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通用26篇)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通用26篇)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

《弟子規》,就是把聖人教育貫徹到生活中,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通用26篇)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十年,這裏的人民哪裏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應按《弟子規》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獻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體會後,才發現自己做的不夠;另一方面,自己作為父母,在引導孩子熟讀的同時,應該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規》裏,我讀到了誠信。為人處世,除了孝道,就是誠信了。誠信為本,誠信也是國人所追求和倡導的一個基本素質。任何時候,任何朝代,一個人立於世,只要開口説話,首先就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是不可能永遠行得通的。同時還要注意的是,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花言巧語。

另外,從《弟子規》裏,我還讀到了仁愛,提示自己對身邊的人要有顆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壞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的、愚笨的、尊貴的、貧賤的,不同國界、不同種族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為名利也毫無虛假。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後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重温傳統文化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弟子規》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温和謙遜的品德,想《弟子規》中寫的,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四:

《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是依據儒家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這本書文字淺顯,卻教給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我讀了我們礦女工委推薦的這本書,深深地感到了礦女工委的良苦用心,是為了讓我們女職工從理念上、思想上引導我們,通過讀這本書,增強自己在為人處世,教育子女和孝敬父母等諸多方面的修養,做一個舉止文雅、言談得體、會培養孩子的新時代的女職工。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國學精粹教育,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教育:

一.出門在外,別忘了給父母報聲平安。

《弟子規》中説:“冬則温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我最欣賞這裏面的“出必告”,就是説,子女出門之前要告知父母去哪裏,回來之後,要當面稟告,免得父母擔心,掛念。

我一開始上班的時候,從來沒離開家的我來到礦上上班,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家。那時候還沒有電話和手機。過了三個月後,我父母竟然從幾百里路遠的老家趕到礦上來看我。我很是不安地對父母説:“我在這兒上班挺好的,這麼遠的路,你們幹麼非要來啊?”母親雙眼含淚地説:“孩子啊,你説的倒是輕鬆,你知道你來礦上上班的這三個月,我和你爸爸是多掛念你嗎?我和你爸爸都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覺,怕你不適應,怕你工作不順利,怕你被別人欺負了,怕你不會照顧自己。”“媽,我都多大了?你還擔心這些?”我説。“你再大也是我的孩子呀!你怎麼不能理解父母的心啊?”母親不滿地説。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父母對我的擔心。於是我説:“爸,媽,我保證一個月給你們寫兩封信,這行了吧?”後來,父母接到我的信都很高興,回信説我越來越懂事了。他們也不再那麼擔心我了。再後來,電話和手機普及了,我就給他們打電話或是發短信,給他們報我平安。

二、在父母生病的時候一定要陪在他們身邊。

《弟子規》中説:“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意思是説,父母生病的時候,子女應該及時請醫生,喝藥時子女要先嚐。一旦病情加重,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幾年前,我母親因患腰椎墊盤托出住院,是父親和弟弟把母親送到濟南省立醫院去治療。我因為工作忙,只是在中間去看了一趟,留下點錢就匆匆回來上班了。以至於同室的病友説我母親:“怎麼不見你大女兒來照顧你?她不是親生的嗎?”聽了母親轉述了這句話,我無地自容,難過極了,感到自己沒有盡到做女兒的責任,母親是那麼疼愛我,在她需要我的時候,我卻不在她的身邊。

三、要善於聽取批評和反面意見。

俗話説,金無足尺,人無完人。一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犯了錯誤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批評和反面意見,才能改正自己,不然就不會進步。“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意思是説,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正的好朋友反而疏遠你。我們都知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做人應該學會寬容,對朋友大度,對自己要求嚴格,也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大家都知道l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善於聽取批評和反對意見,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四、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弟子規》説: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講的就是學習環境及其周圍的人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多結交品德高尚的朋友,通過和他們學習交流,我們可以取其長處補己之短,這樣,我們的品德也會高尚,孩子也會跟着我們受到良好的影響而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孟母三遷的故事已經家喻户曉了,我們為人父母的就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人文環境,促其成才。而不要整天只知道打牌,打麻將,賭博,這對孩子的影響是極為不好的。

