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十五篇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十五篇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

當前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受電視網絡的影響較大。社會上流傳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國小生可以毫不顧忌地去做。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很多事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半途而廢,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要讓國小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十五篇

首先,要利用好班會加強養成教育。每週一次的班會可加強國小生養成教育,國小生年齡小,忘性大,紀律、衞生、安全方面的好壞典型要及時總結。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無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對於遵守紀律的同學要大力表揚;對於犯錯誤的同學要嚴厲批評,糾正錯誤。其次,養成教育要從點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少學生對《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不熟悉,打架、説髒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的現象很常見;許多學生在校內做好事,回到家裏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需要從學生的日常表現抓起。

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穿着乾淨整齊等等,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國小生良好的素質基礎,“ 百尺高台起於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導演的角色。再次,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國小生的行動來實現,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結果是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教育,輕則批評,重則體罰。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學生的行動,要通過行動才能預防危險;感恩教育要學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寫感恩作文讓學生學會感恩。

總之,國小生養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2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擔負着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記得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善於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為習慣其實都屬於養成教育的理念範疇。

1、養成教育,始於細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關於德育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闡述。我雖不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但我願放棄沖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態和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做好細節!讓每個學生,通過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為大寫的人、成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於直面微薄的待遇,敢於正視"非優"的考驗,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業業常抓細節。求真的核心是習慣養成,求真的起點是求細做小。面對多屬獨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遠大模糊,良好習慣尚未養成的現代國小生(我們的養成對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實抓細節教育。讓每個學生,心如明鏡,勤掃小屋;不好高騖遠,不求大棄小;關注生活中的每一細節,做好身邊的任何一件能夠做好的小事;追求細心、細行和細德。

2養成教育,從行為習慣做起

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説:"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為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將開學的第一週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向學生們宣讀《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並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制定了《養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別人幫助了你要説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由於目標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的配合。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誠如心理學專家洛克所説的——"我們的身體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它們是什麼都受得了的。潤物細無聲",學生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的成人、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總之,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説"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文明習慣,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勤勞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索的習慣等等。從國小教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鍊身體的習慣。"

3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説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在家裏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並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今後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還有許多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堅信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有好的明天!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3

又是業務學習時間,聽校長説明天有一個不錯的光碟組織大家觀看。週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師觀看了名為《養成教育》光碟。通過光碟,我發現自身對養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越聽越發現自己無論作為一個母親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對養成習慣的培養認識與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習慣的養成關鍵時期我做了什麼?人的每個階段都有養成習慣的不同時期。從0歲到國小畢業每個階段都有專門訓練、着重訓練的關鍵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學前教育並沒有認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個階段孩子需要培養那些習慣並沒有認真的想過、做過。並且,自己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也同樣有習慣的關鍵期,如思維訓練、想象力的訓練都要着重培養。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們用科學的、有規劃的方法培養了那些習慣?又有哪些習慣是經過我們反覆培養形成的呢?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導引導的少。所以我們也在吃着“習慣夾生飯”苦,越來越發現自己工作受習慣的制約和影響。

養成教育要注重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我從一年級帶這個班,時時都關注學生養成教育,但我發現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專家的講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訓練,沒有讓學生從內心由外力影響轉化為內力的養成教育。同時,我發現養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應該有層次,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如建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狀況和思想實際等因素,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習慣。

習慣並不分家。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是相互影響、互相制約的。一個集體如果想學習好或品質好或紀律好,每一種習慣,每一方面的習慣都不能忽視。特別是國小階段德育即培養習慣這句話,讓我感悟良久。

我想:習慣的養成是我們為師者的工作重點,是送給學生一生的財富。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4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培養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對文明守則不陌生,不打人,不罵人,不和同學起爭執,不和同學鬧彆扭,在家多幫助父母做家務,對長輩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這些文明守則倒是信口拈來,都能説上個一二,在實際行動中,卻付之東流。我們這一代,是大人們口中所説的“小皇帝”“小太陽”,即便不是這樣,在長時間家長的寵溺下,我們的意志也會被消磨掉,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在學校裏,我們應該把每一點每一滴的小事做好。從上學時不忘記帶紅領巾,到上課時的坐姿,都應該去重視,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師的監督下,爸媽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覺、自立。在學校裏,隨處可見果皮紙屑,路過的學生們,或是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級的大孩子們,都沒有去撿起,有的甚至一腳踩過去,不然就是踢到一邊。沒有一個人去彎腰,伸手撿起,再扔到不遠處的垃圾箱裏,只有三步而已。有時候,在上學的路上,可能會偶然遇到老師,我們這時候應該大大方方的向老師問好。可更多時候見到的,是我們低下頭,假裝沒有看到,與老師擦肩而過。或許這沒有什麼,但卻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涵養和素質,如果你行個隊禮,對老師説一聲,老師您好,想必你會在清晨為老師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陽光。我們在下課時,會在走廊上談論某個話題而興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導致了分貝過高,而影響了那些還沒有下課的班級,所以我們在公共場所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小聲説話,不要大聲喧譁……

