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大智慧心得體會

大智慧心得體會

讀了《大智慧》這本書之後,從這一刻起,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到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當中去,形成自己的格局素質,是我進一步學習、理解、感悟追求的方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智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大智慧心得體會
大智慧心得體會篇1

上學期,學校組織我們認真觀看了翟鴻燊教授的《大智慧》,每一次觀看之後,心中總感覺是那樣的寧靜而富有激情,同時也多了幾分思考。

翟教授講的是國學,即孔孟之道。主要從修身養性、團隊、溝通、得失、學習成長……多方面進行講授的。他對國學的理解博雜深透,把國學經典同當今的人的發展和實踐應用結合起來進行探討。他從更直觀的層面告訴我們要包容他人,要善於控制情緒,要善於溝通,以及溝通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等等,通過這些為人們指點人生。現就我個人感悟最深的幾點談談體會:

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是真誠、信任和尊重。其橋樑是溝通。翟教授對溝通如此闡釋:高品質的溝通,應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情緒上,溝通從心開始。溝通有五個步驟,點頭、微笑、傾聽、迴應、做筆記。溝通要有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讚美心、愛心。溝通是情緒的轉移,信息的轉移,感情的互動。溝通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溝通,對於我們教師來説,站在職業的角度,主要是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我們想做個好教師,除了教學水平要高以外,還要能夠做到與學生溝通順暢,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因為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只能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關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俯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交流的方法很多,我們只有使用合理的溝通方法,與學生的溝通從外化轉到內化,從單純的説教轉化為實踐活動,讓情感與認識相互作用,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如一個微笑就可以讓學生接受你。教師只要在與學生交流中多給學生幾個微笑,就可以在不經意間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和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並願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引導。多給學生幾個微笑就是同學生成功溝通的第一步。另外,我們還應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及交流藝術,如幽默,含蓄的語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教師與家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把孩子培養成材走到了一起,所以説教師和家長是一種雙向性的溝通。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其次,我們在向家長反映問題時應該以朋友的身份跟家長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還要隨時關注家長的內心感受,自己有沒有過激的語言讓家長難以接受,這時我們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讓家長覺得我的孩子老師沒有嫌棄,更沒有放棄。

“知識是學來的,能力是練來的,德行是修來的”。這是翟教授在關於談學習成長中的經典之言。如果不抓緊學習,就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最終耽誤了工作,貽誤了事業。不學習,思想就會缺乏靈氣,講話就會缺乏底氣,行動就會缺乏朝氣,工作就會缺乏鋭氣。學習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業務知識,學習為人處事,學習工作方法……學習讓人進步。當一個人有愛心的時候,必有和氣,有喜悦心,有了喜悦心才能樹正見,形正思維,言正語,行正精進,理正念。多花時間成長自己,少花時間去苛責別人,多花時間去愛,少花時間去恨。只要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保持善良的心地、平和的心態、開闊的心胸、快樂的心情。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能達到那個心靈純淨的境界。

懂團結是大智慧,會團結是大本事,真團結是大境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在優點的覆蓋下難免有不足。煥發一個人的鬥志,關鍵是善於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能不能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取決於自己敢不敢正視別人的閃光點,敢,就藴涵着團結。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雖然我們沒有先知先覺,但很慶幸今天學校給我們每位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和成長的沃土。那就讓我們把經典裝進自己的腦海中,讓反思成為習慣,從而提升我們的境界。讓我們人生旅途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裏步入新的航程,前面的道路或許並不平坦,但風景一定更加迷人。

大智慧心得體會篇2

上個星期學校組織老師一起理論學習,對於新進的老師我來説,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大家在忙完自己課業的同時,能夠有機會給自己加加油,充充電!要感謝學校領導的安排指導!這次學習觀看了翟鴻燊教授《大智慧》的視頻,從中領悟到了一些,不僅僅是專業方面的東西,更多的是一些做人,以及與人溝通的方式,處理事情的方法,翟教授從直觀的層面告訴我們要善於溝通、要有包容心、要善於學習等等。通過這次的學習觀看,使我對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相結合的國學文化有了一些淺薄的認識,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啟示。按孔子的行為標準行事做人,能培養人的人格魅力,提高人生的思想境界。本人結合工作實踐,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加強溝通,努力創造和諧工作環境。

