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精選28篇)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精選28篇)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

一直喜歡《百家講壇》這個欄目,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上對《論語》對《莊子心得》侃侃而談時,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説中國的儒家思想,在社會這個尺度上,要求人坦蕩,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層面上要求人飛越。坦蕩是我們的一份社會責任,超越是我們的生命境界。對《論語》對《莊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產生興趣。再一次認真聆聽了于丹老師對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思想的深刻解讀,在她瀟瀟灑灑、滔滔不絕的精闢闡述下,引領我走進莊子那無邊遼闊的精神世界遨遊了一番,猶如給心靈洗了一個澡,頓覺神清氣爽。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精選28篇)

以前讀莊子的文字,無知的我覺得深奧難懂,沒有讀出莊子超凡的思想,在於丹老師旁徵博引、妙趣橫生的語言中,我才領悟到莊子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獨到的講解給了我新的啟迪與感悟,結合我的經歷,對於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認識與思考。于丹老師説: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薄為大,因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莊子的逍遙遊。莊子所指的逍遙遊我個人認為是從道家創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礎上演變而來,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把水的豐厚內涵融會貫通於生活中。

莊子有水一樣的品行、水一樣博大精深的知識滋養着後人的靈魂,他有水一樣溶納萬物默默奉獻而不爭名利的氣節與胸懷;有水一樣曠達頑強隨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樣的靈活讓處於艱苦環境中的他安貧樂道;有水一樣的清澈如明鏡照出善惡美醜,他有水的無慾無求而襟懷坦白、有水的寧靜達觀內斂;他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自然之理。,我願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營養精華。莊子提倡的逍遙遊又如何讓我的生活受益,並由此快樂的呢?

有時與女兒外出,經常聽到不認識的人説看不見好可憐之類的話,世人認為失去光明後的我行動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聲歎氣中怨天尤人。他們不知,我是賽翁失馬、焉知非福,我一直認為沒有絕對的幸與不幸,什麼樣的心態決定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時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從莊子的逆向思維來看,我有更多的時間與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不知我以書為友、以歌為伴、以琴為樂;他們不知我可以在書的海洋中盡情遨遊、可以用不嫻熟的歌聲來寄託情懷、可以在不純熟的琴聲中放飛思緒、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記錄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發我的真情實感,因此我活得真實而輕鬆;我有更多精力和時間陪孩子老人,享受天倫之樂。我不必為工資為獎金的高低而憤憤不平、不必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為職務的升降而憂心沖沖;我眼裏無外表美醜之分、無地位貴賤之分。我喜歡這淡泊平靜、與世無爭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雖身在蝸居,但我的靈魂可以象莊子那樣在天地之間自由逍遙,我得到了人格的昇華與超越,豈不快哉!如今我用心靈代替眼睛來感知紛雜的世界,適應並感謝上天賜我的這種生命方式,讓我有機會內視反省自己,懂得內斂於心而不張揚。書籍涵養孕育了我,讓我浮躁的心變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稜角,讓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看待我身邊的人和事。

遊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歷程,在這個心靈歷程中我體會到莊子逍遙遊的快樂與寧靜。如果我沒失明,物質的利益會迷惑我的雙眸,有可能會在外界的誘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牽絆、被無窮無盡的慾望所捆綁;或者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甚至參與賭博而遠離書籍。是異樣的人生讓我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讓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過得很自在、很充實。

正如於丹老師所言:我們需要一種歡欣的感性,這種感性之心使得我們觸目生春,我們所及之處充滿了歡樂。我的心與親人緊緊相連,想到他們我就感到無比温暖。綿綿不絕的愛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讓我有了精神寄託,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莊子提倡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個人主義,于丹老師講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線,這才能夠做到這個世界上行為的守則。是的,自由的原則就是以不妨礙別人的自由為前提,但本人還要具備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質,擁有一顆高尚純潔的靈魂,那些貪贓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內心有愧又怎能達到逍遙遊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體驗的過程,它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內心的一種感受,我把這種感受強化並不斷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過我的逍遙是建立在衣食無憂、清閒悠哉的條件上,如沒有穩定的經濟與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後盾,就沒有這份閒情逸致談逍遙了,因為我畢竟是俗人一個。而莊子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他在貧困交加之時,依然淡定從容、超然豁達。楚國大臣請他做丞相,他寧願做一介農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現在多少人處心積慮甚至不擇手段想升官發財,與之相比,莊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氣度!一個人即使沒有糧食沒有金錢,但不能沒有思想沒有靈魂。

我滿足於目前的生活狀況,對於物質我沒有過多的慾望,在我看來,簡單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學家周國平老師説: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我希望女兒長大後擁有一顆慧心,做到寵辱不驚,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過着飄逸恬淡的生活。

感謝于丹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重新認識了莊子,感謝莊子,他教會我們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無論人生有何種境遇,都能樂觀坦然地面對,平庸的~我遠遠達不到逍遙遊的境界,我還沒看破世間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麼就以莊子的逍遙 遊作為我的精神目標,超越自己,樂觀生活 。

《莊子》塑造的眾多殘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為突出,反映了殘疾人從認識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過程,代表了《莊子》中殘疾人的精神。

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

不過,他的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思想,因此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莊子善於用寓言來説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莊子》,亦稱《南華經》,是道家經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莊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餘字。在那個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非常長篇的東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引申出《齊物論》的觀點,極力論證萬物的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和人生貴賤、榮辱的極端無常性,因為莊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歸真,順其自然,不要為了追求名位、富貴等等,而傷害天然的本性。

莊子把事理的無窮性與人類認識的相對性,宇宙的無限性與具體失誤的侷限性對照起來分析,顯示出他對於絕對與相對、無限與有限的辯證關係的理解有着高度的靈活性,這對於人們突破認識上的侷限性,從而臨武到天地宇宙的無限廣大性,無疑是很有幫助的。,莊子流暢的文字下,所顯露出的不朽思想,顯然是隻得我們從多個角度學習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這種活靈活現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其中的許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從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到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就是以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來告訴我們,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為我們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會因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呢?可是,許多人因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因小失大。

從古至今,驕傲永遠都是成功的最大敵人,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只有謙虛謹慎,虛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徑。千萬不可以自滿於現狀。

接下來,他們又開始談論事物間的虛實關係,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因為冰雪對於它們來説太虛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談論天地,對於井蛙而言,天大也太過於虛妄了。確實如此,舉例來説,比如説教育,在有些時候,這些的虛妄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真是太多了。於是,就要怪,學生會説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學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規則在內的許多規則了。但是反過頭來,看一看,似乎身邊的許多事情確實都是如此。

下面,他們又討論到關於事物間的大小關係,天地算是大的,然後比起宇宙來真是滄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卻又顯得渺小。

