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7篇)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7篇)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花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海巖寫的《河流如血》,聽説拍成了電視劇,不過沒太多的時間流連在電視機旁,所以還是找書看了看。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7篇)

看完後的最大感受是: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在命運面前都不要太較真,真實地過活,做好自己。無愧於心、無悔於心就好。過多的責難和埋怨只會讓自己的生活了無生趣、舉步維艱。所以,還是把握好當下,相信未來吧。

《河流如血》這一書名取自“河流嗚咽,家國責任蕩去愛恨情仇;殘陽如血,風華少年飲盡一路蹉跎”的詩句。是因為故事是在一條河的兩岸發生的,所以用了河流,“血”是血緣、親情的意思,而不是“血腥”的“血”。

海巖的文字很真實,少了很多因為情節需要而添加的飛來橫財或是奇蹟發生。故事寫了一家四口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命運的大起大落的過程。一個公安英模之家從其樂融融到支離破碎的故事,展示了國家利益和個利益之間的矛盾衝突,法與人情的衝突和家庭內部的衝突,讓我看到了一副血和淚的畫面,感慨萬千。保良沒有因為他是第一男主角而脱胎換骨,他自始至終就是徒有抱負而一經現實的磨難就很容易屈服下來的平凡人,甚至骨子裏還透露出那麼點“窩囊”的意思,他極力想挽回那温暖的家,從少年爭取到了青年,最後還是終身遺憾,甜蜜的過往只能在回憶裏尋找。,很多的結果都無法預料,一切一切都只有自己掌握和思量好,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華。

也許命運就是這麼複雜,沒有人能預料的到,因為我們不是聖人。聖人其實是惹厭的,因為別人未來的命運你都知道了,可是我們現實當中並不需要一個人在自己未來前指手畫腳,所以我説聖人是寂寞的。其實也許,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海巖的作品我看過一些,曾記得看過一句話這樣寫道:如果你對愛情絕望了,那就看海巖的作品吧!但《河流如血》給我的感覺是這並不是寫愛情的,而是更強烈的表達了親情,但我不能否認小説中的愛情也貫穿着全文,這是保良成長所必須經歷的。

保良,這樣一個本該無憂無慮、一路順風順水、活潑開朗的、陽光的男孩,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父親做卧底揭發了二伯致使二伯家破人亡,姐姐寶珍卻與二伯的兒子彼此相愛,這注定了是一場悲劇的愛,註定了兩家人的不幸。姐姐的私奔、母親的去世,讓這樣一個男孩越發的孤獨。他堅持着母親的遺願,要把姐姐帶回來。所以他一直尋找着,併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吃搖頭丸、被警校開除、繼母和妹妹被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慘重。

保良一直以父親為榜樣,把父親當做驕傲的資本。然而,在一次任務中父親斷了腿,從此走路一坡一坡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 了。保良忽然發現高山倒塌了,以前那個偉岸的父親再也不存在了。是呀!一個健健康康、事業正如日中天人腿坡了,他所忠愛的事業、他的夢想再也沒有可能繼續,再也沒有可能實現。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還有什麼用,所以他開始頹廢了。也許只有偶爾的任務才能讓父親再次找回自己,才能讓父親的眼中再次出現神采。中國自古有子承父業的説法,所以保良的父親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了兒子的身上,他希望兒子能夠好好學習,順利的考上警校,成為一名人名警察。他不只一次的對保良説只要他過線就可以上警校,已經打好招呼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保良的父親是稱職的,但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他。

保良那段真正的愛情註定是無果的,一個連自己的温飽都不能解決的人,他如何有精力去進行精神上的享受,如何去談戀愛,如何讓人相信在這到處充斥着物質、權力、金錢的誘惑的社會裏你 所給予的是純粹的愛情。愛情結束了,但生活還要繼續,這世間不存在誰少了誰就完全無法生活。所以保良與張楠的愛情結束了,但保良仍堅持着去找姐姐,付出了那麼多,結果帶回來的是姐姐的骨灰。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還有一個小生命承載這保良一家的希望,那就是寶珍的兒子——雷雷。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世界變化是如此的快,幾年的時間裏兩家人家破人亡,死的死,坐牢的坐牢,而只有保良帶着外甥雷雷還完好的生存着。保良帶着雷雷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個鑑寧三俠快樂風光的地方。而這裏早已物是人非。保良帶回了姐姐的骨灰,帶回了雷雷,也算完成了母親的遺願。

寶珍的命運也是悲慘的。她得到了愛情,但兩個相愛的人最終成了仇人的子女,愛情有演變成了什麼?寶珍面對愛人充滿了愧疚,而對她又愛又恨的人選擇逃避……

這樣的悲劇震撼着我,我為保良感到惋惜、感到悲憫,這樣一個純真的男孩為親情付出的是我們無法真正體味的……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從朋友那裏借來了海巖寫的《河流如血》,花了幾天空餘終於看完了。剛拿到這本書我就很震驚,為什麼要説是《河流如血》呢?看完了整本書,我才明白了這個書名的意義所在。

小説圍繞一個叫保良的男主人公寫的。裏面有親情,友情,愛情,還有大公無私的愛國情操。保良的父親作為公安人員,忠於自己的職責,為了國家,抓了自小跟自己稱兄道弟的哥們,雖然得到了省的特殊榮譽,但換來的是自己的女兒跟自己的兄弟的兒子私奔,與自己絕交;換來了保良母親的身心憔悴,家庭的搬遷。在搬遷到省城後保良家三口的生活裏,因為保良的姐姐跟權家的兒子私奔,生活沒有一點景氣,母親日夜思戀女兒最後抑鬱兒死。本來從小保良的父親就要自己繼承他的事業,所以自他母親死後就更加成為父親的精神支柱了。保良靠自己跟父親的走串進了公安學院上大學,但在上大學期間為了完成母親要求找到姐姐的遺願,經常瞞着學校跟父親外出找姐姐的下落。在尋找過程中,碰到自己在家鄉稱兄道弟的二位結拜進省城找工作,還認識了其中一位兄弟的女朋友。保良兄弟在找工作到處碰壁,生活非常困難;而保良尋找姐姐更是費盡心機。保良父親為了不讓生活孤獨找了個老伴,想安度晚年。保良與後媽相處的並不好,而且很不後,直到後來才有點好轉,但是好景不長。保良因為尋找姐姐被一些不良社會分子所害而被開除,並把父親的臉丟進了,父親恨鐵不成剛,與兒子也分開了。保良就跟兄弟住在一起了,保良的兄弟的女朋友愛上了他,而他並不愛她;他也遇到了一個對他一見鍾情的年僅25的漂亮的白領張楠,他開始真正的喜歡上一個女性了。但由於生活的困境,及兄弟的困境,在向張楠借錢的時候給她一種為錢而愛她的假像所欺騙,從而分手了。後來在保良找姐姐的時候,權家的一個人把保良的後媽及後媽的女兒給殺了,自己幸運逃脱。從此父親與他就不來往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也發生了很多事情,為尋找姐姐,在公安的聯合下,保良在自衞的時候親自殺了殺後媽的仇人;並把姐夫也抓起來了(參與謀殺),判了無期徒刑,姐姐也判了5年,但因患有各種疾病而保外就醫,最後還是因為病重而死。自保良的姐姐跟姐夫入獄後,她的兒子由保良撫養。曾有幾次保良因為兄弟的女朋友,跟混混展開了生死的拼搏,還為為用5萬元錢從黑勢力那裏贖回她而去人羣最多的地方乞討但最終被警察為清除社會不良現象被送進了派出所。還有一位在保良心目中一直佔有很大位置的女孩,那就是夏萱。夏萱是保良前幾屆的學姐,自從保良上大學後,她的影子就一直在他的腦海裏。夏萱分在了公安處,命運就是會捉弄人,保良因尋姐姐不得已而吸K粉被公安抓了而與夏萱不期而遇,還有是乞討,報殺後媽之仇,救姐姐等等,都有夏萱的介入,給他在精神上有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但在後來夏萱給予的幫助和在她同事面前稱保良是她的同學後,讓保良改變了對夏萱的意見,讓他的心靈得到一點安慰。

保良的兄弟因為共同買彩票中60萬而兄弟不認,而且兩家還展開了一場戰爭,最後靠打官司解決。保良沒有完成母親要求保良找到姐姐跟父親和好團聚的遺願,她姐姐的兒子將由他撫養。姐姐在臨終前説出了自己還是想爸的,想家的;她的父親在她外保就醫的時候還給她寄去5萬元救她,並表明他仍愛女兒,不管有多大的仇恨。到姐姐死後保良才21歲,卻經歷了無數的生與死;經歷了找工作然後又被炒,然後再找工作;經歷了跟乞丐一樣的生活;經歷了曾經結拜的兄弟在金錢面前上的瓦解……親情在正義面前壓倒,友情在金錢上熔化,愛情在金錢上被扭曲。這些事,讓保良體驗到了世人的無情,體驗到了家是最親切的,儘管經常被父親打罵,但家是有共同的血統,就是因為那共同的血統,才會有家。

當今社會,當你看到一張單純的面孔,一副清澈的眼神,一臉陽光燦爛的笑容,你千萬不要以為,這些看上去如此真實的東西,肯定是真的。你千萬不要據此展開浪漫的遐想,因為這一切可能僅僅是一種假象,這些表象,這些表象背後的怎麼和心計,遠遠比我們想象的骯髒。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只有那親情,才是真的,不自私的。應該我應該在每一刻都要牢記要與家人和睦相處,珍惜在一起的時光,不管生活怎麼樣,不管發生多大的事,也要用心去呵護那在一起的光陰。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楊家將》這本書通過寫北宋時期楊家三代抗擊遼國和平定西夏的故事,在書中描繪了一批翔翔如生的英雄人物。

楊繼業武功蓋世,佘賽花巾幗不讓鬚眉,楊繼業夫婦的兒女也是一個個百裏挑一,人才出眾,能文能武。夫婦倆一共生了七男二女: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輝,四郎楊延朗,五郎楊延德,六郎楊延昭,七郎楊延嗣,八姐楊延琪,九妹楊延瑛,再加上收養的義子楊延順,楊家人可以説是人丁興旺,有"七郎八虎"之名,遍傳海內。兒子們都陸續長大成人,楊繼業夫婦相續給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成了親,並把六郎和七郎送去武當山去學藝。就連八姐和九妹也是一個個能征慣戰。之後被人稱為"楊家將".

