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9篇)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9篇)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上個月中旬,我們學校英語組組織了一次為期二天的英語新課改培訓,這次培訓主要是學習《英語課程標準》,通過聽課和學習,我的心得體會是在新課改中首先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於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範疇、重點、難點反覆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其次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説的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於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然而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着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並不是每節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願意去學、感興趣去學。第三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侷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於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侷限,立足於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通過這幾天的英語新課改培訓,我將心得體會總結成這篇文字,與各位老師共同討論,為跟好的實施新課改而努力。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9篇)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2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本學期,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構建高效課堂的課改活動,回顧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和實踐,簡單談幾點體會和感悟。

一、通過學習,更新理念

教書20多年,執教地理也有十幾年,自我感覺教學經驗還算豐富,教學效果也還不錯。通過學習《高效課堂22條》,我發現自己的一些觀念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時間交給學生,我們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課改的目標。

二、通過反思,找出不足

高效課堂要求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一個教師,不管他的專業知識多麼豐富,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他的課堂終究是一潭死水。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雖然不全是滿堂灌,但對學生總是不放心,講得過多。因此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被動地做筆記,機械地記憶,以致部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較強,懶惰思想加重,對照《高效課堂22條》,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滿足於已有的經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學會放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重知識傳授,又重能力培養。

三、通過實踐,不斷提高

運用新課程理念,結合地理學科特點,本學期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實踐,也初見成效:

1.精心備課,提升課堂有效度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教師的任務更重了,課前精心備好課,準備好導學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把學生帶入一種想學,能學,搶着學的氛圍,讓學生有效的參與課堂學習,讓課堂精彩起來。

2.重視合作,激發學生參與度

地理課程內容豐富多彩,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全員參與,探究展示,教師設計多種活動,如:拼圖、猜謎、競賽等,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不再袖手旁觀,而是積極參與其中。

3.聯繫實際,發掘學生熟悉度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所見所聞入手,發掘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聯繫時事熱點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地圖,提高學生認知度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的運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讀圖方法與技巧,藉助地圖讓學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特點,更好地比較分析歸納事物的因果關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通過課改學習與實踐,我感悟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勇於實踐,才能不斷提高。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3

我校進行新課改,推行高效課堂以來,學生座位的排列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自己課堂掌控能力不夠,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對教學方式的採用也有過一段很迷茫的時期。隨着時間推移,慢慢的對各種課型的教學方式有了一些想法。國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重點主要在於語法,詞彙和對話的教學上。因為課型的不同,所採用的小組合作教學的具體方法也要適當的改變。

(1) 語法課

英語語法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一般是以傳統的講解課,練習課的形式存在,學生在這樣的課上被動接受知識多,主動思考得出新知機會少,掌握語法新知的效率較低。所以在語法課中,我較多的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和歸納語法項目,結合《高效課堂》來理解掌握檢測和運用所學知識點,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學習的效果也提高了。

具體做法是選用能比較完整的呈現一個語法項目的基本構成的幾個典型例子讓學生去觀察歸納, 內容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讓學生能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這些例子最好能較全面的體現該語法的時態變化和肯定句、否定句以及疑問句的句型變化,讓學生在學習時不會遺漏語法點。

(2)詞彙課

在教授詞彙前讓學生小組合作預習生詞,在課上以檢查拼讀的方式進行檢測。另外,在完成任務中運用和鞏固詞彙也是一種處理詞彙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一些表示動物的名詞之後,讓學生馬上小組合作完成以下任務: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園。在這個任務中,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把所有教過的動物名詞的意義、讀音和用途都確認了一遍,還能盡情發揮想象力和表現力,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快樂。

教一系列動詞時,教師先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小組去思考在這種情境下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會做的事,然後去運用所學動詞描述自己的想法。舉個例子,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時,可以給學生一個時間點,比如週日的上午7點,人們正在做什麼。這種方法在複習時態和教學動詞時比較有效。

再比如在教授形容詞和副詞時,通常情況下我會定下一個名詞,讓學生分小組去學習用來修飾該名詞的形容詞。(或是定一個動詞,讓學生去學習用來修飾該動詞的副詞)

