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精選6篇)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精選6篇)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篇1

經過最近公司組織的企業管理課程的學習,使我在有關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管理、績效管理、管理心理學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縱覽全球各優秀企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各自都有清晰的、科學的、系統的可持續的企業管理方法。結合目前中海集運的發展狀況,我覺得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建成適合自己的企業管理系統,它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精選6篇)

1、提煉的企業文化,完善核心價值觀

從x年成立至今,由艘小船、總艙位2千teu快速發展為多艘、總艙位42萬teu以上全球排名前十的集裝箱班輪公司,企業成長時間僅是國內同行三分之一。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是全體員工為振興民族航運業執着奮鬥的崢嶸歲月,更是一段迅速走向世界的傳奇故事,在此期間,實際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但在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時,仍需提煉我司的企業文化,逐步完善我司的核心價值觀;

使得該企業文化能得到全體員工強烈而廣泛的認同,併成為各員工認可和共享的核心價值觀,使我司的企業文化真正具有給企業帶來活力,促使企業提高素質,建立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培養良好的企業行為,調動起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健康地向前發展。

2、及時建立企業的績效管理系統

隨着不斷髮展壯大,公司規模也與日俱增,而經濟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這種競爭中,一個企業要想始終取得競爭優勢,必須不斷提高其整體效能和績效。因此,通過這次學習,我認為應及早建立自己的績效管理系統,否則企業發展很可能步後塵而停滯不前。從公開資料獲悉,最近十年發展遲緩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公司高層決策的失誤,另一方面也是因公司規模龐大、分支機構眾多、產業鏈太長導致企業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反愧信任和激勵,導致對航運業景氣敏感度降低,航運業低迷時公司業績大幅虧損,航運業景氣時公司業績持平或微利,充分顯示出公司因缺乏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而喪失了企業競爭力,而目前該公司已認識了這點,正不斷加快國際化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加強各部門的合作效應。

因此切實提升企業凝聚力不能僅僅停留在公司的口號上,而應在公司制度上得到保證,先進公司的實踐證明,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可提高員工的績效和團隊、個體的潛能,使企業不斷獲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戰略意義的、整合的管理方法。

通過績效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其績效的持續發展;促進形成一個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激勵員工,使他們的工作更加投入;促使員工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感;增強企業凝聚力,改善團隊績效;通過不斷的工作溝通和交流,發展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建設性的、開放的關係;給員工提供表達自己的工作願望和期望的機會,從而使各位員工和企業一起發展壯大。

3、加強xx企業戰略管理

企業的成功在於選擇正確的戰略,正確的戰略應與企業所處的環境相適應,swot是國際上最通用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強項、弱項、機遇和威脅。也應充分分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建立公司自己的分析矩陣,才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全球化集裝箱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根據本期課程學習,我認為目前形勢分析如下:

強項是:(1) 集團品牌。(2) 船隊成本優勢。(3) 市場應變能力強。 弱項是:(1) 規模壟斷校(2) 人才缺。(3) 信息化建設弱。 機遇是:(1) 全球經濟。(2) 中國因素。(3) 集團戰略。(4) 資本市場的支持。 威脅是:(1) 集裝箱市場全球化競爭白熱化。(2) 油價持續攀升,造成經營成本持續攀升。

以上因素,企業培訓講師建議公司決策層在需考慮以下方面:第一,保持全球思維。不謀一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企業願景是建設世界一流的集裝箱運輸物流企業,就必須堅持用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努力從全局上把握全球經濟、貿易、航運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和競爭態勢,以敏鋭的嗅覺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必須破除部門、單位的藩籬,以對全局負責的精神認真對待運輸服務鏈的各個環節,增強全球協同意識。

第二,堅持戰略制勝。戰略是競爭催生的產物,而競爭的最高境界是戰略的博弈。作為全球化經營的公司,面對紛繁複雜的競爭格局,必須在堅持全球思維的基礎上,把戰略研究始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握規律和競爭趨勢,力求在每一階段發展的全局上佔有先發優勢。從國際班輪業運力規模發展來看,同行中的前三名在過去近十年中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運力增長速度。x年,將達到270萬teu,將達到180萬teu,超過150萬teu。

可見,超大型班輪公司與後續船公司間的運力規模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後續公司趕超將越來越困難,生存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班輪公司未來的生存發展,首先就是規模實力的競爭!

