不到位時,老師可以講授,引導他們總結。

總之,要將學生的學習化為一種內在的動力,一種樂趣。老師在這中間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為之加倍努力。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4

一、深化了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得到提升

在孫老師《英語語法隱喻系列講座之一:語法隱語在詞彙語法層的體現形式》這一講座中,我瞭解到詞彙隱喻與語法隱喻的不同點及其聯繫。語法隱喻的觀點是語言的隱喻化過程中詞(組)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是它們的語法性狀,如動詞化為名詞,連詞化為動詞等等。詞彙隱喻對語法隱喻的補充作用體現在某些詞彙隱喻可以藉助系統功能語法進行闡釋。隱喻式和一致式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只有相對的、程度不同的差異等。

通過劉老師《辯證看待建構主義在中國英語教育中的作用》這一講座,對建構主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建構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遍地開花”,尤其是在教育領域,這種“建構主義”的現象,正説明人們想借此解決在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的困惑,希望藉此使得中國的教育能夠更上一層樓,能夠培養出具有創造性、開放性思維的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同時要注意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設計教學,讓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批判性思維,為我國培養更多創造性人才。

在徐老師《亞句子與言語行為》講座中,我瞭解到亞句子作為獨立使用的、小於句子的詞和詞組,是實際交際中獨立存在的語用現象;與完整的句子一樣,亞句子也可以完成言語行為;對這類言語行為的理解主要依賴於非語言語境因素和人們的語言能力及邏輯判斷能力;亞句子研究宏觀上當屬語用範疇。即是對所説(what is said)與所欲(what is meant)之不同的研究。

聽完苗老師《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功能語言學研究》報告後,我們瞭解到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語義特徵: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語篇組織功能:作為超級主位實施引發功能、過渡功能、作為超級新信息實施總結功能、反饋功能;及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信息結構。

韓老師《語料庫語言學》使我們瞭解到什麼是語料庫及語料庫語言學,其重要性,當今主要語料庫,以及語料庫語言學的特點及應用。利用語料庫對語言的某個方面進行研究,即

“語料庫語言學”不是一個新學科的名稱,而僅僅反映了一個新的研究手段。

二、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尤其是詩歌欣賞及翻譯水平

通過翟老師的《英語詩歌中的聲音元素》講座,我對英美詩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與鑑賞水平。英美詩歌是英美文學的奇葩,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吟誦一首好詩,猶如聆聽一支優美的樂曲。英文詩的“聲音”不僅是構成詩歌音樂性的要素,同時也是詩歌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除了音韻美,英詩還具備獨特的節奏美,即通過行中單詞音調的輕重抑揚來構成語流的跌宕起伏。

尹老師的《翻譯的動力和翻譯的精神》完善了我們對翻譯的看法及瞭解。翻譯能夠滿足譯者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譯者生存、發展、實現自我生存價值的本能需要。翻譯的.過程是一個創造意象的過程,是發現、體驗、感領價值真理的過程,是譯者的一種詩性生存方式。

三、為自己的學位論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欒老師的《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為我們的畢業論文寫作提供寶貴的建議與方向。首先要培養科研問題意識,從整體上講,立意要做到四個要點:新、深、巧、異。選題方面,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現實意義;勤于思索,刻意求新;知己知彼,輕易適中等。另外,還要注意文獻綜述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並指出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劉老師的《問卷設計與實施》為我們教學方向的學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課。我們掌握了問卷中問題的類型和常見概念如:變量、測量層次、概念定義與操作定義、效度與信度等。另外,老師還講述了好的問卷的標準及處理數據的方法,使我們受益匪淺。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英語專業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裏,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無愧於父母及老師們的培養!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5

講座心得 20xx年x月x日上午9:00,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李忠教授和化學與化工學院彭峯教授在禮堂舉行了一場以學術規範為主題的精彩講座。講座主要針對剛入學的研究生及低年級本科生,對於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具有重要意義。

李忠老師是華南理工大學現任化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化學部第八屆、第九屆專家組成員,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主要從事化學工程和環境材料領域的研究,迄今發表過很多高質量的論文。

彭峯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納米材料與催化研究中心負責人,在納米碳材料製備與能源、環境催化研究領域形成特色,發表SCI論文100多篇,SCI他引1000餘次。作為在科研領域成績斐然學者,兩位老師對於學術規範都有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李忠老師講述了什麼叫剽竊。英文中的剽竊一詞為plagiarism,源自拉丁文,意思是kidnapper。把kidnapper分解,前面kid是小孩子,而napper最開始是小偷的意思,而不是現在大家所理解的睡覺。Plagiarism的意思是,不但用了別人家的語言和主意,而且把它當成是自己的。接着,李老師便指出了剽竊的後果。他援引了20xx年《北京大學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範條例》對學術剽竊有詳細的規定和處分措施的幾項條款:

“已提交的論文、實驗報告、本科生科研論文中存在抄襲事實,且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者,為嚴重作弊或嚴重違反學術規範行為,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李老師認為,這項條例與國外的相關規定基本一致,這樣的條文説明是必要的。

接下來他又提到了“Stearns教授的一封信”。20xx年x月,當時耶魯大學的Stearns給在北大的耶魯的交換生開設了一堂生物類課程,同時北大的本科生也可以選修該門課程。授課過程中他發現同學提交的作業有剽竊的現象,於是給了一次機會讓同學們修改後重新提交。然而重新提交的作業中剽竊現象依然存在。Stearns教授對此非常憤怒,在北大的BBS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他在信中説最後看大作業的時候又看到兩例剽竊。而且其中一個是“抄得如此明目張膽,令人難以置信”。Stearns老師所指的剽竊不完全是單純的逐字抄襲,而是“抄觀點”。他在第一次看到有抄襲的情況下又給了部分同學一次機會,但第二次抄襲者還是在犯同樣的錯誤,這讓他很傷心,他在信中這樣寫到,“I want all of you to be able to create value in your lives, whatever you end up doing, and you cannot do that if you deceive”。講到此處,李老師表示他覺得平時跟學生在一起討論交流的時候特別開心,真心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期間自己能夠開始思考一些東西,瞭解一些東西,有新的看法,並能夠“從階段到階段”,最終創造價值。他強調所謂的“創造價值”,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過濾和思考,最終有新的想法產生。如果在這個過程當中存在欺騙行為的話,創造是無從談起的。

李老師指出,現在的科研大多是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如果造假、剽竊氾濫,連基礎都不能採信的話,工作也將變得沒有意義。

對於人們為何要剽竊的問題,陶老師提出,抄襲者總是對自己的行為給出各種各樣的藉口。譬如説“我不清楚論文寫作的學術規範”,“我不知道我引用材料的原出處”,“我受到來自同行的壓力,迫切需要出成果”,甚至還有“我想獲得更高的分數”,“截稿日期太緊迫,我沒有時間認真誠實地完成工作”,“我的寫作水平不高”,如此等等。其實,這全是藉口。