就在 陽之戰中,大郎、二郎、和三郎都戰死沙場,四郎被活捉,七郎被奸人潘仁美用亂箭殺死,楊繼業觸卑而死,最後只剩下六郎為國效力,一直到去世後,他的兒子楊宗保又帶兵討伐,奮勇殺敵。

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到了楊家人不僅人才出眾,還個個都有愛國之情。

這些人,是祖國的驕傲,中華人民的英雄!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5

中國自古以來評價一位文人,首先看的並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壞,也就是他的人格。一個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所以,一個人的人格可以説是他的名氣的骨幹。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户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係。

蘇東坡的人格雖然複雜多面,然而我認為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衝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有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一天飯後,蘇東坡捧着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裏藏些什麼?”侍兒們分別説。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説:“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不合時宜”正是蘇東坡那堅執性格的體現。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昂的怒吼,高傲地飛翔。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在寒假裏,我經常看《大宇神祕驚奇》。《大宇神祕驚奇》是一本偵探加冒險的小説,一翻開它,我就一下子掉進了歡樂的海洋,無法自拔。

大宇是一個轉學生,在學校裏經常受同學欺負。可是,大宇非但不還手,還以自我超強的偵破本事,博得了大家的信任。還和三個“死黨”:趙勇、李倫、劉暢,一齊偵破了無數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謎案,成了遠近聞名的偵探團。

從大宇身上,我明白了什麼叫勇氣,什麼叫友誼,什麼叫善良,什麼叫毅力!最最讓我敬佩的是他堅強的毅力。好幾次看到他遇到困難,我都不禁為他狠狠地捏了一把汗,可大宇卻總能冷靜思考,迎難而上,想出一些妙招來解決困擾。

而我正是缺少了這種毅力,尤其是在興趣愛好的培養方面。我以前學過圍棋、舞蹈、鋼琴等,剛開始總是興趣很濃,學得又快又好,成績突飛猛進。可是時間一長,就堅持不了了,怕苦怕累,不想學了。結果學什麼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學不到一技之長。唉,這可都是我缺少毅力的緣故啊!

此刻我在學吹笛子,雖然有時候練習很枯燥,累了煩了也想退縮。可是一想到大宇,我就努力堅持,我鼓勵自我,必須要向大宇學習,做一個有毅力的孩子。有了大宇做榜樣,我相信,我會一向堅持下去,不再當“逃兵”了。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格里高爾的拼命工作並不是只為了錢,更重要是為了讓家裏人忘掉父親事業崩潰使全家淪於絕望的災難而承擔起的責任。突如其來的“變身”,催毀了格里高爾那被工作磨礪出的堅韌外殼,露出了內心深處久違的温暖。那並不是什麼“蟲性”,而是他渴望親情的表現。

反觀葛雷特的行為。她原本一直都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面對格里高爾的變故。她先是承擔起了照顧格里高爾的重任,但面對日益孤僻怪異的格里高爾。她最後還是沒辦法強裝鎮定地提供給幫助,最後還是竭力迴避格里高爾,甚至驅逐他。但這從人性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

若説格里高爾的表現讓人同情,葛雷特的行為可以理解的話,那麼薩姆沙夫婦的行為……唉,不提也罷。

年輕的推銷員格里高爾是家中惟一經濟來源,每天過着繁忙,壓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愛他。然而在一天早上,大概是由於受生活重擔和職業的習慣勢力的壓迫,他竟然從人變成了一隻顧大的甲蟲。自己和家人的一翻驚慌後,家人開始明顯地對他冷淡,幾乎不予理睬,不予關照。他們甚至以“這隻蟲根本就不是格里高爾”為由,根本不願費力養這個不能掙錢還給家裏帶來不少麻煩的“怪物”。後來這個“甲蟲”終於在虛弱和絕望中死去了。死後,家人竟“奇蹟般”地很快就恢復過來——或者説他們乾脆就沒有一絲傷心之情,反之,他們都感到了卸去重擔般的解脱,儘管他們心裏十分清楚這隻曾經開口叫過他們的甲蟲就是格里高爾,這個不幸的家庭中終於又再次充滿了陽光,老兩口看着格里高爾那心情愈發愉快的美麗的妹妹,心滿意足地想該給女兒找個好女婿啦……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8

開卷有益,這是我對自己讀書多年來的最深、最明瞭的體會。

從古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今人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無不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讀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閲讀中藴含着重要的內涵。閲讀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思接千載、出入六朝,與大家巨擘攀談、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對話、嚮導領袖請教。他們高屋建瓴的奇妙哲思,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氣勢恢宏的豪邁事業,感染你、引導你站在高山之巔,開闊你包容萬物的胸襟,培養你崇高人格的大度、大氣。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會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於是人人都想讀書,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至理名言,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許多人只體會到讀書的無比之苦,我卻更多地感悟到讀書的無限之樂。我不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而是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一種消除疲憊,洗去煩惱的精神生化的過程。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 可或缺的巨大支撐。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書藉記錄着人類的真善美和假惡醜,讓你在美醜的世界中行走,使你從正面和反面教材中受到啟迪。如浴清純之水中,自覺洗掉各種心理灰塵,培育真善美的情操。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着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着“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脱穎而出。

書,是良師,更是益友。

鑑天讀書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作用力和感召力,採用正確的讀書方法,則是能否發揮以上“三力”作用的十分重要的前提。

一是要讀書首先是選書。雖説是開卷有益,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必須有選擇的讀書,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好的,適合的書籍上。在選書上,不看庸俗無聊,不求高深專業,但要切實有用;不過於專一,而追求廣博,讀書如交友,只是呆在一個小圈子裏,很容易自我封閉,自我限制,所以要廣交朋友,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種書都要儘可能涉獵一二。二是隨時備書,“見縫插針”。沒有大片的時間可用來讀書,只能是把片刻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上兩頁,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頭的書籍,只要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搞定;三是有計劃,雖説讀書的時間少,但是,不能找藉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須要擠出一段時間讀書,我把這個稱之為:每天多走一點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來休息的地方,要再堅持一下,多看一會兒書,在多走一點路。四是要用腦讀書,多做批註,常寫心得體會。用眼讀書,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用心讀書,贏得一片安寧,一種豐潤,用腦讀書,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對話,那麼收穫的除了快樂,安寧,更是一種洗禮和昇華的過程。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學習和獨立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優化的效果。五是讀書以致用。有人説,現代人讀書很功利。我倒是覺得,讀書是不能過於功利,那樣讀書讀不好,讀不深,讀不出快樂。但是讀書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為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讀書是要用的。讀書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澆灌了很多,但是長不出嬌豔的玫瑰。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大家都在讀書,但是,每個人讀書的方法、感受和收穫是不一樣的。我在讀書中就有許多的體會和收穫。

收穫開心快樂。一是簡單直接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采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尾……這些都會讓我怡然自樂,欣然發笑。二是讀書讓心靈安寧,拋開煩惱的快樂。這時候讀書已經深入其中,忘記身邊的種種事情,溶入到書的世界裏。這時候讀書,因為書的世界不同,會有激情如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歎氣。這種在書的世界中暢遊,與書的內容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就是讀書的第二層快樂。三是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的快樂。這時候讀書不是讀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尋梅……總之是在契合兩歡的氛圍下的對話、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讀書有用。這種快樂就不在讀書之中了,而是在讀書之後的一種反饋。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書到用時不恨少”,能夠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能夠自信大方,舉止得體。這樣,快樂自然而來了。

修身養性,怡悦身心,幾乎是眾多讀書人對讀書作用的一致性的評價。許多人把讀書弄墨説成是附庸風雅,這句含有貶義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對一個人的修養,氣質有很大的塑造力,這種塑造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但又是實實在在,明顯改觀的,古代不就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嗎。總之,腑有詩書氣自華,經常讀書的人總會給給人們一種感覺,那是從舉止言談中流露出來的。

開闊視野。書籍是向上的台階和平台,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因為書籍我們能夠擺脱地域的限制,視野的狹隘,從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廣,看的更遠,看的更深。要達到開闊視野,學習先進科技的目的,讀書無疑是最為便捷,最為經濟,最為高效的方法。

我們多讀書,書就會和我們成為好朋友,讓我們用腦想,用心記,在書中遨遊吧!讓我們在書裏快樂享受書的幸福和快樂吧!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9

這本書是由楊鵬著作的,他是童書作家,動畫編劇,影視劇片人。中國首位迪士尼簽約作家,楊鵬還是幻想大王。

"裝在口袋裏的爸爸"是楊鵬在某天寫作時,看見桌上一張草稿紙,突然浮想聯翩,幻想草稿紙下面是不是躺着一個拇指小人,於是"裝在口袋裏的爸爸"最初的創意就誕生了。

每一本的第一篇都會一個故事情節來引出爸爸為什麼會只有我們拇指那麼大,原因是因為媽媽老師罵他,罵他一次縮小釐米,時間長了就成了拇指大了,整天呆在楊歌的口袋裏,當楊歌的"教育部長"隨時隨地見識楊歌的一舉一動,正因為這樣,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裝在口袋裏的爸爸",爸爸,變小以後,發明過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聰明飯,後悔藥,搖錢樹等等。

百變昆蟲想寫了楊哥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一直被欺負的螳螂,楊哥把它救了螳螂,螳螂給他一片金葉子,楊哥把金葉子交給了爸爸,爸爸__了金葉子的一部分,按金葉子找來一些昆蟲,楊哥還被蜈蚣咬了,但是爸爸卻從動物體內提煉出液體,射入楊歌體內,楊歌變成了大力士,一下子把桌子拍碎了。

後來,楊哥的爸爸發明了百變魔錶,神奇戒指等發明楊哥帶上他的擁有了昆蟲超能力。他見義勇為,楊歌利用超能力抓劫匪,打擊____,預知地震?有一次班上來了一位轉校生綠蒂,原來他是綠星人,正是她化做為螳螂,警告楊歌地球即將受到邪惡力量的功擊,最後楊歌靠爸爸發明的昆蟲超能力,拯救了地球。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真正的讀書,應該是我們一生永不厭倦的“事業”吧!品讀文字之美,暢享讀書之樂,書香的世界,我們心之所向!

20xx年4月23日是第1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都知道最初的讀書日是為了紀念大文豪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這一天是他們的辭世紀念日。時至今日,讀書日仍然獨具魅力,為世界所重視。讀書於我,早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因為“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的警言訓導,更是因為源於自己內心對美文的呼喚。徜徉書海,一字一句都可以把生活中那些平淡的辰光換成無邊享受的時刻,也許只有那句“最是書香能久遠”才最能表達我愛讀書的心聲!

