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袁隆平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袁隆平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

5月22日,這是個世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兩位國之脊樑永遠離開了我們。一位是“心懷一稻濟世,但求萬家糧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則是“俠志披肝瀝膽,永懷醫者仁心”的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先生。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國士無雙,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永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激勵着大家在新時代、新徵程上開拓奮進、砥礪前行。

袁隆平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國士無雙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獻一生,守住中國人的鐵飯碗。“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説的一句話。他也用一生,為這句話寫下了註腳。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為不讓受苦捱餓的饑荒苦難再次出現,讓中國人端牢“飯碗”,他牢記三個任務:實現超高產、種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雜交水稻工作,日復一日下農田做實驗。在實踐基礎上,以過人膽識和科學眼光投身基礎科研事業,依據事實、發現真理、驗證真理,築牢中國農業之基石,成功實現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讓雜交水稻造福全球,讓禾下乘涼夢照進現實。他鼓勵年輕人要勤勞勇敢、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將年輕的自己投入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強國征程中寫下精彩的一筆。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來,作為後備力量的我們,必是以知識為應用基礎、汗水為苦幹實幹、把握好經驗昇華的思想火花、順應時代大潮盡我所能,不懼人生路漫漫、塵世車馬喧,獨守一方地、淡泊志彌堅,願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飢,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國士無雙是以學投戎攻難題,軍人本色護國民健康,守住中國人的醫無憂。“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醫七十餘年,救治近兩萬肝膽病人,在工作中爭分奪秒去奉獻,那是生命終點的.意義。他是一代醫界傳奇,深受病患愛戴,懸壺桃李滿天下。他曾説:“即使有一天,倒在手術室裏,也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闖生命禁區,帶領同伴不斷突破,創造性地提出“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建立“常温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臟止血技術,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肝臟外科界的難題,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時刻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醫過程中,主張為病人節約,最大限度地為病人減輕負擔,每每看望患者,也總是先把雙手搓熱,然後才跟患者接觸,他檢查時主動拉上屏風,還會幫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寫滿“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離黃泉。他的精神將會永遠砥礪代代醫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團火,遊刃於病魔、刀除患精準,誓言從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將牢記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心當在人民,醫難無可擋。致敬“醫食無憂”的守護者,以吾輩之青春,捍衞我盛世中華。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2

在學院團委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影片《袁隆平》。“爭爭就能贏,試試就能行,説不定就會有機會…”袁隆平爺爺從發現第一棵雜交水稻開始經歷了幾多挫折:來自上級的反對、同行的不屑、學生的不解、經濟的拮据、親人的分離……但他始終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投身育種工作,躬耕田野,死而後已。

我們青年一代應繼承袁爺爺的遺志,紮根田野裏,耐得住寂寞,心中有追求、腳下有行動,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3

觀看了《袁隆平》這部電影,使我對袁隆平院士有了更深的瞭解。原來只從電視上看到過他獲獎的鏡頭,看到的是一個皮膚黝黑的老爺爺,沒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由衷地對他產生敬意。是啊,一個科學家能如此的專注,潛心研究出一種成果,從而造福了廣大的老百姓,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在他的努力下,終於研究出優良的水稻品種,產值每畝上千斤的好收成,實現了自己的宏偉志向!現在的我們應該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努力,那怕是收穫甚微,那也是自己奮鬥的結果,所以我們應以次為契機,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點功夫,比什麼都有意義!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4

袁隆平爺爺説:“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我們的民族能夠延續,英雄不斷湧現,我想最難得可貴的就是許多像袁老這樣的國之大者,在我們心裏種下了一粒種子。

以前覺得只要他們活着,甚至都不需要做什麼,我們就永遠有底氣,反正還有他們在。但現在他們累了,作為時代接班人的我們,要把薪火遞下去,把擔子挑起來。等到去見他們的時候,我們也能仰着頭説:“我們沒有辜負,我們繼承了光。”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5