莊子用我們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體,用河神與海神之間的對話,引申出《齊物論》中的觀點,極力論證萬物的大小、是非的無限相對性和人生貴賤、榮辱的極端無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筆,告訴我們,做人要返璞歸真,順其自然,不要為了追求名位、富貴等等,而傷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訴我們做人要虛極靜篤,謙虛謹慎,不可驕傲自滿!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3

很慚愧,對於這本璀璨的不朽之作,過去我只是從有關的書刊上看過一些介紹。在老師的推薦下,暑假裏我的手中就有了這一本徐遲先生翻譯的最新修訂本。

正如徐遲先生在序中所説,這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

“我引以為容的是,有一來客用黃色胡桃葉當作名片,並在上面寫下了幾首斯賓塞的詩,我把它當做我的陋室銘:

‘人們來到這裏,充實了小屋,

不需要多餘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順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靈,最能怡然自得。’”

“我希望我們的農夫在砍伐一個森林的時候,能夠感覺的那種敬畏,就像古羅馬人在一個聖林裏間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時候所感覺到的敬畏一樣,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森林是屬於一些神靈的。”

“有一千個人在伐着罪惡的枝椏,卻只有一人在猛砍着罪惡之根。”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梭羅在《瓦爾登湖》詳盡地描敍了森林中的自然環境和他在瓦爾登湖的生活。他來到了瓦爾登湖,“是因為我希望能謹慎地過活,而對生活的基本現實,看看自己能否學到生活必定會教我的東西,以免臨終時才發現自己原來沒有生活過。”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美國獨立日,他住進了自己蓋起來的湖邊的木屋。在這木屋裏,這湖濱的山林裏,觀察着,傾聽着,感受着,沉思着,並且夢想着,他獨立地生活。

他在書中寫下如何建築木屋,種豆,鋤草鬆土,閲讀或者在雨後穿越荒涼的曠野和沼澤,以及在黃昏中逡巡在的門口,隆重地守侯那些決不會來的客人。有許多篇幅是關於動物和植物的觀察記錄。梭羅在這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觀察鳥類、動物、花草和樹木的變化,以致於很多的人誤將此書理解成一本有關自然的文獻,而忽略了其中的美感。

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千年如一。風中山毛櫸的甜香,赤楊或白楊搖曳生姿,豆子的柔美吟唱,貝德福或康科德的鐘聲,遙遠山脊上的微藍,古代的醉鬼和宴飲者的頑固的精靈,菲茨堡鐵路上呼嘯而來的汽笛,在不同的時間來到湖邊流連……

哈丁曾説過《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的兩年又兩個月裏,僅用很少的時間憑藉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後使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梭羅面對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變為理性。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説,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4

説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裏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説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着“到底是怎麼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

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願,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

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

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歎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麼評價。

芸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温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餘,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遊。

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閒着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後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鬱鬱而終。

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麼還能跟人分享。或許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芸孃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

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麼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後只能看見他終日靠着家裏的庇廕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後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麼養家餬口,竟然還繼續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媳,託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後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續後代了,為啥是芸娘沒有後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後這句,真是噁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

陷入糾結。

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後來又説唯有朝雲能識我。

冒闢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

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5

這天又下雨了,安迪帶着貝洛去了老奶奶家。老奶奶在做縫紉活,而且她還沒有吃飯,於是,安迪跑去給奶奶做了一頓飯。安迪向奶奶介紹了他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外婆,在奶奶眼裏,外婆可能比她富有很多,但奶奶卻沒有在意,認為她是一個很棒的外婆。奶奶是個孤獨的老人,她的孫女在加拿大,她卻孤身一人地待在這裏。奶奶還給安迪講了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候,奶奶還是個小姑娘,她的叔叔告訴她:有一片壯麗的大森林,那裏到處長着鐘錶。奶奶信以為真。到了晚上,就把家裏所有的表都埋在花園裏。第二天,母親報了警,説有小偷把她家的表全偷走了,奶奶承認了錯誤,不過她還是有點生叔叔的氣。另外,我覺得奶奶是個固執的奶奶安迪還講了好多關於外婆的事情給奶奶,就這樣,安迪有了一個外婆和一個奶奶。

我覺得安迪是個懂事的孩子。奶奶幹了一早上的活,安迪去給老奶奶做飯,而不是袖手旁觀。安迪怕老奶奶腰疼,不讓她栽花。老奶奶非要跟他一起幹,安迪搬來了一把椅子,讓奶奶坐在上面,而不是讓奶奶站着。我覺得奶奶是個固執的奶奶,活不幹完絕不吃飯,患着風濕病還非要跟安迪一塊兒栽花,但你也得為自己的身體着想呀!

安迪,祝你和新奶奶還有蘋果樹上的外婆過得幸福!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6

今天,我讀完了《蘋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這本書很有趣、很精彩。

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安迪沒有外婆和奶奶,這令他非常傷心。然而有一天,安迪在蘋果樹上發現了外婆。外婆穿的很奇怪:戴着羽飾帽子、有白色鬢髮、胳臂上挎着大挎包、裙子下面露出帥氣的白色花邊褲。外婆不僅打扮奇怪,行動也非常奇怪。她帶着安迪去遊樂場玩耍、去草原上套野馬、去海上探險……和其他外婆比,這是很“奇怪”和“另類”的外婆。

有一天,鄰居搬來了一位老奶奶。安迪便有了奶奶。奶奶教他煮土豆、和他一起種花、給他講許許多多有趣的小故事……最後,安迪在外婆和奶奶的關心和愛護下,懂得了許多道理,也有了一個快樂的童年。讀了這本書,我好想有個書裏的外婆和奶奶,和她們一起度過我快樂的童年。

這本書還讓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和奶奶。我的奶奶在家裏為我們洗衣做飯,我很想對她説一聲:“奶奶,你辛苦了!我以後也會幫您做家務的。”還有外婆,我想對她説:“外婆,謝謝您對我的疼愛,雖然我們不住在一個城市,但是有時間我一定會去看您的!”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7

讀過許多次《孔乙己》然而在課堂上那安靜又有些詭異的氛圍下,仍不覺為這個充滿笑聲的悲劇心頭一振,一個自認為應有“用武之地”而始終守着那件破舊長袍的“君子”,卻成了連生死與否都讓人不屑知道的笑柄,怎能不令人扼腕。孔乙己的人生確是一場悲劇,不光是他坎坷的求仕之路,也是他在無能實現自己所願而自甘墮落時的自卑。本該是個從頭至尾都自命清高的人,卻也成了好喝懶做、偷偷摸摸的偽君子。那麼,如果孔乙己真成了秀才,成了舉人,他會同范進一般喜極而瘋麼?我想是會的,孔乙己受到蹂躪並無比范進少,可是否有人打得醒他呢?人情冷漠又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下,真懷疑那些酒客們會在孔乙己中舉而“瘋”後搶光了他的錢財。都説是鏡子總會反光的,而孔乙己卻是反不了光了,畢竟“之乎者也”令人聽不懂,還成了人前人後的笑料。

