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袁隆平演講稿(精選18篇)

袁隆平演講稿(精選18篇)

袁隆平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袁隆平演講稿(精選18篇)

第一次瞭解袁隆平爺爺是在學校樓道的宣傳展板上。當時,還沒有太多印象,只是覺得他和其他的科學家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次見袁隆平爺爺,是在國慶70週年閲兵典禮前,袁隆平爺爺要去參加頒獎典禮的一個視頻,第一眼看見他時,只覺得他是一位瘦瘦弱弱的、臉上爬滿了皺紋的老人,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不知道的還會以為他就是平常百姓。他穿上平時不怎麼穿的西服(這還是因為他經常出席各種場合,大家勸他買件好點的西裝,他才花800元買了件打折的西裝。)出席。他因為經常在田裏跟泥土打交道,根本穿不着西服。他笑着説:“要去參加頒獎典禮,  前幾天我又看了一段視頻,視頻裏記者問袁爺爺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爺爺笑着説,他現在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雜交水稻。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解決了吃飯問題,才能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袁隆平爺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其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袁爺爺一生躬耕於稻田,不辭辛苦地研究着雜交水稻,1960年一場自然災害餓死了好多人,袁爺爺親眼目睹了當年的饑荒,他下定決心研究水稻,讓老百姓不再捱餓。經過多年的研究,1974年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在全國大規模推廣,但他沒有停下研究水稻的腳步,一直在不斷地研究更新,直到今天他還在帶領他的團隊研究着雜交水稻。

媽媽説,我們肯定也吃過袁爺爺研究種植出來的稻米,沒有他,好多人還餓肚子呢!這更增加了我對袁爺爺的敬佩。

可他,就在5月22日當天,離我們而去了。

湖南長沙當地的羣眾自發前去殯儀館哀悼,看直播畫面裏,醫院門前,淅瀝的小雨擋不住人們緬懷的腳步,當載着袁老先生遺體的車出現時,羣眾圍堵着車輛,不捨離開,人羣中一聲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此起彼伏,讓屏幕前的我也淚流滿面,不禁哽咽。

各地網友們以訂購鮮花,派人代勞送到殯儀館,門口花海一般,前去弔唁的人們絡繹不絕。同學們,你們覺得,你們能用什麼行動來紀念或者告慰袁爺爺呢?

對!好好學習,不浪費每一粒糧食!

希望每位坐在餐桌前的你,能想起國士無雙——袁隆平。從此,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近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近耄耋之壽在國際大會上以英文致辭,又悉知不僅如此,袁爺爺還通俄語,懂拉琴,會跳舞……迫使一眾以為袁隆平只懂科研的網友們驚訝。

事實上,袁隆平絕不是個只知科研的老學究。他工作與愛好並重,工作時嚴謹認真,空閒時培養愛好,發展技能,可以説是因為一生都在不斷學習,不斷開拓與進取的人。漸高的年歲,繁重的責任……他是如何做到如此全面發展的呢?一方面是因為自身的愛好,一方面則是因為外界條件的需求。拉琴跳舞作為自身愛好,忙中偷閒,苦中作樂,為放鬆心情,為陶冶情操;至於學英語學俄語,這是為外界條件所需求,為學習他國優秀知識與先進經驗,為減少講解雜交水稻技術位於各國交流探討,更為發揚中國精神,樹立良好國家形象。在內在與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動之下,袁老才得以在高壽仍然奮發進取,不斷求知,不斷學習。

保持這種終身學習習慣的偉人還有很多。譬如毛主席者,終身熱愛讀書學識,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也依然手不釋卷,卧病在牀絕不止息;譬如魯迅先生者,先從舊學後從新學,學醫一路日本,從文之後僅憑學識即可受邀至各校講學,又通設計、美學、日語、俄語、英語……不可謂不觸手成春,才學廣見,又譬如史界大儒錢穆者,能吹笛兼通曲藝,晚年興起甚至可以唱一出很好的京劇……這些光輝的名字與世界如輝然羣星一般指引我被不斷前行,然而高山仰止之餘,我輩青年又當如是?

