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孩子們是最富有想象的,想象是學生創造力的萌芽。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筆者在教《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一、抓住詞語,激發想象

一篇文章有許多重要的詞語,老師在教學時要有重點地選擇幾個,讓學生展開想象,頭腦中形成畫面,從而幫助詞句的理解,感悟語文的魅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課文第一段就説:“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筆者讓學生抓住“被欺凌”、“被壓迫”、“深淵”來想象波蘭人民當時的生活。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波蘭的人民水生火熱的生活,為下文學習奠定情感的基調。

二、緊扣空白,發揮想象

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説透,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或因表達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內容,留下“空白”。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用好這些“疏可走馬”處,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用創造的才智為這些“空白”添補亮麗的色彩。這樣既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第二段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送給肖邦一份特殊的禮物——裝滿祖國波蘭泥土的銀盃,希望他無論何時何地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肖邦接過銀盃一句話沒説只是熱淚盈眶。這是作者有意識留下的“空白”,讓我們盡情的想象:當時肖邦會説些什麼?會想些什麼?此時學生想象力猶如開閘的潮水一樣,小手一隻只舉起來。有的學生説:“老師,請你放心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的!”也有的説:“祖國,祖國啊,我無論在哪裏都會惦記你的!我們的心緊緊相連!”可見,學生的想象之門打開後,説起話來就滔滔不絕了。

三、利用插圖,啟發想象

課文插圖雖是根據課文內容而作,但其內容的信息量往往要勝於文字。利用插圖內容的不確定性和可擴展性激發學生展開想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課文第三段肖邦聽説起義失敗,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這時筆者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展開合理的想象。想象當時肖邦的悲憤欲絕、滿腔熱血。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昇華。

四、引導續寫,豐富想象

創新離不開想象,想象離不開假設。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延伸情節,豐富想象。在教學中,筆者儘量喚起孩子們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引導他們或者延伸故事情節,或者補充課文內容,從而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蘇教版的許多課文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續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所學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如課文結尾,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筆者讓學生續寫波蘭人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會怎麼做?會説些什麼?這樣的問題無疑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把自己的想象説出來或寫出來,為故事續個結尾,既深化了對原文的理解,又開拓了學生思維,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只要我們教師積極挖掘,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推向高潮,就能使閲讀教學的課堂,放射出亮麗的光彩。

五、指導朗讀,提高想象

《新課程標準》將“朗讀”作為一項培養學生能力的任務,要求教師對學生加強訓練。全國知名特級語文教師於永正曾説:“語文,説一千道一萬,要將“讀”貫穿課堂的始終。”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指導朗讀,不僅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更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讀表達出思想感情來。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筆者指導學生在讀中想象肖邦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有感情的朗讀,自然會使讀者、聽者的情感同樣達到高潮,從而體會肖邦的愛國之情。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要靠長時間的積累,春雨潤物般的滲透。培養想象能力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是靈活多變的,教師應當抓住機會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盡情地遨遊。我們相信,常此以往,通過這種創造教育,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想象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為了更好地把握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和發展方向,瞭解最前沿的識字教學方法,最近我認真研讀了“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教學建議”這本書。

部編版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遵循“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科學安排識字、寫字的順序。識字採取分散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的方式,既隨文識字,也通過專門的識字課以及語文園地中專設的欄目“識字加油站”進行集中識字。識字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韻語識字、字理識字、事物歸類識字、生活識字、查字典識字,內容也豐富多彩,能使學生受到各方面的薰陶感染。生字教學,貫穿於學生語文學習的始終,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這冊教材主要體現以下識字方法:

一、字理識字。藉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將同偏旁的漢字進行歸類學習。比如識字課《樹之歌》集中學習8個木字旁的漢字;語文園地五的“識字加油站”,教材根據“峯、鋒、蜂” “幕、墓、慕”“抄、炒、吵”3組字的字形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偏旁的特點判斷字義,把生字選入恰當的語境中。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時千萬不要圖省事,直接連線組詞就完事,一定要徹底讓學生根據偏旁的不同認識到不同字的不同用法,讓學生從字理的角度判斷如何用字,從而達到正確使用的目的。

二、事物歸類識字。如,語文園地六列舉了幾種常見的車和船的名稱,語文園地八識字加油站是動物類,通過歸類,並藉助生活經驗,學生能比較直觀地瞭解生詞的含義。

三、生活識字。如,語文園地三列舉了9種課餘活動的名稱,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就能瞭解生詞的意思。語文園地四,呈現的是一張普通的火車票,提示語“從火車票上也能認識很多字”,強化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引導學生隨時隨地主動識字。

四、查字典識字。本冊教材在語文園地二介紹了部首查字法,這是學生獨立識字經常使用的方法,教材介紹了部首查字法的步驟要領。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使用部首查字法的能力,教材在語文園地七,還安排了獨體字的查找練習,以全面提升學生查字典的能力。

五、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猜字。語文園地六的“字詞句運用”,引導學生根據詞語的意思來猜測多音字的讀音;語文園地八根據形聲字聲旁表音的規律,猜測擬聲詞“啪、唰、吱呀”等的讀音。這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的一種練習設計,學生可以聯繫上下文、藉助生活經驗和漢字的構字規律。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國小語文教師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我們要抓住教材改革的契機,用好教材,努力提高國小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質量。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摘要:學生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後,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學習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認知水平也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地提高,思維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根據這樣的情況,作者就中職語文教師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完成使命這一問題,談了四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中職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教材,特別強調人文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眼於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這些標準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切實把所學付諸實踐。下面我就談談在實際教學中的四點心得體會。

一、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重新制定教學目標。

中職學生大多是學校中後三分之一學生,他們的自制力差,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沒有興趣,看到書本就頭痛,等等,這就使教師在教學、教育等方面遇到諸多困難,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為:語文基礎差,許多學生字詞不會寫,整個句子讀不下來,厭學情緒明顯,許多學生上語文課的時候思想不集中,睡覺、開小差、交頭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主觀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學存在的問題所致。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依據教學目標探索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模式,能夠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就業必需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課時候我制定瞭如下目標:(1)通過閲讀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論點:人的高貴在於靈魂。(2)概括和分析事實論據,學習議論文嚴謹的思路,緊密的結構。(3)理解“靈魂”的內涵,明確自己的精神追求。這個目標的制定,不僅讓學生學到了“人最高貴的地方是自己的靈魂”,而且讓他們從本質上認識了什麼樣的靈魂是高貴的,從而陶冶了情操。目標的制定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所説的三維目標。

