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精準扶貧是縮小農村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國家重點工程,同時也是實現基層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體的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同志在20xx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的扶貧思想。經過三年多來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精準扶貧”思想不僅是我國當前扶貧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而且具有豐富的理論品格,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是實現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政策保障。

“精準扶貧”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在《資本論》當中,揭示了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源。馬克思認為,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工人一無所有,會使得資本家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而工人僅能獲得生存工資。隨着資本積累的加劇,工人與資本家的財富差距會越來越大,“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反貧困思想。建國初期,毛澤東意識到整個中國特別是農村還非常貧困落後。如何消除貧困、發展生產力呢,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社會主義道路?這是當時社會面臨的重大決策。毛澤東的選擇是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貧困問題或温飽問題在十年浩劫之後,顯得尤為突出。鄧小平一方面堅持社會主義,“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只能靠社會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29頁),另一方面,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國的貧困問題在整體上已得到較大的解決,但部分邊遠山區由於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還存在相當程度的貧困現象。新形勢下,習,近,平同志提出“精準扶貧”思想,使扶貧工作更具有針對性,是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實事求是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

“精準扶貧”符合中國現階段貧困的基本事實。從縱向上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貧困率下降迅速。據世界銀行數據,如果以20xx年購買力平價(PPP)下每人日均1.9美元為貧困標準,1981年,全國貧困人口比例為88.3%,20xx年,全國貧困人口比例已下降至7.9%,xx大之後下降趨勢明顯加快,20xx年的貧困率下降為6.47%,20xx年則僅為1.85%。但從橫向上看,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巨大。從城鄉角度,以國家劃定的貧困標準,城市貧困人口比例不到1%,20xx年農村貧困人口約為7.2%。從地區角度,20xx年全國劃定的592個國家級貧困縣,基本上分佈在中西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邊境地區。這些特徵性事實是“精準扶貧”思想的現實基礎。中國的貧困人口比例下降迅速,但城鄉、地區差異較大,如果按照過去思路,試圖以經濟增長的“大水漫灌”和“遍撒胡椒麪”的方式來實現整體脱貧,效果有限。現階段,扶貧必須精準。

“精準扶貧”符合中國貧困因素多樣化的客觀現實。宏觀上看,地理位置因素是制約老少邊窮地區脱貧的重要原因,但具體到家户、個體等微觀層面,貧困的相關因素趨於多樣化和複雜化。經濟結構單一、勞動技能不足、交通出行不便、因病返貧、生育子女過多、社交網絡封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基層社會保障不到位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個體陷入貧困狀態。多樣化的貧困因素,要求扶貧必須要扶到點上、根上。“精準扶貧”思想中的“六個精準”理念和“五個一批”工程,便是針對當前貧困現狀的關鍵舉措。“六個精準”各有側重:扶貧對象精準,確保有的放矢;項目安排精準,避免“手榴彈炸跳蚤”;資金使用精準,避免貪污浪費;措施到户精準,確保因人制宜;因村派人精準,熟悉村情民情;脱貧成效精準,避免口頭文章。“五個一批”精準打擊:發展生產脱貧一批,強調脱貧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易地搬遷脱貧一批,貧困人口融入富裕地區,先富帶後富,最終共同富裕;生態補償脱貧一批,要想保住綠水青山,就要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發展教育脱貧一批,強調人力資本的重要性;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農村脱貧,政府不能缺位。

精準扶貧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政策手段。城鄉差距一直是影響中國整體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1978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大約為2.57。改革開放後,農村率先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收入差距有所縮小,1983年降至1.82,。但隨着農村改革紅利的消失,城鄉差距又逐漸擴大,20xx年,比值為3.1(國家統計局)。城鄉差距擴大背後的原因很多,比如地方政府偏向城市的財政政策,農村公共服務不足、税費負擔重,但相當部分農村人口長期處於貧困狀態肯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如果這一部分農村居民不能享受經濟增長的紅利,即使未來農村整體上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農村內部差距、城鄉差距依然不會得到改觀,甚至會越來越嚴重,這會嚴重製約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十三五規劃”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脱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要打贏扶貧攻堅戰,就必須實施精準扶貧。

簡言之,“精準扶貧”是習,近,平同志扶貧、脱貧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突破和創新,是現階段扶貧、脱貧的重要武器。隨着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臨近,扶貧開發也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這就要求社會各界認真學習、貫徹、運用這一思想。學術界要發掘這一理論的精髓,並做好向社會解釋和宣傳的工作;地方政府要熟練掌握、靈活運用這一攻貧利器,出實招、下實工、見實效。只有“精準扶貧”,才能全面脱貧。

關於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

扶貧方式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從實際出發,尊重羣眾意願,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貧致富的“金點子”

1年最多吃3頓肉;家裏連一面嚴格意義上的“牆壁”都沒有;所謂的“門”就是一塊由竹篾編成的“板”;不少適齡兒童上不了學……最近,通過媒體的報道,中西部地區的一些貧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7017萬人,其中河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6個省份的貧困人口都超過500萬人。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逾7億人摘掉貧困帽子,“中國式扶貧”道路對人類減貧事業貢獻巨大。與過去相比,貧困面大幅縮小了,但現在面對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隨着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不斷迫近,扶貧工作進入了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確保貧困人口到20xx年如期脱貧,可謂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召開座談會,就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提出“四個切實”要求,特別強調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上下更大功夫。這為下一步的扶貧攻堅戰做出了部署,發出了動員令。

