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精選16篇)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精選16篇)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

這學期學校組織的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有幸讀了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説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我感覺到這學期的負擔又重了,當班主任有那麼多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今年當的又是七年級新生班級的班主任,學生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事情比以前的更多,哪來的時間讀書啊。一堆牢騷在心裏冒出來(不敢明着發泄,呵呵!),但是為了學期結束時要交的心得體會,還是找時間讀一讀。通過讀這本書我發現書中所説的一些習慣自己有,但是做的還不夠好;大多數習慣都是自己欠缺的。我總是教育孩子養成這樣、那樣的好習慣,可是我卻欠缺了這麼多,怎麼做孩子的榜樣,真是慚愧!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精選16篇)

首先,我看了這本書的目錄。它把影響教師的100個好習慣分成了五大塊:1、教育習慣篇,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2、教學習慣篇,成為有魅力的教師;3、學習習慣篇,做一個完善的人;4、生活習慣篇,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5行為習慣篇,做一個有品位的人。整本書每一篇都由名言導入,接着闡明道理,再配上經典案例和案例分析,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真是值得讓人細細品味。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影響教師一生的好習慣之7——談心是一門藝術。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儘可能的瞭解每一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是啊,我經常教育問題學生,也和他們談心,可有多少孩子敢敞開心扉的和我談呢?和我談的又有幾個説的是真心話呢?書中告訴我,談心,是一門藝術,應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推心置腹的方式觸動學生情感,通過語言媒介,真正達到心與心的交流,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在寬鬆和諧的情境中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情感交流的理解中獲得心理平衡。我每次和學生談心,當學生不張口時,我就很着急,有時候不了了之,讓學生下去想好了再來,這一想就再也沒見想好;有時我就黑着臉訓學生一通“我和你談心是想幫你,你怎麼不理解我的苦心,怎麼不配合老師呢?”,本來孩子就因為“不信任”“害怕”等原因而不開口,就更不敢説了,我永遠的關閉了和他談心的門;有時耐心的引導他,想讓他開口,結果把“引導”變成了“説教”,讓學生感覺到我在“強詞奪理”,口服心不服,也不會和我説心裏話了。總之,通過讀這篇文章我發現,我的談心方式簡單、粗暴,缺乏細心的引導,缺乏耐心的等待。那像案例中的黃靜華老師,為了幫助沉溺於遊戲的小偉同學改變壞習慣,和他談心、聊天,一談就談到了畢業,一聊就聊到了把孩子送進國家級重點中專;為了幫助小羣同學增長信心,從關心孩子學習,到關心孩子運動,關心孩子生活等各個方面。黃老師就是這樣用心執着地去愛學生,和學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推心置腹地交談,從而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在書中,我學習到了要和學生談心,就要躬下身來,態度親切、隨和、自然地與學生互相交談。一、拉近距離,互吐心聲。談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學生最愛向知心人説知心話,因而談心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角色,將心比心,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以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身份與之交流,以自己寬厚的愛去贏得學生的信服。二、雙向交流,防止説教。學生談心時,要麼無從談起,要麼羞於啟齒,要麼膽小不敢説,打不開話匣子。此時,教師應該善於引導,使之敢説、願説。然而與此同時,也容易步入“説教”的誤區,不但不能解開學生心頭之結,反而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三、含蓄委婉,易於接受。談心時,語氣除了親切、真誠外,內容還要含蓄委婉,直話曲説,可以選取富有啟發性的事例或故事講給他聽,讓學生從中領悟,受到教益。四、呵護隱私,為其保密。談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師生之間的談心涉及到孩子的真情實感甚至隱私,作為老師,應為學生保密,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

從書中我學到了不少,也受到了不少啟發,由於懶惰,整本書沒有讀完,真是遺憾!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2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從這句話裏看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暑假裏,學校為每一個老師準備了豐盛的精神食糧——由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這本書系統全面地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地展開介紹,總計100個習慣中每個好習慣都有經典案例及案例分析。讀過此書,我反覆揣摩書中的道理,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竟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教師的習慣就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相對固定、相對一致大的教育行為方式。亞里斯多德曾經説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説,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教師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備若干好習慣。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看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之後我發現需要改變的首先是教師自己,自己在教育中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習慣。習慣是在生活中養成的,的確,在某一天,某一件事,人有時是需要被提醒的。