你也應當效仿這些過去或當代的偉人,不斷學習,奮發進取,並不是説也要苟求人們懂上他兩三門外語或者挽起袖子能種地,紮上領帶能賦詩,不是這樣的,我們只是對當代的青年提出這樣的期望:一願你們永遠對未知保持好奇,對知識保持熱情;二願你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不論境遇、年齡都可以通過對知識或技能的學習,獲得一份獨特的體驗與樂趣;三願你們在不斷鍛鍊思考中開拓創新,走出前人沒有涉及的心路,剔除前人沒有探索的新境界。

知不可上,學不可已。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80這一代,是袁隆平爺爺養活大的。

幼時總是聽母親談及,他們小時候,總是吃不飽飯,可於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我把功勞全都歸結給祖國,這個模糊的概念,知道後來,才知道,這個功勞歸結給祖國,也要歸結給您。

我沒吃過樹皮,野菜,甚至連曾經的雜糧饅頭都沒有吃過,更別提烤紅薯,烤土豆了。白麪饅頭,把我養大,我感恩過祖國,我感恩過父母,可我從來沒有想過,感恩您。

現在,我想好好地感謝您,可您還能聽到嗎?

曾跟學生提起過您,我説,您就像水,上善若水的水,我們經常忽略您的存在,可沒了您,我們不知能否活到如今?

今天,讓我們把所有的明星淡忘吧,因為今夜的天空,只會有一顆璀璨的星!

中午的時候,我在我的`學生羣含淚發佈了您去世的消息,而頃刻間,便證實為謠言,您知道嗎?我第一次覺得假新聞是那麼的美,那麼的好,可一波三折,不消兩個小時,真的新聞粉碎了我的心,新聞呀!我希望您再一次是謠言,再一次是假的,我不怪你!

可,你是那麼的真,鑽心的真,宛如一把利刃扎進心窩,而且還反覆地攪動!

我不知道如何懷念您,袁隆平爺爺,身為一個文人,我只能用自己最愛的文字去祭奠最愛的您!

課上驚聞巨星隕

涕淚縱橫難所云

身前佳餚難入口

心已飛去送至親

哭聲尚在耳邊繞

他鄉卻添一新墳

國士雖去魂永在

此生無愧中國人!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袁隆平的世界那麼小,小到只有他實驗田裏的水稻,他一生與農結緣、與農相伴。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輩子的精力和心血無怨無悔地一心撲在稻田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袁隆平堅定着為全世界人民温飽的信念,仍樂觀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風雨中、稻田上埋頭工作着。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絕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換取優質”。一路走來,畝產700kg、900kg、1000kg……我國超級雜交水稻不斷取得了飛越性突破——正是田間那日漸佝僂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載風雨無阻對夢想的追求、超越!許多人説中國的糧食夠多了、夠吃了,可他始終想:“世界這麼大,幾十億人要吃飯,糧食安全不可掉以輕心”。

本該頤養天年的鮐背之年,袁隆平卻依然堅持奮鬥在科研第一線,不忘初心,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有志不在年高”,他還懷揣着更高遠的夢想:

①“禾下乘涼夢”;

②“鹽鹼地稻田夢”。

於是他更勤奮地投入到科研中去。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種着中國的農田,心裏卻裝着全世界的温飽。他奮力逐夢的精神,不僅改變了雜交水稻,也永遠激勵着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第一次瞭解袁隆平爺爺是在學校樓道的宣傳展板上。當時,還沒有太多印象,只是覺得他和其他的科學家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次見袁隆平爺爺,是在國慶70週年閲兵典禮前,袁隆平爺爺要去參加頒獎典禮的一個視頻,第一眼看見他時,只覺得他是一位瘦瘦弱弱的、臉上爬滿了皺紋的老人,根本看不出他就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不知道的還會以為他就是平常百姓。他穿上平時不怎麼穿的西服(這還是因為他經常出席各種場合,大家勸他買件好點的西裝,他才花800元買了件打折的西裝。)出席。他因為經常在田裏跟泥土打交道,根本穿不着西服。他笑着説:“要去參加頒獎典禮,前幾天我又看了一段視頻,視頻裏記者問袁爺爺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爺爺笑着説,他現在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雜交水稻。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解決了吃飯問題,才能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袁隆平爺爺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其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袁爺爺一生躬耕於稻田,不辭辛苦地研究着雜交水稻,1960年一場自然災害餓死了好多人,袁爺爺親眼目睹了當年的饑荒,他下定決心研究水稻,讓老百姓不再捱餓。經過多年的研究,1974年雜交水稻培育成功,在全國大規模推廣,但他沒有停下研究水稻的腳步,一直在不斷地研究更新,直到今天他還在帶領他的團隊研究着雜交水稻。

