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讀後感 >讀書筆記 >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

威廉·富特·懷特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家。在哈佛大學青年研究員基金的資助下,1936 至1940 年間懷特通過對“科納維爾”(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進行實地研究,撰寫了《街角社會》一書。該書是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街角社會》是懷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關於研究方法的體會

《街角社會》是從科納維爾的街角幫寫起的。懷特以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生活中,首次將參與觀察法引入城市社區的研究。懷特對街角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作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論。

1、新方法的嘗試

懷特在附錄中提到,通過頗有興趣的閲讀林德夫婦的《中城》和卡羅琳·韋爾的《格林威治村》,懷特很有收益。但是隨着他研究的深入,卻意識到他所從事的社區研究並不是按照上述書中的研究路子。“當時能讀到的其他許多社會學文獻往往是從社會問題方面來看待社區,所以根本不存在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系統的社區》。”之後,懷特通過閲讀社會人類學方面的文獻——馬林諾夫斯基關於原始部落的研究——發現雖然研究內容和領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鑑並可以實施的。

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懷特得以真正的“進入”社區,並將這種方法從人類學領域擴大到了社會學領域。這對社會研究方法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説以往的研究是一張社區整體狀況的照片,那懷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區動態歷程的電影。正所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懷特重視對科納維爾特定人和特定羣體的研究,通過特定人和特定羣體的生活狀況、互動模式以及規則等內容分析整個社區社會結構,而不是整體的描述街區概況。 懷特這種研究方法的嘗試對我也很有啟發。社會研究的方法僅限於書本上介紹的內容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同樣可以引用到社會學的研究中。在面對具體研究對象時,要靈活的選取方法。

2、研究設計小處着眼

願望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往往殘酷。懷特在最開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時涉及到科納維爾的歷史、經濟、政治(生活水平、住房、交易、分配和就業情況)、政治(政治組織的結構及其與非法團伙活動和警方的關係)、教育和娛樂模式、教會、公共衞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會態度。然而,這顯然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 當懷特拿着這份計劃書去尋求建議的時候,有人潑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這部鉅作剛開始就被亨德森潑了冷水。他對我説,我在這個領域中幾乎還什麼也沒做過,所以不應該只大牛股如此龐大的計劃。更合理的做法是:先進入這個領域,然後隨着工作的進展,再慢慢建立一隻工作隊伍。”幸運的是,懷特對他的研究設計進行了修改。這種修改也是伴隨着他的研究不斷進行的。修改的研究計劃更合乎社會學的研究,把重點主要放在對人們的友誼模式進行某種社會測量研究。然而,懷特最終的行動就更為簡單而有效,他漸漸發現可以直接通過觀察人們的行動來研究社會結構。

這對我的啟發是研究設計時要從小處着眼,量力而為。我們在寫論文、做研究的時候往往被宏觀的各種理論矇住了眼睛,以至於在研究設計上出現偏差,讓研究變得空洞無物。我們想研究社會變遷、社會結構、社會流動,但是以目前大學階段我們的時間、精力以及能力來看,要完成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何不從簡單處出發?懷特可以從觀察人們的行動入手來研究社會結構,我們為什麼不能簡化我們的設計,從最直觀而基層的角度分析社會呢?

3、找到深入的突破口

找到介入的突破口對於資料的收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者要進入研究環境,要了解環境,要和研究對象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環境中重要人物的支持就非常重要。懷特能夠成功的“打入”科納維爾內部,與多克的介紹密不可分。

懷特在開始研究時對如何進入科納維爾也“心中無數”。科納維爾就在眼前,而懷特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完全不瞭解的這個世界的局外人”。於是懷特試圖通過與街坊文教館聯繫而進入這個街區。但是,直到經介紹認識多克以後,懷特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多克是科納維爾街角青年,也是諾頓幫的核心人物。多克廣泛的人脈資源為懷特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多克瞭解科納維爾的規則,並以此對懷特提出一些忠告, 並把他介紹給諾頓幫的其他成員。懷特通過多克認識了薩姆, 從諾頓幫認識了薩姆所在的米勒幫,後來又認識了科納維爾著名的非法團伙成員託尼·卡塔爾多。在這一過程中,多克與懷特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從開始時的擔保人、重要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變成了懷特研究的合作者。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應該怎樣進行調查,找哪些人,怎樣獲得材料。