越是艱鉅的任務,越要講究科學施策、有效應對。精準扶貧,正是扶貧工作科學性的體現。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制勝之道也在於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户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脱貧成效精準,座談會上,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精準”,道出了精準扶貧的豐富內涵,很有現實針對性。

精確識別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前提,扶貧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貧,哪一户窮,摸清底數、建檔立卡,被稱為精準扶貧的“第一戰役”。據介紹,20xx年全國共識別貧困村12.8萬個、貧困人口8800多萬,並錄入扶貧業務管理系統。信息化、動態化管理,為實施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從各地實踐看,在吃透當地情況的基礎上,搞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常常成效明顯。而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與願違。在一些地方,市場行情沒摸清,本地特點又沒把握住,通過行政力量,一窩蜂地興起養兔熱、種植熱,結果在市場上栽了跟頭,羣眾不但沒富起來,還讓大量投入打了水漂。可見,從實際出發,尊重羣眾意願,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貧的“金點子”。

精準扶貧,關鍵在人,貧困羣眾需要自力更生,各級幹部的引導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貧工作之所以總是“濤聲依舊”,與一些幹部找不準“窮根”,卻熱衷於大上項目、大造聲勢、撒胡椒麪的做法很有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説,扶貧方式從“大水漫灌”轉向“精確滴灌”,呼喚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的變革與創新,呼喚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實幹的扶貧幹部隊伍。尤其是作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的基層組織,更要選對人、用對人,讓那些懂農村、懂經營、有公心的人才為鄉親們脱貧領路。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時間內,讓幾千萬人脱離貧困,這項艱鉅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來完成。我國已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為“扶貧日”,不少人將“1017”諧音為“邀您一起”,意在最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扶貧濟困工作。目前,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互為支撐,拓展着全新的扶貧格局。從各方“單打獨鬥”到整合資源“握拳出擊”,這也是精準扶貧思維的重要體現。我們期待,沿着精準扶貧的路子,藉助社會合力的推動,確保貧困人口到20xx年如期脱貧,將會是一個漸行漸近的美好現實。

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範文

扶貧工程是一項基層治理現代化工程,不僅要幫助幹部擺脱“思想貧困”“作風貧困”,還需要幫助基層擺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貧困

在第二個國家“扶貧日”臨近之時,扶貧“失準”卻成為近期熱議話題。國家審計署公告顯示,廣西馬山縣有3119人不符合扶貧建檔立卡標準,其中343人屬於財政供養人員,2454人還購買了2645輛汽車。對此,國務院扶貧辦表示,不論是誰,只要侵害了最困難老百姓的救命錢,“絕不會放過”。

總有一些個人,把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視作予取予奪的“唐僧肉”,不僅是馬山,扶貧資金被層層剋扣挪用、扶貧對象弄虛造假等問題在許多地方都有存在。不管是扶貧不上心、工作存紕漏造成的,還是故意違規違紀、假公濟私所致,都是把救命錢變成不義財,造成地方“爭貧困”、羣眾“裝貧困”的怪象。這種“利益共同體”一旦形成,不僅脱貧難上加難,而且顛覆了扶貧的本意。

過去貧困羣眾體量大、分佈集中,建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羣眾打開一扇脱貧致富的大門。如今6億人先後脱貧,貧困人口剩下7000多萬,再搞撒胡椒麪式的扶貧,只會是“手榴彈炸跳蚤”,費力不討好。在扶貧對象確定上,如果篩選不公、審核不細、把關不嚴,難免出現扶助失準、冒領偷領等問題,造成政策資源“跑冒滴漏”。

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也繫於精準。確保貧困人口一個不落地精準脱貧,需要從“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從“千篇一律”轉向“個性化定製”。7000萬貧困人口分佈在哪、為何貧困、怎麼幫扶,確實工作量極大。非嚴謹細緻不足以求公平,非實事求是不足以樹公信,能不能真真實實把情況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實好,關乎國家精準扶貧的整體戰略部署。

扶貧工作不僅是幫助困難羣眾拔掉窮根,也需要拔掉基層治理中的“窮根”。比如,不開展養殖培訓,不建好銷售渠道,把“扶貧羊”送到老鄉手中轉身就走,第二天就難保不被貧困羣眾吃了;再比如,見到扶貧款就想方設法“製造資格”分杯羹,遇到扶貧難題就無人問津,好政策怎麼有好效果?精準扶貧,本身就是一件高度複雜,需要創造性的工作。不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怎麼能走出光輸血不造血的困局?

扶貧工程也是一項基層治理現代化工程。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責任是否清晰、認識是否到位、作風是否紮實、方法是否得當,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扶貧的成效,影響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不僅要幫助幹部擺脱“思想貧困”“作風貧困”,還需要幫助基層擺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貧困。當前,這樣的“扶貧”同樣迫切。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確保中央政策目標不落空,各類資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須依靠大刀闊斧的制度變革為落實不力、裁斷不公等中梗阻問題兜底。財政轉移資金管理機制、基層幹部考核機制、幹部駐村幫扶機制,以及政務公開、公眾參與機制等等,都有必要進入改革視野。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扶貧時曾指出,扶貧“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要作為一件實事擺在那裏,哪怕一次改造量少點,但做一件是一件,讓人看了確實覺得黨和政府辦得好”。此中深意值得認真思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扶貧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能否在精準扶貧和基層治理上再創一個“中國樣板”,牽動世人目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wmj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