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本人有幸於20xx年10月30日—11月1日參加了由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寫作精品課程培訓。三天來認真學習了尹相如教授主講的課程,同時自己也進行了了深入的思考,積極和其他學員的交流,的確感到受益頗豐。由於本人主要講授高職的實用寫作課程,所以在此就從自己教學情況入手談談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一、明確課程定位與作用

寫作是國民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畢業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本工具,寫作課是漢語言文學、小教、文祕、新聞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實用寫作作為寫作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既具有寫作學的基本學科的特點,又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實用寫作課程是對實用文書進行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訓練的一門基礎課程,與其他文體相比,實用文寫作最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它的實用性。實用文的寫作和使用都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或達到某種目的的寫作的,在寫作中就必須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行文,強調事實確鑿可信,數據準確無誤,有根有據,這正是實用寫作真實性特點的表現。儘管實用文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格式與規範是相對穩定的,這也使不同文種清晰醒目,便於寫作、閲讀、處理、歸檔、查詢、利用,以有效的達到行文目的,格式的規範性是實用文書特有的屬性之一。

實用寫作課程在我校既是已連續開設多年的一門傳統課程,又是針對行業分工不同、專業不斷細化的現實而處於重組和創新中的新型課程。本課程主要通過對實用寫作基礎知識、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經濟文書、公關禮儀文書以及有關行業文書知識的學習和寫作實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實用寫作能力,並且增設了時代所需要的教學內容,注重新理念、新技術、新的知識板塊的拓展以及新媒體的應用,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變革的創新能力。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實用文作為信息載體和交際工具,不僅日益進入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作為個人能力與素質的體現,逐漸被納入人才評價標準的視野。實用寫作能力不僅成為了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涵,而且還是企業所要求的職業核心能力之一。本課程立足學生的職業需求安排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和實現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課程也可以幫助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鑑定或者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革新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實用性強,適應面廣,是本門課程的主要特點。因此,本課程設計應該堅持“直接聯繫社會、立足職業需求、理論適度夠用、強化能力訓練、促進自主學習”的理念,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能力結構,精編實訓項目,熱情鼓勵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課程設計思路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緊扣專業確定課程重點。本課程開設的專業多,課程適應面寬。選擇教材上,應根據專業特點對教材內容加以整合,緊緊抓住各個專業的特點,立足學生的職業需求,理論講授以“適度、夠用”為原則,結合職業資格鑑定、畢業應聘考試等內容確定教學重點。例如:文祕專業側重行政公文、事務文書、公關禮儀文書寫作練習;廣告專業側重廣告文案寫作練習;工科專業側重科技文書寫作練習。

2、多管齊下強化實踐教學。教學中多管齊下強化實踐訓練,理論學習的同時更應加強學生實用寫作能力的培養。一是把好課堂訓練關,通過做練習題、分析範文與病文、寫作實踐等方式,強化所學理論;二是佈置課外閲讀任務和寫作任務,要求學生作讀書筆記,讀寫並重,積累寫作素材,訓練寫作素養;三是加強與校外企業的緊密聯繫,與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並聘請了有豐富寫作經驗的客座教授有計劃地為學生講學。

3、搭建平台促進自主學習。一是佈置任務讓學生課外自主拓展閲讀,作讀書筆記,記入平時成績;二是成立學習小組,佈置系列任務,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點評;三是藉助網絡,習題上網,案例上網,學生優秀作業上網,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QQ羣、博客、貼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四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項活動,踴躍向院廣播台、校報等投稿,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從生活中汲取寫作靈感,寫出有價值的實用文;五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徵文、公益廣告比賽,提高技能、增長見識。

三、個人具體教學設想

根據我近幾年教學實踐的經驗,發現由於種種原因,學生無法到實際工作崗位上去感受和體會實用寫作的現實使用情況,這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很大障礙。為了儘量突破這一障礙,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我認為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情景模擬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事件或事物發生發展環境、過程的模擬或虛擬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老師注重創造寫作情景、設計出貼近社會現實的訓練內容,以彌補學生對實際工作、生活了解的不足,提高訓練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形式去認真感知和掌握寫作技能,即“三動”教學(動腦、動口、動手),語感、思維、表達三位一體的捆綁式訓練。

所謂“動腦”,即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比如,通過寫作情景模擬、案例寫作等,引導學生思考該選用何種文種?可用幾種文種?對題材應如何處理?內容該如何排列?若對優秀文章則思考作者何以如此寫?總之,是在具體的寫作素材面前,培養學生思考怎樣寫的才是優秀的實用文書?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實用文書?

所謂“動口”,包含三方面的含義:首先,注重對優秀例文的大聲朗讀,感受其行文特點,建立和培養應用文書的語言感覺;其次,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積極踴躍發言,用語言帶動思維,用思維促進語言,加強思維訓練;再次,是在教學中有時請學生站起來“口寫”,即練習“出口成文”(實用文書)。

所謂“動手”,就是進行實用文書寫作訓練。寫作訓練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情景模擬寫作、案例寫作,將課堂討論的結果寫出來的寫作,課外社會實踐的寫作,等等。動手寫作能力應該是本課程考核之最重要的指標。

以上是本人淺薄的心得及教學設想,還有很多欠缺及未盡之處,相信通過本次培訓後,仔細琢磨將尹相如教授講授的內容,並將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本人擔任的實用寫作的教學會更有效的實現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互結合的開放式教學體系,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教與學的時間與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掌握實用寫作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律,養成良好的實用文寫作思維,能夠寫出規範的、常用的實用文書,併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必備的基礎。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

一:轉變教師角色,關注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在培訓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音樂教育的同行,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充實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淺。為我在以後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課改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要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樂課;

如何上好音樂課?怎樣才能把課程標準的理念貫徹到音樂課堂中去?音樂課堂該注意哪些問題……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待解決的問題真的還不少,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放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着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的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徵。同時注重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對教材人文教育的內化和發揚。

首先,這次我們音樂教師的培訓對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來説是及時而有效的。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從觀念上,從理論知識水平上,方法與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認識與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質的進步。如羅文忠老師講的電腦多媒體制作軟件。

