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精選5篇)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精選5篇)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 篇1

“邊城”意指什麼?從字面意思來説,它是邊境的城市,就是樸實,安寧的村莊。但從沈從文先生的角度去看,這,就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具體是怎樣的態度呢?隨我去品味沈先生的語句吧!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精選5篇)

“他們的生活那麼同一般社會遙遠,但是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憎得失間,揉進了這些人的生活裏時,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人相似,全個身心為那點愛憎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沈先生的文筆從來都是這樣唯美、簡潔。無需過多裝飾,寥寥幾語就把田間人民對“愛”字的看法描述出來:雖然他們離現代社會太過遙遠,可能體會不了城市人民的做法,可兩邊在愛情的收穫方面,會被相同的物質所互相結合,令兩個互不關聯的事物變得相似起來。他們都會為愛痴迷,為愛瘋狂。

再看看現實生活。當今社會,大傢伙對愛的理解已然變了味。舉個例子:你若對我不離不棄,我便對你生死相依。本就不該如此。為什麼呢?這句話所在的基礎是“你”對我不離不棄,我“才”對你生死相依。這聽起來很覺着自私:憑什麼我先對你好後你才對我好?!是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個“傻漢”,讓對方單方面地浸在我的愛之中?自己愛的人幸福,當然你也會幸福。可能有人會説你痴,但他絕不會嘲笑你;可能有人覺得你傻,但他也會效仿你,因為你的做法鐵定會羨煞旁人。

“琉璃般透明純粹,美得讓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最後再用沈先生的話,點明當今“愛情”的性質。畢竟只有珍惜的,才是珍貴的;唯有珍貴的,你才會去珍惜。即使他的文章最後都哀婉悽美,但這卻最使人銘記簡單而又説不通的道理。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 篇2

《邊城》敍述的是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

小説敍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但愛情卻不是小説要表現的全部。翠翠是母親與一個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認為這是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後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就只有爺爺,渡船,黃狗。

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儘量展現他們與自然和鄉人的和諧關係。這也是那艱苦生活中的一種美。

然而作者在為我們描繪着人與自然相處得相融、優美和諧時,卻無法不體味到爺爺和翠翠這一老一小單純生活中的孤單與悲涼。“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栲下,看天空被夕陽染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是一種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無依,説不清道不明的悽楚與憂鬱。

翠翠愛情的悲劇,並不具有戲劇性,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不見,就像生活中許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爺爺的木訥和猶豫,源於沒有“碾坊”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總順順對爺爺的誤解,無意中揭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命題——人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翠翠與大老,二老還未展開就倉促結束的愛情,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迅速將一個妙齡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

而他們卻是那樣的美好。二老為了純真的愛情,寧願放棄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選擇渡船,大老則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愛情,他們都胸懷寬廣,光明磊落。

而這般對鄉情世態的敍寫,對鄉土的感情,對生命的愛,總是令人憂愁。這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然而它們卻不僅僅是“優美”,也有人在命運的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 篇3

十四、五歲時第一次讀《邊城》,就不喜歡這個與自己差不多同齡的女子。十五歲時的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觸目皆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活脱脱就是一個自然之子,有着原始的善良和純真的可愛,應惹來無數愛憐。

可那時的我卻不喜歡,覺得這個女子的純真過了份,這是她保護自己的盾牌,也是尖鋭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刺傷了那些深愛她的人。她的不諳世事,她的含蓄懵懂,全變成一條條致命的引線,引向最終的慘烈。記憶裏永遠揮之不去的只有最後的悲哀結局,如同改編的同名電影裏在昏黃温暖的色調下,卻隱隱透出煙水空濛的淒寒。