(3)對話課

對話課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最多的課型,讓學生儘量多開口説英語,並設計很多課堂活動項目讓學生充分參與並練習,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相應地提高。

但是因為課本上所提供的對話有限,大部分學生編出來的對話大同小異。可以通過課前佈置查找相關語言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網絡或書籍尋找更多答案,小組內合作交流編寫對話,同時可以促進小組間的互通有無。這樣能促使學生平時主動積極地閲讀大量課外讀物並吸取新詞新句,增加知識

面,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的對話各有特點,不會千篇一律,既展示了個性,又展示了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何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還需要我們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有對合作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並對每一次活動設計做好精心準備,才能真正減少小組合作低效現象,提高教學效率。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學校踐行語文的教學模式,已經三年有餘了。在這三年裏,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改實踐中,有了一些收穫,也有了一些體會。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閲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閲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5、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範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我們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彙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閲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課本劇;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寫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以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閲讀,蒐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5

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説,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6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複雜而又細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體會,談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注意的幾點,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氣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 我的認識

1、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的灌輸和講解,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觀念。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教師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

通過實踐,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併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我的嘗試

1、挖掘教材,精心編寫導學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為上好不同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2、充分展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學會自學至關重要。一直以來,我堅持使用課堂模式來進行英語教學,儘可能的將課堂交給每一位學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膽放手,耐心指導。學生接觸課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課改實驗課真可謂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對失敗,我沒有氣餒,而是用平和的心態和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後鼓勵他們繼續大膽的向前邁進。在展示環節中,我一改過去每節課都是優等生在發言的狀況,規定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必須輪流上台展示,主講或當小老師。放手讓他們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嘗試,來體會,然後耐心地指導他們用更全面的方法來改進,來創造。在展示過程中,有表現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現得特別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學生,我也會靜靜地等待他們展示完,絕不會中途打斷他們。因為一旦被完全否決,他們的信心將倍受打擊,其他的後進生也會因此產生恐懼的心理,教學又會回到由優生主宰課堂的原路上。“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堅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導,放手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嘗試,去探索,去總結,不用着急教學內容是否能及時完成,不必擔心教學質量暫時是否受到影響,只要讓所有的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點獎勵,少點批評。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態度,儘可能較多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語音語調相當漂亮!真有創意!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記得有一位叫陳閃的學生,學習成績是全班最落後的。由於基礎太差,他那笨拙的口語引得其他同學鬨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時滿臉通紅,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靜下來,並微笑着對他説:“不錯,聲音非常響亮,講解也很有個性,繼續努力。”果真,接下來的時間裏,他越説越流暢,越講越精彩,其他同學也被他深深地打動了,尤其是那些後進生,倍受鼓舞,信心大增。為了更好的激勵大家,我又設立了獎勵機制,如積分量化制度,奪紅旗制度等,在這濃厚的競爭氛圍中,絕大多數學生不甘落後,處處爭當學習的主人翁。

3、反饋檢測,落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課改過程中,反饋檢測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和學生通過學習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有效環節。內容主要以口語檢測和筆試相結合,形式可以多樣。時間充足的話,可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也可利用早自習或晚自習對部分學生進行綜合抽測;還可在課餘時間,讓每組的小組長對本組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每天的導學案檢查也是一種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或口語表達方面的不足,並及時進行補充講解,不讓一個學生因此而掉隊。

三.我的收穫

在經歷了這一個多月的風雨歷程之後,我們的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充滿笑語,氣氛非常活躍,真正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從單詞到句子,再從句子到短文,從對話表演到知識點講解,同學們個個都能朗朗上口,輕鬆應付;學生的集

體協作能力培養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協作,如何團結友愛;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他們獲取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四、我的反思

在感受成績的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也存在着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課堂秩序較難維持,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內容難以完成,教學進度緩慢;課堂用語母語使用過多,語音語調不夠準確;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持久,積極性出現差異等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把課改工作做得細之又細,每一個環節都要穩紮穩打,落到實處,要把課改作為一項持久的工作,不厭其煩地去做,同時還要求我們善於總結得失,及時修正,及時完善,讓我們的課改工作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7

4天時間裏,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説,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説。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8

