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精選16篇)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精選16篇)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

當前的國小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受電視網絡的影響較大。社會上流傳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國小生可以毫不顧忌地去做。很多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很多事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半途而廢,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要讓國小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精選16篇)

首先,要利用好班會加強養成教育。每週一次的班會可加強國小生養成教育,國小生年齡小,忘性大,紀律、衞生、安全方面的好壞典型要及時總結。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無私,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對於遵守紀律的同學要大力表揚;對於犯錯誤的同學要嚴厲批評,糾正錯誤。其次,養成教育要從點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不少學生對《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不熟悉,打架、説髒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的現象很常見;許多學生在校內做好事,回到家裏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養成教育需要從學生的日常表現抓起。

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穿着乾淨整齊等等,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國小生良好的素質基礎,“ 百尺高台起於壘土”,所以養成教育必須從小從點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導演的角色。再次,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國小生的行動來實現,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結果是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教育,輕則批評,重則體罰。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學生的行動,要通過行動才能預防危險;感恩教育要學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寫感恩作文讓學生學會感恩。

總之,國小生養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2

養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更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這個假期我有幸讀到一本關於養成教育的教育理論專著。它是中國第一本養成教育專著經典,科學,嚴謹,新穎,實用。本書的作者關鴻羽是我國著名教育專家。

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十分強調教育應當從小抓起。顏之推説:“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苔罰。”

顏之推在這裏提出了一個習慣的養成問題。我們知道,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其身也無法改變。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説得非常好:“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為了成才,更重要是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説成人更為重要。”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長經常説:“樹大自然直”,並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有些人確實在長大成人之後變“直”了,改掉了幼時的某些惡習,但是這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碰了多少次釘子之後的結果,決不是“自然”的。現在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有種流行的偏向是隻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把德育也緊緊看作是有關知識傳授的過程。德育卻是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但是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實際上離不開行為習慣的養成。現代教育的長處是學科各有分工,而我們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都各有分工,任務是很明確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長,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實際上這隻能滲透而且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生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從多角度總結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到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

怎樣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呢?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聖陶先生非常強調在習慣養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的效果。正如柏拉圖在兩千年前所觀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訓練年輕一代尋找“正確目標指導下的歡樂與痛苦”。現代著名遺傳學家也獲得同一結論,相信對人類來説,進化的最好方法是學會在從事於必須去做的事情中獲得樂趣。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命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良好習慣,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錢,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3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擔負着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基礎。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記得著名教育專家安文鑄教授在他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成才、成人”講座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善於觀察周圍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而這個例子中的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所提到的種種行為習慣其實都屬於養成教育的理念範疇。

1、養成教育,始於細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關於德育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闡述。我雖不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但我願放棄沖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態和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做好細節!讓每個學生,通過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為大寫的人、成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於直面微薄的待遇,敢於正視“非優”的考驗,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業業常抓細節。求真的核心是習慣養成,求真的起點是求細做小。面對多屬獨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遠大模糊,良好習慣尚未養成的現代國小生(我們的養成對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入手,實抓細節教育。讓每個學生,心如明鏡,勤掃小屋;不好高騖遠,不求大棄小;關注生活中的每一細節,做好身邊的任何一件能夠做好的小事;追求細心、細行和細德。

2養成教育,從行為習慣做起

古代著名大學者朱熹説:“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認知出發,並抓住先入為主的規律向學生明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將開學的第一週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向學生們宣讀《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並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常規養成教育時,制定了《養成文明十個好習慣》向學生明確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去做。讓學生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別人幫助了你要説聲謝謝、見到老師要問好……由於目標明確,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顯得相當的配合。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誠如心理學專家洛克所説的——“我們的身體只要從小養成習慣,它們是什麼都受得了的。”“潤物細無聲”,學生應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的成人、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礎。總之,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説“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文明習慣,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勤勞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索的習慣等等。從國小教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鍊身體的習慣。”

3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並不是説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學校裏,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後,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於繼續深化養成教育,並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例如,在家長的監督下要學生在家裏做一項力所能及的家務、看一本好書、看一部好電影等等,並制定“自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今後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還有許多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堅信付出總會有回報,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有好的明天!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4

養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更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今年寒假我有幸讀到一本關於養成教育的教育理論專著。它是中國第一本養成教育專著經典,科學,嚴謹,新穎,實用。本書的作者關鴻羽使我國著名教育專家,曾先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主持養成教育專題節目,深受全國觀眾歡迎。

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十分強調教育應當從小抓起。顏之推説:“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苔罰。”