這是我一直都不懂的故事,也是我一直都不懂的世界。作者筆下的茶峒山城,只是一個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境小城,在故事裏卻彷彿真正成了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安靜角落。在那個風雲變幻、改朝換代的時代中,不管別處的人們如何不幸掙扎,生死存亡的恐慌感都似乎永遠瀰漫不到這裏。熱鬧充滿生氣的小河街,婦人聚集的吊腳樓,負責擺渡的老船伕,在難卻盛情的收下過客的一枚銅板後會轉送一大把的煙草葉。在那裏就連世俗最為不齒的_女,“也永遠那麼渾厚”。她們可以為了生計接待四川商人,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淚快樂牢牢地系在歸期不定的水手身上,有着古代女子“拼將一生休,盡君一日歡”的勇氣和無悔,“較之講道德和廉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這樣的水土和民風養育出的翠翠,有我想象中的淳樸,卻沒有意料內的勇敢。一如她的那段傷痛初戀,在那時的我看來不過是一個簡約和剋制導致的悲劇。對於這樣一個簡單的三角故事,作者捨棄了傳統的情節要素,沒有門第之見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倒多了民主和放手。可那個女子還是沒有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只能回望那一川碧溪,帶走自己的愛與希望。

那時的自己,並不理解這樣的含蓄,也不喜歡翠翠的純真善良毫無機心,當這些品質成為一個人性格的全部時,反倒失去了最基本的一點可愛。於是,我離開這個故事,忘記翠翠,忘記湘西清亮的白河,繼續經歷自己的青春歲月。

時隔兩年,因緣際會下我再次翻開《邊城》,只因為懷念起湘西瓦藍的雲天。故事裏的翠翠在成長,已經走到了自己命運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固執地等待,等着那個年輕人回來一同去採最喜歡的虎耳草。故事外的我也在長大,走過豆蔻年華,面臨着少年人走向成熟的蜕變。而當我懷着這樣的心境再次去讀這個早已熟悉的故事、讀到最後的那一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時,心底的那份慘然和惋惜尚在,卻多了幾許釋然,並不再過多地執着於因那些巧合誤會所導致的有情人未成眷屬的收場。若説兩年前這個故事讓我感到的是温暖中透出淒寒,那麼兩年後我不僅感受到全篇無處不在的寂寞孤獨,也更執著於其中幾許温暖的色調,依舊昏黃,卻足以照亮我的心房。

而兩年後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俱為女子,翠翠卻真是特別的。她不應僅僅只是爺爺疼愛的對象、男子夢中的理想,也是女孩子心中永難消逝的情結。再讀時,我不再指責她的懦弱隱忍,而是喜歡她的活潑率真,也愛她的含蓄。因為這才是每個這樣年紀的女孩子心中最純真的一面,也是最真實的一面。

再品與翠翠有關的章節,我看到了兩條線索推動着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發展。最明顯的一條自然是三年的端午節,這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第一年的端午節由翠翠的回憶帶入,與茶峒山城一樣,他與儺送的初遇彷彿也是靜止於時光中的美好。黃永玉曾以此為題材作過木版畫,畫中的翠翠只一低首,回眸間卻有不勝涼風的嬌羞。這樣的畫面即使只是最簡單的白色,也足以在人的心上幻化出萬紫千紅。即使後來有漫天花雨,在翠翠的印象裏也沒有那個端午所經歷的事甜而美。第二年的端午節,翠翠和爺爺在順順吊腳樓上避雨,那個場景在電影中拍得十分温馨祥和。天保一家送的大白鴨和尖角粽子,船總與爺爺間關於翠翠婚事若有若無的談論,不僅再次體現了地方人情之美,也為下文情節發展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契機。而到了第三年的端午,所有事紛踵而來,然後走向最後的終局。這三年的端午節對於翠翠的意義不言而遇,也是她感情最明顯的體現地。

不過不同於兩年前一直認為的愛情,再讀時我卻對那兩個男子的感情產生了小小的質疑。也許是着墨不多的緣故,天保和儺送的感情僅體現在一次又一次的求婚上。翠翠的純真美麗,是區別於其他女子的特別,也正是這份特別吸引了他們。可從始至終我都覺得他們只是把翠翠當成一件最美好的東西那樣小心翼翼地去追求,可以兄弟相爭,可以唱一夜的山歌,可心底其實想要的在這一塊純澈的水晶之外,還是一個節儉持家的女子。但願這只是我對男子的偏狹。