隨後,李老師向在座的各位同學詳細分析了剽竊的類型。他總結了5種類型,分別是“word for word”一字不漏地抄”;“paraphrase”改字不改意的抄;“plagiarizing ideas”偷別人的觀點;“plagiarizing from secondary sources”剽竊二手文件,即當看的文獻是綜述性文章,在引用時只引原文而不引綜述;以及“self plagiarism”,即一稿多投的自我剽竊現象。對於如何避免剽竊,寫好一篇真實、精準、切題的論文,陶老師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花足夠的時間閲讀相關文獻和做相關研究;二、做詳細的筆記,以區分你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避免混淆;三、論文寫作重在表意清晰和有邏輯性;四、註明引文的出處,使用他人的成果和想法時要做必要的引用和標記。陶樂天老師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並就如何規範引用短、長引文以及參考文獻,資料來源等向在座同學一一作了詳細介紹。

之後,彭峯老師補充到,以後一旦發生剽竊問題將會嚴肅處理,決不會手軟。他説,在國外的時候聽説過很多剽竊的情況,國內許多高校的學生甚至是教授都有剽竊的行為,但其中很少是北大的,這還是讓人比較欣慰的。他告誡在座的同學,“everyone is smart enough”,所以千萬不要報着僥倖心理去做不正確的事情,這樣對誰都沒好處。老師對作業的評判都是非常認真的,所以也希望同學們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作業,不要有不誠實的行為。

兩位老師的演講讓在座的同學們充分認識到了養成良好學術習慣的重要性,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講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圓滿成功。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6

5月24日,下午兩點到五點半,我,杜少軒和孫明湖三人蔘加了由Molecular Devices (MD)公司舉辦的藥物研發前沿技術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在中國就只在瀋陽(第一站),天津,武漢和南京四座城市舉辦,我有幸從網上得到消息,報了名,把 握住了機會,地點在凱賓斯基飯店北京廳。

整體來説,收益匪淺,講座分為三個方面1.藥物的高通量篩選,主要是GPCR,ion channel 和kinase三種受體為靶位點篩選藥物,細緻介紹了藥物作用的機理,牽涉到《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很多,大部分沒聽明白2.高內涵技術(HCS)詳細講解 了一般方法流程:Sample-Images-Images Analysis-HCS,這方面就更是雲裏霧裏了3.熒光檢測技術,這項技術應用廣泛,詳細介紹了HTRF ,alphascreen技術(特點是高波長光激發低波長光)和熒光偏振(主要是SNP檢測技術,講的很好,聽得很明白),主要涉及到的是《儀器分析》課 程的知識,還有很多沒聽懂。

總的來説,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學術講座,我非常興奮,儘管講的東西很深,大部分沒怎麼聽懂。想談一下我個人對像這樣的學術報告的感想:在大學就經常關注學 校的學術報告,這種報告大都是業內精英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對我們這些熱愛生物研究的學子來説,這是瞭解生物某一領域的最好的方式,我並不否認通過多讀專業 書籍的方式學習,但要想了解最新的某一領域的研究技術或方法,我推薦的就只有多聽學術講座或報告。這樣能讓你開闊眼界和思維,對於你所不熟悉的研究領域, 在報告上現學,一定要和其他領域聯繫起來,多思考,多提問,不要怕提出特別幼稚的問題而放棄與專家的交流,那樣你會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專家幾句簡短的解 釋,省去我們不知多大的努力去學習。再者,像這種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和報告,都是他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探索的研究成果,當然大部分你不瞭解,你若完全 明白,你就是這領域的專家了,還有就是要想着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侷限於學校的學術報告,外面的報告更應該多去聽,很多東西在學校是根本不可能 瞭解的,特別是像MD這樣公司舉辦的學術講座,瞭解外面公司的動態和科研信息,全面瞭解生物領域各個方面的發展。

各位熱愛生物的學子們,爭取和把握住一切學術講座或報告,用一切方法去學習。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7

研一期間我參加了很多學術講座,受益頗多。講座中讓我既瞭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展前沿,使自己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同時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我的理論水平;也看到了知名學者成功人士的人格魅力。

印象特別深的兩個講座是知名專家韋日鈺博士的講座和成功人士黎曉毅經理的講座。韋日鈺博士是澳大利亞magnetica公司首席工程師,昆士蘭大學醫療診斷技術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兼職高級研究員(adjunct senior fellow)。講座的題目是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研發與開發,韋博士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核磁共振分析技術是通過核磁共振譜線特徵參數(如譜線寬度、譜線輪廓形狀、譜線面積、譜線位置等)的測定來分析物質的分子結構與性質。它可以不破壞被測樣品的內部結構,是一種完全無損的檢測方法。同時,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領和精確度,而且可以用於測量的核也比較多,所有這些都優於其它測量方法。因此,核磁共振技術在物理、化學、醫療、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韋博士特別講了在醫學上的應用mri,它其實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稱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這項技術誕生之初曾被稱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醫學新技術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詞越來越為公眾所熟悉。隨着大磁體的安裝,有人開始擔心字母“n”可能會對磁共振成像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另外,“nuclear”一詞還容易使醫院工作人員對磁共振室產生另一個核醫學科的聯想。因此,為了突出這一檢查技術不產生電離輻射的優點,同時與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醫學相區別,放射學家和設備製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術”簡稱為“磁共振成像(mri)”。

從韋博士的精彩講座中我還學習到:醫學上傳統的器質性疾病的檢查用的是ct(x光的原理)。但是這種對人體有一定危害,而mri對人體危害就小多了,孕婦、小孩都能用。不過,若是病人體內有金屬的話(比如假牙等)是絕對不能使用的了,特別是那些容易被磁化的.金屬,因為它可以產生幾噸重的力,這樣的話把人體內的金屬會吸出來使人像被子彈打穿了一樣,後果很嚴重。ct用的是對灰質物質敏感而mri是對h元素敏感。從這點來看,在醫學上照片子的時候如果是對骨頭進行檢查那還是選ct好些,若是在檢查癌細胞和肉時用mri好的多。就是説不要一味地覺得mri比ct好,還得看實際情況的。

韋博士的講座讓是我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的第一次聽講座,印象特別深,收穫也很大。另外一次讓我深刻而受益匪淺的講座是我們電子圖書館數據庫提供企業市場經理黎曉毅了的一場名為如何利用外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專題講座。

黎經理的講座是在20xx年9月23日。講座名為如何利用外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的內容與同學們的學習息息相關,尤其是作為一名研究生,在論文的撰寫與投稿的時候可能會用到它,因此很多同學都自發地來到會場,認真地聽取了黎經理的講座,並積極地與黎經理展開了互動。通過這次講座,我們都有不少的收穫,也許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都會用到這天學到的知識。

