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因為疫情的襲來,使原來應在教室學習的同學們“躲”在了家中上網課。同學們在屏幕前學着習,老師們在屏幕後教着課。“居家學習”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心,在沒有老師的監督下學習,有的步步高昇,有的一落千丈。在這段時間裏,“自我管理”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能力。能自我管理,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差。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7篇)

這幾周的網課,讓我發覺,其實學習不一定只是上課聽老師講課,下課做作業這麼簡單,還有挺多其他的方式是可以用來學習的,如在課前預習可以上網找資料。不同的方式讓我對於學習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是知道要學好,其實方法很多,主要是自己要有想要學習的一個動力,而不僅僅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是需要自己主動。網課,也是讓我對於自己的學習有了更多地瞭解。我也是知道,自己想要學習好,要多去嘗試一些方法,找到更加合適自己的,那麼就可以收穫更多。

上網課是很考驗我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像我們在家裏也是有非常多的誘惑,如電視、手機、電腦。沒辦法像在學校裏那樣。我也是經過了幾天,才真的控制住自己,讓自己能更加主動的去學習。“居家學習”不像學校那樣課後可以與同學交流,雖然可以手機交流,但還是沒有面對面那麼方便。遇到一些難題,首先不是問同學,而是通過自學。如若找不到關鍵,可以問老師,問題就解決了,只是耗費了一些時間。但同時也讓我明白,其實自己多鑽研,很多東西還是可以解決的。而且也是讓我的學習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在“自我管理”之中,我也是體會到自己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去挖掘。也要在以後繼續努力,讓自己更進一步,讓成績越來越好。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我經常説相比與人相處,我更擅長獨處。這話對也不對。對的是説我確實和很多人都相處不好。不對的有兩點:一是這種相處不好,很大原因是我不想去相處,而不是不擅長相處;二是我不是擅長獨處,而是更喜歡獨處。

擅長和喜歡從來都是兩碼事。

也有點與人相處的技巧,但不大願意花精力在這上面;我更願意獨處,但我並不擅長獨處。我有過大把獨處的時光,論理,我應該總結出一些經驗了。其實不然,現在,獨處,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現在要求自己一個人的時候,要早起,洗漱,打掃衞生,坐有個坐樣,站有個站樣。寫字的時候好好寫字,看書的時候好好看書,朗讀的時候好好朗讀。我刻意讓手機離我遠點,刻意把學習的地方和休息的地方區分開。

為什麼?因為人太容易受影響了,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人容易變得懶散,墮落,渾渾噩噩,心猿意馬。看電視,刷段子,聊天,一晃一天就過去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要和自己的懶惰、浮躁、心緒不寧做鬥爭,讓自己安靜下來,想點事情,做點事情。

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抄書。抄經書。一段一段抄,一段一段摳。很多文段還是隻知道字面意思,不理解背後的邏輯。我們讀書讀得大意,好多經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自以為搞懂了,其實一知半解。懂和不懂,天壤之別。譬如一本《大學》,以前我自以為讀懂了,現在再看,好像一點都不懂。字都認識,什麼意思,拿不準了。

經書讀得最多的,還是《圓覺經》。每每讀來,都給我莫大的震撼。

有時候會一個人出門走路,不規劃路程,瞎走,走到哪算哪,走累了就騎摩拜單車回來,沒累就再走走。走的時候會沉思,想很多事情。這也是我獨處的方式之一。

人要管得住自己。一個人一旦學會了獨處,這世界就沒什麼可怕的事情了。我們和這世界相處得累,病根不在相處上,在於不知道如何獨處上。

我現在又給自己下了一道課題:在獨處的`時候更好地管好自己。我對自己獨處的狀態並不滿意。有時候想,為什麼一定要守規矩?我是在效仿古人還是在真實地面對自己。答案是古人當然給了我一些啟示,但仔細深究,人本來就該管好自己。

你一個人的時候,當然不是為了做個樣子給誰看的。你自己肯定也清楚,一個人的時候,管得好自己和管不好自己,精神狀態肯定是不一樣的。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大學入學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五年。回顧自己的過去,雖然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是我對自己的未來卻是如此的盲目。做過的那些事或許是很有意義的,但這些根本沒有規劃。每天走一步算一步。到最後,發現每天很充實,但得到的卻看不到,彷彿每天都是在瞎忙。

進入星網視易後,公司給了我培訓的機會。這些培訓課程是那麼的重要、精彩,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周坤老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自我管理》讓我感觸頗深。我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和自我管理》這個課程將對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它使我懂得人生是應該有標杆的,使我懂得如何用一張規劃表去規劃自己完美的人生,使我懂得如何用行動走完這張表以及最終走向成功。

首先,學習了目標如何影響人生。我們所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如何利用時間將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質量。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那麼機遇到了眼前,他還是抓不住的。但目標不是空想,而要切合實際。針對以上這些知識,在我的工作中我應該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立自己的合理的目標,用來導航自己,用自己最大的願力,利用好每一天做最有意義的事情。

其次,成功是需要很多條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先天的條件,但是對於成功,還需要機會、背景、人際關係等這些後天因素。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還缺什麼,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何找到自己的缺點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每個人都有慣性思維,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意志,積極努力去克服那些不好的習慣。在生活、工作中,我需要每天給提醒自己,應該有意識的去彌補自己的不足,用主動來爭取機會。做事情不可以僅僅按照習慣去做,而要對每個事情有更多的思考,來選擇最佳的方法。

然後,心態決定成敗。正確的心態對待工作。不要限於眼前的利益論事,而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對待工作。真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培養自己的人際關係,並且克服悲觀傾向。作為一個從學校剛剛跨進社會的角色,我必須做一個積極的人,並且學會調整自己的觀點和腳步,克服悲觀,把握機會。把自己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

最後,實現有效溝通,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來規劃自己的發展目標。年輕人走入社會,一定要擺正個人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在做出你的職業生涯的規劃時,要學會融入其中。在企業中,我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途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説明和規劃圖。

