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盧梭社會契約論讀書心得體會

盧梭社會契約論讀書心得體會

《社會契約論》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傑作,盧梭在書中堅持社會契約論,反對壓迫;提出"天賦人權",反對專制、暴政。下文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的盧梭社會契約論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盧梭社會契約論讀書心得體會
盧梭社會契約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社會契約論》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傑作,盧梭在書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強調自由平等,反對壓迫;提出"天賦人權",反對專制、暴政。其思想對當時社會制度進行道德評價或改造,為資產革命等提供理論根據。盧梭的思想理論對法國、美國等國家憲法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對推動我國新民主義革命也產生深遠的意義。

一、作者盧梭簡介: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空、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激進民主主義者、古典自然法學派代表之一。1720xx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父親離家出走,母親早喪,從小失去家人的關愛。沒有受過傳統、正規的教育,六歲的時候就閲讀許多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學、小説,開發了心靈的沃土,獲得豐富知識。十六歲那年遇上德.華倫夫人,在其幫助下,盧梭平靜地自學了八年各門學科,積累了廣博的知識,後來結識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漸漸產生其啟蒙思想。盧梭一生中論著甚豐,主要有《論科學與藝術》(1749)、《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55)、《新愛洛漪絲》(1761)、《社會契約論》(1762)、《愛彌兒》(1762)、《山中書簡》(1763)和死後出版《懺悔錄》(1788)。盧梭多次也因著作、思想而被迫流亡,過着漂泊的生活。但盧梭這些論著對近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等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批判,震撼了西方的社會,推動歷史進步。

二、本人讀《社會契約論》一書,對各章節的主要內容的理解:第一卷:本卷控討人類是怎樣由自然狀態過渡到政治狀態的,以及公約的根本條件是什麼。

第一章第一卷的題旨本章開篇指出了"人是生而自由的"觀點,繼而轉向"但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的困惑。當人民被強力迫服從時,人民就有權利推翻強力,從而恢復自由。社會秩序是神聖的基礎權利,是通過人們的約定而建立。第二章論原始社會本章盧梭指出,家庭是一切社會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的自然社會,通過比喻,政治社會猶如家庭的原始模型,但家庭中,父子關係是以愛為基礎;而地在政治社會中,主權者對人民就只有發號施令來代替,有着根本的區別。第三章論最強者的權利盧梭反對任何人將強力轉化為權利。並指出,強力並不構成權利,而人產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第四章論奴隸制盧梭強調,既然任何人對自己的同類都沒有任何天然的權威,既然強力並不能產生任何的權利,於是便只剩下來約定才可以成為人間一切合法權威的基礎。10人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了自己做人的資格,就是放棄了人類的權利,甚至就是放棄自己的義務。奴役權是不存在的,它是非法的、荒謬的、沒有任何的意義。奴隸制與權利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第五章論總需追溯到一個最初的約定盧梭指出,專制主義無法進步,它與治理社會存在着巨大的差別。公共意願除非通過選舉,否則要通過約定來確定。第六章論社會公約盧梭設想,當人類遭到不利於生存的障礙時,其阻力已經超出一個人自存的能力,人類要克服阻力獲得生存,唯一的動力就是共同協作,達成一種契約。

社會契約的每一個結合者轉出去自己的一切權力、財富、自由,僅僅是全部之中其用途對於集體有重要關係那部分,這種轉讓對於每一個人都有是同等的、毫無保留的、都有必須服從公意的最高指揮這下。由全體個人結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稱為共和國或政體。當其是被動時,叫做國家;當其主動時,叫做主權者;結合者都是人民,或叫作公民;指出主權在民的思想觀點。第七章論主權者盧梭指出,社會契約包括公眾與個人之間的規約,對於個人,他是主權者的一個成員,對於主權者,他是國家的一個成員。個人意志與公意不同,個人意志考慮是私人的利益,公意代表公共利益。任何拒不服從公意的,全體就要迫使他服從。第八章論社會狀態人類由自然狀態進入國家狀態下,會發生變化,人類由於社會契約而喪失的,乃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對於他企圖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東西的那種無限權利,而他所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以及對於他所享有的一切東西的所有權。26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類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面唯有服從人們自己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第九章論所有權本章盧梭論述財產的佔有權和所有權。