3月8日,我們赴陽城一中參加了“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展示會”。聆聽了實小、二小、三小三位教師執教的《鄭和遠航》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原先聽説導學案的時候,我覺得猶如鏡裏看花、水中望月,覺得遙不可及,難以實現。通過今天的觀摩,令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給我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讓我受益匪淺。

一、目標引領明確方向。

以往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像耕地時牽牛的人一樣,牢牢地拉緊韁繩,生怕牛兒跑了,使自己的教學偏離軌道。今天的課堂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在導入新課伊始,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學案上的學習目標,或者課件出示目標,確定本課學習的重點。學生們明確了目標後,有抓手,有方向,學習起來目的明確,目標清楚。導學案尤如一盞前照燈,引導學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學習培養習慣。

在這個環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對子互學,組內羣學,每個學生忙的不亦樂乎。能在自學提示的幫助下進行圈點勾畫式的學習,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知識與方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得以落實,還培養了良好的助人習慣和不恥下問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展示挖掘潛能。

“展示”部分給我們的觸動很深。改變了過去教師的“單口相聲”教學法,轉變成師生“三句半”的教學法,由教師主體轉化成以學生為主體。“展示”是課堂上學生“我參與我快樂”的集中體現,只有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輕鬆地“説、談、演、寫、吟、唱”,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激情釋放、思維擴散、個性張揚。在這裏,學生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在這裏,學生活動的時空與老師干預的時空達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令我們驚訝,原來我們的學生潛能是如此巨大,是我們小看了自己的學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放權,讓學生參與教學。

四、人人蔘與提高效率。

學生的“展示 ”“評價”“挑戰”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在學習的舞台上演繹着自己的節目,尊重與被尊重使每個學生都樂於進取,心靈得以滿足。這樣寬鬆和諧的氛圍何愁學生不學呢?

今天的觀摩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將新課改的理念儘快滲透到教學當中,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9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組織了課改課觀課議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着諸多的衝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穫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穫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於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於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説,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係,重建温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台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裏充斥着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這些理念對廣大教師來説是全新的,在教學實踐中沒有遵循過的,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應積極對其做出迴應以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忽視表現在很多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學生沒有迭擇的餘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求得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種全新的理念對傳統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曆來有精英主義教育的傳統,追求學業成績的優秀,追求在考試競爭中打敗同伴,脱穎而出,這是一種精英主義的教育,它是以犧牲很多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的,新課程就是從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求得每一個學發展的角度來對學校文化進行重建的,在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有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課改的號角喚起了老師們勇於拼搏的幹勁,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堂。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經過一年多的教學改革,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如今探討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五步新課堂。下面談談在教學中五步新課堂的方式定位。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後,我讓孩子帶着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説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麼?”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着。三五分鐘後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孩子説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説的,個別孩子説是媽媽説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麼這樣説?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一定全是對的。課堂上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教學: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課堂上,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着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着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於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後,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夥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麼?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閲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裏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不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箇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於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着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着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閲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學生展示,角色朗讀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小組內推薦代表,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讀的好。其他學生認真聆聽,指出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必要時可以尋求老師給予指導。

(四)歸納訓練,回味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點拔,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不讓學生留下疑難問題,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最後一環節,我佈置學生在課外書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通過學習和實踐使我知道 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原來的課程,有着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幾點心得。

一、學生更願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並茂,色彩鮮豔,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三國鼎立》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三國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着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二、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麼,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着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瞭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三、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麼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於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麼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但從事課改的一線老師千萬不能只顧跟着家長的言論走,僅僅關注孩子一般性的學習,而要確立對孩子終身負責的理念,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為學生今後的生存和適應競爭作準備;不僅要重視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具有學習知識的能力,更要培養他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僅要使學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幫助他們的形成強健的體魄。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發展,為他們今後能立足於社會、具備服務社會的本領打好基礎。

(二)、大力倡導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尊重,更需要盡最大可能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農村教師同樣要搬掉講台,走進孩子,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激勵學生的思考、發現和創新。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識,共同得到進步,逐步使課堂成為學生髮現問題、質疑問題的場所,成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主陣地,成為引發師生共振的磁場。