顏之推在這裏提出了一個習慣的養成問題。我們知道,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習慣一旦形成之後,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許多人的習慣,終其身也無法改變。

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説得非常好:“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只是為了成才,更重要是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義上説成人更為重要。”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習慣養成之後看上去如自然,但是養成的過程卻並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長經常説:“樹大自然直”,並不符合自然的規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有些人確實在長大成人之後變“直”了,改掉了幼時的某些惡習,但是這要經過多少痛苦的磨練,碰了多少次釘子之後的結果,決不是“自然”的。現在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有種流行的偏向是隻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把德育也緊緊看作是有關知識傳授的過程。德育卻是離不開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但是他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實際上離不開行為習慣的養成。現代教育的長處是學科各有分工,而我們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堂課都各有分工,任務是很明確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長,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實際上這隻能滲透而且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之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生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每一位教師、家長都能掌握的教育藝術。從多角度總結豐富的經驗,使我們得到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5

乾淨的來,乾淨的走,想想,人之一生,能陪你到死的也就那麼幾樣東西:一副臭皮囊,一個腦子,知識會像熊瞎子掰的棒子,有了這個,就丟了那個,內在的,也就還有個性格與思維方式——兩個決定你一生命運路程的A,B,C。

思維方式與後天的一些教育以及所接觸的人和事有很大關係,像現在我的思維已經定式,想改很難,但倘若在三年前,想改,確是很簡單的,不過,改變着一點與性格的養成以及決定很迥異。

性格的決定與養成極大方面在於所處環境以及啟蒙教育,簡單講,一個野孩子和老虎生活很久,他將喪失站着走路的功能。

很多人都略帶羨慕的望着別人講,他性格真好,其實這種説法是一種絕對的錯誤觀念,在性格中,沒有好壞,只是由於你更欣賞他性格中的某一點而去稱讚,這多是你性格中的缺陷。

人為的教育對性格養成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説是是非,人生,價值觀的一種奇妙的傳遞,像你身體內流淌着你父親的基因一樣,同樣的還有變異,父輩的觀念到了你的腦袋裏,但你卻從未經過他們所經歷的事情,你會向前走,同時,你又經歷了他們不曾經歷的事情。

環境並不是指所處環境的好壞,污水排放的多少,而是所處環境在某一大區域的所處地位,以及該環境內所生活的人的受教育程度,並不是説受教育程度高,修養,內涵,就深,就好,只是説暫時用這個來估測對性格養成的決定性。

古語所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能打洞,這不是虛言,假如一個小孩生活在盜賊家裏,他是盜賊的可能性會高,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所接觸到的環境,都是養成性格,等一系列人生觀念的重要因素,最後,決定性格,那盜賊是有很大機率的!

養成性格並不在於某一個時間點或是某一個時間段,而是一生的事情,某些時候,一個很奇特的想法,甚至是某一個很小的動作,都會使你的性格產生極大的改變,就像隆美爾的一個想法,使他敗了諾曼底一樣。

有時,與其把自己都知道的都教給後代,倒不如,僅僅教他兩個詞:善良,真誠,剩下的則由他們自己去經歷,去面對,去思考。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6

又是業務學習時間,聽校長説明天有一個不錯的光碟組織大家觀看。週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師觀看了名為《養成教育》光碟。通過光碟,我發現自身對養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越聽越發現自己無論作為一個母親還是作為一名教師,都對養成習慣的培養認識與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習慣的養成關鍵時期我做了什麼?人的每個階段都有養成習慣的不同時期。從0歲到國小畢業每個階段都有專門訓練、着重訓練的關鍵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學前教育並沒有認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個階段孩子需要培養那些習慣並沒有認真的想過、做過。並且,自己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也同樣有習慣的關鍵期,如思維訓練、想象力的訓練都要着重培養。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們用科學的、有規劃的方法培養了那些習慣?又有哪些習慣是經過我們反覆培養形成的呢?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導引導的少。所以我們也在吃着“習慣夾生飯”苦,越來越發現自己工作受習慣的制約和影響。

養成教育要注重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我從一年級帶這個班,時時都關注學生養成教育,但我發現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通過專家的講座,我反思到: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訓練,沒有讓學生從內心由外力影響轉化為內力的養成教育。同時,我發現養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應該有層次,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如建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狀況和思想實際等因素,要用耐心、愛心、細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習慣。