第三,加強三精管理。任何一個優秀的企業,決不可能是事業的巨人、細節的頑童。關注細節,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集裝箱業務領域生產環節多、分工細,業務分佈點多、面廣、線長,服務品質、安全生產、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體現在整個鏈條的每一個環節上,惟有緊盯細節、抓好過程控制,嚴格精益管理,才能體現中海集運對卓越企業管理的永無止境的追求。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課程的學習體會,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篇2

人性化管理逐漸成為中國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最為重要的管理模式之一。有一些企業推行人性化管理以後出現了可喜的局面:創造了一個人性化的管理氛圍,加強了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了團隊合作,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然而,有一些企業實施人性化管理以後卻完全走向了反面,問題層出不窮,產生了許多與人性化管理實施者願望不一致的結果。

從我入公司至今,公司一直力求人性化管理的模式,但是我個人認為並沒有發揮到最佳的效果,沒有完善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只會削弱其管理模式的優勢。今日我尋找資料時看到這麼一個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港資企業,實施人性化管理,在工業區200餘家企業中頗受好評。如自覺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勞動法規,管理較為寬鬆,以員工為中心,改原來制度中的罰為獎,刻意與員工搞好關係,組織各種活動吸引員工來參與,改善員工工作生活條件,提高員工福利,使每個員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眾多企業大喊“員工荒”的情況下,公司從不擔心招工難問題。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家企業卻出現了較多病症。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和對員工的尊重,經過數年的運轉以後,致使大部分老員工產生了“公司理應如此”的思想,同時員工甚至管理人員看到公司管理寬鬆,開始出現思想懈怠,自律性不強,工作積極性欠缺,責任感較差等不良現象。如辦公室空調只開不關,個人電腦下班不關,在辦公室吃早餐,上班掛着qq,下班鈴聲一響立即離開,即使當日的本職工作未完成也不配合加班„„等等。在人力資源部加強管理時,員工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們講不講人性化管理,都什麼年代了?”於是,在公司內就形成了一種令人非常困惑的工作習慣和企業氛圍:一方面,公司尊重員工,保障員工福利;另一方面,員工卻鑽人性化管理的空子,工作主動性不夠。老闆發現此種現象也會發火,“炒人”也就逐漸成為了家常便飯。這樣又形成了另外一種問題:員工一旦產生離職念頭,並不主動向公司申請,而是故意工作散漫、拖拉,等待公司辭退,以便獲得相應的補償金。這樣一來,人力資源部在工作時就會非常棘手:給予員工補償金,今後就會更難管理;不給予員工補償金,員工就會到勞動部門投訴。長此下去,員工就會越來越“刁”,管理起來就會越來越困難,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以上的案例對我產生了啟發,該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突出了員工在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管理寬鬆,尊重員工,注重提高員工待遇,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提倡自我管理等,但卻放鬆了制度約束。像這樣重視人性化管理而放鬆制度化管理,從而引發管理困境的情況,在現在很多國內企業中還較為普遍。如果説在人性化管理過程中只是講感情、重“親情”、照顧情緒、滿足需要,而放鬆制度約束,那麼這不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本質要求。 從詞義上來看,“人性化”是一個定語,也就是説,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談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以嚴格的管理制度為依據的,是具有科學性和原則性的,它是基於人的人性特徵而實施管理的一種模式。一旦失去科學的制度依據,管理就會趨於人情化。如果單憑管理者個人好惡進行管理,非常容易走偏。中國社會是一個注重血緣、親情和人情傳統的社會,如果不用科學理性的尺度去丈量、規範管理者的行為,企業管理難免會缺少公正、公平,員工就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離開制度管理來談人性化,也就離開了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失去了管理的方向和目的(平等、公平、公正)。

