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精選28篇)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精選28篇)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精選28篇)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着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會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裏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説,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説:“我什麼都有,我心裏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着雙枴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説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説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

在民族中學工作的時候,張桂梅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女生讀着讀着就不見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心痛地意識到,有些大山裏的女孩連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線上的機會都沒有。

“有知識、有文化、有責任感的母親,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的,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窩在大山之中,代代貧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讓山裏的女孩子受教育,讓她們全免費上高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要讓更多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走出大山,通過知識改變她們的命運。”20__年,張桂梅決定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併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張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從20__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榮譽複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為了她們走出大山,吃什麼苦我都願意。”執着的張桂梅沒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被罵騙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來,她只籌集到了一萬多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__年8月建成了。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國中畢業、只要願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全免費就讀。

當年9月1日,100名來自周邊地區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首批學生。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3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__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4

家訪路上,每一個擁抱都讓人動容。

一次,在永勝家訪,由於路途遙遠,休息的時間很少。當時,張桂梅一直咳嗽,並感覺胸口疼痛。她以為是咳嗽引發的疼痛,只吃了幾片止疼藥。可接下來,疼痛加劇,隨後又開始發燒,到了行走都困難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們下學期就要參加大學聯考,便咬牙堅持走完了這些孩子的家。那時張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為路途顛簸,自己的兩根肋骨已經被生生顛斷了。還有一次在家訪途中,張桂梅住在寧蒗一個小旅館裏,因為發燒,半夜口渴找不到熱水喝,也不願意驚醒大家,就在那樣冰冷的冬夜裏,從水管裏接涼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着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的不解、非議,忘記了殊榮,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她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温暖;她就是要讓學校培養出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學生。

為了省錢,她多年來從不吃肉,每天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但在華坪,張桂梅對別人的慷慨卻是出了名的。張桂梅慷慨的事例不勝枚舉:全國勞模的5000元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優秀共產黨員3萬多元獎金,剛拿到就捐給了災區;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全部給了山區缺水羣眾打水窖。截至目前,張桂梅捐出的獎金和大部分工資累計達70萬元,通通用於資助學生、幫助困難羣眾和發展教育事業。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5

為了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保山市永昌國小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11月1日下午,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教職工在五樓報告廳集中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她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為人師表、像紅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

初心不改、使命不棄。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支部書記、校長輝春梅同志要求,全校教職員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羣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着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

在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全體教職工廣泛深入學、聯繫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讓每個黨員清楚知道作為一名普通基層黨員,應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守初心、擔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在工作點滴中提升自我、服務人民、實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蹟。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及時整改落實,真正心繫學生,努力成為一名新時代“四有”好教師。

家訪中,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張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對於62歲、身體長期有病的張桂梅來説,這無疑是一次次的“長征”。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6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火場平均海拔4000米,地形複雜、坡陡谷深,交通、通訊不便,而且多處火點位於懸崖峭壁上。

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經全力搜救,4月1日18時30分,30名在撲火中遇難人員遺體已全部找到。

30名遇難者中有涼山州木裏縣林業局局長楊達瓦、川林五處職工鄒平和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村民捌斤也遇難,其餘27名全部為森林消防員,2位00後、24位90後、1位80後。

昨天是愚人節,所有人都希望這只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然而, 不是!這是一場真實的悲劇。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7

在網上看了關於砸車事件的新聞後,我覺得很氣憤。日本人欺負中國人也就罷了,中國人居然欺負自己的同胞,實在是不可原諒。

砸的雖然是日本車,但實際上損失的卻是中國人自己的財產。也許這可以起到一個警示作用,讓國人都不敢再買日貨,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砸車的人是痛快了,是把自己的“愛國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了,可這讓車主情何以堪呢?也許人家也不富裕,人家為了買輛車可能付出是大半輩子的心血呢?怎麼能説砸就砸!這麼愛國,這麼有氣節的話,怎麼不自己去買輛來砸啊?砸別人的車毫不心疼,但這事如果發生在自己或親屬身上,又該作何感想?而且有些傢伙砸完車,燒個店後,還順帶洗劫一番,連我都要懷疑他砸車是出於什麼目的了。我記得網上有一幅挺有意思的漫畫,講的是兩個劫匪,其中一個戴頭套的劫匪教育另一個沒戴頭套的劫匪:“你這樣出去打劫太危險了。”那個戴頭套的劫匪問:“那應該怎麼出去?”然後兩個劫匪就在頭上綁着面中國國旗出去打劫了。

我認為,這種砸車的行為實在是與搶劫無異。抵制日貨是必須的,但並不是體現在這種砸人車輛,毀人財務的行為上。如果這在砸車者看來是愛國的表現的話,他還不如背顆原子彈去轟了日本比較實際,那樣説不定祖國會為他驕傲。

我們都知道“勿忘國恥”,卻理解得並不一樣。在那些砸車者看來,“勿忘國恥”便是破壞,而不是超越。破壞是人人都能會搞的,但超越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想有一天,中國的產品在性能上超越日本,以自己的技術走向世界,把日本的產品比下去,那才叫真正的揚眉吐氣。砸車算什麼?那隻能證明你技不如人!不如把這份精力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上去,那樣也許國人會記住你的名字,而不是在這裏,砸完車後偷偷摸摸地像老鼠一樣溜走。