習慣並不分家。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是相互影響、互相制約的。一個集體如果想學習好或品質好或紀律好,每一種習慣,每一方面的習慣都不能忽視。特別是國小階段德育即培養習慣這句話,讓我感悟良久。

我想:習慣的養成是我們為師者的工作重點,是送給學生一生的財富。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7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培養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對文明守則不陌生,不打人,不罵人,不和同學起爭執,不和同學鬧彆扭,在家多幫助父母做家務,對長輩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這些文明守則倒是信口拈來,都能説上個一二,在實際行動中,卻付之東流。我們這一代,是大人們口中所説的“小皇帝”“小太陽”,即便不是這樣,在長時間家長的寵溺下,我們的意志也會被消磨掉,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在學校裏,我們應該把每一點每一滴的小事做好。從上學時不忘記帶紅領巾,到上課時的坐姿,都應該去重視,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師的監督下,爸媽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覺、自立。在學校裏,隨處可見果皮紙屑,路過的學生們,或是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級的大孩子們,都沒有去撿起,有的甚至一腳踩過去,不然就是踢到一邊。沒有一個人去彎腰,伸手撿起,再扔到不遠處的垃圾箱裏,只有三步而已。有時候,在上學的路上,可能會偶然遇到老師,我們這時候應該大大方方的向老師問好。可更多時候見到的,是我們低下頭,假裝沒有看到,與老師擦肩而過。或許這沒有什麼,但卻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涵養和素質,如果你行個隊禮,對老師説一聲,老師您好,想必你會在清晨為老師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陽光。我們在下課時,會在走廊上談論某個話題而興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導致了分貝過高,而影響了那些還沒有下課的班級,所以我們在公共場所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小聲説話,不要大聲喧譁……

像這樣瑣碎的小事還有許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許你多多留心,就能發現它的足跡,並加以改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養成良好的教育,是決定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8

葉聖陶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習慣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就不見有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做飯?有人因小時的小偷小摸的惡習,發展到後來的搶劫殺人?培根説:“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兒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應抓好孩子的養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實行養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時候讓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讓孩子一邊看一邊覺得有負疚感;但平時我從不看電視,家裏其他人也儘量少開電視。家長自己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用行動產生説服力,而不是用語言。這樣效果很好,女兒基本每天很自覺的看半小時就關電視,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務中學會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願意做也要做,大人進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認識到這點有點晚,不過現在正努力彌補。我設計了一個行為習慣獎勵卡,女兒每獨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紅花,集夠10個可以換我的獎品。首先從衣食住行開始,女兒堅持的還不錯。

3、在閲讀中學會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時的時間來閲讀。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用讀唐詩哄她睡覺,到現在女兒能獨立閲讀,她的閲讀習慣已經養成,閲讀效果也漸漸顯露出來, 背東西速度較快,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強。剛開始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書,大一點的時候,大人可以引導他讀你期望他讀的書。

4、在講禮貌中學會做人。這一點我覺得家長在人際交往中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跟父母、鄰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車給別人讓座等等。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要及時肯定,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融入社會。

5、注重親子溝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時間長了,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和我説一説。不過當孩子和你交流時,不能因為他犯了錯誤而大發雷霆,這樣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適當的時機。

6、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孩子受了傷,家長對待傷害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待傷害的態度,不要過於緊張,否則孩子也會很緊張。家長心態平和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對待挫折,獨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越深入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越覺得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同時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的心得體會,希望能與所有的家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把教育孩子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9

俗語説:樹大自然直。其實,很多“樹”長大後並不直。作為一名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到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身為家長,面對着我天真活潑的小孩,更是體會到良好習慣的從小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髮展有深遠影響。最近,我認真拜讀了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教育就是養成習慣》感覺受益匪淺,書中介紹的很多方法對具有教師和家長兩重身份的我有重大指導意義。