從企業治理的角度而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必須要有一套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員工的行為加以約束和規範,形成一種決策科學化、流程標準化、監督制度化、考核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員工按照規定的程式步調一致地工作,直至達成預定目標。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嚴格的制度看似冷酷無情,但它卻是企業正常運轉和不斷髮展的保證。科學的制度化管理不僅符合企業的整體利益,同時也符合員工個人的利益。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人都是有惰性的。管理鬆弛、分工不明、職責不清的“大鍋飯”,是滋生員工惰性的最佳“土壤”。有一定自覺性的員工能做好“份內的事”就不錯了,“份外的事”是絕對不會幹的。而自覺性較差的員工恐怕連“份內的事”都不會好好幹。長此以往,員工私慾膨脹、各自為政、放棄責任、混時度日。在管理實踐中,人性化管理要重視人性,但對人性不能放縱。一方面,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人性,以人為本,使管理貼近人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性的弱點與消極面,對人性的弱點與消極面不能放縱、不能無原則、無限制地張揚。否則,人性的弱點與消極面會阻礙管理,損害組織與社會。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有實踐意義的人性化管理。因此,健全的制度是企業運行的基礎,再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沒有制度作保障,也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人性化”與“制度化”並非是水火不相容的。相反,科學的管理制度則是企業真正實現管理人性化的基礎和前提。制度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結合起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篇3

培訓現今已成為企業新型的領導手段。過去企業的領導手段是確定重大決策和資源配置後,利用員工的才能,為實現企業的盈利目標服務。今天的領導手段是要看重如何培養員工的才能,並與員工建立起密切的關係,實現企業與員工的發展目標。

培訓的發展趨勢是要能幫助組織建立起以人為本的持續發展優勢。為此,培訓必須要從提升人的能力、激發人的活力、增強羣策羣力的合力三個方面入手,以提升組織內員工及主管的職務能力為導向,以提升其領導力為核心,並持續推動組織學習。

因此,組織中的企業管理培訓活動,需要從戰略上定好位。企業管理培訓應被視為組織中一種目標明確的主流活動。企業管理培訓通過解決三大課題:協作戰略、行為應變機制和核心價值觀使一個組織從以資源為本發展到以人為本。轉變企業管理培訓模式,將企業管理培訓置於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地位,讓管理人員或團隊成員參加逐步明確目標的交流對話,達到認同接納,達成共識,做出承諾。

企業管理培訓是提高主管人員工作效率和學習敏感度的實踐學習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建立有效的工作關係,通過為培訓者提供準確的信息,使之發現工作盲點,改變其做事風格,從而承擔內心認同的責任。 企業管理培訓的關鍵內容有兩方面,一是打造企業管理者實現現有業績的能力和潛能的過程,二是在持續培訓中還有助於企業文化的塑造和形成。企業管理培訓必須與企業發展階段相適應。一般來説,培訓序列包括有針對項目、任務的技能培訓,針對職位之工作效率的行為培訓,針對未來崗位責任的發展培訓,以及針對長遠目標和業績提高的管理規劃培訓。

管理者在組織體系的特定層次上實現有效管理並獲得成功,要注意三個要素:個人對自身角色的認識、角色所需的技能、特定態度和心理因素。企業管理培訓對象要區分層次。管理者要成功扮演特定的組織角色,對上述三個問題的處理必須適合其角色在組織中所處的層次。管理者從某一級別被提拔後,必須完成這三個方面的轉變才能在新位置上繼續成功。

探索行為培訓與成人學習的特點

我們非常認同《管理者而非MBA》一書所言,高執行力主管人員所需要的是技能而不只是技術,特別是人際技能;是洞察而不只是觀察,特別是組織洞察;是人心而不只是人脈,特別是立人攻心;是智慧而不只是知識,特別是領導智慧;是創新而不只是完成,特別是創新執行;是Worldly而不是 Globally,特別是練達。我們亦認為有效管理者需具有五種心智模式:管理自身的反思心模;管理關係的合作心模;管理組織的分析心模;管理環境的練達心模;管理變革的行動心模。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這就是你的世界。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篇4