二、結合新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提升。教材中的課文絕大多數是從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選出來的,課文本身就含有許多語文知識點,學習、理解課文的過程,其實就是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的過程。但是,任何教材,説到底,僅僅是個例子,把這個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於就學好了語文。如果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學習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那麼就真正成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歡的格言、成語、名言、警句等;到報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學精品朗讀;從中外寓言、童話、詩歌中選出美文研習;自己制訂背誦計劃,每天背上一句、一條或一篇;收集資料,重組信息,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補充;把必修課本和選修課本結合起來,注意相關課文異同點的比較和分析。語文知識的攝取和語文能力的培養,並不像有些同學所以為的那樣,只存在於語文課本,或只能從課堂上得到。可以説,跳不出語文教材,跳不出語文課堂,就學不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語文能力。如《天堂與地獄比鄰》一課,在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分析:作者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第一份職工作的?從中他獲得了哪些收穫?學生完成後,繼續思考:這些對你未來的職業生活有哪些啟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將怎麼對待?從你讀過的寓言中找一個類似的文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三、研讀新課程,把語文課堂生活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的知識離不開生活,語文的內涵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儘量找到語文跟生活的連接點,注入生活和時代的活水,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文講讀時面對學生生活實際,尋找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使課文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比如在講授《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我讓學生結合時事談談自己是怎麼看待廉頗和藺相如的,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現在同學間的問題,從而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各個方面的關係。

四、根據新課程和職校特點,將語文教學內容和實踐課程相結合。

職校教學一般“堅持以就業為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宗旨,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根據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偏差的現狀和今後就業、創業的需要,可以在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説話”訓練,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口語交際訓練序列所安排的內容,也可編寫口語交際方面的校本教材,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實施中以禮節性的交際口才、自薦求職的説服口才、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講口才為重點,對學生加強訓練,訓練中注重循序漸進,由簡短到成篇,由照讀到脱稿,由有備到即興,由對話到辯論。這樣,經過教學和訓練,中職學生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從説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準確、連貫、得體地講明白完整的語段和全篇,為日後適應社會需求打下一定的表達基礎。

我們要實現語文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與文化素質講座相結合,安排唐宋詩詞講座、文學欣賞講座等,傳承作品中優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與校園藝術節、文化月等活動相結合,開展辯論會、演講比賽、課本劇演出等;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辦文學刊物等;開展小記者採風活動、學生暑期實踐活動等,豐富學生的閲歷,提高閲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人文素養,從而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目的。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人。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過程,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所以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切實地理解新課程標準,並把新課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學中去,結合職業學校的具體特點,穩中有變,萬變不離其宗,為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

新課標下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後簡稱大綱)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語文教學對於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職學校學生中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較低對語文課學習不感興趣,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已成為許多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的共識。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我認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應根據職專學生現狀,體現職業特點,突出實用性,在形成綜合職業能力上做好文章。

關鍵詞:中職語文;重基礎;教學手段;綜合能力

一、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屬基礎課,起着輔助專業課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學生的重視,總以為只有專業科目才是重要的,語文是可有可無的。但就目前中職學生的語文水平來看,實在不容樂觀。一些中職畢業生連一份自薦書都寫不好,一些參加工作的學生連寫份通知都不會。這些嚴峻的現實引發我們對中職語言教學的深思。該如何解決當前中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呢?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1.語文教學普遍受到輕視。由於各種類型的學校及不同的專業擔負着培養本行業的初級技術人才的任務,故而從學校的領導者的指導思想到教職工的服務意識,都是以專業課教學為主,以文化課教學為輔。學校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把語文教學放在可有可無的地位,使語文教學備受冷落。從而導致學生也輕視了語文的重要性。

2.教師授課隨意性大。由於沒有可供具體參照的培養目標和升學壓力,不少中職語文教師認為中職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解決就業問題,只要專業課教師講好就行了。教師的這種思想傾向必然導致授課時的隨心所欲,不認真研究大綱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發揮想像,只要學生愛聽,有趣味,能逗笑,評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太注意教學內容,缺乏教學原則,授課無深度。

3.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職後,不少學生勁頭鋭減,語文作業草率應付。有些學生認為,在中學,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三大文體都寫過無數遍了,上中職就無須再認真練習。因此,不願動腦,怕寫作文,導致寫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語文教學的創新對策

l.打破舊的教學模式,構建新的課堂設想。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頭腦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着知識點,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考試,關注的是分數。但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今天,我們必須打破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樹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價值取向。作為教師必須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向學生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主動的研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教師要學會創設意境,把教科書裏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在最大限度激活學生的思維。

由於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前的教學設想,這種設想與我們過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學生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流程、課後反饋和自我點評等構成了新的教學框架,這樣的框架可以把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呈現出來,把課堂變成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

2.師生互為主體,演繹“善教”“樂學”。人們都説:“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由於語文課程具有“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特點,藝術性和科學性在語文課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結合,就必須構建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而教學互動的根本又在於“善教”與“樂學”。“善教”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要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引導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注重啟發與誘導學生,善於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能把學過的知識加以培植、發散。“樂學”意味着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消極的“等、靠、聽、記”,而是主動地參與討論、思考、質疑和創新。

中職語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體現了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職教特點,強化能力訓練,有利於教師在課堂改革創新上大顯身手,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和創新能力,把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進行完美的組合,創設出“善教”“樂學”的理想課堂。

3.實施人文教育,陶冶學生情操。《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師應該把課堂當作學生思考、認識、理解、體驗、演繹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裏,許多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盡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滌盪着求知者的靈魂。例如,畢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們不要讓幸福擦肩而過。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把我們帶入了縹緲朦朧的美妙境界,抒發了熱愛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學生在欣賞之餘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學的薰陶。同樣,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揚愛國主義,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師需要藉助語文課文,寓教於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學生共同賞析,激起學生的共鳴,在一種平等、和諧、自由、愉快、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啟迪、引導學生感悟人生,讓語文陶冶情操。

4.創新要加強閲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這種大變革的背景下,我們教師首先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只有認真領會了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其次,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不是課程被動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教師可憑自己的學識、經驗和個性來分析、處理、調適教材,設計自己的課堂設想,閲讀是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新課程對語文教師的閲讀有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4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看起來很容易,其實並不然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閲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認為要想讓孩子掌握更多的識字量,在教學中一定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孩子在一種愉快的環境中接受識字教學,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

