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通過對MATLAB的系統環境,數據的各種運算,矩陣的分析和處理,程序設計,繪圖,數值計算及符號運算的學習,初步掌握了MATLAB的實用方法。通過理論課的講解與實驗課的操作,使我在短時間內學會使用MATLAB,同時,通過上機實驗,對理論知識的複習鞏固實踐,可以自己根據例題編寫設計簡單的程序來實現不同的功能,繪製出比較滿意的二維三維圖形,在實踐中找到樂趣。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4篇)

MATLAB是一個實用性很強,操作相對容易,比較完善的工具軟件,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通過操作可以很快看到結果,能夠清晰的感覺到成功與失敗,雖然課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是很喜歡這門課程。在為學習這門課前就聽説了他的強大,因為現在的很多模型都是需要這些分析軟件的。曾經旁聽過學校數學建模的課程,當時老師用的是lingo。對那個只需要U盤攜帶就可以安裝的小東西記憶深刻。等到學習matlab時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王道啊。

它不僅有強大的運算功能,還有強大的繪圖功能,雖然學習了有一個學習,但是我對他的瞭解額僅僅是一點點,或許連入門都談不上。因為我學習時瞭解到一個現實。就是matlab的學習依賴有比較好的數學功底,其中我看最經常運用到的就是矩陣。我從網上了解到matlab是一門高等數學和計算機技術結合的東西,學習它必須具有相應的數學和計算機知識。然而很可惜,我的書寫不是很好。每次講到這個部分的時候就覺得聽説理解無能了。特別是我今年還是大三。雖然這學期的學習的時間短暫,就算時間足夠,老師也不能把所有的都講解給我們,因為一個軟件的功能需要我們自己不斷的去摸索,老師也不可能知道所有。老師只是個指路人,最終的學習還是要靠自己。而且在摸索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發現和體會學習的快樂。痛並快樂着是種常態了吧。

自我感覺學習matlab與其説是學習一門軟件,更不如説是學習一門語言。用一種數理的語言描述現象,揭示表象下的規律。此外,我認為matlab中的作圖功能很強大,不僅簡單的函數現象可以明確畫出,而且一些點狀物,甚至立體圖也可以畫出。大一上微積分的時候,老師曾經多次在課件中加入用matlab畫出的圖來。不論是一維二維三維等等,都能很好的畫出來。只要能編寫出函數式,在短短的幾秒之內,他就會呈現在你眼前。另外就是圖形的直觀性,這是由陰影的製作的。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座標圖上加標題,座標軸標記,文本註釋級柵格等,也可以指定圖線形式,比如是虛線。顏色也可以自己來定。可以在同一張圖上畫,也可以單個顯示。

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以前學過access中的select語言,覺得就編寫這方面是有共性的,但是matlab的編程語言似乎更多更復雜一點,這是由於涉及的數學模型,數學公式更多的原因。可是今年的這門課真的是讓我感到沒學到什麼,估計也是因為我抱着看一看的隨意態度來的吧,也沒有那種遇到不懂的就一定要弄懂它的決心和毅力。説什麼都是藉口了,無法掩飾我沒有學好它的事實。事實上,我覺得今年這門課的重點並不是讓我們掌握這種軟件的具體用法,而是主要向我們展示如何用它去解決一些金融問題,數學問題。這點讓我很鬱悶,因為我不懂得原理,聽起來這門課倍感吃力啊。可是嘛,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又有誰可以斷言我接下來的生活中不能好好學習這個東西為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研究興趣帶來方便呢。

從大學開學的見聞到現在學習MATLAB,感覺這是一個很好的軟件,語言簡便,實用性強。作為一個做新手,想要學習好這門語言,可以説還是比較難的。在我接觸這門語言的這些天,除了會畫幾個簡單的圖形,其他的還是有待提高。從另一個方面也對我們大學生提出了兩個要求——充實的課外基礎和良好的英語基礎。在現代,幾乎所有好的軟件都是來自國外,假如不會外語,想學好是非常難的。