第二卷本卷討論立法(漢伏本)第一章主權是不可轉讓的國家成員之間的約定是政治共同體的基礎。主權是公意的運用,所以不能轉讓。主權者是一個集體的生命,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表自己,權力可以轉讓,但意志卻不可以轉移。個別意志與公意不可能一致的,個別意志偏於私,公意傾向於平等;如果個人意志代替了公意,政治體就解散第二章論主權是不可分割的盧梭指出,公意一經宣示就成為一種主權行為,構成法律。個別意志或者一種行政行

盧梭社會契約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十八世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首先提出了社會契約的概念,美國獨立後,依照《社會契約論》思想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憲法,走上了強國之路,隨後歐洲掀起了憲政狂潮,西方開始全面超出了東方。

在憲政發展過程中,民主改革和極權主義同時進行,所有的統治者都以人民的名義發號施令,無論獨裁者還是憲政者,前者以人民的民義屠殺人民,後者努力建立憲政國家,經過痛苦而艱難的抉擇,人類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和平與繁榮的世界環境,這是理性思想的勝利,雖然戰爭、恐怖、極權仍然威脅着人類。

中國在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宗教改革時候沒有表現出興趣,“西學東漸”也沒能使中國發生變化,明帝國依舊沉溺於天朝大國的夢幻中,政治上太監亂國、經濟上農業為主,對於個性解放、自由民主一無所知,全面繼承明帝國統制思想的清帝國,除了在經濟上達到封建社會最繁榮的局面外,別無進步,太平盛世的假象終於在十九世紀末被揭穿。

1840年鴉片戰爭,昔日強盛的清帝國不堪一擊,忍辱簽訂不平等條約,不久,中國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沒有提出任何新的觀念,唯一讓人驚訝的是洪仁玕從英國殖民統治地香港帶來的《資政新篇》,但《資政新篇》沒有涉及憲政,太平天國起義也就註定了不成功的命運。太平天國被鎮壓後,鑑於對中國落後的認識,清帝國推行經濟革新的洋務運動,與此同時,日本開始從憲政到經濟全面改革的明治維新,三十年多年後,儘管中國洋務運動成績斐然,但甲午海戰中依舊慘敗給了日本。

“馬關條約”喪權辱國,痛定思痛,慈禧太后及知識分中子的開明人士,無不認為憲政改革是中國的唯一出路,清政府開始憲制改革的討論,然而激烈的權力鬥爭讓憲改擱置,此刻的中國已經無法忍受清政府的漸進改革,xx的保路運動導致辛亥革命,清政府壽終正寢,憲改無疾而終,從此中國由對憲改理性温和思考轉變成激烈抗爭,軍閥混戰、日本入侵,國共內戰,一切讓我們眼花繚亂,慘烈的近代史並沒有使我們吸取太多教訓,新中國的憲法無力阻止共和國主席變成階下囚,儘管他是無罪的,但是不能保護普通公民的制度也不能保護共和國主席,其後結束了十年浩劫,可不是靠憲法來完成,我們的法律還是那麼蒼白無力。

在強調法治中國的今天,學習憲政、瞭解憲政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有必要將憲政來龍去脈瞭解清楚,明確憲法的精神和原則,畢竟只有廣大人民真正具有公民意識,才有可能構成真正的法治和民主制度國家。

“人生而自由”,盧梭説,“人的這種共同的自由來自他的本性。他的第一法則是自己的存活,他的第一要務是自己的利益。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對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擁有唯一的決斷,他因此成為自己的主人。”

任何違揹人權的藉口都會造成獨裁,十八世紀的盧梭顯然不能先知先覺後世的法西斯主義和極權主義,但他預料到了以人民名義專制的理論,所以他堅定不移支持自由的人是共和國制度唯一基礎。因為契約,我們從人民變成了公民,我們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權利,也要考慮自己的責任,我們不僅對自己負責,我們還要對社會負責。

也許每個人對人權和主權的理解並不相同,但是如果按照盧梭的論述和定義,人權是在主權之上的,這兩者並不矛盾,人權是主權的基礎,主權體現的是人權。盧梭的理想社會最終在慢慢變為現實,這需要公民用智慧與勇氣來堅持原則,在法治不完善的國家,法律並不總是保護人民權利的,如果個人行為與法律相牴觸,特別是造成激烈的衝突時候,我更傾向於用良知來判斷和行為,而不是法律條文。

盧梭社會契約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一書為近代的民主思想與民主運動提供了一項重要的理論基礎,即主權在民論,從而使這部書為近代世界民主主義帶來了福音。本書理應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穆勒的《論自由》、馬克思的《資本論》等經典著作並列,標誌着人類近代思想理論的高峯。《社會契約論》曾為十八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美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論綱領,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獻之一。以盧梭為代表的天賦人權思想在上個世紀的初期傳到我國,在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曾經產生過一定的思想影響。

