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

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

通過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學習,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黨如何繼續保持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作風,跳過歷史週期律,是黨的建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歡迎大家閲讀。

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
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篇1

建行合肥明珠廣場支行黨支部舉辦了一堂生動的黨史黨課教育講座,以迎接黨的召開。支部全體黨員參加了這次黨課。

黨課由支行黨支部書記主講,以“學習中共黨史,牢記自身使命”為主題。她強調了學習黨史的重要性,闡述了學習黨史的現實意義。支部書記還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歷史背景、歷史意義以及一大代表後續人生的有關史料。

最後書記強調,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了今天和平穩定的環境,我們要加倍珍惜,我們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要繼承先烈遺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牢記自身使命。在當前安徽省分行“二次飛躍”與營業部“2.0版本建設”之際,希望全行員工特別是廣大黨員幹部,要按照“五個好”“五帶頭”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奮戰到建行轉型發展中去。

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篇2

黨風就是黨的作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第一次提出,他是首創者,培育人和奠基人。現今,黨中央高度重視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從權利反腐到制度反腐,把權利關進制度牢籠。聯繫到實際工作中,需與日常相結合把存在的問題認清。

此次辦事處李書記給我們講了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黨風廉政黨課。黨課針對如何加強黨風建設做了深刻全面的闡述,高度重視廉政教育是當前形勢的需要,增強自身宗旨意識是加強黨風建設的重點,要持之以恆的加以堅持。這次的黨課學習,使廣大幹部受益菲淺,從思想認識和行動落實上都有質的提升。

開展黨課教育的意義篇3

1、從執政歷程看,羣眾工作具有極端重要性。

(1)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生存發展的根本,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指出,羣眾路線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92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羣眾工作史;就是一部動員羣眾、組織羣眾、團結羣眾、依靠羣眾的奮鬥史;就是一部密切聯繫羣眾、緊緊依靠羣眾和全心全意服務羣眾的創造史

(2)堅持羣眾路線,我們黨才得以發展壯大,成功奪取執政地位。

1920xx年到1949年,我們黨從一個只有幾十個成員的小黨到一個治理960萬平方公里國土、四億人民的執政黨,從“星星之火”到“全國山河一片紅”,一路走來,歷盡艱險,取得勝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終保持了同廣大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贏得了人民羣眾的大力支持。中外著名的淮海之戰,就是羣眾支持共產黨、支持解放軍,從而奪取全國勝利的經典之作。陳毅元帥曾深情的説:“我就是躺在棺材裏也忘不了沂蒙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毛主席關於堅持羣眾路線的重要觀點:“我們黨正是始終堅持羣眾路線,才創造了這令人震驚的奇蹟。”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羣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

(3)堅持羣眾路線,我們黨才得以摸索前進,不斷校正社會主義建設前進方向。

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這一歷史階段,我們黨和國家在曲折中發展,在探索中前進,雖然經受了挫折和坎坷,但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些嚴重脱離羣眾、主觀主義佔絕對上風的時間段,我們的事業就會徘徊不前,甚至遭受嚴重挫折;在那些堅持羣眾路線、比較注重實事求是、黨羣關係密切的時間段,我們的事業就會健康發展,就會取得較快進步。

(4)堅持羣眾路線,我們黨才得以昂首闊步,創造改革開放輝煌業績。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總結這一時期成功經驗時,有學者深刻指出,改革開放與羣眾路線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是改革開放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改革開放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如果不是緊緊團結人民,真正依靠羣眾,許多改革的實踐就不可能產生,許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不看重小崗村18位農民在土地承包責任書按下的鮮紅手印,就不會有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的鋪開;如果不尊重廣大個體私營創業者的創業熱情,就不會有非公有制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如鄧小平所説:“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 歷史啟示未來,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只有繼續堅持羣眾路線,才能瞄準改革方向,才能提高開放水平,才能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2.從新的形勢看,羣眾工作具有異常艱鉅性。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不斷給執政黨做好羣眾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人本意識的不斷深入,決定了羣眾工作具有全局性。

當前的羣眾工作不再是狹義上的信訪工作,是關係全局、影響全局、決定全局的工作。 一些羣眾的問題看似小事,解決不及時、處理不妥當,就可能小事突變,局部問題演變成全局問題。

(2)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決定了羣眾工作具有複雜性

當前正處於“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交織並存、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時期,歷史遺留問題與現實難點問題相互交織,合理訴求和無理取鬧相互疊加,直接利益與間接利益相互糾集,各種矛盾集中呈現、錯綜複雜,涉及面之廣,處理難度之大,情況之複雜,前所未有。

(3)羣眾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決定了羣眾工作具有創新性。

主要是羣眾的民主意識、自主意識、平等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不僅對物質利益“很在乎”,對民主權利也“很敏感”,利益訴求不斷延伸和擴大。這就要求我們儘快適應新變化,創新思路、創新體制、創新方法,改變“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的被動局面。

3.從目前狀況看,羣眾工作具有現實緊迫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黨如何繼續保持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作風,跳過歷史週期律,是黨的建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1)脱離人民羣眾是鞏固我們黨執政地位的最大危險。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説,講的就是要重民愛民安民。古希臘神話中有安泰的傳説。宙斯的兒子在與大力神安泰的搏鬥中發現,安泰每次被打倒在地,便能立刻站起來投入戰鬥,是因為安泰倒地時可從地母那裏重新獲取能量,於是他想辦法把安泰舉到空中,割斷安泰與大地的聯繫,在空中把安泰打敗。安泰離開了大地,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能輕易被人打倒,這個教訓應該深刻記取。

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的“東歐劇變”,到21世紀初期發生在獨聯體國家和中亞地區的“顏色革命”,再到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倒台,這些國家原來的執政黨之所以失去執政地位,原因也許有很多,但是脱離羣眾、失去羣眾基礎都是最本質、最關鍵的一條。只有堅定不移走好羣眾路線,才能始終保持黨與羣眾的血肉聯繫,才能使黨的事業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從而不斷夯實黨的長期執政基礎。

(2)改進羣眾工作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最大挑戰。

德國社會學家貝克在其名著《風險社會》一書中指出,在後工業化時代,人類正步入“風險社會”。當今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交織的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社會管理工作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是羣眾工作缺失,核心是羣眾利益問題。要制定出符合實際、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最廣大人民羣眾利益的社會政策,從源頭上預防、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必須切實依靠羣眾、真正發動羣眾。可以説,能否有效地加強社會管理,最大的挑戰在於我們能否有效地做好羣眾工作。提升羣眾工作能力是擺在幹部面前的最大考驗。

標籤: 黨課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dp68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