其實想要學習好一們語言,不能只靠老師,關鍵是自己。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有牴觸意識的,不可能把老師的所有都學到。學習這門語言,不光是學習一種語言,更重要的事學習一種方法,一種學習軟件的方法,還有學習的態度。

總結一下,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態度決定一切。不論是英語還是計算機語言。其實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接觸過這種編程語言,當時記得最頭疼的就是循環語句,但是在matlab中這種東西用的就比較少了。語言語句都是很簡潔利落的,都是一槍瞄死靶心的那種,很直接,這也讓我減輕不少心理負擔。

其實學習這種事,與其説學習什麼具體的東西,更不如説是學習一種態度,從種種波折中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性,不足。心情會沮喪,也會豁然開朗。光想不練假把式,不論想的再多,不實際運用還是沒有用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華山再高,頂有過路。

幾點對於學好matlab很重要:興趣、悟性、勤奮、堅持。

興趣,不知道哪位名人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這樣才能主動學習,並且學好到精通。

悟性,通常人認為指頓悟,慧根,我覺得就是對一個問題不斷的思索,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合,獲得屬於自己的知識。有很多事情、問題,都是可以想明白的。只有不停的想,才能想明白,想透徹。

勤奮,一勤天下無難事。從古到今,有多少名人不是有勤奮而得來成功的。現在的年輕人,一代比一代聰明。要不被別人淘汰,要超越別人,只有靠時間堆出來。每天多學一些,多積累一些。學習matlab也一樣,想要學會,使用熟練,不花時間練習,寫代碼,親自運行調試,是很難掌握好的。

堅持,認準了的事情,就堅持做到底,直到有所收穫。事實上,很多人實現不了自己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就是少了一種堅持、非要把事情幹到底的精神,他們往往淺嘗輒止,因此眼睜睜失去了可能到手的成功。光有興趣,只有三分鐘的熱情是很難成事的。很多事情的成功取決於踏平坎坷地堅持的毅力。看準了的事情,如果沒有百折不撓的堅持,絕難取得成功。看準的事情就不屈不撓地堅持幹下去直至成功,才是智者的唯一選擇。每一個人都明白所有夢想的實現都需要努力,然而,很多人只所以沒有實現心中的夢想,就在於多了空想、猶豫,少了努力堅持。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印度諺語説:“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由此可見,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而人類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想到習慣,人們要麼把它與小節聯繫在一起不加重視,要麼就是害怕漫長的重複的付出,這些都是因為人們沒有意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性,其實一個人一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將終身受益無窮。那麼如何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又在何時呢?作為一位五歲孩子的母親,我就從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實踐中談一點切身體會吧。

一、從自身做起,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家庭裏,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如果父母自身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自然無法習得好行為、養成好習慣。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情守時守約,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守時守約的人,和孩子約定的事情不食言,遵守約定,如果有特殊情況無法兑現,要向孩子説明情況,取得孩子的諒解;如果你希望孩子愛看書、愛學習,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自己必須做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家中書香瀰漫,孩子才會覺得看書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假使你要求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懂得關心他人的人,自己就要注意自身言行,例如遇到鄰居、朋友主動打招呼,接電話時用文明用語,在家尊敬關愛老人,幫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

父母和孩子之間還可以就習慣的養成達成契約,相互監督,孩子做的不對,父母可以指出來糾正他,同樣,父母做錯時,孩子也可以做個小小監督員,指出父母的錯誤,雙方共同遵守約定,共同進步。

二、精神鼓勵為主,多肯定孩子的好行為。

有的父母喜歡對孩子的錯誤時時提出批評,美其名曰“嚴格要求”,殊不知這樣對待孩子反而讓他手足無措,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認為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應該以鼓勵為主,多對孩子做出的良好行為表揚肯定,讓他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父母喜歡的、鼓勵的,關於這一點,我有一個小小的心得。我的包裏有一個小本子,取名“記功簿”,專門紀錄孩子做得好的行為或是取得的進步,只要孩子做得好做得對,我就逐一記下,比如“寶寶自己獨立開燈”、“寶寶會關心小朋友”、“寶寶敢於表達自己”等等,並給他打上一個紅紅的五角星,以示鼓勵。每次我這麼做時,孩子總是很高興,常常自己數已經得到多少個星星了。但對於他做得不好的行為,我從來不做書面記錄,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淡化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強化他的好行為。

