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

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

20xx年的精準施策工作,實踐證明,“精準扶貧”開啟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升級版”,結合工作實際,就如何“解剖”好十八洞村,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扶貧經驗談一點認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
20xx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篇1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的扶貧工作從未間斷,而且投入力度更是有增無減,持續的扶貧攻堅使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是,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已經不能徹底解決現有的貧困問題,扶貧工作仍留有死角。強調,扶貧開發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方可挖深根、治窮病。實施精準扶貧應該注意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以思想觀念教育為先促進貧困户觀念轉變

目前,農村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比例還是不高,七裏橋鎮大學生佔全鎮人口數不足3%,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掌握一技之長的人口數量也不容樂觀。文化水平的落後,導致當地人思想觀念保守,經濟發展滯後。精準扶貧主要是對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進行人力資源的開發,因此,提高貧困村勞動力勞動技能和勞動素質就顯得越發緊迫,政府要進一步推動貧困地區成人教育的發展,加強對這些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在教育培訓的基礎上,為這部分人提供各種政策優惠,充分吸收先進經驗,提高教育扶貧力度。同時,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對農村的文化扶持力度,健全長效的文化下鄉機制,完善村級文化娛樂場所,減少或避免因精神生活單一導致的聚眾賭博、迷信邪教、作奸犯科等現象,積極引導農村文化和諧健康發展,從轉變思想加強教育上促進扶貧。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改善貧困户生產生活條件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改善民生、夯實基礎是前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運行具備多重作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對改變村鎮面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改變落後的生活方式,縮小城鄉差距更是基礎中的基礎。比如實施人畜安全飲水工程、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極大地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發展產業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只有加大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提高服務水平,才能保障精準扶貧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才能讓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才能讓農民真真實實富起來。

三、以兜底扶貧救助為輔完善貧困户基本生活保障

隨着城鎮化的不斷髮展,農村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還有一些家庭由於孩子上學的原因,搬出村莊,現在村裏剩下的多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以及殘疾和智障人員。對這類“鰥寡孤獨痴殘”特殊人羣進行開發式扶貧很難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為此,我們可以分別採取低保、集中供養、分散供養和發放生活補助等方式,實行政府精準兜底保障。將農村一級智力、肢體、精神殘疾人口全部納入“五保”供養對象,二級以上農村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逐步提高殘疾人生活補助標準,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對因病、因災致貧的貧困户,採取臨時應急救助,對貧困户因病和意外事故產生的住院費用,除按現行醫療保障政策標準報銷外,對自費部分由民政部門按政策給予醫療救助,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優先納入門診特殊疾病給予補助。

四、以產業開發建設為重提高貧困户人均純收入

通過進村入户、建檔立卡,分析掌握致貧原因,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逐户落實幫扶責任人、幫扶項目和幫扶資金,制定幫扶計劃和舉措,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本台賬、一個扶貧計劃、一項幫扶措施,及時更新貧困家庭檔案,提高“滴灌”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並將產業扶貧資金、“貧困村互助資金”等向重點村集中投入,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實行政府引導,包扶人幫助,村委會支持,促進扶貧產業發展,將扶貧工作紮實推進。此外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通過“協會+基地+貧困户”、“公司+基地+貧困户”等多種經營模式與“四個統一”(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種植、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20xx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篇2

根據xx市扶貧辦的統一安排,xx區扶貧辦於xx月xx日-xx月xx日,利用兩天的時間,陪同市扶貧辦的領導赴xx、xx、xx等鄉鎮就xx年的精準扶貧開發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兩天來,我們陪同調研組先後來到安陽鄉郎家城村、高寺兒村、苗家堡村;花寨鄉滾家城村等整村推進項目村;大滿鎮柏家溝村、新新村;黨寨鎮上寨村、陳家墩村等移民點,進行實地調研,每到一處,調研組領導都和鄉、村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交談,去年的項目的扶貧效益如何。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如何,今年村上打算再做些什麼,鄉、村領導都進行了耐心細緻的回答。調研組還深入農户家和農户促膝交談,詳細詢問農户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通過算賬對比,瞭解農户的收入等情況。

幾天以來感受很深,每到一個扶貧項目工作點,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扶貧開發工作,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首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扶貧開發工作是新階段一項重大“工程”,我覺得要想做好這一重大“工程”,“一把手”領導首先要高度重視,思想上必須要統一,認識上必須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領導重視了,村上的領導才能夠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安排的項目保質保量地完成。