尊重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石,只有平時對待學生做到尊重,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打開教育的通道。托爾斯泰曾經説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我們要造就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要面向全體的學生。教師應把愛毫無保留地播撒給每一個學生,不歧視、侮辱、體罰任何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首先是尊重學生,就是要做學生的朋友,貼心人,在人格上與學生平等相待,以誠相見。同時我們還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的能力,並相信學生有力求上進,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良好願望。

寬容是一種美,寬容是一種氣度,寬容更是一種愛。教育的全部祕密就在於愛護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那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是啊,枯萎的小草需要園丁的悉心呵護。寬容是一種積極、有效、高層次的教育態度,它要求老師真心愛護自己的教育對象,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因為學生畢竟不同於成年人,他們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生活、學習中出現一些失誤和偏差也不足為奇。所以,老師的寬容從某種意義上講恰是治療學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時也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增強思想感情的交流。在學生出現過錯時,老師應循循善誘,心平氣和地幫助他們認識缺點或錯誤,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稚嫩的心靈需要的更是包容而非苛求。

教師須養成的好習慣有很多,這裏我想談談對養成良好備課習慣的認識。教師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備課的過程包括解讀教材,分析學情,蒐集資料,書寫教案,二次備課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世界上並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其習慣的養成更是意義非凡。自己多一些好習慣,就能夠引導學生養成更多的好習慣。多一個好習慣,就等於向成功邁進了一步。教師要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如果出現問題時教師如何設置台階來解決難點?教師要認真細分析的基礎上思考:講什麼?怎樣講?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人勝。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養成良好的備課習慣,可以使我們的課堂做到有效乃至高效。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備課“備學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備課之前,要根據三維目標,從各方面進行分析:對於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基礎怎樣?相關的知識學生掌握得如何?相關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和應用得怎樣?學生對於這個內容的學習興趣如何?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間,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厚重、人格強健的有用之才。

別有感於“要善於換位思考”這一習慣,我正朝着這個方向在努力。新學期這一段時間,由於是新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上的不理解,總喜歡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慢慢發現效果並不理想。後來,我懂得了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對學生期望過高,急於求成等造成了近段時間我在教學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產生了一些摩擦和困惑。對,要善於換位思考,於是我放低了要求,放慢了腳步,終於感到眼前豁然開朗。

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如同詩中説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正慢慢地浸潤着我的心田,我會將這本書常伴左右,將書中的思想不斷地吸納,書中的金玉良言細細咀嚼,書中的方法作為借鑑並因而作改動,書中的理論與我的實踐相磨合……這會令我更加有品味,更加完善,讓我充滿睿智和激情……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3

最近看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我終於知道自己在困惑什麼?自己在難過什麼?其實這是因為一些優秀教師的一些做法,一些習慣在影響着我,與我的陋習產生了強大的衝撞,我一時找不到我努力的方向了,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是一部以研究教師習慣為主要內容的著作,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後感受別樣,從教師的習慣入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真的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為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原來,教師的習慣與其他習慣一樣,也有好壞之分、優劣之別。

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因而可以理解為: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掩卷沉思,那100個好習慣無不像電波一樣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為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並且長期堅持。可以説,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從教以來,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將自己解剖得如此徹底。以前,我也努力面帶微笑,可是沒有將這種表情作為一種習慣帶進課堂;在課堂上也有過創新,可是沒有做到持之以恆……此時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和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慣所致。其實,一種行為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為習慣;而好的行為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讀此書,我懂得了“堅持”的含義,也堅定了做事要堅持的信念。

好習慣是能夠給一個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第二次生命”,因而我們有必要常常問問自己: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我們既然選擇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積極地面對教師的生活。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4

9月12日,我來到岱道庵國小,一進校門就被學校裏“你想卓越嗎?那就讀書吧”的閲讀口號深深的吸引,跟隨着孩子也慢慢養成了午讀的習慣。讀書這一習慣也是我讀的這本書當中的一個好習慣,對我來説,我現在只是有了這一種習慣,但是好習慣還差太多,還要向各位老師學習。《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是我讀的第一本書,育人必先育己,我們平時要求學生養成很多的好習慣,其實我們的好習慣才是最好的行為典範。

書中羅列出教師應該養成的100個好習慣,向讀者展現出優秀教師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仔細讀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可能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有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也有不經意間被忽略的。每讀到一條習慣,我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剖析。看到自己有的習慣也會感到高興,沒有的習慣也會進行自我反思。

