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精選25篇)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精選25篇)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們上了這個學期的第一節電影課,這節電影課看的電影是:《袁隆平》講的是:1958年,大躍進的浪潮席捲全國,如火如荼。安江農校的青年教師袁隆平尊重科學,潛心研究生物遺傳學。他獨特、富有哲理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可袁隆平不入潮流的所作所為,卻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議,女友害怕因此受到牽連,痛苦地選擇了分手。在學校的試驗田裏,袁隆平和學生董婕發現了一株結有230粒的“鶴立雞羣”高產稻穗,他興奮異常,如獲至寶,天天像忠誠的衞士悉心地呵護着它。次年,袁隆平把它們當成種子培育,期待着豐收的果實。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精選25篇)

可事與願違,這230粒種子結出的稻穗,高的高矮的矮,參差不齊。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自然災害造成的大饑荒,使袁隆平的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他清楚地意識到:國以人為本,民以食為天,是人類的生存法則。袁隆平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產的雜交稻,讓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飽飯,讓人類遠離飢餓!依據對生物遺傳學的深入研究,同時,仔細觀察和反覆推敲,論證了先前“鶴立雞羣”的稻株就是“天然雜交稻”!從此,袁隆平雜交水稻高產夢啟程了……縣委書記成洪濤是個惜才愛才的領導,當他得知袁隆平要進行雜交水稻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鼓勵,並責成學校為其配備了兩名助手。學生董婕一直在默默地關心老師的事業,臨行前的畢業晚會上,她送給袁隆平一個放大鏡,看着這份特殊的禮物,袁隆平若有所思……有情人終成眷屬,已經三十四歲的袁隆平和學生董婕走到了一起。

在妻子和兩名助手的幫助下,他們頭頂烈日,汗流浹背,終於在茫茫的稻海里找到了敗育型雄性不育株。隨後,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論文發表在《科學通報》雜誌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紅衞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個稀巴爛,並準備批鬥他。烏雲遮不住太陽的光芒,袁隆平的論文受到了國家有關領導的關注,並以國家科委的名義發函,責成各級領導給予支持和重視。雜交水稻研究得以繼續,免遭厄運,袁隆平還當上了“抓革命促生產”的技術參謀。然而,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傾盆大雨之機,將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種毀了個一乾二淨,袁隆平悲痛欲絕仰天長呼“這也是生命啊!”為了加快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育種步伐,袁隆平告別妻子和孩子,帶着兩個助手遠赴海南,追逐夢想。

歷經多次失敗,袁隆平意識到應該在“遠緣雜交”上尋找突破。在海南人民的配合下,他們兵分幾路尋找野生稻。成洪濤到農業廳主持工作,首先就想到了袁隆平。時任農業廳辦公室主任的崔燦馬上和董婕赴海南找到了袁隆平,崔燦企圖説服袁隆平回湖南,被一口拒絕,因為他不想錯過野生稻一年一度的抽穗揚花期。董婕把父親病逝的消息告訴他,袁隆平悲痛萬分,在稻田邊跪拜遠逝的父親。成洪濤帶着專家遠赴海南,目的是為了求證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進展情況。水稻專家的冷嘲熱諷,不但沒有削弱袁隆平的鋭氣,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袁隆平充滿激情地説道:“就算撤消項目,停撥科研經費,我也決不放棄!”成洪濤從袁隆平的眼神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雜交成功,預示着“三系”配套的最後一道難關已攻破。全國十八個科研單位幾萬制種大軍彙集海南,協作攻關,大面積育種,在全國推廣。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是中國繼四大發明以後的第五大發明,他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公元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北京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現實中的袁隆平仍在追逐夢想,探索着超級雜交水稻的新領域……

我看了之後就想,只要不放棄就沒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袁隆平一樣,到了海南去繼續研究,成洪濤帶來了兩個專家,兩個都説這是研究不出來的,有很多外國科學家都放棄了,袁隆平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覺得只要堅持就能成功,到了最後就成功了。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米菩薩”,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觀看電影《袁隆平》,讓我對“雜交水稻之父”有了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在平凡中見到了偉大。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滿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奮力跋涉,把綠色的夢想書寫在大地之上,在佈滿荊棘的實驗叢中躑躅前行,嘔心瀝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為生命中彌足珍貴的雜交水稻事業無怨無悔,傾其一生;經歷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袁隆平終於成功了!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影片通過再現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表現了袁隆平心憂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話説:“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袁隆平取得這些成果不是靠運氣,而是經過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報。我想,他成功的“祕訣”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正是有了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峯。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呢?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時珍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調查,編寫成了《本草綱目》。

我們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線,經過“加速”到“衝刺”中展示,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發揮美麗人生!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3

袁隆平把畢生精力用在了雜交水稻的培育創新上,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身上所釋放的精神卻令人感動。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從小就立志做一名農業科學家,1953年,23歲的他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之後,紮根基層,幾十年來一直從事農業科研工作,為了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他嘔心瀝血,把科研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科研成果寫在人民羣眾飯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我們哀悼和紀念袁隆平,就是要學習他立志為國為民的追夢情懷。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依然牽掛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唸的依然是自己畢生追求的夢想。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像袁隆平那樣,敢於播散夢想的種子,並讓夢想生根發芽,抽穗結果。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深深紮根於廣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陽光與水分,奮力向上生長,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開出最絢麗的稻花,也要結出金燦燦的稻穀。袁隆平的一生是奮鬥創新的一生。作為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袁隆平不僅敢於衝破傳統學術觀點的束縛,而且始終淡迫名利,始終奮鬥。面對鮮花與掌聲,他始終牢記自己的“種子夢”。耄耋之年,依然奮鬥不息。“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後,袁隆平還牽掛着第三季雜交稻。敢於有夢,奮鬥築夢,青春追夢。“90”後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裏,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創新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砥礪前行。“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涼,吾輩接棒!”。

“袁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當靈車緩緩駛出醫院時,在聞訊前來送行的市民悲慟高呼中,在車輛的嗚咽鳴笛中,在每個人的淚水中,在湖南長沙,在全國各地,在國內外,大家都在不約而同地表達一種哀思與緬懷。為啥袁隆平的離去會觸動億萬人心,關鍵就在於他始終心懷人民,心繫人民的温飽。面對上世紀60年代的糧食短缺,作為學農的袁隆平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提高糧食產量作為了他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賺錢可以,但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心裏裝着人民、裝着社會,人民才把他高高舉在頭上。“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袁隆平始終腳踩大地,專務於偉大事業,才贏得了人民的熱愛與擁戴。

世間從此再無袁隆平,但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星星更加閃亮,那就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我們在表達哀思的同時,賡續他獻身祖國和人民事業的偉大精神,才是對他的紀念與追思。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4

一部真實反映北京基層治理工作經驗的電影《小巷管家》10月29日與全國觀眾見面。

電影《小巷管家》由鄭昊執導,馬銓聯合導演,鞏漢林領銜主演,張英、方清平、鞏天闊、張兆北、張京生、翟小興、孫茜、孟秀、李勤勤、賈雨嵐、劉大為、盧秋宏等聯合主演。

以東北笑星形象深入人心的鞏漢林,此次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熱心腸的北京大爺趙建國。作為“小巷管家”,他義務幫助老街坊解決生活問題,改造廁所、美化街道、清理煤棚……雖然過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隨着衚衕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終也得到了街坊鄰里的認可。

鞏漢林坦言,自己也是因為參演這部電影才真正瞭解“小巷管家”這個羣體,“北京的很多衚衕和社區都有‘小巷管家’,他們是純義務的,不拿一分錢,為社區老百姓服務,我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也是真人真事。”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鞏漢林深入生活,不斷從形象和內心塑造上貼近人物,“每天我穿上志願者的服裝,戴上紅袖章,往衚衕裏一站,如果不注意看我的臉,基本上就是一個真正的小巷管家。”

演完這部戲,鞏漢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小人物有大情懷”,“在北京市街巷治理的工作中,北京市民不為小家、只想大家,犧牲了很多個人利益,使北京市的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街巷社區小衚衕的改觀非常之大。”他坦言,這次拍戲也讓自己大開眼界:“以前我對衚衕的印象就是路窄、公廁髒,沒想到現在的衚衕不僅公廁修得漂亮,還有非常漂亮的綠化帶、活動中心甚至博物館。從這一點來看,真的讓我體會到了北京的發展、國家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鞏漢林的兒子鞏天闊也在《小巷管家》中亮相,“我演的是一個外地進京打工、賣灌餅的小夥子,我這條故事線主要體現了北京人民的包容,也體現了外來務工人員為建設北京付出的勞動。”他希望,這部“講述老百姓身邊故事”的電影能得到更多老百姓的喜愛。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5

b乎看到好幾個吐槽正步的,尤其是其中某一個演員的正步,所以我去微博又看了幾遍,結果還是被預告中的感情打動,第一遍完全沒注意到正步,看的原視頻與電影的對比版,感覺差別不太大,距離肯定還是有的,國旗班那麼辛苦的訓練,如果幾個演員隨隨便便練一段時間就可以做到的話,那也太假了。而且,我覺得這個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它展現的那種感情,一味苛責這些細節真的沒有必要

啊~好期待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6

該挺好看的,加油我的祖國。

愛國情懷應該被宣傳,凝聚民族戰鬥力,全民一心,國家才有未來,人們才有好生活。生活在祖輩們拋頭顱撒熱血的和平現代,我們應該時刻不忘他們和中國所有的來之不易。

我愛你我的國。沒有國哪有家。

現代教育缺乏愛國情懷的教育,應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思想。避免低俗文化影響全民精神面貌的導致向畸形發展的道路越陷越深。我愛你我的租國,我的“母親”。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7

沒有花哨的動畫技術,也沒有複雜的人物情節,它講述了一個類似於西方童話中《綠野仙蹤》的故事:千尋和父母誤入一個異常詭異的古鎮,父母變異為豬,處在被宰殺的危險境地,在湯婆婆的徒弟小白,鍋爐爺爺和小玲姐姐的幫助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一家人團聚。即便如此,但作者的感情處理得很細膩,所以很感人,即使是在八萬神仙鬼怪登場的幽冥之地,也往往能感受到日本民俗中的世態人情之美。這也是本片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人不能不勞而獲,也不能沉迷於享樂之中。如同千尋的父母因貪圖美食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落到變成豬的悲慘境地。又如湯婆婆的寶貝兒子,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而面對錢婆婆的法術卻手足無措,變成一隻碩鼠,行動也要靠一隻蟲子來帶。相對於他們,善良勇敢的千尋卻在這樣一個世界,通過自我努力抓住機遇首先感動了鍋爐爺爺找到了工作,後又為河神洗淨身子得到了一粒藥丸,而這一粒藥丸也救了許多人。