以技術立國,才是最為重要的,愛國並不是體現在這些愚蠢的行為上,所以,請理性愛國。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8

沿着歷史一路走來,不斷摸索有一種情懷總貫穿於其中,從陸游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無不展現出愛國的情懷,讓我們看到一顆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古代仁人志士都俱愛國情懷,那麼如今呢?在這無比開放、昌盛繁榮的當今時代,我們不也應該具備這種情懷嗎?難道只有在古代社會背景才會孕育愛國情懷嗎?在當今時代,我們國家雖不像過去那樣戰爭頻繁,民族處於危難和水生火熱之中,但我們有應具備這種愛國情懷,因為新時代擁有新挑戰,只有具備這種懷,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展現同樣也需要愛國情懷,只有具備愛國情懷,中華民族精神才會綻放耀眼的光彩,神聖的魅力,中華民族精神才能深深熔鑄在民族的靈魂中,讓我們的民族知難而進、百折不撓並最終在挫折中奮起。

因此,讀書可以感受到愛國情懷,讓愛國情懷種子在我們心中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讓我們的心中擁有愛國情懷吧!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少年朋友們,今日之責任全在你少年,祖國的偉大復興之路,靠你們去建設,你們是祖國希望和未來,你們是未來的主人公,因此我想説,讓自己多一份愛國情懷吧!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輝煌而奮鬥!讓祖國明天的壯美,用你們手中的筆描繪,讓祖國明天更美好生活,用你們的思想去醖釀。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9

周秀芳,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一名退休教師。20__年,她懷揣支教夢想,不遠千里從寧波來到湖南省漵浦山區支教助學。三年多時間裏,周秀芳發起愛心接力,將寧波、上海、杭州數萬市民的愛心和物資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如今,愛心團隊已發展到3000多人,在漵浦山區共捐建希望國小22所,其中8所已投入使用,讓322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__餘萬元。周秀芳的愛心事蹟在漵浦和家鄉寧波兩地都引起了強烈反響,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支教奶奶”。她先後獲評“20__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浙江好人”、湖南省“最美湘女”等稱號。20__年10月17日,周秀芳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0

今天,我觀看了“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富清。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捨生忘死,榮獲大軍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後,他自願申請轉業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20__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工作人員發現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鬥英雄。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説,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脱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説,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__年黨齡,見證“絕對忠誠”

在新中國成立週年之際,一位黨齡__年的老戰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裏,在戰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於衝鋒在前、敢於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裏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誇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幹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友,他什麼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__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不改初心”,什麼是“淡泊名利”,什麼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__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1

一縷陽光讓你感到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感到温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到感動。這些模範人物的事蹟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樑、祖國的花朵,祖國的驕傲!《感動中國》裏的每一個人都讓人十分温暖,因為他們做了自我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裏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説:胡忠和謝曉君教師。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着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教師,胡教師和謝教師瞭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教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教師,而是物理教師,數學教師,生活教師,三年裏謝教師嘗試了當四種教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能夠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們沒有怎樣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於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禮貌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蹟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2

當你呱呱誕生之時,你便成為了祖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祖國便是我們要報答的對象。

中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因為古代戰亂頻繁,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所以不少的人寫下了永垂不朽的愛國詩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被不見九州同。”這是陸游在臨死之前,期盼着祖國統一發出的感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在監獄中為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而寫下的,這首家喻户曉的詩,這首千古傳唱的愛國古詩!像這樣的愛國詩篇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李白吧,李白作為“詩仙”,不光是隻會飲酒作詩就得到的稱號,而是他也擁有者一刻熱愛祖國的心。

古詩《行路難》就是“詩仙”李白寫的: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人生總有理想,從事中不難體會到李白的理想既是想當官,報效國家。但因為自己當官的理想未能實現,因此,面對着美味佳餚,卻讓人難以下嚥。想當官而無“伯樂”的賞識,便聯想到姜太公和伊尹能被朝廷所重用,心情便多雲轉晴。“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了作者樂觀向上和對理想實現的信心。

因此,這句話便成了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受到了挫折,缺有着堅定不移的信心的一句千古名句。始終處處流露出詩人的愛國情懷。祖國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中國古代已經擁有了這些愛國人士,那麼,作為21世紀的人,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同樣擁有這種愛國情懷麼?

“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今天的我們,不一定要在學堂中,成績高高在上,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懂的做人,愛國便不是什麼神話!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3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每個人都愛養育自己的父母雙親,都愛自己的家,愛自己舒適的小院,進而愛自己生於斯的故土、長於斯的祖國。愛國不是一種抽象化的概念,它時刻藴藏在人們的心底,人們對祖國的感情,就像與父母家人一樣,永遠割捨不斷。

愛國是我們心底的激情,又是我們心中的信念。每一箇中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應當的事。這種信念植根於我們祖國曆史上無數愛國英雄的心中。愛國將領史可法堅持抗清鬥爭,被俘後英勇不屈,慨然就義;飛機設計師馮如為國爭氣,設計我國第一架飛機,在國際上引起轟動,而他不為國外榮華富貴所動,毅然回國……這些事蹟説不盡、數不完,可以説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步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作為這部歷史的續寫者——我們愛國的信念,正是在祖先們愛國精神的滋養下,開始抽芽、長大,並堅定的樹立起來。80後的大學生們喊出來這樣的口號: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天平上。祖國是最重的砝碼!愛國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應該是中華子孫的美德。