其實孔乙己也算是要向上爬的,或説他也是個熱衷於讀書的人。只是他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在一個赤裸裸的制度下,不得不説,他要爬的那根杆子太光滑,叫他如何攀得住呢?社會的腐朽和科舉制度的懨懨之態讓多少孔乙己這樣的人至死還活在他的君子夢裏。

有位子好像曰過: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魯迅先生卻説: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麼誰把孔乙己的路大約也的確堵死了呢?他的路還沒有走,就要隨着時代的沒落而結束了。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8

“不論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這首小詩是亞瑟在臨死前寫給女友瓊瑪的一首詩。而亞瑟則是一部長篇小説《牛虻》中的主人公。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短短的二十個字,卻充分地體現出了牛虻堅強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

牛虻是一位革命者,他一生經歷了無數風霜雨雪:曾經在農場當過馬車伕,在妓院裏洗過碗碟,在馬戲團裏當過小丑······接着又開始流浪,經過一次次鬥爭,他堅決加入了意大利革命青年組織。在革命工作中,他拿起筆寫文章痛斥黑暗統治。狡猾的敵人把他抓進了監獄,但他毫不畏懼,仍舊從容不迫。他在寄給女友的信中這樣寫道:“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就要被處死了。他們為什麼要殺我呢?”我心裏一陣酸楚。是啊,他説意大利的驕傲和自豪。

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牛虻”。很多人物都為我們的國家奉獻了一份力,他們都是我們不該忘記的人物。精忠報國的岳飛;收復中國台灣的鄭成功;虎門硝煙的林則徐······數不勝數。他們不都是中國的“牛虻”嗎?如果沒有他們我們還會有今天嗎?

啊!牛虻,我讚歎你,又敬佩你。我願做一隻新的中國牛虻,為我們中華歷史寫下新的篇章。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9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外婆和奶奶,但安迪沒有,他出生前,外婆和奶奶已經去世了。他現在只能看到照片上的外婆。一天,他坐在蘋果樹上發呆時,外婆突然出現了。安迪確信那就是外婆,他和外婆幹了好多有趣的事,一起去遊藝場,一起去套馬,一起在海上駕駛帆船……

他還有了一個奶奶,只不過這奶奶是安迪的鄰居。

相比之下,我現在幸福多了,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還健在,外公經常陪我下棋,外婆和奶奶會做許多好吃的,爺爺會陪我一起騎自行車。小時候,我基本上都住在東錢湖,一直是爺爺奶奶照顧的,到了幼兒園的時候,我才回到市區的家。就算上了幼兒園,還是爺爺奶奶每天辛苦地接送,做晚飯,我要好好孝敬他們。

記得有一次,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去象山拜訪一位朋友。到了那邊,我們去乘了一次快艇,我特別地興奮。由於風太大的緣故,爺爺奶奶怕我掉到海里,特意擋在我的前面,浪花打濕了他們的衣服,但他們依然保護着我,我很感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好好珍惜跟長輩在一起的時光,要孝敬長輩。

我們幾乎沒個人都有一個外婆和奶奶,可安迪着個小男孩卻沒有,這讓他很傷心。

安迪下午約他的兩個好朋友去自己家玩,可一個説要去外婆家玩,一個説要去奶奶家玩,安迪很不開心。回到家安迪問母親自己為什麼沒有外婆和奶奶,母親説安迪的外婆和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接着媽媽拿出了外婆的照片讓安迪看,安迪看完後就自己爬上蘋果樹去玩了。這時外婆突然坐在了他的身邊。

他們一起玩了很多遊戲,當然,這個外婆是安迪想象出來的。一天下午安迪正要爬上蘋果樹,一個老奶奶叫住了他,有事要他幫忙,安迪幫了老奶奶很多忙,老奶奶也幫了安迪很多忙。安迪有一個想象出來的外婆,還有一個鄰居奶奶,安迪有了外婆和奶奶,這讓他很高興。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並不是沒個人都有外婆和奶奶,如果有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們。

昨天,我媽媽讓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蘋果樹上的外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文迪的小男孩,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外婆和奶奶,唯獨安迪沒有,這令他很傷心。他做夢都想要一個外婆和奶奶,終於有一天,外婆從天而降,來到了安迪家的蘋果樹上。外婆和他一起去遊樂場、去套野馬、去海上冒險……但是外婆的打扮很奇怪,裙邊下總是路出好笑的白色襯裙花邊;她總有些大膽新鮮的注意,就算被警察處罰她也不在乎,外婆很愛安迪,自從外婆出現以後,他們兩個就形影不離。

安迪和他的外婆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呢?我還沒有看完,所以我還不清楚。但是,我希望他們以後還會象現在這樣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等到以後我看到的時候,我會講給你們聽得。

自從讀了《蘋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我覺的安迪不是一個沒有外婆的孩子。他是一個幸福的孩子,他的奶奶對他也很好,雖然他讓奶奶生氣過,但他勇於誠認錯誤,這一點我很崇派他!安迪原來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因為,他以前沒外婆和奶奶,所以説他可憐)。他的同學知道他沒有外婆和奶奶還對他説一些讓他傷心的話!

我給你講了我的故事,你有的話也講給我聽哦!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蘋果樹上的外婆》。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安迪從小就沒有外婆和奶奶。他一直想有一個外婆和奶奶。然而有一天,安迪就在蘋果樹上發現了他的”外婆“。

外婆帶安迪去套野馬,去遊樂場玩,去海上冒險等等。

外婆特別好玩,尤其是她的打扮。裙邊下面總是露出白色的襯褲花邊。外婆還有一輛特別神奇的小汽車。她的汽車能睡覺,能聽音樂,能喝飲料,還能吃點心。

沒過多久,又搬來了一位老奶奶。安迪幫助老奶奶幹活,種花,老奶奶幫安迪縫襪子,做李子蛋糕。他們之間成了無話不説的好朋友。

安迪以前沒有外婆和奶奶,可是現在有了。他有一個能陪他去那麼多地方的外婆,也有一個愛他的奶奶。安迪真幸福。我要向安迪學習,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0

《黔之驢》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象豐富、大膽,在詼諧中帶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今天有空閒的時間,我又翻開了《三戒》,去品讀《黔之驢》藴含的智慧與哲理。

《黔之驢》這則寓言,講的是一隻驢被一個好事者帶入貴州又放到山下最後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切都起源於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沒有這個奇怪的想法,驢的命運就不會有這麼悲慘了。説不定,驢仍然過着雖然平淡但屬於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發奇想,把驢帶入了貴州,卻沒有讓驢去做它擅長的事情,這分明就是不識材、不會用材了!人家伯樂都可以發現馱車之馬是可用之材,使馱車之馬脱離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卻沒有發現驢的長處,還覺得驢一無是處。這個道理,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樣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過好事者告誡統治者們不要不識才,而是要用人之長。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事情。只有讓每一個人都去做他擅長的事情,才是人盡其才。