千尋的父母在現實社會中就是那種貪圖享樂而不顧他人的自私的人,我想即便千尋將他們救回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本性,看完本片的同時也為千尋感到些許的心寒。而“無麪人”則代表了社會中的另一羣人,孤獨,寂寞,面對許多人的奉承,虛榮心膨脹,貪婪美食,最後體積越來越大。千尋,這個10歲的小女孩,只是社會中的少部分人,他們憑着他們一顆善良真誠的心拯救了許多像“無麪人”、千尋父母這樣的人。

最終千尋是找回了家,而他回了家要歸功於她時時刻刻都記得自己是誰,有明確的目標。“千尋”是她的名字,而名字只是一個代號,最重要的是能夠認清真實的自己,不要向白龍那樣迷失了自我,搞到後來自己傷痕累累,所幸他還是在千尋的幫助下找回了自己。所以,只有認清自己才能獲得成功。

除了講述人生的道理,作者還不忘提醒觀眾們環保問題,和《百變狸貓》通篇談環保不同,《千》借河神來洗澡卻洗出了一堆垃圾來提醒觀眾們關注環保問題,實在是用心良苦!

作為一部帶有神祕色彩的動畫,在令人感動的同時給人們無限的思考,藴含着許多的人生道理,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8

《霹靂嬌娃》首部與續集之間的套路模式基本固定,首先是一個驚險刺激的小序幕,然後伴隨着“查理”的畫外音介紹,三位天使們輪番登場,故事正式展開……這樣的模式自然會讓熟悉該系列片的觀眾備感親切,但也承擔着極大的缺乏創意的製作風險,就像007系列電影、超人系列電影,以及各種漫畫改編類傳奇一樣,每年在電影院裏一波接着一波地狂轟濫炸,不斷使觀眾陷入某種模式的循環,久看之後容易產生厭倦。從第一部電影到續集,影片主題實現了“個人發揮”與“團隊合作”的統一,尤其第二部中更是宣揚心懷“家庭”信仰才是戰勝一切的強大力量,個人即使再出色,如果只為填補私慾,也會走向滅亡。續集中除了將邪惡天使的自私與正義天使們對比,還對首部影片的內容及人物關係進行了延伸和拓展,比如迪蘭的前男友及其加入天使組合的原因,亞歷克絲與父親和男友的關係,娜塔麗與彼特的戀情發展等等。影片的幕後製作團隊還精心地設計每位主角的生活空間,以及所搭配的服飾、道具,希望藉此來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種設計理念下,娜塔麗住在海邊的簡約小屋象徵着她開始理想幸福生活的第一步;迪蘭長期租住着一個旅館房間,標誌着內心情感的不安全感與困惑;亞歷克絲的住所看上去豪華整潔,實則透露出孤單的氣氛。這些都讓觀眾在盡享視聽娛樂之餘,對三位天使的生活和個性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片中主演之一德魯·巴里摩爾提前買下劇集版權,並親自出演片中的迪蘭。有消息表明20xx年她將讓該劇重返電視屏幕,由美國電視廣播公司製作並播出全新版本的《查理的天使》系列。身為製片的德魯·巴里摩爾,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影片的創作風格和演員陣容。除她本人以外,卡梅隆·迪亞茲等一些參與本片的主要演員幾乎都是由她親自推薦。童星出身的德魯·巴里摩爾生於演員世家,家中不少親戚都獲得過奧斯卡殊榮,因此她對電影始終有着自己獨特的藝術品位。觀眾在銀幕上目睹她的形象總是複雜多變,或是純真性感,或是叛逆嬌媚,集各種不同的氣質於一身。她的成功也打破了好萊塢“童星長大後註定沒落”的魔咒。1995年她意氣風發地成立了自己的商業電影製作公司FlowerFilms,連續製作了許多暗合她個人喜好的高票房商業電影,本片即是她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簽約合作的結果。以擔任《霹靂嬌娃》系列的製片為例,她顯然早已不能滿足於只是單純地飾演角色,而嘗試更多地進入核心創作,製作拍攝真正感興趣的電影,這從她近兩年來直接執導的《輪滑女孩》等片中均可看出這一傾向。本片中她演繹的迪蘭從外形上看,相比其他兩位女主角似乎更不像是動作片女星,幸好她用自然的演技彌補了這一不足。

飾演娜塔麗的卡梅隆·迪亞茲是從模特界進入電影圈發展事業的成功代表。好萊塢有很多模特出身的明星,依靠出眾的臉蛋與身材,她們總是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但是能真正在電影中表現出演技實力的並不多見,卡梅隆·迪亞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脱穎而出。在《霹靂嬌娃》之前她參演的影片多是以性感甜美著稱,雖然偶有文藝佳作,但很少有真正的動作戲場面,直到《霹靂嬌娃》讓她展現了出色的動作明星潛質。影片中她有大量的空中翻騰或揮拳踢腿的動作,第一部中的飆車到續集中的衝浪鏡頭都顯示出她極佳的身體素質,就連誇張動感的舞蹈也被她詮釋得既誘惑又逗趣,更令觀眾對她的身體柔韌性印象深刻。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9

作為《較量》和《誤殺瞞天記》的中國版翻拍影片,劇情對於觀影量大的觀眾來説早已熟悉,所以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重點看的是它改編了哪些地方,以及改得好不好。看完全片,總體來説改得很好,甚至相對原版有所昇華。

首先談談戲:

陳沖把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全片演技擔當,要氣場有氣場,要脆弱有脆弱,就倆字,到位。肖央逐漸從喜劇轉型到嚴肅題材,整體合格,期待未來會有驚喜。譚卓給我的感覺很像《萬箭穿心》裏的顏丙燕,過於模式化的表演讓她暫時還達不到顏的高度,而且她的戲路似乎已經有點被定型和限制,多去演一些其他角色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陳沖的女兒(出演大女兒平平)絕對是走後門來演戲的吧,她演的高中生太假了,不如改成大學生氣質上會更符合,總之特別尷尬,不是化粧的問題,演技是真不行,沒有遺傳到媽媽的精髓。鏡頭方面,最後的雨中挖墳慢鏡頭是全片高潮,不論是人物站位、整體構圖還是機位都值得玩味。

再談談改編:

1.開場增加了致敬希區柯克的驚悚段落,並且能和結尾的監獄彩蛋形成閉環,足夠引人遐想。採用了和劇情存在反差的人物姓名,例如兩個女兒取名平平安安,這種滿滿都是flag的姓名是很好的本土化嘗試。

2.原版的垃圾兒子起初的罪過只是偷拍洗澡,新版改成了,性質更加惡劣,觀眾會對反派更加痛恨,但我認為這裏改得不好,壞人越壞,最後主角選擇救贖就越起不到讓觀眾共鳴的效果。兩版罪行調換一下,讓原版罪不至死變成罪該萬死,則原版主人公脱罪效果會更好,讓新版罪該萬死變成誤殺枉死,那麼新版的主人公選擇救贖也不會引發觀眾這樣的反感:怎麼又是中特色自首結局,真沒意思!實際上,這一部並不是單純為了過審才選擇救贖,後面詳述。

3.原版的聽大師誦經情節在中國版改成了看泰拳,並把泰拳的暴力場面和誤殺情節在拍攝上串聯成蒙太奇。原版擊殺是單獨一段,沒有和維傑身邊發生的故事同時展開,鏡頭沒有形成聯動,在環環相扣上,中國版更勝一籌。

4.偽造不在場證明過程中,有一段情節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原版中,丈夫抱着妻子,姐姐抱着妹妹,大家都是一臉愁容。中國翻拍版裏的妹妹卻看着電影在笑,一旁李維傑夫婦和姐姐三人懷揣心事、表情凝重。這也是比原版好的一點,凸出了未經世事的小孩子的純真。最後針對妹妹逼供,原版用壞警察毆打小孩子逼供,新版是局長拉妹妹到一旁,親自言語誘惑和威逼,在有前面處理過專門針對妹妹的那段影院對比,後面這段劇情反而更有衝擊力,因為這裏並不是單純靠暴力來凸顯惡,而是增加了心理層面的東西,所以在妹妹這個細節上的改編相當成功。

5.新版增加了競選對手和墓地兩個設定,這是對最後的暴動做的完善和補充。有競選對手發動媒體把事情搞大,和利用觀眾作為中國人對祖先有特殊情結的共識,挖墳掘墓引起天怒人怨的劇情,比起單純因為對無辜者或小孩進行行刑逼供引起騷亂更合理。原版中,警察局長和她的丈夫一直共同參與審查,新版丈夫則一直在參加競選,沒有介入案件調查,在劇情中像個可有可無的工具人,新版的“市長”因缺少出境而不夠原版豐滿。

最大的改編當屬中國版增加了李維傑先後兩次向和尚下跪提供供養的情節,一次和尚接受(暗示李維傑此時善良無罪),一次拒絕(暗示李維傑此時有罪),為他最後選擇救贖而不是脱罪埋下伏筆,因為這裏是涉及到結局的大改,值得單獨説一説。

原版脱罪成功,大快人心,都是基於一個前提——垃圾兒子已經死透了。新版最後棺材上抓撓血痕的鏡頭證明警察局長兒子在“誤殺”後並沒有死,他是被李維傑妻子埋入墳中窒息而死,死前還有痛苦的掙扎。李維傑翻開墳墓,感受到真相的衝擊,在良心上形成了擺脱不掉的“罪與罰”,所以他最後選擇説出真相,救贖自己合情合理。