很多教師和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的行為習慣上花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可就是收效甚微。孩子不是被管、卡、壓得筆管條直,就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大有“老貓不在,耗子造反”的勁頭,讓人傷透腦筋。關鴻羽教授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習慣養成教育應以“訓練法為主,其它多種方法為輔”的策略。他認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只有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嚴格要求、反覆訓練才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讀到這,我不禁臉發燒了。是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工作中是否持之以恆了呢?有沒有時時抓、日日抓、週週抓、月月抓”呢?的確,當我在埋怨學生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作為引導者的自己也應負有缺乏耐性的責任呢!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抓好這項工作,做什麼事都能“一竿子插到底”,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指日可待了。在這裏,關教授還給大家提出了幾點建議:訓練要嚴之又嚴,訓練要激發興趣,結合孩子的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還要分清層次循序漸進。讓孩子明確每一項具體要求,並進行具體指導。在訓練過程中,反覆強調已形成的良好行為,抓住積極因素,耐心疏導。習慣差的孩子的確非常令人討厭,其實,並不是這些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應該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的養成也有客觀原因:譬如家庭教育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偏差、社會環境的不良等。作為家長和教師,更不應放棄對他們的教育。習慣差的孩子自覺性較差,自控力弱,在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有的家長遇到一點挫折時,覺的心灰意冷,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丟給老師,扔下“老師,我管不了,這娃兒太調皮了。交給你我放心。”這兩句話就心安理得地走掉,或者是雷霆大怒,揮舞拳頭,給孩子一頓飽打;有的教師在矯正孩子不良習慣的時候,覺得自己苦口婆心卻毫無用處,於是失去耐性,對孩子冷嘲熱諷。這樣,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產生“破罐破摔的” 心理。針對這種現狀,關教授一再強調培養孩子要反覆抓,抓反覆,而且,要用真心實意的關心、愛護、尊重去對待他們,消除他們的牴觸心理,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自願接受。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總之,拜讀這本書後,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注意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就會使自己受益一輩子,;相反,如果一不小心養成了某種壞習慣的話,就會在你一輩子受其害,而吃盡苦頭。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所以,我們要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習慣時,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養成壞的習慣。否則的話,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你的工作,甚至你一生的生活。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0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責任。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體會。

一 、注重良好習慣培養的時機

1、時間上越早越好

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從分班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着重觀察學生的衣着打扮、言行舉止;到教室後首先要打掃衞生,我就細心觀察學生打掃衞生是否積極,誰在無動於衷;全體同學做好後,還要進行自我介紹,我就認真觀察誰在自我介紹時表情自然、言語通順、吐字清晰。最後對各個環節進行總結:對衣着得體的,打掃衞生積極的,自我介紹時表情自然、語言流利的進行及時表揚,對着裝不符合要求的、打掃衞生不積極的及時指出問題並令其及時改正。對自我介紹時表情不自然、言語不通順的要進行適當鼓勵。讓學生們認識到,班主任從一開始就在關注他們的言行。“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從一開始趁壞習慣還立足未穩,及時進行糾正,有利於良好習慣的培養。

2、注意順序上的遞進

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學生習慣的培養,要有耐心,有條理,有思路;循序漸進,循循善誘,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圇吞棗,半途而廢。

二、注重多方面習慣的培養

1、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範之前,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裏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着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衞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衞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為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後,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幹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佈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儘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於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三、注重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

一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單靠學校教育是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而學生的主要活動範圍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教育更應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只依靠學校一個陣地,要隨時和家長取得聯繫,做好家長工作,請求家長在家裏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家庭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的軌道上,成為學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業、課堂訂正讓家長簽名,這既能讓學生重視作業,按時訂正,也能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培養。相信只要學校和家庭達成共識,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1

國小生當中出現了一系列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的事:作業不按時交,值日不認真做,路隊與放學鬆鬆垮垮,班級衞生紀律極差„„等,所以要給他們制定合理的班規。通過對學生紀律、衞生、廣播操等常規方面的要求,學生整體開始好轉,但要經常提醒與督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紀律是成功的關鍵。家有家法,校有校規,班級也有班級的紀律。這些規定和紀律,是同學們養成好習慣的保證,是形成良好的班風的基石。要教育學生明白,一個懂得規矩,並且自覺遵守規矩的人,才能時刻按照規矩辦事,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風箏要想飛得高,必須由底下的線牽引着,假如沒有了這根束縛它的線,風箏只能掉在地上。我發現我之前制定的班規有一些漏洞,馬上加以改進,培養他們守紀律的常規習慣。

一、進校

1.按時上學,不早到,不遲到,不在校門口聚集,不帶與學習無關的物品。

2.進入校門後直接走到教室裏,途中不追逐。

3.進校後不在室外逗留,衞生值日學生先完成衞生打掃任務,其他同學進教室後應先交好作業,然後就位早讀,做到自主學習,書聲朗朗。

在此期間每天都有一名檢查員來檢查學生的遲到早退及衣着佩戴情況,而衞生方面分為衞生委員與小組長分別管理。

二、集會(課間活動、升旗儀式)