愛國更是一種責任。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長年累月地堅持。郭明義,16年捐出工資總額的一半參加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職工積極響應;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1700多人踴躍追隨;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人蔘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他不但以德束己,而且以德樹人,他的高尚行動,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他不僅獨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因他而感受到人間的温暖;他積極獻血、熱心公益,他的愛心和感召力,使他一個人的力量最終形成了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以致推動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他不但正己,而且正人,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端正了社會風氣,增強了人們對社會公平公正和奉獻社會的理解和認識。這種精神,包含着當代公民具有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表現為當代公民濃烈的人文關愛、國家情懷與自覺擔當。這種精神,內化為個人品質,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與良好的公民素質;外鑄成社會力量,就是為他人奉獻、為社會分憂、為國家盡責。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感情,是一種堅定的民族信念,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着我們,為了祖國光明的前途,為了民族燦爛的未來,幹!拼!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4

這些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學校裏觀看的愛國教育影片《鹿鳴翠谷》讓我深思。

從小小的銀屏上,我第一次真實地領略了抗日小英雄們的風采:抗日戰爭時期,由於鬼子的掃蕩,鐵子哥、鴨蛋姐和文文三個小夥伴和自己的隊伍分散了,他們逃到了山上,正好撿到了失去母親的嬰兒——小石頭,他們躲在山洞裏,忍飢挨餓,他們然而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一邊照顧小石頭,一邊尋找隊伍的蹤跡。飢寒交迫的時候,一隻被他們所救的母鹿來到他們的身邊,為他們送來了鹿奶,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尋找隊伍的過程中,孩子們幾次與敵人相遇,他們手無寸鐵憑着機智勇敢與鬼子周旋着,許多次都是虎口脱險,遺憾的是,在後來敵人的一次搜山行動中,鐵子哥為了掩護弟弟妹妹,不幸中彈犧牲了。鹿媽媽傷心不已,鳴叫聲響透整個山谷。

影片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多麼勇敢的小夥伴啊!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既為鐵子哥的不幸遭遇而流淚,更為鐵子頑強的革命精神而驕傲自豪。此時,憎恨日寇,熱愛祖國的情感自心底裏油然而生,使我渾身充滿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日本侵略者武器先進,軍隊人數多,還有不少_為他們服務。但是他們來到我們中國人的土地上_放火,搶劫資源,讓我們的國家受到莫大的傷害,這種侵略行為,遭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對。《鹿鳴翠谷》只是中國人民八年艱苦抗戰的一個小小片段,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何止一個鐵子哥呢?

《鹿鳴翠谷》讓我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的不容易,它要求我們繼承革命傳統,愛祖國,愛人民,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為祖國美好的未來奮鬥,再奮鬥!是啊,對祖國的愛是一種偉大而深沉的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祖國貢獻了自己的一切。想當年,南宋名將岳飛,從小立志“精忠報國”,一生馳騁疆場,鼓舞了多少人奮發向上的鬥志;看今朝,邊防軍叔叔們,拋頭顱,灑熱血,扞衞着祖國的尊嚴。

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要樹立熱愛祖國的思想,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愛家人、愛同學、愛班級、愛公物,為媽媽洗一次腳,為爸爸倒一杯茶,給同學一次幫助,為班級修一次桌椅,為路人指一次路,點點滴滴都能閃射我們的思想,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小事不小,小中見大。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處處以鐵子來激勵自己,從鐵子身上汲取更多,更豐富的養分,做一名愛國愛家的人,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5

昨晚如約打開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裏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着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裏,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於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儘管我這一票並不能有什麼作用,並不能算數!

看完節目後,淚眼婆娑,還有一點遺憾,吳斌師傅為什麼沒有入選呢?按説吳斌師傅當時的行為其實是全社會都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也許是由於吳師傅的英雄行為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張麗莉老師如果憑藉着對學生的愛心和工作的認真努力獲得此榮譽,那將是多麼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着輪椅上台領獎的。

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後了太多太多,以至於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説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説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説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説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後,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泄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流乾淨,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後藴含的一種精神。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6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濕了眼眶,作為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羣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羣眾,擔當起脱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着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羣眾的脱貧願望、帶着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羣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裏,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着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懈奮鬥,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願望。願加入西部計劃,同志願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脱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紮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脱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7

20__年4月25日,53歲的郎平又回來了,她再次迴歸國家隊擔任中國女排總教練,中國女排又有了主心骨。

20__年,國際排聯公佈的世界排名,中國僅列第五位。倫敦奧運會未能躋身四強。很多人把這時的女排形容成一塊“燙手山芋”,無數人勸郎平,不要去接。

“接!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後依然沒問題!”郎平依然霸氣,只是額頭上略微鬆弛的皮膚,以及眼眸深處偶然顯露的疲憊,才能讓我們想起,郎平,已經不再年輕了。

這時的郎平身體狀況已經很糟糕,天知道她經過了多少思想鬥爭。膝關節曾動過7次清理手術;雙胯一邊做過一次手術;再加上腰椎間盤突出……郎平苦笑道:“我已經可以發一個殘疾證,而且不知道是幾級了。”