(三)、科學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

在課改中,教師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學實踐者,學校要引導教師在研究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的教學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教師付出很多,學生卻沒有得到所期望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的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更多的內容”。教師自己可以上“文山”進“題海”,決不能讓學生負擔過重。只有把思考的時間、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四)、切切實實加強課改督導檢查。

學校每學期要對課改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評選出一批課改的先進個人,為全校的課改樹立典型。同時也要及時地發現掌握課改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階段的課改提供決策的依據。

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但這是一條教育必由之路,我們惟有堅定信念、充滿信心、明確方向,堅持不懈地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尋中,成長在課改的詩篇裏。總之,我們學校會積極創新工作舉措,繼續齊心協力紮實推進課改。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由於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層的瞭解。雖然只有幾天的課改培訓,但我的教學思想已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國中歷史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但並不是培養史學專家的。而我們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過分強調深入研究,過分強調歷史的系統化,卻並不重視學習過程,而當學生結束國中學習後,歷史知識忘光了,就等於白學了三年。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倡導學生勇於質疑、敢於爭先,積極競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歷史新課改使教學具有開放性

將歷史教學變成開放的體系,重要的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更自由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例如“大變革”這一課,教材知識要點如果讓教師講述,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二、歷史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作法。像對話,討論,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動:就是選擇教材中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結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為例,讓學生扮演29軍將士,激起學生的愛國熱忱。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三、歷史新課改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是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合作性”,也是學生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把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合作,互動,民主,開放的過程.如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我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紅軍、地理專家等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後,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言。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問題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裏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於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於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

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敍述着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註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新一輪課改的號角喚起了老師們勇於拼搏的幹勁,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堂。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平等對話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應該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一、給學生機會。比如在教學《世紀寶鼎》一課時,讓學生以導遊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朋友介紹世紀寶鼎。學生也以遊客的身份提出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考查了學生收集的資料,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而且變老師枯燥的講解為學生自主地我想説,我能演。再通過讀書,進一步瞭解世紀寶鼎。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使師生、生生、生文對話達到融合,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學習。再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發散學生思維。想想説説如果是你,會設計什麼樣的鐵路。學生説出很多S型、T型、直線等等。追問詹天佑為什麼用了“人”字形線路呢?進一步分析人字形線路的優點。平等對話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把自己想説的,能説的都説出來,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二、虛心請教。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三、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

二、創設情境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比如:教學《嚮往奧運》一課時,佈置了這樣的作業:《給奧運冠軍的一封信》讓學生大膽想象,把我們對奧運的嚮往,對奧運冠軍的崇敬表達出來。由此體會體育冠軍的來之不易,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展示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範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着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衝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彙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閲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粧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如:在學習《詹天佑》時,學生通過讀課文,對詹天佑開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不細緻。此時,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品讀相關段落。然後通過動手畫一畫,自己講解理解其含義。再如學習“人”字形線路的行車方法。我沒有通過課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個“人”字形線路,讓學生根據理解行車。學生通過演示,直觀的理解了行車方法併發出了對詹天佑的讚歎。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教學的唯一標準。從課程改革一開始就感到這一工作的迷惘,面對新的主題活動真感到無從下手。幾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還真有點力不從心。通過與其她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借鑑陳鶴琴先生的課程思想,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有益的實踐:

陳鶴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觀念。當今社會已越來越向着社會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也給我們課程改革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幼兒園的教育決不僅僅在幼兒園。周圍生活中有着廣泛又有利的諸多教育因素、教育資源,將幼兒園的教育真正嘗試與家庭、社區整合起來,充分利用周圍有利環境,整合我們的課程,將對幼兒園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帶孩子到周圍社區,帶孩子參觀馬路、圖書館;帶孩子到鎮中公園、廣場;帶孩子到菜場、商場。在《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們帶孩子們來到幼兒園附近的鎮中園裏,花園裏滿是各種各樣的花和草。孩子不由自主地去看看、聞聞,相互小聲地議論着。花叢中飛來了蝴蝶和蜜蜂,我們鼓勵孩子仔細觀察它們在花叢中的活動。秋天到了,我們又帶領孩子們來到公園裏,進行撿樹葉活動,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跑到大樹底下,有的在對一些奇形怪狀的樹葉就發揮着自己的想象,有的對葉子的顏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在相互交流孩子對樹跟的經驗和看法;有的專心致志地研究起了樹幹;他們在公園裏看呀、問呀、摸呀,用手比畫着……回到幼兒園,孩子們很快又投入到嘗試樹葉印畫、拼畫的過程中。憑藉孩子剛才對樹葉積累的經驗及大膽創新的精神,他們還積極主動地嘗試設計、製作奇奇怪怪的樹葉臉譜。這樣的活動,自然地融合了多個領域的學習內容,孩子在這過程中獲得的何止是我們所能估計到的一些教學目標呢?他們真的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在與外界的交往、互動過程中得到全方位、多元化、動態協調地發展。

