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工作心得體會 >

農村調研工作心得體會(精選3篇)

農村調研工作心得體會(精選3篇)

農村調研工作心得體會 篇1

按照區委、區政府“三解三促”領導幹部下基層活動的統一部署,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積極深入基層聯繫點上開展活動,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為基層幹部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一個多月來,通過自己親身下基層、具體為羣眾服務,讓我對我們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觸,對如何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羣眾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農村調研工作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帶着使命感 真心下基層

幹部下基層,是給村民帶來麻煩?還是帶來實惠?這是關係到幹部下基層能否受到農民朋友歡迎和贏得良好口碑的問題,也關係到能否樹立良好乾部形象的問題。我帶着使命、帶上行李,不乘專車、不擺架子進駐XX居委會。我與羣眾一起幹農活,一起在樹陰下吃飯,一起在院子里納涼,一起坐在石凳上嘮嗑,與時大叔、李大嬸拉拉家常、談談瑣事:誰家娶媳婦了,誰家生孩子了,誰家小孩考上大學了,村情村事都在歡聲笑語中得到了解。與羣眾的交談過程中,我細細地品味着羣眾質樸的話語,用心記錄着大家談到的問題。村裏窮、路不好,盼望新農村建設早日解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問題;這兩年農藥化肥價格持續上漲,糧食價格不好,盼望出台農資價格補貼政策,提高農民收入的問題;村國小校舍雖然修建了,但教師力量不夠,教學設備簡陋,盼望暑假後增添師資力量,解決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還有青壯年就業再就業問題,老百姓就醫問題。

二、為民辦實事 真情惠百姓

通過開展解民情、解矛盾,解難題的活動,農村不僅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 ,而且要用創新的辦法去做,真正為農民朋友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農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雖然累但快樂着,吃住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了,然而還有很多亟待解決問題。

1. 農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家的宅基地和土地問題。由於近幾年來土地政策的變化以及土地掛鈎、土地流轉等一系列涉地政策的執行,有些村民對相關政策理解任有偏差,甚至不理解。57歲的老黨員在20xx年土地掛鈎活動中率先搬遷,但因為各方協調出現問題,讓老時的宅基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瞭解到這一情況,我立即召開老時、村組幹部、相關對象户,開展面對面對話。經過努力,終於讓老時拿到了久等的宅基地。

2. 農村最缺的不是錢和物,而是致富富民的思路。這兩年,在古城村組幹部的組織和帶領下,有的村民從單純的農民變成了工人,在村子裏的板材廠找了新工作,有的農民變成了農村經紀人,成了蔬菜專業種植户或水產品養殖户,村裏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國小,集體經紀也有了相當的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發展。我積極探索幫扶致富的新路子,以實際行動惠及老百姓。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一方面,引導XX居委會村支兩委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幫助蔬菜種植户改建連片蔬菜大棚。為充分調動農民朋友進行設施蔬菜,大棚蔬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我指導XX居委會充分發揮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調動村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並且積極聯繫鎮農技部門,為蔬菜種植户帶來的最新的種植技術和相關病蟲害防治技術。 通過這次“三解三促”活動真正讓幹部受到鍛鍊,羣眾得實惠,幫農民增收,促農村發展。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我將積極搞好服務,為聯繫村辦實事,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我堅信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我們將搶抓機遇,奮力拼搏。

農村調研工作心得體會 篇2

目前,我縣農業農村工作存在主要問題是:一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鄉鎮和農村仍然是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傳統農作物為主。二是農業的基礎設施比較脆弱。特別是水利條件較差。三是一些農村的水、路、校、醫等公益事業發展比較滯後,羣眾期盼儘快改善。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堅持做到“五抓”。

一要抓好現代農業。必須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宜菜種菜,宜林就林,但必須科學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經營,集約發展。適宜發展日光温室,就引導羣眾發展壽光“第五代温室”,連片發展至少500畝到1000畝,對於集中發展日光温室蔬菜500畝以上的,縣政府將給予適當扶持。