第一,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我根據孩子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在教學中穿插各種小遊戲如在教孩子學習了一些生字以後,為了鞏固孩子的記憶我經常採用開火車,摘果子,找朋友,猜謎語等方法特別是摘果子游戲最受學生歡迎,我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樹,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請學生扮成小白兔提着籃子去摘果子,當孩子們摘下自己認識的字時非常高興摘了滿滿的一籃子果子很有成就感因此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孩子處在一種快樂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喜歡學習增加孩子識字的記憶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級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記憶為主,我們的漢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課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鳥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的,這些字都和實物有相似之處,所以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圖片後再識記,就輕鬆多了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有利於學生識記如:學習“禾”這個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還要多一撇,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頭是彎彎的,這樣一想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

第三,利用豐富多彩的插圖來進行識字教學,我們低年級的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色彩鮮豔,生動有趣,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能幫助孩子們識記如在學習《在家裏》這一課,沙發,茶几,電視,電話,枱燈、書架、掛鐘、報紙都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接觸的實物,每個家庭都有,學生很感興趣通過漢字與實物的對照,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漢字,這些圖片對學生記憶識字起到橋樑的作用,使每個漢字都賦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了學生的記憶。

第四,做動作學漢字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動作的詞語,可以用肢體來進行表演的如在學習《操場上》這一課,動作的詞語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這些詞語都和動作有關,在學習過程中我讓學生先做一做動作第一組的詞語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組的詞語都是用腳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過動作表演,學生不但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興致極高,學生學起來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來識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漢字,如商標,日用品,廣告,路牌,超市購物等等,無處不在如:我讓學生蒐集衣服上的商標和包裝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認識,孩子的興趣很濃,從中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漢字而且孩子們之間還進行了交流,我讓學生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漢字,平時就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擴大識字量。

另外,我還佈置學生課外讀拼音讀物,交代每個家長給孩子買兒童故事書,現在我班很多的孩子識字量大大的提高了。

當然,識字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只要我們不斷的反思總結,不斷的探索發現,不斷的尋找更適合學生記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的更輕鬆,更快樂。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5

一、基本情況

本期,我主要擔任七年級212班和208班語文教學,兩班共139人,男女生各佔半壁江山,學生基礎參差不齊,212班有一部分尖子,但數量不多,還有7、8個學生基礎特別差,字還沒有國小一年級學生寫得規範,208班大部分比較差,因為他們都是從農村來此,國小可能不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普遍字都寫得不美觀,而且閲讀與寫作能力都不高,相當一部分同學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沒有自學、預習的習慣,不知道怎樣聽課,作業錯了也不會主動去修改。針對這些情況,我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是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讀書習慣。每天安排不少於一個小時的朗讀時間,早讀課,一定讓學生有朗朗讀書聲,每節語文課前五分鐘讓學生也用來訓練朗讀,課堂上,也要求自己一定讓學生有讀書的機會,有時還利用晚自習前預備鈴時間讀一些《弟子規》等課外文章。

2、預習習慣。開學初,我就把預習重要性做了強調,每天我都會抽一定時間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給學生體驗預習帶來的快樂,在課堂上,我都設立了檢查預習這一環節,對做得好、效果好的給予掌聲和鼓勵。

3、自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自學的習慣,等老師來講,等老師來督促我做,督促我記,幫助我總結,幫助我歸納,所以對於自學能力的培育,我反覆給學生做了強調,並採取系列措施幫組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認真檢查學生的自學筆記,給學生批改作業的機會,給學生分析課文,講解課文的機會,通過這些措施,對於督促學生自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寫作的習慣,主要是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並且對日記的質量做了要求,從書寫、篇幅、語言都做了要求。每一次考試,不管是期會考試、月考等大考,還是單元測試等小考,都要求學生寫總結,把經驗教訓有條理的表達出來。

二是改變教學風格,從興趣人手,打造樂學課堂。

以前我的課堂比較呆板,缺乏生機,主要是授課語言生硬僵化,枯燥無味,課堂形式單調,學生參與機會少。經過自己的反思,我這個學期我大膽的改變教學風格,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上課時,儘量使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我自己給自己的要求是,沒有笑聲的課就是失敗的課。在教授知識點時,我就會較勁腦子組織生動的語言來給學生講解。同時我也給自己的課堂規定沒有學生的參與的課時失敗的課,每一節課,我都會設計一些學生參與的環節,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展示欲,參與的積極性。

三是改變作業批改形式,摸索快捷高效反饋形式。

如果按照傳統作業批改形式,作業的週期會很長,兩個班140人,單作文一項,就要至少兩個星期,還有日記、課堂作業、基礎訓練、單元測試等大量其它作業根本無法估及,高效無從談起,學習興趣蕩然無存。採取作業自批形式,週期短,效果好,老師學生都能及時瞭解知識學習情況,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我不會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採取抽查等多種形式瞭解作業情況,收集信息反潰當然單元小考,為了減少錯誤,給學生公正公平的評價,我會盡量自己批改。

四是積極拓展第二課堂。

語文要求學生有廣闊的知識面,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發動學生積極捐書,在教室裏建立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在業餘時間閲讀,找一些課外的經典名篇讓學生朗讀,比如《弟子規》《詩詞名句》等,還讓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寫一則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向校報投稿,辦好每一期黑板報,積極參加語文競賽活動。

三、工作效果

通過採取以上措施,本期教學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課堂生動起來了,學生普遍喜歡語文課了。很多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果和作業質量都較開學初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較快,拿208班和210班相比,在開學初做的摸底測試中,成績遠比不相上210班,但在後面的幾次測試中,208班就有了明顯的提高,期會考試和競賽考試就超過了。212語文班平由第四名也上升到了第三名。在學校組織的語文競賽中208班有3人獲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6人獲三等獎,212班有4人獲一等獎,8人獲二等獎,13人獲三等獎。

四、主要經驗

一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習慣

二是要轉變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

三是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樂學。

四是要督促到位

五是要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差生學習習慣培養是長期艱鉅的任務,今後要堅持習慣培養。