可以説多克的支持對懷特順利進入街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我們往往要找到一個重要人物,通過重要人物,我們才能真正的進入研究環境。以社區研究為例,與社區能人聯繫以及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很有效的幫助我們獲取有利的資料信息。社區能人不僅能成為我們與社區內其他人聯繫的擔保,同時,由於社區能人本身能力很強,他們對社區的認識和觀察比社區中其他人要清晰,社區能人的觀點對於我們的研究也是一種啟發和指導。

4、研究者和研究環境的相互作用

我們總是説研究過程應當抱持着一種客觀的態度,要中立,要價值無涉。然而研究中的狀況可能複雜的多。以懷特進入街角為例。懷特為了收集資料就需要讓諾頓幫和其他羣體接受他,要儘量使自己能討人喜歡,以便人們願意和他在一起。同時,他又盡力避免影響研究羣體,希望獲得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影響到羣體的情況。這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者中全神投入的尋找一個平衡點。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們看到街角青年在與懷特交流時會注意儘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總是試圖美化自己的形象。這樣的情況在我們要進行的調查中也有可能發生。研究對象展示給你的狀態,可能是一種加工過的,他所建構出來的希望的狀態。我們在分析資料時,就要注意還原這種建構,盡力探尋事物的本來面貌。

二、對於科納維爾小社會潛規則的體會

懷特提到中產階級將科納維爾視為一團糟,認為它沒有組織,充滿犯罪,呈現一種社會混亂狀態。然而,瞭解科納維爾真實情況的人卻能發現“一個高度有組織的、完整的社會制度”。

吳思先生所著的《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中提出,潛規則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實際上支配者社會運行的不成文的規矩。在實際生活中,由於特定環境影響、利益博弈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運行並不總是由正式規則支配。維持社會運行的實際上是各種勢力平衡下的潛規則體系。

中產階級認為科納維爾秩序混亂,是由於支配科納維爾運行的並不是中產階級認可的正是規範。支配科納維爾運行的是另一套規則,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潛規則。

(1)社會流動方面

中產階級認為社會流動的正途就是勞動者從最下層起步,靠着智慧和勤奮爬上成功的階梯。對於科納維爾人來説,要爬上這個梯子甚至只爬到最下面的一級也是十分困難的。對於科納維爾人和意大利人的刻板印象,讓人們認為那是一個秩序混亂、無法無天的社會。意大利人很難靠社會流動得到發展,因此意大利人不得不建立他們自己行業的等級制度。當這種制度經過時間的發展逐漸完善時,人們就更難突破這種制度找到提升了。

(2)治安方面

懷特在書中提到對科納維爾的形式所作的觀察表明,警察部門的重要功能不是執法,而是對非法活動加以管理。這也是中產階級觀點所不能容忍的。中產階級認為必須對非法組織加以打擊治理違法必須施以懲罰,而在科納維爾,人們和景觀本人則認為,警察應該信任他這個地區的人民,從而能以一種個人的方式解決許多難題,而不必逮捕人。科納維爾的這種灰色規則是其環境、警察個人利益與科納維爾人獲益率相互作用的產物。是支配科納維爾治安管理的真正規則。

懷特通過參與觀察的方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不同的街角社會——它並非人們慣常認為的混亂無序,非常有組織、有結構的一個社會。可以説,質性研究方法的選取在懷特成功的研究中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2

最近剛剛看完《二十四孝圖》,心中頗有感觸。雖説是簡短的24個小故事,24幅圖畫,但是,仍然讓人產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動,又有個人思考。其中的心得體會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孝”在我們中華民族5000 年文明長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從古至今,不知流傳着多少以孝為主題的傳説。當然,不用説,《二十四孝圖》中就收錄了24個孝子的故事。簡單的介紹下,時間上,從上古的堯舜時期,直到宋代,內容上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扇枕温衾》,《拾葚異器》,《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24個故事,時間跨度4020xx年。可以説,這24張圖,展示了中華民族從其產生到繁榮的這段時期內,孝道發展的全景圖。其中人物豐富,形象豐滿,個性十足,地位差異懸殊,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可謂展示了古代社會各階層的孝道姿態。語言上,雖然文章是由文言文翻譯而來,但是便於理解閲讀,確實是教育世人 的良好教材,更不用説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籍。