二要抓好畜牧養殖。對養殖業要進一步加大引導力度,不斷強化科學養殖的新觀念,搞好規劃,科學選址,集中規模,形成優勢。同時加大疫情檢防,確保全縣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三要抓好勞務輸出。目前,勞務輸出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們必須抓勞務輸出,特別是要抓住國家對農民工培訓扶持政策機遇,加大宣傳培訓,真正實現危機之年農民工順利就業。

四要抓好“七個全覆蓋”。這七個全覆蓋包括路、校、醫、水、廣播電視村級活動場所、山下園林村建設。這是縣委、縣政府網向全縣人民作出的承諾,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爭取項目,多方籌資,加快實施。

五要抓好農村教育。一是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較差。二是學校的佈局不合理。三是學科性教師比較短缺。特別是國小英語教師缺得多。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應當採取三條措施:一是進一步優化學校佈局。二是加大中國小危房改造和硬件建設。三是加強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有步驟地招聘錄用學科教師。今年全縣計劃新招100名國小短缺學科教師。總之,通過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減少學生流失,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實現教育質量的大提升,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農村調研工作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6月3日,去達州市亭子鎮木子鄉四巖村調研,兩天一夜的調研時間,看到很多,這裏也就只寫感受比較強烈的幾點。

1、要致富,先修路

現場調研真實感覺到“要致富,先修路”的正確性。沒有公路,一切物資、產品,靠肩挑手提,運輸成本過高,而效率低下,村民真的很難有機會致富。20xx年村裏面的公路修通以後,村裏面才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養殖產業,公路的修通使得很多產業發展成為可能。而且現場調研直觀感覺,靠臨道路的農户比較富裕,一些居住在山上的農户經濟水平明顯偏低。

道路行車對村民村民住宅選擇影響更深。原來村民住宅選址,都臨近自家田地,而現在都希望可以臨近公路,這樣購買種子、工具、化肥、農藥等都方便許多。

另外現在四巖村與其他村的道路仍然是土路(因為每個村都不願意出錢),雨天出行十分不便,這種公共部分就應該財政撥款硬化,加強村和村之間物質、信息的流通。

2、某些事項很難收集到準確數據

就建房每平方米毛坯房(預製板)大概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就有收集到很多種答案。詢問村支書時,説300——400元錢;村主任給出一個答案磚瓦房280元左右,肯定在300元以內;採訪一户村民楊芳明時,説要400多錢。除卻修建時間不同,材料漲價等情況,不知道是否存在村幹部能夠以比較低廉的價錢修建自家住宅,而普通村民卻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

到底每個人有多少地?跟村民李文孝老人聊天時,他説家裏每個人平均只有5分地,而後來村主任説二隊土地上户平均每個人有8——9分地,再加上一些沒有統計的,實際平均每個人超過1畝。村民往往説的數據偏低,而村上又文字記錄,不知道如何能取得真實且準確的數據。在凡事涉及收入的問題上,村民都不願如實相告,村委也只能按田地估算,數據一定有偏差。

3、村子的特色到底是什麼?

村子原名寺巖,後政府登記出錯才改成四巖。村子特點到底是什麼?如果從收入上來看,應該是養殖業。有一家大型養殖場租用村裏面土地,村裏面也兩家養豬場和一家養雞場。至少在養殖業這方面,村裏面有很成功的經驗。

詢問村民村子特點時,大家似乎都想不出來。一些老人家會説起,村裏面曾經有一座迎真寺和一座東嶽廟,當年規劃很大,附近村的村民都來這裏,燒香祈福,村上曾經很是熱鬧。可惜都在文化大革命大鍊鋼鐵時期被毀,無所考證了。20xx村民自發恢復寺廟,規模很小。這次新農村改造,如果可以恢復寺廟,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gongzuofanwen/g4xv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