對於我們教師自身而言,書中提到“練好三字一話”。我們會經常偏愛字跡工整的作業而抱怨有的學生字寫得龍飛鳳舞。其實站在學生角度想想,反思一下自己的板書,是不是真正地讓每個學生看清楚了呢?書寫,對於我們教師來説,非常重要。寫一手好字,既可以豐富為人師表的內容,也可以給學生一個富有審美形象的精神境界,學生就會對該位老師的授課倍感興趣。又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老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倍受學生關注。教師的情緒影響到所有學生的情緒。我們是否能堅持帶着微笑踏入課堂,和孩子一同學習和練習,也努力控制自己不為小事分心和發怒呢?控制情緒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目標。還有“課堂不妨適當留白”、“養成問課習慣”等等,雖然還沒有成習慣,但相信只要有恆心一定能讓這些好習慣成為我工作的助力。

教師還應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去感受,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因為“孩子的心靈是最稚嫩的,他們的心受到傷害便會結疤”。如果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學生的行為與需求,這樣就能更好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好的進行教育。又如“一個學生一個世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脾氣性格,不同的習慣,不同的優點缺點,人無完人,同樣,人人都有閃光點。還有“主動問候學生”、“善待發言錯誤的同學”、“學會傾聽”、“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等習慣。

説到讀書,書中於永正老師總結的成功因素是“讀書,要經常讀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理論等方面的著作,還要養成翻閲各種教育雜誌的習慣。讀書要專心,跟自己的實際聯繫起來。”讀書是於老師一生堅持的習慣。我也希望可以成為我一生堅持的習慣。

書中涉及到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這五個方面,幾乎囊括了一位教師在整個教師生涯中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建議,尤其對於像我這種剛踏入教師行業的年輕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習慣成就精彩人生。亞里士多德説過:“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為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為習慣;而好的行為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期堅持,我堅信只要能明確目標,並踏實走好每一步,即使還在努力的過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好習慣給我們帶來的觸動和促進。播下一個好的行為,必將收穫一個好的習慣。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5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特級教師宋運來老師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一百個好習慣》,這本書從培養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大方面全面論述了影響教師成長的100個好習慣,正是這諸多好習慣,鑄造了許多優秀教師。掩卷沉思,受益頗豐。

書中羅列出教師應該養成的100個好習慣,向讀者展現出優秀教師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使我對教育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細看來,其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常常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有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也有不經意間被忽略的。

每讀到一條習慣,不由得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剖析。看到一些我已經養成的習慣,不禁感到欣喜,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得到了肯定。例如:教育需要嚴格:“教不嚴,師之惰”。教師的嚴格要求是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和保證。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和熱愛學生是一致的。師愛體現在嚴格要求之中,不嚴格就體現不出師愛,名曰愛之,實則害之。要把握好“愛”與“嚴”的分寸。“嚴”是“愛”的具體表現,“愛”是“嚴”的最終目標。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理、嚴中有方。所以,我們要牢記“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學生嚴愛相加,寬嚴相濟。提前三分鐘進教室,老師要提前進教室,便於做好課前準備,同時也是提醒學生安靜下來。這是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曾説過的,因此,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已成為我的習慣。

還有一些習慣,自己卻沒有養成。如:上課要有激情,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情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激情的參與,才有認知的渴望,才有表達的慾望,才有智慧的靈動,才會引發學生深深的感悟、獨特的體驗。而可能是因為教育需要激情。因為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性格的關係,這一點我做的很不好。我應牢記沒有激情就不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激情就不能鼓舞人,只有激情才能產生激情。教育因生命而美麗,上課因激情而精彩,在課堂上做一個有激情的老師。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哀樂失時,殃咎必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變化,避免因為情緒的變化而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商關乎成敗,要認識好、調控好、激勵好自己情緒,切忌感情用事,喜怒無常。有些因為事情多,就變得急躁,消極,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今年暑假參加完心理輔導員培訓並且看了這本書後,我才真正意識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多麼的重要,從中我也學到了一些管理情緒的方法。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出現問題時,第一步是找出原因,如果是身體方面的原因,那就要遵循生理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經常運動,合理飲食,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不要把事情悶在心裏,和同事訴説一下,和朋友交流一下,你就會變得非常輕鬆。在想發火之前,先數十下,或者深呼吸,你也許就會放鬆下來。要保持豁達的心態。教師的豁達開朗更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創造和諧寬鬆的教學氣氛,有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從今以後,我會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對待教學工作,對待學生。