通過閲讀《社會契約論》一書,可以概括出其中心思想:人是生而自由與平等的,國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協議的產物,如果自由被強力所剝奪,則被剝奪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權力,可以用強力奪回自己的自由;國家的主權在人民,而最好的政體應該是民主共和國。本書主論的觀點雖然基本上是從主觀上出發的,但在十八世紀下半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前夕提出,終究起過進步的歷史作用。社會契約的理論集中的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民主思想:針對封建制度和等級特權,提出爭取自由和平等的戰鬥口號,並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美國革命的《獨立宣言》、法國革命的《人權宣言》以及兩國的憲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繼承和體現了盧梭的理論精神和政治精神。

在本書中盧梭所要論證的道理不外兩點:(一)自然權利論,即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按“天賦人權”的“天賦”一詞,原文為“自然的(naturel)”,“天賦人權”原文是“自然的權利”。(二)人民主權論,即主權在人民,政府是人民自由意志的產物,所以人民有權廢除一個違反自己意願、剝奪了自己自由的政府。這個理論成為近代世界民主訴求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社會契約論》共四卷、四十八章。其中可以將第一卷看作是論人民主權;第二卷是論立法;第三卷是論政體;第四卷是論民主與監督體制。但其始終不離上面所要論述的兩點。

在第一章第一卷的題旨中,盧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當人民被迫服從而服從時,他們做得對”。但是這種服從必須是合理的和合乎要求的,如果是出於不正當的理由。那麼,“否則別人當初剝奪他們的自由就是毫無理由的了。”這些闡述了其“天賦人權”的思想,提倡“人是生而自由的”,“人們有權獲得自由,不是強力可以剝奪的。”盧梭又説;“人是被迫自由的。”只要人民在強制下真的認了服從了,暴力算達到了目的;一但人民能夠砸碎這種鎖鏈並付諸行動,暴力的結果就更妙了,因為,人民憑着暴力奪回了他們因暴力而失去的自由。這裏,或者自由的奪回是合理的,或者自由的失去是不合理的。 “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於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並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盧梭出於保證個人權利的目的,在《社會契約論》裏提出主權權力是有界限的國家絕不能給公民加以任何一種對於集體是毫無用處的約束,但是這種強調整體道德性的主調,始終壓倒個人意志的聲音。

在關於人民主權問題的時候,盧梭説:“主權是不可轉讓的和不可分割的。”“立法權是屬於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屬於人民的。”而“人民主權的部分讓出,才能與社會建立一定的契約。”“社會秩序是組織其它社會權力的一項基礎的神聖權力”。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還是藴涵着契約思想,要公民學會妥協。縱觀盧梭有關主權性質的論述,可以看到他在這裏強調了人民必須直接行使主權。無論在權力的歸屬與權力的行使上,盧梭都強調人民是政治活動的不可或缺的主體。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在國家政體的分類上,盧梭只承認民主共和國,就是按照公共利益的需要,由人民自己制定法律,由人民安排政府去存的國家。

盧梭有着濃厚的詩人氣質,他的政治思想也是非常之個性化的,其本人的一生有着不太平凡的心靈的和感情的經歷(相關內容請閲讀有關盧梭人生經歷的資料),這也不免反映在他的邏輯思維上。盧梭並沒有能超出他自己時代的和階級的侷限。他理想中的永恆正義和理性王國,歸根結底,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的呼聲,而天賦人權的學説實質上也只是那個時期所有制的理想化而已。不過,他的熱情和真摯,他的獨立思考,他對人與人道的深切執着,他對世俗權威的藐視,曾給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許多光輝的民主思想和辯證法因素曾鼓舞了近代許多的革命者,從法國的羅伯斯比爾到中國的鄒容、陳天華。

盧梭和法國大革命距我們今天已經兩個多世紀了,但是當年遺留給我們的那些思想瑰寶:啟蒙理性主義、天賦人權等等,作為人類文化的遺產是永遠值得後人診視和認真研究的。人們的思想認識只有在前人已有的基礎之上才有希望進步並達到更高的水平。一個傳統的政權是可以或者應該徹底砸爛的,但一種思想文化的傳統,卻是不應該,而且永遠也不可能徹底砸爛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kn8m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