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第一次讀毛姆的小説,想讀《月亮與六便士》起源於一位我喜愛的網絡寫手有這樣一句話: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但願你的生活中同時擁有月亮和六便士。大概六便士代表了金錢,而月亮則代表了某種聖潔的難以企及的事物吧。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如果金錢和聖潔同時得到,是再好不過的了,不過,是不是有些貪心?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4篇)

然而,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全文,卻發現這不過是一個“我的世界你不懂”的故事。

故事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個富裕的證券經紀人,放棄自己的社會地位,放棄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四十幾歲高齡,跑到法國去畫畫去了,貧窮、潦倒、疾病,也都沒有動搖他畫畫的決心和熱情。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個堅持自己的夢想而同現實決不妥協的故事,聽起來像是雞湯一般,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與其説是他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倒不如説這是種生命的召喚,按照作者的話説:他也由不得自己。當然,這位夢想的召喚者,一生窮困潦倒,一幅畫都沒有賣不出去,他也一幅畫不想賣,卻又如所有的奇蹟藝術家一樣,在死後名聲大噪。聽起來像是一個在現世社會得不到認同卻在死後能夠終於獲得榮譽的故事,不不,作者完全就不是這個意思。對於畫家自己,完全沒有想得到現世社會的認可,而對於作者對畫家的態度,始終遊離在“這真是一個混蛋的人”和“這個人真是個天才的瘋子”之間徘徊。 説到底,還是“我的世界你不懂”。

看看這個畫家是多麼的混蛋吧。拋棄妻子,沒有留下一毛錢給未成年的孩子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妻子,幾乎是讓他們自生自滅了,而他對自己的行為只留下了一句:他們會想到辦法的,而絲毫沒有丁點兒的內疚。在窮困潦倒幾乎要病死的時候,一位萍水相逢的畫家因為欣賞他的畫而將其接到自己家中養病,對此他不僅不表示感激,還勾引了畫家的妻子,在完成了自己的情慾之後,又將畫家的妻子拋棄,直至她為他自殺他都沒有丁點兒的遺憾,只是一句:這是她自己的選擇。説的輕描淡寫好像這事兒跟他半點關係都沒有。流落到小島上,同當地的土著女人結婚生子,當被問及可否與妻子有共同語言時, 他説:她滿足了我對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飯生孩子。這要是讓女權主義者聽到,真真的是要拿起大刀砍人了。所有的這一切,在世俗的人看起來,都是不折不扣的混蛋,不僅沒有血性,甚至壓根沒有人性。

然而,好像這些混蛋的事情在他的天才的繪畫面前都被原諒了。按照他自己的説法:我也由不得我自己。他像是被蠱惑了一樣,為了畫畫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忍受任何低賤的工作就為了掙的最低的生活費和畫畫需要的顏料和畫布、忍受別人的白眼而伸手向人借錢並壓根沒有打算還、在病痛中依然毫不懈怠的畫畫,一切都像着了魔一樣。除了畫畫,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他感興趣,甚至情慾都不能吸引他哪怕一丁點兒的注意力。如果説畫畫真的是為了將心中的慾望和才情表達出來,那好歹要把這些畫出的成果展示給世人看才行。然而在畫家看來,這些完全不是他的目的,他完全沒有想到拿自己的畫來換取財產,但是他卻着實知道這些畫是偉大的,帶有一種絕對的在外人看起來卻是可笑的自信的認為,這些畫是偉大的。也不能説他完全不盡人情,他也會偶爾在別人幫助他的時候,隨手扔一副畫給他們,同時伴隨一句:以後你會用得着的。這種在外人看來盲目無比甚至自大的行為,在日後被證明畫家是如何自知自己的偉大的。如果這個自大的畫家不是在死後要求土著妻子將自己最偉大的壁畫全部燒燬而不留在世上,我完全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混蛋無比而恃才傲物的人,這樣我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有才的人都是有脾氣的,有才的人行為就是怪誕的,那樣我真會好受的多。