其次,通過這次培訓,促使我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語説:“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層面,借用這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教學也進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一名教師能成為教學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地成長起來的。過去我自以為自己的音樂水平應該可以教好學生了,對與教學中的深層次的思考認識不足,反思不夠。通過培訓,我更加清楚了音樂課應該怎樣教。我們以往的照本宣科確實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內容與方法;要正確把握學生唱會與唱好的關係,唱會是目標,唱好則是過程;對於音樂作品,我們音樂老師要做出藝術化的設計與詮釋;我們音樂教師要強化示範作用,音樂教學部需要捉迷藏;在對音樂的表現,往往教師的一手勢更勝過於教師的説教;對於一首歌曲來説,旋律永遠比歌詞更重要;而我們平時的檢測,不僅只在於期末進行;我們音樂老師一定要要教會學生聆聽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我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三、重視音樂實踐,深化學生體驗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音樂教師應該認真地貫徹上述原則,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全體學生提供接觸、表現音樂的機會。通過培訓發現,音樂課若僅依靠每一節課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是很難達到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合唱團、舞蹈隊只能使部分學生得到鍛鍊,校級歌詠比賽、藝術節雖然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時間較短,仍屬短期性活動,不能滿足多數學生對藝術的強烈需求。課堂教學,僅僅是引起學生喜歡,親近音樂的動機,使此動機更積極地加以昇華。而有助於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更應該讓音樂走出教室,增加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促成更多的音樂氛圍環境,寓教於樂。在課堂上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靈活而自然地發揮學生的無限潛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愛樂風,增加愛樂人口。讓音樂走進各班教室。走進每個家庭。甚至走進社會。與生活結合,從而進入每個人的心靈。在教學上,能引導學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創作的空間,並賦予更多更大的彈性,讓學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長,懂得關懷自己。包容別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這次參加《文學概論》課程培訓,雖然來自非中文專業的教師不乏其人,但來自教育學院的全國好象就我一個,雖然與王、陳老師以及各位“同學”只是網上相逢,但與會者陣容之龐大、課堂討論氣氛之熱烈以及授課老師話語之機鋒,還有一些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與相似的因應之道讓我這個“遊兵散勇”倍感文藝學大家庭的親切與温暖,這一切對於促進我對本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課程建設的思考,也必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下面就對會議中在老師們的啟發下的一些心得體會做一個簡單的記錄。

一、回到作品解讀

這次會議,見識了老師們對作品解讀的重視,也充分感受了他們解讀作品的功力。比如王老師對牛漢《夜》的細讀就非常精彩,而王老師轉述的胡經之先生的説法“做理論的關鍵是把例子講透”對我以後更具有指導性的意義。事實上,我學習文學理論的初衷不就是迫於解讀作品的壓力嗎。當初因為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乃至於外國文學一樣都不能割捨,所以轉而投向文學理論,想一把抓,結果學得有些暈頭轉向,而且作品也沒有心思去讀了,與文學好象漸行漸遠,頗有背道而馳之感,也許只有在作品解讀中我才能找到一種對文學的感覺。而且,我覺得在課堂拿理論的話題與學生互動也顯得勉為其難,對於我們中文類的學科越來越邊緣化的國小教育專業來説,想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積累從而與我們對話多少是一種奢望。但是作品解讀就不同了。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例子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後所帶來活躍的課堂氛圍是很令人歡欣鼓舞的。因為對於作品,學生就容易切入,而且每個人的接受角度都有一定的價值,對話也就顯得有意義,而且在討論中,我們還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總之,在圍繞作品展開的對話中,學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教師的藝術敏感力,還可能和教師形成審美共識,更會體會到相關理論高屋建瓴的穿透力。

二、關於學以致用

如果説作品解讀,可以使學生感受理論的用武之地,從而產生對理論內在的興趣的話;那麼對於學生來説,文學理論與專業方向的結合點應該可以帶來他們外在的學習動力。這是我一點粗淺的想法。中文專業的文學概論教學也許可以“我”為中心,從學理上展開;但小教專業也許只能以“他”為中心。由於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小教專業,在講授基本理論之餘,我嘗試把接受論與中國小的閲讀教學相聯繫,創作論和中國小作文教學相聯繫。就實際效果來説,針對當前中國小語文教學的一些誤區,聯繫相應的文學理論探討教學改革的措施,還是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當然我們文學概論課沒有必要追求面面俱到,因為有些問題不是文學概論這門基礎課所能解決的。比如敍事文學的解讀,我們也許可以根據敍述學的相關理論舉例講得頭頭是道,但讓學生學以致用,卻是勉為其難的。

三、關於教材處理與作業

王老師認為在教材的使用上,大的框架宜以教材為主,具體的知識點則要發揮個人的心得體會。王老師和陳老師的示範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確實,我們一方面要從學理的角度吃透教材,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從教學的角度儘量做到深入淺出。我曾經根據課本的説法把典型形象的審美特徵整合為五個統一,特別是把“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那一部分也整合為“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統一”,感覺還不錯。我又曾經在文學本質論(陳老師稱之為屬性論,這點我很贊同)中把文學解釋為:“文學是以對生活的體驗為基礎的作者與讀者圍繞語言作品進行的一種審美活動;又是以這種審美活動為中心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一種人類精神探索的文化載體,商品社會的一種文化產業。”前者是圍繞文學活動四要素提出來的關於文學的“最小公約數”,據此來探討文學的體驗特性、審美特性、語言特性、交往特性;後三者是根據當代文學三大版塊(即官方文學、通俗文學與精英文學)提出來的,因為都符合一定的文學慣例,都融入了文學大家庭。當然,我這個説法還有一些問題未整合好,而且我懷疑是不是走得太遠了,希望看到文章的老師同學批評。

關於作業,王老師確實有一套,利用網絡平台,以作業促進大家一起交流、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樂趣,真是哈貝馬斯所謂的理想語境。這讓我收益匪淺,接下來就要依葫蘆畫瓢,着手摺騰一個網絡平台,好好地促進一下下學期的教學。