總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我將根據課程的基本理論來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給自己一個定位擬定生涯發展策略,規劃短程可行方案,檢討並總結。利用自己的能力,以自己最大的願力去實現人生目標。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自我管理能力對於幼兒來説是指個體對與自身生活有關的事宜進行管理的能力。自我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幼兒現有學習、生活得以有序開展的保證,更是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1、制定班級常規是提高幼兒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們升入大班後,他們的主體意識明顯加強,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成為班級裏真正的主人。為了給孩子自主的活動空間,又讓孩子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使他們能在不受成人的約束下規範自己的行為,那麼制定班級常規是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我們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自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我們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是和全班孩子一起商量、共同制定的。讓孩子成為班級的主人,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比如:在手工區,我們會讓孩子先討論:“去手工區製作手工時你覺得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能一下子去很多人”、“做手工時要安靜”、“不能把紙屑弄到地上”、“用剪刀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要堅持做完它”……然後老師根據孩子説的內容,確定其中的幾條作為手工區的活動規則,並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貼在手工區的牆上,我們以這種方式制定了各個遊戲區域的遊戲規則,經過民主參與制定產生的規則,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更願意去接受和遵守。然後又共同制定了室內活動以及户外活動的規則,通過規則的制定讓孩子進行自我約束。對於大班幼兒來説,讓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從被動管理到主動積極地管理,學會自主管理班級,是提高幼兒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之一。

2、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升大班後,孩子們都想當小老師,因為這對他們來説是無比榮耀的事。為了讓更多孩子得到鍛鍊的機會,我們每天會通過自己推薦,然後由大家來評價,最後大家選舉2名孩子當小老師,為了給每個孩子都提供嘗試和體驗的機會的機會,對於那些人氣少的孩子,老師可以把他最近的進步或者閃光點説給大家聽,然後可以直接提名為小老師,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教師可以把班級的管理權力適當地交到幼兒手中,輪到當“小老師”的孩子,在遊戲時就可以去遊戲區域擔任小老師的職務,散步時間可以和老師一起組織孩子散步……“小老師”使每位孩子的潛能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的得到發展。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5

3月30、31日,我們一行八人在縣法院報告廳參加了濮陽縣《中小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討會,聆聽了賀樂凡、周韞玉、黃泰山、周士淵等六位專家教授的講話,使我收穫很多,感受頗深。現將我的體會和感悟介紹如下:

一、現在的教育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幫助個體獲得幸福的人生,可是改革的最根本還是轉變學生的教育管理,轉變教師的心態,讓學生學會自我的教育和管理,教師不追求名利,做對社會有益,創新性的人才,做到教師願意教學生,學生願意學習的激情。説到這些,最根本的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提高。現在社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當今教育的新的課題,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要想在教育中師生都能主動起來,內因是根本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讓學生從單純的接受教育的定位中走出來,走向既接受教育,又進行自我教育,把他教與自教相結合起來,把教育變成從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主動自覺創造人生的過程。

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當今社會教育學生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這些是不行的,所以更重要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容易把孩子誤入歧途,現在社會單親、溺愛、暴力、留守兒童等等,這些對孩子的教育很是不利,影響很大;由於受社會的影響,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的影響,這些都是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現在的學校,嚴重存在着教師隊伍的渙散,教師思想的鬆懈,這些都是影響孩子的健康的所在。為此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三、習慣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拿我接手後的這個八年級三班來説,接手時成績排名年級倒數,學生紀律渙散,老師進到班後厭教等;針對這些,我並沒有灰心,絞盡腦汁想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先是從狠抓學生的班風入手,讓學生做批評與自我批評,自我反省教育,一段時間的努力,班級大有好轉;有了好的班風,接下來開始注重抓學生的學風,讓他們從內心知道學習,想法設法的去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的努力,同學們的配合,現在我們班的成績一步一個台階,春節考試中我班在年級排行有倒數進不到前三名,這些都是學生好的教育管理的結果,所以説習慣彷彿像一個纜繩,我們每一天給他纏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變得牢不可破。

總之,學生的教育不是單方面的,儘管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現在號召的自我教育,他是學生們思想轉變的根本,自身素質提高的關鍵,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上去了,這個社會上學生的自身素質才會得到根本的轉變,為此我們更應該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當成現如今社會教育的重中之重來抓。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出是萬念俱灰,另一出是躊躇滿志——蕭伯納

看過幾本關於自我管理的書,對此領悟的基本是言之有理行之無效的東西。我想可能是來自於生活壓力帶來的一種緊迫感驅使自己去鑽研這些東西的,因為沒法去直接應對這些未來的危機,躲在學校只能是隨便找幾本書充飢了。大部分此類書籍都是站在某個特定的角度來展開某種理念,比如情緒管理,時間管理,目標管理等等的。或者不成系統直接分散的講些至理名言什麼的,比如卡耐基成功學。

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讓我想起了自己學習吉他的經歷。一個初學者面臨的往往也是海量的練習方法,各式的價值觀什麼的,每種方法和價值觀都可以充分證明使用他們可以達到理想的水平。在激進的情緒作用下,讓我很快的投入到了這些方法和教程的學習。不過,最後不得不承認真正的收效甚微。

一項藝術的習得最好辦法是找個水平比自己高的師傅言傳身教,然後不斷的練習,提高到另一個境界後再尋找水平更高的師傅。在這門藝術上面顯得困難重重,誰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可是實踐起來往往不是這麼回事,因為這門藝術缺乏評價標準。雖説一個富有成就的人一般來説都是高效的人,但是很難去把他的天賦直接分開。另外一個水平高的人也不乏是處在了順境而已顯得水平高。更有甚者,一個人的水平高低在短時間又是很難看出來的。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下意識的觀察了周圍的人在處理各項事務的各種方式。我發現他們的行為方式與年齡段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很多人會把其歸結為個人的成長,就好比是這樣的,經過這些事情後,我成長了很多,我變得更成熟了,它給我帶來什麼什麼。我不這麼看,這好比是為了長大而長大一樣。相反的是,我以為每個年齡段都會有着某個固定的命題,比如求學工作結婚生子什麼的,就像以前我跟同學講的,當我們離開學校面臨的不再是眼前這麼煩躁的事情了,它只有兩個字,就是發財——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受着這樣的生存使命驅使着。這就好比我對凱子説你做這件事或不做這件事,它的理由是你以為的這樣那樣的,實際上在我看來你根本沒明白——那不過是你以為的。有趣的是,他可以相反的來嘲笑我把想法飄到了天邊了。叔本華説,只有掙脱了生命意志的人,才可能會在文明史上綻放光芒。而所謂的生命意志,在我們凡人生活裏卻是被默認和預設好的真理。