在講座的開始,黎經理首先給我們的闡述一下此次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

第一部分是黎經理向同學們介紹數據庫的使用。具體地是從快速檢索、高級檢索、檢索結果查看與處理、利用檢索語言提升檢索效率以及圖書/期刊檢索等方面,對數據庫進行介紹。其中着重演示訪問數據庫的流程,瞭解到快速掌握數據庫使用要領主要有以下五個步驟:1.快速檢索某個主題相關的文獻;2.利用高級檢索功能準確定位;3.檢索結果查看與處理;4.利用檢索語言提升檢索效率;5.查找感興趣的期刊/圖書。

第二部分是主要介紹瞭如何在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講座向大家介紹如何選刊、如何撰寫、如何投稿、投稿後如何與編輯交流以及其他一些與學術出版相關的信息。在這部分中首先了解了與數據庫合作的國內外機構有哪些,接着還了解了外文學術期刊出版的四大流程,同時也學習了從找到目標期刊至確認投稿這一流程,以及相應的注意事項。此外,黎經理還以愛思唯爾的投稿系統為例,清楚地向同學們進行實例介紹如何進行投稿。

講座的第一部分有助於我們更加熟悉數據庫產品,提高文獻檢索效率。在這部分中,我們瞭解到數據庫中期刊有2200多種,圖書高達4000多冊/年,另有全文數據庫、文摘數據庫、事實數據庫等。另外黎經理通過ppt一步一步給大家演示如何訪問數據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快速地掌握了檢索文獻的要領。其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在於有獎提問環節,只要問題回答正確,就可以拿到獎品,這個環節的設置可以促使同學們在聽講過程中更加認真,同時也可以收穫到我們平時難以瞭解到的知識,例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雖然我們在場的同學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但是通過揭曉答案,讓我們知道了specliflic author限定authors字段,使作者檢索更加準確。例如如果用authors查找王剛的話,搜尋的結果就是隻要名字中包含王、剛二字即可,諸如王剛、王小剛、王剛力等都會出現;而如果用specliflic author查找的話,結果顯示的就只有姓名是王剛的內容。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讓我們快速地學會了如何在數據庫上查找我們所需要的資料,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地應用到其他數據的資料查找,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第二部分是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在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常識和技巧,通過這部分的聽講,一方面學習了在外文期刊發表的論文的一般格式內容,另一方面通過黎經理給大家着重突出一些國內科研人員在投稿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的一些相關建議,使我們在日後寫作投稿中少走不少彎路。例如有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一稿多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是我們在投稿過程中最忌諱的事情。通過這一部分系統的學習,日後在發學術小論文的時候,對於怎樣選擇投稿期刊、以及在投稿時應注意什麼問題時,我會用上這次學到的技巧,從而可以節省時間以及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犯原則性的錯誤。

在講座的最後,黎經理還讓拷貝了課件,以便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話可以參考課件,自行快速地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話也可以聯繫專業人員,因此我還詢問了公司人員的聯繫方式,這也是我聽講座的習慣之一,以便日後拓寬人際關係。這次講座非常成功,一方面數據庫成功地向同學們推銷了公司的產品,一方面同學們也快速地學會了如何搜索資料及如何投稿。

總之,演講者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真心感謝各位老師和專家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勞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理想!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x月,我們迎來了人生的另一個重要階段,回頭看看,我們已經從去年的一年級新生成長為二年級的畢業生。在這短暫忙碌而美好充實的一年中,我們自覺地汲取更多的知識以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是從課堂上,圖書館裏,還是在受益匪淺的講座中;同時,在實踐中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些無疑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踏入社會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裏首先要感謝各位老師的誨人不倦,您辛苦了!下面我就簡要總結下參加學術講座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深化了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得到提升

在孫老師《英語語法隱喻系列講座之一:語法隱語在詞彙語法層的體現形式》這一講座中,我瞭解到詞彙隱喻與語法隱喻的不同點及其聯繫。語法隱喻的觀點是語言的隱喻化過程中詞(組)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是它們的語法性狀,如動詞化為名詞,連詞化為動詞等等。詞彙隱喻對語法隱喻的補充作用體現在某些詞彙隱喻可以藉助系統功能語法進行闡釋。隱喻式和一致式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只有相對的、程度不同的差異等。

通過劉老師《辯證看待建構主義在中國英語教育中的作用》這一講座,對建構主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建構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遍地開花”,尤其是在教育領域,這種“建構主義”的現象,正説明人們想借此解決在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的困惑,希望藉此使得中國的教育能夠更上一層樓,能夠培養出具有創造性、開放性思維的適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同時要注意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設計教學,讓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批判性思維,為我國培養更多創造性人才。

在徐老師《亞句子與言語行為》講座中,我瞭解到亞句子作為獨立使用的、小於句子的詞和詞組,是實際交際中獨立存在的語用現象;與完整的句子一樣,亞句子也可以完成言語行為;對這類言語行為的理解主要依賴於非語言語境因素和人們的語言能力及邏輯判斷能力;亞句子研究宏觀上當屬語用範疇。即是對所説(whatissaid)與所欲(whatismeant)之不同的研究。

聽完苗老師《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功能語言學研究》報告後,我們瞭解到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語義特徵: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語篇組織功能:作為超級主位實施引發功能、過渡功能、作為超級新信息實施總結功能、反饋功能;及評價型強勢主位結構的信息結構。

韓老師《語料庫語言學》使我們瞭解到什麼是語料庫及語料庫語言學,其重要性,當今主要語料庫,以及語料庫語言學的特點及應用。利用語料庫對語言的某個方面進行研究,即“語料庫語言學”不是一個新學科的名稱,而僅僅反映了一個新的研究手段。

二、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尤其是詩歌欣賞及翻譯水平

通過翟老師的《英語詩歌中的聲音元素》講座,我對英美詩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與鑑賞水平。英美詩歌是英美文學的奇葩,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吟誦一首好詩,猶如聆聽一支優美的樂曲。英文詩的“聲音”不僅是構成詩歌音樂性的要素,同時也是詩歌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除了音韻美,英詩還具備獨特的節奏美,即通過行中單詞音調的輕重抑揚來構成語流的'跌宕起伏。

尹老師的《翻譯的動力和翻譯的精神》完善了我們對翻譯的看法及瞭解。翻譯能夠滿足譯者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譯者生存、發展、實現自我生存價值的本能需要。翻譯的過程是一個創造意象的過程,是發現、體驗、感領價值真理的過程,是譯者的一種詩性生存方式。

三、為自己的學位論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欒老師的《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為我們的畢業論文寫作提供寶貴的建議與方向。首先要培養科研問題意識,從整體上講,立意要做到四個要點:新、深、巧、異。選題方面,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現實意義;勤于思索,刻意求新;知己知彼,輕易適中等。另外,還要注意文獻綜述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並指出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劉老師的《問卷設計與實施》為我們教學方向的學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課。我們掌握了問卷中問題的類型和常見概念如:變量、測量層次、概念定義與操作定義、效度與信度等。另外,老師還講述了好的問卷的標準及處理數據的方法,使我們受益匪淺。