四、其他

兩位老師的示範課,讓我們從學理到教法全方位地感受文藝學重鎮北師大的教學風範,受用不盡。有些地方和我的想法暗合,使人倍感親切,比如用趙麗華詩歌來説明文學慣例。有些地方講解引人入勝,比如牛漢的《夜》,我第一印象並不怎麼樣,但經過王老師層層深入的細讀,終於茅塞頓開。不過,也許是詩無達詁,個別作品的理解我有點自己的看法,敬請批評指正。比如對韓東詩歌《你見過大海》的理解,王老師在説明這首詩消解了大海神話、大海形象的同時,還指出“這首詩表明了親見的大海的可靠性和想象的大海的虛幻性。”(見王一川《文學理論講演錄》P61)這是不是一種過度解讀呢?在我看來,這首詩和《有關大雁塔》一樣,它的意義就在於解構。這些詩歌是韓東早期的作品,作為一個哲學系的大學生,他當時能做這樣的解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事實上,在所謂“打倒北島,PASS舒婷”的第三代詩歌運動中這兩首詩歌就是以它們的標誌性意味而被當代文學史一再引用的。正如韓東的那首《聚會》,正如蘇軾那首《琴詩》,只是觀念的傳達,而非形象的塑造,從詩歌的審美角度來説,我感覺這首詩還是比較粗糙的。“人人都這樣”那句話尤其粗暴。《有關大雁塔》我感覺好些,除了下面的句子:“也有有種的往下跳/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這些調侃的話顯得有點粗俗,刪掉也不影響整體意思。韓東我一直印象挺好,不過昨天再翻翻他早期的作品,感覺他有些詩歌特別是表達觀念的詩還是比較粗糙,相對來講,有些比較感性的詩句就寫得不錯了,比如《逝去的詩人》,比如《明月降臨》。

同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是不是悖論呢?我覺得從總體上把握這首詩語境中的反諷和悖論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復原生活畫面,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釋為悖論性的語句,——事實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種情景只是想象之辭啊。這些年輕的詩人,他們的詩思未必那麼縝密、那麼理性化,畢竟他們和“無一字無來歷”的杜甫不同。呵呵,我老是用我的小人之心,懷疑學者們作過度解讀。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了。

最後,感謝王老師、陳老師!感謝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感謝在論壇上交流的各位同學!我將好好地消化這次培訓的內容,並以這次培訓作為契機,努力進取!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4

通過幾個月的培訓,我感到耳目一新,收穫很大。專家們的講座以及優秀課例,使我得以從理論的高度瞭解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

新課改由陌生變得逐漸熟悉,瞭解了一些新變化,學習了一些新理論,但對具體教學,還是首次,有一種莫名的緊張,因為這畢竟關係到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施,關係到學生的前程,關係到三年後的大學聯考,也關係到我校的發展新課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但是在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的引領下,在千軍萬馬爭度獨木橋的背景下,怎樣平衡傳統教學與新課改教學,怎樣在新課改教學中,既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又有利於提高學生成績,提高三年後大學聯考升學率,這都是我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觀念的的轉變。

要求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以知識為本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轉變;重新認識高中政治課程的目標和定位。傳統的授課模式主要表現為:“滿堂灌”、“一言堂”,教師以講授為主,忽視學生“主體”作用,束縛了學生思維活動。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

二、角色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學生機械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

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研究、建設和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只是習題的研究者和考試的指導者,而是擁有先進教學理念、懂得現代教育技術、善於學習、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還要求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一直是學校教育全過程的主體,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與主要方式,它為素質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間。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往往被教師佔領作為傳授知識的地方,整節課滿堂灌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於被動,失去了主觀能動性,學習效果欠佳。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現在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主人。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主動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理應受到重視。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架設學習橋樑,善於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把教材加工成可以讓學生感受或接受的學習材料,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把課堂教學的時間還給學生。

教師把現在教學中花在多餘的分析、談話、提問的時間省下來,還給學生支配,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節奏,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專注地、饒有

2趣味地讀,在讀中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並進行相關內容的讀寫訓練,加深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3、使課堂形成最佳學習氛圍。

在教學實踐中,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熱點新聞,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而且還可以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高中政治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高中新課程培訓學習即將結束了,培訓過程中認真觀看了視頻,對新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接觸了許多新的理念,也感受到很大得收穫。

我們的課堂教學緊緊圍繞三維目標展開,如果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來制定三維目標,則三維目標的定位會非常準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那相信圍繞其設計的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激情、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激勵人、引導者,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在課堂上教師也不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傳授者,是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調整者。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們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5

經過三天的材料力學精品課程培訓,通過張少實教授等的講座與在線交流,使我對材料力學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更深入的思索,對在材料力學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有了新的觀點和解決的思路。下面根據我這三天的培訓所得總結如下。

經過與張少實教授等多名國家級材料力學精品課程骨幹教師的交流和學習,我深深地感到21世紀對人才的需要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從以傳授知識為主的知識教育向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體現教育思想都要通過教學方法來實現,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育人要求,因此在材料力學理論教學中嘗試多種教學方法以尋求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與經驗已顯得十分迫切。通常,人們對於客觀世界的認知主要包括三個過程:同化過程,順應過程和平衡過程。同化過程是學習者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過程;順應過程是學習者調節自己的內部知識結構以適應特定刺激情境的過程;平衡過程是指學習者通過自我調節使其認知活動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狀態過渡的過程,並不斷地發展和提升。材料力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強調的是受教育者對知識主動性地建構自己的材料力學知識體系。因此,材料力學是一門特性鮮明的專業課程。

通過三天來對專家報告的聆聽及與同行的交流,我對材料力學教學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根據材料力學科的特點,我感到我們在新形勢下,必須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這個年輕的學科及其發展趨勢。

材料力學作為主幹課程,長期以來其教學思想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上,強調認識的反映特性,也就是客觀性,而對認識的主觀能動性則沒有足夠地重視和深入地揭示。教師的教學過程一般為“闡述概念、定義、原則,揭示相關理論,提供有關策略與方法,實際運用”。學生的接受過程也基本如此。總的來説,這種方法對於傳授知識和信息的效率是比較高,而且邏輯嚴密,系統性強,對於奠定堅實的材料力學理論基礎無疑是有效的。但這與材料力學的實踐活動卻是基本矛盾的。但是,相當一部分老師在教學中將知識的傳授定型為注入式,並且忽視了學生已經積累的知識經驗和心理感受。另外,在材料力學理論教學過程中有將知識過於簡化的趨勢。然而,材料力學活動本身是一個系統的、開放的、動態的過程,影響因素往往呈現多元化並具有層次性。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要實現理論上的典型化相當困難。