回到眼前,我想我的處境是有點尷尬的,就是在我看來自己不屬於某個固定的類,也許曾經短暫的屬於某個類,最後被無情的拋棄了。既不是搞專門學術的,也不是專門讀書的,更不是工作的。周圍的人也都在進行着各種的探索,那我要怎麼去判斷別人哪點好哪點不好呢?那樣我也來學習呢。

先拋開這個太過繁雜的難題,自我管理應該説是很簡單的,記好自己的時間去處,然後根除明顯浪費時間的事務,再通過對願景一步步的清晰而一步步的縮減無效的時間,並且分配出分塊的時間去有效的完成每件事情,這之間唯一需要不斷練習的不過是自律和執行力而已。

所有自我管理書籍不過是預設好一項願景,然後分析出看起來極其明智建議。卡耐基會説我們要成功,我們要發財,所以要這樣這樣。情緒管理會説人的情緒有這樣幾個層次,把他管理好發揮出積極力量,我們就成功了,因為情商決定了你成功。時間管理會説時間是人的唯一稀缺資源,要經濟的使用他,使用好時間你就成功了。

在這件事情上面,也讓我認同了當代一位哲學家説的話,當下的人天天在談管理管理的,而實際上,管理本身是件簡單而淺顯的事物而已,跟本就不存在啥難以領會而深奧的道理,人們談的不過是對當權者的崇拜罷了。甚至在被分化出屌絲高富帥這樣的名詞背後,大家都會説你個屌絲就知道學技術,人家高富帥學的是管理——在我看來,這不過又是一句階級分化後愚弄大眾的衍生物而已了。在中國緊缺專業管理人才的情況下,往往都是業務能手或是正好合適的人推上管理位置,而不管這個社會怎麼的不行,它卻是明擺的在高效運作着,GDP一路飆升。

弄明白了自我管理本身,再回到如何去判斷各種探索的價值。有人去兼職,有人努力學習,有人熱烈的搞科研,還有一部分得過且過云云。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在自傳《旁觀者》中,他説: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樣,或許生活多姿多彩,卻白白浪費青春。像我們有着很多興趣而沒有單一使命的人,一定會失敗,而對這個世界一點影響力也沒有。

我想連大師都説他浪費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青春,那我們不過是不存在而已了。不過,用創造力這個詞也許可以撥開這層迷霧,他眼中的大事都是那些改變世界的創造。他卻自認沒有半點引領世界的創造,不過是協調着組織與社會生態環境的一個旁觀者而已。

所以把視角縮小到我這樣連旁觀者都不是的一個普通人,可能砸個500w我就滿足了。還要去管什麼使命,影響力的。當前我所關心的是如何通過六級考試,如何作完畢業設計,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而已,與去從事某項事業,或者是掙錢發大財是沒啥關係的。

也就是説,假如一直這樣下去,我是註定失敗的。到了明年,我該關注如何畢業,如何找工作。到了後年,我該關注如何討好上司,如何娶老婆。一直這樣延續下去,我的興趣不過是隨着多數人的興趣轉移着,到最後一事無成。想到這種不如人意的結果,我給別人説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明顯得來的是嘲笑,因為這就是真理!——問為什麼的人不過是2b或者閒的人而已。

願景與行動是一項永遠的矛盾,這是我所認為的自我管理更為深層的一件事實。我們關注某件事情就會對這件事情采取行動——有趣的是,我們卻經常忘記或者不承認我們是為了這個目的。因為一旦先前預設或者不明不白就投入進去的事情的願景一旦被摧毀,人就被自我異化而錯亂了。在錯亂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實際的成效的,事情不會被向前推進了,因為沒有了方向,只會被深深的焦慮包圍着,或者是得過且過——另一種説法是享受生活,甚至是放縱。

所以,真正主導生活的願景是不容得隨意破壞的,一旦破壞就亂了,亂了之後,人就被置於一種危險而不被保護的境地。在生活中,我們所説的成熟不過是適應社會而不用再做改變的人,很容易被人理解成為了適應社會而變得圓滑——因為衝破社會賦予的願景後得到就是危險的境地,不得不自己給自己賦予使命。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之間並沒啥多大沖突,只是在我看來,像管理和屌絲高富帥這樣的彌天大謊一樣,被耍的是屌絲們。因為社會並非對我們有多大傷害的威力,何來適應?就好比一位成功人士講述着他曾經是屌絲的辛酸歷史,我是怎麼怎麼被人欺負是怎麼怎麼失敗,社會壓着我喘不過氣,老婆跑了孩子丟了。所有的這一切是讓人缺了條腿還是少了條胳膊或者又是如何沒法活下去了呢?

