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讀完藤野先生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讀完藤野先生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讀完藤野先生的心得體會 篇1

毛澤東説:“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讀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後,我深深切切地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他直麪人生,向善求真;他以筆代戈,戰鬥一生。如果説英國文學不能沒有莎士比亞,那我們的民族則不能沒有魯迅——他是現代中國的民族魂。

讀完藤野先生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藤野先生》一文彰顯出魯迅崇高的愛國情懷。魯迅為了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選擇了去仙台學醫,他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他懷着“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遠大抱負,一心一意救國,但這個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

魯迅作為一個弱國子民,受到了日本一些“愛國青年”的歧視。在他們的眼裏,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這是何等荒謬!魯迅解剖學的成績是59分,他們便懷疑他得了藤野先生漏泄出來的題目,魯迅覺得十分辛酸和悲哀。有一次下課前幾分鐘放電影,他看到一箇中國人要被槍斃,一羣中國人竟然在旁邊若無其事地看熱鬧,魯迅的思想受到極大震動。

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於是,為了拯救中國人,魯迅毅然選擇了棄醫從文,雖然他知道,文學這條路有多麼艱難。

讀了這篇文章,我聯想到了我們的生活。在升旗儀式上,同學們排成一列列整齊的隊伍,隨着音樂的響起,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隨風飄揚。在這樣一個莊嚴的時刻,卻有幾個同學在國旗下竊竊私語,還不停地發笑。我感到非常憤怒,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難道不應該懷着一顆愛國之心,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嗎?

我們現在享受着這麼優越的學習條件,不都是黨的領導人辛勤付出,艱苦奮鬥換來的嗎?想想我們自己,難道不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發展艱苦奮鬥嗎?我們難道不應該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青春嗎?在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難道不應該挺身而出嗎?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樹立遠大的理想,塑造美好的心靈,讓我們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發展作出貢獻吧!

讀完藤野先生的心得體會 篇2

老師,使我們一生的指路人。在黑暗中為我們創造光明;在迷霧中為我們指引方向,良師可以使一個人飛黃騰達,而我們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魯迅,也有一位良師。他的這位老師讓他感到了温暖。

他就是藤野先生。他是一個日本人,卻是受人尊敬的日本人。我們大家都知道,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加強了對中國的殖民侵略,日本人當時是瞧不起中國人的。他們認為中國人落後,封閉,不知變通。而藤野先生正是他們當中的反例,他主張平等觀念,他會換位思考。這也成了魯迅生涯中他最尊敬的老師。

魯迅是一個愛過的人,他為了救國而去日本求學,他在日本受到了無盡的侮辱與欺凌。藤野先生給予了他鼓勵,給予了他動力。

藤野先生外形是很模糊的。他常常忘記打領帶就來上課,這也讓他成為學生的笑柄,而他本人卻似毫不介意。同時,他也是一個很認真的人,他在不瞭解魯迅的情況下,認真地批改他的文章,希望他的學生能學到更多。他同時也是一個善於求學的人,他為了他的解剖學去向學生問問題。

最為讓魯迅感動他的就是他的精神了。他教了魯迅許多知識,並不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吝嗇,讓魯迅也值得讓他自信,考到了60分以上。藤野先生是傑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代表人物。

讀完藤野先生的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早晨,媽媽決定給我做一道她最拿手的蛋炒飯。

蛋炒飯的做法特別簡單。首先準備好材料:有雞蛋,還有冷米飯,喜歡吃別的東西也可以放進去。

準備好材料之後,先把鍋熱一下,然後加一些油,讓油在鍋裏悶一悶。大約一分鐘後,把雞蛋打散,用筷子來回攪拌。當蛋清和蛋黃完成混合在一起之後,將蛋液慢慢倒入鍋中,然後用鍋鏟來回鏟動蛋液,等到雞液逐漸凝固,變成黃色的蛋餅時,再把它搗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把蛋餅搗碎以後,就可以把米飯倒進去翻炒了。在翻炒的過程中,鍋裏時常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比如:“嗞嗞”、“啪啪”、“咚咚”……這是各種各樣的食材在鍋裏跳舞呢!

等待幾分鐘之後,蛋炒飯就做好了。媽媽把蛋炒飯盛進碗裏,讓我趕緊嚐嚐。我一看立馬拒絕了,因為這蛋炒飯跟壞了一樣,看起來黑乎乎的。但是,媽媽説:“不嚐嚐,怎麼知道好不好吃呢?”我無可奈何,只好嚐了一口。“呀!實在是太好吃了,”我忍不住讚歎道。媽媽走過來,得意地對我説:“好吃吧?”我含着飯説:“好……好吃,太……好吃了!”因為蛋炒飯的味道太好了,我大口大口地往嘴巴里塞,一不小心就被嗆到了。但是,我毫不在意,一會兒功夫就狼吞虎嚥地吃完了一碗蛋炒飯,因為實在太好吃了!一個個營養的小雞蛋塊,再配上香噴噴的米飯,最後撒上葱花,簡直完美。

媽媽這次做的蛋炒飯真好吃,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更應該關注內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grj7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