媽媽説,我們肯定也吃過袁爺爺研究種植出來的稻米,沒有他,好多人還餓肚子呢!這更增加了我對袁爺爺的敬佩。

可他,就在5月22日當天,離我們而去了。

湖南長沙當地的羣眾自發前去殯儀館哀悼,看直播畫面裏,醫院門前,淅瀝的小雨擋不住人們緬懷的腳步,當載着袁老先生遺體的車出現時,羣眾圍堵着車輛,不捨離開,人羣中一聲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此起彼伏,讓屏幕前的我也淚流滿面,不禁哽咽。

各地網友們以訂購鮮花,派人代勞送到殯儀館,門口花海一般,前去弔唁的人們絡繹不絕。同學們,你們覺得,你們能用什麼行動來紀念或者告慰袁爺爺呢?

對!好好學習,不浪費每一粒糧食!

希望每位坐在餐桌前的你,能想起國士無雙——袁隆平。從此,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6

尊敬袁隆平爺爺:

您好!雖然您已離開,但我相信您的成就和為人民着想的偉大品格會永遠印在我們的心中。

您,從一所中等農校的教師,逐漸成長為了舉世聞名的雜交水稻的培育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之父”。這個過程,我們都深深地知道那是您付出了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心血與艱辛啊!當您頭頂烈日,腳踏大地,冒着酷暑在稻苗中尋找雄性不育體,培植雜交水稻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世界人民不再被水稻產量低的問題而困擾,是為了人們吃得飽飯啊!袁爺爺,您一生培植了很多水稻,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在您面前,五湖四海,誰不感您德,不頌您行,不為您蒼然而涕?

袁爺爺,還記得您曾經做過的一個夢嗎?您夢見“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稻穗有掃把那麼粗,您和您的助手在稻穗下乘涼,開心地笑着。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飽飯、稻種提高產量,辛苦操勞了一生啊!您的這種大愛,感天動地!

袁爺爺,您淡泊名利,從不申請專利,無私地為全人類奉獻着;您多才多藝,用英語全程授課,擅長拉小提琴,還博覽羣書;您生活儉樸,據説您買過最貴的襯衫才一百多元。您用畢生的`精力為全世界服務。我有理由相信,您的事蹟和英名必定被人類銘記,孩子不會忘記您,祖國不會忘記您,浩浩歷史長河中必會留下屬於您的一朵絢麗的浪花!

袁爺爺,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但我覺得您一定能看到!袁爺爺,您英魂不泯,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祝在遙遠的地方幸福、快樂!

袁隆平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袁隆平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國小生,我是在《感動中國》課外讀本上讀到了您的故事後,知道了您就是享譽全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國“綠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雜交水稻”的難題,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生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懷着萬分敬佩之情給您寫這封信。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卻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袁爺爺您創造了奇蹟,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從19xx年開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您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着畝產900公斤的預期目標順利推進。幾十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您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裏長大的孩子,住在城市遠離農村,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以外,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的糧食欠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不但是吃得飽,而且還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衷心感謝您袁爺爺!您在農業領域裏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換來了今天我們衣食無憂的生活!四十多年來,您和您帶領的科研團隊為研發優質高效水稻付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付出了畢生精力!我知道您有一個超級水稻夢,在試驗田裏種植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十萬個穗子形成一棵參天大樹,你坐在稻穗下乘涼,悠閒地給我們講述着盤古開天地以來您的“水稻夢想”!我祝願您“禾下乘涼夢”早日實現!也祝願您國慶節快樂安康!

此致

敬禮!