還記得上大學的第一節中國現當代文學課, 張欣老師興致盎然地向我們介紹林語堂的作品《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和《蘇東坡傳》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 of SuTungPo》)。而後在寫作課上, 李娟老師引用了再精彩不過的總述:“我們未嘗不可説,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説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慈悲的微笑,也許這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在懷着驚歎的心情讀完這段精闢的文字時,我已被林語堂先生的文筆折服了,自然也對他筆端下的蘇東坡充滿了好奇和想象,而老師也極力推薦我們去看《蘇東坡傳》(即《快樂的天才——蘇東坡的生活和時代》)。對於好書,我總是無法抗拒,自是奔向圖書館一睹為快。那種遇好書時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心情,我們都真切地體味過,也許,此時書的最好價值才盡現,讀書也便成了快樂的真諦!

在兩度品讀《蘇東坡傳》後,對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平易、真誠,一襲簡單的長袍,卻盡顯大家風範。首將“humour”譯為“幽默”,令人叫絕!稱他為“幽默大師”,最為相稱。我深羨林語堂先生的求學經歷:赴美入哈佛大學文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學成後的林語堂先生教學寫作同時迸發出迷人的光彩,成為對外教學的第一人,對外漢語專業的我也就更加痴迷於其人其著,他用英文寫成的《武則天傳》(《Lady Wu》)、《吾國與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t of Living》)、《風聲鶴唳》(《Leaf in the Storm》)、《浮生六記》(《Six Chapers of Floating Life》)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去閲讀。

“既洞察人間宇宙人情學理,又能從容不迫以詼諧,是雖無幽默之名,已有幽默之實”,蘇東坡即是如此。誠如《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最愛的一本英文著作,於我亦是最愛!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的《蘇東坡傳》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場閲讀的完美盛宴。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再現了千年之前的一代文學巨匠蘇東坡的人生,在保存了歷史的真實性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對蘇東坡的尊崇和喜愛之情。在書中,林語堂先生率性地袒露“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一個詩人,完全是出於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高尚,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我忍不住要為這份真誠和可愛而鼓掌。而譯者也保留了原著中眾多的幽默色彩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跟自己的心走,選擇喜愛的作家、詩人,或淺讀幾行文字,或寫寥寥幾筆感想,都覺得讀書有無限的美好!就讓我們沉浸於由飽滿的情感而著成的書中,走進蘇東坡,和他一起走過坎坷多舛卻也豁達快樂的人生旅途。

全書共分為四卷,卷一:童年與青年;卷二:壯年;卷三:老練;卷四:流放歲月;共有二十八章,並有原序(怎一個“精彩”了得)和譯者序。通讀全文,我相信我們會為蘇東坡的宦海浮沉而感慨,為他的至情至性而動容,為他的絕妙詩詞而傾倒!

蘇軾出生於北宋四川眉山的一個“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的小城,父親個性倔強沉穩,母親程氏性情和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天資聰穎,二十一歲的蘇軾便高居榜首,不負父望。學而優則仕的他初涉宦海,卻適逢王安石倡新法。面對新法帶給百姓的苦難而反抗無力的蘇軾只能無奈地自求外放,調至杭州做一名通判。

“三秋桂子,十里荷香”。杭州温柔的魅力浸潤着他的心神,也輕觸着他的文思靈感,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 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此時的蘇軾官小無力,但並不失意消沉,或與妻兒泛舟湖上,或登山遊廟,不負西湖的美意,清新精粹之詩自是呼之欲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我似乎能夠想象他吟詩時瀟灑的神情。

多情的杭州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美好。在蘇軾的一生中,歌妓、和尚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書中他(她)們的故事讓人看來興味十足,而主角蘇軾最是“迷人”。於歌妓,他尊重並欣賞她們的才情和技藝,也會欣然地參與歌妓的宴席,面對她們的求詩,總會報以熱情,從不躲避。“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如此細膩地描寫女子的抒情詩,至今讀來都覺得情調豐滿,畫面叢生。於和尚,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佛印,他和蘇軾的鬥智情節總是妙趣橫生。蘇軾好像天生就有一種神奇,總能用智慧和勇氣把生活過得多彩多姿,自在無比。

時隔約十七年後,當蘇軾再度回杭州的為官時,他所做的便是造福千年的疏浚西湖,興修水利,建立並完善杭城的供水系統,也絕妙地利用挖出的泥土築成了蘇堤,而“三潭印月”這一創造性的設計讓我們不得不感慨蘇軾在風景設計上的才華。“蘇堤春曉”、“三潭印月”讓自然美的西湖顯得更為別緻,真美留香,傳之世界!蘇軾曾有一半堅信他的前半生是住在杭州的,可見他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淡去了太多的美好,而似乎唯有杭州仍執着地保留着蘇軾如此多的印記。飛逝的是時間,但留下的卻是蘇軾深深地和杭州融為了一體,已成為了這邊風景獨好!

慢慢地品讀《蘇東坡傳》,我們彷彿和蘇軾一起在旅行,一直行走在曲折起伏的路上,移城換景,情態百變。在他杭州任期滿後,便被調至密州做太守,相比天堂杭州,密州是十分窮困的縣,百姓窮苦至食不果腹、孩童餓死屍葬道邊,悽慘之景讓蘇軾挨着最難過的時光,但他並不因此沉鬱,而是竭力去撫養受餓的孤兒。困境讓蘇軾有了更為安詳平和的心境,也更趨向於他所向的陶淵明的靜澄恬淡。“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詞易好”,正是在最為沮喪窮苦的密州,他寫出了最絕妙的詞——為思念子由而做的,人稱“中秋詞,自東坡詞一出,餘詞俱廢” 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永留傳!後來也為了子由寫出了《沁園春》,“漸月華收練,晨光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更有獲得精神上解脱的《望雲樓》“出本無心歸亦好,白雲還似望雲人”,等等。就是這樣地出人料想,蘇軾一路漂泊流離,一路詩歌酬唱,快意人生!

在進入徐州成為太守之時,已有豐富閲歷的蘇軾才開始真正譜寫的人生的樂章。之前韜光養晦的他現為練達、充實、活躍的幹練之才,他為徐州的百姓興建工程,根治黃河水患,如魚得水般地施展行政之能,此時的蘇軾不是個文官,恰似一位戰士,和百姓拼搏於抗洪救災的第一線,此中,他也便成了百姓之友。蘇軾不論處於何地都努力地真正做到“有德於民,嘉惠一方”。

也許真是性格使然,“真純”的蘇軾如他自己所説,遇到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即有名的“烏台詩案”,出獄後的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此時的他愜意地成為了一個農夫,在城東的坡地手扶犁耙,自由耕鋤,“東坡居士”也就應時而起。多面性的蘇東坡在黃州漸顯愛建築的本性,詩意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是他永恆不變的追求,樂天派蘇東坡要為自己建一個舒適的家,築水壩,建魚池,種水稻,尋良種,勞有所獲時他便欣然於做菜,東坡肉,獨家祕製魚,東坡湯等等。如此輕鬆達觀的蘇東坡被貶謫於此,很難説是一種懲處或是政敵的報復,於他,這實在是一種享受!

黃州時期的蘇東坡經歷得太多,不盡言説,“不以物傷性,不以謫為患”,隨遇而安,他的處世哲學已有太多的精進。他不耽於政治上的勾心鬥角,如書中所言:“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狗苟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詩人總是對月夜情有獨鍾,對美酒迷戀不已,對自然美景感觸獨一,加之有同道之友的相伴,月夜泛舟,吹簫弄笛,豪放超脱。情之所致,前後《赤壁賦》便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露,引得古人今人幾多遐想和感悟。也許真的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始到工”,身處黃州的蘇東坡似乎才情盎然勃發,不似於之前諷刺詩那麼尖鋭,“黃州詞”透着一種暢快淋漓之感。“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的高昂豪情;“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婉約動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超然瀟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波瀾壯闊 ……絕妙詩詞舉之不盡,我歎為觀止!

“此心安處是吾鄉”。曠達高吟的蘇東坡再次被無情流放,貶至瓊崖海島的他已是暮年,那時的海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生活條件艱苦之極。只是“參透人生窮達”的蘇東坡卻安之若素,他的達觀人生哲學不允許自己失去快樂,比之從前更應多份詼諧幽默!如當地無藥醫病時,他便對朋友説:“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總能以微笑面對悲景,以順處逆,這看似簡單,但當我們自己親身去做時,才會發現簡單處卻藴藏着奧祕,需我們用一生去求索。

“蘇東坡——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林語堂先生的高贊最為貼切。他的被人贊為“天地奇觀”的詞、“天工與清新”的獨創文人畫、行楷皆善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也許“曠古奇才”都不足以表述他!

正如愛蘇東坡的人們所説:“每每讀到有關蘇東坡的文字,心是淨的,也是靜的,是人格上的,也是靈魂上的”。讀《蘇東坡傳》,讀他的人生觀,讀他的品性,讀他的詩詞,讀他的幽默,讀他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也讀他這個時代的文人政客的雅趣逸事 ……一點一點地走進他絢爛多彩的世界,裏面有太多的你意想不到!

也許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正如 林語堂先生在書中所寫的那樣“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在他如此之多光耀千古的詩詞中,我最喜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要經過多少人生風雨才會有的頓悟和超脱呢?文章傳之天下,仕途歷經坎坷,“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給自己的人生做了最好的註釋!