劇情上的圓滿必然要求人物的圓滿。李維傑是一個善良的人,要讓觀眾真正喜歡上這個角色,要讓李維傑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最後選擇贖罪還是脱罪就是關鍵。原版通過男主角維傑穿行在新舊警察局炫酷的蒙太奇,讓他的脱罪立於不敗之地,觀眾也能感覺神清氣爽,因為這裏的脱罪是正義。新版棺中血痕對李維傑良心的拷問,使他選擇贖罪才是片中最大的正義。惡行必須受到懲罰,才是維護正義最好的方式,至此,對局長兒子的誤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誤殺,而不是殺得好、殺的妙、殺的呱呱叫。誤殺和該死兩者區別很大,一個是犯罪行為,一個是正當防衞。換成去年崑山龍哥被反殺的案件,倘若龍哥當時不是搶救無效死亡,而是後續被補刀砍死,案件性質上就完全變了。龍哥作死了自己是他活該,但這不代表他是一個可以被任意屠戮的對象,最終審判他的應該是法律。如果觀眾心中有堅定的法治觀念,就會對片子本身反思司法所存在的問題有更深的感觸。如果觀眾為無情殺戮叫好不迭,反倒是反映了另一種社會問題。若人們戾氣太重,最終造就的殺孽就會太深。

英文片名,可以譯作“烏合之眾”,也可以直譯為“沒有牧羊人的羊”。羊是片子裏象徵性非常強的喻體。不管是死掉被埋進墳墓的羊,還是廟宇裏行走的羊,都直指李維傑的內心,是其內在狀態的外化表現。面對無心的殺戮,我們作了何種抉擇,就代表我們究竟選擇善良還是暴戾。把本片單純看成爽片也沒有什麼問題,有些人到電影院裏就是去發泄的,但如果劇情有值得深入思考的東西,也請觀眾們不要放棄。本片的改編,不僅滿足了審查需要,還昇華了李維傑的人物性格。把善良進行到底,為片中的所有人都贏回了最大的正義。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0

學校組織的路演,雖然只有一個故事,但全片絕對值得看。葛大爺演得是真好,故事和對白包袱很足,笑點不少,感動的點也挺多的,童年的記憶一點一點湧入腦海。十一一定去影院看!

正經説話部分

提起20xx年,一定繞不過兩個話題,奧運會和汶川地震,北京你好這個故事剛好cover了這兩個話題。不過新奇的點是甯浩導演沒有直接從宏大的角度,和民族情懷來説,而是選取一個小人物,北京的哥(葛優飾)的遭遇來表現。裏面包袱還挺多的,三四分鐘就有一個,全場起碼笑了五六次,最後連續幾個笑點。作為一個喜劇主題是合格了!

推!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1

小巷管家,剛聽到這部電影名字的時候,我有點迷茫,這是一部什麼電影,紀錄片嗎?還是專題片?也許又是一部理論性比較強的視頻吧。腦子裏幻想出了無數起場景。終於,忍不住百度了一下。

渠道瞭解終於知道,《小巷管家》是一部聚焦北京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表現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工作的電影,由北京市委組織部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策劃製作,以全市2.3萬名“小巷管家”平凡而偉大的先進事蹟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集中表現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甚至最後一米的感人故事。

説到基層治理,我們黨可以説良苦用心,基層減負、《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的實施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基層治理的脈絡已被初步打通。下一步,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才是基層最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無外乎是有效的解決手段之一,就像電影裏所展示的那樣,只有各個職能部門互相協作,聯動發力,才能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困難。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也感觸頗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要時刻做到:民有所難,我有所助;民有所想,我有所辦;民有所願,我有所為。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出不平凡的力量。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2

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導演,肖央、譚卓、陳沖主演的《誤殺》挺值得一看。它最讓我驚喜的一點,是它的迷影元素,它是一部和電影有關的電影。

《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較量》和《誤殺漫天計》,幾個版本故事大致相同:亞洲某地,一個普通人家,父親勤勤懇懇地工作,母親安安靜靜操持家務,女兒在學校唸書,卻沒想到,大女兒被惡少相中,大禍從天而降。為了拯救一家人,父親設下計謀,忍受盤問和嚴刑拷打,最終讓一家人度過災劫,他也以自己的方式,求得救贖。

父親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也是這個故事的主心骨,一舉一動都不能有錯失。所以,父親的知識來源問題,就成了重要的問題。普通人想要戰勝權力機關,戰勝有着豐富案件偵破經驗的警察局長,安然度過重重危機,靠日常生活的小知識小經驗,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個故事給出了一個重要的設定,父親是影迷,尤其喜歡看犯罪推理類的電影,靠着看電影,父親完成了知識積累。

有了這個設定,父親再是個普通人,也都不要緊了,他的“知識來源”問題就解決了。他可以是老師,是小職員,甚至還可以再普通一點,因為電影能夠抹去一切溝壑,給所有人提供故事、情緒、感受,甚至也能提供平等的知識儲備的機會。在《誤殺》裏,肖央扮演的父親李維傑是個國小都沒畢業的小商人,他的同事這樣調侃他:“等你女兒大學畢業,她就更瞧不上你這個國小都沒畢業的父親了。”但是不要緊,有電影,他有電影。

有《控方證人》《蒙太奇》《天才槍手》《狩獵》《七宗罪》《白夜行》這樣的電影,告訴你現實是什麼,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人又是如何盲從和容易被操縱。並且手把手地告訴你,如何製造不在場證據,如何控制人們的記憶,打亂人們對現實的認知。甚至還送上“世界上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羽毛太漂亮”這樣的句子作為心靈補養劑,讓人知道自己可以去向往自由,贏得幸福。有理論做先鋒隊,有方法可以執行,有慰藉做後衞,這就夠了。

給了李維傑靈感的,不只有電影裏的情節,甚至還有電影技術。《誤殺》最讓人驚豔的,是強化了“蒙太奇”概念,把它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構造情節的手段,原作裏的父親,是利用人們的記憶缺陷,重新灌輸了自己製造的記憶,李維傑卻是非常明確、非常自覺地,用電影手段,重新剪輯組裝了現實。在自動取款機上取款這個情節,是原作沒有的,它用這個細節,鄭重地告訴我們,這其實是一部和電影有關的電影。

《誤殺》不但是好看的商業片,也是給電影的一份情書,一首讚歌。它一邊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一邊告訴我們,電影可以做什麼,它如何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改變普通人的思維,讓人度過災劫,獲得一點慰藉。

當然,光有這些是不夠的。“故事”不只意味着框架和情節,更多時候,也意味着細節制造的血肉。同樣是翻拍電影,很多電影失敗了,《誤殺》卻成功了,因為它在原作基礎上,又給出了一些有説服力的細節,例如一條街上的華人的相助,棺材上的抓痕,女兒的考卷,這些細節讓這個故事更容易得到我們的理解和共情。

還有出現了很多次的羊,羊被槍殺,羊出現在棄車的湖邊,羊出現在棺材裏,羊出現在贖罪塔下,羊是替罪羊,是目擊者,是這些普通人的命運的比喻,也是宗教意義上的羊。

脱胎於原作,卻不輸於原作,《誤殺》翻講了一個故事,卻也為這個故事增添了新的光彩。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3

上週末我原本是不打算進影院的,因為前一週帶着Michael君戰戰兢兢開高速,跑去看《星際探索》和《肖申克的救贖》25週年特別放映,有點疲掉了。所以,如果不是ABC女孩Angelia的提議, Michael君對於《雪人奇緣》是沒有觀看意願的,我們也沒提前做任何功課,除了看過一趟預告片。其實,我對這部東方夢工廠和夢工場動畫攜手、中美合拍的動畫片,還心存一些些保留,可是,從走進影院排隊購票那一刻起,我心裏的好感度有點始一點點拉伸,因為竟然接近滿場,這導致我們一大三小四個人,不得不分成兩排三處就座。

進場後我觀察了一下,確實是一個閤家歡的場子,拿着爆米花和巨大可樂的西人孩子們嘰嘰喳喳地牢牢佔據着整個影廳,這也不由得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影片一開場,雪人逃亡的段落,規範短小而毫無新意,待到雪人蹦躂到典型上海特色的老城廂老公寓房的頂樓,我才稍微直了一下身子;而小藝的奶奶的“酒罈子”造型,以及唸叨叨“Busy, busy, busy……”的猛一亮相,我眼前開始冒出一點光——結束後查到給奶奶配音的是“上海的女兒”周采芹,這位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女兒,1960年代以蘇絲黃的演繹紅遍倫敦舞台,隨後在銀幕上成為第一位華裔邦女郎,1990年代的《喜福會》以及近年《驚天魔盜團2》裏都有她的打眼表現。

回到《雪人奇緣》影片本身,它的邏輯起點和基本設定,簡單一個詞就是“回家”,首先我認為這是非常好萊塢式的俗套,甚至還有點生硬:話説上海女孩小藝因受困於父親過世的情緒低谷,希望通過忙碌賺錢來積累旅費,重走一遍父親生前遊覽過的祖國大好河山,當她在老公房頂樓發現逃出壞蛋大BOSS實驗室的珠穆朗瑪峯雪人大毛時,驟然就同情心氾濫熱血上身了,決定幫助大毛重返家鄉,與父母親人團聚,而小藝的兩位鄰居好友也是一對錶兄弟的阿俊和鵬鵬,跌跌撞撞中跟隨着小藝,陪伴大毛踏上了返鄉之路……這確實是一個俗套,不過,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行之有效的典型套路。當黃浦江畔的燈光秀閃耀起來,小藝他們和大毛跳上貨運江輪的甲板,沿着長江溯流而上,悠悠青山兩岸走之時,隨着白蓬蓬、毛茸茸的大毛萌性和魔性一路走一路爆棚,這部動畫片的高光亮點才漸漸地一一鋪陳開來。

黃山、千島湖、樂山大佛、香格里拉,當然還有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峯,這些中國地理教科書中和大眾熱門旅遊攻略裏的標誌性景點,就這樣有些刻意卻不算違和地植入了這個三人一毛怪組合的説走就走、一路向西任性行程裏,植入了這場有N多致敬模版的環遊記、旅行記或者歷險記裏。纖微畢現的神奇動物在這裏!當我們看到銀幕上這個“西遊記”小組乘坐“蒲公英熱氣球”穿梭於崇山峻嶺、泛舟于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有才華魔性滔天地“衝浪”於油菜花田、錦鯉造型地騰雲駕霧飛天翱翔、法相莊嚴琴聲如訴中花開在眼前……當然還有引發影廳裏一片笑聲的天上降下大隻藍莓爆漿雨,高原之舟犛牛羣體性開啟暴走模式等。《雪人奇緣》終場時,我聽到影廳裏響起了一片掌聲……(忍不住在這裏插一句,從技術層面上説,《雪人奇緣》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是一個維度上滴啦。)

