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精選5篇)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精選5篇)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1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篇文章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已經學過了,它是恩格斯在馬克思目前的致辭,記得當時我們僅僅只是學習了它的表面的含義,僅從文學方面來揭示這篇文章,但到現在我們再次閲讀這篇文章時不得不正視它所藴含的正真的價值。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精選5篇)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而我們也是從小就知道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

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那是他發現了剩餘價值,就像恩格斯在講話中所説的:“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其實這個今天在我們看來簡單的事情,簡單的原理,很難想象在當初那個愚昧落後的年代裏,馬克思對它的提出是多麼大的意義,同時深深影響到了我們今天的發展。

我們甚至可以説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剩餘價值的發現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在那個機器大生產使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的年代,馬克思透過層層紗霧揭示了剩餘價值的存在。他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的的剩餘價值的的揭露。這給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個深深的痛擊。

也難怪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給人類的舊思想以撼動,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開朗,他是一位真正偉大的思想家。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的同盟。”這句《共產黨宣言》,在《講話》中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不僅僅是看到了讓社會更好的發展的方法,而這不僅在自然社會上,更是在人類社會上,更為偉大的是他提出了一條道路,一條為整個人類歷史文明指出的最終出路——共產主義。

正如恩格斯所説,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者,他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他幾乎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社會主義事業,甚至於今天我們都還滋潤在他的思想下,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影響。

自古聖賢皆寂寞很多偉人的成功都伴隨着坎坷與不幸,就像中國古代就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儘管他是有如此的貢獻,但是也是因為他的思想與革命方向,他生活的很貧窮,甚至有時連吃的都沒有,常常會靠恩格斯的資助。馬克思的三個女兒因無錢醫治而逝,小女兒也因為重病,不治而亡。馬克思忍受着難以忍受的痛苦,常年被驅逐,他流離在各個國家。

直至20xx年資本主義國家迸發了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威脅,雖然中國或多或少的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但是對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來説,這次危機我們的損失最為輕微,而也是的原因,馬克思的思想,他的書籍等等在資本主義國家大受歡迎,而對於他曾經所受的遭遇來説,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

馬克思走了,在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他停止了想象,他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革命卻永遠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的影響不只是曾經的,也不僅僅是當前的,更是對於我們看不見得未來。

馬克思是人類史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應當被我們所瞭解所學習,正如恩格斯所説:“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他雖然逝世很久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思想永遠的影響着我們,並不僅是對於社會主義國家,更包括資本主義國家。

我們不僅要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同時也應該發揮自己的潛力,更好的為人名服務。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2

自己不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而哲學一直是自己無法深入涉足的領域。最近讀了部分哲學原著,許多問題仍然不敢妄加評論,只有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易懂但震撼人心,對馬克思的人生感觸頗深。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的同盟。”這句《共產黨宣言》開篇的話長久無法忘懷,而再次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我只是覺得那是一顆何其睿智,睿智到難以形容的頭腦。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進化論,而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在直接的物質生產資料的基礎上產生了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物質、意識、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這些在今天只是簡單的一句結論,但我卻難以想象在一個半世紀前那個愚昧落後的年代,馬克思如何語出驚人的做出這一跨時代的發現。

剩餘價值的發現,正像恩格斯所説的“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個機器大生產使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的年代,馬克思竟然透過一切迷霧揭示了剩餘價值的存在。其對資本主義剝削本性,對資本家赤裸裸的榨取工人剩餘價值的揭露,可謂給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上層資本家致命的批判,也給予了無產階級所有鬥爭最強有力的理由和武器。也難怪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給人類的舊思想以撼動,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開朗,人們再也不會在迷霧裏猶豫徘徊,人們終於有了堅定的信念:無產階級就要反抗醜陋的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就要解放全人類!是啊,有什麼比思想的力量更強大的呢。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我想這也正是馬克思比以往的哲學家更偉大的地方所在。雖然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但總覺得哲學家們更多的是對事物本身的研究和闡釋,較少的提出讓這個社會更好地發展的方法。而馬克思不但有了對自然和社會的這兩個偉大發現,他更為整個人類歷史指明瞭最終的出路——共產主義。而且馬克思還創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