在杭求學的我們是幸福的,品讀《蘇東坡傳》之時,可以邀好友暢遊西湖,飽覽“蘇堤春曉”、“三潭印月”之景,也走進蘇東坡紀念館,看他灑脱的神情昂首天外!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自己喜愛的書,讓自己的心不再荒蕪!就讓我們走進“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也走入書中去經歷別樣的人生故事,感受那些落淚和笑顏,也收穫屬於自己的美麗風景!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如果我是一棵小樹,那麼書就是燦爛的陽光,任我成長;如果我是一隻小鳥,那麼書就是湛藍的天空,任我高飛;如果我是一條小魚,那麼書就是清澈的河流,任我遨遊。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愛書人士,他們寫出了家喻户曉的名言。例如:周恩來説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杜甫説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説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記得小時候,晚上睡覺前,媽媽經常給我講書上有趣的故事,聽着聽着,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在悠藍色的天空中,我彷彿成了一顆長着翅膀的小星星,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翱翔……上學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學會自己看書了,只要一有時間我就跑到圖書館,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書的百花園裏採集花粉。

隨着時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的長大,一本本書更是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夥伴,我捧起了童話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説,捧起了百科全書,捧起了世界名着。在書裏,我發現了一個有一個祕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可怕,遠古時代人們鑽木取火……哦,世界原來這麼奇妙!從《水滸傳》中,我結識了忠義寬容的宋江;在《三國演義》裏,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我吸取了戰勝困難的力量……書是無窮的寶藏,為我增添了豐富的知識;書是快樂的天堂,讓我忘記了所有的憂傷。書是冬日裏的陽光,帶給我春的温暖;書是沙漠裏的綠洲,給予我新的希望。就這樣,書陪伴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在書香中漸漸成長。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書籍好似一座航標,它能引導我們尋找求知的方向。

書籍如一滴滴海水,將我們引入知識的海洋;書籍如一把把蔬菜,給我們補上知識的營養;書籍如一盞盞路明燈,讓我們攀登科學高峯……

讀書,真好!同學們,讓我們愛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張恨水先生是我們安徽著名的高產作家,比之《八十一夢》的詼諧、《啼笑因緣》的顛倒、《北燕南飛》的悲情,《金粉世家》更多地表達了時代變革中的無奈與警醒,而這一點也是我國當代社會可以借鑑的。

陽光明媚的春天,繁花似錦的皇城,跑馬的濁世翩翩佳公子與遊園的香風裊裊女學生在途中不期而遇,正如王菲的歌詞“只因為在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燕西迷戀上了清秋,而一段纏綿 於淚水交 錯的愛情故事就此展開——如果只讀出來這些,那麼恭喜張恨水老爺子,你煞費苦心瞞天過海的手段奏效了。膚淺如我,也只能略略談一談那文字背後一點點的心得,前提是你讀的真的是《金粉世家》這套書,而不是看的央視糟改的那套電視劇。

愛情是突然的,但追尋愛情的路途卻是必然的。

燕西看上了清秋,這沒什麼——他可以看上任何一個他願意看上的人——但追求清秋的過程卻耐人尋味。安排下人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 同亂竄,終於得到線索,之後再親自出馬,乃至於做出勘察地形的舉動,看上去的確是個痴情種子。藉着起詩社的名義,租賃了隔壁的屋子,在內牆開了洞修了門,倒也不用“逾牆而摟處子”了。

注意到時代背景,那是五四之後與抗日之前,舊禮教與新思潮並行。具體到追女孩子,其方法也是新舊交 參。舊法子是藉着搬家送了點心酒水拉攏冷太太,藉着寫詩起社接近了清秋的舅舅,有幾個目標的親人站在自己這邊,那麼成功率自然高了不少。此外如生日上的祝壽尺牘,四駢六儷也很像那麼回事,對精通國學的清秋來説自然是留了個好印象。新法子則更多了,送禮物送的可謂煞費苦心:要送鞋子,先買了寫票,還巴巴的註上坤鞋讓舅老爺轉手送上;打聽到生日花了大價錢買那珍珠項鍊;送衣服不如送成匹的緞子,挑顏色挑得可謂賞心悦目……

燕西追求清秋的手段令人眼花繚亂,乍讀之下讓人感動,但一對照前後文,只好説一句“性使然也”。對之前的小憐,之後的白蓮花,前後皆有的白秀珠,燕西的追求手段如出一轍。不能説燕西對清秋的感情是虛偽的,但至少是不長久的。

反過來,清秋的愛情是少女的懵懂,對燕西的金錢攻勢她沒有如其母冷太太那樣隱隱覺得不妥。燕西送來的禮物往往都是清秋喜歡和需要的時候,如參加同學婚禮的衣服與鞋子,生日時華麗的項鍊,都送的恰到好處。一次次收下,一次次回禮,一來二去便也情根深種了,這才有了留宿西山等事,至此,清秋的命運也就註定了。燕西送的禮物多是衣服首飾,清秋回的卻是抄經刺繡,一個花的是錢,一個用的是心。錢與心的交換,結果可想而知。

書中給讀者留了幾個對比,其中一個就是小憐,小憐出身更低,是個丫鬟,而且是個被大公子鳳舉垂涎的丫鬟。小憐在陪主人看戲時巧遇春江,於是迅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下人中的偶像。這就不得不説同名電視劇中的敗筆,小憐作為清秋的對照,其婚姻生活是美滿的,並不存在所謂的悲慘結局。其他的如:八小姐梅麗與儐相謝玉樹,富家女吳藹芳與學生衞璧安等等,都是貧富差距較大而走到一起的例子。這些姻緣在書中沒有做最後交 待,卻留下了足夠讀者遐想的空間。

婚姻未必是愛情的墳墓,但至少是愛情的考驗。

幾乎所有的讀者都認為燕西與清秋的結合太快,長的太快的草大多是空心且一年生的,它們抵禦不了秋天的蕭殺就此枯萎。與時下年輕人中經常出現的閃婚相比,書中的婚姻還是温 和了許多。顯然,燕西自己還是一個孩子,並沒有謀生的手段,而清秋更是一個孩子。兩個沒有獨立經濟基礎的年輕人匆匆結合,面臨的問題自然多多,最顯著的一個就是當無老可啃的時候,其結合必然動盪乃至崩潰。

燕西在婚後和婚前沒有變化,變化來自懷孕生子的清秋。當清秋需要一個穩定的小家庭時,燕西繼續扮演他的七少爺,不同理念的衝擊必然葬送了他們的婚姻。是以燕西可以在婚變後追求白秀珠,清秋只能黯然攜子出走。

作為對比而存在的是金老爺子一家,無論是金銓與金太太,還是燕西的三個兄長的家庭,都在書中經歷了爭吵與波動。鳳舉作為老大被濃描重墨,其包養 外宅的舉動一如現在的某些富人。在書中極為平淡的鶴蓀夫妻,也服從於作者的這一暗線而發生了爭吵。但和燕西的家庭不同,其兄長都有自立的能力,而其妻子亦都出於富家。書開頭的楔子中,暗暗點出了老三一家的繼續存在,也就是説,在大家族分崩離析之後,大部分小家庭存活了。回顧時代背景,正是五四思潮的推動,加速了大家族的覆滅,同時西式的小家庭觀念被社會逐漸接受並推廣開來。

另一個對比來自於燕西的三個姐姐,其中可能更有深意。我們注意到,四姐道之留學和居住日本,五姐六姐顯然一體代表了歐洲思潮。自清末變法維新,學習 的途徑無非東洋與西洋,張恨水先生在這裏的態度並不清楚,但反映在文中則顯然是東西都沒有明確選擇。東與西,似乎都是可以去學習 的。大家庭的人際關係是複雜的,三個姐姐與三個媳婦明確的對立了起來。

西山與推倒重來的那一把火。

在全書中西山反覆出現,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景點,更多是西山這個名字背後的寓意。燕西與清秋的定情在一上西山,他們的婚事則是在二上西山埋下伏筆,文末金太太在西山修行,燕西三上西山辭母西方遊。

燕西去了歐洲,回國之後卻做了演員,我懇請大家注意時代背景,20世紀20年代,新舊思潮並行,電影 演員並不是今天的巨星。恰恰相反,在多數人包括張恨水先生這樣的舊文人眼中,電影 演員屬於戲子,賤業的一種。這個結果説的是西方沒有現成的經書可念,從清末到改革開放,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真經並不存在。一個國家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真正獲得成功,近三十我國的成績已經完美的為這個困擾了國人近百年的問題劃上了句號,遺憾的是很多如張恨水先生這樣的困惑者沒有看到這一天。

不得不説張恨水先生依舊是一箇舊文人,章回體的目錄與文中出現的格律詩以及駢文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除此之外,五行之説也若隱若現的在小説中漏出面目。

燕西姓的是金,金在五行中取蕭殺之意,註定了其家族的敗亡。而金所處的方位在西,也就是西山與西方的反覆出現最好之理由。清秋姓的是冷,冷莫過於冰。按照中國傳統的五行之説,金能生水,於是清秋一家因為金家而地位上升,清秋的舅舅謀得了好差,和總理成為了親家帶來許多好處。同時火能克金,於是文末點了一把大火燒了金家。清秋最悲慘的就是那卧病時靜聽雨聲,而燕西則是在那場火災中。這些是不是張恨水先生的惡趣味,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了。

不過那把火大家都會覺得眼熟,《金》之前有《紅樓夢》最後的一把火燒盡了賈府,於是白茫茫一片真乾淨,《金》之後有《家春秋》最後的一把火燒盡了高家。不能説曹雪芹、張恨水、巴金三者是否存在模仿,我更相信那是時代的呼喚,與之印證的是葉挺將軍的《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關於囚歌的不同版本,在此不贅述)”

總是到了社會思變的時候,那些有前瞻力的人在苦悶的現實中四處碰壁後,他們渴望一把火燒掉陳腐,再塑新世界。今天的我們自然知道,六十年前這把火已經燒得乾淨了;可是今天的我們也要知道,如果不能以史為鑑吸取教訓,自然會有新的火出現。

謹以杜牧的《阿房宮賦》的警句來結束此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冥冥之中和你相遇,從這空寂的夢中醒來,用少年的心,少年的情,吟唱這生命最初的歌。曾經的歲月,斑駁的回憶,一段段,一片片,記載了你我最初的足跡。

一頭亂糟糟的黑色頭髮,一副架在鼻樑上的細邊小眼鏡,一身破舊得不合身的衣服,和那頭上明顯的疤痕,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餘痕,因為媽媽的犧牲把你的死亡減成了那道疤。這便是最初的你。相識時,除了一顆童心,我們一無所有。

你,從小寄養在姨丈家的壁櫥裏,像每一個孤兒一樣壓抑地成長,飽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視和虐-待。直到你11歲生日那天,一位叫海格的巫師敲開了門,你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你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通知書,你開始了你的魔法學習之旅,你終於踏上了命運轉折的列車。