後來發現《雪人奇緣》的導演及編劇吉爾·卡爾頓曾是《怪獸電力公司》的編劇——那邊廂是毛怪幫助女孩阿布回家,這邊廂是女孩小藝幫助大毛回家,新瓶舊酒裏,《雪人奇緣》首週末一亮相就成為北美票房冠軍,爛番茄網站上也保持着80%的好評度,殊為難得。我覺着,亮眼表現的背後,是成熟的工業技術和奇麗自然風光的一次合縫對接。

掌聲響起,合作共贏,很好的獻禮。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4

一直比較喜歡川航,親切,坐過好幾次都是晚點起飛卻能準時到達,最喜歡川航的白煮土豆🥔。一直有句話説川航機長以前開戰鬥機的,最初以為是玩笑話,後來才知道是真的。

看過514川航事件的紀錄片,劉機長的採訪,還有第二機長和乘務長,很真實。特別是採訪劉機長,説當時腦子裏什麼都沒想,因為沒時間想,只一心集中精力想着怎麼把飛機開回去。還有副駕駛被吹出窗外,也直説沒辦法拉他回來,靠風的吸力被吸回來後也幾乎沒有什麼配合。後來主要靠第二機長進艙來配合了,還幫機長摸背。據説副駕駛全身大面積凍傷,聽力受損,能回來已經不錯了。

紀錄片裏乘務長的採訪也讓我對空姐刮目相看,心理素質得多高。那樣的狀態下還能穩住聲音發廣播,我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請相信我們。希望永遠都不要説這句話。

再説回電影,還原度很高了,因為是電影,不做專業評價。特別是那句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真實的錄音存在的,真的想哭。最後的天氣惡劣那一段是電影效果添加的,如果不知道真實事件可能會被那一段感動,但知道現實的,反而會被前面在電影裏相對平淡的那一段打動。

感謝所有機組人員!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5

接近影片的最後,當肖央飾演的李維傑站在鏡頭前説出“真相”時,相信很多觀眾會和我一樣發出疑問:與其如此為何不一開始就認罪,現在這樣不是白忙活了一場嗎?

同行的朋友勸我:不然的話這電影要怎麼演下去,你何必這麼較真呢?正如肖央在片中那句已經走紅的台詞:“只要你看過1000部電影,就會發現這世界上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我也想説的是,只要你看過足夠多的電影,就知道這樣的設計並非只是要讓電影“演下去”這麼簡單。

這一切要從李維傑這個人物塑造説起。從那位黃毛同事的話中,你便知道他國小都沒畢業,從那位警察的報告中,你也可以知道他沒有父母從小就是孤兒,正是這些經歷讓李維傑更加珍惜現在的家庭,也更加看重孩子的教育,然而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三觀也正在形成當中的大女兒卻成為他的一個難題。

想必很多窮苦出身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經歷:會嫌棄自己的父母,抱怨他們不能給自己更多,特別是在和同齡人的對比之後,這種情緒可能就會愈發強烈。而這其實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訊號,如果處理不好,不但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會越發疏遠,甚至有可能會誤入歧途,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國小時明明成績很好,可到了中學卻逐漸變成了另一個人,因為他們是沒有辦法獨立邁過心中這道坎兒的。當然也有些幸運闖過這一關的人,但他們卻也急切想要和過去的自己切割,終身無法以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活着。

而面對同一屋檐下卻越來越陌生的孩子,大多數父母通常卻是無能為力,片中的李維傑同樣如此,忍痛掏了參加夏令營的錢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他和女兒漸行漸遠的內在問題,在女兒眼中,他變成一個一無是處的小氣鬼,形象越來越卑微。而看到女兒怒氣衝衝的背影,他也是束手無策只能是一聲歎息,他無法在女兒心中樹立起一個偉岸的形象,也無法將父愛有效地傳遞給女兒,這正是他痛苦的根源所在。

所以,當“處私刑”意味濃厚的“誤殺”發生之後,李維傑的第一反應是要保護家人保護女兒,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種“證明自己”的強烈潛意識在驅使着他。正如影片最後李維傑在警車裏那番獨白:“很遺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離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但我希望這件事讓你真正成長起來。”他所做的這一切,正是為了讓女兒可以感受到父愛,同時重新樹立自己在女兒心中的形象。而編劇和導演也正是用這樣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告訴我們:有效溝通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共同的責任,不要等到悲劇發生時才悔不當初。

而李維傑最後的自首同樣是基於此。無論是拒絕接受佈施的僧侶,還是高高聳起的佛塔,彷彿都在告訴他“人在做天在看”。李維傑是一個好人,所以儘管他能騙得了所有人,但終究還是騙不了自己的良心。同時他這麼做也是要給女兒看:哪怕你有一萬個正當的理由,人終歸還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一次父親替你扛下了,但你也丟掉了最後的保護傘,接下來的路必須自己去走。當然這次“瞎折騰”還順帶解決了黑警,摧毀警長丈夫的選情,這些可以説是邊際效益了,所以無論如何李維傑都沒有“白忙活”一場,這樣的結尾處理比簡單加一句字幕應付審查可是要用心多了。

而親子關係這個話題,除了在李維傑“正義”這一方得到展示之外,在陳沖飾演的警局局長拉韞代表的“邪惡”一方身上也得到了對立的展示。和一無所有的李維傑相比,權貴家庭的拉韞則擁有一切。一邊是李維傑捨不得3000塊給女兒的夏令營費,一邊是拉韞給兒子買了汽車,一邊是李維傑為了保護女兒捨身取義,一邊是拉韞為了兒子以身試法,同樣都是不擇手段,但她和兒子的關係,有比李維傑和女兒更親近嗎?答案當然是並沒有。可見,金錢在親子關係中雖然重要,但絕非是最重要的。看了1000部電影的李維傑可,以發現世界上沒有什麼離奇的,而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也該多少明白一些道理。

當然本片引發的疑問遠不止這一個。譚卓飾演的妻子問丈夫,為什麼不把換屍體的這件事告訴自己,肖央飾演的父親回答道:“我沒有什麼本事,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不能説他是撒謊,但至少是沒有説出全部實情。因為儘管預演了許多遍,但李維傑深知不可能萬無一失,特別還是二女兒更是如此,畢竟小孩子有太多的不可控性了,所以他必須要瞞着她們,這也是他最後的一道防線。

至於死者的屍體究竟藏到了哪裏?我傾向於還在那口棺材裏,在原有的遺體下面,否則以李維傑的一己之力,似乎很難做到人不知鬼不覺。至於開棺當天下的暴雨,讓其他人都忽略了棺蓋上的血跡,警犬也無法正常工作,也算是“蒼天有眼”幫了李維傑一個忙,也是編劇合理的戲劇化處理。不過後來和豆友討論後覺得,還是扔到了新的施工地點埋在了地下比較合理,影片中也給出了他去鋪光纜時盯着看若有所思的畫面,唯一的疑問就是他如何做到轉移屍體的?

除了令人感慨的親子關係外,本片最成功的地方,還在於它出色完成了一次商業類型片的嘗試。監製陳思誠儘管有同為罪案題材的“唐人街系列”成功在先,但畢竟還是更偏向於喜劇風格,然而《誤殺》則截然不同,它是依靠故事和人物來推動劇情發展,而且幾乎沒有車戰槍戰這些動作戲,完全仰賴於場景切換和演員表演,依然能做到讓人時刻提心吊膽,從這一點講導演已經成功了。

説起表演,肖央讓我大吃一驚,看來即便是離開了喜劇,他依然是一個好演員。當然最讓人大呼過癮的還是陳沖的表演,她不但張弛有度細膩過人,而且十分有層次感,在丈夫和孩子面前的温柔,在警隊下屬面前的嚴厲,在審訊犯人時的狡猾,在懇求對方説出真相時的悲慼,她總是你能準確地展示這個角色複雜的每一面,所以還是希望陳沖能多演戲啊,尤其是主演電影!

不知道《誤殺》能否衍生為一個IP,但從開頭和結尾來看,至少續集並非沒有可能,希望到時候陳沖可以捲土重來,這一部裏肖央和她雖然為男女一號,但兩人其實並沒有太多對手戲,所以不負責任地暢想一下:李維傑逃出監獄,拉韞東山再起,兩人在亦正亦邪中繼續過招,新仇舊恨接踵而至,是不是聽着就有點激動呢!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6

缺覺的人非常考驗電影裏電影的質量,只要不達標,立刻就睏覺。這不動畫片的最後半小時,不出意外的我又犯困了。只能怪我動畫片的期待,被《哪吒之魔童降生》養的太刁,這樣的小品動畫片,換之前會鼓勵多多,但從美術到劇情,跟哪吒一比,就是山雞和鳳凰的區別,只是適合十歲一下的兒童欣賞。

吹爆的油菜花景,連哪吒夕陽下的海邊都不如,更別説打鬥戲了。唯一讓我驚喜的是,本來覺得整天雙眼無神的靠爸組--陳飛宇,聲音一向也和他睜不開的雙眼一樣,讓人發睏。沒想到竟然配的男主還可以,沒有什麼違和感,恭喜陳飛宇驚險及格,沒有成為這部動畫片的bug。

妹妹張子楓配音沒有什麼驚喜,甚至對口條更為要求的動畫片配音,還暴露了妹妹某些發音的弱點,台詞功力還得加強。當然並不是陳飛宇比張子楓好,而是一直不及格的陳飛宇,突然六十分,就不好苛責了。而80分的張子楓,還是有機會衝擊90分的。

除了明星配音,劇情幼兒化,各種天馬行空的違和感劇情,讓老阿姨怎麼也入不了戲,不能被這樣的童話故事洗腦,總覺得假。

美術畫面就更倒退了。被哪吒養刁的胃口,真心接受不了一直穿同一件短袖,甚至到了喜馬拉雅山頂峯也不換。更有同場的小朋友,一開場就對爸媽大聲説,這個女生的小腿比大腿還粗啊。看,連孩子都騙不了,可見其美術之粗糙。

