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通用13篇)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通用13篇)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1

音樂,我很感興趣,所以我選了這門選修課。我們的生活到處都充滿了音樂,悠揚的音樂可以撫平我們煩躁的情緒,輕快的音樂可以喚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樂可以調動消沉的心態。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在這短暫的幾節課我對音樂的興趣更濃,也學到了很多,很多。對於我這樣的非音樂專業學生這幾節課學到的對我以後簡單的品味音樂有着很大作用,我熱愛這種感覺,這種和以前不同的感覺。瞭解了以及他們不為人知的艱難創作歷程。不像以前總是很盲目的去聽歌,根本什麼都不瞭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樂,把很多經典的音樂遺忘了。平時我也只是聽聽音樂但並不是真正的瞭解音樂,所以我想借此機會更多的去了解音樂。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和《義勇軍進行曲》賞析。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梁祝》用琴聲還能告訴現世的世界,愛情是存在的。老師給我們播放《梁祝》的時候,只感覺心隨弦在撥動,愛與誓言在交匯。《梁祝》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曲中音調婉轉,悲涼。使聽者動容. 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分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絃樂襯托下,愛情主題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分別作為樂曲的顯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表現了青年男女對愛情忠誠和對封建禮教的控訴。最後化蝶的描寫,極富於浪漫色彩,可謂全曲的點睛之筆並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成功地將我國民族音樂與西方作曲技法融為一體,用音樂的形式藝術地再現這一動人的故事。 《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是聶耳,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勞苦大眾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在這樣的背景下聶耳仍然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它的歌詞不多,字也通俗易懂,但它卻是一部不朽的音樂名篇,是聶耳的代表作。它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上,起過巨大的作用,並於1949年9月27日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經全國入民代表大會通過,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繼續鼓舞着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

歌曲開始是進軍號角似的前奏,其三連音節奏立刻把人們帶入戰鬥的氣氛中去。歌曲從後半拍起句,上行的旋律走向,表現出億萬人民羣眾面對民族危亡的嚴竣形勢而發出急切吶喊,和立即行動的昂奮情緒。歌詞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前兩句昂奮情緒的進一步發展,是全部歌詞中最重要的警句。當出現全曲中最高、最強音和突然休止時,即造成一種特有的緊迫感,像發出最後的警報一樣,提醒人們: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從而突出了形勢的嚴重性。接着引出第四句:“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於是,一種不可遏止的力量進發出來了,既是更響亮的號召,又是立即行動起來的決心!連續三個“起來”處理得一個比一個高,表現出廣大人民羣眾的情緒越來越高漲、歌曲也逐漸推向高潮,激動人心。

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2

每一個偉大的歷史學家都有時代的使命,這種時代的使命是通過他的作品變現出來的。 今日有幸,得老師推薦閲讀徐大師《中國近代史》,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我靜下心好好的欣賞。

徐中約是華裔美國曆史學者,畢業於燕京大學,上世紀50年代前往美國,師從費正清大師,但卻與費大師在觀念上大相徑庭,以費正清為首的美國漢學界認為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源流在西方帝國主義,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對中國形成衝擊,這是一個挑戰,對於中國是好的。這是名副其實的西方中心論。徐中約認為中國近代史不應以西方視角來審視這段歷史,而是從中國內部原因來深入挖掘

總所周知,寫歷史是非常難的,需要很多很多資料,而且更要從中辨明真假。寫個一部氣勢宏偉的通史鉅著更是絕非微觀歷史,小歷史可比。在當時的這個費正清的絕對權威之下寫出這樣一部思想不合主流的通史很是不易,需要很大的勇氣。然而,歷史總是大浪淘沙,他的這本《中國近代史》已經成為美國本科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的必讀教科書,成為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力作。對於一個當代中國大學生來説,這本書豐富全面,分析事情客觀獨特,卻又不走極端,很好的補充了課堂的侷限性,通過此書可以全面領略中國是如何從康乾盛世轉而列強入侵,繼而又重新崛起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

