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設定了我國教育發展方向與目標,體現了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意志。以下本站小編為你帶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篇1

開學以來,我們認真地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觸頗深,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後,我不僅瞭解了國家對教育的宏觀政策,瞭解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同時對教育中的一些細小環節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論依據和證據,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興和社會發展進步中的重要作用!認真學習了《綱要》,根據《綱要》內容,我們應該將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長遠,從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方面提出我們的教育觀:必須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本綱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國教育發展現狀的前提下,提出了20xx至20xx年發展教育的宏偉藍圖。全綱要有五部分構成:序言,總體戰略,發展任務,體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實施。

綱要指出戰略目標是,到20xx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發展任務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體制改革包括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試招生制度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擴大教育開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經費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依法治教,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教育教學工作,談幾點認識:

一、以人為本

綱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明確了教育的方向,可見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着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二、德育為先

綱要指出: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把德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構建大中國小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綱要具體的指明瞭教育的目的及途徑,這就要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將之貫穿於教育的整個過程,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事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將綱要落到實處。

三、教學改革

綱要指出:要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要減輕課業負擔,不需進行教學改革。對於教學改革,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反映強烈,希望課程設置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的實際,要求減輕學生負擔。目前正在進行高中課改,改變教師的教,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轉變現有的灌輸式,積極提倡啟發式、探究式和合作學習。其實,教學不光是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的改革,課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在教學中我們比較注重認知,認知是教學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我們還有缺陷,主要是灌輸。其實,認知應該是啟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我認為學校更應注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校給予的是啟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繫,知行要統一。綱要提出減輕中國小課業負擔,最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應。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業或規定死寫作業時間,而是引導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改變教育評價機制,才能有效抑制過重課業負擔。

四、教育公平

綱要明確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縮小校際間差距,着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師資水平。實現縣(區)域內教師和校長的交流。實行優質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辦法。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重點學校和重點班。今後高中“三限”擇校會逐步取消,嚴格按照錄取分數線進行招生,實現教育公平。今後的大學聯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問題。我相信國家有能力逐步調整到位。

總之,《綱要》的學習,帶來思考許多,同時學校管理建設許多做法在綱要中找到答案,也是召開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綱要》的出台,既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達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意願。《綱要》是指導我國未來十年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地位非常突顯,要實現我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必須高度重視教育的發展;《綱要》提出了今後十年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主題和發展任務,對我國教育實現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 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我自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讓自己更適合新時代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式對老師的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篇2

近期,學校組織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文。本綱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國教育發展現狀的前提下,提出了20xx至20xx年發展教育的宏偉藍圖。全綱要由五部分構成:序言、總體戰略、發展任務、體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實施。

《綱要》指出的戰略目標是:到20xx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發展任務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體制改革包括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試招生制度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擴大教育開放。

保障措施包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經費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依法治教,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加強組織領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心得體會篇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20字工作方針是:“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提高質量。”其中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要達成這三個方面要依賴學校的常態管理。

實踐發現,低效的學校管理,往往是管理者坐在辦公室聽彙報派任務式的管理,這是一種被動管理。問題已經發生了才實施管理,管理滯後了。從管理的策略性來講,哪裏出了問題就解決哪裏的問題,出了什麼樣的問題就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屬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管理,缺乏宏觀性;從管理的教育性來講,這樣管理學校總是在不斷地糾錯中前行,容易產生挫折感,缺乏引導性;從管理的時效性來講,事情已經發生再去解決,錯誤在前,正確教育在後,缺乏主動性。

因此,高效的學校管理,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把管理的實施前移到問題發生之前;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深入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深入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具備科學精神,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成長的規律;要求學校管理者與師生朝夕相處、一起學習、一起研究,把學校打造成管理者與師生一起成長的共同體。

這樣的學校管理必須具有五個特點:一是直接性,所有的管理措施都直接作用於人;二是教育性,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形式;三是引導性,學校管理都是為了預防問題的發生,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形成一個“引導,成功;再引導,再成功”的良性循環,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了才實施管理;四是深層性,學校管理的實施總是從觀念引導到心靈塑造,再到習慣養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就事論事上;五是規律性,學校各項管理都有常規可循,必須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能超越規律。

這五個特點決定了學校的管理必須要去做,而不只是在口頭上説説;必須是管理者主動深入實踐的管理,而不是在辦公室裏坐等問題發生的被動管理;必須是注重研究、將管理課程化的科學管理,而不是錯了再改、將管理形式化的機械管理。

我們把具有這些特點的管理稱之為“走動管理”。

所謂“走動管理”,就是把人作為管理的主要對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資源,通過管理者不斷地深入實際,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管理的過程中持續地改進管理,推動學校良性發展的一種管理模式。

“走動管理”由四個環節組成:問題發現一問題提出一問題研究一問題解決”。每個環節都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