總之,老師們的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通過學習,我們學到了英語專業更深層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發展概況,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並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頗多,在這裏,再次感謝老師們精彩的講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雖然講座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們不會停止學習探索的腳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提醒着我們不斷攀巖知識的高峯,無愧於父母及老師們的培養!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9

今晚講座,主題是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方向與學習方向。本來不去在寢室搞高數,但聽説講師是個畢業於北航的中年人,是名高級架構師,給搜狐等網站做過項目,最 重要的是他有讓人嫉妒的高數滿分經歷。於是我就痛快的去了。他給我們介紹我們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企業系統和互聯網是他主要談到的內容,並且把工資都一一 列了出來。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是與flash builder,flash等有關的RIA和網頁遊戲以及電腦動畫的有關內容,可老兄就是不講,最後來了句這個大家可以不用關心。做純程序員要很牛逼才 行,到沿海城市也基本上是1w左右,而真正拿高薪的是那些從小就看着電腦程序長大的牛人,我們這羣大學才開始接觸程序的人單靠純寫程序如何達到那個高度? 然後他推薦了一個培訓機構,叫做北京尚學堂,培訓四個月,出來後6000+月薪,他像是在做廣告。看現在的趨勢,程序員的分工越來越細,寫程序的只寫程 序,而搞美術的就只用flash,3D max,photoshop,但連helloworld都寫不出。以前畢業前沒做過任何項目只要你師出名牌大學就能上崗,而現在畢業前做過項目寫過幾萬行 代碼的都不一定能混到飯吃。並且這樣的趨勢會一直延續甚至拉大。

這樣就給了會美術又會電腦的人的機會,看看現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系統和應用軟件的界面和功能 都在翻新,都在趨於人性化趨於美感化。軟件行業的門類如此廣泛,而美術計算機交叉學科的人又少,看這個趨勢仍能延續很久。從思緒中又回到講座上,我看他在 台上講得挺起勁,估計是個純程序員,而且寫程序應該非常牛逼,但如果真正賺得巨多錢的話,他是不會再花心思去辦學當老師撈外快上的。可見高數都能打滿分的 人工資都不足以滿足他,像我這種大學聯考數學都打不了滿分的人還怎麼混呢?但他講的有幾點我還是比較認同的。比如像我們學計算機的就是要提前學,越提前越好。 那些七八歲就寫程序的人咱就不提了,就拿大學生來説,大一開始寫程序已經算晚了,所以從大一開始就要開始學,儘早建立思維。可惜這個學期他媽只有2個多 月,收老子5000+RMB,大一讀得太不划算了。每當一想到這裏,賺錢的慾望再一次湧上心頭,一心只想把計算機學好。這個學期還有四周考試,正在忙於搞 數學,再過一兩週還他媽要背政治,法律基矗就為爸媽贏得一張體面地成績單。很滑稽的一點是,你的出勤率還直接影響到你的成績。於是乎數學課基本上沒查過出 勤,因為這裏被扣了分,大家就別想及格了。另外他還告訴了我們如何寫簡歷,傻逼通常寫出像小説般厚的 簡歷,boss看都不看。真正的牛人直接把做項目的經驗列舉出來,然後在最後寫幾句扼要的自我評價就OK了。講座最後大家提問,之後散會。回到寢室我糾結 着是先把程序設計搞定還是先把高數搞定。最後還是按原計劃先把高數搞定,寒假把程序設計基礎搞定,有時間再搞flash。這個學期下來感覺還是非常充實 的,不僅沒有玩遊戲,以前不自覺又懶惰的毛病也終於他媽的從我身上消失。雖然在學計算機和數學的時候碰到了很多困難,老師一般都是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情況下 我靠着百度知道撐到今天,雖然還有些問題沒搞懂,雖然每次在寫程序時被一些自認為應該不存在或是不知道為什麼出錯的該死的bug弄得抓狂,但我沒有放 棄,2個月過去了,我雖依然覺得自己很菜,但是我相信,任何事情做到一定程度都是會從量變到質變的。挺過這段艱難的日子,看到的終將是嘩嘩流向我的人民幣。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0

生物技術藥物與生物治療研究進展講座心得體會 20xx年11月16日,正值中國藥科大學78週年校慶,學校開展了“中國藥科大學20xx年學術周”活動,開幕式上請到了四川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院士進行生命科學領域的學術介紹,魏院士從宏觀上講解了當前生物技術藥物與生物治療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及生物技術藥物和生物治療的一些問題。魏院士的報告受到了全體人員的熱烈歡迎,通過此報告,使我們很清楚的瞭解到生物藥物的市場環境與前景。

報告主要是圍繞生物技術藥物與生物治療研究展開,並針生物技術藥物與生物治療兩個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1 生物技術藥物

生物技術藥物發展的使命就是治療人類正在面臨的重大疾病問題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然後通過一些實際的數據證明了生物治療的前景是光明的、有希望的,有利潤的。目前生物治療的分類:1、免疫治療(細胞、細胞因子、抗體與疫苗等),2、基因治療,3、調節血管生成治療,4、調節細胞凋亡及分化誘導,5、小分子靶向藥物,6、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等再生醫學。

1.1 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被20__年Science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科學進展之一,國際上每年發表的有關基因治療的論文數目在不斷地增加。基因治療是外源的遺傳物質(DNA或RNA)導入到患病個體中,從而達到干預或治療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療主要有兩種方式:體內基因治療、“離體”基因治療。體內基因治療主要是通過局部注射、超聲導入,動靜脈注射的方式將藥物導入到疾病組織。“離體”基因治療主要是將疾病組織細胞取出進行體外培養後進行基因修飾,最後回輸到該患者體內。為了使外源的遺傳物質能夠穩定不被分解,常選用的載體有兩大種:病毒載體(如Vaccinia virus),非病毒載體(如Lipidosome)。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推薦了一種基因療法藥物(Glybera),Glybera是由荷蘭一家生物技術公司uniQure研發並提交上市申請的,主要適用於那些患有脂蛋白酯酶缺乏(lipoprotein lipase deficiency)的患者,脂蛋白酯酶缺乏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遺傳缺陷病。無法承受脂肪顆粒,極易引致急性胰腺炎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俄羅斯也批准上市了一種作用於外周動脈疾病的基因治療藥物。

但是基因治療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如何確定安全性與有效性”,同時基礎科學問題:“靶向性如何解決”。理想的類型是採用載體與外源的遺傳物質的結合體是具有高效、靶向,低免疫原性的導入系統。因此,載體的類型就非常重要,對於非病毒載體可以在載體表面添加靶細胞表面抗原的抗體分子,或者是靶細胞的信號分子提高靶向性。目前病毒載體更為常用,腺病毒具有很強的優勢:腺病毒複製可顯著增加治療基因的拷貝數、腺病毒複製具有溶解細胞的作用,腺病毒複製可起到“旁觀者”效應。其技術關鍵問題是需要嚴格限制腺病毒只在靶細胞中複製,否則,將會產生巨大的毒性。為了提高提起靶向性,選擇合適、特有的靶點非常重要,根據腫瘤細胞具有無限複製的特點可以在基因藥物前段添加端粒酶基因,另一方面腫瘤細胞在增值速度快,在腫瘤組織含氧量少,在基因藥物前段添加缺氧調控基因。最後報告中講到發現了具有協同或互補作用的雙治療基因,可使實驗動物體內腫瘤完全消退。