下面我來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孝道作為一種特殊的思想,在中國流傳了5020xx年,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説它是有中國 特色的一種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環。既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談談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這個字,“子”揹着“老”,典型的象形字。古人真是偉大,簡簡單單,便道出了孝的真諦。何謂孝,就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愛。晚輩為了長輩,揹着他們,關心與敬愛飽含其中。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員心與心的距離,於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場景。

再者,孝不僅是維護家庭和睦的支柱,還是鞏固社會穩定的基石之一。在古代,常常會有帝王“以孝治天下”,大力弘揚“孝”文化,名篇《陳情表》便是例證。此外《孝經》有云:“

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

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可見,孝對於社會有着極其的重要的作用。

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從《二十四孝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24個故事有不少明顯的誇張之處,甚至有個別故事為了宣揚孝,竟有殘酷自虐之傾向。舉個例子。

王祥卧冰求鯉。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為了給老母煲湯,不惜在嚴寒冬日,赤裸身體,以自己的體熱化開冰冷堅硬的河面。這個故事,表面上兒子為了老母親捨棄自己,讓人感動,實則誇張過度,不切實際。只為求一尾鯉魚,何必自虐?只要找來工具,挖開冰面,釣上一尾並不是什麼難事。明明簡單的道理,偏偏要用這種荒唐的方法來解決,真是愚蠢至極。更有甚者,埋兒奉母。荒年,在古代是時常是出現的,但是竟然有人要埋掉自己的親生骨肉節省下糧食來供養老母。如此做法,着實讓人不解。人真的能這麼狠心?那位老母親真的能嚥下用小孫兒的命換來的糧食?畢竟血濃與水啊。這些愚孝 不僅在與家庭內部肆虐,更是影響了整個社會。“天下無不是父母”,“三綱五常”,也是此等愚孝衍生出來的糟粕,搞的社會烏煙瘴氣。於是乎,終生大事由父母做主是孝;談到父母的名諱,必要放聲大哭,是孝;將地方官,大臣,天子視作生身父母是孝;父母去世,要放下一切,守墓三載,這也是孝。愚昧啊,何等的愚昧。

時代畢竟在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終究也會隨着外部世界的改變而改變。當封建社會的大廈坍塌,愚孝也如東逝之水,終究將化成歷史的煙塵。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或許是國家沒有大力宣揚新世紀孝的重要性,人們似乎將孝淡忘了。為了個人生活的方便,他們忍心父母安置在敬老院,他們忍心將老人呼來喝去,他們忍心辱罵父母只為紅顏一悦,等等的類似事件已是數不勝數。這是社會的倒退嗎?我不相信,我們更不希望是,我們渴望孝的迴歸。

終於,我們看到了,還有他們,一個個感動中國,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你們可以為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奉獻一生,你們可以堅持年年月月,你們可以忍住心酸,微笑着流淚。他們不曾被我們熟知,也不曾被社會標榜,不過,他們仍然默默的繼續着,用行動感化世人。他們是平凡的英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理解你的父母,當他們在早晨叫你起牀的時候,無意中打擾了你的好夢,可能你真的是學習太晚十分瞌睡,請壓住你的火氣,乖乖起牀;當你因為成績的下滑而被父母責備的時候,請不要在心裏埋怨他們,他們是真心關心你;當你事業有成的時候,請將成功與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今天有他們的功勞。

請抓緊時間,現在做,還不晚……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3

去了歐洲以後,對遊記的讀物尤其喜歡,偶遇畢淑敏的《藍色天堂》, 是本沿海郵輪環遊世界的心靈之旅,斷斷續續, 終於讀完了《藍色天堂》。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她的作品,很喜歡她的筆風,灑脱,爽直,風趣,智慧,堅強……對她的許多情節描述為之動容,時不時會下筆在空白處標註自己的讀書心得。(以下摘抄了我的讀書筆記)

iphone photoes 017 iphone photoes 016

"一位高超的女舞者認為佛羅明戈舞可以釋放縱慾和激情,表達出縱慾、激情、慾望、情感等等複雜因素。

有些話,外行人就是看不出來了,也不敢説,怕露怯和褻瀆,內行人就可以放肆地説出本質。我覺得她説出了別人不輕易吐露的真諦,佛羅明戈是表現情慾的舞蹈。觀看佛羅明戈舞蹈最好的地方,不是巍峨輝煌珠光寶氣的劇場,而是充滿了世俗氣息的小酒館。