可是翠翠,在這時卻真的初嚐到愛情的甜蜜,煥發出少女的光彩。她會在罵人後聽到對方名號時“心裏又吃驚又害羞”,沉默一個晚上,也會在爺爺提到嫁給天保時又羞又氣地掐斷話頭。而在面對爺爺正式講起求婚時的心念更是如電般瞬間即是百轉千回,她的心會輕輕地跳動,會即使不知所措也裝作從容地等待爺爺的決定。而當心上的事落空時,此刻的心理描寫猶為精彩:“翠翠弄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頭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去,望着它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也儼然從容了許多”。她的驚愕和極度失望,以及妄圖掩飾的心理過程,在看似隨意的動作中暴露無遺。其後面對爺爺的淚水,她的心中又煩又亂,想哭又覺得沒有理由哭。就是在這一刻我彷彿明白了過去一直都不理解的事,翠翠並非不願去大膽爭取大膽説出自己的愛情,只是自身少女含蓄的性格,以及對爺爺的顧及使她不知所措,只能以不迴應的方式來回應。看似不合情理,卻恰恰是人之常情。

而這種人之常情,卻恰恰是當年的自己所不懂的。所以很多路必須親自走過,才能知道坎坷波折,很多故事只有一讀再讀,才能體會個中情味。當讀到另一條暗線時,才驀地驚覺,翠翠走過的路,難道不就是自己曾感知過的一切。印象中全篇有四次將翠翠與“新娘”二字聯繫在一起,有年少無知時扮做新娘的懵懂,也有情竇初開後追看花轎的好奇。她會歡喜會紅臉,會愛聽取茶峒歌聲的纏綿,也會為一片雲一顆星而孤獨凝眸。看到這裏,現在的我會抬頭微笑,無論上天賦予了女子多少種不同的性格,在此刻的心緒縱橫旖旎情思當皆如是。所以當全篇最後一次在爺爺的葬禮上出現“新嫁娘”這三個字時,才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哀涼。夢起之處,夢終之時,翠翠就這樣以痴痴站立的方式無聲地迴應了自己年少夢想的如此終結。面對至親的離去,至愛的離開,此刻的翠翠有前所未有的真實感。若説前面的嬌羞含蓄引人憐惜,那麼這時她的默然更貼近我的靈魂。

是誰説過,不哭過長夜,不能語人生。我想沒有經歷過青春的甜酸涼薄,大概也不能懂《邊城》。就好像當年老師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的強調邊城的民風淳樸,邊城的珍貴難尋,當時的自己卻只是不以為然。作者的語言的確很美,平淡如水卻自有芬芳,景物描寫引人入勝,但是否就真的是獨一無二?現在的我已經不會懷疑。面對塵世間鋪天蓋地的灰土,面對無處不在的窒息感,不再被小心翼翼保護着的自己,越發懷念起茶峒清澈見底的流水,桃杏花裏耀眼的紫花布,温柔的黃昏帶着薄薄的淒涼。那樣的世界,在素淡中自有明澈的光輝,質樸中自有藴藉雋永之致,只能存在於過往,存在於夢中,存在於記憶,一去就永不再得。所以怎能忘記那山,那人,那隻黃狗,那個和我一樣大的女孩,她的身上有我最想抓住的潔淨和自由,她的故鄉是我窮盡一生也到達不了的遠方。面對似乎再找不回的美好,心如何不念,如何不消瘦?

同樣面對找不回的過往,作者選擇用筆將其記錄下來。而對於那些猜測的目光,他曾説過:很多人看我的書近似買櫝還珠,你們欣賞我故事的清新,作品背後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欣賞我文字的樸實,那背後藴藏的悲痛也忽視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是一個買櫝還珠的人,對於《邊城》這樣一個故事我只願單純地隨心而讀,不願加之以所謂深刻的挖掘的目光。我讀到了背後的熱情和悲痛,卻還是想許給自己一個希望。只是語序的不同,但又未嘗不可以是作者留下的慈悲,那個在月下唱歌,把靈魂輕輕浮起來的年輕人,“也許明天回來!”。

