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

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

《弟子規》為清人李毓秀所著,問世以後就廣泛流行。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
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1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在很大程度上難以適應它變換不定的節奏和規律,在物質飛速更新和精神停滯搖擺的矛盾中無所適從,因而產生一種無可名狀的不安和焦慮,這或許也是當前的個體的人和整體時代所共有的精神狀態。

近日,在參加了一次學習《弟子規》的培訓之後,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弟子規》講述了人在家、出外、待人、處事上該學習的良好品德。強調孝心、孝行,從而達到對父母孝敬的目的。

我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姜老師給我們播放的《遲來的愛》、胡斌自述《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他們把自己以前的那些“惡行”都講給大家聽,讓大家引以為鑑,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能夠深刻反省和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努力去改正呢?

通過《弟子規》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個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要感謝的便是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翻開《弟子規》,第一章便是《入則孝》。孝敬父母,並不需要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可以是平日裏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會心的笑容……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對我們的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現代社會的現實競爭和快節奏的變化,需要人去適應,需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從書中學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這話的印象很深刻。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或某個職位而與同事明爭暗鬥,或總是在上級面前表現自己,是職場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這種做法,從近的方面看,也許會暫時得到些好處,但同時也會付出傷害同事關係,落下鑽營勢利的不良形象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一旦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這方面,勢必將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生存環境,每個時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與誠信,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而謀求生存之道,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長遠順利地走下去。

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簡單的背誦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反思的、自我檢討的過程。《弟子規》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我們不可能每一點都做到,但是隻要我們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人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我們思想昇華的過程。

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2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沒有深入學習,不知其深淺,我是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無知,越學越覺得自己的淺薄,慢慢地發現貪大不精。此時,我明白了“一門深入。長期薰修”的真正道理,也堅定了我用《弟子規》去規範孩子與我的行為,做一個有德、有才的人。現在的孩子,迷茫、無聊、空虛,沒有目標。孩子的心靈沒有寄託,沒有寄託的心靈是不可能安穩和充實。為孩子找一個心靈的家園,讓孩子的心有一份寄託,是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而構建什麼樣的心靈家園,給孩子和自己的心靈澆什麼樣的養分,就一一擺在我們的面前。中華傳統文化是最好的機牀和養分,而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構建孩子心靈的家園,應以“孝”的培育為本?讓孩子的心靈歸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園裏健康成長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規》和《孝經》。中華傳統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規》和孝經》是孩子養正的最好讀本。孩子學《弟子規》時,要一門專入地去修習。從背誦、抄寫、講解、力行、分享這幾步去專心學習,誠心念,常説善惡只是一念之差,養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時,這些善念就會提醒你,使你時時警惕自己不去做壞事,長此以往,善行多了,惡行少了,心靈就乾淨了。《資治通鑑》裏有一句話“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長期去學習《弟子規》,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後分享自己的感受,傾聽別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裏向別人看齊。讓我們的心靈家園擁有更多健康、積極的精神。

二、學習《弟子規》要放寬心量,這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心態。心懷誠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寬了,才能容下《弟子規》的一切。不要還沒有打開《弟子規》,沒有了解和深入體會《弟子規》就帶着分別心去對待《弟子規》懷疑它,帶着有色的眼光去評判它,你怎麼能深入體會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華,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見,心態很重要,把心態方正,不偏不倚,認真學習,心有懷疑,隨時記錄,找名人名師求解,以求得到正確的意義,真正學好學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華,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學好《弟子規》,並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規》時,要能克服障礙,堅持正確的事情。有時,我在推行《弟子規》時會聽到家長懷疑的聲音,説“《弟子規》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沒有個性了,哪來的創造力,整個人的競爭意識都沒了,將來在社會上怎麼生存?”等等疑問,其實,所有的這些疑問只是家長沒有深入瞭解《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深入學習《弟子規》,你就不會有這些疑問了。其實,《弟子規》就是一部行經,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別無他意,比如説: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就是在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習慣,比如説:喪三年,常悲咽。“這是在培養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實際就是我們常説的愛心培養,先人雖然不在,但我們應緬懷先人的恩德。你連祖先都不感念,你説你有愛心,那不是騙人的嗎?所以説,沒有領悟其真諦和精髓,那就先學,再有取捨不遲。《弟子規》不是把孩子的個性沒有了,而是把孩子的個性加以整飾,然後孩子不那麼貪心,不那麼情緒化,不那麼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誠意,正心,修身,家齊,進而天下平,這種內涵的個性比張揚個性好的多,孩子以後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規》中的核心”孝心“,對孩子進行教育,打開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開了。一個人不“孝順”自己的親人而“孝順”別人,那是不可能的,試想一下,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你還能説自己有愛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嗎?孝心一開,感恩心,恭敬心就開,感恩心一開愛心就開了,愛心一開,仁義道德都能得到踐行。並念念想着去利益別人,把愛不斷地傳遞下去。

五、讓《弟子規》成為孩子的心靈家園,讓我們在這個美好的家園裏薰陶我們的德行,成就我們幸福美滿人生。

弟子規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3

通過這幾天培訓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藴含的道理。《弟子規》不但使我增長了智慧,而且還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深有感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 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首先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正因為如此,所以《弟子規》總敍下來緊接着就是以《入則孝》為開篇。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比如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裏對父母的關心太少,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對我們的愛勝過一切,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份永恆的無私的愛。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通過這一次《弟子規》的學習,讓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須學會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細心地關心體貼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日夜操勞的父母帶來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作為子女應當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俗話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是一種美德。在為人處世上有時候愛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有時真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傷害,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遇事謙虛謹慎,多向他人請教,虛心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説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品行,《弟子規》中正是教了我們,而我自己做到的還遠遠不夠,我想以後會多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學到了很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40o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