就在四天前,“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許多人沉痛哀悼,外交部稱,袁老逝世是世界的巨大損失。許多人,知道袁隆平這個名字,還是在中學的英語課本里,人們知道袁老的禾下乘涼夢,人們見到袁老的榮譽與面對大眾時的歡笑,但在觀看過袁隆平這部電影之後,我更能領會到,方得始終的道理,袁老巨大成功的背後是經歷了多年的艱辛與汗水,他也曾痛苦過,失落過,遭人嘲諷過,但無論是多麼大的打擊,都沒能擊垮這位心智堅定的國之脊樑,他用自己佝僂的身軀建造了一座通向沒有飢餓的樂園的橋樑,而我們這些後浪則更應該接過袁老留下的火種,更加奮不顧身的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及人類的進步中。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6

我們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緣,在課本里,在飯桌上,在人間裏。今天,我們用觀看電影的方式緬懷袁隆平爺爺。

銀幕中的爺爺:與妻子分別二十年,再見面已年過半百;在海南研究十餘年,研究成果卻一直止步不前;長時間沒有研究成果,經費被停,被潑各種冷水。

但銀幕外的我們,看到的不是他的放棄,而是他傾其一生、歷經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孕育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更是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勛背後,我們也看到了他作為90後的樸實可愛:他生活簡單,衣着樸素;他多才多藝,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將;他幽默風趣,會説自己是“自由散漫”,被問到“帥不帥”時會得意地回答一個“handsome”。當這些特質合起來時,我們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而是田間地頭家長裏短的可愛爺爺。

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對袁隆平同志的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至死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袁隆平爺爺的離開,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還有着無所適從的恐慌與不安。但這也正是他的偉大之處,被從未打過照面的人們依賴。歷史在傳承,但我們相信他能青山永駐,他能萬古流芳,他能擁有那千千萬萬人永恆的愛和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舉行了他的遺體送別儀式,但是我想説,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體消涅,而是我們對他功勛以及精神的遺忘與不傳承。所以,要記得,共和國記得,我們更應該記得,我們不僅記得,還要傳承下去,融入我們精神血脈,塑進我們鐵血脊樑。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7

袁隆平先生的逝世,令國人悲痛欲絕。今晚觀看了老先生同名電影,瞭解了老先生雜交稻選育經歷,感悟頗深!袁先生既是農業領軍的排頭兵,又是農業推進的實幹家。他立志讓百姓吃飽,從實際出發、穩紮穩打,克服系列重大風險與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成功選育雜交水稻,惠及百姓。老先生目標宏偉,但為人處世卻很樸素,生活簡單,但心中始終裝着人民!

袁老先生在環境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在沒有雜交水稻成功經驗的背景下大膽探索、投石問路、從實踐探索中求真知。我們作為一名農學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要以袁老先生為榜樣,追逐老先生的夢想,緊緊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奮發圖強、馳而不息為服務三農、造福百姓盡力!

本科生第三黨支部的鄔月新表示,在參與今晚學院組織觀看《袁隆平》電影后,我被電影中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深深打動,也感受到了他對於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自始至終堅定不移的信念。他耐得住寂寞,在十幾年沒有取得成果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對雜交稻的研究,搜尋野生稻可利用的種質資源。影片的最後,當袁隆平先生本人出鏡、講述他的“禾下乘涼”夢的時候,我真的看得熱淚盈眶。同時,我也再一次思考自己選擇農學專業的理由,這個專業還有更深沉的使命需要我們來傳承,有更廣闊的空間等待我們去探索。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5月22日,這是個世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兩位國之脊樑永遠離開了我們。一位是“心懷一稻濟世,但求萬家糧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則是“俠志披肝瀝膽,永懷醫者仁心”的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先生。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國士無雙,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永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激勵着大家在新時代、新徵程上開拓奮進、砥礪前行。