讀書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是我讀了《弟子規》之後的一些感想和體會,還很粗淺,今後,我還要深入學習這本書,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不斷進步,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廣。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

閲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説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在這個時代裏,父母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卻認為父母不太關心我們,其中父母所付出的是我們一生也報答不了的恩情。傳説孟子的母親為孟子的成長尋找一個好的環境居住,曾三次遷居。這不正是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如果父母叫你去幫他們倒點垃圾或掃點地,你還能説不嗎?父母教我們學習,是為了我們的未來,父母責怪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記住錯誤並改正。讀到這些,我們大概都為自己有一個好父母而感到幸福。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這樣才對得起父母的良苦用心。

傳説大孝子董永,寒窗苦讀,父親病了就砸鍋賣鐵給年邁患病的父親買藥,最後父親身亡後沒錢安葬,他賣身葬父。這種精神是可貴的,試問我們看到這一幕,誰能不受感動呢!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一代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坷不平,需要我們努力地去創造奇蹟來造福人民。

華夏曆史源遠流長,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傳世經典數不勝數,古老的真諦,豐富的知識,經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檢驗。使不孝子臭名遠揚千里,成為世代人們的笑柄。在這裏,我提倡大家尊老愛幼,保存中華美德,那精神最大的精神財富。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3

《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還要對自已行為約束,誠實可信,博愛眾生並親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為先,而“孝”和“弟”這兩個字則是弟子規貫穿中心的“一條線”。“孝弟”裏面還包含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恭敬之心,對長者的恭敬。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都是從“孝”跟“敬”當中不斷地提升。其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為國家棟梁。

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讀《弟子規》,並細細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們帶到人間,他們用自己濃濃的親情教育我們,希望我們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説,我們是上天贈給他們的禮物,但在我們心中,父母是無可替代的,爸爸、媽媽良苦用心,諄諄教誨的話語,你們也常常隨着自己的意願,想聽就聽吧,若有一點不如意就頂撞回去,以至離家出走,更厲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來,你們不覺得慚愧嗎?

羊跪乳,鴉反哺,為人子女理當“孝”字為先。“孝”就是心懷感激,用愛作出回報。我們的父母大都承擔着家庭的負擔,每日裏,有的或在工廠車間、野地農田辛勤勞作,有的或在書山文海之中與科學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報社會,同時還對我們呵護有加,似明燈引領我們一步一步前行。作為兒女,每天惦記着父母,為父母辛勞,這應該是做人的起碼良知,是作為後人應盡的最基本的責任。我們現在年紀還小,有些事情還無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願與希望,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每天讓父母開心,這無疑是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去做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學生所盡孝道的最好體現。

“入則孝”,一個在家能敬重、孝順和關愛父母長輩的人,其品格與德性的延展必然會有一顆感恩於博愛之心,就一定會在社會生活中始終善行善為,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古有大孝之女花木蘭,大孝之男岳飛;今有著名孝子許世友無不為國家民族創下驚天偉業便是有力例證!

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愛”,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我們要誠心孝順父母,並化成行動,這樣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那也就能報答父母恩情的萬分之一了。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4

《弟子規》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童蒙養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學生的一劑良方。這次有機會去南京學習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我的體會是:《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户帶來幸福,真學真幹真受益,誰學誰受益,早學早受益。

20xx年9月,我校正式推行學習《弟子規》,學習《弟子規》的活動雖然開展起來了,但是,如何學?真學真幹,還是學不幹;教師先學,從我做起,還是隻叫學生學,自己不沾邊等等卻是是我校學習傳統文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户來幸福,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千真萬確。這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還是假想,想的厲害不厲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厲害,那就必須真學真幹。所謂真學,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習,恭恭敬敬地學習聖賢人地教誨;所謂真幹,就是真力行,真實踐。只有這樣學,這樣幹,才能真受益。

在學習期間,來自北京的一位年輕小夥,由於父母不和,導致家庭關係十分緊張,使他和父親之間產生了許多激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一些嚴重傷害父母的事。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應有孝順父母之心,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智,對他觸動很大,在大會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頭表達他對父母的懺悔,場面十分感人。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拯救了一個家庭,這也是學傳統文化的好處。