話又説回來,這好事者就是要將驢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應該事先將保護自己的技能傳授給驢,使驢不會落入老虎的利爪,成為老虎的食物。不然的話,驢也不會因為“技窮”成為千古笑談了。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1

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她,被視為異類,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猶太人,便令她死於非命,像是 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在對春天的憧憬中凋謝了。

安妮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和希望,她的命運像是一幅帶着壓抑色彩的油畫,讓人感到悲哀。她每天給那個神祕的吉蒂寫信,透過一扇不常開的小窗子來觀察這個世界並記述着她對一切的想法,還幻想着成為一個作家或記者,可惜的是還未等她走出這個牢籠,便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她的悲劇也是給每個人的一個警鐘,是一個凝結着太多太多鮮 血的教訓。

安妮很天真,她一直盼望着戰爭的結束,又像是一個真實的記錄員,不斷地從小窗户中瞭解外面並一一記錄下來,她想用她的日記來告訴人們種族歧視的不該,在她的日記中也流露着憤怒與恐懼卻依舊寫道:“世界雖然這樣,但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也許她永遠也想不出自己會被出賣而進入一個永恆的噩夢吧,只留下這本日記,記載着她的痕跡。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也許戰爭早已遠離,但請每個人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2

戰士的歷練

漫遊在書架上,腦子裏都是空白。面對滿滿的書籍,忽然間一種莫名的激動湧上心頭,但自己始終下不了手,因為每一本書我都太喜歡了。

隨手拿起一本書——《牛虻》,翻開它,也翻開了我對它的理解,它對我的影響。

《牛虻》作於一位英國女作家伏尼契,講述了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於富商家庭,但成年後毅然投身革命。由於疏忽,他泄漏了機密,使得戰友被捕,令青梅竹馬的女友琴瑪誤會,並痛苦地發現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他以假自殺為掩護,憤然出走,在外漂泊了20--年,歷經艱辛,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國組織武裝,偷運軍火,積極準備起義。最後不幸被捕,面對軍方的威脅和生父的勸降,不為所動,從容就義。

可以説他是富二代,但他也和大多數愛國人士一樣投身於革命之中,不為身份,只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信仰。即使失敗過,痛苦過,掙扎過,也不曾後悔過。成長的道路需要付出代價,牛虻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其頑強的毅力造就了他成為了一個出色的革命者。面對威脅和誘惑,不妥協,不接受,遵守心中的那一個信念,從容就義。

他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令我佩服,令我尊敬,更令我向之學習。國家危亡,民族衰落,人們懣懣不平,那時候的你毅然站了出來,給了國家希望,民族希望,人們希望。向國人做出了榜樣,你是個偉大的人。學習你的愛國之情,學習你的大義之情,學習你那般毅然的精神,是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所需要的文化糧食,我們要向你學習,吸收你的可貴。讀着你的事蹟,傾聽着你的心聲,讓我想到了我們國家的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就懂得赴日學醫,後來因為愛國主義精神,覺得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醫不如學文,於是毅然的棄醫從文,走上了用文救國的道路。中途也受盡了苦難,但他也沒有放棄,因為心中有信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終於歷盡千辛萬苦,苦盡甘來,呼醒了一大批的愛國青年,人們的思想轉變,迎來了救國路上的一片曙光。

牛虻和魯迅的出生身份不同,但是他們的志向一樣,他們都愛國。國家是我們生長的地方,因為有它,我們快樂着;因為有它,我們幸福着;因為有它,我們驕傲着。萬一,哪一天它開始變小,逐漸變小,最後消失了,那我們應怎麼辦?我想,肯定是痛苦着,煎熬着,絕望着。因為我們是祖國的兒女,小小的翅膀裏懷揣着大大的愛國夢想。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為祖國注入力量;熱愛自己的民族,為民族增加生機;熱愛我們選擇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3

《簡愛》

好詞:

貧窮、低微、不美、緲小 靈魂

沉着 具備 奇特 勝利 束縛

避免 忍受 愚蠢 軟弱 賜予

剝奪 墮落 顛簸 彼此 平等

兇橫惡煞 波濤洶湧 翩翩起舞 鬼哭狼嚎 碧波盪漾

好句:

瑟瑟的空氣中,我跺着腳,焦急地等在長長的隊尾,組詛咒着這該死的冷天。

憐憫和善行之間,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距離。

這就是牽掛,它是乾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裏的一輪暖陽,滋潤、温暖着我們的心靈。它是世間美好的情感,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愛。

蒼灰的校舍像個久病的老人,隨時有到小區的可能;幾隻麻雀從教室已經沒有了玻璃的窗户啾的一聲彈出來,一直彈進濛濛的天際··· ···

信中的話猶如利刃穿透了我的靈魂,讓我脊背一陣陣發涼。

他從眩暈中醒來,一切忽然變了樣,彷彿天塌地陷般,整個世界都在旋轉,在顛來顛去。他聽見了他被打碎的人生稀里嘩啦破碎的聲響,多麼易碎的玻璃人生啊。

“噢,你想要算命嗎?”她説,那口氣像她的目光那樣堅定,像她的五官那樣嚴厲。

“我並不在乎,大媽,隨你便吧,不過我得提醒你,我並不相信。”

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要是上帝賜於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

不要因為寂寞去戀愛,時間是個魔鬼,天長日久,如果你是個多情的人,即使不愛對方,到時候也會產生感情,最後你怎麼辦?

不要隨便和別人上牀,否則將來遇到一個真愛,但他卻是個潔身自好、有原則的男人,你會後悔當年的所作所為。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4

《牛虻》這本書是我讀國中的時候買的,那時候不知道這本書寫的是什麼意思,而且也看不明白,只覺得這是一本比較特別的書,所以買回家就斷斷續續的把它看完了,但是腦海裏卻沒有多大的印象。放暑假的時候我無意看到這本書不知是哪來的一股力量,讓我一下子又把它看了一遍。

這次學校讓我們每人看一本書,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看這本比較好,可能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也很快,於是我又一次地拿起這本書,可能是我認真看的緣故吧,覺得當第一眼進入此書開始閲讀時,雖不懂文字串聯所表達的意思,但是語言的優美已深深吸引了我。