像這樣瑣碎的小事還有許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許你多多留心,就能發現它的足跡,並加以改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養成良好的教育,是決定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5

養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解釋大同小異。有的人認為養成教育是“教育者採用多種教育方法,引導受教育者認識、體驗和實踐基本道德規範,全面培養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終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

有人認為“養成教育就其實質説,是培養兒童行為習慣,使其言談舉止規範化的教育”。也有人認為,“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

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範為主要內容,以兒童為主要對象,旨在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範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概括起來,關於養成教育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道德行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為,如學習行為;另一種解釋只針對道德行為。但人們都承認養成教育應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絕大多數人認為養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但也有人認為養成教育不只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還包括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

對於養成教育的性質,絕大多數人認為,養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標。但我們認為,養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標。確切地説,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過程,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對養成教育概念的界定無疑會影響養成教育的實施,因此,有必要對養成教育的實質作一初步分析。養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養成教育可以説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養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實質上是一種人格養成教育”,就是“教人學會做人”。養成教育思想被葉聖陶先生進一步發展。他曾經這樣概括教育的本質:“‘教育’這個詞,往精深方面説,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的方面説,‘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説明了它的含義。”在葉聖陶先生的多次論述中,養成教育的含義是寬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體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養成教育?我們認為,養成教育主要是指兒童道德品質的養成。因為目前養成教育的提出是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關的,更確切地説是與德育的有效性問題密切聯繫的。長期以來,雖然我們對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但德育的有效性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成人公共道德行為習慣欠佳、青少年道德行為問題及青少年犯罪問題等都説明了這一點。因此,加強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養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針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是與德育密切聯繫的。幼兒期作為兒童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在兒童道德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説幼兒期是培養道德品質、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基礎階段,是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

(一)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

兒童道德的發展以是非觀念的形成為基礎,是非觀念的形成是兒童道德觀念發展的前提。然而,人們往往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因而忽視兒童是非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在兒童心理髮展過程中,學前階段的兒童是非觀念開始萌芽,兒童在與外界特別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瞭解行為的限度,掌握行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觀念。新生兒通過哭的方式與外界交往,他們的哭最初是由於生理的原因,如飢餓、身體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後成人的第一反應是對新生兒的照料。逐漸地,孩子會產生對成人的依戀,表現為身邊沒人時也會哭,於是成人馬上過來陪伴。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逐漸認識到哭是一種手段,當他們有什麼需要時就會用哭來達到目的。而如果成人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會將哭作為要挾成人的最鋭利的武器。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沒有是非觀念,判斷對與不對的標準完全出於個人的需求。一旦家長不能時時事事都依從孩子時,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任性,讓家長無計可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會採取打罵的方式以暫時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為。

對於這些孩子來説,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即我們通常所説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們的觀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對的,並且判斷標準模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會不會捱打作為能否做某事的標準。有些孩子則形成了較為穩定、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經父母勸説後,他們馬上會放棄不合理要求,從內心接受規則。這些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懂事的”孩子。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表明:在整個學前期,兒童逐漸瞭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過與他人交往,兒童逐漸積累經驗,形成是非觀念,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

(二)幼兒期是兒童基本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的時期

行為的穩定性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特徵之一,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表現出的行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兒童在3歲左右就已經表現出個人行為的獨特性,如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為在歲兒童身上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有的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時,會採用哭鬧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兒末期,作為個人特徵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了非常穩定的程度。我們採用實驗室情境性觀察的方式對3—5歲幼兒的自我控制進行了研究,研究採用二因素重複測量實驗設計,這二因素分別是不同難度的任務(包括難任務和容易任務)和不同對象在場(女大學生在場和母親在場),然後將兩個因素匹配,形成4種情境。