總之,敢於在國慶檔和多部主旋律大片對抗,票房肯定很受影響,雖然不如哪吒,但不知道發行方咋想的,推遲幾週上映,肯定票房翻幾倍。

不管咋説,為雪人奇緣的上映檔期的勇氣打三分,十歲以下小朋友應該會喜歡。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7

昨天晚上終於看完了日劇《一公升的眼淚》。

《一公升的眼淚》一個真實的故事,一部勵志偶像劇,是根據木藤亞也的同名日記小説和她的母親木藤潮香的手記《生命的障礙》改編而成。看完後突然發現已經沉迷在其中,拔不出來了,難受的感覺一直在頭腦中重現,這次真的受內傷了。這幾天一直在頭腦中重複裏面的場景,尤其是第八集,當亞也聽到同學們的對話後,在天橋上和男主角的對話,隨着音樂的響起,幾乎每個觀眾都胸口堵的慌吧。當同學們送亞也時,我也好想他們説:亞也,不要走。 第八集是一個分水嶺,隨着亞也的病情加重,亞也終於住進了特殊學校上學,一直到第11集,看着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雖然知道亞也很堅強,但是內心應該很痛苦吧。亞也對醫生説:為什麼病魔會選上我,和對媽媽説:我才15歲啊,雖然知道世間有很多還比她痛苦,比她命運更坎坷的人,但此時,只能沉浸在其中不能自已。電視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不過改動也很多。亞也到死應該也在想吧:為什麼病魔會選上我,人因為什麼而活着,我的人生吃苦受累流淚到底是為了什麼,雖然到最後寫日記已經是她活着存在的意義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誰都明白,可自己遇上了,誰能——。

主題曲和插曲粉雪和插曲3月9日{日本高中畢業的日子},都是很好的歌曲,看完電視後,聽這3首歌曲,都會引起共鳴吧。在這不討論政治,不説眾所周知的事情,日本電視劇有很多都是勵志片,而且集數都不長,短小精悍,前幾天還看了野豬大改造,歌曲也很好聽。曾經有位高人對我説過,看了《一公升的眼淚》你不哭,我請你吃飯,我説吃什麼飯,她説吃魚翅,於是我就看了。結果魚翅沒了,我哭啊……

看完這部電視劇,讓我覺得對生命有了一種新的瞭解,在主人公最後辭世的那一刻,她斷斷續續地説”我……想……活……下……去……“那種對生的渴望,讓人心潮澎湃,蕩氣迴腸。原來健健康康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以和最親的人,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是多麼地美好啊,總是抱怨生活的無奈與艱辛,可是和故事的女主人公比起來,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

通過《一公升的眼淚》我受到了幾個啟發:1、生命的意義;2、學會堅強面對4、淚水下的堅強!

真的不曉得為什麼,現在很少再感動到流淚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幾度抽噎着,但並沒有落淚。不知道是什麼樣一種原因。看安妮寶貝的文章,也是不會哭的,但那是一種最為真切的揪心。還記得當時看《告別薇安》,結尾時,有種幸福戛然而止的感覺。莫名地想哭,又莫名地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哭。

池內亞也那一公升的眼淚裏有什麼呢?真的有用心看哦,影片中,池內亞也哭了10次……

第1次,她哭了,因為她突然間知道自己得了脊髓小腦變性症,知道這種病會讓她的身體機能逐漸喪失,變得不能走路不能説話,直至死亡,而且這種病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治好的病例;

第2次,她哭了,因為她知道學長冷淡地選擇離開;

第3次,她哭了,因為池內亞湖(池內亞也的妹妹)是那麼地珍惜自己,作為姐姐,自己是那麼幸福;

第4次,她哭了,當得知學校拜託父母不要讓自己轉學,自己要離開朋友的時候;

第5次,她哭了,在同學心裏,有時自己真的是包袱,是負擔,更感恩於麻生真誠的付出與關心;

第6次,她哭了,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那麼脆弱,即便稍微感冒,也很容易引起肺炎等併發症,堅強地活下去,原來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

第7次,她哭了,因為麻生向她表白了心意,説自己喜歡她,説雖然不知道將來會如何,但自己希望面對現在的心情,並告訴她,以後即使她説話再慢,只要是她説的話自己就會好好聽,也會耐心地為她推輪椅,不過,眼淚裏只是滿滿的感謝罷了;

第8次,她哭了,眼淚裏是流不盡的擔心害怕,自己連一通電話都撥不了,任何一件想做的事,自己都做不了,幸好媽媽在身邊,她知道自己還有寫作,自己的日記,鼓勵着很多人

第9次,她哭了,自己寫信告訴麻生,要和他徹底斷絕關係。當問出”我能結婚嗎?“時候,哭了,明知道不可以,但還是期待着;

第10次,她哭了,最後一次哭了,我想,以後的她應該不會再哭了吧。當聽着麻生讀着讀者寫來的明信片,原來自己鼓勵了那麼多人,這次,她微笑着睡着了,説着”活下去,要一直活下去…“

一公升的眼淚,也是一公升的幸福吧。一直這麼覺得。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8

原版電視劇《查理的天使》自1976年開始在美國ABC電視網連續播出了五季,三位女主演分別是凱特·傑克遜、費拉·福賽特和傑奎琳·史密斯。這部劇集一開播就受到歡迎,改變了當時女性在美國影視劇中一味的從屬地位,這實際上是1960~1970年代西方婦女解放運動引致的社會變化在影視領域的一種必然反應。劇本創意源於兩位資深電視製作人的討論,希望能拍攝一部由三位女性私家偵探出任主角的故事,儘管在投拍之前管理層並不看好這部電視劇,但播出後的效果卻出乎意料,不僅收視率節節攀高,三位主演也一躍成為耀眼明星。《查理的天使》從此一炮而紅,眾多學者認為它帶來的影響已超出電視劇本身的意義,成為當代女性文化的象徵符號。有人認為這表明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但也有人認為女性仍是花瓶,只不過隨着社會的進步,女人幹了男人的活,這更精彩刺激,也更能吸引男女受眾的目光。隨着《查理的天使》社會影響的急劇飆升,三位主演已成為不少人心中的偶像,在歐美國家幾乎盡人皆知。此後儘管陸續又有一些演員加入該劇爭相飾演天使,但最受推崇的演員還是費拉·福賽特,她以獨特的個人魅力俘獲了眾多觀眾的青睞。新版電影裏的天使們業已改名換姓,不復當年的風貌。製片方為突出影片的噱頭,曾邀請原版的三位天使來劇組客串演出,卻遭到堅定的拒絕,已經年過半百的天使們並不為高薪所動,不希望一味緬懷過去。因此影片除請到當年曾為電視劇中查理配音的演員繼續“扮演”此幕後指揮外,只在片頭保留了當年電視劇中的少數相似鏡頭,其他部分則都重新演繹。經過現代商業手段精心包裝後重磅推出,本片的視覺效果仍然不容置疑,它既可讓熟悉電視劇的觀眾重温當年美好回憶,也再次掀起一股“查理的天使”旋風。雖然有評論家認為,商業利益的驅動使該系列電影已逐漸淪為由美女們拼接而成的娛樂遊戲,但本片的武打特效與化粧服飾相得益彰,足以使三位女主角既不失迷人,又身姿矯健,實在令人驚歎。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19

Adominable 的中文翻譯為雪人奇緣,北美院線9.26 上映提前中國好幾天,讓我有幸提前看到這部動畫。先説結論: 這部電影出乎意料地好看,完全不辜負爛番茄80% IMDB 7.2/10的評分。觀影過程中我一度被劇情和畫面美好到淚流滿面。然而當我向國內的小夥伴傾情推薦這部動畫片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地表示,當時看到中文名為《雪人奇緣》時還以為是《冰雪奇緣》的國內山寨版,完全沒有燃起一絲一毫想去觀看的興趣?!自來水如我於是便按捺不住了:我要來為《雪人奇緣》寫影評! 它絕對不是什麼山寨《冰雪奇緣》,而是一部成功輸出到美國的中國旅遊宣傳大片(劃掉),一部温暖動人又不失搞笑,適合帶孩子也適合成年人自己觀看的優秀動畫電影。

如果你的十一檔,看完了眾多的主旋律電影,想要喝一碗甜甜的糖水或是吃一支清涼的冰淇淋,如果你已經十八歲了好幾十次但仍然內心熱愛童話,如果你曾經和我一樣相信世界上存在龍(夢工廠《馴龍高手》),那你一定也願意相信,在喜馬拉雅山,在珠穆拉瑪峯,在冰天雪地的那一片人類未曾完全探索與知曉的領域,是存在着雪人的。

夢工廠最擅長製造萌物:大大的藍眼睛,一身毛茸茸雪白的毛髮,喜歡吃豬肉包子的小雪人,怎麼看都像是一隻薩摩耶。被黑心科技公司抓去的他從實驗室中逃脱,因為看到了女主小藝家門口的珠穆拉瑪峯的廣告牌而藏在了她家的樓頂上。故事是有些傳統套路的故事:剛經歷了喪父之痛的叛逆期少女小藝,為了將雪人大毛送回家,一路經歷了不可思議的冒險,最後大毛回到了爸爸媽媽的懷抱,而小藝也找到了自己內心中的和平,和家人,世界以及自己和解。

劇中我最喜歡的兩幕都發生在他們前往珠穆拉瑪峯的旅途中: 由於之前在天台上看到了小藝保存的父親寄來的明信片,大毛知道了小藝想要去的旅行點,於是刻意在回家路程中帶着她將所有地方都去了: 千島湖,黃山,香格里拉,戈壁風光,樂山大佛。雪人的設定是越接近珠穆拉瑪峯越接近家,他的魔力越大。其中那一場在油菜花田的場景,雪人的力量讓整片大地翻騰,和三個孩子在花海中破浪前行,逃離反派的追擊。這一段拍得太美了,酣暢淋漓乘風破浪。