牛虻(亞瑟·勃爾頓)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在革命鬥爭中學會了堅強,並支撐了他的事業。《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大筆勾勒和細緻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後,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鬥爭,錘鍊成一個為統一和獨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戰鬥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的藝術手段,通過跌宕有致的情節(牛虻因誤會被認為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為裏瓦雷士。在那裏,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火時由於疏忽被捕,最後被殺),鮮明生動地塑造了牛虻這個為意大利民族解放忍受苦難英勇犧牲的典型人物形象,體現了意大利愛國志士的剛毅精神及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牛虻在革命鬥爭中逐漸變得堅強起來。剛出場19歲的亞瑟有點像十六世紀肖像畫裏的意大利小夥子。“從他那長長的睫毛,敏感的嘴角和嬌小的手腳看,身體各個部位都顯得過分精緻,輪廓格外分明。”而經過革命鍛鍊之後的牛虻則是“空空寂寞中把他壓垮的幽靈似的恐懼、虛幻世界裏的幻像,都隨產生他們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陽光芒四射,敵人出現在眼前,他便鬥志激昂,再也無恐懼可言。”牛虻所有的一切,在監獄執行死刑的士兵則是這樣認為的:“他那直剌人心的雄辯,他那無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氣,曾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在他們死氣沉沉的生活中閃耀。”牛虻變得成熟了、堅強了,成為一個為國家命運不顧個人安危的真正的革命者。堅強的牛虻在犧牲前一夜給他深愛的人瓊瑪的遺書裏這樣寫道:“我將懷着輕鬆的心情走到院子裏去,好像一個國小生放假回家一樣。我已經做了我應做的工作,這次死刑判決就是我忠於職守的證明。”當侍衞要給他實行槍決的時候,眼裏都是含着淚花,他們太熱愛牛虻了,不忍心下手。但是牛虻卻是笑着面對他們的,好像這一切已經被他看透,生死對他毫無意義,因為他的心還活着。

與牛虻關係密切,給他巨大影響的人是他的懺悔神父主教蒙太尼裏(其實是他父親)。主教蒙太尼裏欺騙了牛虻,從而使牛虻對上帝產生了懷疑。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他認為“上帝是—一隻泥巴做就的東西,我只需一錘就能夠把它砸個粉碎;而你呢,卻一直用謊言欺騙我。”出走前牛虻這樣説道。蒙太尼裏影響了牛虻的一生。應該説,牛虻的死,他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但是在正義和親情面前,牛虻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正義,為了革命而奮鬥!

牛虻,這個理想與追求的化身,沒有人可以否認你的傳奇。雖然只有這本書我只有讀過三遍,或許對這本書的體會還不深,不能夠完全明白其中深刻的含義,但是我從中學會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堅強,學會堅強,無論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難,向困難挑戰——這是《牛虻》給我的啟示。相信在以後的道路上,牛虻能一直伴我前進,它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指明燈,時刻引導着,讓我不會害怕……

故事的主人公牛虻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曾經天真地人為這個世界是多麼地美好。名義上他是勃爾頓與後妻所生,但實則是後妻與蒙太尼裏的私生子。牛虻從小在家裏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精神上很不愉快,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牛虻崇敬蒙太尼裏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裏對自己的關懷。但是,當他接觸了青年意大利黨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經、認清了教會和反動當局狼狽為奸、鎮壓革命的殘酷現實之後,他大徹大悟,從而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鬥爭的道路。

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在獄中給瓊瑪的一封信裏,他寫上了他們兒時熟稔的一首小詩: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至此,瓊瑪才豁然領悟:牛虻就是她曾經愛過而又冤屈過的亞瑟。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成長,是艱難的啊。就好像一羣小鹿,誰有勇氣,誰跑得快,誰就活下來;否則,就被淘汰。挫折中是難免要流眼淚的,擦乾了,站起來,就長大了,堅強了。用牛虻自己的話説,他從死亡那裏走來,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對人民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對朋友的坦誠、對愛情的忠貞、對生活的投入、對死亡的蔑視,永遠是我們可以借鑑的一個楷模。雖然生命已盡,但愛與希望永存!對於牛虻來説,他所面臨問題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對權貴如飢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應該破除這層羊皮,直刺狼的心臟。牛虻是個強者,真正的強者!

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合上小説《牛虻》,我己是淚水漣漣。我被這本外國名著深深打去着,回顧牛虻的一生,我眼前彷彿是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江,義無反顧地向大海奔去。我深深震撼於這驚心動魄的時代下驚心動魄的故事。他被最依賴的人欺騙過,被最愛的人傷害過,即使淪落到拖着殘廢的身軀在甘蔗國賣苦力,甚至當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牛虻始終沒有放棄追求。我耳邊迴響起亞瑟堅定的話語:“獻身於意大利,幫着她從奴役和苦難中解放出來!”牛虻,是真正的勇士。

思緒混亂中,他猛地拿錘子砸向房間牆壁上的十字架泥像,隨着轟隆一聲巨響,破碎的雕像落在他腳邊。他放下錘子,似乎突然清醒了,説:“這麼簡單,我真是一個白痴。”

這是《牛虻》中的一個片段,也是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讀完這本書,發現此書有很鮮明的時代背景,很可惜我們的歷史課只能一筆帶過,我也一知半解,不過總算讀懂了一些東西。

當時,年少氣盛的牛虻正受到一次強烈的打擊,這甚至使他試圖自殺。他的心裏非常矛盾,甚至沒有顏面也不想再面對任何一個親人朋友,還有他的信仰,束縛了他、出賣了他……他似乎就被宗教、被上帝這個無形的網網住,沒有方向。在我看來,此舉則是他的轉折點,使他從一個腦子不拐彎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機智無畏的領袖人物。

這是推翻過去的一錘。當時的狀況,似乎是教皇為最高統治,也就是説,宗教是最為權威的力量,只是那是個已經腐朽了的政體。牛虻此舉,挑戰權威,挑戰落後,就好象我泱泱大中國推翻無能清政府統治的那一刻一樣。這一錘,表現了一個年輕人對真理的執着追求,也表現了腐化的東西終將被淘汰的規律。

既是歷史規律,又已跳出牛角尖,找到光明還難嗎?自然是很簡單了!那麼最應當注意的,就是保持宏觀的看待問題,不被教條禁錮。我想,試着從事物的根本入手,就能做到這點,就能把問題變得容易,就好象法律條文都是源於法理一樣。找到根本,找到路。

從根本入手解決問題。對於牛虻來説,他所面臨問題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對權貴如飢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應該破除這層羊皮,直刺狼的心臟。對我來説,分析語文語段,就應該從文章主旨入手考慮。當我們這麼做了以後,我們會發現,原來這麼容易。

不能沒有獨立的精神,失去了精神,人就不能成為真正的人;人也不能失去信仰,失去了信仰,人在這世界上就是一具行屍走肉。信仰是精神的支柱,祟高的信仰如同一盞指路明燈,賦予人無窮的精神力量。小説的封面上定着: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小説。今天我以第四代人的眼光讀這本小説,依然有強烈的共鳴: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這股精神力量。小説《牛虻》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是永恆的,它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如今,牛虻己是英雄的化身,然而在作者筆下,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毫無瑕疵的英雄,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無法調和的仇與恨,感心肺腑的愛情,矢志不渝的追求,貫穿牛虻的一生,正因為如此,牛虻的形象才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牛虻》的故事告訴我們:逃避現實,與世無爭是懦夫的表現;直麪人生,義無反顧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5