以我看來,成熟是一種反叛,是人主動尋找,併為自己賦予使命的過程。有些人生來就註定了是某個人,然後偏執的一直走了下去,最後改變了世界。因為他們的天賦太明顯了,他們除了會幹這個就沒別的生活的可能了——所有這些天才們一出生就成熟了,或許這樣看來,他們的生命多少是有些單調的。而像我這樣到了20幾歲還沒有確定的職業或是某項專業的人,是註定與流星般的天才或是大人物毫無關係的。不過也不妨礙對成熟的探索,似乎看起來這更有趣一些。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我們一行八人在縣法院報告廳參加了xx縣《中國小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討會,聆聽了等六位專家教授的講話,使我收穫很多,感受頗深。現將我的體會和感悟介紹如下。

一、現在的教育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幫助個體獲得幸福的人生,可是改革的最根本還是轉變學生的教育管理,轉變教師的心態,讓學生學會自我的教育和管理,教師不追求名利,做對社會有益,創新性的人才,做到教師願意教學生,學生願意學習的激情。説到這些,最根本的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提高。現在社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當今教育的新的課題,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

要想在教育中師生都能主動起來,內因是根本的依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讓學生從單純的接受教育的定位中走出來,走向既接受教育,又進行自我教育,把他教與自教相結合起來,把教育變成從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主動自覺創造人生的過程。

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教育,當今社會教育學生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這些是不行的,所以更重要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容易把孩子誤入歧途,現在社會單親、溺愛、暴力、留守兒童等等,這些對孩子的教育很是不利,影響很大;由於受社會的影響,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的影響,這些都是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現在的學校,嚴重存在着教師隊伍的渙散,教師思想的鬆懈,這些都是影響孩子的健康的所在。為此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三、習慣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就拿我接手後的這個八年級三班來説,接手時成績排名年級倒數,學生紀律渙散,老師進到班後厭教等;針對這些,我並沒有灰心,絞盡腦汁想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先是從狠抓學生的班風入手,讓學生做批評與自我批評,自我反省教育,一段時間的努力,班級大有好轉;有了好的班風,接下來開始注重抓學生的學風,讓他們從內心知道學習,想法設法的去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的努力,同學們的配合,現在我們班的成績一步一個台階,春節考試中我班在年級排行有倒數進不到前三名,這些都是學生好的教育管理的結果,所以説習慣彷彿像一個纜繩,我們每一天給他纏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變得牢不可破。

總之,學生的教育不是單方面的,儘管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現在號召的自我教育,他是學生們思想轉變的根本,自身素質提高的關鍵,只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上去了,這個社會上學生的自身素質才會得到根本的轉變,為此我們更應該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當成現如今社會教育的重中之重來抓。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最近接觸了一些案例,發現現在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很差。我對孩子的教育心得是,孩子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不會受家庭中某一個人的影響,一個孩子的問題往往可以折射到其家庭成員們的身上。

人是有惰性的,而因為讓惰性所產生的習性也是有一個慢慢習得的過程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良的行為會反覆習得並加以習慣。於是,當孩子的某些行為被不認同需要制止的時候,如果在孩子自我意識的情況下,最初孩子會努力克服內心的阻抗,並堅持自己的意念。但是在孩子被約束被強制的情況下,孩子內心的阻抗一方面被無限放大,於是孩子會為自己找藉口,尋找跟自己相仿行為的參照對象作為榜樣。另一方面,因為阻抗被放大,孩子被迫的自我管理就顯得異常痛苦。

人在放縱自我的狀態下,會感覺很舒適。因而約束自己就顯得異常難受。於是有些孩子就會把規定放寬,最簡單的例子如“本來安排自己每天寫日記,但是因為沒有內容所寫,於是改成了週記,因為放鬆而嚐到甜頭後,週記又改為了月記,最後的結果是記也不記了。”

有了一次放鬆自己的實例,孩子將會記住這種舒適沒有壓力的感覺,那麼以後的事件中,孩子會在有壓力的情況下一次有一次的反覆體驗這種感受,於是孩子做事情就會顯得沒有計劃安排,對自己的要求也會一次次的降低。

記得看過一個報道,説有個心理學家做實驗,給十幾個孩子每個人一粒糖果,要求半個小時才能吃,並可以再得到第二粒糖果。在大人離開後,有些孩子迫不及待的把糖吃了,而有一些孩子抵住誘惑,忍住不吃,在半個小時後,又得到了第二粒糖果。若干年後,那些早早就把糖吃了的孩子都平庸得過着,而那些意志力強的孩子大多有所作為。於是讓每個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是非常必要的。這將會使一個人終身受益。

雖然自我管理會讓人因為內心的阻抗而感到痛苦。不過,正因為上面説到,人的行為是一個習得的過程,所以,當一次次的剋制自己放縱後,內心的阻抗就會降低直到消失。

習慣成自然,也是這個道理。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摘要:文章先介紹本班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和班級的手機管理思路,再談自己管理的心得體會:首先是讓學生理解並接受本班的手機管理制度,並且班主任要彈性管理;其次是要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最後是各位科任老師要尺度一致、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這樣三方面共同努力,儘量把手機對高中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關鍵詞:農村高中生手機管理學生家長科任老師

我校雖然地處農村鄉鎮,但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手機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已經遍佈了我校的各個角落,走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同學們一邊走路一邊玩着手機。這是一種新的潮流,新的時尚,也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學生使用手機確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毋庸置疑的是大部分學生的手機也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和學習。調查顯示我班的50個學生全部都有手機,並且大概有一半的'學生晚上都要玩手機到深夜,第二天上課時又萎靡不振甚至打瞌睡;還有我在班級空間裏發現有部分學生在上課期間他們的空間也有更新,這就説明上課時他們也在玩手機;有個學生在自己的空間裏説買手機之後睡眠質量嚴重下降;還有個學生在自己的答題卡上寫了“該死的手機”的字樣,説明該生已經意識到手機影響了他的學習這一系列的事實警醒了我:學生的手機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和學習,一定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與管理。

我根據學校的手機管理制度也結合自己班級的情況,對學生的手機按以下思路進行引導管理:首先儘量勸説學生不要帶手機到校,如果要打電話可以用我的手機;如果要帶手機到校,上課期間一律把手機放到手機櫃裏(我校每間教室裏都配備了一個手機櫃,方便學生給手機充電,同時也要求學生在上課期間把手機放到手機櫃裏,方便老師管理),不能玩手機;如果控制不了自己在課堂上玩手機要服從科任老師的教育與管理(包括責令把手機放到手機櫃裏、批評教育、暫收手機帶為保管等等),如果不服從管理就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給予相應處分;考試時候絕對不允許帶手機進考場作弊,一經發現就要給予記過以上的處分;午休晚睡時不允許在宿舍裏大聲打電話或者放電影影響其他舍友的正常休息;並且睡覺鈴聲響過半小時之內一定要關機睡覺。