家庭要幸福,家人應和氣,每個人都會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所以作為學校的一員,一定要注意溝通、團結、齊心協力。同事工作間的融洽關係,精誠合作、加強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強溝通才能使工作更順利。

結合實際,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着因為溝通不暢導致的誤會和低效。比如,有時因為幾個措詞的不當,導致工作不順利甚至造成口角;有時因為一個問題困擾很久,哪知道能解決問題的人就在自己身邊。這些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缺乏溝通,缺乏對同事的瞭解。所以説,要想創造和諧工作環境,必須學會溝通。有一個和諧的環境,才能提高個人業務水平,提高團隊能力,從而提高單位競爭力。翟教授告訴我們只要溝通能力強了,什麼事都不會難。

二、學會認同,要充分肯定別人的工作。

“你看待別人的想法會影響對方後面的行為。”翟教授很是幽默,例舉在營銷過程中當客户對產品產生歧義時,作為一名優秀的營銷人員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客户保持認同感,多説“是的”。在首先認同的同時再用語言巧妙的進行贅釋。“是的,你的眼光很獨特,很懂的欣賞,如果我們下次再做產品包裝時,可否能請你做我們的顧問。”“是的,我們產品的價格是高,它就是專門為像你一樣有眼光,有品位的人準備的。”是的,在日

常的人際交往中每一個人都很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同,認識的或者陌生的,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翟教授所説的認同不是一種盲目的認同,在認同的同時還需要一個贅釋。在實際工作中,這種首先認同的方法很是需要,領導要肯定下屬的工作,同事之間的工作配合也要需要得到認同。一句認同的話,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加深同事之間友誼,促進員工協作精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學以致用,堅持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

翟教授説:“知識是學出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能量是修出來的,智慧是悟出來的”。所以,我們應該樹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然後知不足”,把這次學習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開端,激發前進的動力。學習要入,

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經常性的理性思考,善於把問題看透徹一些、分析得更深一些、更清晰一些、更全面一些和更廣一些。

對於我來講,翟老師的很多深刻精闢語句理解的還不夠透徹,我會在日後工作中慢慢體會解。

從這一刻起,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到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當中去,形成自己的格局素質,是我進一步學習、理解、感悟追求的方向,也從這一刻起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改變自己。

大智慧心得體會篇3

開學初我從學校借了這本書,有時間細細品讀。意外的收穫讓我從書裏與哲人相約,與哲理相擁,靜靜地享受哲學帶來的另一種味道。

捨得,是一種超脱的境界。捨得,是一種快樂生活的哲學,捨得,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大智慧。正如賈平凹先生所言:會活的人,或者説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從古至今,有不計其數的著名人物,取得了彪炳書冊的風功偉績或在世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他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對“捨得”二字的深刻理解和恰當把握。蘇軾仕途坎坷,捨棄了安逸閒適的生活,獲得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諸葛亮自出茅廬,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捨棄了利益,獲得了百世芳名;王羲之勤練書法,終成書法大家。可謂捨棄閒娛,付出了巨大努力,獲得“書聖”的特殊稱號;李時珍一生行醫濟世,救死扶傷,可以説是舍個人之安樂,得天下之安康……

人們常言“很難割捨”.“難捨難分”.“真捨不得”這些司空見慣的思緒與情愫,體現了人們面對捨棄時一種痛苦與無奈。人的一生總是這樣,面對着一個又一個無窮無盡的“舍”與“得”,在或主動或被動的不斷選擇之中,不難體會到這樣的情形:總是想“得”的念頭多,想“舍”的時候少;“得”之興奮不已,“舍”卻懊惱難當;故想“得”易,想“舍”難。

《捨得大智慧》一書通過生動的事例和精煉的哲理告訴我們,善於捨棄,包含着審時度勢的大智大慧,當斷則斷的大勇大謀。揚長避短,壯士斷腕,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舍“本身其實就是“得”。古人説:“退一步海闊天空。”善於捨棄,主動向後退一步,反而會獲得更多的利益,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勇於追求,是一種精神;用於捨棄,卻是一種境界。世上因有了勇敢的追求而多姿,世間因有了明智的捨棄而精彩。

標籤: 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4d8ql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