此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此書以清朝入關為始而不是以1840年的鴉片戰爭為起點,這樣的做法雖然是略顯宂長,但是對於瞭解中國近代史更為深刻,更能知道前因後果。對西方衝擊的研究必須要先對這個衝擊承擔者清朝機構制度進行研究。中國是如何被入侵的,如何一步一步衰弱的,如何因外力進逼不得不然的轉型變化。最主要的是與世界史從1500年開始可以接軌,以此能有個比較。擁有四千多年的中國一直處在世界的東方,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動對他都絲毫沒有任何影響,一方面是源於中國人古往今來所傳承的獨立之人格,一方面是由於地理的限制,外部進不來我們出不去。近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教士,探險家等前往中國,打開了悠久的孤立局面,開啟了東西方之間的直接接觸。因此,變化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實際統治者在變,制度在變,思想在變,敵人在變等等。當時的具有前瞻性的人正在探尋一條在新的世界秩序中體面生存下去的道路,以推動中國不斷向前。從鴉片戰爭以前對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間的自強運動、到1898-1912年間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23年間的思想革命,最後到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掌權。這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構建起概念的框架。與政治變化同時進行的是一種經濟和社會的根本轉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自強運動期間,近代工業和企業開始發展,而外國人則在“不平等條約”保護下在條約口岸開辦製造業、航運業、銀行業和貿易商號。這種半殖民主義的特徵延續中國近一個世紀,是中國近代經濟的顯著特徵。

總體説來,這部書描述了中華民族近四百年的痛苦掙扎到剝繭而出的過程,講述了平民大眾如何度過那個悲歡離合的時代,表達了一位旅美歷史學家以中國人的身份對於中國的深深情愫。

中國現在猶如一隻涅盤中翱翔而起的鳳凰,轉世重生。正如拿破崙所説“中國?那裏躺着一個酣睡的巨人。讓他睡着吧。 因為他若是醒來,將會改變世界。”中國是中華文明的繼承者,美國是西方文明的現代化身,中西的交織,使兩國將在未來將極大的制約整個世界。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3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這本書主要描寫了近代中國1840年至1949年中前80年的歷史,以“新陳代謝”一詞形象生動地體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的百年曆史“變”的特點。正如作者所説:中國近代社會是一個動態的、新陳代謝迅速的社會,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接踵而來的外力的衝擊,又經過獨特的社會機制由外來轉變為內在,推動民族衝突和階級對抗,表現為一個又一個變革的浪頭,迂迴曲折地推陳出新。所以,本書着重從社會結構、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形態各方面做了具體深入的説明。

新陳代謝體現了一種“變”的哲學。作者首先從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入手,於封建社會的長期性中提出了“代代相承,變化漸微”的特點,引出了“明清之際,明顯的轉變跡象”。而這些“明顯的轉變跡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人東來的衝擊力引發的。而封建社會的“儒學定於一尊”也成為了中國近代80年曆史意識形態領域中,改革與反改革不斷被加以利用與論爭的焦點。因此,第一章“漫長的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結構、意識形態等方面更襯托出了1840年後“變”的猛烈、迅速。

“變”體現在有關孔子和孔學的論戰。它貫穿了整個中國近代社會的觀念意識形態領域。在20__多年的歷史裏,孔學因與皇權結合而政治化,皇權因與孔學結合而倫理化,歷史進入近代後,隨着歐風美雨的東漸與社會生活的變遷,孔學由“想來不成什麼問題”變成了問題,孔子的地位和權威因此而衰落。

在中國近代社會,封建儒學在社會的不斷髮展中不時被加以利用和變化。而作為儒家思想創始人的孔子也不時被歷史推向風口浪尖,反孔與尊孔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成為了變與不變的焦點內容,引領了觀念意識形態革命的主流。如洪秀全託上帝以改朝換代,以洋教為旗幟建立了太平天國。反孔,大規模地踐踏孔孟,而思想上卻又吸取了儒家的某些東西。儒家思想積20__年之久,所以“在他自覺地反孔的時候,卻又不自覺地被孔學牽引”,在他成為君王之後,“三綱五常都在不知不覺中回到了天朝”。在維新派論變的哲學中,認為變化是天地間可以用常識和經驗來説明的普遍過程,提出了“變亦變,不變亦變”。康有為總結出了“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的變與不變的哲學,維新派與保守派變與不變之爭在於兩個問題:第一,如何看待孔子;第二,如何看待學習西方。此後的辛亥革命沒有自覺地圍剿孔子,但它反封建性質所造成的變化必然直接或者間接地觸犯孔子。針對《臨時約法》中否定“定於一尊”的孔子的意藴,以康有為和袁世凱為首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孔教與政治再度聯姻,孔子與孔學成為了南京臨時政府北遷後新舊之爭的重要論題。 “五四”前的排孔重於整治批判,而新文化運動專注於文化批判,新文化運動把真假孔子、真假孔學相聯繫,注重“孔子之道不合現代生活“的.觀念,排孔又成為了觀念意識形態的革命的起點,而引發了中西文化的衝突與論戰。總之有關孔子與孔學的論戰交錯地出現與中國近代社會中,體現了中國近代社會新陳代謝的複雜性與艱鉅性。