課堂雖生動但還不夠精緻穩定,把課堂儘快形成模式,構成固定板塊,形成自己的特色。

有些學生在自改作業時有敷衍現象,下學期需要加大教育和督察力度。

反饋的信心沒有詳細記錄,不便歸納整理,要養成積累的習慣,儘量把實踐提高到理論層面。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實踐中,課堂提問浮淺、隨意、瑣碎甚至無效,不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引發爭議,闡發觀點,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就需要正確的理論性的指導。課堂成敗與否,課堂效率的高低,不僅依賴於教師的學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藝術等,更重要的在於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學生應該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在有限的時間裏,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學習。可是,怎樣組織、引導並參與學生的語文學習呢?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有效的提問,是激活課堂、促進教學實現動態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課前應當充分預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引領性問題,並根據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的新問題,調整、重組、靈活機動的組織教學。我圍繞“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積極探索,在前階段提出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九項策略:

(一)態度真誠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獲得知識和找到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如果在提問時能神態自然,以鼓勵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鼓勵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問題思考中來。但是,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思考的結果也千差萬別,無論答案怎樣,教師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指責和嘲笑,真誠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導和啟發。另外,提問要儘量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不能只提問幾個“尖子”學生而忽略其他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和不善言談的學生,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因人施問

孔子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應用於課堂提問中,即為因人施問。教師在預設問題時,要根據學生情況,分層次預設;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因人而異。如課前檢測字詞時,可讓程度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問題,可以讓中等學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對於難度較大的拓展性問題和綜合性表述題,可以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和部分中等生來回答。教師對他們的回答要加以點評,讓所有學生在比較與鑑別中,提高分析能力與概括能力。

(三)注重實際

教學不僅要從教材出發,更應從熟悉學生,瞭解學生認識水平。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我們的提問才能與學生的思維接軌,才能取得教學主動權。因此設計提問,我們既考慮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和興趣愛好。

(四)體現整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喜歡將一篇課文肢解開來,零碎地發問,易形成分析的疲勞。提問應注意有利於學生整體感受文本,在此基礎上深入研討關鍵點。

(五)創設情境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創設情境問題是必要且重要的一個環節。好的情境問題,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避免傳統教學“一張嘴、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如果情境問題過大,過於寬泛,學生容易“跑調”,很難被引入課堂學習的正軌,造成課堂教學時間嚴重不足,寶貴的學習就這樣白白浪費了,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六)重視體驗

設計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親切感,有利於學生説真話、抒真情。比如教學《中彩那天》,可以提問“聯繫自己的實際,説説你中獎的感受?”“《中獎那天》中的父親得到那輛汽車後能經過道德抉擇把汽車還給庫伯,你感受出什麼?”這些問題切合學生實際,學生有話可説,能激發思維,形成熱烈的課堂氣氛。

(七)巧妙變換

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前,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一些懸念,當學生帶着解開懸念的渴望學習課文時,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老師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板書《魚畫到了紙上》下面細心的孩子就説是《魚游到了紙上》。師接着問:同學們,我們知道魚兒離不開水,魚在水裏遊。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呢?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使學生興趣大增,開始認真地研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老師順勢引導盲人青年的認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課堂提問不要只侷限於一個角度,採用一種表達形式,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適當變換角度提問,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春天是可以觀賞,應改為“‘觀賞’,這裏為什麼要用‘觸摸’二字?”這種提問就更新穎,能較好的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思維。

(八)體現“兩”度

所謂坡度,就是在提問時,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個一個台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一文中伽利略曾經講過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理由很令人費解,人們相信嗎?你是怎麼認為的?教者演示伽利略的實驗學生就不難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麼往往會造成整堂課的氣氛沉悶。

挖掘深度,在教學中常可以發現這種現象,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後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穫,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了。因此,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學生咀嚼有味,才能引發學生創造性的火花。

淺顯的提問,往往使學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時增加點深度使學生咀之有勁,品之有味,能夠領略更奧妙的知識殿堂,有時還會引起創造性的火花。

(九)強化重點

現行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平鋪直敍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文本特徵,有重點的設計問題,或設計問題反映重點。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提的問題,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便能幡然頓悟,從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語言王國裏遨遊;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時至年末,很多課程的學習也都接近尾聲,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本期所走過的路,可以説感概頗多。

學習期間,我對階段所要學習的課程都首先作了一個大體的瞭解,制訂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而我也是基本上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完成本期的學業。

本階段學的課程門類繁多,內容複雜,有新時期師德修養、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法、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校本研修面對面、現代教育技術等等。有文科也有理科,有理論課,也有實踐操作課。總的來説,而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法給我的更多感覺則是新鮮,學得也比較輕鬆。下面我就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法的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因為我的專業是國小語文,所以小語的學習首先在專業上就沒有多大的壓力,《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法》這本教材對我而言是第一本接觸的比較系統的新課程理論。教材包含的內容很多,有語文課程理念、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目標、認字和寫字教學、閲讀教學、作文教學、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等等,再加上老師的精彩講授,自我感覺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尤其是老師佈置的幾次作業更是強化和鞏固了所學的內容,收穫很大。因為我對閲讀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查閲了很多關於閲讀教學方面的材料,也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寫了幾篇關於閲讀教學的學習筆記,希望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這一方面有更深入細緻的研究。

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法這門課的學習對於我們的教學工作來説還是非常有用的,譬如説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樹立怎樣的教學理念、如何處理師生關係如何提升教師素養等等。總而言之,我覺得從該門課程的學習中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除此之外,在該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也有很多遺憾之處,老師曾給予我們幾次表現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譬如説發表觀摩感言,試講等等。但我都沒有上去。時光無法倒流,過去已成過去。我只是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能更加認真,不再有太多的遺憾。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8

語文教學到底該是什麼樣子,應該看以什麼為標準。

若以聽課老師有東西可聽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動”“層層設問”,從教師的“巧問”到學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課!

若以學生聽得有趣為標準,風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學生趣味,也無可厚非,因為往往是學生説了算。

若以會考應試分數為標準,任何先進高明的理論都無濟於事,任何花哨的教學都只能曇花一現。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樣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很顯然,我們不談學生成績是不行的,我們今天就談談“抓老鼠”的問題,談談怎樣做個好貓?