而我呢,一個不更事的少年,用她不更事卻又挑剔的眼光看待外面的世界,心就像一隻孤傲的雛鷹在廣闊的天空翱翔,想象宇宙的浩渺,肆意地在這浩渺中體味生命的偉大與寂寥。

一切都是淺淺的記憶,卻又那樣真實。

在魔法學校,一切對你來説是那麼陌生,幸好你找着了兩個好朋友,還學會了空中飛行,得到了一件隱形衣……可是魔法學校裏有一塊奇怪的魔法石,殺害你父母的惡魔千方百計地想得到它。你探明情況後,與朋友們一起進入那個埋藏魔法石的地穴,趕在惡魔前頭得到了魔法石,並打敗了惡魔。在我看來你是多麼的勇敢,面對新的一切,你需要多大的勇氣。和你在一起時,總覺得自己也彷彿與你同行。為你找到好朋友而高興,在驚險關頭為你堅定的信念所感動,同時也為你捏了一把冷汗。在偶然之中,我也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不,那是一種必然吧,那是命運中早就安排好的吧。一切是那樣神奇,彷彿是在做夢。人生如夢,我在做着一個與你“異曲同工”的夢……你遇到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小天狼星布萊克,他是你父親年輕是最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詹姆死了,巫師們都懷疑小天狼星是兇手,於是他含冤入獄十二年。還到處傳言小天狼星是“黑魔法”高手伏地魔(殺害哈利父母的兇手)的忠實信徒,曾經用一句魔咒接連結束了十三條性命。只有你發現這一切都是誤會,小天狼星逃出了阿茲卡班,一心追尋你,讓你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一個人是多麼的愛你。那時,我剛步入畢業班,整天都在書山題海中漫遊,每天苦不堪言,學習競爭更加緊張激烈,學習壓力重如泰山。惱恨鈴聲把生活擠壓成“起立”和“坐下”,盼來的節假日、週末休息更忙得慌,沒完沒了的作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小小的肩膀上揹着一個大大的書包,我彷彿是一隻想飛而飛不高的小鳥,無法展開我的雙臂。和你一樣都是總是很難得到快樂而被-迫早熟的孩子,苦笑這無奈,從你的經歷中尋求一絲安慰,和你一起撫平心靈的傷口。

十四歲的你,在奪取火焰杯的競技場上,面對這三個驚險艱鉅的魔法項目,克服重重困難和波折,戰勝自我,以最小的年紀勝出,似乎在張揚地宣示你與眾不同的潛力。當你在那片古老的墓地,親眼看到伏地魔殺死了塞德里克,用你的鮮血使自己復活。我似乎第一次在和你一起面對死亡,一個念頭超越了恐懼與理智,最後在閃回咒的幫助下,你又一次逃脱了。

我面臨畢業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周圍的空氣似乎也凝固了,抬頭仰望灰色的天空,天是空的。我沒有心情和你一起去揹負那些沉重的負罪感,收斂了悲傷。暗淡的天空下,你我都在為自己的命運而努力。

小天狼星的身體向後彎曲成優雅的弧度,黑色長袍輕輕地飛揚起來,姿態猶如天地間一道永遠難以癒合的傷口。盧平和你一起無力地哭喊,你悲痛欲絕的尖叫是無聲的,盧平寂寞隱忍的臉是無聲的,然後故事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倉促地結束。

畢業考終於結束了,這免不了要和國小同學分別了。從豆蔻年華到花季,恰同學少年,一同飛揚青春的旋律,經歷成長的煩惱,承受考試的壓力,走過叛逆的日子。做人的基石深深埋下,友誼的種子悄悄萌芽,還有慢慢長大的滋味共同品嚐。成了同學們告別幼稚、走向成熟,揚起風帆、破浪前行的集體經典,像一杯清醇的酒,歷久彌香。離別,總是悲傷的。和你一起為小天狼星的離開而傷心,為同學的分別而難過。一起回憶以前的點點滴滴……

小天狼星的隕落帶給你的傷口還未平復,象徵智慧與信念的老校長鄧布利多有靜靜地倒在你面前。你是如此的迷茫和無助,心中早以充斥着罪惡感的你也不在允許在有人為你奮不顧身。

我為老校長的逝去深深地絕望,但是,你我都擦乾淚,一起面對這個危機四伏的魔法世界。我剛剛開始了我的國中生活,一切是那麼陌生,我也曾像你一樣迷茫和無助,不知怎麼的,我想起了你,你似乎在告訴我,要勇敢,要堅強,要儘快適應這新的一切。我鼓起勇氣,挺起胸膛,一步步向前走去,一步步探索我的新世界……

最終我看見伏地魔驚愕地倒下,我看見你臉上堅定而聖潔的神情。為了他人的利益而徹底犧牲自己,放棄一切,進入死亡,這種行為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強悍的魔法,都對它無可奈何。我知道成年的你作出了最正確的選擇。在一瞬間,三年裏起伏不定的心情終於真正平靜了……

三年來,每一個歡笑,每一滴淚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經歷,每一聲感動,都使我難以忘懷。謝謝你,哈利波特,陪我走過豆蔻年華。是你教會了我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勇氣、自由、信仰、友誼和愛。你是一個英雄,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魔法石》、《密室》、《阿茲卡班的囚徒》、《火焰杯》、《鳳凰社》、《混血王子》、《死亡聖器》。那些逝去的人和事像在黑白的電影膠片裏默歎,回收往事,歷歷在目,那是在我記憶深處的殘痕,在遠遠的空谷裏緩緩地飄,慢慢沉靜下來。含着淚微笑面對那些不可抹滅的痕跡。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不久之前,我們學過一篇議論文《滴水穿石的啟示》。課文以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持之以恆取得成功的事蹟。它告訴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學完這篇課文,我感悟很深。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會因為放棄了而失敗,又堅持了而成功。

在小時候,我曾學過一段時間的中國舞。那時,穿着漂亮的裙子,在地板上翩翩起舞,我心裏可高興啦!但是程度越高,需要軟功的地方就越多。我怕吃苦,不肯壓腿、劈叉、下腰,最終退出了中國舞。後來,看着我舊時的舞伴在舞台上盡展才藝,我的心裏難受極了,又是後悔又是自責。一個月後,我跟媽媽説了,我想重新學舞,並且不會半途而廢。媽媽同意了,我重新走進了舞蹈的殿堂,只不過換學了拉丁舞。又開始學舞,我的心情明朗起來,我已經考過了拉丁舞10級,參加過了各種比賽。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也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獲得卓越的成就的呀!

朗朗是我國著名現代鋼琴家,他位於世界鋼琴藝術的頂峯。是什麼讓他成為我國驕傲的鋼琴大師?是滴水穿石的精神。朗朗從學齡前便開始學鋼琴,他的父親為了他辭了職,在家裏陪他練琴,家裏只靠母親一人養家掙錢。朗朗懂事聽話,也有鋼琴天賦,更加勤奮認真地練琴。成年後,他沒有辜負父母對他的期望,成為了技藝高超的鋼琴大師。

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成功的祕訣,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更應該牢牢地記住它告訴我們的道理。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最近,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綠山牆的安妮》,我得到書後愛不釋手。

兄妹兩人修和瑪瑞拉領養了一個女孩:安妮。安妮長着一頭紅髮,身材瘦小,滿臉雀斑而且自幼失去了父母雙親,是一個孤女。但安妮天生熱愛幻想,幻想就像一盞明燈,引領安妮向前。不過過度的幻想讓安妮鬧出了好多笑話,如:烤麪包,心裏想着幻想中的世界,而把止痛藥當成香草精加進了蛋糕中;過度幻想頭髮變成黑色而把頭髮染成了綠色;烤餅乾時只顧着幻想而把餅乾忘在了烤爐裏;粗心大意把葡萄酒當成了葡萄露等等許多事情,展現了安妮幻想影響了正事,頑皮粗心的形象。安妮渴望有一個好朋友,她認識了長相漂亮、心地善良的黛安娜,兩個小傢伙從此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夥伴。她們一起為身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景物都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情人小路、清幽坡、晶亮胡、幽靈森林。一個個美麗奇特的名字,充分表達了安妮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看到這本書後,我深深地喜歡上了本書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最讓我感動的是想象力豐富、為人大方、能説會道的安妮。

我得到了書中的珍品,真品中的。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讀郭沫若之詩集《女神》,想其在1949年之後的一舉一動,《女神》時的浪漫大膽、熱烈與自由在其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墮落之快,如乘神七。

《女神》收入作者到之間的主要詩作,連同序詩共57篇,多為詩人留學日本時所作。其中代表詩篇有《鳳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爐中煤》、《日出》、《筆立山頭展望》、《地球,我的母親》、《天狗》、《晨安》、《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等。在詩歌形式上,突破了舊式詩歌的束縛,創造了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為“五四”以後自由詩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可惜後來的女神不再重生,鳳凰不再涅槃。然後我穿好我的涼鞋,衝出家門,一下就沒了蹤影,真希望時間能快一點。到了下面,我一看只有兩個人,心想:太好了,終於沒人打擾咱仨了。晚期郭沫若的詩篇已成為政治的圖解,不但毫無詩意,而且多吹捧與諛辭,這種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令人震驚亦令人深思。“特立獨行”、“淡泊明志”等知識分子的傳統風流在1949年之後已成文化之恐龍。一切讓人懷念的人格風骨都隨着改朝換代的新社會逝去了。不過細讀文本,發現1949年之後的郭沫若在早期的《女神》詩篇裏仍有其發展脈絡,倒不是憑空變形。不過,一切被放大到極致,看他晚年詩歌,真真是不忍入目。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我又讀了一本書,書名是《海蒂》。主人公是一個小女孩。

故事是這樣的:主人公海蒂是一個天真,活潑,並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的姐姐迪蒂帶着五、六歲的小海蒂來到了一個叫德費裏的小村莊。她們是要來幹什麼的呢?原來海蒂的姐姐迪蒂為了自己能安心創下一番事業,把海蒂暫時交給一個叫阿爾姆的大叔。阿爾姆大叔是一個非常孤單的人。

但在海蒂的種種行動中,阿爾姆大叔重新點燃了自己的生活,重新做人,不再孤單,友善的對待每一個人。最後人們都説阿爾姆叔叔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人,每個人也開始用友善的眼光去望着阿爾姆大叔。使阿爾姆大叔不再孤獨,他的小屋也不再空空蕩蕩。也正是小海蒂的心幫助下,容易生病也腳不能走路的貴族小姐克拉拉也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一點一點的嘗試走路,最終擺脱了輪椅。也擁有了健康。

我看到了海蒂熱大自然:不管是對人,還是對動物,都同等對待。那些動物都很喜歡海蒂。看到海蒂總是爭先恐後的向海蒂湧來。從這個片段中我知道了:你想讓別人尊重你,有個前提:那就是你也要尊重他。現在人類隨意宰殺各種動物,是動物見到人類會到處逃竄。儘管有些人很尊重動物,但畢竟只是少數。人類一邊口口聲聲説是我們動物的朋友,一邊殘忍的獵殺動物。讓動物見到人類怎能不逃?我們要像海蒂一樣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要做像海蒂一樣的人!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妒忌便油然而生,千方百計地去陷害別人,而不是加倍努力去追上別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看到諸葛亮的但是超過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藉口,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應了。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務,再一次挫敗了周瑜的詭計。

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由得由周瑜聯想到了自己。我以前不也有着很強的妒忌心嗎?如果某次考試我考砸了,我第一個做的不是去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認真改正,使下次不再出錯,而是在心裏詛咒那些考的比我好的同學下次考試也出幾個大差錯。這時雖然發生在以前,但回想起來,我是多麼的不應該呀!