當然,基因治療不僅侷限於腫瘤的治療,在治療其他難治之症也取得療效。如HIV、遺傳病的治療(如雷伯氏先天性黑蒙LCA)。如在治療腺苷脱氨酶缺陷所致的重症聯合免疫缺陷(ADA-SCID)的治療,將患有該病的病人體內的T細胞取出進行離體培養,一段時間後用LASN刺激培養的T細胞,將人屬ADA的cDNA導入該T細胞中,再培養一段時間,使添加的人屬ADA基因整合到患者T細胞中,從而實現對疾病的治療。

1.2 免疫治療

20xx年底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將免疫治療列為20xx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腫瘤的免疫治療是以激發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以達到控制和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免疫療法只能清除少量的、播散的腫瘤細胞,對於晚期的實體腫瘤療效有限。故常將其作為一種輔助療法與手術、化療、放療等常規方法聯合應用。先用常規方法清掃大量的腫瘤細胞後,再用免疫療法清除殘存的腫瘤細胞,可提高腫瘤綜合治療的效果。可以分為兩種:細胞免疫治療與抗體治療。

1.2.1 細胞免疫治療

細胞免疫治療療法是採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殺傷功能增細胞免疫治療強,然後再回輸到人體來殺滅血液及組織中的病原體、癌細胞、突變的細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兼顧治療和保健的雙重功效。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療法、樹突狀細胞(DC)療法、CLS生物免疫治療、DC+CIK細胞療法、自然殺傷細胞(NK)療法、DC-T細胞療法等。美國FDA批准了首個前列腺癌免疫細胞治療藥物Provenge(Dendreon製藥公司研製)上市,從512名受試者參加的臨牀試驗結果顯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採用Provenge治療後,3年生存提高了37%,這是腫瘤生物治療劃時代的發展事件。

1.2.2 抗體免疫治療

抗體治療是利用抗體特異性結合並且殺傷患病組織、細胞,從而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抗體是機體的免疫系統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細胞或記憶細胞增殖分化成的漿細胞所產生的、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佈在血清中,也分佈於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近年來抗體ADC技術逐漸發展起來。抗體ADC是構建“抗體-化學藥物偶聯劑”,利用抗體對靶細胞的特異性結合能力,輸送高細胞毒性化學藥物,以此來實現對癌變細胞的有效殺傷。報告中講到我國抗體藥物面臨的主要問題:1、抗體藥物數量少,2、技術創新能力不足,3、研發投入力度不夠,4、產業化進程緩慢。

1.3 腫瘤幹細胞與腫瘤治療

腫瘤幹細胞(CSC/TSC)的概念在200x年被正式提出。Colin R Goding在報告中介紹了腫瘤幹細胞具有四個重要特徵:1、自我更新的能力。自我更新能力是腫瘤幹細胞保持分化為前體細胞的能力。2、多分化潛能。多分化潛能使腫瘤幹細胞能夠產生不同分化程度的子代腫瘤細胞,在體內形成新的腫瘤。同一腫瘤組織中,分化成熟的腫瘤細胞惡性程度較低,而分化差的腫瘤細胞惡性程度高。3、高增值能力。大量實驗表明,CSC/TSC比普通腫瘤細胞具有更高的增值能力。4、耐藥性。多藥耐藥(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導致腫瘤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腫瘤幹細胞細胞膜上多數表達ABC轉運體家族膜蛋白,能夠運輸並排出代謝產物,藥物等物質,使得許多對腫瘤非幹細胞具有抑制或殺傷作用的化療藥物在腫瘤幹細胞上發揮不了殺傷作用,或作用明顯減弱。基於腫瘤幹細胞的理論,幹細胞治療藥物也已經出現,全球首款幹細胞治療藥物在韓國上市,用作急性心肌梗死後治療,左心室射血分數將得到6%改善。加拿大也上市了一款幹細胞治療藥物Prochymal,Prochymal用於治療那些對激素類藥物無反應的GVHD兒童患者,約有60%的GVHD兒童患者使用此藥後症狀得到改善。Prochymal由來自於健康的青年捐獻者骨髓中的間質幹細胞製備而成。另外美國FDA批准的首個個人化的細胞美容療法Fibrocell Science。它是以受術者皮膚纖維母細胞為基礎,該產品可商業化的用於成人受術者面部皺紋。 2 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介紹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建立了從基因發現到藥物研發及臨牀治療等一整套關鍵技術平台,並形成高度整合及相互關聯的'“技術鏈”,建立了一支醫學、藥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跨領域、產學研一體化、海內外結合的人才隊伍。同時注重成果轉化,積極鼓勵企業早期參與。

2 個人感想

非常感謝學校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安排的此次“中國藥科大學20xx年學術周”活動,這次活動中的魏院士的講座不僅給我帶來了最新的學科前沿知識,在他講到四川大學正在建立的藥物研發中心,讓我非常震撼。也交給了我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樂觀的生活態度,也讓我對於以後的科研工作有了一些基本的瞭解,對未來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同時讓我收穫了些人生的一些道理。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對於自己和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有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不斷的努力和前進。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1

x月x日,來我校給我們做了“實施根基教育,奠基美好人生”的專題學術報告。侯科長針對根基教育的價值和幸福人生的標準結合大量的實例向我們作了詳細的講述,指出在國小基礎教育中要落實新的育人理念——優秀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廣泛的興趣,科學的方法。隨着侯科長話題的逐步深入,我感到了他教育思想的深邃。這次講座着實讓我受益匪淺,有種期待已久的感覺。因為侯老師談到的教育狀況和理念能夠與自己的想法產生很大的共鳴,更有很多東西鞭策着我今後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要處理好角色的轉變。

侯老師的講座是從根基教育開始談起,分析了當前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道德基礎。按説這些東西離我們基層的老師很遙遠,我們當老師的從來就沒有思考過此類問題。説實在話,我們在網絡上、書刊上、閒談中等很多場合都聽人抱怨過我們國民的素質問題,往往都是人人意識到,但又做不到。這不得不扯到我們的基礎教育問題,或許在國民素質這樣一個“滄海”面前,我們國小教師的思想和做法也不過是“一粟”而已,但我們也不能因為拯救不了所有淺水窪裏的'小魚而放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裏,或許有些東西就因為我們的努力正發生一點點的改變,我們應該瞭解這些還有更多的信息,因為這是一種責任。侯老師提出我們的根基教育要培養孩子有:優秀的品格、良好的習慣、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方法。更是説到“不要讓你的技能勝過你的品格”的肺腑之言。今天,聽了侯老師的講座,真所謂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侯老師正是在我們困惑的問題上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使我們茅塞頓開,那些心裏被“束之高閣”的東西,真該拿出來翻一翻了。教師角色、觀念的轉變是關鍵。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自主發展的舞台。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