研究結果發現,大約一半的3歲兒童在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出明顯的一致性,説明3歲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5歲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行為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一致性,不管是什麼樣的任務,也不管是誰在場兒童都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研究結果證實了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非常穩定的水平,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行為習慣這一觀點。相對的穩定性是指到了幼兒末期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個別差異,即我們所説的個性特徵,同時,兒童此時形成的個性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存在變化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環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矯正,兒童的個性會在此基礎上順其自然地發展,因此我們説,幼兒期兒童個性(包括道德)的發展是其日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曰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人國小、中學以後的道德發展有長期的、重要的影響。如兒童是非觀念的掌握對兒童入國小以後的道德行為、青少年的違法行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早期比較任性的孩子進入國小後會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有個國小四年級的學生由於不辨是非發生了偷竊行為,其原因是聽到同班一個同學告訴他,有個同學鉛筆盒裏有零用錢,並讓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後和幾個同學出去買零食。

這位兒童正是由於缺乏是非觀念,才會表現出問題行為。進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現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很難形成法制意識;另一方面,由於青少年時期同伴對其心理髮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他們與不良同伴接觸後因為盲從而發生違法行為的可能性很大。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對青少年違法行為的研究也證明了自主性對青少年違法行為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關於青少年違法行為與家庭關係的研究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研究者直接把關注的焦點集中於研究青少年自主性與青少年違法行為的關係,認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而從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中可以發現,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團伙犯罪。在團伙犯罪中,除了個別主犯,其餘多是從犯,而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説,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導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們曾經明確提出,青少年違法行為的預防應從家庭開始,即從兒童自主性的培養着手。

綜上所述,幼兒期是兒童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兒是非觀念及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以促進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的形成,為兒童個性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6

乾淨的來,乾淨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麼幾樣東西:一副臭皮囊,一個腦子,知識會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這個,就丟了那個,內在的,也就還有個性格與思維方式——兩個決定你一生命運路程的A,B,C。

思維方式與後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觸的人和事有很大關係,像現在我的思維已經定式,想改很難,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確是很簡單的,不過,改變着一點與性格的養成以及決定很迥異。

性格的決定與養成極大方面在於所處環境以及啟蒙教育,簡單講,一個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將喪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帶羨慕的望着別人講,他性格真好,其實這種説法是一種絕對的錯誤觀念,在性格中,沒有好壞,只是由於你更欣賞他性格中的某一點而去稱讚,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為的教育對性格養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説是是非,人生,價值觀的一種奇妙的傳遞,像你身體內流淌着你父親的基因一樣,同樣的還有變異,父輩的觀念到了你的腦袋裏,但你卻從未經過他們所經歷的事情,你會向前走,同時,你又經歷了他們不曾經歷的事情。

環境並不是指所處環境的好壞,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處環境在某一大區域的所處地位,以及該環境內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並不是説受教育程度高,修養,內涵,就深,就好,只是説暫時用這個來估測對性格養成的決定性。

古語所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能打洞,這不是虛言,假如一個小孩生活在盜賊家裏,他是盜賊的可能性會高,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所接觸到的環境,都是養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觀念的重要因素,最後,決定性格,那盜賊是有很大機率的!

養成性格並不在於某一個時間點或是某一個時間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時候,一個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個很小的動作,都會使你的性格產生極大的改變,就像隆美爾的一個想法,使他敗了諾曼底一樣。

有時,與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給後代,倒不如,僅僅教他兩個詞:善良,真誠,剩下的則由他們自己去經歷,去面對,去思考。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7

三、四歲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時期,孩子們剛剛對這個世界有了懵懂的認識,這個時期同樣也是幼兒養成教育的最好契機。家長是孩子永遠的老師,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必須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斷帶給我們新的體會。下面簡單談一下我們教育孩子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首先教孩子學會愛、學會做人。

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健康的人格,不僅關係到孩子身體的正確發育,而且決定着他們今後的人生走向。人格的魅力要勝過任何地位和金錢,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通過讓孩子看動畫片、看書,給孩子講故事,教導孩子做人要大氣,不要太計較利益,對人要有愛心,善於寬待別人,做個情商豐富的人;取得成績不要驕傲,碰到困難不要氣餒,樹立與人為善,以誠取勝,樂觀向上的人格。

二、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

1.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讓孩子學習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並知道餐前、便後要洗手,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不隨地拋垃圾。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自己穿衣服,自己摺疊衣褲,把衣服鞋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好玩具後能歸還原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家裏做簡單的家務,例如拿碗筷等。

