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通用6篇)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通用6篇)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 篇1

我與地壇。四百年曆盡滄桑的等待,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造就了一個世界,一個小小的、深深的世界。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通用6篇)

殘廢的雙腿在二十一歲那年劈盡了史鐵生所有的狂妄,卻帶着他進入了一個安靜的世界,地壇。於是才有了《我與地壇》,讓所有人一起感受獨自坐在地壇樹叢間的那份沉澱在心底的美好。地壇,記載了史鐵生對母親的思念,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的思考。或許他曾在一棵老柏樹下像牛頓思考蘋果為什麼掉落一樣想着人活着的原因;或許他曾因為樹上飄落的殘破的柏葉而黯然神傷;或許他曾在地壇的某個角落躲避母親焦急的呼喚。他在地壇的每分每秒都是難忘的記憶深刻的印象。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壇尋找安靜,莫如在安靜中尋找地壇”。史鐵生的雙腿殘廢了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像上班一樣每天都去地壇,在一片蒼幽中尋找安靜。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也不再需要去地壇尋找安靜了。史鐵生還是史鐵生,地壇也還是地壇,但他是在安靜中尋找地壇。園中的樹葉應該還記得他默默的憂愁,祭壇應該還記得他崇敬的觀望,野草應該還記得他深刻的痕跡。就像是一種宿命,它等着他,他等着它;它記得他,他記得它。

“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時隔多年,史鐵生的輪椅碾過每一片土地的聲音依然飄蕩在樹林上方,卻讓地壇顯得更加安靜,而地壇如母親般的呼喚也飄蕩在他的心中。地壇早已存在於他的心底,靜靜的。

《我與地壇》的封面有着安靜的藍色,就像地壇一樣,就像史鐵生的心一樣。

我與地壇,在一個小小的、深深的世界裏。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 篇2

人生最大的災難就是心靈的災難,如果心靈堅強,沒有什麼能讓你流淚。

——題記

我的腦海裏總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座古老的公園,許多高大的楊樹屹立於其中。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灑在草地上,形成一點一點的光斑。園子的角落裏遺落着一口廢棄的大銅鐘,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每一日,不論晴天還是陰天,總會有一羣各行各業的人來到這個園子。——不錯,這就是史鐵生筆下的地壇。

最近趁着有空,我讀完了《我與地壇》這本書。讀完以後感觸特別深。文章主要記敍了作者在地壇發生的往事,表達了作者對地壇的懷念。史鐵生的一生坎坷不平。他21歲時,便失去了雙腿,這對於他來説簡直是五雷轟頂。在他23歲時,母親又與世長辭了。從此以後,他便立志,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當讀到“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説,彷彿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時,我心中一震。一個身體殘疾的人,面對這樣的挫折卻還能堅持寫文章,想着自救,從困境中走出,這是何等的心態!如果我們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挫折還能將我們擊潰嗎?或許,我們經歷的所有困難與挫折,不論它顯得多麼重要,在人生的長河中,都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七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因沒有認真複習而考砸了。考完後有一段時間我總在反思和懺悔。現在回想起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它,就會發現,自己不應該沉浸在一時的痛苦之中,而應該吸取教訓,為下次考試提供經驗。失去預料的美好,我們卻會得到意外的驚喜。就像如果你失去了太陽,你還有機會看到月亮;如果你失去了月亮,你更容易看見天上的繁星;如果星星也沒有了,你可以享受寧靜的夜空。

端正心態,方能戰勝挫折!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 篇3

當你望着浩瀚的星空,吹着徐徐清風,享受寧靜時,難免會想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我是為什麼而活着?”然而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卻久久不能回答,但在今天我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以他的視角,得出的'結論,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我還記得書中所説:“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話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他的結果,所以死亡並不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死亡而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我們應該期待他的到來……”是啊,這已經是一個定數了,而人們為什麼一定要探究這個問題得到答案呢?在文裏,這一句句觸動人心的感悟,不正是象徵了作者從絕望走向希望的希望的路嗎?他受了如此大磨難都要堅持活下去,而我們這些沒有殘疾的人不更應該向他學習嗎?

