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父母的心》聽過心得

《父母的心》聽過心得

以心解心

《父母的心》聽過心得

——樑增紅老師執教《父母的心》觀感

江蘇省常州市濱江中學 錢俊

注:本文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xx.07

20xx年10月13日,江蘇省特級教師、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樑增紅老師為廣東省清遠市骨幹教師國培班學員執教了一堂精彩的公開課《父母的心》。筆者有幸親身感受,寫下一些文字與大家分享。

一、匠“心”獨運

樑老師並沒有按照講解小説的慣用方式,大講三要素之類,而是巧妙地拋出“‘結’?”“‘解’?”兩個疑問,使得學生能迅速把握小説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一開始就對小説的結構及主體內容有了宏觀上的準確認知。緊接着樑老師又順勢設問:“小説為什麼要設計貧窮的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換孩子,換一次行嗎?或者,開始就寫,貧窮的父母面對誘惑,義正辭嚴地拒絕,一個孩子也不送?”,看似簡單的一個追問,輕描淡寫地將小説情節上一波三折的精妙之處展現了出來。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品味,樑老師並沒有按部就班地挨個分析人物,而是抓住“三次換孩子的異同”大做文章。簡簡單單地用“變”和“不變”來引導學生將川端康成小説的細緻之處抽絲剝繭,使其一目瞭然。處理人物心理時,樑老師借用角色體會扮演的方式,使得學生通過有代入感的朗讀,更好地把握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方式簡單卻高效,對於體味人物內心世界這一難題,樑老師處理起來舉重若輕。解讀文本主題是這篇小説的重點之一,樑老師的處理顯得有點“不走尋常路”。“財主夫人有父母的心嗎?”“有人説,第16段文字顯得多餘。你的看法如何?”兩個問題一主一輔,使得對小説主題的解讀顯得輕鬆至極。

整堂課下來,教者看似毫不費力,學者充實而不懈怠。樑老師一個個看似簡單普通卻高明獨到的課堂環節設計,匠心獨運可見一斑。

二、俯身貼“心”

常説的解讀文本時要“目中有人(學生)”,在樑老師的課堂隨處可見。在試圖通過朗讀來感知人物心理活動時,樑老師並沒有急於告知學生相關的所謂“祕訣”,而是讓學生自己不斷試着體會感受,不斷嘗試着不同的朗讀方式,逐步摸索,最終達成通過朗讀把握文本情感的目標。體會川端康成創作風格中的“紫色”情調,就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鑑賞能力而言,是個很大的難點。如何讓學生體會“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是每個老師都會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樑老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並沒有站在自己的鑑賞水平上洋洋灑灑、侃侃而談,而是巧妙地藉助PPT給學生展示了川端康成命途多舛的生活經歷,再輔以日本評論家滿懷情愫的評論語言,本來抽象難以言傳的“紫色”情調頓時洋溢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閲讀着樑老師補充的原文結尾,所有學生都沉浸在這種“淡淡的哀怨和濃濃的愛心”裏,就連多次讀過、教過這篇課文的筆者也被一種力量深深地打動了。不得不説,樑老師這種俯下身子,貼心地把學生帶入文本的引導方式實在是高明而不露痕跡。

二、主動用“心”

樑老師這節課,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真實和充實。這裏的學生沒有稍作點撥就洋洋灑灑的“出色”,也沒有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的“高效”,你能感受到他們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思考,在體會,在若有所思,在恍然大悟。

在扮演小説中的父親或母親時,他們彷彿真的變成了那對窮苦的夫婦;在品味對話時,他們仔細地體味着輕重讀的不同情感;在給小説續寫結尾時,他們展現出他們那看似並不完美卻讓人驚喜的奇思妙想。從並不能準確把握輕重讀,到在老師的指點提示下能通過朗讀來體會文本,讀出了重點,讀出了情感……我看到了學生們在課堂上的用心、投入。透過學生閃爍着思辨的火花的發言,我能看出他們已經在樑老師的帶領下融入了小説,並樂在其中。在這裏,解讀文本變成了一件讓人愉悦的事。就一堂語文課而言,我想樑老師的初衷應該也是如此吧。

樑老師四兩撥千斤,巧妙而不露痕跡,“以心解心”,給我們留下了一節返璞歸真的《父母的心》。

本文作者:樑增紅

公眾號:樑增紅

標籤: 父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gjww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