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一門科學,但我始終認為其從一定角度是自然科學所無法比擬的。無可否認,達爾文的進化論對人類發展的意義巨大,但自然科學產生於用先進的工具和研究手段去追究事物的客觀本源。而社會科學本身就是抽象的,並沒有事物本身的物質面貌。雖然説馬克思主義哲學“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但馬克思只是用一個人的大腦、幾十年的時間竟然創造了跨自然、社會、思維、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的哲學思想,實在是讓人震撼。

但就是這樣一位偉人的一生卻是貧困潦倒,坎坷痛苦的。今天我們總是談論馬克思是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奉獻一生,但我不知道他當時在外人眼裏是否是一個沒有責任沒有擔當的人,他讓妻子一生為其奔波,他的孩子無錢治病而死,他一生都在躲藏,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我不知道他是否為自己的選擇猶豫過;他對他的那些當時遭受資本主義批判與迫害的理論著作懷疑過嗎;他一直堅定地認為共產主義一定是人類社會的最終階段嗎……但不可否認的卻是,他的思想曾使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震撼驚和恐慌;他的《資本論》是當今無論社會主義或是資本主義社會爭先研究的一部不朽鉅著;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種意識被稱為科學,幾乎讓人難以發現它的錯誤;他的一些理論在一個半世紀後仍深奧的需要人們深入理解;他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預見又是何其的具有前瞻性……也許只要是偉人,他們早已超越了個人和家庭的境界吧。

“最偉大的頭腦停止思想了”,在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悼文中不是個人的悲傷,而是像其所説的“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恐怕再也難有人有這樣一顆睿智的頭腦,馬克思達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這位大鬍子哲學家的畫像百年被世人敬仰,永垂不朽。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3

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千年偉人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心臟停止了跳動。在馬克思逝世後的第三天,恩格斯發表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悼文。這是一篇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又是一個最親蜜的戰友悼念千年偉人的傳世奇文。全文準確、親切、自然,委婉、含蓄、遒勁、有力。並運用了富於感人至深的感情語言,又充滿了沉痛卻不壓抑,儘管悲傷但並不消沉的邏輯文筆。通篇悼詞是以上述的情感追思,不斷地起到了激勵人,鼓舞人的追悼情意和效果。

作者指出,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偉大的發現有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二個。正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第一次使對人類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正像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這就是唯物史觀。在馬克思以前,全人類都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由少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推動的,是他們主宰了人類社會。馬克思則持不同見解:“人類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其它活動。”所以,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辨證運動,是構成人類歷史發展的基礎,其中生產力是決定因素。因此,人們吃、喝、住、穿的情況如何就取決於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但離開了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生活,來談社會生產力發展就成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GDP的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並不矛盾,而是互相促進、辨證發展。聯繫去年十月,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主要精神之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衞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評價:“從這幅藍圖來看,全會之前呼聲很高的保障和發展民生問題成為公報中的最大亮點。而公報涉及問題之全面,也是此前歷次籌劃五年規劃大計的五中全會所未見的。”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前提下,具體結合中國實情,在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實踐過程中,重力轉變發展生產方式,不斷完善、改進、調整工作步驟的成熟體現。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心願與期待。

社會歷史領域複雜紛繁,撲朔迷離,各個民族、國家、制度和各種宗教、思想、學説,林林種種,五光十色。從中探尋客觀規律所必需的重複性和常規性現象是何等困難。而正是馬克思從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基礎領域處,劃分出經濟領地。從一切社會關係中劃分出生產關係,決定了其餘一切關係的最基本的關係。這樣,人類歷史便顯示出了重複性和常規性。為此,馬克思不僅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運用這個規律性的認識,來實際分析最複雜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其中起着關鍵作用的是剩餘價值的發現,找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形態中特殊的運動規律。

僱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之所以能夠被無償佔有,其根源出於資本主義私有制。一端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一端是僱傭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而外,一無所有。於是就出現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由此派生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生產的不斷擴張和消費的相對萎縮之間的矛盾等等,解決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便是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就是“兩個必然”別無他途。

列寧曾經指出:“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現已經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這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説這兩大發現的內在聯繫。如硬要把二者割裂開來,那麼,只有想把二者割裂開來的人,表面上還承認唯物史現,似乎他們否定的只是剩餘價值學説,其實,在他們否定剩餘價值學説的同時,把唯物史觀也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聯繫現實社會某些地區、某些原為馬列理論信徒並已掌握一定權力的人與某些專家一起合唱:什麼“共產主義渺茫論”、“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言論頗有市場,原因也就十分清楚了。因為他們從否定剩餘價值學説開始,已把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理想早已搬到腦後了。