1.音樂鈴聲一響,各班應在走廊排好隊,做到快、靜、齊,行走時不推搡,腳步要輕,按指定路線整齊列隊進入操場,集會時站好姿勢、認真聽會、安靜有神、不做小動作。

2.做操時,做到:聽準音樂、節奏合拍、姿勢正確、動作到位。

3.尊敬國旗,升旗時做到: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唱國歌要聽節奏,聲音宏亮、有感情。

4.上台發言、領獎、表演時,走路穩重,站姿端正,接受獎品、獎狀、獎旗時,用雙手捧接,行隊禮,然後高舉接受師生祝賀。

5.集會完畢,按指定路線有序列隊回教室。

這由我們班體育委員與一名監管人員負責學生的集會情況。

三、上課

1.上課前應準備好學習用品,統一擺放要求,筆盒、文具、書簿整齊放在課桌的左(右)上角。

2.愛惜學習用品,不浪費,書籍本子整潔,不隨便撕毀、塗畫、折卷。筆盒裏文具擺放整齊。

3.上課、下課聽從信號指揮,上課預備鈴響後,及時按順序進教室,不擁擠,靜坐在教室等待上課。

4.上課專心聽講,做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積極思考,大膽答問,聲音清楚,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不隨意離開座位。

5.課堂上站立回答問題時,做到:頭正身直,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坐下或離座時聲輕體穩。發言時儀態大方、聲音響亮。小組討論時輕聲細語,不妨礙鄰座學習。

6.課堂練習時聽清要求,獨立思考,動作迅速,書寫工整,行款規範,克服應付、拖拉等不良習慣,保證練習質量。

7.學生遲到進教室,應在門口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

8.學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舉手,起立報告老師,經同意後再出教室。

9.到室外、專用室上課時,預備鈴響後,由班長整隊到達指定地點,做到快、靜、齊,行走時不推搡,腳步要輕,進入上課地點後靜等老師來上課。 上課時由任課教師主管、班幹部監督、學生之間相互協作來保證上課質量。

四、課間活動

1.課間是同學休息、調整的時間,下課後應走出教室,看看綠色植物,呼吸新鮮空氣,讓眼睛、大腦得到調節;也可以自主選擇安全、有意的活動。

2.課間應有秩序,不在教室、走廊、樓梯衝跑,上下樓要靠右行走,不要並排上下樓;不拳打腳踢;不做危險遊戲;不爬欄杆、攀樹;活動要遵守規則。

3.課間上廁所時,不衝跑,遇擁擠時,應自覺排隊講秩序。

五、午餐

1.在校午餐的同學,要有序、文明的用餐。

2.服從小老師的管理。

3.愛惜糧食,文明用餐,儘量吃盡飯菜。

4.如果有剩飯剩菜殘渣倒入指定桶內。

5.愛護公物,餐具清潔後,要輕輕放入指定筐內,不準拋擲。

6.用餐時不講話,相鄰同學團結友愛,相互關心。

六、午休

1.午餐後,不要到處跑,未經允許不能出校門。用一定時間寫作業,或温習、預習功課,之後應採用適當的方式休息。

2.中午回家的,下午按規定時間到校,進校後馬上進教室安靜就位,或寫作業、或休息、或閲讀書報,不喧譁、不打鬧、不隨意走動。

七、放學

不早退,不逃學,離校時,學生應收拾整理書包,有序離開校園,徑直回家。有事不能及時回家要及時告知家長。

八、家庭作業

1.獨立、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不抄襲他人作業,考試不作弊。

2.認真複習鞏固當日知識,主動加強缺漏知識,自覺預習新知識。

3.閲讀、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音像和網上信息,收聽、收看內容健康的廣播電視節目。

另外,誠實守信,愛護公物等好習慣同樣要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培養學生。 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國小階段的教育。而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俗話説:“數子千過,莫如誇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肯定和讚賞,教師要善用表揚的武器為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發現不好習慣及時指出來。好習慣養成了,是一輩子受用的。素質教育實際就是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2

如何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行為?自主接受教育已經是值得關注的話題。然而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養成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的個人感受:

(一)親身做表率

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首先自己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要經常關注學生們的相關情況;如在衞生習慣的教育上,班級學生衞生習慣差,教室裏隨處可見的垃圾,他們卻視而不見,、老師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一長又會重犯,、可以在每次進教室時發現地面上有垃圾、廢紙可以親自扔到垃圾桶裏,久而久之學生就做到了不用老師提醒自覺拾起的習慣,保持教室的衞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自己做到和科任老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建立新型班級管理制