身體不堪重負,但作為教練要全程跟隨訓練,親力親為。而且郎平在出任國家隊總教練前,已是廣州恆大俱樂部教練。這樣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好吧,你們現在有多差,以後就會有多出色!”郎平大手一揮,指向旁邊的訓練館。十八米長、九米寬的場地就此成了煉獄場,郎平冷酷地將手背在後面,彷彿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沒有人知道她們花了多少時間修煉內功,只知道中國女排,好像,慢慢回來了。

和八年前一樣,郎平依然是女排賽場上唯一一位女性主帥。她有夠男人的強悍一面,破釜沉舟地換人,果斷且結果完美的戰術調整,以及足夠冷冰冰的訓誡,“我們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我沒人換你了,只能看你自己了”;她也有很女人的細膩一面,把隊員們視作自己的孩子,像媽媽那樣時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以避免影響女孩們的心情,“我特生氣,但又不能表現出來……我只能一直鼓勵她們,讓她們放鬆,因為人一緊張,肌肉動作的反應都不一樣”,流着淚擁抱隊員時,也不忘輕聲在耳邊囑託:“你今天表現得很好,很勇敢。要記住今天的心情。”

在里約,一位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的高級官員在觀看女排賽後留下如是評論:“女排贏球靠的是團隊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郎平的用人。她真正做到了有勇有謀,將每一個隊員的特點都發揮了出來。”是的,郎平上演了王者歸來。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8

有一種熾熱的情感不需要用語言傳遞就能感染,這就是感動。

——題記

感動!觀看完感動中國,讓我明白這些美妙的真諦,讓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淚珠。這些無私盡職的精神,無一不感動着我。有這樣一羣樸實的人民,沒有華麗的背景,甘願為人奉獻。相比生氣,許娟於獎勵庫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的教師盧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數換來羣眾的幸福指數,實現的貧困縣脱胎換骨的蜕變卻因公殉職的廖俊波。有滅火救援中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花季的成長楊科璋。還有家在哪,國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國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這一位位令人感動,甚至有些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楊科璋尤為讓我感動。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員。在20__年5月30日1:13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為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緊抱住孩子,本來楊科刪掉六一個1.8米的電梯,只要將手臂張開,在網上扒一扒,就可獲救。可是楊科璋並沒有這樣做,他依舊保持抱着孩子不但沒有鬆開,反而抱的更緊兒,也因此,楊科璋獻出了自己27歲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滿是激情的生命,熱愛這崗位幾回出生入死和死神爭奪這一次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貴的花朵,你在時如熾熱的陽光,你離開是燦爛的晚霞。”這是譜寫的楊科璋的班長時對於我來説,楊科璋雖不如世界頂尖的偉人,但卻以自己平凡的職業守護了幾百條鮮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偉大的。

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從容。仿徨的時候,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麼叫相信。奉獻的時候,他們讓我明白了感動的真諦。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19

到1956年的時候,國家的號召向科學進軍,那麼航空工業也考慮到要搞飛機設計。當時我的領導一個是徐舜壽同志,還有一位黃志千同志,他們倆當然是積極支持,積極地建議國家要趕緊建自己的飛機設計室。因為我們當時跟蘇聯的關係,蘇聯只是保證我們能製造出飛機來,而不告訴你怎麼去設計飛機。他給我們製造的飛機呢,基本上是他要退役的飛機,沒有新的東西。另外一點他們比較霸道,就是給我們製造的飛機,我們覺得不合適的要改,他也不同意。那麼受到這些影響以後,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自己幹自己的飛機,我們飛機的設計權,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不能聽從國外的。當時蘇聯專家的意見是你們建立設計室是可以,必須跟飛機工廠、製造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所以那個設計室必須建在瀋陽,我當時也很願意搞設計的,所以我沒有任何負擔地就從北京到了瀋陽。

到了瀋陽我們組建了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徐舜壽認為要組織這麼個隊伍,必須從工作實踐裏邊培養,一開始就動手設計飛機,在設計飛機裏面遇到了問題再去找解決的辦法。所以這樣呢,他選擇了一個飛機的方案,説先設計一架噴氣教練機,那麼這噴氣飛機的特點是要用兩側進氣,就讓出機頭來為將來設計飛機可以放雷達。他讓我做那個氣動力的組長,就整架飛機的氣動設計,都由我來負責。我在學校學的是螺旋槳飛機,對噴氣飛機一點基礎都沒有,何況要設計進氣道,而且要兩側進氣,當時對我來説是相當難。

還好徐舜壽同志他們的朋友提了個建議,他説他最近看到一篇英國的航空學會的會刊最新的一期,那裏有一篇專門講進氣道設計的。我剛到瀋陽才一個多星期,還都沒安頓好,我立刻就又回到了北京。那個時候從我們的招待所到北航,那路還沒修好,我借了人家的自行車騎過去,而且看那個圖書,因為那個雜誌啊,白天別跟學生干擾,所以都在晚上,那騎車要經過很大一段泥路,把人家的自行車弄得不像樣,但是最後我花了一個星期還是看下來了,而且把重要的圖線都用描圖紙描下來,現買的曲線板、三角板在那兒看,總算把那個進氣道設計的一些原則弄清楚了。