參加工作以來,開過不少成績分析會。好像領導説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績。我姑且不去評價這句話是否正確,但我確實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遙遙領先,但考試成績卻一塌糊塗。有些班級的考核分數不盡人意,但考試成績卻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級確實管理成績和教學成績都不錯。由此看來,管理和教學不能説沒有關係,確實有一定的關係。那它們存在關係的核心點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學生學習的一種精神狀態以及班級所營造的良好學習環境。由精神,我想到了電視劇《亮劍》。我相信很多老師也看過,我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尤其喜歡這樣一句話: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道是個死,也要亮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這裏提到亮劍精神,就是李雲龍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我們不需要我們的學生同別人打架時拼的你死我活,但我們的學生學習時是否需要一種精神?我們的班級是否需要一種靈魂支撐?再説説環境,先講一個簡單的事例:我們經常去別人家做客,主人一打開門,如果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很乾淨的地板,那第一反應應該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滿地垃圾,我們肯定是直接進入。如果我們再脱鞋,那只有一種情況。我們的腦袋進水了。再説一個常見的現象:讀大學時,如果一個女生宿舍6個人,有5個人在拍拖。那另一個女生出現的情況只能是兩種:第一、快瘋了,受不了了,因為每個女生都在説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體貼?第二種情況是:第二天馬上找一個男朋友,要求會很簡單:只要是個男的。説了這麼多,只想説明這樣一個問題:環境和氛圍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由此可見班級管理中班級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學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績就上去了。至於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個問題不展開講了。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七年級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採取多種形式,落實培訓學習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到武漢等地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DD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其後的點點滴滴則是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如學習《理想》這一課時,結合課後名言,讓學生在記錄本上記下自己的座右銘,既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也讓學生下意識地積累了許多知識。再如我們學習《鄧稼先》和《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們請學生談談自己心中的偶像,説説為什麼佩服他,那麼自己準備做一個怎麼樣的人?鼓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做一個有抱負的人。

二、深入集體備課,注重教學反思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體驗,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集體備課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通過討論,我們對新的備課方式形成了以下幾條意見: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每單元課文由教師分工備課,再集中彙總,討論修改,用集體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詳案。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另一方面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導學法,輔導學生。與之配套的還有一系列説課設計、研討課、評課,也有問題解決式的互動研討和教師的教學反思。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舉行了相應的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剛剛結束的中學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獎賽,青年教師從講課、説課、教案編寫、現場評課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風采,顯示我校青年教師較高的教學水平,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新課改的行進。學校規定全體教師每節課後必寫教學心得,通過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形式進行內省式反思,通過理論學習或與理論對照進行學習式反思。通過與他人交流、過程觀察、學生反饋、專家會診等方式進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學校還定期對教師課後反思情況進行檢查、評比,並將評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積累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如“精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既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摘錄自己欣賞的雋永小文。每節課訓練一人,要求人人能講,並能從中獲益。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也相應提高。

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郭沫若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積累是語言材料的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點滴積累,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積累,值日生每天在板報專欄上抄寫一首詩、一句名言,一組優美的句子或其它內容,並向學生推薦《讀者》、《中學生閲讀》等書目,定期指導學生閲讀中外名著,適時作時事點評。在課堂、學校的大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關注社會的責任感。營造人文化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接受的個體性。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進行“探索月球奧祕”的主題研究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關於月球知識的研究小課題,於是“月球知識知多少”、“有關月亮的對聯和謎語”、“月亮的傳説”等一系列子課題產生了,帶着這些課題,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學生幾個人共同研究一個課題,你上網查閲資料、我上圖書室借閲書籍、他負責整理資料,個個幹得頭頭是道;有的學生則和家長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時也讓家長更新了一回教育觀念。還有學習《魚化石》一詩時,請學生自己收集關於化石的資料,學生們帶來的成就出人意外:圖片、論文摘選、文章、詩歌,甚至有的同學搬來了自家的大百科全書,可見學生們對活動課的期待與熱忱。綜合性學習課《黃河,母親河》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黃河歷史組、黃河詩歌組、黃河傳説組,黃河環保組,收集資料,歸納整理,顯示了很好了自學才能,更體現了學生集體的智慧。

與時限較長的綜合性學習課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動。如課本劇,像《醜小鴨》,學生們自制卡通面具,設計台詞,自編自導,還煞有介事;還有課文人物的心理訪談,學生研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扮演主持人,為課本人物作內心獨白,於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組織學生編寫手抄報,學生自己分工合作,採訪、排版、配圖、發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們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接觸現實生活,擴展知識視野。

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緊緊抓住現代信息技術三個支撐點,即硬件建設、軟件開發、潛件發展,努力開發現代信息技術資源,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的效果,融圖、文、聲、像於一體,便於以另一平面呈現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竹影》一課中關於中西方繪畫的差異,難以捉摸地在一個個方塊字間遊移,可當多媒體呈現出兩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繪畫作品,像鄭燮的《竹石圖》,塞尚的《靜物》等,則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其不同。《觀舞記》課件的導語部分恰到好處地引入印度舞蹈錄影,讓學生領略到異域風情,對課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繪則更充滿了期待。課件《神州大戲台》進一步將展示平台的作用發揮盡致:各種臉譜、唱腔讓學生讚歎不已的同時心領神會。《黃河頌》課件中黃河壺口大瀑布騰挪宇宙的姿態、《黃河大合唱》吐吶山河的氣勢使光未然的詩歌靈魂於聲色大動之中赫然顯現。

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本學期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感慨頗多。語文是學好其餘課程的基礎,細心教師不難發現,語文學習較好的同學,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較好的。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入學,很多不良習慣也隨之而來,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堅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教師不厭其煩地反覆強調,經過一學期的培養,此刻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我經常告訴孩子們,你們正如蓋樓的地基部分,僅有地基打牢了,那麼高樓蓋起來就堅固無比了。我們學習知識必須要好把基礎學紮實。那麼,這一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閲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所以,在本學期的拼音教學中,我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紮實。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其他教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我能讓學生學得簡便、學得紮實。

(2)抓好寫字訓練。

俗話説得好“字如其人”,寫一手好字對一個人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異常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教師,我更注重自我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學光盤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異常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堅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衞生和骨胳發育。所以,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我給他們講了小樹苗如何長成參天大樹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夠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時常忘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醒。

(3)抓好讀書訓練。

閲讀,對學好語文來説也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閲讀這是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進取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來。