佛羅明戈舞的女子,不像中國舞蹈的女人那樣柔曼和温柔,而是經常獨舞,我行我素,帶一點殺氣。就算是男人結伴而舞的時候,也不大像古典芭蕾舞或拉丁舞中的那個樣子,女子緊緊地依附於男子,被男子操縱着,隨他的舞步亦步亦趨,被指揮得團團轉。佛羅明戈舞中的女子,自得其樂。她緊緊租賃經營不留一絲飄動髮絲的髮髻,我總覺得是在強烈表明她的已婚身份。她不像芭蕾舞女主角那樣純潔端莊,時刻好像要飛昇到空中去,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樣子。也不是國標舞中的女子那樣矜持典雅,目不斜視。在大多數雙從舞中,她和男主角也是忽遠忽近,若即若離。當她真的舞起來之時,表情冷漠甚至可説是痛苦狀,肢體動作卻充滿了熱情,頻頻顯示手腕、手臂和軀幹的靈動及健美。舞蹈者在表演的過程中,嘴巴也不閒着,率性打出“哈列奧”組合拳——包括拍手、捻指和激動的感叫,當然,還有響板。"(P69.9-7.10)

佛羅明戈舞的描述,尤其是對舞者心理與行舞時的靈動之述,很有現場感,喜歡反覆閲讀。温斯頓.丘吉爾説過:“書看得太快也是生活中一大憾事。讀書時的第一印象是關鍵,如果第一印象不深,以後的印象也就會流於表面,不過重讀一本書也有可能會改變已形成的印象。年輕人讀書和老年人吃飯一樣,都應該特別小心,不能貪多,應細細咀嚼。”所以,慢讀也是一種自我享受與提升的過程。

這畢老師不是舞者,為何能如此精準細膩地寫出這令人心動的文字來,困惑。之後,我尋找了《卡門》的曲子,感受她。

過了一陣子,我又補上了這麼一段話。是突如其來的,想説的話語: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畢老師能夠這麼恰到好處地寫出舞者的內心活動, 也許這更多歸功於她的心理學分析。所以第一次讀她的書,我便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她。若是用花來形容,她更像白玫瑰,素雅,高貴,這樣低調高貴的精神,對生命的態度,那份自信與堅強,就如傲然屹立在岡仁波齊峯上的雪蓮。歲月的輪迴,沒有磨滅她的理想,身力與車舟勞頓,並沒有阻截她的步伐,追求理想,她做到了,卻更努力做到了真正的自己。

"……她先是擺出了佛羅明戈舞女子出場的標準神態,聳肩抬頭,眼神落寞,四處搜尋,好像要撿拾什麼東西。緊接着,開始慢慢旋轉,好像一隻黑色的老孔雀寂寞地開屏。她那條骯髒的黑裙子,還真是一條大擺裙,無數的皺褶被她的舞步調動起來,腰間那一圈明顯的贅肉,隨着舞步晃動,讓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有一點點替她難堪。但是,這只是極短的一瞬間,很快你就被她俘獲和感動,對所有身材上的缺憾視而不見,只剩下也滄桑的舞步牽動你心扉。"(P71.1)

深一層解釋佛羅明戈舞的內涵,從老舞者的形式表述……

"她放浪形骸地舞着,面對着千年的廢墟和清晨的陽光。她目中無人肆意揮灑着複雜的情緒,好像一生就此凝結和展開。"