我回來以後,他們感到很滿意、很新奇。那麼兩側進氣道在當時碰到的一個困難,就是當發動機收油門的時候,很可能出現一個進氣道進氣,另外一個口子出氣,這樣發動機就不能穩定工作了,所以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算不出來,只有靠風洞試驗,於是我們設計了木頭模型、進氣道模型,但是要監測那個管道里的流動,必須有梳型排管,那管子很細,只能是自己做。當時我們就從醫院裏找那個報廢的針頭,然後回來自己接系統管,用鉛焊把它做起來,經過兩星期努力,那個梳型排管做出來,然後就送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低速風洞裏進行試驗。最後試驗結果證實我們的設計還是成功的,沒有出現發動機收油門的時候流動不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那個飛機弄完了,那飛機就在北京的沙河機場進行了展覽和表演,可是這個飛機做得比較倉促,從北京回瀋陽的路上出現了問題,發動機的渦輪葉片斷了。那發動機也是我們自己設計製造的,當時膽子也大,那發動機大概只經過了20小時的試車就送過來飛了,沒有達到設計的推力,但是還是把飛機送上了天。我們殲教-1一共生產兩架,一架送給了南昌,還有一架就在瀋陽601所,後來轉到了沙河航空博物館。1957年的時候,到中南海去給主席彙報的時候,主席還看了這個飛機模型,説我們很驕傲。

1957年的時候,我們搞完了殲教-1的那個初步設計以後,我們的領導徐舜壽同志就覺得應該考慮下一個型號搞什麼,他當時提出來要搞超聲速的殲擊機,他覺得這個是我們必然要走的路,因為我們是為國防服務的,所以必須用殲擊機來抵禦外敵。但是對於超音速飛機、超聲速飛機,我們是完全沒有技術儲備的,世界上才經歷了十到二十年,沒有很多公佈的數據,因為這東西都是各國家的機密,誰也不會告訴你。那麼搞超聲速飛機,首先要定它的氣動力的佈局,飛機機翼怎麼樣,尾翼怎麼安排等等,進氣道怎麼設計,那麼這個事兒怎麼辦?當時1958年科學院已經建了104計算機,利用它70多位學員的力量,給我們的飛機進行數值計算,算了三個月,結果是有了。我們飛機設計完以後,試飛、首飛都很順利,但是飛到馬赫數0.85的時候,突然出現了飛機的振動,按飛行員的説法,這個馬赫數0.85的振動,相當於破公共汽車在不平的道路上奔跑一樣,開得再快人受不了,所以必須要排除。可是怎麼弄,具體在什麼地方,我覺得必須上天看。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0

看完感動中國之後發現其意義深遠。

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標準有許多,但主要是包括樂於助人、無私奉獻或者是艱苦奮鬥等等事蹟,感動中國人物身上都有着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身上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及崇高品格,無論是樂於助人的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還是捨己救人的大無畏精神,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幾年年以來的寶貴結晶,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能久經未衰、朝氣蓬勃的不竭動力,是我們的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財產,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傳承和弘揚下去,感動中國人物他們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宣傳他們,這些傳統美德得以發揚光大,得以熠熠生輝。

二、給廣大人民羣眾起到榜樣作用,有利於營造一個和諧繁榮的社會

通過評選感動中國人物,讓其他人瞭解和熟悉感動中國人物的感人事例,給其他人起到一個榜樣作用,為廣大人民羣眾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以感動中國人物為榮,積極地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從而有利於在社會中形成一個温馨和諧、幸福美滿的氛圍,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繁榮進步。

三、號召更多的人積極響應,加入其中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是能讓每一個普通公民的心靈受到觸動,雖然我們這個世界還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和不如意,但我們身邊永遠不缺乏那些積極向上、英勇無私的好人,只要我們每個人願意積極響應,努力去做到為別人着想,在別人處於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那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想社會也能成為現實。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1

“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所以一生都希望為國家做點有用的、力所能及的事。”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伍淑清如是説。

回憶改革開放40年,被稱為“001小姐”的伍淑清很有發言權。作為香港最大飲食集團之一、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的長女,伍淑清在1978年第一次踏上內地土地,並於1980年與父親拿到第一家合資企業的許可證“001號”,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的香港企業家。

伍淑清認為,國家40年的改革開放,經歷了有些國家跨越近100年的發展。她回憶,自己在1978年第一次到達四川成都時,下榻的賓館因供電不足,晚上幾乎沒有燈;地毯也黑乎乎的,後來才得知是沒有專門洗地毯的設備。

“當時我就覺得,作為香港同胞,可以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伍淑清説。回港後,她和很多同齡朋友聊起內地情況,不少懷有夢想的香港青年人與她志同道合,都想為國家的發展出力。

來到內地打拼後,伍淑清學到了一種精神,“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雖然當時內地發展較為落後,但在她看來,無論合資雙方,或勞方、資方,相互間都應平等互利;與合作伙伴協商,也會表示“在香港我們是怎樣做的”“是否能考慮這個方法”等等。

“因為國家是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我們進來後,要重新配合民航局設立具有國際水平的合資企業。”伍淑清説。她同時強調,做第一家合資企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幫助國家建立現代化的企業與制度,包括為中美通航做航空配餐,目標也是讓“中國標準”走向“國際標準”。

“在鄧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後,當時不少像我一樣、希望為國家發展出份力的香港年輕人來到內地,有的經商、創業,有的在相關機構任職,我們看到國家今天的發展,是非常感動的,因為覺得參與、配合國家做了一些事情。”伍淑清説。