在20xx年大四上學期對限選課《企業管理學》的學習中,通過劉傳宏老師對現代管理理論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初步的認識。針對此次講解的側重點,現將學習心得簡述如下

隨着知識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企業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給中國企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大批既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基礎、又懂得管理學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瞭解中國企業實情、具有決策能力、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複合型企業管理人才。而學校提供的這門課,給我們提供了系統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平台,優化管理知識結構,更新管理理論,開拓視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目的是讓我們瞭解和掌握企業管理的一般原理、理論和方法,培養我們專業性的企業管理意識和企業管理思維,為我們從事具體企業管理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現代企業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直接指導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學習,我們應該掌握現代企業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熟悉企業管理的主要職能和一般過程,掌握現代管理的科學方法和技能,為今後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管理”一詞,包涵“管”和“理”兩個意思。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理”比“管”更重要。在中國文化中,尤其重視“理”的作用,諸如疏理、調理、清理、理順。“理”什麼?,誠然,理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做好人的工作,重視人的因素,理順人際關係。

事實上,研究人的行為是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需要,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沒有削弱人的因素的作用。相反,在某種意義上説,增加了人的因素的作用。因為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實際上是無法監督的,不靠職工的自覺性,就無法做好。西方“行為科學”企圖以此為手段,緩和勞資矛盾,刺激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當今,國外管理領域中,流傳着一種説法:人的知識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覺悟。美國大企業家、全美食品同業公會主席法蘭西斯因襲培根指出:“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使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你能用錢在一天或一小時內,買到別人的肌肉動作;然而,你卻不能用錢買到熱情、買到主動、買到忠誠,也不能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奉獻”。企業管理的至高境界是企業制度完善,員工熱愛企業,企業里人人是主人,人人是管理者,員工自覺性極高,自律性極強,員工的主人公意識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展示。職工的高度自我管理基本取代了企業管理。企業管理部門的職能重點由管轉向理和通,主要起引導和協調的作用。企業的各種資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企業的管理成本也降低到了最低水平,這也是全世界企業和企業管理者不斷追求的管理目標和境界。管理就是人的資源和物的資源的連結,就是開發人力和物力,在這裏人和人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那麼,“以人為本”便是管理思想的精髓,是新世紀管理的根本指導思想。

首先,端正對人的認識,樹立平等觀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正成為發展經濟與開競爭的原動力。而知識的載體是人,是掌握熟練業務的科技專業人才。

企業的主體不是雄厚的資金和豐厚的原材料,而是企業中的人。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在世界經濟領域奇蹟般地崛起,就非常深刻地説明了這個道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徹底糾正把人視為“活機器”的錯誤觀念,消除廣大職工心中的被僱傭思想,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為此,在企業內部要樹立“工作上有分工,職務上有高低,人格上要平等”的觀念。要求管理者要尊重職工的人格和權利,理解每個職工的具體處境和個性,承認職工的不同性格、興趣和愛好,熱情、誠懇、寬厚地對待每一位職工,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潛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在服從企業大局的前提下,鼓勵人的自我實現,公司尊重人的價值,員工也就被管的開心、樂意,從而形成上下榮辱與公的信念,企業的經濟效益自然也就會大大地提高。韋爾奇講過:知道――並且――是面對――我們的員工的所思所想,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其次,強化民主管理,確保職工主人翁地位。

企業職工的主人翁精神,是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職工對國家、對社會承擔的使命、職責、義務反映出來的先公後私的思想意識,而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往往體現在對企業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參與上,通過職工積極參與民主管理來實現的。民主管理是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餘力地為企業不斷開拓新的優良業績,自覺自願地將自己的知識,思想奉獻給企業。只有強化民主管理,才能不斷增強職工的主力軍意識,構建“企業的困難,職工來協助,職工的困難,企業來解決”的命運共同體,具體體現在:

(一)廣開參與渠道。要通過建立健全職代會制度、管理委員會制度和積極開展經常性的合理化建議活動等,來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智慧滲透到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