看見史鐵生我不由想起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上天要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必須要經過種種磨難才能在千百人之中脱穎而出,這不就是他堅毅的精神嗎?他也沒有因為身體缺陷而放棄自己寫作的夢想!

想到這裏,我想起了曾經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去趕公交,看見對面有一個流浪歌聲,我站在橋這邊,他蹲在橋那邊,吹的是薩克斯,曲子是“雪絨花”,那一瞬間,我感到世界彷彿都安靜了,一切喧鬧的聲音都沒了,這麼美妙的音樂,除了我和幾個“閒人”在欣賞以外,其他人都置之不理,匆匆走過,這不就是千里馬還沒遇到伯樂時嗎?當自己的才華不被人欣賞,被生活壓迫的喘不過氣來時,還堅持自己的夢想,滿懷希望的活下去……這就是我最佩服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不同的評價,而在我認為,只要活下來,這就是最好的答案。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 篇4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着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史鐵生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着史鐵生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説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鬥爭之後,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了第一把種子。

文中,史鐵生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願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着我們,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着,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麼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了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了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髮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麼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史鐵生也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一直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了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 篇5

《我與地壇》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這一本書講述的是史鐵生的回憶。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但,在文章中寫得更多的是作者對未來的希望。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描寫最多的,莫過於他的母親了。他的母親,給人的感受最多的則就是温柔,大方,和藹,並且十分愛自己的孩子。史鐵生剛剛雙腿癱瘓時,不僅脾氣暴躁,喜歡砸東西。當他生氣時,母親便一個人躲起來,默默流淚,並且一直在史鐵生的身邊陪伴他,鼓勵他,想盡辦法讓他出去多走走。史鐵生獨自在地壇之時,他的母親也會悄悄跟在他身後。她一心一意為孩子好,卻不求任何的回報,這種母愛多麼令人感動啊!儘自己所能為兒子默默的付出着。母親不是哲學家,卻通知人生哲理,並運用這些哲理而來影響兒子的未來人生的道路,這正是母親聰慧過人,智慧超羣的地方。

現在,有多少人因為受不了學習或是工作上的壓力,選擇了死亡,放棄了自己健全的身體以及寶貴的生命。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健全的四肢啊!史鐵生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但,依然堅持活了下來,並且活出了自我。

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也不是勝利,而是過程,生命的意義也在過程的美好與精彩之中。“成功”、“完美”反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可依舊有人去追求它,光想着自己有多走運有多好,其實這一切,早已變得不重要了。

珍惜父母,珍惜時間,珍惜過程,珍惜一切你擁有的東西,不要等失去再追悔莫及,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讓自己後悔,其他的也不重要了。

《我與地壇》品讀心得 篇6

我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深受啟發。

起初,“我”認為上天對“我”不公平,將怨恨發泄在母親身上。後來,母親離開了人世,使“我”沒了生活的依靠,慢慢體會到了母親的用心良苦和無私的母愛。從此,“我”不再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另外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最後,“我”發奮圖強,寫出了《我與地壇》、《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猜法》等許多名著,然後對殘疾和疾病有了新的看法,對世界充滿了熱愛,不再認為殘疾人就是廢人。

人的一生很短暫,會遭遇許多不幸與坎坷。不管你是否身心健康,只要勇與面對,勇敢克服,所有困難都是不足為懼的。史鐵生的才華讓人佩服,那熱愛生命的精神更讓人折服。

我覺得我所知曉的那些名人,沒有一個的生活經歷是一帆風順的。這讓我懂得了生活是無奈的,但同時是精彩的。我只想鼓勵自己面對困難時會抬起頭,只有堅強才會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ykj6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