總之,在新課標精神地指導下,我將繼續更新觀念,開闢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可是,由於一小部分學生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差異,學習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因而班級裏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我會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全班同學的整體水平,使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再上一個新台階。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琥珀》是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第十冊教材中第三單元中的11課,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展開合理的想象”。對於《琥珀》這課教材來説,理解“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教學的重頭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非常好理解。但是對於“琥珀的發現”,非但是學生,連一些執教多年的老教師都吃不準,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忠實描述。由於“教參”上言之甚簡,一些老師甚至認為“教參”把發現歸為想象,是不科學的。再加上它不是教學重點所在,同時也很難於向學生説清楚,因此很多老師在公開教學時都力圖迴避這一問題。即使碰上了,也往往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其實,“琥珀的發現”不但不是事實,而且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最精采所在。雖然,“琥珀的發現”不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卻對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筆者以為,越是學生認識容易有誤區的地方,越正是老師教學中有“戲”可挖之處。如果説,幫助學生弄清科學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是《琥珀》一課的教學高潮所在的話,那麼,幫助學生認識“琥珀的發現”是作者合理想象則是捕捉到了《琥珀》一文的靈魂所在,能將教學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在參加今年南昌市閲讀教學競賽(24小時封閉式設計教學,上課)時,筆者採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18段)的重點句,自學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正當漸趨高潮時,學生突然提出“‘琥珀的發現’不應該是想象,而是事實”時,我在課堂上隨機作了這樣的處理:

“我很喜歡你這種坦率的精神,尤其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有這個問題的同學舉手?吳老師可以告訴你們答案,但我希望你們自已來解決。我請你們回憶一下學過的《黃河象》這課,然後告訴我,黃河象化石的發現時,作者告訴了我們發現時的什麼情況?”(生述黃河象發現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我們所説辦事要講科學的態度,首先就是忠誠於事實。比如你很多年後回憶吳老師給你上《琥珀》時的情景,就得把時間地點給寫清楚,對不對?再來看課文,如果誰這麼了不起,最早發現了一塊這麼珍貴、罕見的琥珀,科學家應不應該在這為他寫上一筆?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爾是一位德國作家。以德國人歷來辦事嚴謹仔細的作風,柏吉爾先生不應該漏過象發現時間和地點人物這麼重要的東西,對不對?”

“很多同學認為‘發現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課文中的這句話‘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麼近代的發現總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實不然。前面我們聯繫了上下文理解‘推測’的含義,誰還記得?”

(生述對“推測”理解)

“對於我們人類來説,已知的總是太少,未知的總是太多。甚至於就在今天這樣的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你也可能無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館收藏進來的那件藝術珍品,最早是誰發現的。那麼,怎樣認識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爭答:“展開合理的想象”)

“自已讀讀課文,聯繫前面科學家想象琥珀的形成來説説,科學家想象“琥珀的發現”合理嗎?”

(生經過讀書,很快理出了這樣一條科學家合理想象的線索:陸沉海漫——淹沒泥沙——衝上岸灘——漁民父子)

小結:“對於為我們發現這塊琥珀的人,我們懷有深深敬意,但由於時光變遷,已經無從考察是誰發現它的?因此,我們惟有(指黑板)依據事實,合理想象它了。科學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幾乎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這就是寫文章時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在接下來的談學習收穫中,學生不僅指出寫文章時展開合理的想象能令人信服,令文章生色生輝外,而且深刻地認識到:展開合理的想象就象點亮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人類由有限的已知世界通向茫茫的未知世界的道路。這樣處理“琥珀的發現”一部分教學,筆者以為,能夠讓學生真正學會讀書,學會聯繫各種已知條件地來認識分析問題,更學會了在實踐中展開合理的想象來認識世界的能力。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作文教學,不過我的作文教學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指導,一般以學生自己寫為主,然後從生活中,從細微中着手,讓孩子們樂於表達,樂於寫作,我常對孩子們説:“我們的作文寫下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是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等我們稍大一點,拿出它來讀時,會覺得自己那時候多有趣,達到這一目的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寫得好的,與同學與老師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自由寫、多寫為主。

讓他們每天寫日記,記下當天最有趣的事,有則長,無則短。每天選出幾篇較好的,讀給孩子們聽聽,有時會把孩子們的作文收集彙編成冊,在班級中傳看。他們聽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學寫進了作文那是一種幸福。那麼寫作的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抓住各種機會滲透寫作方法

剛開始要求寫日記時,每天放學,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説説聊聊,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回憶,也拉近自己對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對當天發生的事進行一個梳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經常給孩子們讀到一些好文章,我們會共同探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他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它給了你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説呢。這些都是我給孩子們創造的一些機會。

對於一些偶然的機會,我也會緊抓不放,如今天數學課上一個看圖作業(一年級):龜兔賽跑。

我們小朋友以後説話時要注意説清別人的神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會很吸引人的。看來我們平時生活中不僅要會用(我手指耳朵)耳朵聽,還要會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動(指大腦)腦筋想想才能收穫更多!”

其實這樣滲透着,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説暫時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用處的,可是我想,如果長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寫作技巧,對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三、關於評價

一般來説我對孩子們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勵為主,發現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會加以表揚,所以我讀的作文有時只讀一句,有時會讀一段,當然全篇好的,我絕不會吝嗇時間,通篇全讀,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

總之,我覺得作文我們在定位時不要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只説是寫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時再注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多寫,老師多鼓勵,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作文的。

有時候覺得讓學生理解那麼深有些拔高了,不過如果按高老師所説的那樣,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在跳一跳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童話,小短文,那麼兒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有感情地朗讀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本學期,我校組織了“課內比教學”的活動。作為其中的一員,經歷了説課、賽課、議課、評課等環節,教師們精彩紛呈的課堂表現,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優化、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安排、教學語言的組織……尤其是教學活動的呈現,更是體現出了新時代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極其過硬的基本功,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説課環節裏,每位老師都是從教材、學生、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預設效果這幾方面着手,如果沒有深入的理解教材、剖析教材,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的。

在本活動的重點——賽課環節,讓我懂得了認真組織的課堂是多麼的美妙。課堂中教師的語言、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評價缺一不可。教師的語言能帶領學生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有的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老師扣人心絃的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有的老師語言精煉簡潔,使學生能準確的理解知識點。有的老師循循善誘,引領學生步步深入。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只要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自己的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課堂中老師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點撥,滿面春風的微笑和親切和藹的啟發讓學生在輕鬆自如的學習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不管是英語課還是科學課、品德課,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熱烈場面充分彰顯了學生的個性,讓我們的課堂不再沉悶,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每一位學生都能“張口就説,提筆就寫”,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一位老師都重視了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培養。