三、 持之以恆,對孩子的要求始終如一。

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長期的努力,而且養成好習慣不是一件一帆風順的事情,難免會出現反覆現象,對此父母要抱以寬容的心態,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煩躁,不中斷不放棄,對孩子的要求始終如一,持之以恆。

總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的學習、生活以及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説:“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而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則説:“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可見,古今中外教育家、學者都非常重視養成教育對於人一生教育的基礎性作用,認為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行為將固而不化,長大後便可以“正性”、“養心”、“成德”。然而,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充滿信心、保持耐心、運用智慧、堅持到底。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現在是我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為人父母,更加註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唯一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國情不同決定教育和以前的理念也不同,我想問一句:爸爸媽媽們懂得如果教育孩子嗎?知道怎樣是對孩子好嗎?我通過這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內容,與各位家長共勉。

一、 認清孩子的生理特性。

1.幼兒的注意穩定性較差,表現在集中於某一事物或者活動上的時間較短。一般來説,7—10歲兒童可連續集中注意力約20分鐘;10—12歲兒童約25分鐘;12歲以上約30分鐘。低年級兒童對一些具體的、活動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力容易集中和穩定,對於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義以及單調刻板的對象,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低年級國小生自制力還比較差,容易離開教師所講的內容,將注意轉移到偶爾看到或者聽到的事物上去。依據幼兒的特點決定我講課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不能簡單的説教而是採用一些具體、形象的物體或者串聯成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讓幼兒頭頂一本書行走,但是書不能掉下來,這樣可以訓練幼兒注意力集中,隨着書在頭頂保持時間的增加,幼兒的注意力保持時間也越長。

2.幼兒觀察的目的性較差、缺少精確性、順序性和深刻性。幼兒在觀察活動中,容易受到外來刺激的干擾,常常在受新異刺激影響時,注意力就會離開觀察的對象。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徵或活動的主要過程,對細小部分則缺乏觀察。幼兒主要以感性經驗為主,缺乏思維活動參與,使得觀察的深刻性不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和表面特徵,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依據幼兒的特點可以對其進行一些訓練提高觀察力,比如:每次外出時讓幼兒觀察某一事物待回家後畫出來,並且可以給幼兒講講相關的知識幫助觀察和記憶。

3.記憶的發展特點。幼兒無意記憶常佔優勢,在許多情況下都是靠無意識記憶獲得知識的,憑藉興趣記住一些事物。依據幼兒的特點可以採用一些色彩鮮豔、立體感強、能發出聲音的事物,讓幼兒記住其特徵,如果幼兒有困難家長可以講解和引導便於幼兒掌握。

4.想象力的發展。幼兒的想象常與現實不符合,有時會出現“想入非非”現象。隨着知識的增加和年紀的增長,想象更接近於現實。畫畫、粘土是一種很好訓練想象力的方式。家長可以利用家裏一些廢品做些小物件,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幼兒的動手意願。

二、 言傳身教

俗話説:以身作則,家長在幼兒的教育問題上起到重要的地位。幼兒在3歲以後開始有意識的模仿成人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首先要做到。比如每天早起晚上洗臉刷牙、飯前便後洗手、飯後刷牙、不説髒話等等行為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發現自己不對的地方要及時改正,樹立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讓幼兒在無聲教育中養成良好習慣。

三、 給孩子合適的標準。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道德標準成人化。孩子的行為只是為了滿足他的某種慾望,比如説:我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一次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我看到後就問他這是誰的玩具,他就笑着説:幼兒園的,我説:老師知道嗎?,他説:不知道。其實孩子就是感覺幼兒園的玩具好看也好玩,我就説:明天放回去,如果你拿走其他小朋友就沒有機會玩,有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如果其他小朋友再玩你就等等再玩。幼兒的想法很簡單,要用他們懂得語言和方式告訴他應該怎樣去做,而不是一味的懲罰和批評。