周子恆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演講稿 篇8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因為熱愛祖國,錢老毅然冒着生命危險——回到祖國;因為熱愛水稻,袁隆平頂着閒言碎語研究雜交水稻;因為熱愛華夏民族,青少年投身於知識的海洋,只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因為熱愛中國,我們甘願付出,只為它明天能比今天更好。

錢學森,這位偉大的老人,他知識淵博,才華出眾,在國外學習,連外國人都稱讚他為天才。美國政府願意支付鉅額工資,只為讓他在美國工作。可是他卻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只是因為心繫祖國,渴望回到祖國,將自己的才能奉獻給祖國。他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致於在美國政府以其生命威脅的條件下阻攔他返回中國,他還是毅然的帶上一家老小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回到祖國。他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人們親切的稱他為“兩彈元老”。

袁隆平,他説他的願望是讓每個人都吃飽飯,讓水稻長成甘蔗一樣高,米粒像雞蛋一樣大。讓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過上小康一般的生活。他可不是開玩笑,雖然他並不高大,而且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人又黑又瘦,但他真的成功了,他研究出來的水稻,雖沒有雞蛋大,卻讓中國的水稻增產了好幾倍,幾乎每家都能吃飽,穿暖。袁隆平,他是全國的恩人,為全國人民帶來了充裕的米飯。但當有人誇獎他時,他只是撓撓頭,不好意思的説:“我只是熱愛水稻,熱愛祖國,能專業於我熱愛的水稻,還能為祖國帶來利益,是我的榮幸。”

不管是錢學森,還是袁隆平,他們都是因為熱愛祖國,所以不怕困難,不畏堅辛,甘願付出畢生的精力,只為祖國的明天更興盛,更強大。

所以我們青少年作為祖國明天的花朵,更應該向他們看齊,為中國的崛起而奮鬥。現在有很多青少年,因為考試的失敗,父母的閒言碎語而想不開,以致於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認為這是很不該的。如果我們能看着袁隆平為中國付出的艱辛,是否會有愧疚的感覺。現在,讓我們昂起頭,向前走,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而學習。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9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尖鋭命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就能養活中國人。”袁隆平用驚人的科學成就響亮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袁隆平、平頭小臉,土裏土氣。而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驚人的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裏播種着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稻穀的60%,源自於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着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祕決時,他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

面對未來,袁隆平滿懷夢想,他希望雜交水稻由目前佔世界水稻面積10%提高到20%,實現總增產3000萬噸,真正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用科學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夏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實現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個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袁隆平。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0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我也不例外。每當讀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時候,我都會想到一個解決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所取得的成就,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的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每次在實驗中,袁隆平爺爺都會根據研究人員的彙報,對每畝田地的各種數據進行一一檢查核實,是一個對工作嚴謹而且一絲不苟的人。對比袁隆平爺爺,一想到我平時做題經常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問媽媽,我就很慚愧。

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國小生,但我也應該努力學習袁隆平爺爺的崇高品質和精神。我暗自下決心,以後要多思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但我一定不會退縮。我會堅強面對,朝着夢想和目標而努力。

這位老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在他離開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人主動的去送老人,為老人留下想念的淚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的成績,他實現了自己的夢,他終於放心的離開了。

袁隆平爺爺,對您我們有太多的不捨,您一路走好!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1

致敬大師,放飛青春何為大師?古人給出的解釋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在我看來,在新時代奉獻自己,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都是大師。憑一己之長學,幫助許多百姓擺脱飢餓的袁隆平;憑一己之熱愛,幫人類戰勝瘧疾的屠呦呦;憑一己之熱忱,

山村支教十幾年,點亮孩子們希望燈塔的張玉滾。他們都是新時代的奉獻者,都是新時代的楷模,也都是我們心中的大師。雜交水稻的成功,背後是無數次的試驗,沒日沒夜的田間調查;青蒿素的發明,背後是無數次的提取,失敗,再提取;孩子琅琅讀書聲的背後,是張玉滾一天十幾小時的上山、下山扛書。他們並不高貴,腳上沾滿泥土。但他們懂得奉獻,更懂得擔當,明白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責任,是對他們永久的召喚。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在於貢獻的大小,是否改變了整個世界。袁隆平是大師嗎?是的,他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問題;屠呦呦是大師嗎?是的,

她研發提取的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數百萬人的生命;張玉滾是大師嗎?你可能會猶豫,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怎能與袁老、屠老相比呢?但我們應堅信,答案是肯定的。