人們認為現在的孩子難管難教,真讓人發愁。尤其是學校老師面對開學的壓力,往往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禮記、學記》指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治國的根本。中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核心正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完全體現在《弟子規》一書之中。我校自從推行學習《弟子規》老師和學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在真學真幹上還力行不夠。比方學校安排每週六全校教職工必須參加《弟子規》學習,我們摸着良心説説我們抱怨過沒有!我們是被“必須”限制而被動在學習,我想抱着這種心態學習,肯定收穫不大,甚至沒有收穫。

學習《弟子規》重在踐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必須先做到,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為學生做榜樣,因為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以身作則,真抓實幹,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真學真幹。願我們共同努力把海天學校學習《弟子規》的活動推向高潮。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5

讀了兩年的《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於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電影卡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聖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於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於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待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儘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説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説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裏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聖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聖賢,做菩薩。儘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感謝看購這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不僅可以實現夢想,還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滌。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6

為了響應教育新改革,我校開展了晨誦活動。一至六年級學習《弟子規》。作為老師的我在寒假期間閲讀了《弟子規》的全部內容。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裏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後,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範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

作為教師,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閲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閲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藴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7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藴卻含着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嚐。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着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説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説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麼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後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這本書。要報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範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温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以眾生之苦為己苦,幫助更多有緣人。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8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德育之本,開篇就用“弟子規,聖人訓”説出了它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習和誦讀《弟子規》,給了我透視心靈污濁的機會,增長了我的智慧,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百善孝為先,。“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父母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

要常懷恭敬之心。世界上又許多在各方面做得很好的人,我們對人要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感謝別人,對別人報以恭敬之心。

弟子規還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9

《弟子規》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童蒙養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學生的一劑良方。這次有機會去南京學習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我的體會是:《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户帶來幸福,真學真幹真受益,誰學誰受益,早學早受益。

9月,我校正式推行學習《弟子規》,學習《弟子規》的活動雖然開展起來了,但是,如何學?真學真幹,還是學不幹;教師先學,從我做起,還是隻叫學生學,自己不沾邊等等卻是是我校學習傳統文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户來幸福,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千真萬確。這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還是假想,想的厲害不厲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厲害,那就必須真學真幹。所謂真學,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習,恭恭敬敬地學習聖賢人地教誨。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0

假期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背誦《弟子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體會非常深刻,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知識。

在這本書裏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説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進步是非常大的。又比如説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覆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裏。

其次,這本書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為規範。比如,"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檔、華麗,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誰的衣服及用具是、貴重,這都是不正確的行為。"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是説吃飯時不能挑食,這不吃,那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更不能夠愛吃的就暴飲暴食,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改掉了挑食的壞習慣,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説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説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歎,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説是茫然無知。

"弟子規"有很多塊:"入則孝、謹、信、泛愛眾、親仁、有餘力"在看完弟子規的時候,在我生活不足的地方改進了。比如説:在吃飯的時候,長者沒坐下吃飯,我們應該等着大人們吃飯。

還有,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説源於家庭不健全。如果説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我們的學習中着手,而我們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我們的根本。

你知道嗎?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兒童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們很純潔。如果你惡他就惡,你善,他就善。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1

這學期,我們學校進行了《弟子規》誦讀,通過誦讀《弟子規》,我瞭解了許多禮儀,懂得了許多做人道理和與人相處的原則和一些技巧,最主要應該做到誠信、友善、博愛相待,尊敬長輩,尊重學生。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首先,它教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些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弟子規》中的第一部分——入則教提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顧名思義,父母有疾病時,做子女的更要細心照顧他們。又如: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它又提醒我做事要事先稟告父母,否則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

社會中的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和別人有矛盾的時候,如果你只想着矛盾發生後怎樣去正確的處理,那麼我認為你的想法是錯誤的。《弟子規》中的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一句具體給我們指出矛盾是可以避免的;朋友之間不要產生怨恨,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説,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消失。

《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次謹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做起,批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它值得我們大家多多誦讀的一本好書。