(二)注重參與效果。注重參與的實際效果,就是説不能僅看召開了多少次職代會,通過了多少項決議,採取多少種形式,收集了多少條合理化建議,高級管理層接待了多少次職工,而是要看執行和採納的情況如何,是否監督有效,貫徹得力,成果顯著。注重參與效果是真正把民主管理落實到實處的保證。

(三)優化參與環境。這是廣開參與渠道,注意參與效果的前提和基礎。優化參與環境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企業職工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以及參政議政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作為管理層,特別是高層管理者,要通過溝通、協商、引導、瞭解員工的價值觀,對事業的理想,以便為之創造一個有利於調動積極性的機制和環境,使之自覺自願地發揮和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要樂於聽取不同意見,做到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努力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第三,更新人才觀念,健全崗位成長制度 第三,處於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時期的企業,面臨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是企業綜合實力、整體素質的競爭,是科學文化、企業文化力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説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走,但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將又是一個鋼鐵大王”。由此可見,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一個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不斷提高,有賴於企業更新人才觀念,健全成長制度,擁有各類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培養一流的職工隊伍,造就和擁有一大批思想覺悟高,道德修養好,本職業務精,法制觀念強,知識面廣的高素質、多功能人才,對於企業的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意義。

(一)建立培養人才的社會機制。這種機制應包含下列因素:一是開闢經濟建設和商品生產的主戰場,讓企業的優秀人才在這個主戰場上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二是建立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崗位環境和社會環境,讓優秀人才脱穎而出,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緊迫感和創造性,除了人才向社會橫向和企業內部上下流動外,還可進行崗位輪換、交叉任職;三是允許較大幅度地拉開收入差距,鼓勵先進,讓一部分人才通過轉讓自己的勞動成果致富;四是評選舉薦機制,每年通過各層次各渠道評選表彰和晉升優秀人才,並大造輿論樹先進,學先進。

(二)營造一個成就事業的良好環境。大凡有作為者,無不以業為重。所以,良好的軟、硬環境,是吸引人才的磁場,企業應按照自己的專業儘量對口安置,以利於發揮他們的特長。員工個人的發展規劃距企業的經營目標越近,員工的工作積極*就越高,主人翁意識就越強,自我管理水平就越高,企業資源配置就越合理,利用就越充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也就越好。好的經濟效益反過來又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二者相輔相成。

(三)建立深厚的感情,以情爭取人心。以人為本的管理首先要注重感性管理,感情投資,其直接效益是密切企業中人與人,員工與企業的關係,樹立羣體精神,激勵和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主觀性和創造性。先哲有言:“得人心者得天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我國使用人才的優良傳統,信任是建立濃厚感情和友誼的最起碼條件。賽格還提出了“用人之才、記人之功、容人之過、解人之難”的用人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四)重視教育投資,培訓人才後備力量。企業應把全員培訓作為立業之本,追求全員卓越。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曾説:“造物之前必須先造人”。豐田汽車公司也提出“既要造車也要造人”的口號,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就是增加企業的資產。 第四,增強服務意識,關心職工生活

企業管理者應該考慮到員工的生活需要和社會需要,並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切實為職工着想,替他們辦實事,服務育人,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職工對企業的歸宿感。

(一)直視感情投資。如:過集體生日,探望生病職,節假日慰間堅守工作崗位的職工等等,增進幹羣關係,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解決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如:解決職工住房,辦好醫務所、幼兒園。在人員密集的住宅區設立郵電通信、儲蓄和文化教育衞生網點,開闢商業服務中心等等。

(三)豐富職工的業餘生活。正常、健康的文體活動是領導與職工互相聯繫、互相溝通的紐帶,是舒緩職工緊張心情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管理者應該創造條件,滿足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五,實行合理的分配原則,強化激勵機制

物質利益的分配,是企業員工最敏感的一件事,也是他們進行勞動的最基本的動因。在生產力較低、物質財富貧乏的社會是如此,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也概莫能外,企業中出現的許多矛盾和難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利益根本這一源頭。所以,既要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讓個人的收入與創造的效益掛鈎,適當拉開收入的差距,又要不忘社會上義國家最終是要消除貧富不均、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宗旨。