其次,要及時做好和相關部門的銜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銜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於相關部門銜接有很大原因。從而導致工作滯後,要及時做好項目的銜接工作。

最後,要深入村社、傾聽民-意、瞭解民情,推動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兩天的調研,我想我們領導除了平時工作之餘,抽時間要更多地深入村社、農户家中,傾聽民-意、瞭解民情,知道村社幹部的所思所想、農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幹部在想什麼,農户在盼什麼。只有這樣領導才能夠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資料,從而使領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這裏我聯想到了前幾天,在《新聞聯播》當中看到的湖南省衡陽市委、市政府新制定的一項措施,市一級領導幹部每年下基層到田間地頭幫助老百姓幹農活不少於10天,縣一級領導幹部每年下基層到田間地頭幫助老百姓幹農活不少於20天。我當時看到這,心裏就想這一做法很好,值得我們廣大各級領導幹部學習,要是我們的領導幹部也這樣,領導幹部和老百姓的距離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貧工作開展起來就更順利,只有這樣我們的扶貧工作才能夠做得更好,發揮更大地效益。

20xx精準施策工作心得體會篇3

去年11月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視察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提出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探索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以“五個精準”為突破口,即在扶貧對象識別上做到精準、支柱產業發展上做到精準、居住環境改善上做到精準、民生事業服務上做到精準、扶貧機制創新上做到精準。實踐證明,“精準扶貧”開啟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升級版”,結合工作實際,就如何“解剖”好十八洞村,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扶貧經驗談一點認識。

一、樹立改革新理念,破解扶貧“老課題”。

一要結合貧困山區實際,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貧困山區有民族文化、自然景觀等特色資源,可以大力發展養殖、種植、手工藝加工、勞務輸出、鄉村旅遊等產業。引導羣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旅遊則搞旅遊,真正把資源優勢挖掘出來。二要建立並依靠專業合作社推進支柱產業建設。要按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依靠這些專業合作社把單個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變盲目生產為有計劃的按訂單或合同生產,使專業合作社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橋樑。三要有“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支柱產業”的新理念。扶貧工作要掙脱慣性思維,不要僅僅侷限於本地資源,可以通過發展“異地經濟”,打造支柱產業。在扶貧產業佈局上,以帶動貧困村發展為核心,滿足產業適度規模的需要,整合脱貧資源,多村聯動發展,實現貧困村之間互通有無和共同脱貧致富。

二、突破致富瓶頸,牽住扶貧“牛鼻子”。

目前,一些農村地區貧困的根源是“三缺”,即缺資金、缺技術、缺市場。一要創新農村融資機制,解決農業生產“缺錢”問題。要積極與信用社對接,簡化小額貸款手續,鼓勵各種形式的小額信貸試驗和推廣,更好地發揮小額信貸支農作用。要試點“農户聯保”、“專業合作組織+農户”、“公司+農户”等多種擔保形式,緩解農户貸款抵押難。要積極整合行業、部門、社會扶貧資金,確保扶貧資金使用由“撒胡椒麪”向“握指成拳”轉變。二要創新科技扶貧機制,解決農民“缺技術”問題。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採取集中辦班式、實地培訓式、大户幫帶式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帶頭人和村黨員、村幹部、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能人大户的培訓。抓好外出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拓寬就業門路,增加務工收入。三要創新生產經營模式,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要引導貧困地區農民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並培養和扶持能人來牽頭運作,運用互聯網等新手段,擴大信息收集面,實現千家萬户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破解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三、完善基層組織,強化扶貧“火車頭”。

一要選準配強鄉村領導班子。把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羣眾信任的幹部選到鄉鎮黨政班子中來,將致富能力強、工作熱情高、公道正派、羣眾公認的優秀人才選進村“兩委”班子。通過選好配強鄉村班子,將其打造成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火車頭”。二要發揮農民羣眾主體作用。要依靠羣眾,發動羣眾,激發其自力更生、自我脱貧的內生動力。三要發揮農村能人帶動作用。對致富帶頭人、“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能人定期進行表彰獎勵,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四要關心貧困基層幹部。提高村主幹的經濟待遇,力促村主幹由附帶工作型向半脱產型甚至全脱產型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適當提高縣級及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幹部的工資待遇,重用“三嚴三實”型幹部,提高其帶動羣眾幹事創業積極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n8g8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