正如我們一直所説的環境對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但反過來一想,人的知識經驗的獲得也很容易受到環境的限制。山區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們的知識獲得和想象力的發展也走不出山的包圍,而如果我們的孩子始終坐在教室裏,接受被動的知識灌輸,思想也同樣是狹隘的,和山區的孩子又有什麼區別呢?現在,隨着新課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的機會。

總而言之,改革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課程應關注幼兒的生活,積極利用周圍環境和社區環境,關注課程各領域的有機整合,促進幼兒整體、和諧、主動、健康地發展……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國小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國小生大部分在國小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彙量多,對於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説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後,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一、新課改,新變化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着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考試檢測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二、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改形勢是好的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於教學觀念,有的緣於教學能力,有的緣於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於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遊離”的現象。首先,由於“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了“遊離"現象: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遊離於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遊離於學生髮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出現了“貼標籤”的現象。總之,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於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上查閲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情境設置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第三,聯繫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繫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後,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並沒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可以説,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於師生問答。實際上,發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並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課堂裏小組合作學習處於一種自發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於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為現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氾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吧”,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現,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自我想像、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製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中反映的問題

2.1國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現,一節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20%,似聽非學的也有近20%,只聽不寫的有約40%,只有10%-20%的學生臉上有積極參與的神色。從這樣的情況粗略地估計,40%的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態度原因,另有40%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方法原因,這樣的學習狀態令人憂慮是不言而喻的。

2.2學習心理負擔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0%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學生不僅因為數量而負擔重,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大感興趣,而導致的學習心理負擔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師的教學不能較好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來源與價值;課堂教學、作業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單調枯燥;家長和教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國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目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心理健康瞭解不夠,也缺少該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採用簡單的教化去面對有着紛繁原因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牴觸,早戀、出走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家庭教育輔導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沒有很好地與“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議與對策

從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國中課程改革的艱鉅與困難,思考並尋求對策是責無旁貸的,本人建議: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

2、改變教師角色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台。那麼學習方式的改變關鍵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在於教師角色的改變,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就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師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學生觀和師生關係。因此對學生來説,教師的角色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傳授者變為參與者;控制者變為幫助者;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於課程與教師的自身發展來看,教師的角色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教師要學會反思和創新;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執行者變為決策者。

3、正確看待“差生”

不少老師會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對“差生”的厭惡。這是一種可怕的誤區。要正確對待差生,教師對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兩個心。一是愛心,每一個差生都有其閃光之點,可愛之處,只有你用心去愛,具備了愛心,才會真正地關心差生,努力地轉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轉化是一個十分複雜艱難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還常常會出現反覆,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恆地抓,堅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實效。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4、重視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途徑,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教學反思的自覺性也及到了明顯地加深,但不可否認,在課改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假反思”的現象,要把教學反思做真、做實。首先,教學反思應符合新課程要求,尤其是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為依據,組織教師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反思,也要對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法的反思,處理好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其次,教學反思重點應在學生學習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了沒有?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沒有?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沒有?學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養沒有?第三,教學反思的形式應靈活多樣,“説”和“寫”是兩種有效方式。“説”:説成功經驗,説不足之處,説問題與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鳴,思維碰撞,產生火花,問題會漸漸明朗,思路會漸趨清晰。“寫”:寫教學案例,寫教學日誌,寫教學反思,寫教學故事,寫研究報告,提升個人理性經驗,也讓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總之,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通過實踐和反思,充分證實適時的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欣賞與激勵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與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創新激情,同時使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從而為起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自國中英語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在教學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同 時也體驗到了很多樂趣,以下就是我近一年來在教學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一、形體語言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作用 人類表情達意的語言形式有兩種:有聲語言和形體語言,而細膩系統的有聲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語言形式,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的手段。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有聲語言的時間性和抽象性的弱點就會暴露出來,此時人類就要借住其他輔助手段進行交際。而我們知道的形體語言就是人類慣用的形式之一。