作者還從革命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貢獻進行具體評價。在評價理論貢獻時,詳述兩大發現,略述馬克思對其他學科的關注,這種詳略安排極符合馬克思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身份。在評價革命實踐貢獻時,又詳述馬克思參加革命鬥爭的主要事實,略述甚至忽略馬克思參加革命鬥爭取得的成績,因為這樣寫才符合歷史真實,而且事實勝於雄辯,從中讀者可以感到馬克思不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戰鬥的巨人。

作者還指出:馬克思之所以成為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並不單單因為他的兩大發現對於世界的解釋,更重要的是因為他親自參加革命鬥爭實踐去傳播他的兩大發現。並試圖去改變世界。正如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恩格斯要強調的就是:“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作者接着又説:“而我敢大膽地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既是對馬克思大公無私的高度評價,又是恩格斯對馬克思沉痛追悼的委婉表達,是的,這樣一個以全人類的幸福為自己的幸福的最大公無私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悼念嗎?

聯想到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為中華民族、為中國人民、為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留下了一筆最優秀、最豐厚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踐蜜切相結合的理論財富,更留下他一生為民請命,解放人民,依賴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偉大實踐。他説:“我這一輩子惟有主義之爭,其他的什麼都可以放棄。”毛澤東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不僅重“有字之書”,更傾“無字之書”,這是他不同於古代乃至今天文人最光輝的方面。他是在偉大的革命、建設實踐中的社會實踐家,他一生獨特的全展出平民情懷和公僕作風,他把眼光放到未來,放到他無限信賴的人民身上,所以人民無限信仰他,無限敬重他,無限懷念他。

而在毛澤東老人家過世後,社會現實上有些人,不僅對毛澤東犯的錯誤無限放大,而且對其正確的經驗也進行不斷的抹黑、誹謗和詆譭,採用拿着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的可惡手段來觀察毛澤東的失誤,明目脹膽地掀起反毛澤東思想的惡浪,舉起反左實右的狼皮,大斯散佈歷史虛無主義、民族分裂主義、殖民文化及愚昧迷信、偽科學、拜金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等思潮,這些實際上反過來進一步證明了國內外敵對勢力不甘心、也不允許我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一味大幹推動經濟私有化、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爛貨、他們採取顛倒歷史、顛倒黑白、斷章取義的手段欺騙善良的人民。不僅要阻礙我們的社會主義的前進步伐,而且,要顛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突出,集中、危險。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是一切反動派的本質決定的。這是一場思想意識上嚴重博鬥,一切善良、正直、想真正對得起中華民族祖宗的人們應該明白:捍衞毛澤東思想,捍衞毛澤東同志在中國歷史上巨大貢獻地位,就是捍衞中國共產黨,捍衞社會主義中國,捍衞廣大勞苦大眾自已!為了後一代的子孫真正幸福,讓我們高唱起國歌和國際歌吧:一切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是最後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全文轉載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文原文: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裏不過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着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着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使人感覺到。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這位科學巨匠就是這樣,但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即使它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經密切地注意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發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注意了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這實際上就是他畢生的使命。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最早的《萊因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鬥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後是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做為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實説,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別的什麼也沒有做,也可以拿這一結果引以自豪。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後地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覆。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4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大學生一門重要的政治必修課。在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少不了枯燥與乏味,但是卻的確讓我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下面我就將自己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體會的幾個知識點在生活中的應用作以簡單論述:

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對我們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幫助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我們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維水平,為我們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確立社會主義信念自覺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的實踐需要,在總結當時的自然科學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歷史上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舊哲學相比,具有科學性、階級性、實踐性三個本質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作為一種自然觀,辨證唯物主義是指自然具有自在性、規律性、聯繫運動的矛盾辨證性;作為一種認識論和實踐論,辨證唯物主義是指正確認識最終來源於感官的感覺和主體的物質實踐活動,認識和實踐在認識、實踐、認識、實踐的辨證運動中相互促進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生活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社會的本職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以社會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一般規律,半空中一切社會形態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規律,也包括在某些社會形態中長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規律。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二、關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使哲學的對象、內容和作用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成為哲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成為真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一,在內容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中唯物論和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的分離,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特別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建立,使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成為徹底的唯物論,使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成為徹底的辯證法。

