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今年於我而言註定是意義非凡的一年。剛剛畢業踏上講台,就遇上了大型課改,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去年在實習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了新課標,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舊課本的教學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今年剛上崗的第一年,就是新教材。在拿到實體書之前就在網上找到電子版的大概通篇瀏覽了一下,發現改變巨大,幾乎是“改頭換面”。

首先是體裁體例,由專題史到“通史+專題史”,在新大學聯考改革下為了應對考試,必然在第一學期內上完《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二學期上完下冊並且還需要留出一點時間為合格考複習。最直觀的是教材的厚度,內容含量明顯擴增,出現了很多原先沒有的概念和事件,似乎對學生的記憶和邏輯能力提高了要求。面對新教材,作為一個新手是真的不知從何下手。

培訓第一天早上,是葉小兵教授的講座。他先指出了新教材的特點和較難處理的問題,這些問題恰恰是我在組織教學時真正感覺到困難的地方,例如教材總體容量較大,涵蓋面廣,知識密度大,課文語言較為凝練,有些表述若明若暗。作為通史體例的教科書,最重要的是內在的邏輯關係,各單元之間與各子目之間是否能夠很好地過渡銜接。因此補充了許多諸如“東南互保”的之前高中歷史教科書上沒有的事件,以便於更好的將漢族地主的發展崛起這條線索串起來。

面對這些困難,葉教授給出了幾點建議。第一,要轉眼和把握課標的要求,要將教學重點定位在比具體指示更上位的歷史認識上。第二,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閲讀,不要替代學生把握教材,而要讓學生學會梳理課文內容。這一點要求其實不僅僅是在新大學聯考的環境下提出的,而是歷史學習一直以來要求,但即便是這樣,也很少能有學校由學生能夠做到自主梳理框架結構。第三,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葉教授給出了幾個整合的案例,似乎確實是把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縮減精煉了,但實際上要講的東西還是要講,並不是併入某一個結構中就會減少很多,或許這樣整合會使得子目之間或者子目內部的邏輯關係更為完善,更便於教學吧。第四個建議四設計主題學習的過程與環節。這一建議其實在過去的歷史學習中也有要求過,但是似乎執行得不那麼好。在過去強調學生應試能力的考試中,大部分學校很少採取主題式的教學。雖然理論上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或許可以更好地吸收和接受,但是這對教師營造情境、提出任務的要求更高,大部分教師或許無法達到目標要求,甚至達不到傳統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下,不知道主題式教學是否會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而不是僅存在於比賽視頻中。

接下來的兩場培訓分別是由孟偉老師和邊海長老師來主講。孟偉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一線教師,她結合自己做過的課,給出了一線教學的建議。從“腦中有課標,胸中有情懷,眼中有人物,手中有方法”這四個方面給出了不同的教學實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出現在學生思維的盡頭。還展示了學校的一個特色課,即歷史寫作。關於歷史寫作,其實我也有想過,就是舉辦家史徵文大賽,但又有些顧慮,比如有些學生擔心因此涉及到隱私問題,或者有些學生的家庭比較普通就覺得沒什麼好寫的,也可能會出現為了使文章出彩歪造的情況,也擔心學生會因為這個太擠佔時間而敷衍了事。具體情況還是要看本校學生的情況而定。

邊海長老師強調了一下新教材的立足點,以及學科核心素養這五個素養之間的、與三維目標之間的關係。指出了新教材的編寫理念、突出特點和新教材輔助欄目設置的意圖和作用。給出了各個欄目應該如何利用的建議,新手教師對於如此種類繁多的欄目也不至於不知所措。最後給出了部分新教材重難點內容的解讀。時間比較緊張,信息量還比較大,感覺對於拿到這麼厚厚一本教材的教學新手來説還是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的。可惜由於時間比較緊張,沒有辦法全部講完,也是有點遺憾。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歷史課程標準(20__年版)》,明確指出這樣的課程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鼓勵教學方式的創新。中學歷史教育教授的不僅僅是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是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以點—線結合的方式呈現知識點,增強學生對知識間的因果邏輯關係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進程。

二、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深度學習。

三、圍繞核心素養的培育,充分發揮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時光飛梭,47天的兵二歷史課堂教學學習已經結束,在學習的日子裏,天天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總體而言,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生動地再現歷史事實,提高學生認識能力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的特點。

學生不能對歷史現象進行直接觀察,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困難。而兵二所有的老師十分勤奮好學,精於鑽研,專業功底強,理論知識掌握得十分到位。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豐富了歷史教學的內容,探索了歷史教學的新路子。運用電視、電影錄像等再現歷史現象,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這在兵團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始終走在前列。