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大膽嘗試改革,建立新型的班幹部選任考評機制,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競爭上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機會,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學生覺得這很新鮮,紛紛嘗試。但是當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終於明白班幹部的辛苦。人人蔘與,人人受到鍛鍊,極大地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班幹部們努力工作,時刻注意規範言行,推動了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關注學生

關注學生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俗話説“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瞭解學生情況,教師可通過電話聯繫、家長座談會、個別談心、紙條交流等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繫,促進孩子的進步。可告訴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做家長的責任感對學生的發展、學生養成教育習慣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從點滴培養學生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許多同學熟讀“文明規則”、“中學生守則”,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雷鋒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要要把每個學生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平時多留心,多觀察,隨時瞭解班內每個學生的行為表現,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良習慣,即時修正。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着裝整潔規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幫他改掉了這一壞習慣。

(五)養成教育要形成共識齊抓共管

針對學生養成教育不是個別老師的單獨行為工作表現,它是每位教師的職責,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發揮各學科的育人功能,特別是發揮政治課、班會課、各項活動的開展,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題班會、閲讀課的育人功能。工作中要力爭做到“事事在育人,時時在育人,處處在育人,人人在育人”,齊抓共管,人人蔘與,形成合力,才見實效。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抓好養成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終生髮展。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3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俗話説:“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説明了加強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國小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開展該課題研究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一、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應從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班確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目標訓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衞生習慣養成目標,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三、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職責,培養習慣。

開學初我就在全班中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集體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説,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集體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説每一個人都關係着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才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為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後,就要向他們宣佈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台,倒垃圾,保持教室乾淨整潔等。衞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鍊了能力,又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

每個週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部長對一週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週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要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要儘可能多的對學生提出要求。

(2)、樹立典型,帶動整體。

對班級中自覺守紀,熱愛學習的同學大力進行表揚,一方面使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表現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學生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這些學生去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如白元貴、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好榜樣;李婉媚、秦勇、潘顏春等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勤奮學習好榜樣„„對於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總會給予肯定、表揚。特別對於個性強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影響一大批學生。如班上的何海蓮同學,平時頑皮淘氣,大大咧咧,做事和學習也馬馬虎虎。可我發現在開學初的大掃除中,她勞動特別賣勁,她把瓷磚擦得乾淨、錚亮,擦好瓷磚後,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乾乾淨淨。這對於她來説,不簡單。大掃除結束後,我把“表揚何海蓮認真做衞生”幾個字寫在白板上邊,把她洗過的毛巾給大家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並要求全體同學向她學習,起到了帶動整體的作用。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臉上的微笑是多麼燦爛!這又何嘗不是孩子學習、生活旅途中一個新的起點呢?一學期來,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紀律上何海蓮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他的表現還時有反覆,但終究在進步,令老師、同學感到高興。

四、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行為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我們的學生多數是進城務工子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普遍不高。家長與老師攜手共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4

教育家福澤諭吉説:“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然而,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中,學校或者教師卻應該承擔起龍頭作用。老師--兒童靈魂的鑄造者,應該有習慣意識,本着堅持“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我認為: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進入獨生子女年代的國小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裏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習慣培養關鍵期。

習慣,都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慢慢形成的,但是,習慣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覆性、情境性。習慣的形成關鍵在頭3天,“習慣成自然”,頭3天內對行為或傾向的強化與鞏固,有利於其形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複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因此,老師們在培養兒童的習慣時,應把握住關鍵的前3天。

二、要從細節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

三、要抓好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穫。

四、社會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國小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5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着不可忽視的責任。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體會。

1、 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範之前,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裏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着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衞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衞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35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為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後,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幹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佈置讀的作業,並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並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儘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於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並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於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作文 篇16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養成教育也不容忽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都必需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特別是國小生,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以後甚至將來的學習、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開學初我校就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

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使學生形成習慣,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所以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恆,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恆。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範之前,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後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於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於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譁;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

課前預習、自學,課後認真複習,不懂就問;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卷面整潔;認真做廣播操、眼保健操;認真上好朝讀和自習,老師不在時自覺遵守紀律。

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複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也要培養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

3、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一生的身體健康。”對於學生,在學校裏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潔,頭髮、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着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衞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衞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4、養成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社會環境的紛繁複雜,使青少年學生的生理成熟期明顯提前,極易產生生理、心理和道德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因此,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的意義。同時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防水、防火、防電,並教給他們一些安全常識。

四、養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於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長配合起來,共同教育好孩子。這樣,你在家長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起了形象,孩子也會相信你,喜歡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總之,重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的行為訓練,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oprq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