四、 表揚和讚美可以讓幼兒更加優秀。

我們深有體會,上學時學習好的同學越來越好,相反差的學生就越來越差。表揚可以增加自信心、認同感和成就感。我孩子的幼兒園每個學期發一本冊子,每週老師和家長把孩子的表現情況都寫在上面。孩子每次表現的好我就説:要寫在冊子上告訴老師孩子的進步。每個孩子都是很優秀的關鍵看家長的引導。

五、 適當的懲罰也是有必要的。

當幼兒犯錯要嚴肅的指出來,不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做,説出錯誤的後果,加深幼兒對錯誤的理解和嚴重性。不能孩子一哭就不説或者原諒他,特別是犯錯誤後不能護短,這樣有一就有二,以後孩子再犯錯誤就故技重施,小錯不管變成大錯就難改。

六、 家長的認識要一致。

父母要達成共識,標準的認同。標準確定不能搖擺,同樣的行為今天對明天錯,這樣是要不得的,會讓幼兒不知所措沒有準則,家長也不要受情緒影響對幼兒的行為判斷有所不同,要持之以恆錯了就説直到改正為止,幼兒的特點所致,不要認為是幼兒故意或與你作對。

以上是我的心得體會,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幼兒教育上面還需要我們多加學習多加總結,加之每一個成員的配合!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教育,育人最重要。俗話説“三歲看到老”,意思是説一個很小的孩子,説話、做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習慣,就可以看出這孩子長大後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老師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導師,一種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着孩子的一生。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養成與人交際的習慣。

兩年多的工作,我有一個深深的體會,孩子大了,要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心、交流、溝通、多瞭解他們,做他們的朋友,他們也就會很自然的接受你、佩服你、愛聽你説話、愛和你一起做事,再用你的行動去影響他們、感化他們,他們自然就會把壞習慣改掉,做一個你喜愛的、好習慣的孩子!讓心與學生同行,和學生一起學會學習,一起學會做人,都是一個個有意義的故事。

把學生當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朋友來看待,我放下師道尊嚴的傳統,貫徹民主思想。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小孩,在班級這個大家庭裏做家長,讓學生好好學習,好好做人。

第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一,管好學生,先要管好學生的學習。

作為學生,第一位的任務永遠是學習,老師對於學生學習的管理應該常抓不懈。學生學習的管理不僅僅是考多少多少分,而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教育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而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撮而就的,它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培養和積累。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在這方面需要老師、學生、家長多方面的努力。

1、通過日常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管好早讀。

管好課間活動。要求上課鈴響後,不準在教室外逗留並準備好上課的學習用品,由同桌檢查或老師監督。

管好上課。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不做小動作,不討論課外內容,由老師監督,同學評比。

管好作業。課堂作業:要求作業應獨立完成,不抄襲別人的作業,應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並上交給小組長,由小組長交給科代表,由科代表交到老師辦公室。回家作業:要求字跡端正,認真完成。每天早上交給小組長檢查,由小組長記錄在一本專門的本子上,由老師再檢查。

對學生學習的管理要有嚴明和健全的獎懲制度,使得學生的一切日常生活和學習能夠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規範執行,這樣學生就可以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個別管理,管好學生的學習。

一個班級之中總有一些學生要掉隊,那麼作為老師應該扶持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大家的幫助和集體的温暖,不至於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情況。我在班級問題學生的管理上是這樣做的:首先幫他們找出毛病、樹立信心;其次採取措施對症下藥,如在坐位安排上讓他們在老師的特別關注之下;再次安排成績優秀的班幹部幫助作業輔導,另外還給這批學生課後開開小灶對其進行知識的輔導。後進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習慣都大有改觀,更可喜的是,在班級狠抓學習習慣的作用下,學生的學習態度大有好轉,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

第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養成與他人和諧共處的習慣。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老師的重點工作和首要任務。在規規矩矩的學習生活中還是得注意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這兩年多的工作使我體會到,班級德育工作要從建立健全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各種活動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47dx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