細節決定成敗,好的習慣成就精彩人生。亞里士多德説過:“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行為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為習慣;而好的行為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長期堅持。要養成這100個習慣不是一日之功,但我堅信只要能明確目標,並踏實走好每一步,即使還在努力的過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好習慣給我們帶來的觸動和促進。播下一個好的行為,必將收穫一個好的習慣。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6

他用精妙的筆觸把我們帶到一個又一個課堂上,讓我們在“教學事件”中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回味。看到了一個教育學者對教師、對學生深沉而理智的關切。他就是佐藤學教授,一位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親臨一萬多間教室的紮紮實實的實踐者。在書中作者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以現場速描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教師們多樣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多彩的學習生活。談談令我感受頗深的三點:

一、關注課堂中的“小事”

作為東京大學的一位教授,佐藤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他雖然是個教育學者,但他似乎並不把高深理論作為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小事”。跑學校、進課堂成了他最大的愛好。這樣的大學教授似乎讓人不可理解,但他對此有自己的主張。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説: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

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今天在敏子和秀樹的合作學習中雖然偶有失誤,但畢竟開始做練習題了。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説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才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與信賴

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濱野老師的課堂正是這樣。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為,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濱野老師能夠接納每個學生的想法,他不僅僅拘泥於“好的發言”,而且對所有人的發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來“任何人的發言都是精彩的”,這使學生們能夠自由地思考、輕鬆地交流,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加豐富而深入。

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只有摘下“能”與“不能”的有色眼鏡,才能看到每個人挑戰固有學習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們個性化的創造。

佐藤學認為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與世界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己對話,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習。但如何在學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關係對大多數教師來説卻是個難題。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為:要構築合作互惠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

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山崎老師從不貶低任何一個學生的發言,他尊重每個孩子的思考和感情,並看到每個孩子身上潛在的可能性;澀谷老師注重營造一種自然的學習氛圍,她重視奇妙的發言,並把那些妙趣橫生的發言串聯起來,用學生的思考力來推進課堂;勝沼老師總是站在學生的斜側面位置上側耳傾聽每個人的發言,學生們將勝沼老師作為親密的傾聽者,從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勝沼老師則珍視每一個人的發言。

在佐藤學看來,如果教師以身作則,成為一位耐心的傾聽者,那麼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能力的人。我們要“保障所有學生的挑戰性學習”,即使是暫時處於低學力的學生,老師也要確保他有挑戰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這才是合作學習的精髓所在。教師要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

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教育的門,在那裏可以找到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但我們對學生的愛與執著是共通的。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7

對於本版的一部分老師和自稱老師的言行,本人頗不認可,甚至為其感到羞愧。教育別人容易,教育自己難。若拿教育學生時説的一些話,放到自己頭上,如一面鏡子,能照出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關於學習

學習,學而實習之,學了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踐行。對於這個“習”字還可以有多個層面的理解,從應用層面講,應用型知識需要不斷實踐、驗證;從思辨層面講,學到的思想、道理要不斷思考、理解、消化,對於錯誤的要懷疑、否定,直到形成自己的認識。這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是每個老師都學過、記過、背過、考過的。我看了那麼多帖子,居然除了我,沒有一個老師從這個角度去反思這個事件。是忘的光光,還是選擇性失明?有些人説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什麼叫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這些東西本來就應該在你心裏的。有些人説我書呆子,是,學的東西不能盡信,可以自己發揮、理解,有沒有哪個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談談對師德的解讀、感悟?也沒有。

老師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學的東西背過、考過,拿到了資格證,就一乾二淨了,不用去實踐,不用去思考。然後也用這樣的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做作業、記這個、背那個、應付考試,然後煙消雲散。

關於批評

老帥們説,錯了就要批評,錯了不批評是不負責,批評你是為你好。善意、準確、適當的批評,絕對是有益的。

家長通報會視頻裏,校長聲淚俱下的講“但是我也沒有更多的關注我的老師,讓我的老師犯了這麼大一個錯誤”。是的,如果在最初某老師有這樣的過激言行的時候,有人去指正、批評她,也不至於到今天的地步。

關於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孩子,我們會説沒教養。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學生有學生手冊。我們批評學生的時候,學生若還不認錯,我們會拿出學生手冊來説,哪一條如何如何。

同理,教有教規、師有師德。我拿出《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時候,有人會説我上綱上線。我不諱言上綱上線,如果剔除政治鬥爭的背後陰謀和無限擴大化的錯誤傾向,上綱上線也是個中性詞。在我理解,上綱上線就是守規矩,講原則。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制定出來不是擺設,是要實踐的,用來規範行為的。