我很喜歡的另一段是在之後的樂山大佛。小藝發現自己完成了和父親約定好的旅行,已經到過了每一個想要訪問的地方,然而父親卻早已不在身邊。在佛的掌心,她拉起被大毛修好後也擁有了魔法的力量的小提琴,音符將愛與思念散播在地上開出花朵,小藝的眼角流下淚滴,天空也下起了大雨,雨水在大佛的眼角滑落,仿若是佛慈悲的眼淚。

這一段是整部電影最富有中國元素和隱喻的一段,仿若佛的拈花微笑,在那之後,小藝的心結也被打開,她終於學會了如何面對自己的思念,如果發泄自己的悲傷,用音符的力量開出滿山坡的花朵的同時,她也對自我有了新的認知,不再封閉孤僻。與此同時,畫面的華美與精緻也讓人不由得感歎這赤誠的想象力。

東方夢工廠與美國夢工廠,可以説是合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夢境: 在這裏,雪人真實存在,他們擁有強大的魔力,卻並不是可怕的怪物;在這裏有巨大的藍莓,有錦鯉形狀的筋斗雲,能在雲海中乘風,能在花田下破浪;在這裏,三個孩子可以在短短几天內橫跨中國大陸;在這裏,充滿了美好,充滿了愛,正義總能打敗邪惡,只要不放棄,你總能搭上遠方的那一班火車,抵達夢想的珠穆拉瑪。而家,永遠在背後等你。

愛與夢想,這永遠是我熱愛童話的理由。生活擁有各種滋味,但我希望自己永遠熱愛童話,永遠不要丟失心中那一片純真的淨土。感謝夢工廠,為每個小孩子,和大孩子編織的夢。

當然影片還是有自己的缺點: 雖然能體會到製片方的努力,但中西方合作下文化的差異還是有的。雖然故事背景是在中國(似乎是天津?), 小藝和小鵬卻顯然是兩個完全美國性格的青少年,無論是小藝封閉自我選擇做一個特立獨行的loner, 還是小鵬為了融入朋友和大家打成一片熱衷social, 兩個人的性格都太美國青少年了…… 以至於我看的是英語配音版卻感覺他們倆講英語毫不違和lol。 但總體而言,瑕不掩瑜,擔得起四星,多一顆星是因為我的私心幾乎永遠會給動畫片多打一顆星哈哈。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0

説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被敗壞了聖經羅西書之所以將標題稱為讀,只因個人認為,宮崎駿這個日本電影人中的怪才動畫界的奇葩所指導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足以用看觀賞這些字眼來形容,他的作品,是用來讀的,如同一本本富有深邃內涵凝練且厚重的書,將無數百態畫面如文字般鋪陳在每一位受眾眼前,用真情真心真愛敲擊着呼喚着你我一顆顆日漸麻木的心靈。

曾在雜誌上看到這樣的話如果一個成年人喜歡看卡通與動畫,那麼他一定不願長大。

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當你我真正融入宮崎駿的動畫王國,猝然發現,他的所有影片沒有一部是拍給孩童的,其藴涵的或隱晦或直白的哲理性甚至連我等成年人都望其項背,反而會覺得自己尚未成熟與長大,尚未了解的需要反思的還有太多太多而這,正是宮崎駿及其作品的最偉大之處。

千與千尋,這部拍攝於年的大型動畫,可以説是宮崎駿及其吉卜力班底最為人津津樂道也同樣最被稱讚的宮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於此,仍舊會耳聞眾多譽美之辭。

的確,再次回顧,依舊被影片豐滿的值得深思的內在容量所深深折服與動容影片日文原名是千與千尋的神隱,在日語中,神隱一詞,指若隱若現消失的神祕事物。

似乎在片名中,拍攝者就已向眾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將隱藏着諸多需要揭開的祕密與隱情從少女千尋隨其父母出遊的迷路,以及途徑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詭異的建築及石像,影片一開始便營造出了一種略帶恐怖氣氛的前奏,似乎預示着某種不詳。

而當到達那空城死域般神祕叵測的城寨爸爸媽媽被無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頤之後瞬間變化為兩頭巨豬之時,畫面和情節將影片倏時帶入高潮。

從此刻起,千尋便進入了一個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間地獄般的世界,它們控制着被下了符咒的或變為豬玀或成為奴隸的人類們。

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類的無休止的貪婪與慾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們的眾怒,便要終生服役與任人宰割於此。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1

電影《小巷管家》以全市2.3萬名小巷管家的先進事蹟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將北京市的基層治理工作和百姓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集中表現了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如何打通最後一公里,甚至最後一米的感人故事。片中,以趙建國(鞏漢林飾)為首的小巷管家憑着內心對黨的無限忠誠和熱愛,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一件件解決了困擾街坊四鄰的諸多老大難問題。略帶幽默卻又充滿真情的基調讓這部正能量影片散發着接地氣的人情味,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也讓大家看到了鄭昊作為一名導演的號召力和專業功底。

作為中央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宣傳部聯合指導的院線電影,也是建國七十週年的獻禮片,導演鄭昊不負眾望,以“主旋律電影也要生活化、親民化、時代化”為該片奠定了創作基調,併成功實現。雖然講述的是基層黨員的生活,並不是所謂的商業大片,但接地氣的故事、濃濃的京韻文化、準確的鏡頭語言和羣星的加盟都讓它毫不遜色。尤其是演員陣容的搭配,更是得益於鄭昊導演多年的好人緣和號召力。領銜主演鞏漢林,眾主演張英、方清平張京生、翟小興、李勤勤、譚江海、王潔實、李增瑞眾實力派演員等都是不計片酬、不計週期地參與進來,好友演員孫茜更是特意從國外飛回來幫忙客串。因為鄭昊導演本身就是演員出身,又與大家都合作過,所以現場更加默契。談到合作時,鄭昊也表示:“感謝大家的鼎力支持,我們組裏沒有明星、沒有大腕兒,只有優秀的演員、優秀的藝術家、優秀的文藝工作者。”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2

第三部延續了1、2的劇情,像是重啟更像是嵌套,處處有着前兩部的影子,但也有自己新的意義,比不上經典的終結者1、2,但如果你喜歡終結者,那仍是值得看的。畢竟只要莎拉·康納和T-800出現就值得。 以下包含大量劇透。

沒有看預告,看到終結者的名字直接去看了,開篇2分鐘,直接死約翰,哦吼開局即結束,這段死亡是20xx年前就拍好,約翰的結局其實很早就定下了,説實話是死得是有些倉促,但也沒關係,他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帶領反抗軍戰勝天網的英雄,終結者系列要繼續下去,換一個主角可以接受,能不能撐得住看以後的續篇。 説3是一種嵌套就是因為它又重構了1的故事脈絡,天網消失後的AI大軍名為“軍團”,派了最新的機器人“ REV-9 ”回到過去追殺丹妮,同時人類派出了改造人“格蕾絲”來保護她,是不是非常相似?只是原來終結者1裏莎拉作為救世主的母親被保護,是一場末世戀歌,而丹妮自己就是救世主,派來保護她的改造人是未來她救過的人,這種“未來的你救了我,我回到過去保護你”也非常戳我。 但這不全是相似,更是一種傳承。改變了未來但未來的發展仍和過去相似這不是偷懶,而是一種必然,或者説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正如科技發展下去,天網還是會出現不過換了個名字“軍團”,相應的,人類的反抗之心也從不會停止,這是宿命的輪迴,也是人類在黑暗命運中的光芒,下一個英雄,還是會帶領人類鬥爭下去,第二個約翰,本劇的女主角,丹妮。 莎拉當年遭遇了同樣的一切,伴隨着爭吵摩擦,她帶着丹妮一步步接受並獲得成長,最後活下來的與兩個人已經面對未來的心理準備。格蕾絲就更是人類感情紐帶傳承的代表,因為你救過我一命,所以我拼命也要保護你,與1中卡爾對莎拉一開始的心情一樣,約翰救過我,所以我拼命也會護住莎拉。人類的互相幫助從來不限於命令,更多的是感情,我願意。T-800的結局,終結者是都要犧牲的,T-800和格蕾絲的死在意料之中,T-800在多年的生活下,有了自我意識,算是2中機器人未來的進化趨勢的延續,説到這裏,2中的大拇指想起來還是會讓我流淚。 除了劇情,3還延續了1、2中不間斷的戰鬥節奏,全片被追殺的壓迫感和緊張感就沒停止過,幾場戰鬥場景可以説是今年動作/科幻片中的翹楚,反正我看得全程捂耳朵,有被嚇到。

當然肯定會有一些不同和升級,比如 REV-9 ,2中的T1000簡直就是噩夢,REV-9就是T-1000和T-800的混合升級,液體金屬T-1000多了個分身T-800,那個分身除了在打鬥時更激烈,分擔主角團一部分火力,其實沒啥用,還是液體屬性打不死讓人恐懼。REV-9 更聰明瞭,能假扮他人,交際能力max,向不同人套話,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利用警方勢力,我都覺得他如果一直在背後的話,作為通緝犯的主角團早被他們弄死了。只能説劇情設計要贏,REV-9 太恐怖了,主角團正面剛基本剛不過,其它方面無論科技還是人際都被碾壓,能贏真是不容易。還有那個演員,笑眯眯的樣子真的好適合演反派。

我非常非常喜歡的地方是莎拉肩抗火箭筒出現在橋上拯救他們的時候,絕了,太帥了!當時就叫出來了,我沒想到是這樣的出場方式!我也想要年紀一大把的時候還能保持這樣的體力和心力,莎拉真的是非常非常優秀的女性,説是這部展現女性其實我不同意,1、2部裏的莎拉從一個普通女孩,段時間內遭遇這種變故,死了愛人,知曉了未來是末日,自己的孩子每時每刻可能都會死去,身邊的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她,沒有崩潰,而是訓練自己,很快堅強起來,獨自一人扛起艱難的命運,她其實就是救世主了,沒有她就沒有約翰,或者説是有了這樣的母親才會有約翰那樣的英雄兒子吧,她沒成為救世主可能是年齡到了。

另一個是T-800,州長説出了那句“I won't be back”,我還記得1中出場時的大墨鏡皮衣一雙長腿,這次它斷了一邊手臂,已經露出金屬的破損的蒼老的臉,滿是斑駁,但還是穿着一身皮衣毫不畏懼,最後仍然選擇了犧牲自己,最後電子眼中映出的是莎拉的樣子,“重要目標”。T-800謝幕了,雖然不捨,但是他的故事也已經足夠精彩了,值得回憶。而作為施瓦辛格的謝幕片也是有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