針對這種學科特點,結合我多年來的實際教學工作經驗與建構理念,以下提出我對材料力學課程建設的一點新思路。

(一)通過互動教學,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深入理解

這裏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在材料力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應該完成自己的教學計劃,還是幫助學生達到目標?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教學思想。如果以素質教育為基本思想,那麼教學的重點應着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因此,應以後者為主。

(二)通過設定環境進行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設定環境進行教學主張的是應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學習,學習的效果應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評估。這種教學突出的是課堂教育與現實世界之間的溝通。理論與實際間的距離,更多地表現為教學的內容、過程與真實世界之間割裂。人們是通過在環境中的各種活動而獲取經驗和知識的。實踐表明這對於強化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能力有較好的效用,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學法在材料力學教學中的應用就很有效。

(三)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實踐環節是材料力學的關鍵性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最難以有效實現的環節,因此加強實踐環節教學來強化理論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張老師在交流中的思想,結合我們學院的特點覺得,實踐中應強調本學院材料力學課程建設的特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集中資源將關鍵性的材料力學實踐活動做好,比分散資金按部就班地分散各個實習要好得多。

我認為精品課程建設及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都需要系統地研究和實踐。在材料力學課程建設和改革中會面臨越來越複雜的問題,克服困難,不斷進取才會有所建樹。培訓中,專家的思想、同行的交流都使得這次培訓讓我受益良多。以上是我在這次材料力學精品課程培訓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時間很短,我還有許多東西需要進一步總結。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6

這是我參加關於教育方面培訓中感受最深的一次。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想讀書,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長輩的話?為什麼書越來越不好教?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常常在反思這些東西。這次赴成都培訓,我心裏赫然開朗。這不是孩子的錯,是我們老師、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三堂夢想課程,學生在遊戲、活動中學知識,在操作、表演中學技能。老師把課堂教給了學生,自己走下聖壇,課堂讓學生快樂,讓學生充實,更獲得了對未來的夢想和信念!想想我的課堂,全部是牽着學生走,講了定理做練習,説了知識説技術,沒有讓學生體驗,更沒有在學生心靈裏播種夢想的種子!其實,我也是愛學生的,表達愛的方式學生不喜歡,愛得越深,學生就傷害得越深。看了專家的課堂,我的觀念要改改了,交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交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學生就一定能創造神奇!

圖畫書教學是多麼新穎的課題,我原來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些?通過母語團隊的深刻論述和優秀教師的示範課,我深深的被圖畫書的美麗和教育作用吸引住了,夢想中心只所以配備那麼多的'繪本,是在向我們昭示:“閲讀——從心底開始”!謝謝夢想中心專業團隊給教育帶來的一點光亮,至少已經照耀到我身上!我將利用我的權力傳播下去。

這次培訓,我感到非常快樂,一點兒也不乏味。所開展的遊戲教學培訓,不僅活躍氣氛、集中了注意力、啟迪了思維、鍛鍊能力,而且更多讓每位參與者都得到心靈的解放,把我們這些深沉的大人帶回到兒童的世界裏,快樂並享受着。教學裏,為什麼不多用遊戲教學呢,大人都能得到幸福和快樂,何況小孩!學生本是純潔的,是我們成人的思維扼殺了孩子的快樂和創造天賦!

我非常非常佩服那些給我們上示範課的老師,特別是有一位展示講述的老師,她貌不驚人,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繪聲繪色,把我們帶到一個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裏。金牛區閲讀教學的報告、石筍國小的語文教學團隊的工作,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教育的執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與之想比,我們農村教師做得多麼的不夠啊!如果不在次走一遭,我們還可能夜郎自大!

我是老師,我也吟誦:既然上路了,就好好走,總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7

8月15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黔東南州國小科學學科培訓活動,在這10天的培訓活動中收穫很多,獲益匪淺。回首培訓的足跡,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感悟,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許多疑問得到了啟發解決……

作為一位科學老師和實驗管理員,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使我對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又有了新的認識,激發了我以後學習的動力。

在這次科學學科課程培訓過程中經授課專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讓我對科學課的特點、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認識,授課專家豐富的知識經驗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曾經在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決。

通過培訓使我感受到對科學研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敢想、敢説、敢做的“三敢”精神。

一、要樹立“三敢”的意識

“敢想”是要求學生敢於推測、敢於設計、敢於懷疑、敢於想象;“敢説”是要求學生敢於探究、敢於實踐、敢於示眾、敢於創造。這裏突出的一個“敢”字,因為只有“敢”才有可能創新。我認為兒童在上學前敢想、敢問,提出的問題最多,上學後提的問題就越來越少,甚至不問或不敢問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專家們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慢慢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教師所扮演的“權威”角色使學生逐漸習慣於“認真聽講”了!這種狀況,決不是素質教育所期望的,更不是創新教育所期望的,必須徹底予以改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必須竭盡全力幫助學生樹立“三敢意識。

二、要營造發展“三敢”的環境

學習需要寬鬆、民主的環境,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堂科學課,要使學生活躍在寬鬆、民主的環境裏,使他們有“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與“權威”角色決裂,像學生一樣參與他們學習的全過程。

(2)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

(3)保障學生自行探究的時間。

(4)傾聽、觀察並鼓勵,決不輕視任何一個學生。

(5)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能根據學生活動情況靈活調整教學。

用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學生們無拘無束,大膽發言。如果把每個學生的創新精神比作種子的話,那麼這樣寬鬆的環境便是它們破土而出的條件。

三、要給予表現“三敢”的機會

只要教師鼓勵學生或推測、或設計、或懷疑、或想象、或發問、或辯論,進而引導他們去探究、去發現,他們一定能在探究、研討中恍然大悟,從而實現或表達、或舉例、或示眾的願望。

四、要突出落實“三敢”的環節

例如教(磁鐵的性質),設計競賽活動讓學生探究磁鐵的 性質,鼓勵學生利用器材(小磁鐵、小汽車等)大膽地設計實驗,動手玩磁鐵,比一比誰玩得最開心、玩法最新穎、探究的知識(性質)最準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無拘無束地玩磁鐵。活動中的現象緊緊地吸引着學生反覆做、仔細看、認真想,最後學生從探究中歸納出“磁鐵能指南北方向;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的性質,實踐證明:“指導學生自行探究”是個性發揮、思維發散、創新表現的重要環節。開放教學、讓學生大膽探究,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能使他們主動獲取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8