第二,在對象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企圖構造包羅萬象的知識體系和建立“科學之科學”的幻想,實現了哲學研究對象的科學化,正確解決了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的關係,把哲學對象規定為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

第三,在作用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舊哲學的侷限性,強調哲學不僅要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於改變世界,從而實現了哲學作用的科學化和革命化,成為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三、關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觀,是指一個人對人生、生命、生活的基本認識和看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關鍵在於認識人的本質。馬克思認為,人是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構成的,是自然存在物、社會存在物和理性存在物的統一,具有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正確認識人的本質應該從認識人與動物的區別和人與人的區別開始。沒有正確人生觀的人也許會成功一時,卻難以成功一世。許多事業有成,學業有成的人他們的人生觀只是缺少高度凝鍊的理性概括,並不缺少準確靈活的感情把握,這正是所謂“有感於心而難以言之於意”的意思,究其實在內心深處還是有着自己的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以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為主體、以在全世界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理想目標、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價值取向、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新價值觀。它的顯著特點是:1.高度的科學性。它是根據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而確定的;2.徹底的革命性。它是為了徹底改造舊社會,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社會;3.強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謀利益的;4.廣泛的包容性。它在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

四、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的正確運用

來到這個複雜、快節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係。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於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出現,於是,惡性循環產生了。但是如果我們試着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去處理事情,是否會更加簡單一些呢?

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後,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痺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窪窪;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鍊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沒有哲學的全面分析,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在遇到挫折後就匆匆折回,如果順利也罷,如果前途還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這些或多或少的反覆磨去了不少;而且,我們在選擇了一條路後,往往會懷着“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們繞過的坑窪、磚頭絆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響了我們前進的速度。

在與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樣難免出現一些矛盾,我們也不要千方百計掩飾或一次次的僅僅通過自己的讓步來避免矛盾的激化。我們應該明白,這些矛盾可能會反而促使我們彼此加深瞭解,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關係,“不打不相識”嗎!實際上矛盾的發展只有三種結果:一方壓倒另一方;雙方同歸於盡;一種新的對立統一關係產生。所以我們既不能一再的謙讓,也不要拼個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尋求建立一種新的平衡關係。

五、關於理解馬克思主義,確立社會主義信念

在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有助於我們確立社會主義信念,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中去,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建設存在的矛盾,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發展相結合的表現。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5

生活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度,拜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應該是早就應該完成的任務,尤其是馬克思的生平傳記,然而馬克思憑藉其深邃的思想和費解的哲學以及旁徵博引的論辯,為難了不少青年人。

本人於20xx年十一月十九日開始閲讀英國作家戴維麥克萊倫的《馬克思傳》,耗時九天,在匆忙中完成了與馬克思的近距離接觸,距離產生誤解,通讀之後,馬克思便成了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圍繞在他那碩大的頭頂上的光環,亦褪色了不少。

從一八一八年到一八八三年,六十五年光陰,馬克思以其充沛的經歷,跋涉於歐洲各國,不僅參與動人運動,還從事理論建設,更要與貧窮和疾病作鬥爭,還有反對者與反動政府的驅逐。但是從這一點來看,馬克思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敬重的偉人。

馬克思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不僅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更是有良好的社會環境----------馬克思的故鄉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德國古城特利爾,該地位於當時德國政治經濟最發達的萊茵省。“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馬克思選擇從事於無產階級運動,可以算是真心想為人類謀福利。

學生時代的馬克思就有着充沛的精力,不僅會寫浪漫的情詩來獲得“特利爾的公主”的芳心,還對哲學以及其他的學術有着無限的激情,在英年時期,愛情學業雙豐收。但是馬克思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突出的缺點,從不知道金錢的貴重,或許可以解釋,這是這位無產階級領袖(雖從事無產階級運動,但不是無產階級)天生就討厭金錢。馬克思一隻在錢財的耗費上大手大腳,慷慨無比,為此給家庭不少的壓力。而且這個弱點並沒有隨着年齡的見長而得到改正。