“千年的廢墟”和“清晨的陽光”對比,生命的滄桑與新生活的開始。

"……她排山倒海地舞蹈着,強健粗壯的腳掌全力地在地面上旋轉和奔突,雨點般地敲擊着土地,像是要給土地打一個印章。塵煙一道道捲起,彷彿有看不見的繩索束縛着她,而她要完全不借助外力地獨自掙脱……她的目光沒有焦點,既不看着天空,也不看着大地,當然更不把我們這些匆匆的過客放在眼中。目光縹緲,如雲如煙,彷彿只和上蒼中的靈魂對視,又彷彿看穿了自己的今生今世,萬般無奈,自暴自棄。她嘴角緊抿,嘴脣上縱起了一排細密的豎形紋路,鼻孔張大,不時聳動一下,似乎在嗅着危險即將潛近的氣味。所有這一切,在她滿面歲月鞭痕的面龐上,化作了略帶玩世不恭的孤寂冷笑。"(P71.2)

似乎你是懂的,但你一定對於老者的舞蹈的心理路程上,用滄桑的歲月,無情的現實,萬般的無奈詮釋這位老舞者的對話,寫得美妙之極。

"不知過了多久,她停下了舞步,黑色的大擺裙嘩地收斂成破爛的鐵桶,再無一絲波瀾。幾乎在一秒鐘內,舞者就恢復了平庸和老邁的本色,爍目的光環瞬間褪去,江河安穩,歲月如常。"(P71.6)

對現實的認識, 果斷、清醒、恢復,是歲月給了老舞者的清醒與成熟。“甚至越是飽經滄桑的老者,越能舞出深重底藴。”

"這就是壓抑的憤怒喬裝打扮,把一種搏鬥和抗爭,喬裝打扮成了雜耍。如同佛羅明戈一樣,它在世界舞林中的獨樹一幟,正因了它的不拘一格放浪形骸。不在乎舞年紀和容貌,不要求身材和程式化,只需表達真摯的壓抑和暴躁的情感。人的情感有很多種,通常展示給大家的,都是喜悦和歡愉,都是節日和慶祝,都是感恩和激動,都是求偶的成功和嫁娶的盛大。然而,人生並不總是陽光,情緒也並不都是金色。(P73.5)

把歷史的元素與人的複雜情結,載於兩種活動,鬥牛與佛羅明戈舞,人生並不總是陽光,情緒並不都是金色。我喜歡這句話。生命中因為有了陰晴圓缺,才會有喜怒哀樂,理解複雜情緒的搏鬥與抗爭。壓抑的情緒,需要疏通。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4

記得在國小的時候,讀了《唐吉訶德》這本書。初看,真的不懂,但回頭再細細品味這本書時,確實有不少感悟。

《唐吉訶德》這部小説的主人公原名叫阿倫鎖﹒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也想效仿騎士出外闖蕩。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到一副破爛不堪的盔甲,自己取名叫唐吉訶德,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為自己終生效勞的意中人。然後他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唐吉訶德按照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他的行為荒誕不經,自己也經常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這本書時,我以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藴含了一種道理,人的一生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粱稈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品質,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唐吉訶德的行為有時是瘋狂的,但是有時候卻能説出有哲理的話,看來,唐吉訶德這個人説他聰明,卻很瘋傻,説他瘋狂,卻很有見地,説起話來,他總是頭頭是道,理論正確,談吐高雅,而他的行為,卻又常常冒冒失失,荒謬不已。我從書中讀到許多類似的瘋狂與明智之間的強烈對比,他,不瘋,瘋的是這個世界,沒有公理,只有強權。

唐吉訶德將所遇到的奇事,全部歸咎為與他作對的壞魔術師,這些壞魔術師是誰?毫無疑問,那就是他譴責的對象——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唐吉訶德所效忠的情人是誰?不是那杜爾西內婭,而是他的精神支柱。但是,所有的一切全不真實,所以,唐吉訶德在臨終的時候,才悔悟,雖然他最後充滿喜悦地求得了上帝的寬恕,但是卻為全書定下了悲劇的基調:遊俠精神——除暴安良,殺富濟貧,公平正義失敗了,國家腐朽了。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5

記敍文,是一個非常重要、應用非常廣泛的文種。究竟怎樣讀好寫好記敍文,我列出了幾點,供參考。

我們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去看的是標題。標題是很重要的,它一定要和文章相關,並且要能讓讀者產生想看這篇文章的慾望。