妒忌這個東西,害人害己,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在素質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説的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傑出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後才出此刻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説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説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時間不一樣而已。規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可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勇敢應對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個應對問題病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困難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並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個習慣,比如説在吃一碗雞蛋麪的時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愛的雞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選擇都是把蛋留到最終,即使吃麪的時候有點勉強,可是有蛋在後面等着我,所以最終的感覺大多還是滿足。這不也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過程嗎呵呵……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進取平和的心態迎接生活!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萬曆十五年》,由歷史學家黃仁宇所着,作者將目光放在1587這個“無關緊要”的年份,應用萬曆皇帝朱翊鈞、學士張居正、申時行,南京督察院都御史海瑞、薊州總兵官戚繼光,以知府身份掛冠而去的名士李贄這六個人物分別代表着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行政首腦、官僚階級、模範官員、軍事將領、思想界的翹楚,經過對他們的描繪和點評,側面描畫出明王朝的衰落。文中六個人物都試圖有所打破和改動,但被制度所禁錮着的他們,只能成為制度的犧牲品,所以作者也在文中指出,這是“一個大失敗的總記載”。

黃仁宇以“大歷史觀”而出名於世,在《萬曆十五年》也能充沛地表現出來,他以為以道德為規範來評判歷史有失它的合理性,於是他另闢蹊徑,從技術的角度,從制度框架來停止剖析明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的緣由,黃仁宇拓寬了歷史研討視野,從歷史的小細節動身,探求宏觀的歷史問題,這也是他所説的“敍事無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黃仁宇愈加註重歷史為什麼會開展至此,所以他經過聯絡比擬、歸結等等辦法來得出結論。那麼,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又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分離《文藝復興》一課的教學案例,來探究一下在“大歷史觀”的指導下,歷史教員應當如何進步學生的歷史思想才能。

以“問題”開端,以“問題”完畢

黃仁宇以“中國社會為什麼不能完成代化”這一問題,而展開一系列對幾千年歷史的探究,在《萬曆十五年》亦是如此,為理解釋為什麼明王朝會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他從各個角度,各個細節來論證它。以前的我們不斷被框死在歷史是怎樣的,而不去尋求歷史為什麼是這樣的,所以,關於歷史,學生需求樹立起問題認識,只要腦中有疑問,有了獵奇心才會去探尋緣由,帶着問題去尋覓史料,才會對歷史有着更深入的瞭解。而於歷史教員而言,創設問題情境,不只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還能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以《文藝復興》為例,在停止歷史教學設計時,能夠設計“文藝復興是如何產生的”,“文藝復興是簡單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嗎”這些問題來貫串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發現文藝復興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對古典文化並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應用問題來建構課堂教學,不只能夠協助學生樹立問題認識,同時也能使學生關於歷史課堂中學到的歷史有更深的瞭解,也利於師生一同發掘歷史課堂教學的深度。

培育學生的史料運用和剖析才能

《萬曆十五年》採用了紀傳體的鋪敍方式,黃仁宇用淺顯易懂的言語來記敍史實,加強了可讀性和興趣性,固然結論看似平白無奇,但是它的背後,需求大量的史料來支撐,第一章《萬曆皇帝》所參考的書目,便有《神宗實錄》、《穆宗實錄》、《大明會典》等等。同樣,在學生學習歷史學問的過程中,也要牢牢抓住史料,提升對史料的整理和了解才能。在《文藝温習》為例,在講述到文藝復興的背景時,便可應用史料停止引導。如“意大利,……那裏最早呈現資本主義萌芽。這客觀上需求促使一種不同於封建文化的新文化產生並且開展起來……”經過這則資料,歷史教員能夠讓學生聯絡資料和書本內容停止考慮,從經濟的角度的動身,文藝復興產生的緣由。依據資料,學生能夠總結收工商業曾經有了一定的開展,一些城市呈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員有認識的培育學生對史料的閲讀和分析才能,可以協助學生培育“論從史出”的治史肉體,構成歷史學習的正確辦法。

無論是從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動身,還是新課程規範的請求,都對學生的歷史思想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請求,而在詳細的歷史課堂教學理論中融入“大歷史觀”,對教學方式、教學手腕、內容組織的豐厚和開展有着重要意義。在這一過程中,不只能夠提升學生的發現、剖析和處理問題的才能,提升學生史料剖析才能,同時也有助於加強學生對歷史的考慮認識和整體認識。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1

十六年前,餘秋雨老師和鳳凰衞視的工作人員們一起踏上了探訪人類文明的荊棘之路,感受千年文明的起落興衰。十六年後,在父親的推薦下,我閲讀了這本書。拿起這本父親曾經在多年前讀過的書,一陣時間的滄桑感不禁飄過。十六年很長,從二〇〇〇年到現在,我們生活的變化翻天覆地;十六年很短,和那些曾經繁盛了幾千年的文明相比,這只是一粒塵沙。好像已經習慣了按年月度日,餘秋雨老師一行人的旅途四個月有餘,乍一看不算太長,但他用這一本厚厚的文字把一步步思忖着文明的旅程融進了時間這條蒼老的長河。

翻開書,父親當年的圈圈點點映入眼簾,這是對這次行程最好的註釋。起初我並未對這次旅程有特別深刻的理解與印象,只是覺得這次活動很有創意很新穎,但卻對餘秋雨老師為什麼參加這次活動而感到不解,為什麼一個人會不辭辛勞,不顧危險,用行車這種方式完成對文化遺蹟的考察?隨着閲讀的深入,我逐漸深深地體會到,這是因為一個文化學者的責任與良知。在書上我又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撫摸歷史,撫摸文明,就是在鼓勵自己。

去探索古代文明消亡或傳承的原因,去比較古代文明和年輕文明的相似與異同,去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經歷五千年風雨滄桑卻仍舊煥發生命力的奇蹟。

這樣應該會對歷史和文化有所敬畏與反思,應該會對當下和自身有所瞭然。餘秋雨老師在自序中的一段話我很喜歡:“與筆端相比,我更看重腳步;與文章相比,我更關注生命;與精細相比,我更傾情糙糲。”好像又是專門説給年輕人聽的。忽然想到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這是一場按照當年玄奘西行取經的路線徒步穿越戈壁的比賽,全長好幾百公里,和餘秋雨老師的行程有點像。又忽然想到了央視記錄頻道的一段廣告詞:

路為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

希臘——夢醒時分

遊記的第一站便是希臘。一提到希臘,首先映入腦海的可能是熊熊燃燒的聖火,波光粼粼的愛琴海,還有氣勢恢宏的巴特農神殿了。餘秋雨老師對它們的描寫已非常細緻,在此就不贅述了。關於奧林匹亞的敍述我倒很感興趣。

古代運動會發源於希臘的奧林匹亞,這裏還保留着競技場的遺蹟,雖然老舊,但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到當時的壯觀與輝煌。為什麼運動會會發源於這裏?因為在希臘文明中,“健康是他們的宗教”,“把智力健康,肢體健康發揮到極致再結合在一起,才是他們有關人的完整的理想。”這也正是中華文明沒有做到的地方。我們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在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很少關注個人的發展與完善。既然這是文化遺留下來的不足,我們是不是可以試着從自身去改變一下呢?有很多問題不是沒有辦法實施,而是沒有辦法清楚地認識。

希臘很美,真的很美,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希臘早已是經過痛苦沉澱過的美,這種痛苦包含着希臘人和希臘文明被統治和侵略的血與淚,美得乾淨,美得悠閒。如果把古代希臘比喻成一場夢,那麼現在的希臘便是夢醒之後眼中的光芒。餘秋雨老師關於雅典城邦衰落的評論膾炙人口:“文明之所以成為文明,是它與周際的生態相比較而言的。因此,它註定要與野蠻和愚昧為鄰。如果兩個方面屬於不同的政治勢力,必定時時起戰火;如果兩個方面屬於同一個政治範圍,必定天天有內耗。由此想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孝文帝改革,很有道理。

希臘遊記中臨近末尾的一篇很讓人感動,標題為“我一定復活”。講的是希臘的一個組織,幾個教授向全世界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中的精華雕刻從大英博物館中請回來。還有希臘一位已故文化部長的話:“我希望巴特農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後回來,我一定復活。”讀完之後稍有點憂傷,捫心自問:我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尊嚴還在嗎?

埃及——一直神祕下去

餘秋雨老師關於埃及寫了很多思考與感悟,就來寫寫自己感興趣的那一部分吧。

埃及的代表是金子塔,很多金字塔至少建於四千年前。歷經了四千多年的風雨洗禮,金字塔不僅巋然不動,而且石方之間連一個薄刀片划進的細縫都沒有。這樣的世界奇觀,卻因為史書和文字的消失,沒有辦法被解讀。偌大的金字塔只能寂寞地坐在原地,接受着人們的讚譽和惋惜。

曾經輝煌一時的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源頭,有令世人震驚的眾多遺蹟,竟然就這樣消失了。“所謂文明的斷殘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廢弛,而是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中華文明在歷經了歲月的沖刷後頑強地存活了下來,“文明如果追求神祕和封閉,結果只能故步自封,終於難以為繼。”“中華文明之大,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它的普及企圖和傳播力量。”文明傳承的載體可以是書本,可以是建築,可以是故事,但最根本的媒介還是人,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繼承,創新,發展。由此聯想到現在討論的“西化”問題。中華文明向來包容,吸收了如佛教等眾多外來文化,發展至今,文化交流不應成為一種障礙。但很多人憑着自己對文化的一知半解,用西方的觀點對中國文化指手畫腳,有些可悲。我認為文化的交流應該建立在已經掌握一種文化精髓的基礎之上,這樣的交流才能取長補短,也不至於丟棄了自己的觀點。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呢?因為浮躁。新事物這麼多,新思想這麼多,而現在的社會如同跑步機一般容不得人們有半點的喘息和思考,在激烈的競爭中人們倒也變得“單純”起來,凡事利己就好,就像在二〇〇四年新聞調查中的一個煤礦老闆,哪裏會把環境放在眼裏中。一想到現在還有許多濃濃黑煙從工廠的煙囱中冒出,就覺得一絲哀傷。