二、教師要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要有博大的知識儲備。

從教十餘年了,在從教的歷程中,我最初的感覺是簡單,而現在的感覺是越來越難。一個優秀的老師絕不是單純的唱一支歌或者講一道題。你需要的東西越多,你就得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只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服務課堂。説實在的最近幾年的課堂較自己以前的課堂進步了很多,挖掘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充實了,但是我也同時意識到自己欠缺的東西更多。侯老師的思想在這一方面給我了很多啟示,尤其是從教學目標到課堂細節的啟示。他説:“教學中要理清一個層次問題,那就是:知識,思維,方法。通過學習知識,訓練孩子的思維,總結學習的方法,最終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作為學生內心世界的窺探者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者,老師又該如何修煉?“作為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教師本身就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學生需要學習,老師也需要通過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莊子雲: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多讀,多想,多交流,多實踐才能豐富自身底藴。這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恆的學習之道,因為豐厚的底藴是靠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個人素養。大量的閲讀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閲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將知識化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別人交流探討,是對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後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傳播給我們的學生。這便是真正意義上教學!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其實,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條件。

三、在教與學的辯證關係上,把握好一個“度”字。

在教與學的辯證關係上,我們真應該好好思考一個“度”字。看看我們現在的課堂上,往往忽視了孩子親身體驗和探索的過程,生怕課堂上亂而老師的思維放不開,引領不到位,孩子也就放不開,也就不到位。更是因為教條思想,束縛着自己,不敢在課堂上講太多,而耗費了很多時間。特別是當孩子知識水以及表達還不到位時,我們就不知道改怎麼辦了。我想這種感覺的產生就是因為現在老師一味教條的不敢“教”造成的,生怕自己講多了聽課老師會提意見,課堂走了很多彎路。我覺着侯老師説的很對,當老師的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講的。只是要揣摩好一個“度”字,我們不能代替學生體驗和探索,但當孩子現有的水錶達不到位時,老師可以講授,引導他們總結。

總之,要將學生的學習化為一種內在的動力,一種樂趣。老師在這中間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為之加倍努力。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2

進入大學以來,我利用課外的時間在學校的報告廳聽了五場學術報告。可以説,每場報告都是非常的精彩,並且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大學生,學習不能僅僅侷限於課堂,畢竟書本的知識還是有限的。而學校舉辦的各類學術報告的演講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課外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得以充實與提高。下面我將結合所聽報告的內容,談談這五場學術報告給我帶來的心得與體會。

第一場和第二場報告是由北京電影學院的朱青君教授演講的,雖然她已年過花甲,但她的演講卻是那樣的幽默風趣,迎來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她所做的第一場演講是關於人格魅力和人際關係,我覺得這個主題和我們大學生是密切相關。都説大學相當於半個社會,走上社會難免會要與人打交道,因而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顯得十分重要。朱青君教授給我們具體的講解了人格魅力和人際關係的含義極其重要性,並且分析了人際吸引的種種因素,比如身體魅力、個性魅力、才能魅力等等。她得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結論:喜歡你的、讚賞你的、幫助你的人,對你最有吸引力,反之亦然。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思考,那就是我們應該毫不吝嗇對於他人的讚美與賞識。威廉·詹姆斯曾説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覓求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朱教授還提到,真誠無私幫助過你的人是和你關係最好、讓你最難忘的人。人們常説,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確,一個懂得無私幫助別人的人才是最值得相信的人,才是讓人最難忘的人。朱教授做的另一場演講的主題是體驗經濟時代的新思維。

這個主題的中心思想是體驗經濟帶來快樂,快樂帶來財富。她説,體驗是一種感覺,分為四個部分:娛樂,教育,逃避現實,審美。而且體驗經濟有區別於服務業,因為體驗經濟是從服務中分離出來的,是種迄今尚未得到廣泛認識的經濟提供物。此外,她還指出,體驗是老經濟的;“助燃劑”,一方面我們要營造全新的體驗經濟,另一方面,在傳統經濟行業中也可以開發出新的“體驗經濟”。伴隨着朱教授的精彩演講,我們也對“體驗經濟”這個新鮮的詞彙有了深刻的瞭解,也懂得了“體驗經濟帶來快樂,快樂帶來財富”這一深刻內涵。

第三場報告是先鋒書店的總經理錢曉華先生做的,他的報告題目是“讀書與創業人生”。他從自己的創業經歷講起,講他如何一步步艱難創業並最終成功打造了自己的書店——先鋒書店。他説,一個書店就是一個城市的鏡子,照亮人們的愛憎與渴望。他還講述了一些發生在先鋒書店的感動人心的故事,即一些高校學子、年輕戀人與先鋒書店的淵源。整場演講高潮迭起,不時贏得同學們的掌聲。在他的演講中,他提到建議先鋒書店給予農民工子女更多優惠折扣,讓他們也能讀得起書,因為他知道,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要想讓農民工真正的擺脱貧窮,讀書是最好的出路。聽完這場報告,更加激發了我讀書的熱情,真的讓我感受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除此之外,錢先生的堅持不懈也是我要學習的,先鋒書店由一家小店面成長為如今書店中的佼佼者,我想錢先生肯定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坎坷。但也正是因為這些道路上的坎坷,磨練了他的毅力,增強了他的鬥志,從而讓他變得更加強大。

第四場報告是位律師給我們演講的,他講的是從大學生到大國民——一個法律人的成功學。他深刻地分析了當前社會現狀,指出評價機制(銀行政信系統)等等,都有待進一步的完善與提高。他還給我們大學生提出很多的學習建議,他説大學生不要為未來用什麼才學什麼,最優秀的人才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才能學到知識。他所講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大學生”應該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卻是應這樣,我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塑造的應該都是正面的形象,可是如今一些大學生卻變現出一些消極的.形象,整天無所事事,逃課,夜不歸宿,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深思考的。崔教授還希望我們大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樹立服務意識,擁有主動服務的精神,努力做志願服務獲得社會認同,積極融入社會。

第五場報告是河海大學管理學院的黃濤珍教授給我們演講的,她主要講了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若干問題。她大致講了五個方面的內容:長三角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基礎、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城市的定位及長三角一體化的熱點問題。通過教授的精彩演講,加深了我對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瞭解,長三角作為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黃金地帶,一直帶動着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並且正在努力邁向國際,努力成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當然要想實現這個夢想,離不開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為未來長三角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客觀上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的就業機會,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這樣的機會。當然,機會只青睞於那些有準備的人,從現在起,我們更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為自己樹立一個奮鬥的目標,併為之而不懈努力。