3.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教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早、再見、謝謝)等,見到客人會主動打招呼。

三、做到不隨便翻弄別人東西。

不要總以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當遇到困難時,可以提示孩子動動腦筋,也可以鼓勵他實踐,通過鍛鍊使孩子獲得自信,增強戰勝困難的意志力。有時候要設置一些小小障礙,放手讓孩子去解決,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將來有很大的幫助。

四、言傳身教,把握時機。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很多的言行是仿效家長的,因此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當着孩子的面,用孩子的口吻待人接物,儘量靠近孩子耳邊,讓孩子意識到你是在教他。不要當着孩子表現出任性和發脾氣,特別不要説髒字。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有進步應肯定,不吝嗇地給予表揚,遇到挫折要疏導,幫他分析道理,找出問題所在,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看時間和場合,把握好時機,儘量不要在人前批評孩子,別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別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就要兑現。

五、放飛心情,留點玩的空間。

孩子是在玩中學習思考、完善自己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探索他周圍的世界的。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他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可以學到各種知識,通過遊戲還可以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苦惱,所以,得留給孩子有一定的玩的時間。作為家長要在孩子的遊戲中做好配角,對各種玩具的玩法只負告知,但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創意,你會驚喜的發現幾乎每種玩具在他手上都能發展出多種

功能。在節假日要適當帶孩子外出,或遠,或近,或公園,或遊樂場,讓孩子深入地體驗生活,增加知識面,減輕壓力,創新思維,以現實生活中的榜樣激發孩子的積極情感。並主動帶孩子外出,愉快的心情,將帶給孩子生活上,學習上更多的收益。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8

又是業餘學習時間,聽校長説明天有一個不錯的光碟組織大家觀看。週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師觀看了名為《養成教育》光碟。通過光碟,我發現自身對養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越聽越發現自己無論作為一個母親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對養成習慣的培養認識與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習慣的養成關鍵時期我做了什麼?人的每個階段都有養成習慣的不同時期。從0歲到國小畢業每個階段都有專門訓練、着重訓練的關鍵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學前教育並沒有認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個階段孩子需要培養那些習慣並沒有認真的想過、做過。並且,自己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也同樣有習慣的關鍵期,如思維訓練、想象力的訓練都要着重培養。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們用科學的、有規劃的方法培養了那些習慣?又有哪些習慣是經過我們反覆培養形成的呢?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導引導的少。所以我們也在吃着“習慣夾生飯”苦,越來越發現自己工作受習慣的制約和影響。

養成教育要注重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我從一年級帶這個班,時時都關注學生養成教育,但我發現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專家的講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訓練,沒有讓學生從內心由外力影響轉化為內力的養成教育。同時,我發現養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應該有層次,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如建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狀況和思想實際等因素,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習慣。

習慣並不分家。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是相互影響、互相制約的。一個集體如果想學習好或品質好或紀律好,每一種習慣,每一方面的習慣都不能忽視。特別是國小階段德育即培養習慣這句話,讓我感悟良久。

我想:習慣的養成是我們為師者的工作重點,是送給學生一生的財富。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9

國小語文教育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同時也是一門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學好國小語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説,學習是一件新鮮事,學習的能力低,學習的習慣更談不上。作為他們成長階段第一任語文教師,就有責任、有義務在他們打基礎的階段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而且能使他們受用終生。

首先是養成孩子的傾聽習慣,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

《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學會傾聽,是其他各種能力得以發展的基石,它是學生生活和學習必備的能力之一。然而,作為國小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處在學習習慣和學習自主性養成的初始階段,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諸多問題中,傾聽,是教師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作為國小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識地將學生傾聽能力的訓練與課堂教育有機結合。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形成一定的傾聽能力,這對於學生而言,將會受益匪淺,對於老師而言,上課也輕鬆了了,又能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是養成孩子的讀書習慣,這對孩子會是受益無窮的。

興趣是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去讀書。而興趣要從小培養,低年級教師在培養學生愛看書之前,可以先讓教師讀給學生聽。教師要善於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徵,懂得孩子喜歡聽什麼、做什麼。然後再選擇適合學生的優秀作品,如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讀給他們聽。等他們認識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動讀這些生動的故事了。這不僅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而且引發了學生多識字的慾望。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讀書熱情更是急劇升温。