國士無雙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獻一生,守住中國人的鐵飯碗。“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説的一句話。他也用一生,為這句話寫下了註腳。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為不讓受苦捱餓的饑荒苦難再次出現,讓中國人端牢“飯碗”,他牢記三個任務:實現超高產、種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雜交水稻工作,日復一日下農田做實驗。在實踐基礎上,以過人膽識和科學眼光投身基礎科研事業,依據事實、發現真理、驗證真理,築牢中國農業之基石,成功實現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讓雜交水稻造福全球,讓禾下乘涼夢照進現實。他鼓勵年輕人要勤勞勇敢、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將年輕的自己投入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強國征程中寫下精彩的一筆。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來,作為後備力量的我們,必是以知識為應用基礎、汗水為苦幹實幹、把握好經驗昇華的思想火花、順應時代大潮盡我所能,不懼人生路漫漫、塵世車馬喧,獨守一方地、淡泊志彌堅,願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飢,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9

此次觀影,讓我對袁先生有了更多的瞭解,不辭艱辛、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這些都是袁先生一生的寫照。袁先生敢於在千萬人向背之處找尋真理,勇於在艱苦條件之下堅持初心,善於在無數次失敗之中總結教訓。身為學農之人,袁先生伏案至深夜,躬耕于田疇,時刻以解決百姓温飽,推進國家糧食發展為己任。

同為學農之人,我輩青年當以袁先生為榜樣。時刻銘記“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號召,努力學習農業知識,積極投身於大國三農的建設之中,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0

觀看完關於隆平爺爺的的電影后,我有了很大的感觸。袁隆平爺爺有勇於實踐、敢於抗爭的精神,在以前饑荒的年代、大躍進的年代,想要把人們團結起來一起做真正的科研,太難太難。但是隆平爺爺有這樣不服輸的精神,有這樣的大無畏、敢為人先、臻於至善的精神,這樣的隆平爺爺給了我太大的觸動。

對於如今的我們,什麼樣的精神最重要?隆平爺爺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放棄,永遠堅持時間,永遠敢為人先。在今天的長沙,有超過十萬名的市民自發的前往悼念袁隆平爺爺,所有的花、所有的口罩、所有的接送車輛全部為前往悼念的人而免費。這説明了什麼?這説明了,隆平爺爺把人民安康掛在心上,人民也就把他高高舉起。袁隆平爺爺是所有人民的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就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1

一稻濟世,萬家糧足。“人就像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樸實無華、意藴深刻,希望是每個生命的內涵和意義,尊重生命、滿懷希望,才不負一生光陰,不負袁老為每個生命賦予的希望。袁老給我們的,是腹中的飽暖,是禾下乘涼夢的美好,也是遙遠星空的深情注視。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2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裏播種着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的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繫並且積極影響着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願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促使他執着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着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並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優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這樣來篩選具有穩定遺傳優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裏發現一株稻鶴立雞羣,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穫,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麼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勢,我為什麼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於雜交水稻育種。”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3

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觀影活動,影片中的袁先生求真務實、鍥而不捨,甘心奉獻自己的一切只為讓百姓擺脱饑荒的困擾,那份情,令人動容。有一句話這兩天頻繁聽到,有的偉人能夠偉大到什麼程度,甚至我們已經忘記了他也有生老病死。22號那天因為一些事情四點半才躺下,醒來的時候聽説袁先生已經逝世了,頓時感覺心理空落落的,少了什麼東西。