每個人心裏也許都只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人,作者如是,翠翠如是,我也應如是。然後,我們都將餘下的歲月留在了等待裏,孤寂地等待。但即使等得眼已垂落、耳已閉鎖又如何,畢竟似水的流年還在記憶裏,曾經的夢想還在心裏,閉上雙眼往昔的温暖還一息尚存。

既然一切都還在,來過就未曾離開,那麼即使心已漸漸消瘦,也沒有什麼是不可釋懷的。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 篇4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一級響應,制定落實社區的防控措施,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各地醫療隊伍、醫護人員義無反顧馳援武漢;在基層治理的末梢,羣防羣治的力量被充分調動起來,普及防控知識、勸導聚會人員……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開展疫情防控,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制度優勢。正如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評價的那樣,“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遠遠超出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為各國防疫工作設立了新標杆。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防控疫情是一項系統工程,堅持全國一盤棋,才能在疫情防控中搶佔先機。全國一盤棋,首先是黨中央統一指揮、各地各部門抓好貫徹落實。大年七年級,黨中央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協調各方。各省份普遍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領導體制和多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全國一盤棋,還體現在各條戰線的優勢互補。國家科研攻關專家組第一時間成立,着力在重症救治、疫苗研發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工作;醫保和財政部門落實補助政策,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治療;交通運輸部門加強管理,阻隔傳染渠道,做好旅客退票工作。面對疫情,各地各部門令行禁止、協調聯動、步調一致,形成了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

這是一場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也是事關億萬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保衞戰。在這場必須打贏的戰役面前,社會各界、各行各業紛紛行動起來。從寫下請願書、自願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到日夜堅守防控一線的基層黨員幹部,從加班加點趕製醫療物資的工人,到減少外出、養成良好衞生習慣的普通市民,在疫情面前,點滴付出匯成江海,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形成一道阻擋病毒、抵禦疫情的鋼鐵長城,共同守護我們的健康、守望我們的家園。

2022《邊城》品鑑心得與收穫 篇5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曾經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的歌曲,至今仍迴響在我們每個人的耳邊,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是啊,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我們哪能過上這麼美好的生活。一代代少先隊員哪能這樣無憂無慮快樂的成長。

小時候,我常常聽爺爺奶奶這樣對我説:萬惡的舊社會,中國的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過着飢寒交迫的苦日子。當時,爺爺奶奶才十幾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是經常吃不上飯。實在餓極了,就跑到田裏挖收剩下的地瓜,雖只有一根食指粗,卻吃得津津有味。因為經常吃生東西,那時的小孩幾乎都生過蛔蟲,面黃肌瘦的。穿的就更不用説了,補丁加補丁,幾乎沒有一件象樣的衣服。那時,農村裏流行這樣的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新阿大,舊阿二,破阿三,爛阿四。”後來,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從此,中國的老百姓過上了當家作主的生活。由此,我對黨有了初步的印象。

轉眼,我上了國小。第一節晨會課上,老師指着黑板正上方的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告訴大家:“最大的那顆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周圍的四顆小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紅色象徵革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老師的話在我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我還不懂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樣的組織,中國共產黨員是什麼樣的人,但我對中國共產黨充滿了無限的愛,優秀的共產黨人就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這一次,黨在我心中刻下了更深的印跡。

我慢慢地長大了,發現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自行車變成了小轎車;黑白電視機變成了壁掛式的液晶電視;手機不僅能通話,還能上網……我也慢慢知道了,這日新月異的變化,都是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不懈的努力創造的奇蹟。從這一刻起,黨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更加高大了。

20xx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降臨到了四川。汶川發生了里氏8.2級的大地震。就在人們悲觀失望之時,黨伸出了援助之手,點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同災區人民一起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它給災區人民送去的不是一批批救災物資而是一顆顆火熱的愛民之心吶!如今,我從電視、報紙上了解到災後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當地的受災羣眾已過上了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的生活。我更加懂得了,要是沒有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怎能一次又一次地從天災人禍中頑強地挺過來?

標籤: 邊城 品鑑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pj9z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