再次是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激發他們寫字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寫字姿勢。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與寫字”部分對國小生書寫能力有明確的要求,即一二年級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三四年級要求學生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五六年級要求學生能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具有一定速度。良好的寫字習慣的養成,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所以必須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我堅信,在對寫字充滿興趣的氛圍中,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通過刻苦認真的訓練,學生一定能寫出更加整潔、規範、美觀的字來。

最後是養成學生寫話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激發興趣,寫自己所想,表達自己的思想。

低年級寫話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由此可知,寫話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寫話剛入門,這是一個難點,學生一提到寫話就感到頭疼,無從下筆。所以教師要正確引導,並對學生寫話的評價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讚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品。儘量找出他們的優點,並大力鼓勵,把寫得好的大力表揚。這樣學生的興趣濃了,寫話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總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真正地獲得自學自得的本領,良好的習慣也將成為他們一生學習的法。我們需要在語文課題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不僅對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認識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學生的成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應當結合語文課本的基礎知識,並且將知識延伸到課外進行實踐。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0

俗語説:樹大自然直。其實,很多“樹”長大後並不直。作為一名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身為家長,面對着我天真活潑的小孩,更是體會到良好習慣的從小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髮展有深遠影響。最近,我認真拜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介紹的很多方法對具有教師和家長兩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導意義。

很多教師和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壓得筆管條直,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大有“老貓不在,耗子造反”的勁頭,讓人傷透腦筋。關鴻羽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訓練法為主,其它多種方法為輔”的策略。他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只有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嚴格要求、反覆訓練才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讀到這,我不禁臉發燒了。是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恆了呢?有沒有時時抓、日日抓、週週抓、月月抓”呢?的確,當我在埋怨學生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作為引導者的自己也應負有缺乏耐性的責任呢!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抓好這項工作,做什麼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指日可待了。在這裏,關教授還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訓練要嚴之又嚴,訓練要激發興趣,結合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還要分清層次循序漸進。讓孩子明確每一項具體要求,並進行具體指導。在訓練過程中,反覆強調已形成的良好行為,抓住積極因素,耐心疏導。習慣差的孩子的確非常令人討厭,其實,並不是這些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應該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的養成也有客觀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偏差、社會環境的不良等。作為家長和教師,更不應放棄對他們的教育。習慣差的孩子自覺性較差,自控力弱,在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有的家長遇到一點挫折時,覺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丟給老師,扔下“老師,我管不了,這娃兒太調皮了。交給你我放心。”這兩句話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揮舞拳頭,給孩子一頓飽打;有的教師在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時候,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卻毫無用處,於是失去耐性,對孩子冷嘲熱諷。這樣,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產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針對這種現狀,關教授一再強調培養孩子要反覆抓,抓反覆,而且,要用真心實意的關心、愛護、尊重去對待他們,消除他們的牴觸心理,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自願接受。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總之,拜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受益一輩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一輩子受其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習慣時,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養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1

國小生正處在行為發育、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體行為習慣的奠基時期。這一時期行為的正常健康發展對於個體一生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是:由於正處在身心發展的特定階段,國小生的問題行為頻繁出現,而國小生的問題行為主要是指擾亂他人或阻礙自己身心健康發展的攻擊性行為,即那些經常引起麻煩的行為。

問題行為在國小中極為常見。具有這一類問題的學生通常表現為活動過度,行為粗暴,上課不專心,不遵守紀律和規則,與同學不合作,破壞公共財物,欺騙或偷竊等。攻擊性問題行為具有明顯的擾亂性、破壞性和對抗性,極易引起家長和教師的煩惱。同時問題行為也影響着個體本身的正常學習和發展,也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些干擾或損害,有的問題行為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還可能影響其一生。所以,加強對中國小生的行為指導,開展行為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矯正問題行為,發展其行為技能應成為當前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當問題行為出現以後,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加以治療與矯正。畢竟是亡羊補牢,我們並不期望不良行為的出現,最好就是最初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英國教育家洛克説:“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為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葉聖陶先生亦有言:“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的確,我們的教育應該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一、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習慣是由於重複或訓練而逐漸鞏固下來的行為方式。習慣成自然。一旦形成某種習慣,便會成為自覺行動。學習習慣也是如此。例如,一個養成了晨讀習慣的學生,每天早晨會早早起牀,不用父母督促便會自覺的拿起書本朗讀;一個學生若養成了事事愛問他人的習慣,遇到難題就不願去思考,只會問別人。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所謂良好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良好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一位專家曾調查了3000多名考入名牌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發現他們學習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之所以能促使學習成功,就在於它是自然的、自覺的,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