莎拉和T-800是這部劇最亮眼的兩個人,經典形象就是經典啊,女改造人和女救世主暫時還不夠格,被壓的太慘了,施瓦辛格和漢密爾頓能出現這部劇就已經值得看了。

還有一些致敬和小細節也很可愛。比如他們又被抓去警察局了,莎拉,T-800在社會上的名字叫卡爾,和約翰的父親同名,決戰地終結者的死亡地一直都是工廠車間,最後T-800依舊選擇犧牲自己等等。

當然這部片子有不少問題,遠遠比不上以前的2部,很多東西的交代太少了,比如為什麼未來會知道T-800的座標,就是為了推動劇情,也可能是為了續集做鋪墊?雖然相似不是問題,但還是不要太相似的好,還有作為主角的兩個年輕女性,還是不太行,改造人不説跟T-800,跟雷斯比都差了點,不夠理智也不夠聰明,丹妮的氣勢站在莎拉旁邊會被比下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可以看,喜歡終結者系列的更可以看,起碼肯定比創世紀那些好。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3

翻拍是很需要勇氣的,畢竟珠玉在前,整不好就變成了炒冷飯、無創作、拾人牙慧;被翻拍的基本都是經典,好像沒人願意去翻拍一部眾所周知的大爛片,如果有,那更需要勇氣,傻——也是一種勇氣。一般情況下同一個國家翻拍作品超過原作的還是很少的,大多數情況下結果都不理想,華語片耳熟能詳的《龍門客棧》《倩女幽魂》《英雄本色》都被翻拍過,但誰還記得翻拍的版本。不同語種、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創作者翻拍改編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這部中國版《誤殺》來説,在保留了大體故事情節設定之下,加入了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背景、中國式親情、中國式關係處理,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更有代入感、更容易理解、更能感同身受。

比如紅白喜事要隨份子、比如拿考試成績來要求買禮物、見客户談生意要啤酒等這樣的小細節處理作為中國人更能理解和貼地氣。

片中對男主也做了大量的交代和鋪陳:因為學歷不高身份不尊被大女兒嫌棄,溝通上也有了隔膜障礙;在白天拒絕了大女兒的自費夏令營申請晚上就把裝滿錢的信封偷偷放進大女兒的房間,這樣的情節不正是中國眾多小人物和父親的形象嗎?就在你我身邊,轉頭看看絕對很多。

片中還有兩處對男主人物性格的刻畫,源於兩次挺身而出:一處是在告知受害的老者帶兒子去做傷情鑑定、另一處是在新結識的客户被警察尚坤毆打的時候上去踹了警察一腳,這兩處的情節分為明線和暗線:明線為了交代男主與警察尚坤的矛盾衝突,暗線交代了這個小鎮上的司法混亂、正義缺失;同時也為後續做好了鋪墊;為最後階段男主的殺手鐗能成功施展交代了前因(男主踹了警察幫了承包商客户、客户在男主出事的時候也回報男主幫忙打電話給素察父親都彭的競選對手從而製造輿論壓力)。

這些細節的處理也是為了加深男主的為人和行事風格:喜歡看電影並且深受電影的影響內心深處有想當主角英雄的情結、沒有高學歷但是有點小手藝可以養家餬口維持生計的市井小人物、網絡鋪建和維修需要心思細密、因為要與客户打好關係所以善於與街坊鄰居打成一片。以上這些因素彙集在一起就是一個鮮活的人,一切都很合理。

小人物通常都是懦弱的,是被欺壓的那一類,在片中有多次展現,影片一開場警察尚坤就在欺壓良善敲詐勒索,男主在第一次挺身而出後假裝在吧枱吃蠶豆,被警察尚坤叫罵的時候,男主因為害怕下巴是抖動的、男主的媳婦阿玉在看到警察進院子的時候的空洞無助的雙眼和短暫麻木的手、第二次一家人在警察局的時候,阿玉的背部一直都是抖動的,你可以説是劇本寫得好,也可以誇獎演員表演的好,但這一切都在交代影片中這種沒有公正的強權政治的現實背景。

男主和媳婦住的院子旁邊是墓地;市長候選人和他的警察局長夫人住着別墅,開着豪車,出入有跟班、上下車有人開車門;男主的大女兒因為夏令營的費用使得全家人吃飯的氣氛很緊張;警察局長的媽媽很隨便的就給兒子一套改裝過的轎車。這些情節一點也不誇張。想一想你我身邊,轉頭看看是不是很多。

影片故事的情節不做過多介紹和描述,不着筆墨在這些大家可以去電影院看得到的地方。

影片中有幾處非常值得琢磨和引人深思的地方:

#影片中我記得沒錯的話:白色的羊出現四次,第一次是男主在河邊沉車的時候,被羊發現了(暗示沒有天衣無縫的犯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羊見證了男主的犯錯過程);第二次出現在男主挺身而出後被警察尚坤拿槍指着的時候(尚坤打死了羊,而警察局長只説了一句你過分了,這隻羊代替男主承受了警察尚坤的怒氣);第三處出現在挖墳掘墓打開棺材的時候(這隻羊徹底的成為了一隻替罪羊);第四次出現在影片要結尾的時候,羊以另一種形態復活並且出現在寺廟內(昭示了真想重現、男主內心的覺醒)。

#影片中我沒記錯的話:男主去了三次寺廟,第一次去佈施是虔誠的,得到的結果是圓滿的;第二次是在做出一系列準備之後,想去求個平安吃個定心丸,僧人拒絕了,這個結果讓男主之後一直在煎熬中;第三次是結束之後,面對自己內心的內疚譴責,選擇在這裏來結束這個事件。

#結尾處:在天台上,看着被暴亂毀壞過的小鎮街區,阿玉拿着試卷過來,鏡頭拉近可以看到100分其實是70分塗改的,這是一張塗改的試卷,暗示小女兒或者妻子阿玉在經歷過這次事件之後的人格和思想也受到了改變,並且是掩蓋的那種,他們的人生和生活都已經發生改變,這和男主最開始想掩蓋誤殺真相的初心相呼應,可卻不是男主希望看到的,男主在那一刻應該是下定了決心,一是不想內心受到煎熬,更為了家人不走上歧途,注意他説去買鋼琴時轉身對阿玉説的那句話。

#誤殺:這是本片的片名,這個名字很不起眼,我看過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好電影,後來仔細想想,片名其實大有深意,大女兒情急之下打倒了素察,媽媽阿玉嘗試着檢查沒有檢查到呼吸以為女兒那一下擊打打死了他(看過整部影片之後知道這是吞舌造成的窒息);媽媽阿玉將素察埋進了棺材徹底的誤殺了他;警察尚坤隨手的一槍就誤殺一隻羊;演變引申來看,誤殺無處不在,不一定是鋤頭,也不一定非得用槍支,可能是説過的話、也可能是寫下的文字,陳思成在映後也特別的強調了他和主創對誤殺的理解,阮玲玉當年在科技傳播並不發達的時候留下遺言:人言可畏。更不要説在資訊信息傳播如此之快的今天,有多少人或事因為以訛傳訛、因為眾口鑠金、因為眾口難辨而沒有辯白的機會、受到不公、更有甚者了此一生。如果能想到這一層,那這個名字就不負主創們想表達的心血。同時我們在來對比中國版和印度版的片名對比:誤殺--誤殺瞞天記,中國版想表達的是誤殺的過程,印度版想表達的是結果,瞞天?瞞的是誰?

#台詞:好的電影都會留下經典的台詞並且經久不衰;我上中學那會兒記得最熟的就是: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阿sir,我不當大哥好久了.......我不是證明我比別人強,我只是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我要親手拿回來......世上有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看過這部電影后,你印象中一定會留下這麼兩句經典台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當你看過一千部以上的電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好的台詞就是好電影的必備因素之一,從這一點上看,誤殺做到了。

#影像:專業術語我説不明白,影片前十多分鐘和結尾的十多分鐘是明亮的,除此之外的時間基本上全部是昏暗的。多處昏暗的場景和布光將陳沖的角色塑造得特別出彩,記得有幾場戲,印象特別深刻,影片一開始黑暗中的審問,在小鎮警察局陳沖被百葉窗折射的光照在臉上的時候、拖拽着小女兒親自去審問的時候、在墓地雨中的時候,當然,陳沖老師本身的演技才是根本,一個能力出眾的警察局長身份、又要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加上面對男主精心設計的偽證據鏈條無從下手的無力感、還要面對來自忙着參與競選幫不上什麼忙的丈夫,這麼複雜的情緒,陳沖演繹到了極致,頂禮膜拜;昏暗的基調也用在了男主一家人的身上,小女兒看見深夜黑暗中的母親要掩埋屍體、男主回到家中看見黑暗中相擁的母女二人、一家四口回到家後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男主第二次去寺廟的場景等等都是昏暗的,這一切其實都在暗示着兩家人都活在黑暗微光中,都在努力尋找那一絲希望。

#母愛:或者叫親情之愛守護之愛也成。這是這個片子矛盾激化的點。阿玉為了保護女兒,從一個平平常常的家庭主婦以身犯險,在警察找上門來的時候雙眼空洞失神、滿是無助彷徨,感覺她的精氣神就像她手中的沙一樣在溜走;警察局長這位母親角色以強大的氣場登場,有着強大權利的身份,有着候選市長的丈夫,可面對叛逆行惡的兒子卻溺愛縱容他的過錯。因為孩子,她們慢慢的以不同的姿態走在了同一條道路上。

#背景:中國版改編的最經典的地方就在於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泰國,規避了很多不可言説的因素,泰國作為中國的鄰國深受影響,所以,以後在有什麼時代背景不方便呈現的故事就讓他發生在泰國或者其他鄰國吧。整部影片從表面上看是兩個家庭的矛盾,從身份上看是平民和警察的對峙,實際上是社會基層小人物和當權利益者之間的爭鬥,是法制失衡之下長期受到壓迫的小人物的絕地反抗。影片後半段平民的發聲助威和暴動,也對應了這一點。