及時恰當的評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許多老師都運用了鼓勵性的言語、手勢、眼神、以及肢體語言,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生生評價則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判斷、評價同學。

議課環節中,有的老師詳盡的記錄了上課老師的每一個提問,並分析了提問的有效性;有的老師用大量的數據展示了課堂上學生聽課的效果;有的老師則分析了課堂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這些都體現了老師們在聽課過程中的認真和專注以及他們對叫教學過程的深入分析。

總之,這次活動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向別人學習,僅僅學其一招半式是沒有用的,我們不僅要學其形,更要學其神。一堂好課,其內在的神在於教師本身精湛的學科涵養,以及將其自然轉化為教學影響力的智慧。教學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升自身素質,積澱教學素養。課堂不應只是知識的授受之所,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交流之地。好課絕不是教師“為了好而好“的刻意雕琢,好的一堂課應該是一扇窗户,打開這扇窗,孩子們可以洞察更多的奧祕,獲得更多的憧憬與嚮往。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一、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積極性

一方面,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寫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教學任務,比如,在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作文寫作課中,作文題目是《我的課餘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發言,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講述自己的課餘愛好、生活興趣。然後把這些語言整理成文,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任何寫作活動都來自於現實生活,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可以增設閲讀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代的詩詞、文化、成語,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閲讀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不僅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在寫作技巧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風景區春遊,進行對景色的寫作,教師講解一種花,讓學生用排比、比喻、擬人、誇張的手法對這種花進行描述,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寫作技巧,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加大語文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一方面,教師給學生安排的訓練題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訓練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訓練,寫完作文後,自己修改,自己評價,然後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和評價。教師應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一、藉助道具,渲染對話情境

國小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於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鍾。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是十分有利於學習的。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導《三個小夥伴》的分角色朗讀時,為學生準備了頭飾(狼、小羊),讓學生到講台邊來表演。由於頭飾渲染了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爭先恐後來表演、朗讀。甚至有的學生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道具,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

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二、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學生課堂主體意識,淡化教師的“理性權威”意識,消除教師的“話語霸權”角色。二是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建構意識,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內在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講方法、講規律,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四是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羣體,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關注,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講課要言之有物,切忌廢話連篇提高語言講解效果,首先要言之有物。在教學中,只要於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講解,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動作,只有言之有物,就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使學生對教師的講解產生積極的反應。對一些動作的講解只要抓住了本質與關鍵也同樣可以起到一語破惑的效果,關鍵要言之有物。比如教“立卧撐”的動作時,讓學生知道“兩直一快”是做好立卧撐的關鍵,在動作時要求做到“俯卧要挺直,站起要立直,動作要快速”就行。在講解 怎樣擲得遠、跳得遠時,只要講清“角度、力度、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就行,切忌廢話連篇,影響講解效果,浪費教學時間。

三、講課要言之有序,切忌語無倫次

提高語言講解效果,要精心設計講解順序。先講什麼?後講什麼?要做到心中有數,切勿東拉西扯,語無論次。體育教學的講解順序尤為重要。

體育教學的講解順序一般是下肢→ 軀幹→ 上肢→ 頭部,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講解順序,比如“立正”的動作要領,如果你腳下一句,頭上一句,語無倫次,東拉西扯,就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尤其是對較難動作的講解更要抓住特點,更要力求合理的講解順序,層層深入, 逐一破惑,才會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四、講課要富有情趣、使師生產生共鳴

提高語言講解效果,要注意富有情趣,使學生產生共鳴,因此,巧妙地運用形象的比喻,合理地穿插一些風趣的語言等,都有利於增強語言講解的感染力,比如在講解跳遠的踏跳時,用“踏板狠、離板快、好象彈簧跳起來”有比喻句講解,就會使學生易於理解,茅 動開。否則,一味地從頭到尾都有是專業性很強的術語講解與強調,語言講解就顯得比較單調乏味,使學生產生厭惡心理。

五、講課速度要快慢得當

講解時,速度太快,學生往往只是盲目地聽教師灌輸,而毫無思考的餘地,不利於啟發學生,影響講解效果。速度太慢,則顯得平鋪直敍,無有節奏感,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講解時要根據不同情況,把握好講解的速度,如講解新動作時速度應放慢,講解複習內容,簡單練習要求時,可稍放快講解速度。對低年級學生講解動作時,切忌速度太快。教學中切不可因教學法時間因素,有意地放慢或放快語言講解的速度。

總之,一年級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需要我進一步去摸索、去探討,我們的擔子不輕,責任不小,因為我們老師的工作是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本學期已經結束了。為了更好地發揚成績,彌補不足,啟迪今後的教學,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中所積累的有價值的經驗總結如下:

1、牢牢把握“讀”的環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實現三維目標。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説的就是“讀”的重要性。上課的時候,我着重於讀,但也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那種“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讀”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從方式方法上來説,我把“讀”分為個人“讀”,小組“讀”,教師範讀、“小老師”領讀,搶“讀”,競賽“讀”,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競賽“讀”了。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我把全班同學分為三組,以組為單位,然後進行朗讀比賽。一組在“讀”的時候,其它組就聽,等到這組讀完後,其它組就指出這組在“讀”的過程中讀錯的字。錯一個扣10分,然後把這組的最後得分記入他們的學期總分,學期末進行獎勵。由於有這麼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學生上課的參與熱情相當高,他們大多能把別人讀錯的字找出來,並且輪到自己讀的時候也相當認真。事實證明,這種“讀”的效果是不錯的。

2、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讓學生上課積極思考。

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會不斷地提出問題,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大、太泛、太難,都很難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在每一節課上課之前,都做了認真的準備,把要在上課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要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分別叫不同的學生來回答。並且讓其他學生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進行點評。有難度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老師進行適當引導、點評。在討論中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語文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為答好閲讀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自從在天津觀摩了特級老師的示範課後,開始嘗試用新的方法來教授語文。着重體現在“聽、説、讀、寫”四個方面。比如在識字教學時,我先講清漢字的構字意義,也就是這個漢字的構成,從而讓學生在瞭解字義、構成意義的基礎上認識了漢字,當然記得更加牢固了。在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去讀,去感知,要求學生邊讀頭腦中要呈現相應的畫面,也就是要有畫面感。這樣使學生對課文中重點段落理解比較深刻,記憶也比較清晰,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也潛移默化地激起了同學們對於語文的熱愛,使他們對於語文這門學科“愛學”、“樂學”,同時,他們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也在一種輕鬆活潑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提高。實踐證明,學生們很喜歡上這樣的課,這也是我以後繼續探索、努力的方向。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一、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積極性