這五場學術報告不僅讓我對其內容有深刻的體會,也讓我領悟到了以後該如何更好的聽報告。首先,在聽報告的時候,要專心,保持安靜。一來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二來也是對演講者的尊重。在我聽報告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學生居然還帶着耳機,邊聽音樂邊玩手機,根本不是來聽報告的。還有些人總是在不停地竊竊私語,嚴重影響了別人,而且也是對演講者極大的不尊重。我想,不管做什麼事,有心是很重要的。

其次,在聽的過程中要做適當的筆記。來給我們演講的幾乎都是教授級別的,這些人都是在學術方面有很高造詣的,因而他們的許多觀點都是很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聽的時候應與演講者同步思維,簡明扼要地記錄他所講的框架內容,又或者是他們所提的新觀念、新詞彙以及你個人認為比較有深度的一些話語等等,都是應該及時記錄下來的,以便之後的思考。

再者,就是要學會大膽地提問。通常在一場報告結束之後都會安排與會者進行自由提問,而我們大多數人或許因為疲勞或者本身較為羞澀不願向教授進行提問,白白地放棄了一次自我提高的機會。都説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教授們所提出的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不妨借這個自由提問的機會,結合自身的專業,聯繫社會現實,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和看法。對於個人,這既是與主講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又能在提問的基礎上引發出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參加這樣的自由提問對於思維的拓展和理論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會有不小的收穫,提問得到的答案有助於去除疑問、拓展思路。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篩選報告。大學裏的講座報告是多種多樣的,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因而正確篩選取捨報告是十分必要的。聽講座報告,應該是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進行,如果某個報告與自己的課程相沖突,首選的還是課程,畢竟課堂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聽一場講座而錯過了幾節課程,我認為是得不償失的。不管怎樣,還是應該把課程放在第一位。另外,應該去聽那些自己感興趣的講座或報告,興趣是人最好的導師,一個沒有興趣的人是悲哀的,他的生活會沒有方向感。聆聽自己感興趣的報告,即不會覺得報告的內容枯燥乏味,相反,你會很享受這個過程並且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個報告。除了選自己感興趣的報告之外,也可以選擇一些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報告來聽。這樣不僅可以彌補你在課堂上的一些空白,而且會拓展你的專業知識,這樣以後學習專業課會變得更加輕鬆。

以上便是我的心得體會,總而言之,這五場精彩的學術報告,讓我受益匪淺。我想未來我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聽自己感興趣的講座或報告,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3

為了讓我們進一步的瞭解醫學科研選題、設計、申請有關的事項,學校特地為我們準備了一場報告。老師詳細地介紹了有關醫學科研的相關事項,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

科研課題的形成和選擇是研究工作中最複雜的一個階段。選擇課題就是選擇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它關係到整個科研工作的成敗。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字或技術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因此,正確地選擇課題,是科學研究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首要問題。

選題要遵循幾個原則:第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第二,要重視創新性。第三,選題更要有科學性。第四,選題還必須具有先進性和可行性,選擇的課題從研究內容到方法都應具有先進性。第五,要有競爭性。選題前必須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準確的情報信息是選好課題避免低水平重複的依據。

選擇好課題後,如何將自己的思想充分表達出來,使同行專家和主管部門認可便成為關鍵。在課題申請中,無論對享有聲望的老專家,還是初出芧廬的年輕人,都用同一尺度衡量,優勝劣汰、擇優資助。而衡量和決定資助與否的重要依據就是申請者所填寫的申請書。因此,能否寫出一份高質量的申請書,不僅是對申請者科學研究素質的考驗,也是決定申請課題競爭性強弱的關鍵。要寫好一份高質量的申請書,這其中既有研究者的學術水平問題,也有管理知識問題,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第一,選題範圍大小要適當,主攻方向要明確。第二,立論論據要充分。第三,預期目標和研究內容要明確統一。第四,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要先進可行。

醫學科研設計必須遵守以下的基本原則。第一,隨機化原則。第二,對照的原則。第三,盲法原則。第四,重複原則。這樣設計出來的科研項目才會更容易中標。資料的檢索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獻信息檢索是科學研究的嚮導。要進行有價值的研究,必須依賴文獻檢索,全面獲取相關文獻信息,及時瞭解醫學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觀點,以確定自己的研究起點和研究目標。文獻檢索有助於掌握本課題研究的進展動態,開拓思路、避免重複勞動,把研究水平提到新得高度。

接下來就是醫學科研論文的書寫。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由於論文是以講明道理、發表議論的方式進行表達,故又稱議論文或説理文論文的基本特徵在於理論性。論文作者運用邏輯思維,直接表達自己對某個事物的觀點或見解,力求以人要以理服人,就要講出一定道理。無論是提出自己或贊同別人對某一事物的觀點,還是分析批駁自己所不同意的某種觀點,都要把問題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就是説,要求作者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去觀察和分析所論對象的本質或規律,從中得出普遍性結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論文的第一步工作,是要選定一個適當的論文題目。題目選擇是否適當,對論文成敗至關重要。如何選定論文題目,主要應考慮如下方面:其一,題目的大與小、難與易。其二,題目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換句話説,就是題目的學術價值。要儘可能地選擇那些意義較為重要,即研究價值較大的題目。其三,作者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基礎。由於紛繁複雜的學術對象在不斷擴展,即便在所攻專業範圍內,我們對許多問題的瞭解都是很有限的。因而在選題時就要注意避開陌生的不熟悉的論題,因為這種題目和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注意力都距離較遠,在這方面就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如果憑一時的好奇或衝動,盲目選定這類題目,就只好一切從頭熟悉這樣往往是付出了過多代價卻收不到理想效果。同時,選題時還應考慮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基礎,知己知彼,量力而為。

題目選定後,就要立即着手圍繞題目蒐集和閲讀相關材料。除了指導教師提供的材料線索外,作者應到圖書館、資料室借閲參考書籍,查找載於刊物、報紙上的有關文章及其他材料,蒐集和閲讀材料,目的是為了瞭解前人、他人在自己選題方面發表過些什麼意見,經過對這些意見的研究。提煉出或建立起自己的論點。在材料蒐集閲讀和加工提煉的工作進展到一定程度時,論文作者就需要擬寫出論文寫作的書面提綱。材料找齊後,即可進入撰寫論文過程中的消化階段,首先要仔細閲讀材料,調動一切思維細胞,開動腦筋邊讀邊思考,看別人在有關自己論文的主題上是怎樣闡述的,有何獨特之處,存在什麼不足或偏頗之處,這些,往在是我們自己寫作的突破口‘同時,用摘抄卡片的形式把自己覺得有用的要點記下來,這點也是十分重要的。材料讀透後,要理順一下思路,形成觀點和思想,然後寫出論文提綱。有的同志認為寫提綱是多此一舉,應該胸有成竹,一氣呵成,這種看法不妥。因為學術論文和小説、散文、詩歌不一樣,後者敍述人們的形象思維,有時可以一氣呵成,而前者敍述人們的邏輯思維,強調文章要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層次清楚,邏輯性強,所以很難在沒有一個總體構想的前提下寫好論文。因此在寫作時一定要擬出一份完整的提綱。