確實,他的世界我不懂。

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真的如畫家所受到的昭示一樣,有一種使命,一種召喚,召喚一個人,拋開所有世間的俗世,無論受多少苦、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去做的事情?我沒有把“要做的事情”寫作“夢想”,我想,畫家受到的昭示不同於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説的“夢想”這類東西。 夢想,往往是人們心心念念想要實現的東西;夢想,一般都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實現。而畫家,沒有人知道他什麼開始想畫畫,也沒有曾經顯示有過畫畫的才能,好像突然開竅一樣,拋家舍業的就去畫畫去了,任誰勸説都毫不動搖,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想着的是畫畫。某種意義上來説,高更是幸福的吧,這種沒來由的召喚,更像是上帝的旨意一般,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身體上是痛苦的,但是當他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大概也達到了某種精神上的自由吧。

不過,儘管這個人看起來這麼混蛋,又是這麼有才,有件事情他卻説對了。 他覺得他的妻子離開他會想到辦法生存的。確實如此,在那個所有體面的女人應該靠男人養活的時代,她的妻子竟然能夠體面的生活下來,並把自己的兒子送進了劍橋大學,女兒養的漂漂亮亮並嫁給了一個官人。沒有他,他的家人也好像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生活。看來,一個人只要想做自己的事情,好像也不必顧忌所謂的責任。因為責任,其實也是無能的人強加在他身上的任務罷了,離開依靠,無能的人,也會變的有能起來的。 那,這是不是也算一個,個人獨立的故事呢?

不過,這種生活,他的世界,我還是不懂。因為,我,目前,還是沒有接到類似的召喚,能讓我義無反顧的去做。這點上來,我這樣的塵世間的塵埃,也是悲哀的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説《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關於夢想與追尋的書,小説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巴黎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斯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他的噩運,更準確的説是一個被夢想俘虜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運。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脱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小説裏的那個“我”問他:“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説:“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我”再問他:“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説:“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這樣的人當然可惡。他的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不屑和“社會”發生任何關係。但他又很無辜,因為他的眼裏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如果説他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妖冶,多麼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人們”裏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子定格在查爾斯的最後時光。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裏,那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牆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湧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失明,只能聆聽顏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風,紅色是尖叫。我承認,此情此景不能喚起我絲毫的憐憫,因為心中唯有敬畏——駭然與敬畏。我想這就是傳説中的寧靜。我想這就是傳説中的勝利。雖不信神,我想這就是那個人們應當在胸前劃一個十字架説“阿門”的情景。

他的頭腦裏只惦記一件事,彷彿生來就是為這件事而來。他為了能做到渴望的這件事,可以拋棄一切,完全出自內在的激情和熱情,有種“時不我待”的契機,如若不去做這事就會感到時時不安與惶恐,完全沒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説,他的整個身心全都被這件事給拽住了,就像他給自己挖了一個洞,有東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説他“六親不認”、“太自私了”,但他確實是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厭倦自己的碌碌無為、按部就班,當別人問他是否會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過去。對我來説,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活着只為追求真理,而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認可並喜歡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歡的事情,什麼時候啟程都不晚,也許某時像有人指引一般,讓你靠近,明白自己來到這世上真正的意義。

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只能作為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鑑價值。相對而言書中真正聰明的倒是二流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開創性的繪畫才能,便專心畫畫餬口。他有自己的畫室,過着舒適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他完全明白創作的痛苦,“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

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當然,故事裏他低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天才的破壞力,但這只是情節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雖然藝術才能極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畫些庸俗的題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畫中藴含的藝術之美,即使這種藝術之美還未能被當時的主流審美情趣接受。出於對美本能的嚮往,他無私地資助思,幫助他。他雖然是個平庸的畫家,但是在為人上卻有偉大之處。他自己無法創造美,但是他那種欣賞美的才能以及對人的熱忱正直,讓他變得偉大而不平庸。這是普通人而能偉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歡他,因為我覺得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確實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達到的。