通過這段時間的聽課,兵二劉民老師的課有一大特色:授課時言簡意賅,精講精煉,不僅僅侷限於課本上的內容,而且能夠拓展開學生的思路,時刻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拔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又能將所學的內容及時與必修一、二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有利於前後知識的聯繫和比較,有利於高三時的複習,為以後的高三複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高二陸衝輝老師的歷史課,也有自己獨特的閃光之處:製作的'課件比較精煉,史料十分的新穎、獨到,針對性十分的強,結合史料進行相關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聽了他講授的《海灣戰爭》這一課,感受十分深刻。通過現代化的戰爭,使用大量的圖片和史料,進行重點知識的突破和強化,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遠離戰爭,珍惜和平情感教育價值觀,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高三漆志忠老師的課:講練結合,重在基礎知識的落實,自成體系,形象直觀的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專題教學,便於難點知識的突破。另外使用自己總結的專題進行復習,自成體系,針對性強,能夠鍛鍊學生的做題速度和審題能力,尤其是材料題的審題和突破方法上,引導十分的到位,教會了學生做題的科學方法,因此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不濃,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

現代教育媒體可以提供形象生動、直觀新穎的教學材料,吸引、感染學生,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大量的歷史知識信息,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只是單一的講述,同時能夠緊緊地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有目的的學習,引用材料再給以證實,做到了論從史出。學生的課後作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而難易適中。重在課堂的設計上,新穎直觀、形象逼真,即使觀摩課,並不是老師在做秀,反而更能再現老師的人格魅力和學生的閃光之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能夠循循善誘,一絲不苟的給以輔導和鼓勵,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帶了一個好頭,培養了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各位老師都十分的愛崗敬業,在培優工作上,做得十分的突出,單人單練,責任到人,默默奉獻,老師的責任心強,尤其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形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了緊張的學習氣氛,便於增強高三學生爭取考上一個好大學的學習動力。這些方面都值得我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要落到實處。

三、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功能

寓思想教育於知識傳授之中歷史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歷史教學過程應該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創設情境,激發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感。各位老師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調動起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從而進入歷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動人、以史育人。在大多的歷史課堂上,老師都能運用相關的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養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育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劉民老師在上《從“師夷長技”到維新思想》這一課時,能夠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時刻啟發學生的救國熱情,始終貫穿課堂的始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陸衝輝老師上《海灣戰爭》這一課時,結合最新的材料和形象直觀的戰爭圖片,能夠培養學生遠離戰爭、珍惜和平的愛國情感和科技強國、科技強軍的理念,這些課在情感教育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上體現的很到位,受到了廣大聽課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四、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傳統的“口傳筆授”的教學手段,花費時間多,傳授的知識容量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把課堂教學所需的板書提綱、地圖、圖示、表解等在有限的時間裏反映出來,擴大了信息量,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益。課堂容量大,並不是容量過大,課堂時間要延長,而是難易適中,重難點突出,重在拔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每一個內容針對性強,將所學的內容能夠及時落實,便於真正將學習的內容能夠當堂講,當堂消化,避免課後學生用大量時間再來消化的“馬後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四十幾天的學習,在教學生涯中,促進了我的成長,同時給我的啟發也很大:活到老,學到老,鑽研到老。作為一名老師,要時刻站在時代的前沿,要用前沿的眼光和睿智的洞察力來認識問題,教好學生,教好每一位學生,這才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新課程下的高中歷史學科要求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相對減少,而更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歷史時的基本技能、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與學的雙邊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學習歷史的習慣、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成了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下最迫切的任務。

歷史知識信息的傳遞就是指由歷史教師將最基本的歷史知識如歷史時間、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系統地歸納出來,在與學生互動的基礎上經過講解、討論、交流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這就是我們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常規課,具有以下特點:

一、以歸納歷史知識點為例,傳授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

傳統歷史課堂一般是按歷史時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構建的。因此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把歷史知識系統地歸納,按一定的時間或人物或事件來安排講義,學生也按相應的邏輯來理解、記憶,相對來説學生是比較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利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

二、新課改中要求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習等多種形式,力求實現高效課堂

在高中階段歷史基礎知識學生是易於接受的,他們通過自主、合作、引導學習等多種手段能達到一定的瞭解與理解,自主合作學習始終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制訂學習目標、學習進度,讓他們提出學習中的疑惑並討論與讓教師來最終消除疑惑,這種學習方式就避免了重複講解,因材施教,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歷史常規課側重於學生對基本史實的瞭解與掌握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以何種形式的講授新課,都要求對基本歷史史實的瞭解與掌握,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學習歷史的方法。

歷史常規課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相結合,通過學生的各種活動來展示新的課堂設計,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以下幾點應注意:

1.讓學生學會知識點的歸納方法和掌握不同的歸納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學生需要養成“想學”到“會學”甚至“樂學”的習慣,讓教師從不厭其煩的講授中真正解脱出來。例如:師生共同歸納“春秋戰國時期前後生產工具的變化”“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以及“從生產工具的進步到生產方式的變革再到社會變革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歸納以上幾個問題,學生便深刻理解了知識之間的聯繫,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合作學習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歷史課改的目的就是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始終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育教學中,通過學習培養高中生健全的人格,確立他們積極進取的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3.夯實基礎,提高設計能力。