8月,懷揣一顆激動的心,帶着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我考進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在工作近兩年的時間裏,我經常聽別的老師的課、虛心的向老教師請教、認真備課等,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缺乏教學經驗仍是我最大的劣勢,20xx年3月12日到3月13日,在學校及系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的質量工程“國家精品課程師資培訓項目”護理學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本次學習由山東大學婁鳳蘭教授及其教學團隊從護理學課程出發,通過對護理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教學經驗、理念、技術和方法的介紹,以問題為導向,利用示範課、案例講解等教學形式為我們開展了精彩的授課與培訓,兩天的培訓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時間雖然很短暫,但是在幾位主講教師的努力之下,使我對精品課程的理解有所加深,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也有所指導,結合我係的實際情況,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如下:

一、關於精品課程建設:

(一)優秀的教學團隊是建設精品課程的重點,學校和系部應注重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保證精品課程建設能夠持續、永久的發展。

(二)注重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和創新才能促進學科的發展,才能發揮學科為學生服務的作用。應用多媒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在多媒體的製作上也要多花心思、多學習,力求語言簡練,插入相關圖片、視頻等加強教學效果。

(三)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的努力和相互間的協作才能夠把精品課程建設好。曾經以為建設精品課程就是做做課件、寫寫電子教案、出些習題等等的那麼簡單,現在明白了,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團隊裏的每一位老師不斷的完善自我、不斷進取,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共同協作才能將課程建設好,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精品課程建設要注重“五個一”:建設精品課程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我們要努力把課程建設成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課程,這樣才能體現精品課程真正的意義,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服務。

二、關於教學過程:

(一)認真備課:備課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備課時,要認認真真的備,不僅僅是把上課內容背下來,而是要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備師生問題、備教學過程、備作業,完成了這幾個過程,你才能夠駕馭課堂,才能夠把課上好。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充分的瞭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層次、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等;充分了解教材特點、重點難點;如何佈置一份能充分發揮學生能力的作業;還需要查閲相關文獻資料等等。

(二)設計開場白: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能夠更好的導入授課內容,開課前應精心設計開場白,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每次一進教室總是以“好,下面我們開始上課,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否則的話,學生就會覺得很枯燥,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課堂上不搞滿堂灌,要提供一些讓學生自己思考的機會,比如適當的課堂提問、分組討論,作為大學老師,不應“授之以魚”而應“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以及自己學習的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多給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今後學生走進臨牀後,面對的是千變萬化的情況,千差萬別的病人,老師也應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否則學生很難適應臨牀。

(五)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王克芳老師提到的一個事例讓我感觸很深,一個平日成績很優秀的學生,考操作頻繁出錯時既然生氣的砸東西、不與監考老師有任何的溝通。我們提倡學生認真學習,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考優異的成績,將來也好為臨牀實踐服務,但是“德”的培養也不容忽視,甚至我覺得“德”重於能力、重於成績。

三、我係存在的問題:

(一)我係有專職教師9名,其中年青教師佔了近80%的比例,缺乏建設精品課程的經驗,需要加強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水平,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的完成精品課程的建設任務。

(二)實驗設施及用品缺乏。

以上就是我學習之後的一些體會,這次國家精品課程護理學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平台,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學習新方法、新理論,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同時,我也會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自覺參與到我係《護理學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中,與我係教師一起克服困難,取長補短,促進我係的發展。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本人有幸於20xx年10月30日—11月1日參加了由教育部高師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寫作精品課程培訓。三天來認真學習了尹相如教授主講的課程,同時自己也進行了了深入的思考,積極和其他學員的交流,的確感到受益頗豐。由於本人主要講授高職的實用寫作課程,所以在此就從自己教學情況入手談談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課程定位與作用

寫作是國民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畢業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本工具,寫作課是漢語言文學、小教、文祕、新聞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實用寫作作為寫作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既具有寫作學的基本學科的特點,又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實用寫作課程是對實用文書進行理論學習、研究和實踐訓練的一門基礎課程,與其他文體相比,實用文寫作最大、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它的實用性。實用文的寫作和使用都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或達到某種目的的寫作的,在寫作中就必須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行文,強調事實確鑿可信,數據準確無誤,有根有據,這正是實用寫作真實性特點的表現。儘管實用文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格式與規範是相對穩定的,這也使不同文種清晰醒目,便於寫作、閲讀、處理、歸檔、查詢、利用,以有效的達到行文目的,格式的規範性是實用文書特有的屬性之一。

實用寫作課程在我校既是已連續開設多年的一門傳統課程,又是針對行業分工不同、專業不斷細化的現實而處於重組和創新中的新型課程。本課程主要通過對實用寫作基礎知識、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經濟文書、公關禮儀文書以及有關行業文書知識的學習和寫作實訓,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實用寫作能力,並且增設了時代所需要的教學內容,注重新理念、新技術、新的知識板塊的拓展以及新媒體的應用,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變革的創新能力。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實用文作為信息載體和交際工具,不僅日益進入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作為個人能力與素質的體現,逐漸被納入人才評價標準的視野。實用寫作能力不僅成為了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涵,而且還是企業所要求的職業核心能力之一。本課程立足學生的職業需求安排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和實現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課程也可以幫助學生參加國家職業資格鑑定或者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革新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實用性強,適應面廣,是本門課程的主要特點。因此,本課程設計應該堅持“直接聯繫社會、立足職業需求、理論適度夠用、強化能力訓練、促進自主學習”的理念,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整合能力結構,精編實訓項目,熱情鼓勵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課程設計思路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緊扣專業確定課程重點。本課程開設的專業多,課程適應面寬。選擇教材上,應根據專業特點對教材內容加以整合,緊緊抓住各個專業的特點,立足學生的職業需求,理論講授以“適度、夠用”為原則,結合職業資格鑑定、畢業應聘考試等內容確定教學重點。例如:文祕專業側重行政公文、事務文書、公關禮儀文書寫作練習;廣告專業側重廣告文案寫作練習;工科專業側重科技文書寫作練習。