而談及目前香港青年的定位與發展,伍淑清認為,同樣要讓他們走進內地、親身經歷國家的發展,讓他們有“中國夢”、中國心。“要讓更多香港基層年輕人來內地,這樣他們才能瞭解國家的發展。包括可以讓他們到珠三角、或乘坐高鐵全國走走,讓他們心裏對國家發展有底,也理解愛國精神。”

伍淑清説,其實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作為中國人,不想讓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瞧不起。“以前我去美國讀書,有外國人會問,你是從越南來的嗎?是越南的難民嗎?我就會回答,我從香港來的,我是中國人。”

展望未來,伍淑清表示,改革開放雖已有40年,但也可以説是“剛剛開始”。“鄧小平先生那一代領導人很有高瞻遠見,沒有改革開放,也沒有現在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未來我們還是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解決中國自身的問題。”

伍淑清還認為,現在無論在內地還是香港,還應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如果不重視文化,我們的年輕人就會沒有‘根’,這是很麻煩的。”她説。她也希望香港的發展能更加全球化,廣納世界人才;香港的新一代年輕人既要學好英文、也要學好普通話,成為溝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伍淑清生於1948年,今年已有70歲。中新社記者在採訪現場看到,她仍堅持讀報、看電視新聞,隨時隨地關注世界的發展變化。

“人的一生要有一個方向,”她對記者説:“要想好自己要走的路、想到人生做什麼事走到最後,英文就是a life well spent,我只是不想浪費生命。”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的觀後感範文二

黃文秀同志的事蹟非常感動人,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同志的一生,為我們塑造了一名對黨忠誠、勤勉為公的好黨員;一位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好書記:一個不為私利、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毫無疑問,黃文秀是當代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更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青年要樹立高遠追求。青年時代要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而且要在心中紮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鬥。這樣的有志青年,正是黨和國家、人民所需要的。黃文秀正是這樣一個好青年。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返回故鄉百色,認為:“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她矢志改變家鄉面貌的鮮明人生追求和堅定決心,從她的入黨申請書中可以找到答案。“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我迫切要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新時代青年應當為之終生奮鬥的正確選擇。

青年要牢記使命。“幹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於心,這樣,人生奮鬥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黃文秀雙腳走在泥土裏,將扶貧當作“心中的長征”。她心繫家鄉父老脱貧大事,到了村民家脱下外套,要麼幫助掃院子,要麼到地裏做農活,幫他們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等等,一邊幹農活一邊商量脱貧之計,晚上還要與村幹部商討脱貧對策。她心繫家鄉父老的生命安危,逆風而行,在途中不斷關注着村裏的災情和羣眾的安危,不懼洪流向前衝,生命定格在了30歲的青春。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始終心懷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年就要有擔當講奉獻。幹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幹。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幹,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黃文秀正是這樣的一位知行合一的優秀青年幹部。從20__年3月到她遇難前的一年多時間裏,她盡職履責,帶領全村羣眾苦幹實幹,展現了第一書記擔當奉獻精神,使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把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整村脱貧指日可待。始終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才能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幹,做奮鬥者、當實幹家,不斷為人民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我們走的路有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2

時年25歲的郎平橫掃各大賽事,職業生涯正盛,本該蓄力再創巔峯。然而長期的高強度訓練,讓她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被傷病折磨。郎平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1985年,考量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郎平毅然選擇退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英語專業。後與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學。

出國前,郎平是排球賽場的王者,但是,經歷了一無所有的生活後,她要歷練成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傳裏這樣寫道:“因為我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簽證,所以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層,還得靠人家借我汽車,給我買衣服,我所有的優勢一時都沒有了,心裏很難平衡。……後來,我慢慢地想通了,我來美國學習,就是要掌握自己過去沒有的東西,開始新的奮鬥。這段8年的海外生活經歷,歷練了我的心智,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後‘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後,郎平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僅僅一年,她就率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十三屆世錦賽亞軍。成績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半決賽前,郎平曾因過度疲勞、血液含氧量過低,跟隊員説話時突然暈倒,她卻憑藉驚人的毅力堅持上場,穩定軍心。

在郎平帶隊的1995—1998年這個時期,中國女排兩次大賽都闖入決賽,不過最終惜敗正處於白金一代時期的古巴隊,屈居第二。後來郎平辭職了。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3

當我在《感動中國》上看到那一幕幕動人的畫面,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顫,對生命產生了深深的敬畏。這引發了我無盡的深思:生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生命,這個千百年的話題,受到古往今來的人們不停地思索。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曾經説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由此可見,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其長短,而在於其為人民大眾所作出的貢獻。在無情的現實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脆弱得如同一隻在風中搖曳的蠟燭;但在愛的面前,生命又是堅強的,堅強的如同花崗巖一般。生命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當我們與命運進行不屈的鬥爭時,我們才能被賦予這種力量,它能幫助我們掙脱一切束縛。

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少有人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思考過人生,他們雖明白生命是寶貴的,但他們卻不懂得生命的價值,只有當他們以另一種角度去面對人生時,他們才會幡然醒悟。