在近一年的手機管理中,我有以下心得體會:

第一、儘量讓學生理解接受班級手機管理制度,並且班主任要彈性管理。

手機管理的制度要得到絕大部分學生的認可,要讓學生參與擬定手機管理制度,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此制度是為了讓他們休息得更好,學習得更好,而不僅僅是用來約束他們。要得到學生的理解,才能有效的管理。當然手機管理不能一味的採用“堵”的辦法,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老師要認識到手機確實方便了高中生和家長、朋友的聯繫,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所以不能搞“不準帶手機到校或到教室”的一刀切式的管理,而是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留心自己平時的生活學習情況,讓他們自己認識到上課時、午休晚睡時玩手機確實會影響自己和同學的學習和生活,然後也讓學生試着自己約束自己,看看能不能真的控制自己合理的使用手機,這樣試了之後很多學生都説受不住手機的誘惑,本來只想看一會兒,但是看着看着時間就過了好久。班主任趁機勸學生不要帶手機到校,需要打電話時可以借老師的手機使用。確實經過多次的引導教育以及主題班會等方式的思想灌輸,我班有兩個男生自己都説有手機只會玩,還不如不帶手機,沒手機就沒法玩了,就能安心休息、學習。他兩也就真沒帶手機到校,只是後來其中一個病了,是胃炎經常拉肚子,為了方便家長了解他的病情,又把手

機帶到了學校,我也覺得他當時真的需要手機也贊同他帶手機來。而大部分學生是沒聽班主任勸導,還是帶手機到校,班主任要樂於接受這一事實並且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學校也給學生在教室裏配了手機充電櫃,作為班主任只能要求學生在上課期間把手機放到手機櫃裏,方便科任老師檢查督促。

當然有了制度也要彈性管理,學校舉行考試前是要求班主任把學生的手機暫時收起來統一替學生管理的,這樣可以防止學生用手機作弊。但是有一次考試前我班的一個女生告訴我,她不想交手機了因為她的家人有事要來找她,我當時很猶豫,但是站在學生角度想想覺得如果她沒帶手機家人就不方便找她,於是我就同意她不交手機,但是囑咐她絕對不要把手機帶入考場作弊,她也承諾決不作弊,事後證明她很誠信,並且此後她很關心班級,讀書也比以前更努力。

第二、要爭取家長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家長是學生最親近的人,家長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態度,並且大部分家長是希望學生帶手機到學校的,因為這樣方便他們之間聯繫,所以手機問題要爭取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由家長做思想工作、由家長在經濟方面控制才容易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使用手機。學校對於那些在課堂上玩手機影響到教學的學生是要暫收手機然後請家長到校來領取的。我班一個女生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父母來到學校開始態度不是很好,覺得手機是她家的私有物品,老師沒權干涉更沒權沒收,要求老師歸還手機,還説自己家裏很忙。當時我內心真的是比較生氣的,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後來忍住了怒氣,把電腦抬出來,打開我們的班級qq空間,讓他們自己看,他們自己看到女兒深夜一點多還在空間發圖片,還看到上課期間她空間有更新。然後我再説叫他們到校的目的就是配合老師一起教育他們的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機,而不僅僅是把手機領回去。家長老師要共同努力,反覆告誡孩子不要因為玩手機影響了自己的休息和學習,更不應該上課玩手機影響本班的教學活動。經過半個多小時的交流溝通,

家長也對手機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清楚手機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孩子的休息和學習,並且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説以後會在手機話費方面適當控制,也希望老師嚴格督促學生,如果她還在課堂上玩手機,家長就不會再讓她帶手機到學校了。

最後、各位科任老師要尺度一致、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手機管理最忌諱的是有老師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也置之不理,如果班上有個這樣的老師,那麼其他老師想要嚴格管理學生、讓學生不在課堂上玩手機就有很大的難度。所以班主任還得和各個科任老師多交流,説明本班的手機管理制度,這樣各個科任老師才能按同樣的尺度去嚴格管理,不會形成無意間相互拆台的局面。

總之我覺得對於農村高中生來説手機管理首先就是要學生理解並接受本班的手機管理制度,然後爭取家長的大力支持,再結合各位科任老師的力量。從而形成學生自己不想多玩手機、家長不願多給學生付話費、各位科任老師嚴格管理的良好局面,才能儘量把手機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第一個問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學習的動力。

從一年級開始,媽媽讓我養成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始終堅持,早晨一般六點四十分左右起牀,這時候媽媽已經去上班了,爸爸還在睡覺,我上衞生間完成必做“功課”後再洗漱,七點左右吃爸爸媽媽提前準備的早餐,上學之前讀一下英語或看一點課外讀物;下午放學我一般四點多一點到家,而爸媽要六點左右才到家,為了不太餓,我都要吃一些點心,媽媽要我做的事每天回家後必須把所有的窗户打開通風,天氣不好時把衣服收回家。在這兩小時的時間裏,我從來不會去看電視或玩電腦,都是自覺地先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再做一些課外的習題或看課外書。因為學校中餐的水果較少,晚餐後我都要吃一個大蘋果,然後再向媽媽彙報學校一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每天我都整理好書包,早晨就不會急急忙忙忘帶東西了,八點半我一定會洗漱睡覺的。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就可能少生病。

第二個問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快樂學習的源泉。

“認真、堅持與注意學習方法”這是媽媽給我提的三個要求。凡事認真已經成為我的習慣,老師佈置的事無論大小,都要認真地去完成,比如有的同學對口頭作業、查資料和一些小製作比較馬虎,認為可做可不做呀,其實不然,認真的態度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要做到堅持也很不容易,比如説我對數學難題的解題能力比較差,現在我在完成學校作業的情況下都要練習做難題,好多時候都堅持不下去了,但想到媽媽的話我就不再放棄。進入四年級了,我們必須多注重學習方法,預習很重要,現在我把“一課四練”當成一本很好的預複習本,老師佈置的做,不佈置的也做,並且提前做,這樣一來,既提高了自己,學習起來也輕鬆多了。做到了這三點,我越來越覺得學習是快樂的,我喜歡看朱老師在我本子上畫的笑臉;我喜歡看湯老師給我的五角星;我喜歡“全對”時拿着本子走下來同學們給我的尖叫,因為這都是我認真、堅持與努力的結果。我是快樂的,學習是快樂的。

我平時膽子比較小,今天能站在這裏已經很勇敢了,我不是最棒的,但我很努力地在做最棒的我自己。我們四(一)班有很多優勢,比如我們的硬筆書法就是全年級最好的,我們班有許多優秀的同學,陳雯潔能力強,羅晨怡作文好,朱宇軒數學每次都拿第一,閔睿是男孩子中自我管理能力最強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最棒的我自己,那我們四(一)班就是最棒的!