1、培養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1)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

(2)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聽、講、記、問——聽課要訣)

(3)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堅持“先複習,後作業”“放電影”法——我國著名化學家唐敖慶教授

堅持獨立完成作業

堅持認真訂正錯誤

2、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明確壞習慣的危害及好習慣的益處。

(2)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提出恰當的嚴格要求。

克服壞習慣最忌“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3)指導學習方法。

筆記方法:抓重點,記難點閲讀七字訣:看、查、劃、讀、摘、想、記

(4)監督指導,反覆強化。貴在堅持。

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1、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列寧説:“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規律的作息制度、良好的作息習慣是學生高效率學習的保障,也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保證。良好的作息習慣至少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保證睡眠。(8——9小時)

(2)按時就寢,早睡早起。

(3)學會休息,高效學習。(學習時間一般在45分鐘左右)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國小生的飲食行為卻存在許多問題,即有不良飲食習慣。主要有:①偏食、挑食;②不吃早餐;③好吃零食,忽視正餐;④喝飲料無節制;⑤貪吃;⑥不恰當節食減肥。另外,還存在吃飯過快,邊吃邊玩或邊吃邊看電視、看書等不良就上習慣。

要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可採取以下四條對策:

(1)調整飲食結構。(五穀雜糧)

(2)重視一日三餐的營養搭配。早餐好、午餐飽、晚餐少

(3)吃零食要講科學。限量、限時。

(4)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三、良好交往習慣的養成

著名心理學生丁瓚認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在於對人際關係的適應”。人際交往是中國小生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其社會化的主要內容和徐徑。親子關係不良、師生關係惡劣、為同伴所拒絕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也會給他們成年後的生活留下陰影和癥結。所以,中國小生的人際適應教育不可忽視。

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交往習慣?

1、面帶微笑。

2、禮貌待人。學會文明用語。

3、靜心傾聽。

4、正確表達。

5、不吝讚賞。渴望被人賞識是人最本質的天性。

6、樂於助人。

7、自信自尊。

8、積極主動。

國小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並非朝夕之功,並始終貫穿於他一身的發展,需要我們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做好引路人,為他們一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2

本年度我帶的是五年級,就我帶的學生幾點談養成教育,國小生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許多好習慣都尚未養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豐富的內容。所以,五年級是學生多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我們應該紮紮實實地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一、課堂行為習慣的養成

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表現出來的優良行為,並及時給予積極評價,讓學生獲得優良行為被認可的積極心理感受。對學生的優良行為的積極評價要做到連續性和系統性,這樣有利於優良行為在反覆強化下鞏固下來。

例如,五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常常由於興奮而爭先恐後地大聲回答老師的提問,影響了老師對回答情況做出判斷。也影響自己聽別人説話的過程。這時,我通常會對積極舉手但並未出聲的孩子給予表揚,這樣並對所問的問題提出要求,“針對同一問題不要僅有一個答案,重複地回答就沒有意義了”其他孩子受到啟發,開啟思維,不但不隨便回答問題了。還能針對同五問題,想出好多有個性的答案來。就不再隨便回答問題了。經過長期強化訓練,學生舉手發言的好習慣就形成了。

二、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

十幾個孩子聚在一起,朝夕相處,矛盾自然時有發生。有時一件接一件,老師就像法官斷案似的,非常費精力。雖然我多次宣講《國小生守則》,時常把校領導會上講的如何規範學生行為的方法五用再用,學生也知道要互相謙讓,但畢竟年齡小,一遇到具體的事情,便又不知如何解決了。於是,我便找來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如《孔融讓梨》《七步成詩》利用晨檢、班會課時間給學生講。通過講故事,