初稿寫出後,要在修改上下大功夫,通常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主要是進行觀點思想的充實。要檢查論文的觀點,思想是否正確,有無新意,有沒有漏掉或可補充的新觀點,然後再檢查論據是否充分,能不能説明論點,有無相互矛盾之處。第二步,修改文章的題目、結構、小標題、段落劃分。檢查題目與內容是否相切,各個部分的內在聯繫是否緊湊,有沒有更切題、更新穎的標題,並注意文章的層次是不是合理。第三步,修改論文中語言的運用狀況,看文章中有無病句和含混不清的詞,能否用更好的詞語表達文章中同樣的意思,爭取在不妨礙思想觀點的前提下把文章寫得更漂亮一些,文筆更優美流暢一些。經過上述過程的修改後,即可將論文送指導教師審閲,再根據導師意見進一步修改定稿。

最後就是成稿的發表。一篇文章質量的好與壞,往往是以科學含量多少來區分的。一篇好論文構成的五大要素是:設計合理;資料齊全;客觀標準準確;結論正確;文筆流暢。設想如果一篇論文的設計不合理,將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缺陷;缺乏可供比較的對照組,致使研究缺乏科學性,結論沒有説服力;缺乏診斷標準和療效標準,致使文章缺乏説服力;缺乏實驗室材料,診斷依據不足;樣本太少,不具有代表性,也無法進行統計學處理,其結論無可信性;缺少流行病學調查和近期及遠期的隨防資料,有較大的抽樣誤差就不能反映該項研究的總體水平,缺乏科學性。文章沒有科學性,也就失去了刊用的意義。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醫學科研的相關問題。這也讓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要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克服為學習而學習的思想傾向,既要精學,又要博學;既要現在“實用”,又要今後“有用”,努力使“筆頭”成為“插頭”、“人腦”變成“電腦”,不斷擴充知識存量、豐富知識內涵、更新知識結構,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聽了這次報告我受益匪淺,

開拓了視野。也感受到了來自學術前沿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學術領域裏盡心盡力,堅持去做研究,不斷的去追求真理,才能為人類幸福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學會合作,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學習和做研究的方法。勇於實踐,勇於創新。即使失敗,也要站起來重新開始直至成功。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專業,聯繫我們的社會實際,尋找社會的需求,為社會創造價值。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4

入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我參加了很多的學術講座,讓我受益頗多。通過這些講座,我瞭解到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概況,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拓寬了我的眼界,讓我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講座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朱志斌教授現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優化理論與算法研究。講座的主題是圖像處理中的優化算法,朱教授的講解條例清晰、生動有序,通常舉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圖像處理是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從數碼相機的普及到、數字電視的開展到遙感圖像處理和智能交通,它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學研究的發展、社會生產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為一個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學科,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探索。近年來對數字圖像處理的研究傾向於將數字圖像作為一個組合優化問題,並採用一系列優化策略完成圖像處理任務。

朱教授特別講了羣智能優化算法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羣智能優化算法是模擬生物或生物種羣的結構特點、進化規律、行為模式和思維方法等形成的計算技術和方法,具有自組織、自適應和自我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局收斂性、並行性和魯棒性等特點。常用的羣智能優化算法有遺傳算法和蟻羣算法、布穀鳥搜索算法等。以遺傳算法來説,GA是一種全局優化搜索算法,可以對複雜的非線性多維數據空間進行快速有效的計算。特別是由於它不受搜索空間的限制性假設的約束,魯棒性及固有的並行性等,在圖像處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潛在的發展前景。

從朱教授的精彩講座中我還學習到:羣智能優化算法不僅僅可以用於圖像處理,其實它還可以用於其他很多方面。聯繫到我的研究方向是項目調度,而項目調度是指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構成,在滿足約束的條件下產生達到某種目標的調度方案。項目調度實質上就是組合優化問題,那麼我是否可以把羣智能優化算法拿過來解決我的研究問題呢?聯繫到朱教授所講到的知識以及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我發現是通過羣智能優化算法求解項目調度問題是可行的,而且應該會有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

朱教授的講座是我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對我影響較大的講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穫也非常大。另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講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講的《從大數據熱看我國計算機學界的機遇》。周傲英教授是華東師範大學長江特聘教授、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是我國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風趣的開場白將大家帶入大數據的世界,通過Google、Yahoo、Facebook等國外知名計算機巨頭以及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計算機巨頭的最新發展概況來引入大數據。大數據(big data),或也可稱為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數據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有機構預測,“大數據”的發展,將使零售業淨利潤增長60%以上,製造業的產品開發、組裝成本將下降50%以上。在製造行業,企業通過對網上數據分析瞭解客户需求和掌握市場動向,並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後,就可以有效實現對採購和合理庫存量的管理,大大減少因盲目進貨而導致銷售損失。在商業上,國外一些超市利用對手機的定位和購物推車獲得商場內顧客在各處停留時間,利用視頻監視圖像軟件分析顧客購物行為,優化商場佈局和貨架排列。

大數據的火爆,也帶動了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對大數據的熱情。20xx年以來,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先後成立了大數據委員會,研究大數據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的《中國雲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的《物聯網“”發展規劃》等都把大數據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持。其中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規劃上,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被提出來,其中包括了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這都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外3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也都與“大數據”密切相關。

最後,根據當前應用需求和計算環境變化的現狀,周傲英教授提出大數據時代是我國計算機學界面臨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大數據的熱潮觸發了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使得“大數據是資產,不是包袱”、“要拿數據説話”等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改變了以往不重視數據積累,不相信數據分析等認識。有了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大數據的應用就有了希望。周傲英教授希望我們能夠抓住大數據的熱潮中的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積極投入到科學發展的潮流中。

總而言之,演講者們的講解條理清楚、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實例,讓講的內容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通過老師們的講座,使我能初步領略了專家的一種思想以及思維方式,接觸到平時一般接觸不到的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知識發展概況,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良多,真心的感謝那些為我們盡心盡力做出精彩講座的老師和專家們!雖然講座活動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但是我們不能停下科研的步伐,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的攀登知識的高峯,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2023學術講座心得體會 篇15

通過觀看趙才欣有效教學設計講座,深有感悟。所謂“有效教學”並非僅指教師的課上得好不好、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要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在知識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上有無進步。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學生厭學或者學生學無所得,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累,但各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摒棄一些錯誤的教學理念:

1)“講”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師覺得:上課時老師多 “講”一些,就可以幫助其掌握好所學知識,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由於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儘管教師盡心盡力,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的依賴性也就越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差,從而造成他們不願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2)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有些老師脱離學生的實際,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現有的職校學生實際狀況下為:學生普遍存在着“讀中職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職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缺乏理想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無心向學,痴迷網絡聊天、遊戲,不做作業和抄襲作業;以國中階段成績中下者居多,內心的悲觀情緒較重,有自暴自棄的心理缺陷。在還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v3g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