施特略夫曾説過的一段話:“為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毛姆讓施特略夫這樣一個毫無才能的畫家來講這句話,表現出一種特別的張力。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氣去感受體會想象那些天才所經歷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蘭德和施特略夫這兩種人生,一個是偉大的不幸,另一個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個人能夠選擇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卻在選擇的同時又都對遙遠的偉大趨之若鶩,不斷幻想非凡的蒞臨。但要知道,“偉大”實在是一條靈魂的不歸路. 如果狠不下心來傷人傷己,那還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為理解了美,意識到了天才的可貴,也不得不忍受無窮的屈辱與折磨來完成他的理想主義。到最後,真正的理想與結果根本無關,就好象斯特里克蘭德必須畫畫,哪怕失明;而他畫畫這件事卻與畫根本無關。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正像毛姆説的那樣,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遙遠的,就像人們追尋的夢想,但追尋的過程也許孤苦,甚至最後會一無所得;‘六便士’象徵着世俗、瑣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價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正在閲讀英國小説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長篇小説《月亮與六便士》,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創作。主人公原來是一位英國證劵交易員,擁有祥和安寧的生活,人到中年突然響應內心對於畫畫藝術的感召,拋妻棄子跑去巴黎學習畫畫,然後再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並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

故事一開頭以敍述者“我”的視角來講述與男主角查爾斯.斯朱蘭認識的情節,先是通過參加朋友聚會認識到斯朱蘭夫人,後受邀請參加斯朱蘭夫人的家庭聚會,在聚會上認識了查爾斯.斯朱蘭。

故事的轉機在第八章,查爾斯.斯朱蘭突然捨棄在英國舒適美好的生活,美貌賢惠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女,隻身前往巴黎隱藏自己獨自一人繪畫。

脱離了原來生活軌跡而且性格孤僻怪異不善於和人打交道的斯朱蘭窮困潦倒,常常需要向朋友求助救濟。其中的一位經常救濟他的朋友從荷蘭來的三流畫家德克.司卓夫,因為德克畫的意大利風情很受他的荷蘭同胞歡迎,所以和他夫人布藍琪.司卓夫小兩口日子過得很滋潤,而且還能常常幫助朋友。

德克的繪畫技術其實並不怎麼樣,在同行畫家面前常常遭到嘲笑,但是,對於藝術的欣賞眼光極為精準,經常可以發現出一些常人無法辨別的優秀作品。比如他是第一個人發現斯朱蘭的繪畫天賦,打心底裏去敬佩與欣賞,哪怕斯朱蘭經常惡語相向還有以嘲諷他為樂也不為所動。如果把斯朱蘭形容為“千里馬”,那麼德克就是“伯樂”。

可是,德克的妻子布藍琪對於斯朱蘭對待丈夫不禮貌的態度十分反感,一開始談起他就顯露出討厭與厭惡。一次斯朱蘭在自己的小窩裏高燒幾天,德克得知之後和“我”前去探望,德克認為像斯朱蘭這樣的奇才就這樣病死實在不忍心,於是打算把他接回家照顧他養病幾周。首先是要説服布藍琪同意才行,但是布藍琪一如反常地性情大變,極力地反對接斯朱蘭回來,認為他是禍害會給這個小家庭帶來災難。最終在德克的苦苦哀求下不得不同意。

在斯朱蘭回來養病的幾周裏出乎意料般平靜,德剋夫婦竭盡所能地伺候着他,輪流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盼望能早日康復。正如大海一樣表面看似平靜,實則下面暗流湧動。真正危機爆發的那天是斯朱蘭的病情完全康復了,而且一直佔用着德克的繪畫工作室影響了他的工作,不得不請斯朱蘭離開。

就在斯朱蘭同意離開的時候,突然司卓夫夫人布藍琪提出要跟他一起走,不想和德克接着生活下去了。是的,在照料斯朱蘭期間布藍琪愛上了這個行為舉止奇特的男人,並且獻身於他期待一起過着不一樣的生活。

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有點讀不下去了,對於道德挑戰太過於刺激了,德克昨為他的朋友平日裏不計前嫌幫助斯朱蘭,在關鍵時刻還救了一命。想不到斯朱蘭為了發泄自己人性中的獸慾去勾引布藍琪,實在是讓廣大男性值得氣憤一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者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