2、多管齊下強化實踐教學。教學中多管齊下強化實踐訓練,理論學習的同時更應加強學生實用寫作能力的培養。一是把好課堂訓練關,通過做練習題、分析範文與病文、寫作實踐等方式,強化所學理論;二是佈置課外閲讀任務和寫作任務,要求學生作讀書筆記,讀寫並重,積累寫作素材,訓練寫作素養;三是加強與校外企業的緊密聯繫,與各級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並聘請了有豐富寫作經驗的客座教授有計劃地為學生講學。

3、搭建平台促進自主學習。一是佈置任務讓學生課外自主拓展閲讀,作讀書筆記,記入平時成績;二是成立學習小組,佈置系列任務,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點評;三是藉助網絡,習題上網,案例上網,學生優秀作業上網,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QQ羣、博客、貼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四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項活動,踴躍向院廣播台、校報等投稿,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從生活中汲取寫作靈感,寫出有價值的實用文;五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徵文、公益廣告比賽,提高技能、增長見識。

三、個人具體教學設想

根據我近幾年教學實踐的經驗,發現由於種種原因,學生無法到實際工作崗位上去感受和體會實用寫作的現實使用情況,這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很大障礙。為了儘量突破這一障礙,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我認為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情景模擬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事件或事物發生發展環境、過程的模擬或虛擬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老師注重創造寫作情景、設計出貼近社會現實的訓練內容,以彌補學生對實際工作、生活了解的不足,提高訓練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形式去認真感知和掌握寫作技能,即“三動”教學(動腦、動口、動手),語感、思維、表達三位一體的捆綁式訓練。

所謂“動腦”,即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比如,通過寫作情景模擬、案例寫作等,引導學生思考該選用何種文種?可用幾種文種?對題材應如何處理?內容該如何排列?若對優秀文章則思考作者何以如此寫?總之,是在具體的寫作素材面前,培養學生思考怎樣寫的才是優秀的實用文書?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實用文書?

所謂“動口”,包含三方面的含義:首先,注重對優秀例文的大聲朗讀,感受其行文特點,建立和培養應用文書的語言感覺;其次,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積極踴躍發言,用語言帶動思維,用思維促進語言,加強思維訓練;再次,是在教學中有時請學生站起來“口寫”,即練習“出口成文”(實用文書)。

所謂“動手”,就是進行實用文書寫作訓練。寫作訓練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情景模擬寫作、案例寫作,將課堂討論的結果寫出來的寫作,課外社會實踐的寫作,等等。動手寫作能力應該是本課程考核之最重要的指標。

以上是本人淺薄的心得及教學設想,還有很多欠缺及未盡之處,相信通過本次培訓後,仔細琢磨將尹相如教授講授的內容,並將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本人擔任的實用寫作的教學會更有效的實現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互結合的開放式教學體系,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教與學的時間與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掌握實用寫作的基本理論和一般規律,養成良好的實用文寫作思維,能夠寫出規範的、常用的實用文書,併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必備的基礎。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我參加了聯合校組織的國小語文20xx年版新課程標的學習,我感覺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受益匪淺,讓我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師資培訓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學思想認識。

通過本次培訓,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為什麼要學習新課標。

第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要有愛心、有智慧、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喜歡你,以至於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第三,明確了語文教師的職責在於精通育人之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即“授之於漁”的作用,教師應重視為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的大環境。

第四,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語文教學中要能潛移默化地塑造人的靈魂,提升人的涵養和文化品位,啟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二、培訓時機恰當

作為一線教師誰都知道,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新課標下的教師,到底該怎樣做才能把學生培育成才呢?通過今天的培訓,我有了新的教學定向: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

2、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3、閲讀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本,且要注意糾偏。

4、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脱離生活,憑空想象。

今天的學習,我看到了自身的問題、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瞭解了可以嘗試的各種方法,總之,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讓我們的教學另創一番新滋味。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人們在不斷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現代化學教學觀認為,化學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探究式學習的含義與特點

1、探究式學習的含義。

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形成觀點的一種學習。這種學習不是直接給出化學知識或相關問題的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史料閲讀、問題討論、實驗操作、課題研究中形成學習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式,學會學習,使思想品質、道德水平、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心理素質、審美情感等都和諧統一和全面提高。

2、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探究式學習是針對“一定的問題”所展開的活動。因此,能夠發現和正確表述所要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問題,對於增強探究式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邏輯和想象相融合的活動。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既需要猜測,又需要做出科學的假設,還需要通過實踐來求證和檢驗假設。因此,探究式學習活動的開展,不但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敢於大膽地進行猜測與假設。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作用。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通過獲取證據、分析證據來進行預測和推理,並做出合理的解釋,得出探究結論。

二、探究式學習活動開展的一般步驟

1、提出問題。

教育家克萊·貝德福特説:“如果你用激發好奇心教他學習,他終生都會不斷地學習。”問題是開啟思維和發展思維的源泉,所以在教學中應啟發、鼓勵學生在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實驗現象產生好奇和疑問時,提出問題。

提出的問題應具有探究價值,即要滿足學生髮展科學探究能力的需要,題目難度要適當,如果題目過易,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解決了;如果題目過難,學生很努力思考也難以解決,對於這樣的問題,探究價值就很小。因此,問題探究價值一定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判斷。例如,在學習苯的內容時,通過化學史介紹了苯分子式後,學生產生疑問:苯的結構究竟如何?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

2、建立假設。

應收集相關的信息,將已有的化學知識與問題相聯繫,嘗試提出可以檢驗的假設。提出的假設必須符合邏輯,還要考慮實驗檢驗的可行性。對長期被動接受學習的學生來説,讓其立即具有一定的猜想與假設能力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制訂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能力的計劃,使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體驗,逐漸改變被動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注意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在探究氛圍中自然地強化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猜想和假設能力給予肯定和讚賞,提高學生主動、大膽地提出猜想和假設的積極性。