回想起自己,我以前對生命也是十分的麻木,對電視裏那些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事情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那些好人有點傻,現在想起,真是令我汗顏。一天,我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看到河邊的一棵大樹倒了,只剩下一根枯朽的木樁,我本以為這棵樹再也沒有生命了。過了幾個星期後,當我再從那棵大樹旁走過之後,發現在那棵枯朽的木樁上有幾株嫩芽,我本還以為那是幾株草或幾片樹葉而已,幾天後,我仔細一看,那嫩芽並不是草,而是那棵樹的幼苗,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認為這絕對不可能發生,但這一幕卻真實地出現在我的眼前,老樹枯了,而小樹卻又在老樹上茁壯成長。

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的力量是無窮的,他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公式就可以求出,而是要靠我們去正確認識生命,去發現生命的價值,去實現生命的價值。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4

這個少年雖然穿的衣衫襤褸,但是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

他回到自己的國家後,比原來在西班牙時更窮了,自己的國家也非常落後,因為他們的祖國被外國侵略了,那個少年很氣憤,他去當了兵,當兵時他非常刻苦,後來意大利和外國打起仗來,這位少年也參加了打仗。本是他們贏了,狡猾的外國人看到這種情景時在受不了,外國人給意大利發了一枚炸彈,少年在外國人的炸彈下英勇的犧牲了。

當他快要離開人間時,對他的親人説:“要是我們有祖國能解放的話,人們一定要去告訴我。”親人們都激動地留下眼淚,有的人還説:“這可真是個愛國的孩子,我們都要向他學習。”

不久這個感人的故事,在人們中間傳開了。

意大利終於解放了,大家都不約而同的來到這個少年的墳墓前,告訴他我們的祖國解放了。

讓這位愛國少年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5

20__年7月,我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調到市看守所工作。記得報到那天,走到九監區,剛好一個監室的門開着。與其他監室不同,這個監室裏還有一道門窗,是用防彈玻璃隔開的,整個監室散發出濃濃的消毒水味道,這就是艾滋病犯專押監室。

防彈玻璃門裏邊,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員寫字……聽到腳步聲,民警轉過身,40多歲,個子不高,卻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見了我,“啪”的一下,來了個標準的軍禮。他就是被所里民警親切稱呼為“老毛”的毛卓雲。

説實在,在“談艾色變”的那時,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離接觸,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個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險,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期間,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緒波動、或因身體不適、或因涉案負罪等,產生和引發各種各樣的極端表現。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緒激動,用頭撞牆,被帶到醫務室縫針,毛卓雲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兩隻手始終緊握病犯的手,安撫他,最終使他平靜。

事後我問老毛,“你不怕麼?”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説服他,情緒不穩定,就會給監室帶來隱患。但,也不怕,我學了艾滋病防護知識,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我瞭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讓他感到温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想想當初,我還有點怕老毛呢。覺得老毛天天與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離,會不會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廣泛紮實的知識汲取、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以及完備科學的規範防護,證明了我害怕的多餘。後來一段時間,我一直對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給了我艾滋病犯監管職責的力量和正確的認知。

20__年10月,經過幾個單位的交流,我又調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戰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發現,老毛其實還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分管的監室變多了,從一間到現在三間;他的工作筆記本變多了,記錄的文字達到了十幾萬字;他把艾滋病犯從特殊監室搬到了普通監室,把談話室從工作區搬進了監區,使他們之間再無隔閡;他獨創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幫教艾滋病犯認罪悔過、重拾信心、重歸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計時年齡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頭沒變,身份和崗位沒變,不計個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幹勁沒變,一身正氣又待人寬和的個性沒變,他是我們警隊的榜樣,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6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寧波人的朋友圈裏刷了屏。在重陽節,也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上,周秀芳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

手握獎盃的她,面對鏡頭,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裏有點着急,因為天氣漸冷,一批物資還沒來得及送到支教山區孩子們的手中。

按照慣例,周秀芳一般不愛去參加頒獎禮,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支教上。但考慮到這次獎項的規格以及能為支教山區對接到資源,周秀芳還是決定去了。如此便耽擱了物資發往支教地區的時間。“孩子們每天要走十來里路去上學,有的孩子還穿着破底的鞋。想到這些,我心裏難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説。

從20__年8月起,先後到貴州、湖南漵浦等地支教,心裏時時刻刻記掛着支教山區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師周秀芳近幾年的生活重心。面對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會發出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一句話,把周秀芳的記憶拉回到60多年前。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為人心善的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負擔更重了。更不要説在家中富裕時,父母的樂善好施。父母的善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裏,也在心裏埋下了善根。

而影響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業的,是她人生中談起來就要情不自禁落淚的三位老師。

國小

周秀芳5歲開始上學,成績名列前茅。當上四年級時,由於家庭變故,家裏已無法再支撐她的學費。非常熱愛讀書的周秀芳此時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鮑老師。時任班主任的鮑老師説:“這麼小的孩子,成績又這麼好,如果輟學就太可惜了。”於是,鮑老師幫周秀芳墊付了三塊五毛錢的學費。周秀芳的求學生涯才柳暗花明。

從講述第一位恩人老師時,周秀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覺間,十幾張沾滿淚水的紙巾在桌上散落開。

國中

周秀芳説,到了國中,家境依舊沒有好轉。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學生主動退學,有校長、老師去學生家中勸學生返校。

周秀芳在幫一位校長指路帶路時,訴説了想要讀書的念頭。不料,這位校長知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周秀芳的名字,並撕下來告訴她,拿着這張紙到一所民辦學校去念書。

休學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學路。

保姆生涯

這位有恩於周秀芳的校長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後的保姆生涯中,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中畢業後,就連“勉強”讀書,家中都再無力支持。周秀芳無奈再次輟學,找了東家去當保姆。剛好這個東家就是徐志慧校長。

看到徐校長家有大量的藏書,周秀芳渴求讀書的意願再次噴湧,忍不住開口説:“這些書我可以看看嗎?”徐校長一口答應了。

從此以後,周秀芳白天帶小孩,晚上看書,常常看書看到半夜一兩點。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黃靜宜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後,對周秀芳説:“你性格好,對孩子有愛心,又愛讀書,真的可以當一個好老師!”