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

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閣樓精靈》講述的是一羣閣樓精靈的奇妙旅行,這本書的作者是湯素蘭,她曾經寫過其他有名的書,比如《擠不破的房子》等。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勇敢、堅強。故事中閣樓精靈聽説自己現在的家,閣樓要被蓋成城市,這可是一個壞消息,因為閣樓精靈是不能住城市的,於是就打算去一個叫精靈谷的地方,那裏是非常適合精靈們住的家,但是他們聽説要想去精靈谷必須翻過九座山、越過七條河,不過沒有一個閣樓精靈不想去,因為他們勇敢、堅強,再多的山也能翻過,再多的河也能越過,最後,他們真地到達了精靈谷。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快樂,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你會成功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偷影子的人》講述了一段纏綿多年的愛戀,一段進行中的不完美愛情,這是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温情療愈小説,也是李維的第10部作品。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平淡的題材中見真章,因為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體會過的情感,並不是那麼好表達,如果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就等同於失敗。而馬克?李維,就是這麼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並肩拖長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蕾兒的影子。於是,無視於我的羞怯,我摘下眼鏡,模仿影子的動作。”這是書220頁中的一段文字,書中還夾着一張明信片,配合明信片中的這段文字“愛情,彷彿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感覺真是美極了。

“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説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這是對書中主人翁的一段簡短的介紹。作者為主人翁虛構了一個特異功能——可以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窺探別人的隱私。其實是在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不幸的一面——即便是看起來強大的惡棍,我們要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只有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懷着悲憫慈悲的心,發現、理解別人的缺點、過失甚至是欺壓、謊言。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以為是的標準衡量和指摘、仇視別人。在節湊快速的當下,這部書顯得尤為重要。磨刀不負砍柴工。與影子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心靈的對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別人。原來,影子在很早之前,就是我們信賴的朋友了,只是自己在長大之後,漸漸忘記了。

《偷影子的人》的故事發展雖然以奇幻為線索,但卻走的是温馨情感路線,讀者陪伴着男孩從懵懂到成熟,感受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無限能量。如果問,誰能無怨無悔的陪伴着我們從出生到死去,有人可能會説是父母,也有人可能會説是友人,但人們都忽略了那個默默無聞永遠站在身後、分享快樂與悲傷的“影子”朋友。對偷影子的小男孩來説,他過於糾結已失去的,卻沒有去珍惜已擁有的,父親的離去成為了他心靈的創口,而他往往忽視了,母親對他傾注了多少深沉的愛,想要去彌補他的缺憾。男孩心裏滿含着對母親的愛,但是,這種愛他一直沒有表達出來,他不知道的是,有的話,如果沒有説出來,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成年之後的生活實在是豐富多彩,工作也很充實。他已經習慣了母親對他的關懷,卻粗心大意的,從來也沒有關注到母親已經漸漸老去,他甚至從來都沒有偷過母親的影子。他知道了那麼多祕密,幫助了那麼多人,卻惟獨,沒有了解過母親的心。

“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不是為了握住我的手,而是要操控風箏的手柄。我把風箏交給她,克蕾兒的笑容無人能敵,我完全無法拒絕她的任何要求。”

“克蕾兒,你要知道,對我來説,你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孩,是那種可以用嘶啞叫聲擦去天空的陰暗、有着大提琴般音色的女孩。你要知道,全世界沒有一個女孩可以像你一樣讓風箏快速旋轉。”

“我們每天早上都在碼頭相見。克蕾兒會先去小雜貨店拿我的風箏,然後我們一起跑向廢棄的舊燈塔,在那裏度過一整天。”

“我編造一些海盜的故事,克蕾兒則教我用手語説話,我漸漸挖掘出這個很少人熟知的語言的詩意。我們把風箏線鈎在塔頂的欄杆上,”老鷹“盤旋得更高,在風中嬉戲。”

“中午,克蕾兒和我靠在燈塔下,共享媽媽幫我準備的野餐。媽媽是知情的,雖然我們晚上從來不談這個,但她知道我和一個小女生來往,一個不會説話的小女生,套一句鎮上的人對克蕾兒的稱呼。大人真的很怪,竟然會害怕説出某些字眼,對我來説,”啞巴“這個詞美麗多了。”