或許是得益於一個有着強大思想力的民族的環境的影響,馬克思剛出弱冠之年就獲得了哲學博士的學位,進而慢慢涉入工人與政治運動。馬克思應該是一位很自信的人,他自信與他自己在卷帙浩繁的書籍中悟的的理論,他敢於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進行批判,儘管他們在另一方面是他的“恩師”,馬克思同時也是一位急不可賴的、擁有思想潔癖的人。他不允許理論上的不合,針對自己不同意的思想,他會立刻停止手頭工作,先發表長篇大論加以一一駁斥,全面但不知是否客觀。無產階級政黨或者組織,一個有一個行事原則,那就是保持思想的高度統一,這與資本主義的開明自由似乎有着某種反對。因此,馬克思在以後的工人運動中,更有理由帶着他的思想上的專制,來進行組織內的黨派間的排擠打壓活動,來維持思想上的純潔。在當代中國,這一特徵尤其明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統一的聲音固然維持了社會的和諧,但是,統一實際上成了專制的幫兇,因為你不合官方意識,你就是路線不正確,不管你的學説是否在人類歷史上站得住腳與否。

由上,我們可以得知,馬克思還是一位沒有計劃的人。其一表現在他沒有一個工作日程表,並且嚴格按照它來執行。每當異見提出,他會毫不猶豫地中斷任何手頭的工作去駁倒它,以至於很多當時他正在進行的工作,就這樣中斷了,有的甚至知道他逝世也沒有下文,明顯的例子就是他的《資本論》,直到他逝世也沒全部出版。另一個表現在他的生活安排上,馬克思基本上自成家以後起,一直收到經濟問題的影響(可笑的是,他還是一位經濟學家),他時不時地收到親人朋友的資助或者是遺產,但是對其始終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以致於有時可以揮霍無度,有時都想賴賬不還。還有一個表現就是他的家庭問題。馬克思的經濟狀況是早已破產,但是其子嗣卻不斷誕生,毫無節制。這從短期看,是降低生活質量,從長期看,是影響理論研究、工人運動。

終其一生,馬克思的影響實際上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他的葬身地英國,在這個他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國家,他仍然鮮為人知。當《資本論》英文版終於在一八九四年面世的時候,在最初的幾年裏,英國和美國加起來的銷量一直很低。而法國,這個以前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心(後轉移到德國),憑藉其從事社會主義的正統性,早已研發的獨立理論,以及強大的基礎,在國際組織和工人運動中,其主體部分一直充當馬克思的政敵的角色。西班牙、意大利則是以受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影響為主。有一點值得欣慰,但也是極其諷刺的事情就是,他最厭惡的俄國,他的著作的銷量竟然是極好的,而當時這一反動作品進入俄國沒有被查封的理由竟然是:其閲讀的晦澀和不足為懼。所以大家不要被教科書上的插圖所迷惑,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在當時只是曲高和寡的境地。

該書的作者,在技術馬克思的生平的時候,沒有一個劃分明確的寫作順序,開始以活動區域劃分,後來又以活動內容劃分,最後竟然以時間為線,閲讀過程中的錯亂的時間表,也是增加了閲讀的困難。從這一點上看,作者倒是和馬克思有點人以羣分。

馬克思不是一個耐心的人(但是他有有耐心專注於他的理論研究),他有一個喜好就是愛下預言,但預言往往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往往是在其逝世後應驗的。繁重的勞動和艱難的生活經歷對於馬克思來説,或許是太累了,以至於他現在只敢下一個結論:資本主義必亡,至於是什麼時間,他汲取了教訓,沒説。

眾所周知,馬克思本人對他未來的學生利用他的思想感到憤怒,以至於他在生命將近時宣稱:“有一點可以肯定,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或許這個足以令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寒心,但是我們有良好的脾氣和教養,不僅不理會他的鄙視,還努力加以完善不是他本人的思想,甚至發展了體系。馬克思的墓前刻着一句話: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釋世界,而問題是改變世界。在被問及,怎麼描述共產主義社會時,他沒有給與回答,馬克思是一位樂天派,他搶先預言了人類社會永遠是向着好的方面發展,因此資本主義社會過後,一定是一個更加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如果説他曾經的些許陳詞可以用來描述共產主義的話,那共產主義社會就是去除了資本主義一切雜質的社會。

由於有力地綜合了歷史、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馬克思的社會理論成為十九世紀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已經成為了這樣一種語言:數百萬人用他來表達他們對一個更公正社會的希望。

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4wv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