這句話,點燃了周秀芳的內心:“我一個小保姆也能當老師嗎?”從這之後,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讀書。在當保姆的兩年時間內,她自學完成高中和師範學院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感恩於三位老師,更堅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當一位老師,寧可減去十年陽壽;如果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7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裏很快樂”,這是黃文秀寫在她的日記裏的一句話。是什麼讓黃文秀這樣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選擇回到貧困山區工作?同樣作為選調生村官的我,不停地追問。通過了解她的先進事蹟,才發現這就是黃文秀那要把希望帶回家鄉的初心和夢想,她用奉獻不忘初心使命,用奮鬥譜寫無悔青春。

大學聯考填報志願,黃文秀選擇師範學院,夢想回村裏辦一所幼兒園;讀研期間,黃文秀關注基層教育和扶貧,走訪很多貧困村,深入百色、河池等深度貧困地區調研;研究生畢業,黃文秀報考了廣西定向選調生;田陽縣那滿鎮掛職鍛鍊結束,黃文秀主動要求到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我來自廣西貧困山區,我要回去,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盡綿薄之力。”一路走來,黃文秀的初心從未改變,直至她年輕的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是用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她的事蹟令人感動,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向她學習。作為一名選調村官,我們要不忘報考選調時的初衷,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在工作中,做到權為民用、利為民謀,做實事,真做事,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羣眾服務;身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們要時刻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某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曾説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作為基層青年幹部,我們要向黃文秀學習,向一代代優秀的共產黨人學習,學習他們勇於擔當的魄力,學習他們迎難而上的鬥志,學習他們甘於奉獻的從容,堅定初心,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拼搏奮鬥,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譜寫自己的青春之歌。

觀看感動中國2023的心得 篇28

20__年,寧波市公安局黨委決定將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員集中羈押於寧波市看守所。面對巨大的監管壓力、高傳染性的監管風險和空白的監管經驗,許多人望而卻步,毛卓雲卻主動請纓,一干就是12年。

為了拉近與艾滋病在押人員的距離,毛卓雲只試穿了一次單位為他配發的防護服就擱置了。20__年,為更加拉近距離,他將艾滋病在押人員從裝有玻璃牆隔絕的特殊監室搬到了普通監室,近兩年他更是將談話室搬進艾滋病監區,但隨之而來的職業暴露的風險也大大增加。面對別人的不理解,毛卓雲表示,管好艾滋病在押人員,讓他們既體會法律的威嚴,又感受人性的温暖,在認罪、悔罪中看到未來和希望,將為社會安寧增加一個重要砝碼。

曾經,一些艾滋病患憑藉着一張疾控中心診斷書,有恃無恐、屢屢作案,因“不符合收押規定”而繼續流竄社會、危害社會。正是因為毛卓雲挑起重擔,啃下硬骨頭,違法犯罪艾滋病患依法得到懲處,涉艾案件隱患大幅減少,為平安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愛崗敬業、刻苦鑽研,簡單的事情重複做用心做,他就成了不簡單的業務專家

毛卓雲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艾滋病在押人員管教工作可以借鑑的經驗不多,毛卓雲主動鑽研法律法規,向市疾控中心請教知識,自學心理、教育、醫學等知識,成為全市艾滋病防控的行家。同時他潛心鑽研,邊實踐邊總結,12年來積累了十餘萬字工作筆記,總結提煉出 “五心工作法”,在全省推廣。“毛卓雲工作室”獲得省廳命名授牌,本人被評為優秀教官,在他的精神感召和傳幫帶作用下,市看守所多名同志主動要求接班艾滋病在押人員管教工作。

忠誠使命、胸懷大愛,他成為在押人員眼中的 “毛老師”“毛校長”“毛爸爸”

艾滋病在押人員既是違法犯罪嫌疑人,也是社會上受歧視的人羣,很多人心理扭曲、漠視親情、仇視社會。12年來,他對艾滋病在押人員就像父母對待子女、老師對待學生、醫生對待病人,有愛心、有耐心、有真心,給予艾滋病在押人員活下去的決心和重歸社會的信心。他教沒文化的在押人員讀書寫字、他為被木刺扎進手指的在押人員拔刺止血……他成為了在押人員眼中的“毛老師”“毛校長”“毛爸爸”。

即使在押人員離開了看守所,毛卓雲還和他們經常保持書信聯繫,還為他們組建一個“關愛會”微信羣,繼續傳遞正能量,鞏固教育轉化效果。他立足公安監管平凡崗位,用行動用愛心感化温暖艾滋病邊緣人羣,讓紅絲帶飄出高牆,彰顯了黨和政府對艾滋病羣體的關心愛護。

標籤: 觀看 感動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09pn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