卡夫卡生前未得到認可,寫作並不是為了發表,死前要求朋友把他未發表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卡夫卡的藝術創作完全是一種自我的需要,試圖走出自己內心黑暗的需要。卡夫卡在日記中稱“寫作是他祈禱的形式”,卡夫卡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寫作,這種超乎尋常方式和激情除了來自於內心,不可能來自別的任何地方。“事實上,作家總要比社會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對人世間生活的艱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強烈。”此話多少反映出卡夫卡內心的困境。旁觀別人其實也是反觀自己,以往我們看《變形記》總是把這個人變成甲蟲的故事,當作是作者對外部世界的評價與反應,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安與恐懼是來自於作者心靈深處的積澱。文學家有時看似是在寫別人,寫現實,寫社會,其實真正的能量來自他們自我解脱的需要,去彌補他們支離破碎的過去,逃離那個深陷其中的精神黑洞。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説,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着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説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繫着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説過“在自己的家庭裏,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裏,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6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看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沒讀懂意思。今日,我最終把這個故事深一層的意思讀懂了。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在他四歲時,就已經很有教養了。一天,鄰居給孔融家送來了一盤梨,孔融的兄弟姐妹們一哄而上,爭搶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卻站在一旁,沒有去搶。那裏寫出了孔融很懂事,會謙讓兄弟姐妹,讓他們先挑選,自我才拿剩下來的吃。

父親見到亂哄哄的場面,十分生氣,讓站在一旁的孔融給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兩個大的分給了父親,母親,然後把好的依次分給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個留給自我。父親問孔融為什麼把最小的留給自我,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應當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應當讓着他,所以我就挑了個最小的。”父親很滿意,還誇獎孔融謙恭禮讓呢。那裏,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長大後,做了北海太守。他為人寬厚仁慈,廣交朋友,善待有學問的人,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讓梨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還為世人做出了榜樣。從孔融的成長,我也懂得了小時候不但要學習文化,還要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長大才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材。

這一遍看完後,我懂得了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學會謙讓,我們之間就不會產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們的社會就會和諧;社會和諧,我們的社會就是禮貌社會;社會禮貌了,經濟就會騰飛,我們的生活也就會更加完美。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7

這兩天,我看完了一本書,它是《青鳥》。這本書講了兩個孩子與其他夥伴尋找青鳥的故事。

這兩個孩子是伐木人的小孩,男孩叫棣棣,今年十歲,女孩叫咪棣,今年六歲。再一次聖誕節前夜,他們家裏來了一位仙女,仙女命令他們去為她生病的女兒找青鳥,青鳥是幸福的象徵,但誰也不知道青鳥在哪裏。仙女讓棣棣和咪棣自己去尋找。她給了他們一人一頂帽子,在貓、狗、麪包、糖……的陪同下,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去找青鳥。他們歷經了千辛萬苦,經過了重重困難,都沒有找到青鳥。最後回到家中,發現青鳥就在自己家中。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夜之宮”這一章。他們去夜之宮尋找青鳥,無論夜神怎麼嚇唬他們,告訴他們這些門裏都有什麼鬼怪、疾病,但他們仍然堅定不移,堅持的大開了最後一扇門,雖然他們沒有找到真正的青鳥,但他們絕不會放棄找青鳥的“旅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總是感覺幸福離自己很遙遠,而且總是得不到,不能盡如人意。如果將視野放寬闊,就會發現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經常懷着美好的願望,那麼,幸福就離你不遠了,伸手可及。

我讀了這本書明白了:幸福要靠努力,靠勞動,然後去創造。就像棣棣他們一樣,雖然他們最後沒有找到青鳥,但是他們都盡了自己的努力,再苦也是甜的。在你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感到非常的幸福、快樂。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們要學習棣棣和棣咪那種樂於助人,卻不求回報的品質。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8

武松殺死了西門慶,就被髮送了孟州充軍,又在十字坡結識了張青和孫二孃。但是這些都不夠精彩,唯獨這集裏的武松醉打蔣門神最為精彩。

本集中,武松為了個人的友誼而去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這兩點,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蔣門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裏找茬,然後把蔣門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這能證明武松是個粗中有細的人。

他在挑逗時還可分成幾個細節,三次換酒,之後説讓蔣門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飽不讓,就和他們打了起來(這裏包括蔣門神)。

他在禽了蔣門神之後,又怕他告官,在説要求蔣門神的第三件事時,卻怕他告官和以後再把快活林奪回來,所以讓他離開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開出武松多麼的細心。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19

餘華先生的小説《許三觀賣血記》看了好幾遍了,每次合上書之後,總想寫點兒什麼,卻總是不知道該從何處寫起。

這是一個小人物的故事。

主人公許三觀沒有複雜離奇的經歷,他只想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在他的人生經歷中,遇到了不少坎兒。而每到一個坎,他都要付出血的代價——賣血才能邁過。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比如,經濟落後條件下的小人物艱難的生存狀態;小人物追求平等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以至許三觀牢騷滿腹地説:“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等等。我在餘華筆下看到的是一個面對艱苦的生存仍然保持樂觀和尊嚴,內心充滿温情和善良的形象,我不得不感歎,餘華不愧是一個語言大師,他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讓我明白了不少生存之道。

許三觀是一個優秀的父親。他對孩子的愛也許是與生俱來的,但卻是隻講付出不求任何回報的。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無法獲得巨大的財富,從而讓孩子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狀態下。但他卻以一個父親的愛、一個男人的擔當撐起了一個家。他的大多數賣血經歷,都是和孩子有直接關係。特別是大兒子得病在上海住院,他一路賣血到上海差點把自己的命都賣沒了,以十天賣血四次的悲壯經歷,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年老之後,一家人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了,他因為自己的血沒有人要了,想到的仍然是家裏再有災禍怎麼辦?

許三觀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做人原則是“多行善事,不行惡事”。當初養子闖禍了,養子的親生父親為了幾個錢而不認兒子,給許三觀及家人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但許三觀賣血挺過來了。後來,為了救養子的親生父親的命,許三觀沒有幸災樂禍,也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忍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持養子出手相救。這,應該不是一般的善良吧?