物質激勵是一個方面,目標激勵是動力機制的另一個方面,而且更重要。人類為達到一定的目標,有進行自覺活動的秉性,實現目標不僅是人性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企業管理者要結合實際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又有激勵本企業員工為之奮鬥的目標,並且要激發和創造一個集體實現目標的熱情和人人都能有效地追求日標的環境,並把目標分解到每個員工的具體工作中,揉入企業的一切活動裏,以此來強化目標,實現目標激勵的目的。 第六,堅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羣體意識和行為規範。企業的競爭也是企業文化力的競爭,因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內聚力和外顯文化的輻射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有利於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競爭能力和白我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企業員工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同時又是接受者和傳播者。企業精神一旦確定,企業的各項活動就要予以體現,讓它成為企業員工認同、接受和社會公眾所能理解的企業羣體意識,成為員工精神動力的源泉。 靠“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思想,日本企業實現了以“人的自動化”為特點的管理現代化,使每個人“自動”、“自覺”地去完成他所承擔的衞作。這種企業精神對振興整個日本民族的經濟起了重要作用,使之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工業國。

管理學家克拉克説過一句很深刻的話,信息革命改變着人類社會,必定要改變企業的組織和機制。一方面,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新知識、高科技發展異常迅猛,企業間競爭已由“大魚吃小魚”向“快魚吃慢魚”急速轉變。企業直接面對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來自國內外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錢,拿到人家標準化的軟硬件,依樣畫葫蘆想大幅提升競爭力,也是不可能的事。依據當今世界各種先進管理理論,並結合已往的經驗,我們應當選擇以學習力為依託,以執行力為抓手,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總的來講,可歸納為幾點:

當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人才的學習力的競爭。所謂學習力就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習力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始終,是企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緊緊圍繞“三要素”提高學習力,針對工作的重點、難點增強創新力,實實在在從組織保證、措施落實、載體創新等方面抓好學習型企業的建設,為做大做強企業打好基礎。

1、提高認識,完善激勵,激活員工學習動力

我們要求把工作的壓力作為學習的動力,倡導幹部員工樹立新的學習理念,以學習帶動創新,以創新推動企業發展。通過對市場上產品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的宣傳報道,使每個員工都認識到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要適應市場需要學習;學習的動力源於學習目標的確立,思想意識的提高使員工獲得了不僅要個人學而且要團隊學的全員動力,而內部激勵機制完善更催發了個人學習內動力。一是薪酬激勵。不同學歷給予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二是獎懲激勵。對在管理創新、科技攻關、產品創新等方面做出成績的給予及時的獎勵。三是目標激勵。制定各種培訓目標,明確學習的步驟與計劃並量化考核。

2、確立願景、建立組織、強化員工學習毅力

學習型企業的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紮紮實實深入持久,必須保持員工的學習毅力,也就是堅持學習、學有成效。應組織創建學習型企業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落實監督措施、規定目標跟蹤具體辦法;確立學習願景規劃,並層層制定貫徹執行辦法;建立獎懲約束機制,確保員工學習的積極性。

3、擴充載體,學以致用,提高員工學習能力應根據企業中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建立了適合不同層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種載體,在組織形式上採用外送培養、內部培訓、聯合培訓、定期講座等辦法,在活動形式上採用集中培訓、調研、學習、經驗交流、崗位目標學習等。利用比較學習,開展多次的內、外部學習交流活動,取長補短,促進先進經驗的推廣與利用。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篇5

企業管理思考

一、 關於“內功”

總會聽説老闆們訓話時,要求員工苦練內功。殊不知練內功得從“人心”開始,從天地萬物開始。可惜現代人都不學母語了。你能指望他們識別“智、信、仁、勇、嚴”?笑話!可惜笑話還在繼續。難怪今天的許多小企業總是長不大,總是有原因的。因為浮躁,浮躁得連母語都不認了。浮躁得只想練輕功,忽視了內功。素性遮掩都省了,把輕功直接改名叫內功,害人啊……!