總而言之,早期的習慣培養就像一粒種子,絕不能等到要收穫的季節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種,而是要趕在生命的春天裏就有意識有計劃地培土,撒種, 並堅持不斷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結出累累碩果。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一、我不內耗。

什麼叫內耗?內耗通俗講,就是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身體裏有兩個小人在打仗,一個説這樣,一個説那樣,使你很糾結,有些人是大事才糾結,有些人是事無大小都糾結,越糾結耗掉的能量越多。那麼人為什麼會內耗?

我們的人格里存在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子,內在父母是小時候父母師長形象、道德紀律觀念的內化,內在小孩子則遵循本性,當這兩者差距甚遠的時候,就常會出現鬥爭。一個人越不成熟,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距離就越遠,兩者就越容易對抗,內耗便嚴重;一個人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越統一,人格越完善,內在鬥爭便越少。

假使每個人的精力、能量就那麼多,內耗的人自己已經摺騰得自己疲憊不堪了,用於社會發展的能量就不多了(所以我常説那些搞婚外情或為情所苦的人,把這能量用來創造自己人生,該獲得怎樣的成就)。

你內耗,所以你雖然沒做很多事,每天也感覺很疲憊;我極少內耗,我的精力就可以用來做事,雖然會累,但睡一覺明天就好,內耗帶來的累卻很難恢復,因為你夢裏也不安寧,心靈的鬥爭從不停息。

二、時間管理

我做日程表超過十年了,早已形成自我管理的習慣,現在基本已經不做詳細只設大範圍提醒了。也就是説,每天我知道我該在哪個點醒來,醒來後在哪個時間點做些什麼事,而在安排這些事的時候我會有交叉性,不讓自己的大腦過度疲憊。

比如處理兩個個案,我就去晾晾衣服或整理一下房間,看起來像仍然在工作,其實大腦已經得到了休息,因為用的不是同一個區域。有條不紊的生活,能使時光體現出它的價值,重複,有時能創造奇蹟。

三、專注

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力求自己專注,比如我上團體課,兩部手機扔得遠遠的,有電話也不會接,全力以赴講授知識;比如今天晚上上網絡課,最後一節課了,10點還有年制,學生過了10點提問題,我不答了,我要專注個案中,這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專注做一件事,高效、無愧,完成了,可以徹底放下了。

很多人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三心兩意,事情過了之後又放不下,懊惱着沒做好,又影響着當下在做的事~~如此循環,永遠沒有一件事情能真正投入地做好,永遠活在懊惱中。

今天看書看到一句話,我很喜歡,大意是:沒有過去,把門關上,只有現在。

我也是這麼一個人,其實也挺矛盾的,一個學生只要聽過我的團體課,或真正與我接觸過,我就會記住她,包括她的故事,但對生活很多往事我意識層次(潛意識從不曾遺忘,只是需要喚醒)常常不裝載,比如我老公有時會跟我説我們去哪哪哪吃飯時吃了什麼、飯店怎樣,我腦袋裏一片漿糊,常常想不起來。

慢慢的我發現我只記住重要的、有益他人的事,比如記住個案和學生的背景有利於分析和提供幫助、記住別人的生日及時給予祝福…但對傷害或生活瑣碎的章節,我並不拾取,雖説我們大腦有待開發的部分比例非常大,但目前內存看起來有限,惜取美好,是我認為該做的事。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當前,教育工作正面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無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又提高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班主任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如果班機的任何事情都由班主任包辦的話,是不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我們面臨的學生,多是來自於富裕的家庭,他們一出生就受到家長的全面呵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級差。因而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所以在班級管理上我首先從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我認為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到“五多”“三少”。

1、多策劃。

一個班級的核心是班委會,班委會整體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班機工作的質量。因此,從八年級接手這個班之後,我就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班委會,並根據每位幹部的職責,給他們提出具體要求。我把具體工作任務交給班委會,既不包辦代替,也不放手不管。而是幫助他們策劃,提供建議,也就是所有的事情,儘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的就好比做父母的,什麼都包辦代替,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我們必須充分相信他們的工作能力,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調動他們的聰明才智,挖崛他們的潛能。

2、多引導。

這樣面對全體同學提出來的,做為一名國中生,因為年齡較小,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比較膚淺,自我約束力較差,他們的言行往往會偏離應遵循的行為規範,這時,我們是橫加指責,嚴厲批評,還是哼哼教誨,因勢利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種做法會使他們的言行的發展受到限制,可能會出現“逆反”。另一種做法則能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對待錯誤的同學,我首先不急於求曾而是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朋友式,通過聊天,與學生在一起共同分析錯誤。使學生能夠從中認識到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應該如何克服,讓學生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下逐步改變自己的行為。同時,我也讓他們在平凡的瑣碎小事中,區別真與假,善於惡,美與醜,提高他們判別是非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也就提高了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多溝通。

由於時代,年齡的差異,老師與學生對人生的價值,多社會的看法存在觀念上的不同。也就是人們所説的“代溝”,如果讓“代溝”早兩者之間長期存在甚至發展下去,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勢必會造成一種各自的“封閉”狀態。形成“對立”。因此在工作中我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及其對事物的看法,把他們的一些錯誤觀念與想法扼殺在萌牙狀態,這樣才能引導他們對社會生活現象產生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他們成熟了,那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應地增強了。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我喜歡這張表格,因為它使我改掉了許多壞習慣。

以前我的毛病很多:小氣、馬虎......説起來像説書一樣,一連串。在家裏,不聽父母的話;再學校不和同學交流;搞的我象荒地上一棵倖存的小草一樣,寂寞,孤獨。以前,我的日子裏平淡無奇,常常自己坐在地板上仰望着四角天空,説起來很可憐,可是不改掉壞毛病有誰能理我、幫我?