3、設計實驗方案。

根據探究的目的和條件,設計合適的實驗方案。實驗方案的設計要具有可行性,一般的要求是操作簡單、現象明顯、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等。這個過程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試劑的選擇、實驗的條件、實驗的操作及實驗的裝置等都要充分考慮,可以小組討論加以解決。例如,在確定苯的分子結構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的實驗中,學生結合乙烯的化學性質,類比其中的碳碳雙鍵,提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或溴水來檢驗;有的學生用乙烯與氫氣的加成反應作類比,提出用與氫氣的反應來檢驗;準備設計苯和氫氣反應的學生就要設計氫氣的發生裝置,以及與苯的反應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苯的凱庫勒式為單雙鍵交替,在提出假設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學生尚未學到的個別知識點,可以以“知識支持”的形式給出。又如探討“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實驗設計時,教師可以提供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幫助學生選擇實驗藥品和設計實驗方案。

三、探究式學習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探究式學習不同於以往的“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活動。在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更新觀念,加強研究。

在教育觀念上,傳統的講解式教學,容量大、強度高、反覆練,在大多數教師的教學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教師必須革新教育思想,拋棄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真正瞭解什麼是學生最需要的,什麼是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必須形成的,使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探究式學習進行研討,就是一種探究,教師要加強合作與交流,使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教師在探究式學習教學中,不能講得太多,防止束縛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在瞭解探究式學習本質的基礎上,掌握一些對探究式學習指導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怎樣引導學生質疑,怎樣創設問題情境,怎樣設計實驗方案,怎樣歸納、處理信息等。

2、循序漸進,適當點撥。

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不夠,基礎知識薄弱,在探究過程中往往暴露出不會有效提出問題、基本技能不過關、不會設計實驗方案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儘可能多地提供給學生提問、猜想、操作、交流、評估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探究性。

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如果不能正常進行,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閲資料、討論等方式解決;也可以教師點撥、知識支持的方式給出,讓學生充分利用信息,體會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將探究性學習繼續下去。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主題探究活動大多侷限於中大班,小班很少開展。我認為小班幼兒有意注意已經開始萌發,對外界新鮮的刺激能產生興趣,容易進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進行主題探究活動是可行的,關鍵在於組織引導和把握主題探究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主題活動建構的原則應是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幼兒感興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運用家長和社區資源的、方便幼兒實際操作的。根據以上認識,結合我園《構建幼兒園生態小環境主題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的開展,針對小班幼兒特點,我進行了大膽嘗試,在班級開展了“可愛的小兔”的主題研究活動。現將實施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總結一下:

一、主題的建構多采用教師引導、師生共同建構的方式,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對活動隨時進行增刪

開學初,小朋友的情緒已經基本穩定,而一些適應能力較弱的以及平時在家照顧過細的,在家很少和同齡夥伴接觸的小朋友的情緒卻很難穩定。無意間,我帶來了一隻小白兔放在教室,讓幼兒觀賞,不料,這一天連平時最愛哭鬧的小朋友都會擦乾眼淚,跑過來看小兔,一下子教室了聽不到哭聲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白兔真可愛!”“我家裏也有小白兔的”,看到小朋友對小兔子的喜歡、充滿好奇以及流露出一種關愛、照顧的感情,因此,我們結合孩子的興趣所在,選取最接近兒童生活的也深受幼兒喜愛的動物,我想我們可以開展一個關於“小兔”的小主題,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喜歡上幼兒園,又可以在活動中使孩子們快樂地成長,於是和孩子們一同探究“小兔”的活動開始了。而活動的設計也主要以故事、詩歌、繪畫、兒歌以及一些操作性的活動為主。

二、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注重活動的生活化,加強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注重利用家長資源

在活動前期,我們常在户外活動的時間帶領幼兒去科學發現室觀察小動物,以激發幼兒對觀察動物的興趣。在活動初期,我們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食物給小兔吃,並鼓勵家裏也有飼養兔子的小朋友,讓他們把兔子帶到教室與小朋友一起餵養,或講述自己家小兔的一些事情和自己對小兔的一些認識等,以提高幼兒探索的慾望,更進一步地瞭解小兔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等。通過引導和活動的實施,引起了家長的關注,他們中的一部分能主動地引導和鼓勵幼兒去餵養、觀察和關心小兔。家長的參與無意中帶動了幼兒積極參與探索的興趣,而他們的活動熱情也刺激着其餘部分幼兒的活動熱情。

幼兒年齡小,能力弱。因此,在一般的活動中,老師的引導和啟發較多,動手操作的活動需要老師的不斷鼓勵或幫助才能堅持完成。在活動中,幼兒有參與活動的願望,積極性也很高,他們很重視和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不管過程如何,完成後都很開心,並引以自豪。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特別喜歡故事、兒歌、繪畫活動,尤其是遊戲和表演活動,通常是爭先恐後地舉手要求上來表現自己。而與之對比,談話和討論活動則顯得稍微冷清了些,能隨着老師的引導主動觀察和思考的幼兒不多。針對幼兒的這些實際表現,在談話活動中,我們準備了實物、實物卡或一些調查活動開展談話和認知活動,並準備了一些小卡片及時把幼兒的言談用文字或圖象表現出來,並作為環境創設的一種形式展現出來,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增進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通過嘗試,發現這種形式很受孩子們的喜歡,許多幼兒會在課後主動到主題牆前左看右看,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也在學習其他孩子作品好的地方。

本次主題活動的開展,對於年齡較小的小班幼兒來説,能做到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當然,所取得的成效除了老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外,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通過這次主題活動的開展,從小班幼兒熱情的迴應中,足以證明他們完全有能力進行探索活動,只是他們的探索活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小班幼兒的探索活動中,幼兒探索的內容必須是低結構,具有直觀性的。由於小班幼兒的認知和技能水平畢竟有限,而且喜歡形象生動又有趣的東西,因此活動的內容應該面廣而淺顯,活動形式應該生動有趣,從而做到寓教於樂。探索活動的目標還應以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為基礎,重點在於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切忌把成人的意願強加在幼兒身上。在小班幼兒的探索活動中,探索的內容應來源於生活,讓周圍的環境衝擊幼兒的視覺、味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從幼兒好奇的發出第一個“為什麼”“怎麼樣”的問題開始,充滿新奇和快樂的探索就已在他們心中拉開了帷幕。因此,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符合小班幼兒特點的教育契機來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小班教師應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閃光點,以小見大,先從小處提煉主題,繼而將活動內容輻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許小班幼兒的主題探索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着、積累着。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之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可貴的。總之,符合幼兒的需要,有利於每一個幼兒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今天全鄉教師集中在我校舉行卓越教學二傳手培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深。特別聽了朱凡老師的講座更使我感動不已。他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鋭意進取,勇於創新,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高度讚譽。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左相平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