張玉滾雖然並沒有改變世界,但他所做的卻改變了整個山村,是他用瘦小的肩膀擔起了鄉村教育的未來。最是無人知曉的角落,最是默默無聞的崗位,佇立着像張玉滾一樣以平凡的血肉之軀堅持書寫非凡事業的人。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無聞卻無私奉獻,一生堅守,

散發光和熱的人也是大師。這是一個需要大師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你我的時代,青年關係國家前途、民族未來,今天的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而這樣的時代,也給了我們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台。國家需要我們,時代在召喚我們,青春在點燃我們,我們需要參加,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放飛青春,共同構建一個美好的新時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袁隆平演講稿 篇12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當金戈鐵馬的喊殺聲漸漸遠去,誰,會為人們所崇拜?在曾經一次媒體調查中,有舞台上的明星,有英勇的烈士,還有偉大的領袖,直到這份名單的最後,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擠入我的眼簾,這入選的科學家默默守望着人們對科學家的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這的守望者也消失了。

數年前的一個夏天,在湖南安江的一塊農田裏,一位農民模樣的人,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着頭,彎着腰,正在尋尋覓覓。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時,他是安江農校的一位教師,正在尋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進行水稻雜交試驗。在次年六月份,他帶領助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先後共檢查了1.4萬餘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植株,之後耗時六年進行試驗。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挫折,袁隆平並不氣餒,繼續堅持着。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於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與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幾千萬人口。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説:“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面對世人的高度評價和各項殊榮,袁隆平教授沒有居功自傲,繼續默默地探索着、奉獻着,只為讓更多人不再忍受飢餓。功夫不負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又研製出一項重大發明——海水稻,然而,在中國並沒有很多人注意到這項成就,是因為在同一時期,某某明星公佈戀情,導致網絡癱瘓。看到這件事,我不禁萬分感歎,想起一句話:將軍冢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句話,不正是當下社會的寫照嗎?

為了心中那崇高的理想,袁隆平教授鍥而不捨,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為全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卻鮮有人知,而某個明星的家常小事,卻引起了網絡的轟動。這是一種多麼不正常的現象啊!誠然明星優異的外表、風度、知名度會深深的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追星行為也無可厚非,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我?

周國平説過,有着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才是最美好的。在這最美好的時光中,我們崇拜的對象不應該是聚光燈下那些所謂的“星”,而是那些能夠激勵我們,充實自我的,真正為社會做出奉獻的人。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樣無私奉獻的“星”,讓我們與星光同熠。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3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脱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於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地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着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着他的試驗。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説:“這是我最貴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買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買六條領帶,人家都説好。”

不論銀行裏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4

大家好!

20xx年1月10日,在  其一,“錢是重要的,但其來路要正。”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億元,而事實上,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上一起只有幾千元,但他卻樂呵呵地説:“這些收入不低了,夠花了。”

其二,“錢是來用的,但莫奢侈浪費。”袁隆平將國家的獎勵大都用來搞科研,並拿出1200萬元設立“農業科技基金獎”,他自己的飲食以清淡和健康為貴,衣服以樸素大方為主。

其三,“該用的錢就要用,不要小氣。”生活中的袁隆平勤儉、樸素、小氣,但他對教育事業、慈善事業卻慷慨大方,毫不吝嗇。

其四,“錢不是衡量地位身價的標尺。”袁隆平説:“現在有些人瞧不起農民,這是不對的。農民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樸實,二是勤勞。別看他窮,可心胸開闊。窮不是低下,有錢不見得高貴,要看本質。”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5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解決了我國億萬人的温飽問題,是令我們尊敬和敬仰的科學家。作為一個每天與水稻打交道的人,我們都以為他會是那種挽着褲腿俯身在稻田裏的人。像許多生物課本上的照片那樣,可真實的袁隆平卻是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他英文流利,俄語也不差,小提琴、踢踏舞,都不在話下,這真不像是一位89歲的老爺爺做的事,他的活力和他的精神令我們這些青少年都敬佩至極,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更是新中國的偉人。