近代社會各階層、階級力量都在為逐漸沉淪的中國尋找新的出路,都要求改變兩個半社會的地位,為了救亡圖存的目標而努力,在這種同一性的目標下,又存在着不同一性的根本變化。隨着西學東漸和日本的崛起,近代社會的變革在逐層深入,中國近代的變革由洋務派“中體西用”、布新而不除舊到改良派的比較温和的“除舊佈新”改革,到革命派用暴力徹底推翻封建帝制,整個近代社會“變”的深度和廣度在不斷地加深、擴大,作者在這本書中,通過中國近代社會不同時期的的不同變革闡述了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

在近代中國社會的社會結構方面,除了由封建社會沿襲下來的宗族和行會這兩種主要的社會組織外,作者特別提出了在中國近代社會中出現的第三大社會組織。它是隨着人口的增加而出現的。作者尤其強調了在晚清以後的中國,會黨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組織,而是一個病態的組織,而會黨的病態反應了社會的病態,它自發的衝動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由於其分佈廣、勢力大,又是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改造的對象,又因其“缺乏建設性、破壞性有餘而建設性不足,又成為了革命隊伍中流寇主義和無政府思想的來源”,故往往改造未取得成功,這個階層的存在因其頑強的生命力而成了中國近代社會新陳代謝的複雜反映。

社會生活方面的變也在外力的衝擊下得到不斷的展現。由對西方“夷、狄”的蔑視鄙薄到對“西洋”的好奇與接受,人們的衣食住行受歐風東漸的影響,作者還研究了由此帶來的人口問題以及社會風尚的變化,如剪辮、禁纏足、廢跪拜等,作者由這些一般的社會生活事件入手,由淺入深地體現了中國近代社會的“變”的特質。

本書作者文筆優美,語言富有感染力,在對史實的敍述、對歷史人物的描述與歷史經驗的總結中,總讓讀者體會到某種情感的流露和對歷史的深刻感悟。如“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葉名琛的可敬和可悲。在東西方最初的交往中,他寫到:“東西方落後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交往方式的落後”,東方與西方如“隔霧看花,神祕奇異”的形象描述。文中有很多作者歷史經驗的總結,總時時給人以深思和啟迪,讀了此書之後,讓我不僅在知識體系上有所提高,在理論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4

首先感悟最深的是老師應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教師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麼應為之,什麼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範、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此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師上好一堂課,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靈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學習、借鑑。這本書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為每一位潛心求學者提供了豐盛的教學營養大餐,為我們教師的健康成長又一次指明瞭方向。願我們的教師像大海那樣敞開胸懷容納百川,像太陽那樣,不斷地進行新的核聚變,積蓄新能量,做一支永遠燃燒不盡的蠟燭,去照亮人類,照亮未來。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也為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教師必須要有開發課程和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還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矛盾,這樣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5

這是我第一次讀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讀到《繁星春水》這篇動人的大作。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些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於是,不知從何時起,心中有了一份對詩歌的嚮往。在小的時候,我還只懂得什麼叫古詩,卻不知現代詩的格律比古詩的韻律給人的情趣更高。

這本《繁星春水》中,冰心多以花朵、小草、清流、流星為鋪墊來訴説一個個藏在心中的信念或警句。看似温柔天真的語句中藴藏着冰心奶奶無邊無際的愛。也許,冰心常常輕撫花瓣,細數花紋,靜賞花豔,傾聽花開花合的聲音,所以她的文章才如此細膩温婉馨香。我往往是伴隨着芬芳來品讀她的文章;也許,冰心常常偷瞧小草的頑強與調皮,倔強與堅韌,所以她的詩篇讓人感受到了她對信念的執着追求,對家庭的美好幸福的渴望,對大自然中生意盎然的一切的一切的堅持;也許,冰心常常在午夜的露台上凝視燦爛的星辰,任自己的思緒飄蕩在玄奧神祕的太空,所以,她的文字就像那閃爍不定的星辰,瞬間綻放出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令所有人目不暇接。

也許,也許……眾多的也許使冰心奶奶同自然融為一體,她在享受自然的時候也使自己的文字的無限魅力散發出來。就如《繁星春水》,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理想生活”的渴望;樸實的母愛,純真的童趣以及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點點滴滴的詩詞。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嬌柔的造作,卻能使讀者盡情領略文學的樂趣。冰心的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真心的感受。她的幻想是那麼美,她的母愛是那麼的聖潔啊!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6