今後,我一定堅持下去,使自己受到更好的教育,爭取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把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和發揚科學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了《弟子規》,被它所藴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藴!有着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麼多優秀的品德。可是為什麼有報道:在巴黎聖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譁”;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要寫上“請便後衝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寫着“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這也讓我想起了“馬加爵事件”,為什麼一位頭腦聰明,曾經在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大學生會對曾經譏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為曾經主動幫助馬加爵盛過一回飯而倖免遇難。這引起了社會上對於青少年道德問題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彌補上。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3

從事教師工作幾年,常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斷探索,但始終苦於無門,不得要領,直至學習了《弟子規》,才覺得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現就我粗淺的認識言談於下。

《弟子規》由清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將《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組、兩組一韻、四組一句編篡成文。後經晚清秀才賈存仁修訂更名為《弟子規》。與《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一起成為啟蒙教育的基礎教材,是教育學生敦倫盡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讀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餘力學文”五部分,對“弟子”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簡意駭的語言做了詳細全面的闡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現在中國小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見,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規》説:“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於事親,終於立身。”

子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如果能做到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那麼“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就不難做到。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首先是“傳道”後才是“授業”和“解惑”。什麼是“道”?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所謂“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則,是天地之間的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的行為準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每個人開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習慣相去甚遠,如不及時教導,善良的本性可能會發生偏離。

學生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三方面影響。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弟子規》,不僅可以使學生不斷的提高境界,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對各種壞習慣的識別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為了我們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構建我們的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弟子規》的學習勢在必行。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4

本月青年教師讀書的範圍是經典名篇,因此我學習了弟子規。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人們要向經典學習。《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師,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範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説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

《弟子規》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人,應該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地處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會時刻照耀着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沉浸在傳統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入則孝, 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認真感悟,就會明白許多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在教書育人這個光榮的事業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懷着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説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説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説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6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孝敬父母,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容大量……這一切一切,都是讀《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卻慢吞吞地應了一聲“哦……等等!”然後又一頭埋在電視堆裏,要媽媽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這是多麼不應該啊!當我讀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的時候,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着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温和愉悦,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倘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懇求父母改過!對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慚愧!爸爸媽媽批評錯了我,而我沒有做到“怡吾色柔吾聲”!只是板着臉孔跟爸爸媽媽講道理!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就紅了,因為我時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跟弟弟爭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為了這點小事去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弟弟,而我卻認為爸爸媽媽偏幫弟弟,常常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而操心!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讀《弟子規》的用義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7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哆嗦了幾句,我反而討厭他們。現在想想那多不應該啊!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就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母親的我就應正確引導孩子誦讀《弟子規》。讓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母親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閲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所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現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説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8

《漫談弟子規》是索達吉堪布的作品。索達吉堪布是一個對藏傳佛教學修甚深的人,他説:可能我們太重視物質的進步,忽視了心靈的繼承。孔孟之道里沒有佛教的輪迴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講得確實好。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還是要學習傳統的智慧。《弟子規》講得是如何做人,這些根本的東西,猶如大樹的根,樹能長得多茂盛,多大,時間多久,全是要重視根的力量。

當今的孩子,必須重視人格的建設。要先做好一個人,才能做好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弟子規》中,入則孝,講了古人是如何將孝順落實在做人最根本的方面。從父母的日常起居,至自己的言行舉止。如何與父母恰當的溝通,父母百年之後,如何守孝。這些傳統的,對父母給予生命給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對待自己的父母更孝順才對。

在出則悌中,講述了怎樣與別人處理好友愛關係,對長者的恭敬謙讓。對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待,不過分生疏而又恰如其分。這對許多人在現代生活的人際交往中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謹中,從珍惜時光,衣着,飲食,飲酒,坐,立,舉止,借物的方面,細緻地講了做人應該事事認真,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認真踏實的對待每一件事。

在信中,做人要講誠信,不辱罵,不造謠,講話清晰,不説別人閒話,向先進的好的人學習,時時反省自己,知錯能改。這些品質,對於評判一個人是否有修養是重要的依據。

在泛愛眾中,談到愛的重要性。做一個有德行的人,與人相處時的言行,也透露出大愛。

在親仁中,要親近有德行的人,人才會不斷進步。

在餘力學文中,講到了要學習知識,以及學習知識的方法,這些都是千百年來得以傳承下來的學習心法。

在學完《弟子規》後,我深深地體會到國學的魅力,國學對我的影響,使我在相對浮躁的當代,找到一種根本的處世之道。

逐步在本書中參透悟透人生的哲學,我彷彿得到了另一種洗禮,只願在以後的路途中,做一個好人,教會我的每一個孩子從小堅守住中國人的根本,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19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0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做人做事的書籍。《弟子規》全文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進行了高度概括。通過淺讀,使我意識到《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好教材,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對我們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弟子規》的內容有相同之處。《弟子規》用簡單明瞭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身養性、尊老愛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從小處着手,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個人的形象,也就是維護集體的形象。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與單位同志團結友愛。