以色列——綠洲的國度

一説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必須要提到。作為三大宗教聖地的耶路撒冷承載了太多。災難一次次降臨在它頭上,它就這樣不斷被摧毀,重建,摧毀,重建,直到現在這個蒼老的模樣。但以色列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耶路撒冷,因為這裏有太多我不知道的歷史與故事,而是以色列這個國家。

以色列四周都是沙漠,但以色列人卻在這些寸草不生的沙漠中種出了蔬菜,水果,不僅自足,還大量出口歐洲,用的正是滴灌技術。塵黃的沙漠硬是被裝點得五顏六色。餘秋雨老師稱這是“向自然爭奪”。當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係非常緊張,經常發生流血事件,寸土必爭,但這些和“向自然爭奪”相比,是不是過於渺小了些?人類誕生才多久,就在自然面前彼此爭鬥,你死我活。而自然呢?只是笑笑,在它看來只不過幾天的時間,連勝利者的蹤影都會消失。一個成熟的文明不應該是這樣。就像餘秋雨老師所説:“當人們終於懂得,籠罩荒原的不應該是戰火而應該是暖棚,播撒沙漠的不應該是鮮血而應該是清泉,一切就走上正路了。”

不要流血。但不得不説遇刺身亡的以色列拉賓——一位呼喚和平的老人。餘秋雨老師和他的妻子在悼念牆上用漢字寫了三遍“和平”。這樣的虔誠與氣度讓我敬佩,這樣的文明讓我自豪。

但願全世界的文明,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能如此。

約旦——在縫隙中生存

約旦和以色列相同,也是一個沙漠上的國家,但它百分之八十是不毛之地,僅靠着約旦河旁的公路維持着脆弱而堅強的生命。地理上的劣勢使約旦別無選擇,只能在貧困中掙扎。但即便如此,約旦幾乎所有人都在緬懷一位國王——侯賽因,他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給約旦人民帶來了和平與安康,並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對於不同文明而言更是如此。每種文明所處的生態不同,面對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都不盡相同。作為中華文明子民的我們,不必太過擔心像約旦那樣沒有選擇的問題,相反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目前所用有的。又突然想到,不論是什麼形式的侵略,都是把一種文明強加在另一種文明的頭上,結果呢?大多兩敗俱傷或者勝利方也沒撈到多少好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兩千多年前先秦諸子告訴我們的哲學。

那麼文明也應該一樣,心存感激,尊重他人。

伊拉克——可憐與無知

如果説希臘文明閃耀着光輝,那麼比它還早綻放的便是埃及文明,比埃及文明還早的則是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之一的底格里斯河便流經伊拉克。按理説伊拉克所在地區的歷史久遠,應當有所繼承和發展,但事實恰好相反,這裏全都是被槍炮毀滅過的痕跡,包括文化。文明消亡的表現之一便是權力和利益凌駕於文明之上,成為統治人民的工具,人民的思想也變得麻木,只有服從與仇恨。這裏當然有國外強權政治的影響,但那些吃得肥頭大耳,住在和盧浮宮差不多奢華的總統府的官員們,他們的責任呢?在這片國土上,我看到了文明被所謂的“文明”裹挾,卻只有哀歎的份。希望這種事情不要再發生於任何一個國家。

快要離境時,餘秋雨老師採訪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問:“你是不是也像大人們一樣討厭美國?”女孩用流利的英語説:“人民不討厭,政治討厭。它沒有理由強加給別人。”“那你為什麼還學英語?”“語言是文化,不一定屬於政治。”理性的光芒就這樣綻放在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上的一個十四歲小女孩身上,而且是那樣璀璨奪目。想想平日裏看新聞評論時,作為文明從未斷裂過的中華民族的一員,理性又在哪裏?

伊朗——學會和平與寬容

伊朗也算是一個王朝更迭頻繁的國家,但其中有幾個統治者因寬容仁慈而出名——居魯士和大流士。公元前六世紀的米底王國被來自波斯的居魯士征服。居魯士不僅解放了當初被尼布甲尼撒擄掠來的數萬猶太人,還對各民族的宗教及其尊重。這在當時以殘酷為代名詞的巴比倫實屬罕見的。他的後繼者大流士倡導天下各國應平等往來,和睦相處。他們共同倡導的和平睦鄰關係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縱使時間流去已有千年,這兩位統治者的執政理念被永久的記錄在史冊上。

儘管兩位統治者只是伊朗史上的一瞬,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給伊朗的文明增添了一絲和平寬容的色彩。和平的意義不用強調,寬容也無需贅述,可能是我比較喜歡政治吧,我把二者在政治方面的功效看得比較重。我想起了唐太宗,想起來他對少數民族的和平外交政策,最終的結果非但不是戰爭,反而是“天可汗”這個至高無上的稱號。又想起西方國家宣傳的“中國威脅論”,中國發展起來就一定會和其他國家血刃相見嗎?中華文明的根源主張和平自守,戰爭在人們眼中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一種文明企圖通過暴力手段獲取財富,那麼它最終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被眾多力量所制衡,終究沒有稱雄時的威風凜凜。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和平寬容倒成了避免走向毀滅的良藥。

不管於國家還是一個人,和平與寬容都是一種成熟後的道德。

巴基斯坦——發現和玄奘

巴基斯坦什麼最有意思?車。説的確切一點是改裝車,説的形象一點是棺材車。關於對棺材車的記述餘秋雨老師已經寫了很多。讓我好奇的是為什麼這裏的人們熱衷於把車改裝成這個樣子。餘秋雨老師沒有説,卻論證了美與醜的關係。這就給我留下了廣闊的猜測空間。這究竟是當地的貧窮導致的還是文化導致的?如果是貧窮的原因,買輛車已很不容易,更何況改裝還是一大筆費用?如果是文化原因,為什麼在曾經誕生了犍陀羅這一偉大藝術瑰寶的地方,人們的審美觀念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既然人們都願意把錢花在改裝棺材車上,為什麼不願意投資教育呢?赤腳流浪的兒童滿街都是。真不知是礙於面子還是承認了自己的貧窮而引發的心理上的畸形競爭。所有的一切都不得而知。

當然以上的猜測全部是出於我個人的無知,所謂無知者無畏,不知是不是像我這樣。

但貧窮和奇怪的審美在這片土地上變得渺小起來,是因為這裏有法顯和玄奘來過的地方。文明不是流行於一時的景物,而是貫穿在骨子裏的堅強。在現在的探險隊員都認為艱苦危險的路線上,法顯和玄奘兩位僧人進用腳步度量出山的高低,路的長短。

首先驚異於他們是靠什麼挺過了這段旅程。餘秋雨老師曾經説,古代中國走得比較遠的有四種人,一是商人,二是軍人,三是僧人,四是詩人。其中具有明確的文化意圖並能遠行的只有僧人。僧人成了文化傳遞的使者,而鼓勵他們的正是文化本身,換句話説,便是信仰。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想到許多人説中國人沒有信仰。記得白巖鬆曾經説過,有一億人説他們信仰共產主義,有一億人説他們信仰各種宗教,那剩下的人呢?好像沒有信仰。不知道現在社會上的浮躁和信仰的缺失有沒有關係。如果有的話,就想想法顯和玄奘當年走過的路和他們的心吧。

重新説説這兩位僧人的遠行。正如餘秋雨老師的這句經典的總結:

“一切深層溝通都不能僅靠文字資料,而必須以腳步、目光乃至整個血肉之軀作為船筏。”

印度——矛盾的集合體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是一個曾經讓無數僧人神往的地方,但在餘秋雨老師筆下,我感受到的印度,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它有童話般美麗、傑出的建築泰姬陵,有曾經領導印度走向民族獨立之路的聖雄甘地,有釋迦牟尼苦心悟道的菩提樹,但是,它也同樣面臨人口爆炸帶來的危機,也遭受着大範圍的整體貧困,也有嚴重的污染和落後的管理……當所有的一切都融合起來,不論古今,不分先後,就形成了現在的印度——一個矛盾的集合體。

但在我看來,現實問題的嚴重性掩蓋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印度文明,因為沒有一種文明適合生存於這樣的狀況之上。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也是我認為的任何文明的基礎,不因別的,只因文明最重要的載體還是人。

貧困會給一個國家帶來很多災難,包括物質上的和思想上的。希望印度能夠率先解決人民的貧困問題,這樣以後談民族復興才有希望。

結語——思想的啟示

讀完了,感覺很快。餘秋雨老師的這本書以遊記的形式記錄了整個旅程的險象環生,許多文明的起落興衰,每一篇都以新的視角去觀察,每一篇都藴涵着新的思考,在字裏行間流露着一位文化學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讀來永遠新穎,不會睏倦。

其實這本書的讀後感寫得很費勁。餘秋雨老師在每一篇中的思考都發人深省,足以讓我豁然開朗,每一次都伴隨着原來如此的驚喜和深深的佩服。我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完成閲讀的,更像是一次思維的啟迪或掃盲運動吧。要提筆寫,真不知該寫些什麼。但有一點我要感謝餘秋雨老師,他讓我感到了自己還很無知,他告訴我在探索的道路上我還很渺小,他教給我以後要虛懷若谷,不要狂妄自大。讀一本好書,可以讀出人性的一些最基本的東西。

這本書給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有兩點我比較感興趣。

一個是文明與權力的關係。一直以來我認為文明滋養了權力,權力只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權力的運作會導致文明的興盛或衰亡,但它們仍然是從屬關係。如果權力導致了文明的毀滅,那麼應該從文明自身找原因。而餘秋雨老師講到:“文明和權力畢竟是兩個秩序系統,至少在古代一直沒有找到協調之路,因此兩方面遲早產生牴牾。兩方面的力量越強,牴牾也越嚴重,而嚴重牴牾的結果必然是嚴重失序。”原來它們之間還可以分得再開一些。不是所有人文災難都是文明的錯。