一方面,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寫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教學任務,比如,在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作文寫作課中,作文題目是《我的課餘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發言,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講述自己的課餘愛好、生活興趣。然後把這些語言整理成文,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任何寫作活動都來自於現實生活,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可以增設閲讀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代的詩詞、文化、成語,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閲讀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不僅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在寫作技巧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風景區春遊,進行對景色的寫作,教師講解一種花,讓學生用排比、比喻、擬人、誇張的手法對這種花進行描述,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寫作技巧,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加大語文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一方面,教師給學生安排的訓練題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訓練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訓練,寫完作文後,自己修改,自己評價,然後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和評價。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一 、學生是主體 關愛每一個學生

常言説,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説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閲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多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們的語文功底是不錯的。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趕超優秀生,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原來有些人成績平平,但到了現在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我班有個李某某,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王某某,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嚐到了一點學習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灑給每一個學生

1、 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常言道,嚴是愛,鬆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説壞話,背後説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

2、對中等生關愛並非溺愛。

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於是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往往保持優秀。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王是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能少做作業但不能不交.

三、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閲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閲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10月17日,我有幸作為片區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競賽的評委,聽取了三個教師的三堂語文閲讀教學課。應該説,三位教師,都盡心做了充分的準備,對所授課文,進行了用心解讀,精心設計。其中,《羚羊木雕》的執教者順應時代要求,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字詞教學、文章感知、角色朗讀與表演、人物性格的體會、文章主題探究、達成效果檢測等環節。但就課堂教學的實施看,需要強調一句:讓國中語文閲讀教學課堂迴歸語文。

葉聖陶先生説:“平時説的話叫口頭語言, 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説,就叫語文。”《語文課程標準》(XX年版)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因此,語文閲讀課堂應該着眼於學生的語文能力(聽、説、讀、寫的能力),着手於文本的“示範”。

首先從採取“導學案”的執教方式上看,明顯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整個課堂,學生根據“導學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且各個環節內容的相互印證,讓學生用不着思考用不着想就知道説什麼,怎麼説。其次,就教學的內容看,學生的字詞學習,應該是該學段(七年級年級)的一個重點,要對字詞的讀音、字形和意義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們的教師,只是讓學生讀正確(況且如“樹杈”之類的翹舌音、“逮”這樣的'上升字還沒有讀正確),忘卻了書寫與意義的教學。角色朗讀與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結合文章去感悟,沒有教師的指導(語序、語調、語氣和節奏、重讀與輕讀),是達不到學生學習目的的。更不要説只是讓“分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幾個學生去“七嘴八舌”一陣了。至於文章主旨,是作者書寫本文的真實意圖。即使是要體現編者的意圖,也要有個度。本文的原標題是《反悔》,編入教材時,編者將標題改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顯:“行成於思毀於隨”。也就是“做事(處事)要動腦筋”。就編者意圖看,就是讓學生在“親情”與“友情”的矛盾衝突之中去感受親情、體驗友情,並懂得“行成於思毀於隨”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衝突的交流與溝通方法只能是指導學生的行為,而並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因此,文章開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寫法、插敍友情的寫法、通過貼切的語言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寫法等,應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忽視不得!教學實踐中,忽視了這些方面的探究,課堂上的書寫訓練就失去了意義,也就讓“達不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要求成為必然。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閲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為設計》內容上課。

1、佈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後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後在回到家裏觀察家長是怎麼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説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説話,而且説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有關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一、讓孩子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孩子們從心裏明白了學會傾聽是學習的第一步後,從心底裏就想要做到,那麼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了。

今年重新從一年級帶起,就下決心,一定要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聰”字引出“學會傾聽”是變得聰明的首要條件,企圖以此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平時的課堂上我時常以孩子們都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為誘餌,來引導孩子們聽講。想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生的要好心,讓良好的習慣能常駐他們心中。

二、教給孩子傾聽的方法。

孩子們明白了傾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聽,還要教給他們傾聽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會傾聽的,他們往往只聽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遊太空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告訴孩子:聽別人説話時,要眼睛直視對方,聚精會神地聽清楚聽明白,在別人還沒講完時,不要着急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聽完以後要想一想,他説的或問的是什麼?如果自己沒有聽清楚,可以再問一問,如果聽清楚了,自己會回答,再説出自己的意見。

我在佈置作業,作業時首先讓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後再説清今天的作業,最後還請個別小朋友提問,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們有些家長也做得非常好,他們自己站在外面聽,放學後問孩子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如果孩子説得對,就表揚他是個會聽講的好孩子;如果説得不對,自己並不忙着告訴他,而是帶着孩子讓他再回班問老師,問明白後,告訴孩子要認真聽講。如此幾次後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教會孩子學會傾聽,不僅在學習中注意培養,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經常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別人的話,長期以往,孩子一定能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孩子的榜樣。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僅僅教給方法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給孩子做好榜樣。在和孩子交談時,我們要平視孩子即所謂的蹲下傾聽,其實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認真聽孩子講話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説話與聽話的方式,讓孩子感覺你在認真地聽,給孩子樹個好榜樣。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要從引導疏通的角度去幫助孩子,給他提供解決的方法或建議。這樣的話,孩子就願意和我們交談了,他自己的習慣也就容易養成了。如課堂上我會認真傾聽每一個小朋友的發言,同時也要孩子們模仿老師,做到認真聽講。以此讓孩子們學有榜樣,在如此的薰陶下,孩子們會有進步的。

四、以親身經歷讓孩子們體會認真聽講的好處。

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傾聽的好處,有助於孩子們更努力地調整自己,努力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如我經常對作業做得又對又好的孩子進行表揚,對那些做得不對的孩子,讓他們重做,做完後,告訴他們造成今天個結果的是因為他沒有認真傾聽。想以此引發孩子們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孩子聽的能力

傾聽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在課堂上時常教育引導,在課間的與小朋友的談話中,我也會

引導他們意識到傾聽的好處,以期養成良好的習慣。

課間我在改作業,時常有小朋友圍到我身邊問這問那。

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並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下去,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ydq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