《弟子規》所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規律,是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思想的根。我們學習《弟子規》,目的是要紮好中國文化的根。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由徐超老師給我們講了一課弟 子規,使我漸漸感悟了《弟 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 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説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 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 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 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等孩子長大一些應讓孩子誦讀《弟 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閲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 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今後我一定要改正自己的缺點。

弟 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

我終於知道了我們讀《弟 子規》的用義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2

最近(昨天)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裏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再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説話做事要尊重別人,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説的好,人無完人嗎!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至於別人怎麼説,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3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認為,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是金。書中講到:“父子關係、君臣關係、夫婦關係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當中。再來,兄弟亦復如是,你愈照顧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後朋友,朋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這都是要透過長期的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才能真正贏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説,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以一顆誠摯的心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對人對事都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這也是自古以來做人的基本準則。

作為教師,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處的很融洽。我覺得想和孩子處理好這一關係,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間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友誼就要學會尊重你的朋友,否則,你將失去他。對孩子也一樣。他也許還小,也許不懂事,但是他絕對懂得尊重。作為朋友你必須要講誠信,當你學會信守承諾時,你便獲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時也獲得了孩子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無條件的。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子,他説:“只關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子喂麻雀。”他還説:“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地進行心靈的接觸。”這席話讓我們懂了老師和孩子之間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靈的碰撞都有利於建立和諧、輕鬆、愉快的師生關係;有助於老師和孩子之間產生情感共鳴;使孩子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種活動,只有在互相信賴講究誠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總之,學習《弟子規》就是規範人的行為,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它對一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以及智力的開發有着關鍵的作用,尤其對小朋友來説,或多或少地瞭解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規範,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對教師來説也是一本難得一面鏡子。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4

這幾天我一直在學習弟子規,學完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長輩,還讓我明白了冬則温,夏則清。這句話的意思。夏天天氣炎熱,爸爸,回到家後不顧疲勞還幫我洗衣服洗襪子,手上都破了,我哭了一直哭道很久。前幾天媽媽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顧不上休息,還給我飯,檢查作業,我對媽媽説,媽媽你辛苦了讓我給您捶捶背吧。媽媽説我長大了比以前還要懂事了,冬天我和媽媽一起睡,幫媽媽取暖。夏天,我幫爸爸把電風扇開過來,爸爸回到家睡覺時也發現了,説寶貝女兒長大了,懂得孝敬長輩了,説着撫摸着我的頭笑了,我們兩個笑的那樣開心,歡快。

原來最開心得事就是孝敬父母,和他們在一起,我就覺得我無比的幸福與快樂,同學們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好好的報答我的父母,同學們你們明白弟子規教給你們的道理了嗎?如果明白還不快行動起來吧!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5