許三觀是一個智慧的人。他沒有多少文化,但卻擁有在艱苦條件下生存下去的智慧。在全家都餓得不行的時候,他利用自己的生日,用嘴巴給全家人每人炒了一個菜,讓他們用耳朵聽着吃了。在大家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他賣血幫全家度過了難關。文化~開始以後,他的老婆受到,他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老婆,並減輕她的痛苦。他的所有行為,都讓我笑中含淚,悲喜交加。對他在無奈中表現出的生存智慧,只有佩服。

其實,許三觀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不少缺點,但他卻是那麼的有血有肉,讓我感到他就生活在我的身邊。他用他的堅強告訴我如何面對困難,他用他的温情告訴我如何對待親人,他用他的善良告訴我如何與人相處。我註定成不了那種高大全的人物,但卻可以從許三觀身上吸取營養,讓自己更加男人一些。

許三觀如一縷春風,直達我的心田。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0

《茶館》這篇話劇是當代作家舒慶春老先生的話劇傑作,初讀《茶館》,雙眸便煥然一新了。與其他的話劇不同,老舍巧妙地僅用了兩三萬字描繪出了了中華民族古典的象徵——茶館,同時也用精緻的語言,在字裏行間,送走了3個時代。

老舍的《茶館》使我對舊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前的我,説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時,總覺得是一句表面上的話, 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但自從我看完了,《茶館》 對這一句話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從抽象的概念便成了深有體會的畫面。面對當時社會的黑暗,我的心緊張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依依不捨,我的眼睛模糊了 ;面對當時人們的無奈 ,我深表同情,這一切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舍這位“語言大師”帶給我們不僅僅是一部話劇,他帶給我們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在那個時代,人們看不到光明,看不到未來。下層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每天都在為下一頓飯在哪裏而擔憂。而統治者則夜夜歌舞,時時絲竹,不關心社稷,更不擔心人民的死活。試問這樣的時代,又要如何看得到未來?

這一篇《茶館》道盡了無盡的滄桑,歷久彌新。而這些歷史的滄桑也終將伴着我們一直走下去,如警鐘長鳴。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1

寒假裏,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書,《環遊地球十八天》就是其中的一本。

這本小説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英國紳士福克與朋友打賭兩萬英鎊,要在80天內環遊地球一週回到倫敦。他和僕人一起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艱難險阻,遊歷印度、新加坡、中國香港、日本、美國等地。在環繞地球一圈並回到倫敦時,以為遲到了五分鐘,他自認失敗,卻又意外地獲得勝利——原來他自西向東繞地球一週,利用時差正好節約了一天的時間!

在這本書裏面,福克的愛心深深吸引了我。當我讀到他解救艾娥達的時候,我就知道,福克是一個有愛心,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因為,他如果沒有愛心的話,他會救艾娥達嗎?他會贏得這個賭局嗎?相信大家都知道,肯定不能!所以,我們大家就要有愛心,這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

還有福克的自信讓我很敬佩,因為他在環遊的時候,從來沒有過放棄,就像魯賓遜一樣,從來不向困難低下頭。如果,我要是在地球上環遊八十天,我一定堅持不下來,那可是八十天呀!我不累死才怪呢!世界這麼大,給我一年的時間還差不多。我才沒有福克那麼自信。福克也是一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每天晚上,他就會把第二天的世界安排的滿滿的,從來不浪費一點點時間。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因為,有一句名言,講的是:”今天多一分鐘的裝備,明天,少一小時的忙碌……“

同學們,我們應該多一些自信,少一些自卑,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駛向目的地!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2

從小就聽媽媽講過《灰姑娘》的故事,只記得是一個狠毒的後媽和一個善良的小女孩之間的故事。

這次寒假,我自己讀了《灰姑娘》這個故事,我很喜歡善良、勤勞、樂觀的灰姑娘,很討厭狠毒的後媽和兩個懶惰的姐姐。

阿姨問我:灰姑娘為什麼最終能得到幸福?我説因為她很善良,好人有好報唄!

阿姨笑着摸了摸我的頭説:“你説對了一半。灰姑娘之所以能得到幸福,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她能守時。如果她未能在凌晨12:00前離開皇宮,你説她會怎麼樣?”

我脱口而出:“那可就慘了,一定會變回原來的髒髒的樣子。”

“是啊,做一個守時的人很重要,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今天讀了灰姑娘的故事,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個守時的人很重要!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3

霍爾頓,你看到了嗎?是你的父親,塞林格先生,激發出我每一個細胞,每一根神經,讓我逐步向成熟、懂事的前岸邁進。在麥田和夢想交相輝映,煜煜生輝之時,青葱年歲,我讀懂了,那愛與理智停留在內心矛盾的激化,正是這種矛盾,牽引着我們守護夢想,年少的我即使再多的愛、再多的叛逆,都不會超越理智的界限,我想,這就是霍爾頓精神吧!它使我懂得,即使我再努力、微笑、堅強、成長,也抵不過麥田裏的一絲守望!而這一絲守望,在夢想號啟碇之時,給予我最大的鼓勵和導航!

如今,我25歲,記不清楚第幾次躺在麥田裏,接受它的洗禮,而這一次,我關注的,是它的核心。往懸崖邊奔來的小孩,不要怕,霍爾頓正在麥田裏當你們的守望者,他會在你們狂奔的時候,把你們捉住。他要拯救那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使他們免受精神的傷害,使他們永遠純真,使他們堅守道德的陣地,不受墮落之苦。

有人曾經這樣對我説過:不是這個社會需要你,而是你需要這個社會。這對於浮躁的年輕人來説的確是一句勸誡的忠言。但這並不意味這我們就要完全臣服於世俗。説句輕狂的話:在這個節操盡失的時代,更需要我們年輕人以身作則來捍衞人們內心的那片淨土。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霍爾頓失去了太多東西,如果他能像其他人那樣認真學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或許生活會截然不同。然而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於告誡我們:這個社會永遠存在黑與白,而且永遠都不會消失任何一種,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身處白色的時候保持冷靜努力前行,處於黑色的時候能守住底線捍衞內心的淨土。

這本小説一出版,立刻受到美國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因為它實在寫的太真實了。作為現在的我補償曾經學生時代沒有看過的遺憾,雖然它確實是一本青少年讀物,但讀完確實能從中收穫許多道理,我們要做的只是繼續冷靜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時候,不要丟掉內心最初的夢想,時刻告誡自己,不要浮躁,借用二戰英國政府鼓勵民眾的一句話:keepcalmandcarryon。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4

在這個快樂的暑假裏,我看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是奧黛莉·克倫畢斯寫的《屋頂上的小孩》。我覺得這是一本既有趣又很傷感的書,在這本書裏,失去親人陪伴的痛楚被表現的淋漓盡致,非常真實。

自從薇拉最小的妹妹上天堂後,她們全家就陷入了悲痛之中,難以自拔,薇拉的媽媽每天不分晝夜地畫畫,薇拉的小妹從此不再開口説話,家中一片混亂。

薇拉的小妹為什麼不再開口説話了呢?我認為可能是因為寶寶死後,小妹很傷心,但又表達不出來,心想如果寶寶沒有死,和自己還有薇拉玩耍時的景象,就更加悲痛,所以難以自拔,最後失語了。