“問題發現”——一是管理者要樹立問題意識,任何管理都只存在更好而不存在最好,任何管理都存在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地方,這就是問題意識;二是這些問題必須是學校發展中的隱性問題、真問題;三是強調管理者必須主動深入實際發現問題,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以後再去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一是問題提出的時機,管理者要結合目前學校工作實際,接照輕重緩急對發現的隱性問題或者真問題進行分類,提出問題解決的次序;二是問題的呈現方式,管理者要把發現的隱性問題或者真問題提煉成一個個微型課題,初步分析發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供決策時參考,而不是簡單地把問題拋給領導;三是問題提出的方式,是口頭提出還是書面提出,是逐級向上提出還是在適合的會議提出。

“問題研究”——一是對提出的問題要認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研究,不能置之不理或者拖而不決;二是要整體思考、全面衡量,提供問題解決的多種方案,從多中先優,不能從簡處理;三是研究如何將管理課程化,尋找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育元素,探究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育途徑,評價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教育效果,等等。

“問題解決”——一是執行者必須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問題解決,強調執行力的堅決性;二是對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記錄、及時研究,以便及時調整解決方案,強調執行力的靈活性;三是問題解決以後要及時進行總結反饋,尤其是書面形式的總結反饋,包括問題的類型、解決的方案(含備選方案)、解決的效果與經驗等,強調執行力的成果性。

“走動管理”是一種“總體規劃、分塊實施、協作支持、共同提高”的高品質常態管理。通過“四個一”(每週一反思,每月一總結,每學期一調研,每學年一完善)進行反饋,對學校規劃的實施成效進行過程性動態調控與生成轉化,在“制訂規劃-實踐創新-完善規劃-踐行新規劃”的發展過程中向着目標挺進。

可見,“走動管理”是面向實踐,責任與合作相結合,運用微型課題研究的策略,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羣策羣力變革實踐的一種管理。

“走動管理”的走動是全員性的走動。各個層面的管理人員、學科教師,甚至校外專家和兄弟學校的教師也參與其中。

“走動管理”的走動是研究型的走動。以課堂教學管理來説,有課前對教學有效性的預判和設計,有課中對教學有效性的記錄和診斷,有課後對教學有效性的評估與反饋。

“走動管理”的走動是問題解決式的走動。身為管理者必須敢於負責、肯於投人,要能沉得下去,走到班級去,走到課堂去,走到年級去,走到教研組去,走到備課組去,走到教職工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只有把研究的意識滲透到日常管理中才能把對學校的整體策劃和管理目標轉化為自己的創造性思考和行為,並在決策過程中貢獻問題經驗和智慧。

因為走動,收集信息及時;因為走動,善於集思廣益;因為走動,樂於情感交流;因為走動,勤於客觀評價;因為走動,利於問題解決。所以“走動管理”是一種高效的管理。

“走動管理”既是一種高效的學校管理,它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都是有保障意義的,對課堂教學尤為如此。

高效課堂的課堂研究需要“走動管理”作保障。高效課堂要求學校管理者必須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效率進行優化,對師生雙邊,甚至多邊活動的效率進行評估,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劣性進行比較。因此高效課堂是研究的課堂,高效課堂也是開放的課堂,需要管理者推門聽課,通過推門聽課嘗試解決常態課的有效性問題;需要教研組同行觀摩聽課,備課組成員跟蹤聽課,開展同課異構、同課多輪的磨課,深度解決學生如何學得更好的問題;需要管理者走進教研組,和學科教師一起學習理論,一起研究學生,一起研究教材和教法;需要管理者走進備課組,共同確定作課教師,共同設計教學方案,共同推敲評價標準;需要管理者走進課堂,參與磨課、觀課、聽課、評課,參與同課多磨的再設計和再組織,參與教學效果的評估,通過反覆磨課嘗試解決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正是各種形式的磨課、觀課、聽課、評課,帶動學校管理的各個層面走動起來。

高效課堂的調研活動需要“走動管理”作保障。高效課堂要求學校所有教學管理人員都在思考如何抓好教學質量,全體教師都在思考如何落實教學質量,全體員工都在思考如何服務教學質量。為了實現全面、全程、全員抓教學質量,使教學管理規範有序、科學系統、務實高效,要堅持常規檢查制度化,教研活動主題化,教學研究常規化。每學期都要堅持常規檢查並及時反饋,內容包括教學計劃執行情況、教研組活動情況和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情況、教師備課及課堂教學情況、新教師教學情況、作業佈置和批改以及學生成績記載情況、單元測驗與階段測驗及質量分析情況、課題研究情況等;每學期都要組織各年級的教學調研,組織專家進課堂聽課評課;每學期都要召集學生座談會評學、評教;每學期都要召開家長會收集家長意見並以恰當的方式向相關教師進行反饋,等等。這些都是在走動管理下才能實現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m8nj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