還有一點就是文化學者的責任。以前我一直以為文化學者的工作大多應該在研究浩如煙海的典籍,有時聯繫中外,貫通古今,解讀文化的深層含義。然而餘秋雨老師以車輪考察各個文明的方式逐漸讓我改變了這一看法。文明需要傳播,文明需要交流,文明需要借鑑,文明需要自省。“人生太短促,要充分理解一種文明已經時間不夠,更何況是多種文明。於是大家都變得匆忙,而匆忙中又最容易受欺,信了一些幾經誤傳的信息作為判斷的基點,既傷害了自己又傷害的文明。因此,應該抓緊時間多走一些路,用步履的辛勞走出受欺的陷阱。”那麼,對於我們,這年輕一代,老祖宗留下的千年遺訓沒有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2

讀了《沉香救母》這篇文章後,我有很多感想,沉香小小年紀為了救母親,練就了一身武藝受了很多苦,最後把母親救了出來,這讓我十分敬佩他。

想想自己,平常就會撒嬌,早晨起來,讓媽媽穿衣服,在學習上貪玩,不會做的題目總是留給媽媽,讓她回來教我,媽媽上班十分辛苦,每一天很晚回來,到家裏還要為我操心,我和沉香差不多大,但和他比起來我真的很慚愧,他為了救母親下定決心練好武功,想想自己做事總是有始無終,每次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但是遇到難題就放棄了。沉香救母意志堅強,讓我銘記在心,以後我要向沉香學習,為媽媽排憂解難,儘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讓媽媽操心,媽媽放心吧,我會好好學習,更上一城樓。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3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説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後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於言表。而對劉邦則讚美有加,説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 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對象,美醜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説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説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 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中,勃然大怒,着即發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倖入關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 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説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訌? 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 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開一面,助其逃脱,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麼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於一身的人傑。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君子風範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於它的本真和純樸。 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 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面,這裏有他的自責,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於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而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迴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手的撫慰,也需要愛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 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經天怒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對暴秦的憤怒。 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着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陶醉在鄉親們讚美的旋渦裏。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遊戲,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脱。 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 項羽,一個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該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澤被後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時! 他的優秀品質,沒有幫助他成就大業,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 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 這並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如同一個職業拳擊手面對一個不守規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歷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里無賴麼? 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悲劇看成其性格的悲劇,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於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於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接受。 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 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鐘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志。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

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矇昧時期! 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説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觀。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4

在書的海洋裏遨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為書是我忠實的夥伴,每一本書裏都飽含着許多知識,就拿暑假期間我看的一本《快樂迪士尼》的書來説吧!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因為書裏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深刻的好處,我每看一篇,我都會細細慢慢地“品”,從這本書中會讓你學會寬容;懂得親情無價;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懂得互相幫忙······

這本書裏的每個主人公都是那麼的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團結友愛,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津津有味的看時,就覺得書裏面的一切人物都在我的身旁,彷彿身臨其境。就拿一片名叫《一頭幼鯨》的故事來説吧!小幼鯨生活在海底的時候經常受到其他海底生物的冷嘲熱諷,説小幼鯨長得又醜又奇怪。小幼鯨聽了這些話後,就覺得自我很孤獨,一個朋友都沒有,感受不到快樂。所以鯨媽媽經常安慰小幼鯨讓它不要難過,在生活中鯨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小幼鯨。在一次險惡的海浪中,為了保護自我的孩子幼鯨,鯨媽媽不惜冒着生命危險救小幼鯨,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

我想這本書裏還有許多包含好處的故事,説也説不完,這本書讓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5

《月牙兒》是《老舍小説名篇》中一篇中篇小説。

小説寫的是母女兩代人為生活所逼,相繼賣淫以維持生存的故事,年歲稍大的女兒不願重複母親痛苦而屈辱的皮肉生涯,她隻身走出家庭,投身於處處是陷阱的險惡社會。她做過幾種工作,然而,她掙扎和奮鬥的結果,卻是從身體到心靈的重創與絕望,什麼良心、自尊、體面、道德,都成了一句空話,她終於“上市”了。一個原本純潔、善良、美麗而倔強的女孩子,不但走上了被摧殘的不幸道路,後來竟被投進了監獄,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時代的悲劇。

由她我想到了書中另一個女人——“柳屯的”,她們兩個的經歷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説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她們的結局卻是如此的相似,其實,當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大監獄,女人的種種不幸的根源,就在於社會制度。

自古以來,不幸的女人似乎很多。我不明白,為什麼女人始終是男人的配角,而永遠不能成為主角?在當今社會之中,仍然存在着重男輕女的現象,難道人們不知道人類剛形成的時候是母系社會?説句不好聽的,人類能有現在,靠的是我們女人。可為什麼對於女人永遠是貶多於褒,對於那些浪子還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好評”呢?

但女人是爭氣的,當代的女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社會的偏見,“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一點也不錯,女人同樣能成為社會的主流。

要是《月牙兒》中的女兒再堅持一下,或許她的命運就會因此改變,如果當時的女人多一些堅持,多一些努力,多一些勇氣,或許那個時代的歷史將被改寫,在我們女人中或許也會多幾位“巾幗英雄”。

只要不服輸,再堅持一下,困難就會過去,這是對正在困難中掙扎的人的忠告,也是對自己的勉勵,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是我的主人!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6

“我們醜陋是因為不知道自己丑陋”。——柏楊

我認為這句話正是柏楊先生寫出這一本書的原因,“知錯”才能改過!

柏楊先生深切期盼着中國能夠有真正意義上的進步,他嬉笑怒罵、憤世嫉俗,對中國人的劣行猛烈抨擊不留一絲餘地,像個眼疾手快的大夫一針見血地刺穿了病人的病脈,讓中國人的醜陋赤裸裸的暴露於眾人的注視下,所以他本人在恨天恨地恨鐵不成鋼地批判的同時,也遭受到潮水般的批判,引發了長期的爭議和暢銷,也曾經中斷出版。但我想大部分讀過這本書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些“醜陋”大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中國人總是説:“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柏楊卻説:“中國人逆來順受,其實並非是因為我們真的有涵養,真的那麼有忍耐力,而是因為我們一怕報復,二怕麻煩。”對權力的恐懼和無知然我們忽略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泛起了維護個人權益。人人如此。自然而然就導致了公權力的擴張和膨脹,什麼都要管,卻大多數都沒有起到預期效果,就像工商管理局認證的註冊資金一樣,只是個花架子。

“我們總覺得只要不徹底牽扯到自身的利益,就可以泰然處之的過着自己所謂的幸福生活,”古代中國農民的造反都是在不起義就要死的情勢下才揭竿為王,而只要統治者把踩在他們臉上的腳稍微放鬆一點,那麼他們就會感恩戴德,大喊仁政。

這麼認為的並非柏楊一個人,王小波説中國人是沉默的大多數,龍應台感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憤怒,李敖認為中國人早就喪失了俠義和情義,孫觀漢覺得中國人根本就是隻在乎個人利益的一盤散沙。這些人是思想界的先鋒,促使中國人民主意識的覺醒,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令中國人不時被刺痛一下,不至於一直麻木下去。

中國的民主進程緩慢,被外國詬病,成我們為專制國家,不僅是因為民眾民主意識的缺乏,也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幾乎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官僚體制。官僚制是社會由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必然要求,曾一度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但其內部依舊內部存在着不可祛除的痼疾,隨着時代的發展變化,這些痼疾不可避免地日漸顯露,成為困擾公共行政的弊病。 韋伯説:“官僚制是民主政體的“奴役式外殼”,是最好的防範非理性的野蠻人復辟的手段。”但在現實中,官僚制下的行政人員往往給人民留下高高在上、脱離羣眾、不切實際、不思進取、保守僵化的官僚主義印象。這個官僚體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機器,其動力(即權力)來源於人民,但人民卻難以對其做出干涉。歐文·休斯説:“在與官僚制組織接觸的過程中,公民面對的是一個龐然大物,它擁有全面的技術和力量,公民僅是這個複雜過程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參與者”。可以説,官僚制是實現民主政治的一種工具,但這個工具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這時,不民主的官僚體制就需要民主的權力制約機制來制衡,但由於民主意識缺乏以及權力自身的膨脹性等多種原因,我國的權力制約機制並不完善,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導致官僚制發展走上了歧途。

而在實際運作中,官僚們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千方百計的尋求權力的擴張和預算的最大化,結果造成機構龐大臃腫和預算的不斷膨脹。而官僚之間爭奪權力和利益的競爭也會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相互傾軋、勾心鬥角的氛圍,造成整個官僚制體系的內耗增加,效率下降,背離組織本身存在的目的。

民眾民主意識的缺乏、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再加上官僚集團的權力膨脹,以及事不關己的官老爺心態,就造成了王小波、龍應台、李敖、孫觀漢等知識分子所痛恨的稀裏糊塗的膠着局面,也就是柏楊先生説的“醬缸”。關係錯綜複雜,實力盤根錯節,有心改變,卻無從下手。

柏楊先生在出版了《醜陋的中國人》這本備受爭議的書後,又完成了許多抨擊醜惡社會現實的文章和書籍,甚至以84歲高齡出版了《我們要活的有尊嚴》,來論述在“知錯”後,中國人要“怎麼做”,取得了一定效果,其本人被稱為“中國人尊嚴之師”。

但是,隨着的落幕,“醬缸”終於有了打破的期望,衷心希望中國越變越好。

河流如血讀書心得體會 篇27

書中講的是出逃自地 獄的熄剝奪人間的光明、聲音、語言、靈魂…… 但是,他擔心文字會讓人們覺醒,為此,他發動了一場災難。

可是大王書的新主人茫 帶領他的軍隊和百姓與熄旗下的百萬軍隊及巫師團展開殊死較量,最終茫軍推翻了熄王朝的統治,解救出了災難中的人們。

讀了這本書,我深切感到,堅持是他的最高品格,忍受是他的最大美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銀山之戰“中,當百萬大軍無法攻上山頭時,將軍們向茫建議放棄銀山,士兵們也軍心渙散,即使在這樣的時候,茫仍然不放棄,堅持了一個月,終於等來了白狗的剋星”璇“,取得了銀山之戰的勝利。

是啊!古往今來有多少人都是靠了堅持才取得了成功。愛迪生為了研製電燈在實驗室裏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愛迪生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就是堅持。談遷編寫《國榷》被小偷偷走後並沒有放棄,而是又用了好幾年時間編寫一部更加翔實、精彩的明史鉅著。巴斯德 就説過:”我達到目標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自己。我們的任務是學習,有時候做奧數題,想了好久想不出來就放棄了,其實再想一會兒答案就要出來了,可是我卻沒有耐心了,等下次再做時,原來的思路都忘記了,還得重新思考。如果現在學習不能做到堅持,那以後做事情怎麼能堅持呢?又怎麼能做成大事情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per6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