“偶爾,吃完午餐後,克蕾兒會把頭靠在我肩上小睡。我相信這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是她放鬆的時刻。看着一個人在你眼前放鬆真的很動人,我看着她沉睡,想着她是否在夢裏尋回自己的語言,是否聽到自己清脆如銀鈴的聲音。每天傍晚,我們會在分離前親吻。這是永生難忘的六天。”

這些對主人翁和克蕾爾愛情的描述讓我們知道值得慶幸的是,在愛情上,男孩沒有再一次在渾噩中迷失自己,當他成年後回到充盈着童年回憶的海邊小鎮,看到燈塔裏那隻帶有歲月痕跡的風箏,男孩終於領悟了這麼多年都在期待什麼,又應該去做些什麼。當男孩與克蕾兒的影子緊緊相擁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愛是如此美麗……

什麼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着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温馨、詼諧、愛、喜悦和哀傷,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動,甚至潸然淚下。它清新又純真,充滿了“小小的幸福感”,讓我度過了很美妙的閲讀時光,也為我保留了心裏的悸動和孩童般的無邪靈魂,讀完真的覺得心情愉快!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輔導員給我們發了一本《榜樣在我身邊,榜樣在我心中》,我愛不釋手,一口氣讀了三遍。書中的“勵志篇”中的幾個小故事,給我留下刀刻的印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殘志堅楓橋鎮小陳芾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從小身患腦灘,不能行走,但他跌到了再爬起來,用“男子漢,堅強點”的話鼓勵自己。還有一個只有八歲身患白血病街亭鎮小陳沛東,他既要吃藥,又要化療,但他頑強與病魔作鬥爭。挫折對弱者來説是塊絆腳石,對強者來説是塊墊腳石。正是這種意志磨練了他,使他更加酷愛學習。有一次,他發高燒去醫院就診,掛瓶2天,媽媽叫他休息,而他卻悄悄來到學校上學。終於在上第二節課時,他突然趴在桌子上昏到了。幸虧搶救及時,才保住性命。但病稍一穩定,他又去上學了,平時他學習專心刻苦,成績步步高昇。這種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愛迪生曾經説過:“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恆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當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輪椅上的小強者”,實驗國小教育集團慶同國小的“玻璃女孩”樑蕭丹得到了驗證。她多次骨折,手和腳都成了畸形,使不上勁。為了寫好每一個字,要付出同齡人許多倍的努力,別人用半小時,她就要花一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完成。到了刺骨寒冷的冬天,由於長時間坐在輪椅上,血脈不流動,手和腳冰冷冰冷,饅頭般的小手使不上勁;到了炎熱的夏天,背上、屁股上都長滿了痱子。口渴了,也竭力忍着,因為多喝水,就得多上廁所;渴的實在忍不住了,就嘬一口,潤一下嘴辰。感冒了,家長和老師勸她不要做作業了,但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她常常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名言來鼓勵自己。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年年被評為“學習小標兵”。 樑蕭丹等三人的這種充滿上進性、自信心的身殘志堅精神,在我看來,簡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自己的污點。

我一個身體強健、四肢發達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自己碰到學習上的一點小困難,常常偷懶迴避,也曾經超過人家的答案,家庭作業也偷工減料,做自欺欺人的蠢事。想想自己身邊的陳芾、陳沛東、樑蕭丹,想想蘇聯的保爾,我內心無比慚愧,臉紅得像鬥敗的公雞。今後我一定要一以鐵棒磨成針的意志,水滴石穿的毅力,百折不回的信心,立下寓公移山志,攻克文化理論山,不斷攀登學習上的高峯。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在寒假裏,我看了一本名叫《楊家將》的書,讀了它以後,我知道許多在宋朝時期的抗遼名將:楊繼業、楊延平、楊延德、楊延昭、楊延嗣、呼延贊……還有楊門女將:杜金娥、穆桂英、楊延琪、楊延瑛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六郎楊延昭和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先説楊延昭吧!他在戰場上智勇雙拳,而且先收服了“花刀嶽勝”,不久又收服了勇猛的孟良,不過幾天孟良又將他的好朋友——焦贊推選給了楊延昭。楊延昭連得三員猛將兵力十分強大。