在國中英語教學中,有聲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培養學生們語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來語的陌生的語音,特殊的語法,會使國小生感到與母語巨大的差異,從而在內心產生排斥。因此導致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多種學習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一點點的堆積到一起,就會挫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在教學中採用形體語言教學就能解決這些困難了。 例如:在學習英文26個字母時,我就採用了形體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教師們會有同感,在學習英文字母時課堂會很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差。所以我吸取了這些經驗教訓。再進行這個課題時,充分調動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整堂課處於興奮狀態,我教學生們用手勢拼出字母的形狀,加深他們對字母的認讀。在課堂活動中,啟發學生動腦筋,動手腳用自己的肢體拼出26個英文字母的形狀,學生們各動其腦發揮其能,很快就能掌握。再讓他們加上特定的表情,這樣學起來既快、又有興趣。再者,我根據每個字母的形狀,編了一個順口溜。這種方法符合孩子學習的興趣所在,又容易記憶。例如:學習字母ABCDE等時,我就讓孩子唱出兒歌:“尖角A,雙圓B,半圓C,饅頭D,倒山E”。通過幾遍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就連平時不愛張嘴的個別學生也積極去和別的同學練習,充分調動了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上述教學實踐活動證明了以下三點:

(一)形體語言的形象性,韌性能非常有效地輔助教學。恰當正確的使用形體語言,可以使深奧的事物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事倍功半,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二)形體語言等其他手段的運用,豐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打破了單純講課的授課模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學生參與表演示範活動體現出其主體性作用。 (三)形體語言輔助教學更適合低齡學生學習的心理,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特別是在七年級外語教學中,有意識有針對性的使用形體語言會行之有效。

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淺議。新課標明確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新課程度教改實驗中教師要儘快適應新角色,突出新技術理念,運用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標是教師備課的指導性文件,只有熟悉課標,才能把握課改的教學方向,備課才能明確教學目標,課堂上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鑽研教材應做到三個字:“懂、透、化”。“懂”就是對教材的設計思路,對課本的主要內容,每個知識點都要弄明白,做到傳授知識正確;“透”,就是不僅要懂教材,而且要做到熟悉,動用靈巧、自如;“化”,就是指教師的教法,要與教材的靈活性、開放性、科學性融為一體。新課標呼喚着教師角色的轉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傳統的傳授者,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實踐,幫助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學生感受成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使學生對每節課都來充滿好奇和喜悦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 ,也就是説,課程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新課程倡導體驗與參與式學習,培養學生綜合適用語言的能力和創新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體驗、合作、探究和交流中學習成長。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潛在的非智力因素的優勢,想方設法加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創造性地給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英語的環境,讓課堂訓練內容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調動學生和積極性,使他們產生一種輕鬆、愉快、主動的學習情緒 ,學生的思維就能與教師同步。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不知不覺間課改的列快車已十年了,身為第一線的任教老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本人從中受益匪淺,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教學的思考促進本人的專業成長,專業成長讓本人嚐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新的語文課改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要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這對老師是一次機遇、一個挑戰、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熱情,本着“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在語文教學新課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經驗,權作拋磚引玉。

一、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本人把新課標中定量性的規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過十年的教學實踐,本人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以“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新課改指導思想。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本人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本人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化教學效果。

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並會努力將它學好。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説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活動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本人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結晶。語文教師作為這種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更應該向這種規範和要求看齊,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深遠的教育意義。

比如本人班的學生何裕鵬,語文基礎差,是屬於基礎差的學生,本人秉着課改“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尋找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化教學效果”課改新理念,本人經常發現他的優點,尊重他,表揚他,而且利用課堂上的潛移默化,讓這位難教的學生從心裏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結果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他第一個交家庭作業,課上經常舉手發言,對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慢慢地開始看課外書籍,期末考試從不合格提升為63分。有效課改教學在他身上得到體現。