自從班裏發下“一分鐘自我管理”這張表格後,我變了,確實變了。爸爸媽媽説我懂事了,老師同學説我變了,説我變的活潑開朗了。想起來這張表格是我的有功之臣。現在我在家裏主動幹家務,所以家裏更多了許多歡聲笑語。有空,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新聞。對了,説起看新聞,我又想起了一個已經該掉的壞習慣,那就是以前看電視只看動畫片,現在我發現看新聞更有意義,它能讓我知道世界各地的事情,知道的事情多了知識面就廣了,有意義的我就講給同學聽。

我不但在家變了,在學校也變了,我交上了朋友,同學有困難時,我會主動上前幫助,前天,韓思旭有道題不會,我給他認真的講解,讓她弄懂,昨天李麗梅摔了一跤,我扶起她來。那時我才發現幫助別人最快樂。

為了感謝這個表格,我決定多複印幾張,讓它不斷完善我同時也改變我的朋友們,使我成為一個完美的有利於社會的人。

我會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為確保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就必須把突出實踐特色貫徹到學習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堅持學以致用。我是商丘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07電信三班、07電子二班的輔導員,從事的是學生管理工作,如何把科學發展觀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好地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呢?學生管理工作作為實現學校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整體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做好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促使學生早日成才,既是黨和國家交給學校的艱苦任務,也是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就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做好學生管理工作,談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科學發展觀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

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標是培育合格人才。具體講,學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關心學生的政治進步,使他們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他們具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分析、研究、面對和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深深地認識到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學生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才能正確地把握學生管理工作內在的規律與根本要求,按規律辦事,逐步建立引導型、服務型、動態的學生管理體系。以共同的目標團結人,師生心往一處想,營造出一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溝通的師生關係。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思想決定行動。無論是院系管理、班主任管理還是學生自己管理,首先要從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入手。也就是做人的思想引導、轉化、教育工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其工作的主體和客體也是“人”。顯然,它必須遵循人本理念。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充分信任人,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並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必須規範可行。人管人累死人,人管人氣死人,只有用制度管人,才是最科學的。所以要努力建立剛性的管理制度,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剛柔相濟。在院系管理中,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班主任必須清正廉潔,客觀公正,勇於承擔責任,敢於承擔責任。以德立身,既要幹事,又要乾淨;既要認真做事,又要大度做人。

總之,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學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切實轉變工作觀念和作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管理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創新性地開展工作。(作者系商丘科技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輔導員常保健)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週四、週五下午,有選擇地觀看了李虹教授有關《自我管理》錄像。

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對李虹教授的幾個觀點印象很深。

第一個觀點談的是“改變”。自我改變----從自己開始改變。教授談到:“大家開會常常會談問題,但大多是談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過錯與不是,從不願意將問題納入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不順的事情,出現問題時,總希望“過錯與問題”離自己越遠越好。誰還想把自己牽到“問題”的渾水之中呢。李虹教授談“改變”的核心是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會約束自己,自律能力強,勇於改變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歲後,基本上能體驗到一生的經歷了,如果沒有改變,二三十歲後,基本上是在重複前二三十年的感受與體驗,人就會停滯不前。這一點感受非常深刻。特別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種消極的情緒在增長——職業倦怠感,這大概是因為沒有“改變”所致吧。“改變”一直滲透在我們一日生活工作點點滴滴之中,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教師只有學着“改變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才會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變,讓自己在“改變”中體現。

自我管理

改變的根本,是要培養新的習慣,積極去面對。但新習慣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恆心與約束力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習慣和態度,如果這種習慣、態度能正向地影響工作,就會帶給我們積極向上的情緒與好的工作效率,否則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工作範圍,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常常會生產倦怠情緒,工作情緒就會不飽滿,還會時常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如聊天、上網等等。當這種現象延續下去,就會像病毒一樣四處散播,讓人產生惰性,腐蝕人的思想,侵蝕團隊的凝聚力,最終導致一個團隊的渙散;而我們情緒飽滿,對工作充滿熱情的時候,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種行為會影響周圍的同事,形成一種榜樣,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自主的、自發的、自覺的行為規範。所以説,態度能決定習慣的形成。我們儘可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不懈地堅持,做好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這樣儘可能培養出好的做事習慣。

第二個觀點是自我教育----自動自發。

陶行知説過:“教會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教師應該是“能夠創造一個使學生能夠自我激勵的環境……,自己決定他自己選擇做的事情……;”“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醫生是喚起病人的自愈能力……”

這些觀點感受更為深刻,因為教育的過程比內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過程。常常想到大人們常常數説孩子的一句話:“你什麼都會,就是太粗心;你挺聰明的,就是丟三拉四……”,這些實際上就是做事的習慣沒有養好,從而影響學業成績,實際上,不好的習慣不光在學業上體現出來,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都能體現,如平時做事拖拉、沒恆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學業成績上,所以這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記得看一個電視教育欄目時,聽到一個教育專家説過:“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的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腦,他不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調整解決自己的不良行為或習慣上,這樣可將大腦裏更多的細胞與空間用於創造性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之中,這樣他會品嚐到更多的樂趣,特別是成功的樂趣 ……”這些觀點當時讓人耳目一新,在李虹教授那兒,也得到印證。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細小的事情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所以説,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就是致使的缺點。我們應重在踐行,貴在踐行。在自我教育過程中,每一件細微的事情都盡力做好,在踐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養成影響自己一生的習慣。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週四、週五下午,有選擇地觀看了李虹教授有關《自我管理》錄像。