最近我每天早上花15分鐘專門用來閲讀《弟子規》,我記得第一次接觸《弟子規》是在公司的總經理JIMMY推薦給我們,他自己通過學習《弟子規》提升了很多,整個人的境界都提升了不少。所以他也推薦我們去學習,並且經常請國學老師給我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他一直強調做人品德最重要,不能將技巧超過自己的品德,在他的強烈推薦之下我開始閲讀《弟子規》,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自己也在《弟子規》裏面感悟很多,因為裏面很直接很通俗易懂的給我們介紹到我們應該從哪方面開始修煉自己,並且跟我們講到有什麼途徑可以修煉自己。在此我分享其中的幾個段落,期待對大家有啟發。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註解: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事,父母責備教誡的時候,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天下可憐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但是我們很多人在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卻埋怨父母囉嗦嘮叨,不僅沒有體會父母的用心同時更是深深地傷害了父母的心。或許父母真的有那麼的一些囉嗦,但是父母的用心是無可否認的。我們不能因此而不理解父母,更不能因此倒過來強詞奪理,傷害父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虛心的聽從父母的教導,按照父母的教導好好的度過自己的學習生涯。我自己以前也經常埋怨父母嘮叨,但是當我學習到《弟子規》的時候,我才開始去感受父母的用心。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希望我們成長,一種是老師另外一種就是父母。所以我們必須謙虛的接受父母的教導,好好體會父母的用心。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註解:看到的事情沒有弄清楚,不要隨便亂説,輕易發表意見;聽來的事情沒有根據,不要隨便亂穿,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當我讀到這句的時候,我不斷的回想我們平時的所作所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經常在QQ羣裏面發一些謠言(我所認為的),比方説有很多關於獻血等等的。每當我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我都會不禁問一句,難道他們知道上面所説的就是真的嗎?他們曾經證實過這件事情的真相嗎?難道在信息後面多加一句“誰的Q羣多,幫忙轉發一下”就真的不假思索的幫他們轉發嗎?我自己曾經學過網絡營銷,對於這類型的信息我是大概瞭解裏面其中的操作,其實很多這類型的信息都是都是屬於“病毒營銷”,就像病毒一樣傳播在網絡,其實很多都是有商家在幕後操作的一系列手段。特別是最近在網絡流傳的一篇關於我公司的文章,裏面所説的事情跟我們幾乎都是不符合的,但是很多的網友卻因為出於一種好奇不斷在網絡上轉發,其實很多人根本沒有了解過事情的真相,都被謠言所利用。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必須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要單純的以為網絡上所説的都是真實的。在聽到一件事情之前必須弄清楚真相,不要被謠言所利用。謠言止於智者!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註解: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説大話。

這句話對我來説是有很深刻的體會,因為我自己除了在學校是一名學生以外我也有時在外面去做演講。作為一名演講者,毫無疑問口才是比較好的。但是通過我自己一年多的實踐發現,所有優秀的演講者並不是你在台上講得有多麼的天花龍鳳,更多的是在台下自己曾經做過什麼。有句話説“做我所講,講我所做。”這句話就能最好的解釋何為優秀的演講者,在台上分享的內容必須是自己做到的,同時在台上説的也必須能夠做到。就好像上面那句話所説的那樣,欽佩一個人並不是我們又多能説,而是我們做到了什麼。人們只佩服那些言出必行的人。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註解: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説自己的缺點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聽到別人讚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歡喜接受。經常這樣做,那些正直誠實的人就會逐漸來親近你。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要居安思危。根據歐陽維建老師的“倒過來”思想,在我們最沾沾自喜的時候,倒過來其實就是我們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在此時我們聽不進任何的.忠言,俗話忠言逆耳就是這樣。同樣的在我們最危難的時候,倒過來就是我們機遇最多的時候,所謂置諸死地而後生。交朋友的時候也需要如此,如果全部朋友都是隻説你的好話,從來不説你的提升的時候。這注定他們肯定不是一羣益友,大多都是一班豬朋狗友。因為真正的朋友是在乎你才給你提出建議,不在乎你的人根本對你不屑一顧。所以我們在面對朋友給予指點的時候應該謙虛的接受,不應該驕傲自大。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並時時想着報答。別人有時對不起自己的事,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要寬大為懷,儘快忘掉它。

感恩的心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擁有的,可是很多人卻經常有仇必報。將很小的事情無限的擴大,導致有很多的嚴重後果。但是對於所有人我們都必須感恩。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們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們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們教導了你應自力;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們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們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讓你堅定成就的人。當我學習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之後,我更加確定我們需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社會,而不是單純的抱怨。抱怨只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效果,所以我們必須批評人時咬住舌頭,讚美人時高聲表達。

讀弟子規後的心得體會 篇26

本月青年教師讀書的範圍是經典名篇,因此我學習了弟子規。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人們要向經典學習。《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師,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範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説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

《弟子規》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人,應該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地處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會時刻照耀着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沉浸在傳統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的總綱領是“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認真感悟,就會明白許多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在教書育人這個光榮的事業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懷着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nq8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