#蒙太奇:影片中有多場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男主在看泰拳比賽--妻女二人正在與素察搏鬥,兩邊的畫面來回切換讓觀者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在審問的過程中,警局內審問的畫面和男主事先訓練家人應對審問的畫面來回切換,看的緊張刺激揪心不已。

#致敬:從沒見過那部電影致敬的如此直白和赤裸。

#演員:主要演員肖央、陳沖、譚卓。陳沖老師自不必説,我説我是看着她的戲長大的一點不過分,數次影后加冕,奧斯卡終身評委就是最好的佐證,近些年作品數量不多,但這部電影中的表現絕對對得起演技炸裂對得起影后的身份;譚卓老師是我們吉林長春的姑娘,近幾年的磨礪,讓她參與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光彩,對老鄉的任何誇獎我絲毫不覺得過分;對肖央老師的關注不多,印象不深,時不時聽別人提起的時候還停留在筷子兄弟的歌曲和偶爾電影中的客串上面,這其中表現最好的可能就是唐探2結尾處吧,看過本片之後,這是一個好演員,在節奏台詞的分寸上拿捏的很好,兼具自帶喜感的長相,給他時間和機會,未來可期。

#自首:實話的説,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對結尾也有過這樣的猜測,難道是為了過審。後來仔細的想過並不是這樣的,分析如下:

1、之前我説過,這一版中國版本的改編加入了很多中國的元素,中國的元素不僅體現在哪些生活化的小細節上面,誠信、博愛、寬容這些也都是中國人骨子裏的東西,不會隨着移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就會失去和改變。

2、男主在移走屍體的時候發現了素察在棺材裏面一開始是沒死的,怒目圓睜的雙眼對男主是莫大的刺激和壓力,讓他一直活在忐忑和內疚過程中;

3、男主在第二次到寺廟求平安的時候得到的答覆和在河邊沉車的時候被羊發現,讓他明白世上沒有天衣無縫的完美犯罪(影片開頭陳沖扮演的警察局長也説過類似的話);

4、雨中墓地,打開棺材發現裏面是羊的屍體的時候,大家都是不可相信,警察尚坤和警察局長夫婦不相信兒子連屍體也沒有了;男主妻子阿玉同樣也不可置信(男主轉移屍體沒有告訴她),但是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男主也是滿眼的震驚在看棺材的方向,鏡頭也隨之給到棺材的全景,棺材板上面有手抓的血跡。男主在轉移屍體的時候應該是夜裏,當時並沒有發現棺材蓋上面的血跡,如果有發現,以當時男主之前做好一切偽證據鏈的心思細密程度,肯定會毀掉血跡的。如今,在眾目睽睽之下,血跡彰顯,只要現場有一兩個明白人或者有心人拿去化驗,真想馬上就會大白,這不是決定他要去自首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絕對是最重的那根。男主接下來在雨中抬頭望天,知道結果終將不可避免。

5、最後在看到小女兒那份塗改的試卷時候,才由長久以來內心的不安、忐忑、內疚變成思過、悔改,男主轉身説是要去買口琴的時候對妻子説:我是個沒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面前。這個時候已經堅定了要去自首的決心。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4

一個是為兒子賺錢治哮喘的代駕兼網吧總管,一個是公款挪用千萬面善心黑的會計,一個是表面光鮮的網絡主播。三個小人物因為騙保的陰謀而結識,卻因為一次次的陰差陽錯使得惡有惡報,各得懲罰。

柳巖非常出人意料,片中的自述我隱約也能看到她自己這些年走過來的影子,大家都在黑她是靠胸上位沒真本事,但是她用這部片子狠狠的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演技,把網絡女主播背後生活的苦澀隱忍演的活靈活現,好像我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她生活。另外她也很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聰明,誰説女主播就出了錢六親不認?雖然的確見錢眼開,但也會用愛努力撐起一個家。對吳海是非分明的大眼睛,對主任啥都明白的小躲閃,對悠悠還不掩飾的疼愛,和對家人毫不猶豫的維護。她在上山的車上偏偏不睡,她去見主任堅持騎自己的電動車,她在墜河後的紮實泳功…也許這些避險只是巧合,也許是她看破不説破,但不管是什麼,這些巧合讓她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讓她一點一點,慢慢收穫了自己真正的幸福。

大鵬把吳海這樣一個社會底層小人物在人心向善和兩眼一閉心一狠之間的搖擺不定和不斷試探着做出選擇演的非常巧妙和恰如其分。多一份不多,少一分不少。在看到淼淼上山不困打亂計劃的時候他是真的生氣,但在看到電視上淼淼為了他吃自己從來不吃的辣椒去比賽,給自己贏回來一個電動車的時候也是真的感動。他一直在去毀她和去愛她之間搖擺,最後終於下定決心選擇向善,飛奔去救淼淼。他們三人在水中互按腦袋都想把對方溺死的時候,是真的下定決心了吧。

壞人演得徹底,因為是真的讓我想掐死他。他也把脆弱和恐懼以及為了保住自己不顧一切演的透徹。對悠悠放煙,對自己開煤氣,看到大鵬在門邊又忽然想到反過來坑這個老實的隊友…他一個眼神,他一個手抖,就能看到他的從心和心黑,老演員,可以的。不過還是希望生活中這樣的人少一些,實在過不下去了也不要黑化到這個程度,人狠起開真的六親不認,太可怕了。

方言也是很大的亮點,讓人更接地氣能夠迅速融入影片,重慶的小市民生活。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 篇25

《前夜》講述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夜,林治遠等人克服重重困難,保障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順利升起的故事。

它標誌着新中國歷史的開始,具有別樣的意義。

那麼,林治遠是誰?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先來回答另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天安門廣場上樹立的旗杆是誰設計的?

是林治遠(黃渤 飾),一個站在幕後的小人物。

他設計並安裝了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杆,確保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能順利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毛澤東的1949》書中提到,當時,百廢待興,林治遠甚至連製作旗杆的材料都找不到。

最後,他採用不同管徑的4根無縫鋼管焊接做成了高22.5米的旗杆,還設計了自動升降裝置,以便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自升旗。

為了使國旗升降的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林治遠和技術人員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裝置來控制升降速度。

在升降鋼絲繩兩端各焊一個鋼球,只要升降設施碰到兩端的鋼球,便立即停止升降,自動切斷電源。

為了防止任何一個細小的差錯,他們反覆試驗,一絲不苟地檢查裝置的各個部位。

最終,這根旗杆一直使用到1991年4月,歷時42年。

而製作國旗的紅綢子,同樣讓林治遠的團隊操碎了心。

當時,大家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紅布料和做五角星的黃緞子。

預告片中再現了這段焦灼的時光。

歐豪飾演的小夥子在北京城的房脊上大喊:“街坊鄰居們,我們急需紅綢子!”

林治遠被人拒之門外,急得拍門框大喊:“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

拒絕林治遠的,正是後來提供並拼接紅綢成國旗的瑞蚨祥店鋪。

那時,已是開國大典的前夜。

眾人提着工具箱在巷子裏飛奔,爭分奪秒安裝國旗。

林治遠克服恐高,爬上旗杆親自調試。

這些,都是真實記載上的動人再現。

比起展示宏大的開國大典場面,對幕後小人物的描繪無疑更加動人。

那種接地氣的熟悉感,和眾志成城的澎湃激情,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色。

導演管虎非常擅於描繪小人物,在他過往的電影中,你能見到各個時代,各種各樣的小人物。

如《生存之民工》《鬥牛》《殺生》等。

《生存之民工》記錄了社會變革的陣痛,豆瓣評分高達9.5。

《鬥牛》則通過村民牛二和日軍、土匪、江湖郎中等各色人等的周旋,展現血淋淋的人性。

主演黃渤正是憑藉此片拿下了第46屆台北金馬影展最佳男主角。

黃渤的外形,和多年的社會經歷,加上他對接近生活的渴望,讓他十分貼近管虎電影裏的角色。

黃渤的身上,總是有一股風塵氣和對世事的不羈。

這源於黃渤早早地踏入社會,上世紀90年代初,黃渤就在北京的酒吧唱歌。

之後輾轉全國各地,和別人組成樂隊,哪兒好玩去哪兒,不為錢,只為一顆行走天涯瀟灑的心。

這一走就是十幾年。

他會在最熱鬧的市區,穿上演出服表演至深夜,也會挨家挨户推銷自己。

這麼多年,黃渤活得像棵野草。

至今,我們依然能在某些寫真中看到黃渤放肆的笑容。

但同時,黃渤身上又有一種懵懂。

這在他塑造的角色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20xx年《生存之民工》

黃渤塑造過的幾乎所有的角色,都帶有這種小人物的懵懂,但又不是木訥,而是一種對世界的小心翼翼的探察。

20xx年《心花路放》

是角色需要,也是他的本色。

他和角色,互為契合。

這點管虎最懂了,他曾説:“渤兒,你的懵懂和對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太寶貴了,不要丟。”

他非常愛惜黃渤的才華。

此次兩人合作的《前夜》,有管虎電影剛硬生猛的風格,也有黃渤一貫的表演張力。

林治遠敢講真話:“電動升旗,不敢保證萬無一失。”

除了《前夜》,還有另外六個故事:《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護航》《白晝流星》。

分別對應新中國成立70週年裏,那些重大的歷史時刻——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啦!”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

20xx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20xx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

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

彙集了陳凱歌、張一白、管虎、文牧野、甯浩、徐崢、薛曉路等幾代導演,和黃渤、張譯、劉濤、杜江、朱一龍、佟麗婭、劉昊然、馬伊琍等一眾實力派演員。

真可謂強強聯合。

即將在9月30日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時間跨度之大,使得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經歷過的歲月。

每一個人都曾參與過那些時刻,每一個人都有意無意地推動過那些時刻的到來。

就像《前夜》中,挨家挨户徵集紅綢子,多方力量共同為五星紅旗的順利升起保駕護航,這使得影片極具燃點。

昨天,抖音上,#我和我的祖國看哭了上了熱點榜。

北大放映現場,學生們熱淚盈眶。

豆瓣上《我和我的祖國》條目裏,預告片《迴歸》下方的評論一溜寫着“我看哭了”。

我也去看了,的確令人動容。

從《建國大業》到這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主旋律電影在不斷蜕變,這一次,我押電影會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l9z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