熱心的派蒂姨媽為了讓她們家恢復正常生活,趁着薇拉和小妹放暑假,把她們接到了自己家裏,好讓她們心力交瘁的媽媽休息一下。

可是這兩個女孩自從來到派蒂姨媽家,就對他格格不入,這讓派蒂姨媽非常氣惱。

薇拉和她的小妹總是喜歡爬上屋頂,是“因為這樣比較接近寶寶。”是的,我們離頭頂上的天空更近的時候,彷彿離寶寶也更近。

薇拉的媽媽説,寶寶會在一些非常重要的時刻看見天使,這些天使不但會讓寶寶接近他們,而且因為太愛寶寶的緣故,所以捨不得將她送回來。在這段時間裏,他們需要彼此做伴。寶寶有天使,而他們有彼此。在屋頂上,通過霍伯姨丈,薇拉知道人在面對突然而來的悲傷時要“適時地學會坦然無懼地流淚”,學會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痛苦和愛。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要學會寬慰,學會愛與表達愛。讓我們推開封閉的窗,讓屋頂的陽光照亮心靈!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5

《瓦爾登湖》不太好讀的原因,我覺得李繼宏在翻譯這本書時,寫的序中的解釋很好。首先是梭羅大量的引用古代希臘,羅馬。印度和中國的典籍,缺少足夠的古典學知識的讀者很難領略,其次是書中出現了許多植物和動物,如果沒有一定的博物學基礎,那麼聯想出的畫面絕對是不夠完整的。最後就是作者很多的假設和推斷都是建立在超驗主義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讀過其他相關作品,讀這個就很難從超驗主義的層面上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圖。

另外我覺得讀這個之前也應該對於當時美國的文化,個人主義,還有梭羅的生活有一定的瞭解。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我相信只要我們能用我們最集中的精力,平復心情直至內心坦坦蕩蕩,以一種心無雜念,心如止水的沉靜去閲讀去思考,也能感受到作者質樸的語言,美麗的自然美景,以及融在文字之中的人生哲學。

梭羅的這種生活似乎跟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有幾分相似。但梭羅和陶淵明是完全不同的“梭羅到瓦爾登湖去,並非想去做永久‘返歸自然’的隱士,而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現之一”。

當代散文家趙豐在《想象梭羅》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區別,他這樣的寫道:“他真的想做隱士嗎?為何不到人煙罕至的更遙遠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羅是一個思想家,而非陶淵明般的隱士。陶淵明構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樂,而梭羅呢?他卻是通過獨居來解析人類的心靈。他的清靜和陶淵明的清靜有着本質的區別。”是的,這兩份悠然或恬靜是不一樣的。而梭羅更叫我着迷。迴歸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個自然中的人,一個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處,領略自然的真諦,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窺到了自然的堂奧,好像在笑,笑我們芸芸眾生。

梭羅致力於把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變成藝術性的,一種審美的生活,它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穫,感受四季的變化,為春天的到來而歡欣,他傾聽,他真正體驗着自己,把美學貫徹到他的生活,他的寫作中,他説:“片刻的美好經驗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紀念碑還要值得記憶”。他是從審美體驗中獲得真理和倫理。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6

每次,當水滸傳中的大小好漢提起“宋江”,就會出現“莫不是及時雨宋公明?”宋江在江湖上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宋江不能文不能武,為什麼名號這麼響亮?就因為他“仗義疏財”。義氣,在當今社會中,頂多也只能起個輔助作用。可在《水滸傳》中,宋江卻憑義氣做了梁山泊頭領,看來,梁山泊的豪幹義氣真不是一般。

《水滸傳》中那一百單八好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很講義氣。有財無友,一生就會變得單調;有友無財,就算飢渴寒酸也死而無憾。這一百單八將,他們都經歷了許多生死之險,才投奔到梁山泊。有的受過重傷,有的被刺配,還有的甚至上過斷頭台……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團結合作,比那隻會踢球的高太尉之流的一幫奸臣強多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陣亡了,其他人都是痛不欲生的,足見其兄弟情深意重。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名人,過着被人追捧的生活。但像宋公明那樣仗義疏財的,屈指可數;像宋公明那樣關心他人的,微乎其微。只因為“江湖”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競爭。像《水滸傳》中大小好漢那樣武功高強的人,可能也不存在了,取代之的是槍炮彈藥。天上的“天罡星”,也變得越來越少。

我也不懂,為什麼宋公明在江湖中這麼出名,走到哪裏都有人認識。什麼“只聞其名,不曾見其人”,這“及時雨”究竟做了什麼上天入地的事,人們個個都把他捧得比天還高。甚至他死後,吳用和花榮還拋妻別子吊死在他的墓前。總之,宋江一定擁有什麼。後來我明白了,做官就要做好官,體貼老百姓;做人就要做好人,樂於助人;做囚也要老實改造,做個好囚,畢竟是自己犯了罪。他擁有的是仗義,是民心。

真希望打聽某人時,人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個好人:“莫不是及時雨宋公明?”即使不是宋公明,只要做的是最好的自己,有一羣仗義的朋友,是誰也無妨了。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7

“名言的意義”

好詞:振動儀、搬遷、浸沒、漫長、災難、利用、展開、喜悦

佳句:我來列舉一下愛和它的特徵間的區別,對此我們常常犯錯誤。

它形成於思想,受思想的調節。

感受:1920__年《我的生活》,第一本自傳;1920__年《樂觀》文集;1920__年《我生活的世界》……

海倫·凱勒寫了這麼多的書一定付出了很多吧,對於一個失去了光明和聲音的海倫·凱勒來説一定很難。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 篇28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由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衞·塞林格所著,原名為《The Chacter in theRye》,於1983引入中國,正式譯名為《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是作家塞林格寫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説,以一個青少年的角度深刻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腐朽的社會狀態。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叛逆,對身邊人和事都極其不滿的16歲男孩。他對於身邊發生的是感到迷惑,他心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真實存在感。對於他來説,在他的世界裏,善與惡,好與壞,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支點,使其平衡。因此,他內心極其痛苦,精神以及心靈都飽受摧殘。在這種痛苦達到一種飽和狀態時,他對自己最信賴的人,他妹妹説出了內心最真實想法:我要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對於主人公霍爾頓來説,就是在一片金燦燦一望無際的麥田裏,那裏有着成千上萬的孩子在奔跑,而麥田的另一頭是懸崖,孩子們不停地奔跑,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於是,主人公霍爾頓想當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樣就可以在孩子們遇到危險時及時守住孩子,把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不論在什麼時代,怎樣的背景下,我們青少年都會經歷一段精神上的困惑時期。而這部小説就是描述青年人的心理狀態,並提出了一個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的美好的暢想!就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永存一個這樣的“守望者”並且努力成為一個“守望者”,成為能真正能淨化他人心靈的人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k0l4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