穆桂英武藝高強,因為小時候讀過許多兵書,所以很熟實兵法。她又是破“天門陣”時的前線總指揮。

楊家將再一次抗遼的過程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郎揚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輝死於亂軍之中;四郎楊延朗被遼軍活捉;五郎楊延德失蹤。我覺得在學習上也要有楊家將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去年生日同學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過後,有點慚愧,才看了一部!開始看時,就想着到時候看完了能寫篇讀後感,就像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候常寫的讀後感。此刻擺在自我的牀頭,卻總有些原因,讓你靜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寫寫感受,看後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豐、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樣的性格,走着不一樣的道路。

記得當時看到瑞宣的一段獨白時,就發了一個動態,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寫道:瑞宣認識他自我,他覺得他的才力,智慧,氣魄,全沒有什麼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儘可能的對事對人盡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壞習氣減少他的石子的堅硬與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間,他的盡心盡力的結果與影響差不多等於把一個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並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懷中,或隨便的擲在一灘臭水裏。

當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狀態。可是就像瑞宣認識了他自我一樣,我彷彿也看到了自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夠細心謹慎,也沒多大的智慧與才氣,從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長是什麼?最怕問你擅長什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卻總有那麼一股勁,堅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還能做點什麼,我至少還能夠改變點什麼,我覺得,人就是要這樣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連你都不覺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過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或許,就是因為大多都是這樣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個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未來,此刻我的眼裏,我們的眼裏,大多都是完美。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變形記》,以一種絕望的筆調開頭。主人公在一夜好夢結束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大甲蟲。全家都因此惶恐。還不夠絕望嗎?我以為這就是最絕望的事。不單單如此,絕望之中還有孤獨:一個人的孤獨,一家人的惶恐,全人類的絕望。惶恐之後,餘下的辦法只有一個--------接受。習慣了就好。到這裏,在絕望的大山中似乎看到了一塊希望的石頭。淡淡的愛意出現了,妹妹細心的照顧,母親温暖的語言,都讓主人公看到了一陣陣的温暖。主人公也很知自己的情況,默契的陪和着。開篇緊張的節奏漸漸慢了下來,事情又得到了緩解,讓人開始浮想聯翩:也許,哥里高爾還會再變回來的,生活還會恢復原狀。可卡夫卡不這麼認為。我看到的只是光明,而卡夫卡看到的卻是全貌。熟悉,不過是厭倦的第一步,稍稍熟悉之後,無限的厭倦就在前面。終於,經濟上的重負讓這個家疲憊不堪也狼狽不堪,心理上的重負讓哥里高爾越來越多的做出他不該做的事-------絕望終於把他逼瘋了。他想剋制,又無法剋制。理智已經無法戰勝本能。對過去的回憶已經佔據了一切。他雖然擁有甲蟲的外殼,但他還有一顆人類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還存在一刻,他就仍然是個頂天立地的人。他無法忍受別人把他當作噁心的爬蟲,他渴望自己像原來一樣!但是,他又對曾經的生活充滿恐懼。對生活的恐懼又使他有些愛上了現在的狀況。矛盾,是矛盾讓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讓他死在自己房間的地板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説人物,哥里高爾,他就是卡夫卡的真實寫照。卡夫卡不僅僅在寫小説,他在寫自己,在寫自己的生活。

除了主人公,他的妹妹也是卡夫卡着力表現的人物。不像劣等小説那樣,把他妹妹塑造成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物。在《變形記》裏,每個人都是普通的,社會基層的小人物。他們都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小市民。他們的愛是建立在生存和金錢的基礎上的。當自己的生活美滿時,他們會去愛別人,關心別人,照顧別人。但是,一但別人破壞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夢想時,愛就不副存在了。餘下的,只是血淋淋的冷酷。從主人公妹妹上的變化上,這一點表現的入木三分。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也看出來卡夫卡不可估量的天賦。