以什麼“家長也有錯”、“情有可原”、“情急之下”、“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好心”、“也想盡責任,只是方法欠妥”這樣的藉口,就可以言行出格,這叫沒規矩。

關於習慣

我們常説,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好的習慣受益終身,壞的習慣跟你一輩子。

同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習慣問題。新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能力上升期,達到峯頂後,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風格都開始逐漸定型。後期的教學方法和前期的習慣養成非常有關係。一個好的習慣最終會變成內在的修養和人格魅力,終身受益。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説始終,至少大部分時候,能表現出一個正面的形象。同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會成為一種習慣。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8

該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經典經驗和思想之精華,提供了最為珍貴的建議,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從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中獲得幸福和快樂。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淨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一、第一縷陽光是有自己的“思想”

“老師應該是怎樣的呢?”這是很多教師心中的問題,很多老師為了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而辛苦了一輩子,可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我整天的起早貪黑的辛苦,為學生勞心勞力,可還是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呢?所以很多老師會説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來安慰自己。其實,教師應該從自身找原因。重要的一點是找找自己教時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作為一個現代的教師應該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不管是教學工作也好,和學生交流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時代在發展,教學也應該進步。現代的教師不應該是單純地依靠教材、捧着教案,拿着教參,參照教輔材料,沒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進行簡單的“複製”和“粘貼”,這樣的教師難以教出好的學生。

二、第二縷陽光是“微笑”

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語言。當你微笑時,世界愛上了你。書中提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説:除了陽光、空氣、水分和微笑,我們還需要什麼呢?顯然在這位大師的眼裏,微笑同生活中陽光、空氣、水分的一樣重要。教師這份特殊的職業,我每天必須面對一個個擁有未來,朝氣蓬勃的學生,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是起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如果老師能多一點微笑,可使他們感到老師的心與自己的心是相連的。微笑的老師更有親和力,能提高學生對你的這門功課的興趣。而現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源,老師都覺得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每天都板着臉孔進教室以達到威懾學生的作用,可是這樣的效果只是一時的並沒有起到什麼好的效果,相反老師和學生之間卻形成了一種敵對情緒,這樣的一種敵對情緒隨時都有可能一觸即發。為什麼不換一種方式呢?為什麼教師和學生不能和諧相處呢?請老師微笑吧!微笑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微笑可以帶給學生信心和勇氣,微笑可以照亮學生的心靈。微笑是一種信念,微笑是一種活力,微笑是一種鼓勵也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的一種關愛!

三、第三縷陽光是學會與學生談心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王陽明有這樣一句話: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悦,則其進自不能已。其中就強調了談心的重要性。它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簡單的談話。重要的是這“心”,你的語言,話語是不是觸動到學生的心,真正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能有所感悟。教師學會與學生談心其實是需要時間去實踐的。它需要老師的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忠言逆耳”這忠言説得讓人難以入耳,那這忠言不説也罷,説了倒會起反作用。學生的心靈是很敏感的,教師在和其談心時注意説話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覺得師生之間是平等的,老師是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可以信賴,才會向你吐露心聲。當然,在談心之前還應該做一下功課,這功課是靠平時的積累的。在平時教師應該多留個心眼,多注意觀察學生的動向,生活中學生碰到的問題,學習中的問題,還有特別是課間的一些小事都是老師平時應該留心的。因為正是這些小事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學生的心理。積累了這些這就為你們的談話打好了基礎。時不時的可以挖掘學生平時的點點滴滴來作為話題,這樣會使學生覺得老師很關心自己,也增進你與學生的距離,這是非常有利於談心。

總之,做一名“陽光”教師其實要做到的事情還有很多,如何去做還要靠自己的工作中的積累和實踐,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願天下的老師都能向奧運健兒一樣教學生教出自己的“精氣神”。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9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該書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書中從教師的習慣着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它告訴我們: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普通教師與優秀教師的區別就在於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説,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拿破崙説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身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平時,我們對“習慣”這個詞再熟悉不過了,在學校裏天天給學生講“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好習慣,然而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應該養成好習慣,對於這一點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常常,有一些習慣,我們不以為然。然而作為教師,這些習慣往往超出了個人的意義,會在不經意間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種種影響或傷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們做着、做過,卻沒有仔細去想“該不該”和“怎麼樣”。然而對於教育者,這些事情因為聯繫着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與拷問。作為一名教師,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所傳遞的應是一種規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自己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我們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細節,其中的內涵我們又深知多少。都説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堅持,教師同樣需要尋求自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而只有自覺養成並堅持好的習慣,才能在平凡的職業中創造不凡的業績。