三、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新學期伊始,不馬上急於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瞭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麼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於利用網絡資源,善於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週要背誦並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閲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並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

本人認識到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本人特別注重對學生字詞句的積 累,這是學生理解説話寫作的基石。針對那些放不開手腳,靦腆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加強誦讀,特別是現代文的誦讀,優美的語段的背誦,古詩文的背誦等;加 強造句練習;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課前 5 分鐘演講,既鍛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實施了有效教學。學生敢説了,逐漸會説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月球知識擂台賽,新聞發佈會,故事《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並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裏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

四、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閲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閲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本人蔘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閲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於已身”。

五、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

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繫現實、密切聯繫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日、紀念日、剛發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侷限於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使之在最佳的狀態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使學生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師生、生生、人機的三向交互活動中掌握了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同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也簡化了教師的教學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課改過程中,本人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課改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暖陽當頭,冰雪能不融化? ——觀摩“三環節課堂教學”總結 20xx 年歲末,縣教研員孔老師在實驗中學為我們上了一節經典的“三環節” 課堂教學,雖然天氣仍是寒冷,可是老師們熱情洋溢;雖然地上的冰雪還在, 可是老師們卻是提前到來。老師們迫不及待的等待着 “三環節”課堂教學的真 諦,等待着孔老師精彩的演繹。課上,我們為老師動情的朗誦感動着,為學生 真情的誦讀而激動着。

一、教學準備精心 到了會場,主辦學校實驗中學老師們已經把《我用殘損的手掌》 (孔老師執 教)的預習學案、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檢測擺放整齊;學校主辦的期刊、報紙 也是井然有序的擺放着。可見主辦學校的精心,用心。當我們拿到材料時,可 以看到:預習學案中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更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小到生字的 讀音、詞語的意思,大到對詩文內容的解讀,詩人情感的流露每一項學習 的任務是什麼,用什麼方法來達成預設的目標,學生看來清晰明瞭;教學設計 是一份近似教學實錄的詳案,是一份對學生充分預設的詳案,是一份充滿教學 智慧與充盈情感的詳案;堂測題的設計也不難看出老師思維的梯度與深度 可見,老師準備之充分、精心。

二、課堂環節精密 從推行“三環節教學”以來,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都很迷茫,甚至有些不 知所措,總是感覺對於“詩一般”的語文課堂,好似不太適宜,不太和諧,特 別是“堂測”這一環節,在我們情感迸發之極戛然而止,有些説不上來的感覺。

可是孔老師的這節課上, “三環節”過渡自然融洽、環環相扣,各部分既相對獨 立、層次分明,又循序漸進、層層提升,尤其是“堂測”這一最後環節恰當的 引入,一改我們的唐突。我們心底裏稍稍鬆動一些,我們心裏的那塊冰在悄悄 的融化! 三、品味語言精美 評課時,老師們也説孔老師“有很深的文化底藴” “感情豐富而真摯” “不 僅創設情感氛圍打動學生,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真的,孔老師的課堂很 深,很精,很美。尤其是對詩歌詞語的揣摩(運用“替換” “刪除”等方式,通 過多次多個同學的朗讀) ,那是字斟詞酌的:學生們不僅領悟到這一詞語的深刻 內涵,還感受到詩人那滿腔的愛國熱情,更能為詩人深邃的文學功力所打動。

可見,孔老師課堂中的每一句,甚至是每一個詞語都是經典的,每一個點的設 計都要求精美。

課後“限時作業”環節,我想假如用“同學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節 課後,我們耕耘如何?” “同學們,請以最快的速度來檢測一下你的收成!“知 ” 己知彼百戰百勝,查缺補漏環節到了”等這樣來銜接一下,可能稍美一些! 總之,這節語文“三環節”課堂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範例,是我 們課堂教學的模板, “慢語文” 在 教學的今天, 或許就是一束陽光, 一把利刃 它在解讀着語文課程標準,也在解讀着語文教學的精髓。雖然地上積雪還在, 可已是陽光普照,我們的心也在澎湃激昂着!相信這冰雪也會如我們心底一樣 在融化,因為課堂教學的春風已經和煦,暖陽已經高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vnp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