《繁星·春水》是冰心寫的,而冰心原名謝婉瑩,是當代女作家,筆名冰心。她的作品,在我印象中都是非常深奧的。

看了《繁星·春水》後,我才感到冰心的作品一比我還未讀過時想象中的要難。《繁星·春水》中由繁星和春水以及早期詩摘共組而成的,而我則拜讀了早期詩摘中的《紙船》。講述了冰心對母親的思念,她把自己的愛寄託在一個小小的紙船中,而她覺得只有一艘小船並不能使自己的愛傳遞到母親手中,所以她每天都不停的折着,從來不肯輕易放棄任何一張紙,她會把所有一切可以利用的紙都折成帶着自己愛的小船,然後抱着希望將小船放進波濤洶湧的水裏,接着一直望到它離開自己的視線為止。

誰也不知道這艘小船會否漂到冰心的母親那兒,也許,被一個在海邊嬉戲的孩子撿到了也説不定呢!雖然有可能是這樣,但是冰心依然馬不停蹄的折着,應為她總希望其中有一艘能夠漂到她要它漂到的地方。

她非常愛自己的母親,她日日夜夜無不都在思念自己的母親,也許她們現在可能隔着千里,但我知道她思念母親的這份感情是絕對不會因為這區區的千里而阻斷的,她對母親的思念就像激光,不僅能穿過任何東西,而且速度是非常快的,試問,有什麼能擋住她們之間的這份情呢?當這份載着冰心的愛的船真的漂到母親面前時,母親是否能夠認出來呢?

或許,母親根本沒有注意到呢?不過,這一切是不能夠阻止冰心的,不管怎樣,她都會堅持下去!《繁星·春水》也許會讓看的人感到無聊,但是,當你去細細品味時才會體會到它其中隱藏的真正意義的!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7

暑假裏,我捧讀了《陶行知名篇》一書,總能感到似有一位老人在向我講述自己一生對教育的感悟。書中陶行知以自己多年教育實踐經驗對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精彩的論述,或者娓娓道來,或者一臉嚴肅。其中陶行知先生説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簡單而又清楚地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職業的真諦。作為一名在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徜徉在教育界泰斗陶行知著述的理論海洋中,我感觸頗多。

首先,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他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裏,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裏,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其次,所謂“教學”即教學生學;所謂“學生”首先要學會生存。

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於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這就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了。教學並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養學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的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教育是一門學問,是一門值得我們把時間都投入進去的學問。學習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邊行邊知,邊知邊行,堅持到底,矢志不渝!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8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叫《狼圖騰》。這本書講的是:一名叫陳陣的知青在1971年從北京來到了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去勞動。隨後他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還讓他了解了狼和蒙古族之間的故事。

在看這本書後,我知道了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戰法:第一,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第二,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痺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第三,最值得稱讚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

還知道了成吉思汗是怎樣僅用區區幾十萬騎兵就可以佔領了中亞、匈牙利、波蘭、和整個俄羅斯,並擊垮了波斯、伊朗、中國、印度等文明大國,而且還消滅了西夏幾十萬鐵騎、大金國百萬大軍、南宋百多萬水師和步騎、俄羅斯欽察聯軍、羅馬條頓騎士團;還迫使東羅馬皇帝採用中國朝代的和親政策,把瑪麗公主屈嫁給成吉斯汗的曾孫的。其中我覺得最精彩的部分是:有一次陳陣所在的生產隊要圍獵狼羣,因為那羣狼把一羣軍馬給殺死了,還差點害得一位遊牧民死亡。

雖然説狼是內蒙古的守護神,但是這次狼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太大了,因此政府決定要消滅這羣狼。經過激烈戰鬥,狼全都被殺死了,獲得了三十多件狼皮,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和獎勵。讀完《狼圖騰》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當年區區幾十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

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沉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民族征服了遊牧民族,還是遊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着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讀了《孝在我心中》這本書,裏面講了許許多多感恩孝道的故事,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生死約定》這個故事。

裏面主要講了主人公袁其美精心照顧妹妹整整58年,妹妹很小就得了重病,一直都很依賴姐姐。姐姐為了妹妹,放棄了自己的青春,和妹妹做了生死約定,與妹妹廝守一生。70歲後袁其美也患了重病,但她為了妹妹依然堅強的活了下來。

從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袁其美為了妹妹,而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與妹妹不離不棄的深厚感情,她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偉大而神聖的!她58年以來一如既往地照顧妹妹的事蹟,體現了她高度的責任心和真摯的愛心。她照顧妹妹的事蹟讓我感動不已,我應該向她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我的一位好朋友,幾年前她的父母下崗了。更不幸的是,不久她的父母又患了重病。從此,她以幼小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每天,不僅要照顧患病的爸爸媽媽和年幼的妹妹,還要靠撿垃圾維持生計。她在學校,非常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