因為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終年累月地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尤其是教師的習慣,它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相對一致的教育行為方式。一個教師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如何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都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當這種行為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續到各種教育環節中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車,順着已有的軌道行駛;它會自發地引導我們的感覺、觀念和行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教育就是習慣養成,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養成習慣。”無論從學習到工作,從為人處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出能力,好習慣出效率。而壞習慣是一個人身上藏不住的缺點,是人潛能發揮的大敵。因此,我們要不斷培養好習慣。但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要想做到書中所述,要花費一定的心血。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其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例如在教學習慣篇中:“不可忽視的課前準備”這一習慣,看了之後我深有體會。以往我對課前準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過分關注和依賴課堂的生成,以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取決於課堂的組織實施環節,課堂教學的精彩只取決於教師的臨場發揮,即使課前準備也只是寫寫小黑板,做做課件,準備必要的教具和學具等。那麼怎樣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呢?課前準備首先要精心備課。備課不僅僅是看看教材,寫寫教案……其實備課即要重視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即要重“硬件”的準備,也要重“軟件”的設計,即要看新授內容,也要分析練習題,課前對練習的精心分析,合理取捨與補充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練習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學會利用教材,處理教材;尋找合適的資源為教學服務。另外非隱性的課前準備我們也不能忽視,比如要提前到教室候課,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對照已備教案在書上作些必要的批註。“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業。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業。”這是著名教授蘇步青的話。總之,教師要上好一堂課並不難,只要課前關注細節,關注隱性備課,精心、充分地準備,相信人人都能上出好課,都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好書,的確是一位良師益友,它會引領我們少走彎路,逐步成長!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教育習慣,從閲讀《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開始吧!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0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二十多年,整天忙於教學,長期重複着繁忙而瑣碎的事情。細審自己,當辛勤的付出不被理解時,當節儉和清貧遭受別人不屑時,當面對各種各樣的檢查和各級各類的比賽心有餘而力不足時……,不免會心中迷惑,心生抱怨,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倦怠感越發強烈。近段時間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69條建,書中告訴我們,教師最需要的不是金錢、名利、學生好的成績,……而是一種快樂!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

閲讀着這本書,從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中,與我的教學經歷相對照,覺得作為教師要快樂,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孟子説:“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樹立威信的決定性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要熱愛教育事業。作為一名教師,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以身作則,這些優良品質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要敢於自我批評,人非聖賢,孰能不過。教師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話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體,如有不當,要敢於在學生面前做自我批評,敢於讓學生提意見,並虛心接受,不能與學生斤斤計較。

要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藉助學生的主動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我們常常誤以為要樹立威信必須“嚴”字當頭,認為這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有效方法。這種行為不但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反而會損傷學生的人格和心靈。有些教師則走另一個極端,他們主張在一團和氣中求得威信,討好學生,遷就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姑息縱容,懶得深層管理,這些教師雖然和學生相處融洽,但是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卻很輕,也並不能真正樹立起教師的威信。 “愛”要有度,“嚴”也要有度。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師要真正從對學生的愛出發,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學生中去。這樣在自己教育教學中才能創造出民主、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忽視中間生,也不溺愛優等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信服老師。這樣,教師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樹立起來了。

當然,威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不懈的摸索。只有在平時教育實踐中多思考,多體會,多投入,多積累,多總結,最終能使得自己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1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閲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麼浪費了。

近日,認真閲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説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因為現在的孩子讀得書甚至比我們有些老師都多。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日三問,自省吾身。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自問,堅持不懈,我們便不斷地向“理想的教師”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認真負責任的教師。學生、家長、老師眼裏的好教師的標準是什麼?