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對李虹教授的幾個觀點印象很深。

第一個觀點談的是“改變”。自我改變————從自己開始改變。教授談到:“大家開會常常會談問題,但大多是談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過錯與不是,從不願意將問題納入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不順的事情,出現問題時,總希望“過錯與問題”離自己越遠越好。誰還想把自己牽到“問題”的渾水之中呢。李虹教授談“改變”的核心是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會約束自己,自律能力強,勇於改變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歲後,基本上能體驗到一生的經歷了,如果沒有改變,二三十歲後,基本上是在重複前二三十年的感受與體驗,人就會停滯不前。這一點感受非常深刻。特別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種消極的情緒在增長——職業倦怠感,這大概是因為沒有“改變”所致吧。“改變”一直滲透在我們一日生活工作點點滴滴之中,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教師只有學着“改變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才會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變,讓自己在“改變”中體現。

自我管理

改變的根本,是要培養新的習慣,積極去面對。但新習慣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恆心與約束力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習慣和態度,如果這種習慣、態度能正向地影響工作,就會帶給我們積極向上的情緒與好的工作效率,否則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工作範圍,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常常會生產倦怠情緒,工作情緒就會不飽滿,還會時常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如聊天、上網等等。當這種現象延續下去,就會像病毒一樣四處散播,讓人產生惰性,腐蝕人的思想,侵蝕團隊的凝聚力,最終導致一個團隊的渙散;而我們情緒飽滿,對工作充滿熱情的時候,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種行為會影響周圍的同事,形成一種榜樣,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自主的、自發的、自覺的行為規範。所以説,態度能決定習慣的形成。我們儘可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不懈地堅持,做好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這樣儘可能培養出好的做事習慣。

第二個觀點是自我教育——自動自發。

陶行知説過:“教會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教師應該是“能夠創造一個使學生能夠自我激勵的環境……,自己決定他自己選擇做的事情……;”“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醫生是喚起病人的自愈能力……”

這些觀點感受更為深刻,因為教育的過程比內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過程。常常想到大人們常常數説孩子的一句話:“你什麼都會,就是太粗心;你挺聰明的,就是丟三拉四……”,這些實際上就是做事的習慣沒有養好,從而影響學業成績,實際上,不好的習慣不光在學業上體現出來,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都能體現,如平時做事拖拉、沒恆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學業成績上,所以這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記得看一個電視教育欄目時,聽到一個教育專家説過:“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的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腦,他不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調整解決自己的不良行為或習慣上,這樣可將大腦裏更多的細胞與空間用於創造性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之中,這樣他會品嚐到更多的樂趣,特別是成功的樂趣……”這些觀點當時讓人耳目一新,在李虹教授那兒,也得到印證。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細小的事情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所以説,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就是致使的缺點。我們應重在踐行,貴在踐行。在自我教育過程中,每一件細微的事情都盡力做好,在踐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養成影響自己一生的習慣。

最新自我管理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第一個觀點談的是“改變”。

自我改變————從自己開始改變。教授談到:“大家開會常常會談問題,但大多是談別人的問題,別人的過錯與不是,從不願意將問題納入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不順的事情,出現問題時,總希望“過錯與問題”離自己越遠越好。誰還想把自己牽到“問題”的渾水之中呢。xx教授談“改變”的核心是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改變不了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人都是有隋性的,有成功的人士只是會約束自己,自律能力強,勇於改變自己而已。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歲後,基本上能體驗到一生的經歷了,如果沒有改變,二三十歲後,基本上是在重複前二三十年的感受與體驗,人就會停滯不前。這一點感受非常深刻。特別是工作十年左右,常常有一種消極的情緒在增長——職業倦怠感,這大概是因為沒有“改變”所致吧。“改變”一直滲透在我們一日生活工作點點滴滴之中,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教師只有學着“改變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走近孩子的心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才會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變,讓自己在“改變”中體現。

改變的根本,是要培養新的習慣,積極去面對。但新習慣的建立是需要耐力、恆心與約束力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做事習慣和態度,如果這種習慣、態度能正向地影響工作,就會帶給我們積極向上的情緒與好的工作效率,否則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工作範圍,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們常常會生產倦怠情緒,工作情緒就會不飽滿,還會時常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如聊天、上網等等。當這種現象延續下去,就會像病毒一樣四處散播,讓人產生惰性,腐蝕人的思想,侵蝕團隊的凝聚力,最終導致一個團隊的渙散;而我們情緒飽滿,對工作充滿熱情的時候,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種行為會影響周圍的同事,形成一種榜樣,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種自主的、自發的、自覺的行為規範。所以説,態度能決定習慣的形成。我們儘可能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不懈地堅持,做好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這樣儘可能培養出好的做事習慣。

第二個觀點是自我教育————自動自發。

陶行知説過:“教會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教師應該是“能夠創造一個使學生能夠自我激勵的環境。自己決定他自己選擇做的事情。”

“你管得多就是管得差,管得少就是管得好”;“高明的醫生是喚起病人的自愈能力。”

這些觀點感受更為深刻,因為教育的過程比內容更重要,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過程。常常想到大人們常常數説孩子的一句話:“你什麼都會,就是太粗心;你挺聰明的,就是丟三拉四。”這些實際上就是做事的習慣沒有養好,從而影響學業成績,實際上,不好的習慣不光在學業上體現出來,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角落都能體現,如平時做事拖拉、沒恆心耐力等等,只是成人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學業成績上,所以這這方面看得更清楚而已。記得看一個電視教育欄目時,聽到一個教育專家説過:“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的養成教育。行為習慣好,就能解放孩子的大腦,他不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調整解決自己的不良行為或習慣上,這樣可將大腦裏更多的細胞與空間用於創造性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之中,這樣他會品嚐到更多的樂趣,特別是成功的樂趣。”這些觀點當時讓人耳目一新,在xx教授那兒,也得到印證。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細小的事情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所以説,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就是致使的缺點。我們應重在踐行,貴在踐行。在自我教育過程中,每一件細微的事情都盡力做好,在踐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養成影響自己一生的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4j04j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