與她相比,我感到自己十分慚愧。我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在家有父母關愛着,我總是依賴他們,對弟弟妹妹也不懂得謙讓,我連自己的卧室還要媽媽幫忙打掃,媽媽催促我做作業,我總是找藉口不做。

從此以後,我下定決心我要向袁其美和我的好朋友學習。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和獨立學習的好學生。平時,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主動關心弟弟妹妹減輕父母的工作量。在學校,我要努力學習,爭取考得優異成績,學好本領,將來回報父母。總而言之,我要做個好女兒、好姐姐、好學生!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10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小豆豆本來是一個在上課時不停開關課桌,站在窗邊喊宣傳藝人表演節目,甚至和壘窩的小燕子説話的大家眼裏的“怪”孩子。後來怎樣成為一個大家都能喜歡的孩子呢?這都要從進新的學校——巴學園開始。

進入把學院的第一天,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可以連續聽“怪”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中間還關心的不時問幾句。巴學園還有小豆豆夢裏的電車教室,以及巴學園獨特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從喜歡的科目開始一天的學習,如果上午學完的話,下午還可以去散步,散步時老師也給同學們交了很多實踐知識。中午午餐的菜必須要帶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菜,吃飯之前大家還要集體唱歌。正是因為這些小豆豆越來越喜歡上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

所以我覺得小豆豆並不“怪”,她只是好奇心特別重對周圍的人和事物都很感興趣的孩子。而巴學園正是這樣一個讓孩子充分自由發揮自己,充滿愛,滿足孩子對事物感興趣的智能好學校。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11

暑假裏,我一口氣讀完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小豆豆的日本女孩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原名叫“徹子”,她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在巴學園讀書,故事也就從這裏開始了。這本書主要講了小豆豆在巴學園讀書後所發生的事情。比如:到廁所小便,錢包掉進了廁所裏,拿不上來了,去廟會玩,買了兩隻小雞,結果小雞死了,小豆豆可傷心了;舉行試膽量的活動,結果因為害怕,而在去的路上就回來了……--讀完後,我真羨慕小豆豆有這樣的一個學校,她在那裏是那樣的自在、快活的學習。

我又想想我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幸福;在學校裏面,有許多關心我們的老師,他(她)們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總是默默得為我們付出,真是我們的好老師;在家裏,有關愛我們的父母,他們總是把好的東西留給我們,可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上課講閒話,惹老師生氣;在家裏不聽話惹父母生氣。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用成績來回報老師和父母的良苦用心。-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天真浪漫、活潑可愛、誠實快樂的小豆豆是一個剛上學不久的國小生。可是因為調皮、干擾老師上課,所以一年級就被退學了。小豆豆的媽媽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一所“善解人意”的學校——巴學園。

在巴學園裏,有“真特別”的地方,比如:電車教室、電車圖書室、吃飯時需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吃飯時要表演節目……這些“特別”的地方傾注了校長小林先生多少心血啊!在家長的眼裏,校長小林先生真了不起。

這種教育方法能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懂得許多知識和許多深刻的道理。我要在這裏感謝小林先生(小林校長)創造了巴學園,更要感謝作者黑柳徹子寫下了她的童年經歷!

中國現代文學心得體會 篇13

在《窗邊的小豆豆》中,對一切充滿好奇心的小豆豆,因為比較頑皮,在一所學校一年級上課時,喜歡在窗邊和宣傳藝人打招呼,和許多一些小豆豆認為比較好玩的事情,被班主任認為是在擾亂課堂,於是,小豆豆退學了,她去了另一所學校——巴學園。

巴學園的校長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他也是一個唯一可以聽小豆豆説四個小時話的人!雖然巴學園的教室是電車,但是小豆豆很喜歡巴學園這個學校,不僅因為小豆豆喜歡電車教室,還因為它的教育方式不同,第一:每天的課程寫在那裏,你想先上哪一節課,那麼老師就會告訴這節課要做什麼。第二:當所有人的課程都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散步,這是所有人一天中最喜愛乾的事。第三:在暑假或寒假裏,學校會組織同學們一起幹許多事,如大冒險、試膽量、温泉旅行等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我多麼想與他們一起學習、遊戲呀!

小豆豆的童年因為來到巴學園,才變得精彩,要是我也在這個學校,我一定會很開心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0gn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