中學階段的知識都是相輔相成。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落實基本的歷史知識,理清知識脈落,可按時間、人物、事件等。同時注重引入新的有創意的教學方法,如引導學生編順口溜來記憶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等,多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影視作品等手段來讓學生從視聽感觀上認知世界,知識來源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

一線歷史教師對知識傳授必須有一定的深度,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對歷史概念的準確與科學性,只有準確、透徹掌握概念,才能對歷史現象與歷史事實理解深刻。如在講:世界近代史上冊第二章“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時,只有讓學生對資產階級革命有整體概念,才能深刻理解當時背景下的歷史事件、人物。在進行知識講解時除了讓學生分析歷史事實、歷史現象或歷史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如果師生能如此清晰地勾勒出資本主義革命的前因後果那麼整個教材的內容就清晰地融為一體,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的放矢、水到渠成了。

在日常的一線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興趣是學習的永動機,只有熱愛學習歷史,才能在持久的學習熱情中獲得能力。歷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現,有前人成功與失敗的經歷,是人類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以史為鑑、古為今用正是現實中歷史學習的意義所在。因此平時的課堂中教師應力求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選擇與具有代表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運用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歷史並非過眼雲煙,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例如:學習“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時,蘇德簽訂條約,為防止德國入侵,做準備,加強開發東部,為蘇聯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是常規課,還是新課改下的素質課堂,只要能讓學生在樂學中深刻理解知識,充分運用歷史的經驗、教訓,這也就達到了歷史教學的最高目標。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準,把傳統的課堂知識講解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相結合,相信學生的成績定會突飛猛進,教師會從繁鎖的課堂講解中解脱出來,新課改的春天必定儘早到來。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5

20xx年9月高中新課改將在我省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除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培訓外,還通過網絡、報刊等媒體瞭解新課改的相關精神,特別是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新課改要求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

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二、正確把握新課標規定的學習版塊,學習主題和學習內容。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選修分為六個學習模塊(六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9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7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6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6個)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祕(1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

三、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

學目標觀。

1、讓學生學會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越豐富、越靈活,學生的歷史思維就越活躍,越有創造性。

2、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還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3、學生學會生存

新課程的根本精神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人文主義”是最主要的價值追求。要求歷史教師要樹立明確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學會生存,具有正確的生存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6

20__版新課標,有不少新變化:

一、重課程育人

歷史學科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歷史課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

二、注重大單元教學

新課標對六大板塊內容的概述中,第一段都增加了這一板塊歷史發展主要歷程和階段特徵的描述,強調對歷史的整體把握,清晰的認識歷史發展的主線與規律。

三、增加學業質量標準

從掌握重要史實到了解歷史聯繫,再上升到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大趨勢。這三個層次,體現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和課程從目標的實現程度。

四、課堂教學需轉型

“有意義的學習是造房子,而不是搬磚頭。”我們應以核心概念、大觀念、主題、任務羣結構化課程內容。設計體驗與探究活動,學生主動參與歷史課堂,才能使歷史知識有生命力。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新課標較之前的課標實驗稿,有很多新的變化,從這些新變化中,可以看出其中所傳遞的基本理念。

一、堅持正確的思想指導

這些年來,學界流行着多種歷史觀,對此,新課標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對歷史進行客觀、辯證、全面和實事求是的闡述。

二、強調國中歷史的基礎性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編排上,秉持標準之一是選取基本的、重要的,通識性的史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從國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出發,從而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感悟、理解和認識。

三、突出以學生為本

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併發揮學生在教學關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理念。

四、注重學生的學會學習

教育要“堅持能力為重”,要“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也是這次修標工作的總體原則之一。新課標中多次提到學會學習的問題。

五、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教學活動建議”欄目中列出的活動建議,可以清楚看到這些教學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方式。新課標在內容編制上,適當刪減了內容,降低了難度,為教學實施留有一定的空間,為教師學生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歷史新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8

當今世界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而中國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上也不斷面臨着挑戰,歷史教育任重而道遠,而新課標恰恰給了我們這把利劍併為我們指明瞭教育的方向。

一、進一步凸顯了歷史課程的育人導向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的目標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着力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責任意識和社會擔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

二、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歷史課程目標

歷史課程目標從老課標“三維目標”發展到新課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反映了新時代新的課程理念。通過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核心素養的提出也有利於加強初、高中學段的銜接,更好地體現學習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三、課程內容設置更科學更優化

新課標強調了歷史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示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新課標的最大亮點是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增加了“跨學科主題學習”,這有助於培養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與技能進行綜合探究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9z6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