我們正處在一個黃金年齡,我們活力四射,我們激情澎湃,我們擁有滿腔的熱血和情懷,所有美好的未來都在向我們昭示,我們要像袁隆平一樣做一個永遠不知道疲倦的人,對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做充滿熱血的青年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王源作為當紅的男星,被無數的粉絲追捧。他作為聯合國青少年代表出席聯合國會議,並全程使用英文演講,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可他做到了,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他更代表着我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新青年。他彰顯出的氣度與胸襟更代表着我中華民族的`面貌與精神。為了這一天他自己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艱辛,他是我們所有青少年的代表,值得我們向他學習。

青春期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最值得懷念的事情,在那些日子裏我們為了夢想而拼搏努力,我們將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揮灑在那裏,袁隆平爺爺已經89歲了,可能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他不僅每天將時間放在科研中,還學習英語,練習小提琴。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我們向他致敬,致敬他的精神和品格;我們向他學習,學習他的態度和毅力。青春需要奮鬥,需要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精神,我們展現出的不僅是青少年的面貌,更是新中國的面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6

大家好!

不容置疑:民以食為天。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真正解決吃飯問題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決祖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飯問題上誰的貢獻呢?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標準答案:袁隆平。

看了央視記者對他的採訪,我為他的兩個夢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這才是偉人的夢想,這才是追夢的偉人!

他的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超級水稻個頭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大,稻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他這個夢想真夠高的——不但水稻長得高、產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饑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為了能讓大家都吃飽飯。他這個夢想也夠遠的,遙遠得像一個特不現實的神話。從1960年7月發現奇異的稻子,採花藥進行鏡檢,反覆種植、實驗,到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遠的夢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學無國界,他的另一個夢想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他領導的團隊為近80個國家培養了14000多名技術員,40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家水稻700萬公頃,普遍增產20%以上。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等地,因為種植他改良的雜交水稻,畝產從每公頃3噸增加到10.8噸!他還牽掛着吃大米全靠進口的利比里亞,每年花掉兩億美元,國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廣雜家水稻,讓大家每天打牙祭。

當我深入瞭解袁隆平的事蹟後,再一次瞻仰他的儀容,袁隆平爺爺,瘦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膚,滿臉皺紋,慈祥可親的笑容,一副地地道道的農民形象,然而在這樸素的外表下卻有着無窮的智慧與力量,因為他的科技研究讓中國老百姓實現了吃飽飯的夢想!

一粒一飯,當思之不易,當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時,要懂得感恩,更要懂得珍惜。

謝謝大家!

袁隆平演講稿 篇17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袁隆平的世界那麼小,小到只有他實驗田裏的水稻,他一生與農結緣、與農相伴。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輩子的精力和心血無怨無悔地一心撲在稻田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袁隆平堅定着為全世界人民温飽的信念,仍樂觀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風雨中、稻田上埋頭工作着。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絕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換取優質”。一路走來,畝產700kg、900kg、1000kg……我國超級雜交水稻不斷取得了飛越性突破——正是田間那日漸佝僂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載風雨無阻對夢想的追求、超越!許多人説中國的糧食夠多了、夠吃了,可他始終想:“世界這麼大,幾十億人要吃飯,糧食安全不可掉以輕心”。

本該頤養天年的鮐背之年,袁隆平卻依然堅持奮鬥在科研第一線,不忘初心,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有志不在年高”,他還懷揣着更高遠的夢想:

①“禾下乘涼夢”;

②“鹽鹼地稻田夢”

於是他更勤奮地投入到科研中去。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種着中國的農田,心裏卻裝着全世界的温飽。他奮力逐夢的精神,不僅改變了雜交水稻,也永遠激勵着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演講稿 篇18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知道,您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裏,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沉甸甸地低垂着頭,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涼。

這個學期,為了讓我們認知勞動的意義、享受科技創新的快樂,學校決定將校園裏的“夢泉”,一個水泥噴泉池進行改造,並提供給我們種植水稻。我們已經從郊外拉了3車泥土填到噴泉池裏了。上週星期四,我們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體跳進池子翻土,並撒上了肥料。

正如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説的那樣:袁隆平先生髮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增產後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您真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爺爺,您放心的休息吧,我們這一代人將接過您手中的科研技術,來實現您的禾下乘涼,米如珍珠的美好願望。

一路走好,我最敬愛的袁爺爺!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vvp4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