想起幾周之前,英語課上,老師問大家心中的偶像是誰,我説,袁隆平,我也是農學院的,他養活了好多人呢,我以後的願望,能夠養活一部分人就很好了。我們銘記袁隆平先生,作為農科學子,更要砥礪前行,爭取完成老先生沒有完成的兩個願望。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有幸觀看了電影《袁隆平》,真正瞭解了袁老的一生,可以説他老人家一生都在為這個國家、社會做着貢獻,為世界農業盡着自己的力量。播種、抽穗、結實,稻田由青綠變金黃,長長的稻穗隨風搖曳,而那個有着禾下乘涼夢的老人,卻永遠地走入了夢鄉。斯人已去,但他説過每一句話語,都銘刻在人們心上;他在稻田間忙碌的身影,都印在了人們眼中。追逐夢想,做矢志不渝的愛國奉獻者。他説:“這麼大一個國家,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正是這樣一位為“稻粱謀”、為民生計的國之仁士,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水稻研究,成功實現了自己當初的宏願:“讓中國人吃飽,更讓中國人吃好、吃得安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青年一代,當把對國家和民族的拳拳之心與愛國情懷同頻共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應當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5

電影的片頭,是一聲嬰兒啼哭,一束稻粟。袁隆平爺爺曾説:“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一生修道雜交稻,萬家食糧中國糧。願袁爺爺在天堂能看到我們後輩實現您的禾下乘涼夢!讓我們緬懷“稻田守望者”,去做“時代追夢人”!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6

一稻濟世,萬家糧足。袁隆平在大躍進這樣困難的時代,能不畏艱難,講科學講道理,潛心研究,創造奇蹟,堅定信念,一心為打敗飢餓這個的敵人而奮鬥。電影《袁隆平》觀後感袁隆平,在農業科技鑄就了萬眾敬仰的里程碑,為全人類遠離飢餓鋪就了希望之路,他的名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曉。今天,我們從屏幕上見到了可親可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院士,聆聽了袁院士精彩而生動的故事,將濃縮了他幾十年科研人生的感悟與我們一起分享,使我們深受啟發與教育。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電影之所以感人,歸根結底的原因只有一個——袁隆平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勤勞、堅韌、仁愛。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7

“士不可不弘毅!”,“大丈夫當如是也!”很少有一個人的去世,能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引起這樣的震動。從昨天下午長沙的十里相送、萬人鳴笛,到現在還在進行的悼念,讓我們見識到了,如果一個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就會擁護他、敬仰他、懷念他。

我們是生活在袁隆平爺爺福祉之下的新青年,我們是被袁隆平爺爺的米飯養育大的有志青年,我們青年一代對偉大的袁隆平爺爺的感恩和紀念就是繼承他的精神,去堅持、去拼搏、去奉獻。

袁隆平心得體會 篇18

20__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確定之後,大江南北,無數羣眾以各種方式追悼緬懷。為深切悼念和緬懷袁隆平院士,感悟袁老過往奮鬥經歷,5月25日19:00,土木工程學院學生第四黨支部在文馨書院B110舉辦了電影《袁隆平》的觀影學習,全體黨員和部分積極分子參加了此次學習。

首先,黨員張帶領大家對《中國共產黨簡史》進行學習,第一議題學習內容為“農村改革、創辦經濟特區和改革開放的起步”。

觀影活動開始之前,大家為逝去的偉人默哀三分鐘,緬懷致敬!

隨後,由黨員張興達進行電影放映。影片通過再現“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展示了中國科學家心憂天下、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一幕幕動人情景在同學們眼前幀幀放映,一字一句鼓舞人心的話語在耳邊擲地有聲,歷史鮮活起來,煥發強韌的生命力。人們懷念他,因他不問名利,長期奮戰在農業第一線,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懷揣“禾下乘涼夢”,讓上億人口擺脱飢餓。

觀影結束後黨員張興達組織積極分子談觀後感,積極分子談到“持之以恆,貴在堅持”,受到農業這個行業所限,一年往往只有一兩次機會實驗,一堅持就是十餘年,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向袁隆平先生致敬!

國之大者,經世濟民,歸根結底一切為了人民。國士無雙,袁隆平是一個真正的耕耘者,辛勤者,為國奉獻着,他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榜樣,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光。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一顆赤子心,感動天地!袁爺爺用一輩子的奉獻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希望,我們也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記得他。袁隆平這個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流傳在歷史的長河裏。致敬袁老!吾輩楷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94r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