第一條:首先他要對學生負責任。是的,在上每一節課前。我總是鼓勵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學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總是警告自己:走進教室的那一瞬間,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帶着高興和愉悦的心情走進課堂;我總是提醒自己:上課時,儘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熱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極力的渲染一種教學氛圍,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從內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師既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課堂,又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課堂。在課堂上,真正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真正的學習需要出發,組織教學。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教學程序的落實性,老師的評價語對於學生的啟發等等。

我感覺自己離理想的教師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藴,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並要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什麼是理想的教師?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理想的教師是學會寬容、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教師,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以從容的心態對待工作的教師。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學,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2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讓我們開闊視眼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幫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教師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讓我們不斷從書中汲取力量,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為我們鍾愛的教育事業填光加彩。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3

《教師的挑戰》這本書所提到的先進的國際前沿的教學理念對我今後的教學將起到很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本書最大的優勢就是提供了很多優秀課樣例供我們分析學習,我們可以結合理論充分體會到先進教學模式課堂是如何實施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課堂教學的改革

1.課堂形式變化

寧靜的課堂革命發展方向是達到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創造。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各自呆坐的學習轉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了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學生4、5人圍在一個書桌上,小組合作探討學習;在教學的方式上表現為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教師漸漸變為課堂學習的設計者或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內容方方面教科書只是配角,學生以有探究價值的課題為中心,藉助大量的資料和多彩的活動追求高品質的學習。

2.傾聽式學習

合作性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傾聽。作為學生,要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以及老師的引導,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要勇敢地提出來,同學們合作學習解決問題。作為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要不折不扣地接納,胸有成足地應對,絕對不可以忽視孩子們提出的任何一個細小問題。在傾聽的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運用適當的連接語或引導語使偏離書本的學生回到正題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提問以及想法猶如一個個音符,而老師要做的事把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形成交響樂似的課堂。在傾聽過程中,老師還可以運用反芻來解決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師生間良好的傾聽習慣會使整堂課緊湊連貫,生動有趣。學生提問,小組討論回答,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

3.個體與個體的鏈接

和諧交響的課堂要從每一個學生的尊嚴開始,從學生出發展開教學。教學創造很大程度上與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尊嚴息息相關。孩子們提出來的問題以及表達的觀點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而已。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們的想法。我們老師在傾聽學生的同時,要注意觀察記錄。老師認真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並記錄下來,學生們一同探究解決。傾聽時還要注意語言與體態,例如要靠近需要幫助的兒童,應站在其觸手可及的地方,注意觀察孩子,從眼神以及表情判斷他們是否理解問題,同時鼓勵那些沒有自信發言的孩子。孩子在探究學習的同時,分享了自己的知識,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會生成新的問題,這就引出了新的探究。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將的探究問題串起來,把教材內容串起來,這樣學生才會對本節課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

4.創造合作探究的教學

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以探究式教學為中心,圍繞一個值得探究的主題,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課堂主要以提問和解決問題為主,課堂的形式多養化,可以以實驗,故事會,辯論,遊戲,小組彙報展示等多種形式展開。這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探究主題後會生成高質量的作品。

二.學校改革

1.學習參與的實踐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家長不應是參觀者,他們也要參與到教與學中,成為孩子的輔助教師。我們可以給家長一封信,告知該探究中心以及方向,家長會協助孩子查資料,調查、參觀某地,拍照,做實驗等,促使孩子對主題中心思想有更好的理解。當然為了更好地輔助孩子,他們也會在網上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我們的家長會實際上也是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探究學習的過程。為了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機會,我還申請了我們班的博客方便交流孩子學習情況。作為老師,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擴展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知識的需求。所以説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是學習的參與者。

2.信任締結的共同體

信任是一切學校改革的核心。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家長與老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都應互相信任。信任是對人尊重的一種體現。作為老師,我們必須要對學生有信心,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時,拋出一個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回答,我就急着説出了答案。這實際上就是我對學生不夠信任,擔心他們説不出而出現空堂的表現,而後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我錯了。對於學生來説,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會使他取得很大的進步。

3.評價方式改革

新的教學理念指出,以分數和等級評價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應孩子的表現,我們最好選擇文章記錄式評價。針對學生的作品以及學校情況給出一個全方位評價,指出優缺點,這樣才能夠給孩子指明今後努力的方向。本書還提到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收集學生優秀作品,方便評價,這方面我們也正在做,並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4.教師之間的互助與共同成長

學校是教師們互相學習和成長的場所,本書也提到課堂改革需要老師們之間分享經驗,互相聽課觀摩學習,甚至請專家知道培訓。這一點我們部門做的很好,今後我也會抓住機會聽更多的課,不斷地學習好的教學方法。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4

《給老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教育專著,我受益匪淺,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我簡要談談幾點讀書感悟。

一、要用更多的愛感化學生

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二、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