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温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聽到幾位老師的講座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我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的閲讀了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範文之心得體會:國小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台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得體會《國小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二、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四、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20xx年5月10日,全國知名教育專家、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專家委員會會長馮恩洪教授在臨沂四中為我市幾千名中國小骨幹教師做了“卓越課堂—讓三個面向走進課堂”專題報告會”。馮教授指出,教育正在接受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挑戰。基於課堂教學就要提高課堂的有效率,就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要素的組合關係,這就需要解決好教材如何使用、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這三個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選擇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材和學習的進度,讓每個學生能夠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要打破教師傳統的講授法,講求學生合作、團隊、探究的學習。馮教授強調,高效課堂的評課標準應該是“問題是教學的起點,小組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關鍵,導學是教師的水平。”馮教授還指出現在是雲教育時代給我們老師帶來的衝擊波:第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事實的知識更重要。第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21世紀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有效表達能力,溝通協作能力,正確思想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創新變革能力。

基於21世紀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能力,馮教授結合教育社會學和自己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分析了高效課堂建設的本質,給出了一些經典的教育經驗,例如:適合的課堂才是最好的課堂,讓學生喜歡我是教師的終極目標。自愛的最大是對別人的尊重而不是索取,教育要與温度。馮教授以他充沛的精力,非凡的記憶力,淵博的學識,縝密的思維,幽默而深邃的話語讓每一位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們領略了教育大師的風範,體會到了教育的魅力。

總之,聽完馮教授的講座給我的心靈帶來了無比的震撼,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沒有知識就沒有力量,光有知識不一定具有力量,簡單堆積的知識不可能產生力量。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於我來説,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向“卓越”看齊。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今天參加新一輪高中數學課改培訓,看了視頻中對《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對新教材的詳細説明,使得自己對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同時也明白崗前培訓的重要意義,使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更加走近了新課程。下面是我參加今天培訓的一些體會:

1、對新課程的認識: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內容,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1)、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數學應該是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並且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2)、更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材的設計更注重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3)、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個模塊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專題組成;每個模塊2學分(36學時),每個專題1學分(18學時),每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願望進行選擇。

2、聽到了一種聲音:在培訓期間,我們無論是在這看視頻中,還是在茶餘飯後,我們都能聽到另外一種聲音,感受到合弦的美。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顯然不是隻憑熱情和勇氣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險之旅。" 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改革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從而,在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同時,我們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中國的傳統一定不要輕易否定與拋棄。比如説,"雙基"教學是中國的特色與傳統,繼承的同時要理解與吃透它的內涵。我們應正視所存在的問題。其中,有的是在過去就已暴露出來而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更多地是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暴露出來的諸多弊端。因此,總結好的傳統,認清存在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我們應抱着"揚棄"的觀點辨證對待傳統教學,不要盲目繼承,更不要全盤否定,正視存在的問題,進行批判改正,根據新時代的要求走一條自己的路。

3、體會到了課改的艱辛:我在學習之餘,與各地的教師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國中的課程銜接問題,大學聯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幾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研修使我們瞭解了課程改革的理念,瞭解了數學教育的方向,瞭解了教材的設計思路,瞭解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體會到了課程改革的艱辛。

4、增加了新的思考: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下一代人的數學教育,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數學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直面新課程,為全國的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通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程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鬆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張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視頻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可以説,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於我來説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總的説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着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着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20xx年9月5日至6日,在舊營鄉中心校聽了邵徵斌老師,鄧英老師,管慶煌老師三位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卓越課堂教學講座,從他們三位老師的`培訓中,我有了較大的收穫。現將我從這次培訓中的感受寫下。

一、改變觀念,提高卓越高效的意識

不再用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滿堂問”等一些舊的思想觀念。新時代的老師應該追求一些新的教學意識:即教師如何教,如何管,從而改造學生的學習力。現在的老師應該教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該教會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能夠不在老師教授的情況下就能做到自主學習。

二、轉變方式,用心經營課堂

教學生學習方法,更要用心去鑽研,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學生,所以一節課不在於你教多少知識。在培訓中,講到的查着工具讀,划着重點讀,寫着感想讀,記着內容讀,練着習題讀,思着問題讀着實讓我思維頓時開闊。語言精練,卻內容概括全面。

三、大膽實踐、勇於創新

教師的戰場和舞台是課堂,教師的素質高低反映在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將平時理念、觀點融入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理論,再實踐,再提高教學質量。多上課,上好課,上示範課,上有挑戰性的課。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又將問題解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將自己的課堂當做實驗基地,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並不斷將教學研究的成果進行歸納和提升。走進有效教學,創建卓越課堂,創新本校教研,這需要我們用心的去鑽研,去實踐,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創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合格的教師。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新課程培訓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建模教學。數學建模是從現實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數學建模可以看成是問題解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側重於來自於非數學領域,但需要數學工具來解決的問題。那麼如何在數學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應用的思想和進行數學建模的教學,是數學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以下是我們學習後集中討論的幾點心得體會:

1、傳統數學教學具有侷限性。數學建模與傳統數學課程中的應用題雖然在形式上是比較接近的,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有明顯的優勢。傳統的數學應用題在形式上明確清晰,結論經常是唯一的, 這樣就導致學生很少會去思考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和修改已有的模型,因此忽視了數學建模的重點和難點,不能完整的體現數學建模的過程,故存在較大的侷限性。

2、數學建模教學具有很大的意義。首先,若是在國中數學中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能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的意識; 另外, 數學建模還要求學生運用數學語言和工具, 將數量關係用數學公式、圖形或表格等形式表達出來,這樣, 就可以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我們在實際進行中可以結合教材基本的數學模型, 引入建模思想, 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產生創新意識。國中數學教材主要有方程模型、函數模型、不等式(組) 模型等, 在平時的教學中, 可以引入這類題目和解法, 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和表示各種事物的關係及數學信息, 並學會應用數學模型去解決問題, 從而激發他們研究數學模型的興趣。

有關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映射、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為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rw0y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