小説的結尾是耐人尋味的。從結尾中,可以看到不止一種感情。哥里高爾在掙扎中死去了,生活又變回了原來的模樣。也許,比原來還要美好,在哥里高爾妹妹的跳躍中,哥里高爾被忘記了。不,這個人就不曾存在,以前的生活,不過是幻覺。在一場鬧劇過後,生活又滑回了原來的軌道。而他,哥里高爾,不過是薩姆沙一家生活中慢慢劃過的一道流星……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人間草木》是一本散文集。

文章分七輯,每一輯內容都不同。作者汪曾祺先生是個真性情的人,單單從目錄就能看得出來。每篇文章的題目都很直白,樸素、平凡但是帶着點詩意。“人間草木”這個題目只是其中一篇散文的題目,但是作為整本散文集的名字,卻很恰當。每篇散文的語言都很樸實,簡單,內容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情,普通得真的就像隨處可見的草草木木。不知是題目烘托了文章,還是文章烘托了題目?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麼都能寫,而且寫的有趣。卸去了華麗辭藻的文章讀起來讓人頗為心安和舒服。從回憶家鄉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種各樣的小吃,再到在聯大的生活、相識的老友、親人……幾乎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筆下卻別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頁的文章,把葡萄從一月到十二月詳詳細細地描寫了下來,但讀着一點也不使人厭煩。這便是魅力,或者説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經歷,《人間草木》這本散文集讀起來仍舊是温暖的。有人對散文不感興趣,認為它無聊,沒有跌宕的情節,像一杯白水。其實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擔得起這八個字的——   温和從容,歲月靜好。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寒假裏我借了哥哥的一本書來看,其中有一篇文章《大瀑布的葬禮》吸引了我,怎麼會為瀑布舉行葬禮呢?原來世界上的大瀑布──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枯槁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家、環境學的專家教授,以及熱愛大自然的人為瀑布舉行葬禮,哀悼將要消失的大瀑布。

瀑布為什麼會枯竭呢?原來在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發電,在瀑布上游建立了一座世界上的水電站,水電站高高的攔河大壩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凱達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減,而且,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沿河兩岸的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減少,人們再也見不到它那雄奇的氣勢了,它在羣山之中無奈的垂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了。

讀到這兒,我思緒萬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是這樣嗎?地球是生命的搖籃,萬物的母親,人類的家園,曾經,她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她開始哭泣,開始呻吟。

地球媽媽為什麼如此黯然神傷?原來,過量的農藥,大量的白色垃圾、隨意丟棄的電池污染了鬆軟的土壤,使地球媽媽的皮膚變得既板結又貧瘠。原來,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不經處理就排進河流,流入海洋,使地球媽媽的血液變得骯髒。原來,隨意堆放的垃圾散發出腐爛的氣味,越來越多的汽車排放出超標的尾氣,越來越高的煙囱散發的烏煙直入雲霄,使地球媽媽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地球媽媽像一個贏弱的病人,跟大瀑布一樣太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呵護了。

讓我們用智慧進化生存環境,用良知阻止破壞環境的現象,用勇氣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用熱情傳播環保的理念。從今天開始,隨手拾起灑落在地上的果皮紙屑;揮起鐵鍬,種植樹苗阻擋風沙的侵襲;勸阻將生活廢水肆意排入河流的行為從現在做開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的小主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塵埃落定開篇寫到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於是,整個小説的故事就圍繞着這個傻瓜兒子:展開,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雖然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是卻有着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

《塵埃落定》雖然講述的是少數民族——康巴藏族的故事,但這篇小説並不侷限於不於民族題材。小説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歷史,但這種歷史也是一種現實,這種現實通過這篇小説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被展現得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全文是處於同一種空間,但是也存在着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貫穿全篇的神祕預言。作者通過傻子少爺之口,多次表明自已“看見了”,見了未來。他固然不可能真的看見未來,但對於我們來説,歷史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舊社會的制度必要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被新的社會制度所取得。所以對於這片雪域高原土司制度的消亡,歷史卻早已知曉。因而,阿來不必明言,我們便可知道傻子少爺看到了什麼。這裏就體現了“傻瓜兒子”擁有超時代的預感。世上最後一個土司,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變化,藏族貴族階級無可奈何的沒落傷感,藏族人民渴盼擺脱欺壓迎接新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雪域高原在面臨變革前的動盪、傍惶、期待與困惑。這種預言營造的氛圍和情緒貫穿全篇,自然而然帶給了讀者極強的感染力。