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三、要在課堂上發揮才能

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就要想好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等。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所以我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不僅給學生帶來信心,也可以給自己帶來信心。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上課的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相吻合。並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四、要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從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教書育人、提高教育質量,不僅要抓住這根“絲線”,更要牽好這根“絲線”,不讓這根線斷了。並通過這根絲線來教育學生,培養和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把這些孩子逐步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5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研究教師習慣的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對教師影響最深遠、最直接的一部著作。它是我國第一部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地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完本書,我想就於宋運來所寫的這五個方面來審視自己現行的工作、學習與生活,來勉勵自我將我所鍾愛的教師這一職業發展為自己的事業,去努力實現我踏進師範學院那天心中早已萌發的自我教育生涯的理想。

一.教學習慣:成為有魅力的教師

教了十年書了,自己也已經成為了一名母親,確實現在講台上的我於十年前講台上的我多了對教學的深層理解、少了對教學的惶惑,感覺多了教學的成熟、也少了剛上講台時對基本是同齡人的學生的吸引。我會自問,對於學生我是一名有魅力的教師嗎?《中國教育報》上曾經登載過一篇文章,把魅力教學作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它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科學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着活力、內聚力和爆發力。回想起去年參加無錫市高中英語教師評優課的競賽活動以及對外籍教師的公開課,就是對自身魅力教學的一種鍛鍊。作為一名語言教師,我想,良好的親和力,悦耳的語音,優雅的教態,漂亮的圓體字,出色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及語言環境的營造渲染能力,就是我們語言教師的魅力所在。

二.學習習慣:做一個完善的人

讀書從教前真的是沒有繼續教育的深厚意識。經過幾年的教書經歷,感覺確實語言也是與時俱進的,新生詞彙、俚語、語言傳播媒體的發達、原聲影片、美劇的隨處可及,時時刻刻讓我覺得自己的英語能力趕不上語言的發展。就像書中所説“讓自己現代起來”、“成為博客一族”、“精彩人生需要筆耕”、“參加到課題研究中去”、“教師、不妨跨學科聽課”,讓我重新理解何為繼續教育。繼續教育不僅包括我們上學讀教育碩士、教育單位的公修課、日常的聽課等等,它是一個人生理念,向一切可學習的環境學習,充實自己的思維成長與完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社會、教好書育好人。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和啟發 篇16

最近,我在讀由鍾啟泉教授翻譯的日本佐藤學教授的專著《教師的挑戰》一書, 在實施生本理念的時期讀這本書,感覺到日本教學改革在教育哲學的認識上更為深刻: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那就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我們的課堂正在發生着寧靜的革命——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讀着以上這段話,似乎已經感覺到了中國教育孜孜以求的所謂“公平”與“質量”,不僅僅是通過學校之間的教師交流來實現,更重要的應該是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確保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前者是一種認為的假設,後者才是真正的可能。

因此,追求教育的公平與質量,並不是什麼難以辦到的事情,完全可以從身邊的日常行為開始。

1、教學的基點是尊重和信賴每一個兒童。我們要尊重和接納兒童的多樣性和可能性。在這一點上,我們常常是説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很難。隨着中國班學額的暴漲,50個學生基礎不一,個性不同,要關照到每一個兒童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很羨慕日本的班級,學校規模不大,20多個孩子以U型排列圍聚來老師身邊,這樣的教學真是別樣的風景。中國教室裏的學生多,怎麼辦?我個人以為不是放棄合作學習,而是更有同伴相互學習的必要,只要我們平時訓練好小組合作的常規,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廣西教育已經提供了這樣一個成功的樣板。

2、從相互的傾聽走向合作的交響。在佐藤學教授的這本書裏,在不斷地重複着三個關鍵詞:傾聽——串聯——反芻。實際上這三個詞揭示了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從傾聽開始,這就意味着我們的教學從兒童的經驗出發,教師的作用就是不斷地調適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水平,要求迅速作出反應,或比較或爭論或整合或提升,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最後一個環節的反芻,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學習的自我建構,它的意義在於把知識納入個人的經驗系統。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時尚的詞——給力,課堂要給力,給學生髮展智慧的力量,讓課堂上的每一次相遇,都能努力變成向難度挑戰的過程,成為學生智力生活中最美妙的交響。從這個意義上説“交響”,那就是思維的碰撞與交鋒,只可惜,在我們的腦子裏,往往考慮的是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是什麼,要教哪些知識,而常常忽略了活生生的兒童,忽略了兒童與身俱來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能力。

課堂有時看上去像大海一樣沉默,但在海底卻正在發生着劇烈的運動,而這種力量恰恰是難以抗拒不可估量的。

或許,我們的課堂教學風格正在發生着靜悄悄地變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opoo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