二、 關於如何看待“勝利(盈利)”

就戰爭而言,真正的勝利,不是今天繳獲多少裝備,俘虜多少人,而是重新獲得和平。否則,我們解釋不了劉邦為什麼最終當了皇帝。對企業來説,真正的勝利不是今天一個漲停盤紅旗飄飄,而是賬户的長期穩健增值。否則你解釋不了為什麼很多高手最終銷聲匿跡。真正的優勢,不是今天一個點子做了暴發户,而是千錘百煉的基礎建設。否則你解釋不了小企業長不大的輪迴……所以,只要指明方向就足夠了,因為勝負可以預見,而勝負其實早取決於我們在事前的預判!勝利的鑰匙就在我們的手中。這——就是“境界”!

正所謂——勝利的準備等於準備着勝利;失敗的準備等於準備着失敗!

三、 謀事——領導的本分

其實本分也不多,就三件事:1.、看好方向;2、用好人;3、打好平台。但最關鍵的還是看好方向,找到勢。看好了,處處順風順水,得勢。看錯了,再精英的團隊,再努力奮鬥也沒勢。到頭來,一羣人苦哈哈賣命浪費了青春,浪費了生命。我們對得起誰呢?

所以,當領導的要有個基本的態度,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就要趕緊反思了,責任是誰的?絕不是下屬的,多半是自己的,不得勢也!

當領導的最大的悲哀就是指錯了方向。明明指的是死路,還埋怨人家不能活着回來!

企業管理類讀書心得 篇6

今天看了一本張應杭寫的《東方管理智慧》一書,頗有一些感悟,書中講述了以儒家、道家、佛家為代表的東方企業管理模式,以此來反思西方企業管理思想的不足,簡而言之,儒家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管人而體現的“德治”,道家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管事而體現的“無為”,佛家的管理主要體現人格修煉方面“空靈”的境界。

西方的哲學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東方哲學是孔孟的“仁道”,注重親和力,通過仁者的德行去征服別人。我個人覺得,東西方的哲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本主義,以人為本。

西方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東方企業追求“見利思義”。

東方傳統是尚儉、制欲,知足常樂,將慾望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儉養身,在企業管理上不主張用獎金去刺激員工,而是培養人的忠誠。西方則比較傾向於張揚個人的慾望。莊子有一句名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意思是説,一個人對慾望如果過分執着,他的智慧就沒有了。

東方企業講究“以和為貴”,這裏的“和”不僅是管理境界,更是管理藝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管理者要有包容力,要體現“和”的境界和德行,進行人性化管理,實現真正的“和諧”,而不是以“和諧”為名,打擊異己,獨斷專行,甚至將“和諧”一次轉變為完全相反的意義,這才是最大的不和諧。

東方的哲學要求個人需要懂得為整體的共同利益而放棄個人的利益,所謂的共同利益,必須是真實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

做企業管理要有心量,要學會虛心容人,有包容力,能有心量包容各種人,比如欣賞自己的人、挑自己刺的人、對自己冷嘲熱諷的人,如此等等。這種心量,不僅是德行,有時候還是一種成就事業的智慧。

總的來説,這本書對於企業管理者、經理、主管等都值得一看,對於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有一定作用。

我個人覺得,貫徹中國傳統儒家管理思想最好的是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而貫徹西方管理哲學的是美國、中國等國家。中國企業的現狀就是管理模式完全照搬早期西方的管理模式,企業為了賺錢可以完全不受道德約束,即使幹傷天害理的事情也毫無內疚感,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企業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竟然可以往嬰兒奶粉中參入化工產品,只有在早期的資本主義時期才有這種案例出現。中國企業現在急需的是補一補東方儒家思想的課,以日為師,學習和借鑑日本企業的管理經驗。例如終身僱用制、年功序列制(按工齡增加工資)、注重精神激勵等等,其實早期的中國國有企業與日本企業的管理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基本都轉為西方的管理模式,員工跳槽頻繁,企業以獎金激勵員工,解僱員工如家常便飯等等,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已經被西方個人主義思想所壟斷,要想學習日本經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08r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