接着就是小説對細膩而真實的愛情描寫得扣人心絃。小説中描寫的愛情,有傻子少爺對卓瑪朦朦朧朧的愛和依戀,也有侍女塔娜與傻子少爺間不平等的畸形的愛,有引發兵戈與世仇的老土司和央宗的愛,也有傻子少爺和塔娜之間的愛。全篇重點描寫的傻子少爺和美麗的塔娜之間的愛與恨,依戀與背叛更是動人心魄,把愛情的渴望、理想、美好、矛盾、背叛、無助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傻子少爺一生都在懷念桑吉卓瑪的奔放與激情,那是傻子少爺朦朦朧朧的初戀,但愛情雖然崇高,卻並非生活的全部。懷着愛的激情,卓瑪勇敢地與銀匠結合,但艱難的生活磨歷很快使卓瑪疲憊不堪,於是卓瑪選擇了離開,選擇了和跛子管家在一起。作者在塑造“卓瑪”這一人物形象的時候,將對愛情的追求和背叛集中在了她一個人身上;侍女因制度而被送到傻子少爺身邊,她的奉獻對傻子少爺來説具有成人禮的意味,這並不是傻子少爺和侍女自主選擇的愛,是源於制度的愛,而這種愛只能以悲劇收場;傻子少爺與茸貢土司之女塔娜的愛是傻子少爺一生經歷的最刻骨銘心的愛情,這是傻子少爺主動選擇的愛。塔娜與傻子少爺的結合並非是兩相情願的愛情,美麗的塔娜對愛情有着青春少女美好的幻想,但身為茸貢土司的女兒,她的愛情只能為了權力和政治犧牲。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一個除夕的夜晚,下着大雪。一個小女孩穿着一雙大拖鞋,手裏拿着一大把火柴。不久,在匆忙中,她把拖鞋弄丟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腳走路。小腳凍得又紅又青。賣火柴的小女孩很美,但她顧不上自己的模樣美不美。因為她正飽受着寒冷和飢餓的折磨。一整天誰也沒有買走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她一個小錢。家家户户燈火通明,沿街瀰漫着烤鵝的香味,因為今天是除夕,而小女孩卻不能回家。 小女孩在一個角落裏坐了下來,把把兩條小腿放在圍裙底下,不過她覺得比先前更冷了。她抽出一根火柴,在牆上一劃,火柴燃出了火花。小女孩彷彿自己坐在火爐前,裏面的火燒得正旺。突然,火爐消失了,只剩下一小截燒剩的火柴梗。

小女孩又點燃了一根火柴,火光照在牆上,牆變透明瞭。她看到了一個桌子上放着一盆燒鵝,肚子裏塞滿了梅子和蘋果。突然,那隻燒鵝從盆子裏跳了出來,徑直朝小女孩走了過來。這時,火柴滅了,一切又沒了。 一次接一次的幻想,讓她看到了生前關愛自己的奶奶。奶奶把小女孩抱了起來,越飛越高,來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天國。 一根渺小的火柴,照亮不了這個開闊的世界,但是卻能温暖一個小女孩的夢想。在小女孩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她感受不到寒冷和飢餓,在她的眼前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所以,我們沒有太多的悲傷獻給她。但是,這個世界的殘酷和冰冷,卻不能不讓我們深受震撼。除夕之夜,一個小女孩不得不走上街頭,赤着腳走在雪地裏。這幅不幸的剪影是那個不公平時代的最好見證。我們的同情心和善良,在這裏得到滋潤和洗禮。一個高尚的人,應該具備這樣一種基本的美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可是,我們有多少人的手裏有那樣一根火柴呢?而這個一無所有的小女孩,卻用她微薄的渴望和夢想幫助了我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nmjq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