提高了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還常常針對班內出現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前些日子,班裏的五名學生沒帶鉛筆,和同桌借,同桌不借,他沒辦法就告狀到我這裏,恰巧我班五個男孩也是頭五天借了臨桌同學的鉛筆,第二天還了人家五整根鉛筆,而那個女孩卻沒要,一個正面、一個反面,我藉此事對比,表揚了教育了不借鉛筆給同桌和借不到筆來告狀以及全班同學,從此以後這樣事情來告狀的幾乎沒有了,看來,他們有了五定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衞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模仿是國小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五年級學生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着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於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我在與學生、家長和他人的交往中,經常有意識地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文明用語。當地面有廢紙時,我總是立即撿起;教室桌椅歪斜時,我總是輕輕地擺放整齊;講桌不整潔時,我也是隨時清理乾淨尤其是地面,學生多自然製造的垃圾也不會少,地面上沒紙的情況下土也會很多,所以,我會及時清理過道及前邊的塵土。這一本着學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切,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就照着我的樣子去做。現在,教室的衞生用具擺放不整齊時,學生會立刻去擺放好;教室地面有紙,學生會馬上撿起。值日小組長更是負責,每到活動課,他們雖做得很慢,但總會把班級衞生打掃乾淨的,黑板擦得亮亮的。

五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半年來我有太多的感觸,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3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説:“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説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閲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閲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在女兒能獨立閲讀,她的閲讀習慣已經養成,閲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 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説一説。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4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髮展。

針對我班學生特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範和自理能力為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及習慣養成等方面的教育,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以身示範,表率在先。

在學校裏,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是學生面前自己的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經常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衞生和教室清潔衞生;在衞生習慣的教育上,開始我班學生衞生習慣差,教室裏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前幾次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後來我在每次一進教室發現地面上有垃圾、廢紙總是親自扔到垃圾桶裏,劉航剛是我班的問題學生,他經常滿地是紙花,地面總是髒兮兮的,我看到這種情景,就主動幫他收拾,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幫助他,保持教室的衞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強化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長期薰陶才能形成。一年來,為建設良好的班風,我着重抓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衞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於剛接手新班級,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學期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現在許多學生讀書寫字的習慣差,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貼在書上,説過很多次,他們也知道,可落實到行為上總是不理想,於是我上課時也搬來了凳子以正確的姿勢坐在講台上,學生一看到我就會自覺糾正自己的姿勢抬頭挺胸,雙腳並齊的坐在那裏;發現這種方法很好以後,所以説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學生無窮的教育。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説話,聽清楚説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學會思考,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説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互相監督管理制度,培養自理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我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幹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開學時,班長由於家庭原因調了別的學校,羣龍無首,我在參考老教師的意見後,在班中實行了競爭上崗。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終於明白班幹部的辛苦。因此班中同學也理解班長的嚴厲,衞生委員的苛刻。對班級幹部定期考評,吐故納新。人人蔘與,人人受到鍛鍊,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幹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範言行,推動了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第三,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經常強調班風的重要性,使每個學生樹立起集體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重要一員,自己的言行關係到集體榮譽。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才能增長學生對班級的情感,鼓舞士氣,為班級爭光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心聲。一面紀律紅旗,鼓舞人心,這是學生守紀律、表現好的結果,藉此機會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都增強為集體爭光的決心。運動會報名工作開始了,部分學生爭先恐後的報名,這是教育的契機,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值得推廣。但偶爾一次在全校性檢查或評比中落後,例如合唱比賽我和學生共同努力了付出了,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如人意。學生們抱怨,歎息,悔恨,學生也會感到自責。這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這情景説明學生有了思考,有了集體觀念。

第四、要與學生平等相處。

教師只有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要努力與班級同學做深入的心靈溝通,耐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當然有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女生,不願意主動説心裏話,班主任可以讓她把心裏話寫在日記中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於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困惑,也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繫,雙向管好孩子。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國小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裏不做作業,整天看電視,每天晚上不按時睡覺,學習用品到處扔,希望老師嚴格教育。難道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可以放手,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瞭解學生情況,我通過電話聯繫,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繫,不僅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通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幾年的默默耕耘,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習慣對於兒童成長尤為重要性。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5

在為期一週的暑期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然而最讓我深受啟發的是:瞭解到了有關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知識,這彷彿為我今後的教學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分數,甚至出現了“唯分數論”的觀點。評價一個學生也是以此為基準,至於所説的德、智、體、美、勞,很多老師都忽視了。而我也不例外。靜下心來反思自己近三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不能讓讓學生成為分數的機器,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具有良好素養的人。我想,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着想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堅信了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佔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為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後的喜悦。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當聽到有學生説“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關懷與鼓勵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發展,成為一個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發展的中學生。

2、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鍊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説:想一想,你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評、打擊,這樣反而會讓他們失去信心,越來越沉默,不能健康發展。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台。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只有主動思考,不斷思考,才能讓學生不斷進步,從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4、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並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lz3w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