有了標題,下一步就是敍事。無論是記人還是記事,這點都是不可少的。敍事中最重要的則是“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沒有這六點,事情就不能説清楚,怎麼去“敍”呢?一篇文章只有擁有這六要素,才能算得上是一篇記敍文。

有了六要素,只能説明這是一篇記敍文,後面的功夫則是為這篇作文增光添彩。我們要為文章確立一條線索,以這條線索去寫一篇文章。線索可以是事,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以此種種,不一而論。如果沒有一條線索,整篇文章就是雜亂無章的,讓讀者看起來不知所云。而線索又有主線、副線之分,副線圍繞着主線,可以貫穿全文,亦可以穿插於文。有些文章還有暗線明線兩條線,明線是顯而易見的,而暗線需要人們去自己挖掘。

確定了線索,我們還要注意順序。記敍文中的順序一般分為“順敍”、“插敍”、“倒敍”,順敍是指很自然的從一件事的開始寫到結尾,這種寫法能讓讀者的思維保持連貫性,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説清楚,使文章脈絡分明,事件交待得井井有條、清清楚楚;插敍是從中間突然插入一段事,可以對人物或事件做一些説明,也可以輔助展開情節和刻畫人物內心,讓讀者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倒敍是一開始便告訴讀者最精華的部分,再一步步慢慢展開,讓讀者先知道其精華,再知道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這種寫法的好處在於一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興趣。這三種方法各有千秋,要依文擇法。

雖然是記敍文,但是其中也少不了抒情和議論,這兩點在記敍文中往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議論有很多種方法,一是置之於開頭,總領全文、點明中心;二是在記敍中穿插議論,使文章錦上添花;最後一種也是最普遍的一種就是把議論放在結尾,具有深化主題思想、呼應前文的用處。記敍文中的抒情也有三種方式:第一種,直接抒情,這種抒情方式讓人感到親切、明快,讓讀者沉浸在情感的薰陶中;第二種,間接抒情,寄情於景、寄情於物、寄情於事,情景交融、情事結合,使描寫對象滲透了濃郁的主觀情調;最後一種,情感和議論放在一起,極具説服力和感染力,既能以理服人,又可以理感人,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記敍文的詳略是重中之重,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需要詳時,不惜筆墨,淋漓盡致;需要略時,惜墨如金,不妄加一字。如要寫人,則應當詳寫其動作、語言、心裏、神態、外貿,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要寫物,則要描繪出物的形狀、特徵、顏色,讓讀者如睹其物;如要寫事,則詳寫其來龍去脈,叫讀者如臨其中!一般來講,關鍵的內容要詳寫,次要的內容要略寫。每篇文章詳略的作用都不同,要具體文章具體分析。

最後一點,就是記敍文的描寫。記敍文裏的描寫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包括了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通過這些描寫能夠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等,掌握好了這些描寫的方法,就可以把文中的人物寫“活”,讓讀者覺得文中提到的人就在眼前。環境描寫就包括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及點明和突出中心。而社會環境的描寫則可以暗示結局、烘雲托月,對人物的塑造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從七個方面去“解剖”了記敍文,相信這樣,能讓我們的記敍文寫作水品以及記敍文閲讀水品有一個不小的提升。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6

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着“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裏還閃出甦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至於玩着“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着;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説明雲,“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説,卻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並沒有到三歲。結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雲: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賞析:《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圖》給我影響最深。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勝讓人惶恐,不僅覺得就是觀念與當今所持態度不同的何止十萬八千里之遠。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度尖鋭,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為,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從“我的小同學因為‘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着“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麼喜愛,這就是白話。

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選文分析了“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鋭的抨擊。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7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小説式的筆調記錄下該羣體成員的行為,羣體互動,非正式的社會結構。在觀察的過程當中,作者尤其注意羣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羣體領袖是如何保持其領袖地位的,維持其羣體聲望的;羣體成員是如何相互共處的,如何與羣體領袖互動;跳出一個羣體,作者特別注意到,不同羣體之間的互動……書中作者這樣寫道:諾頓幫一起去打保齡球的時候,每個成員的表現不僅與他們的技術有關,而且與其在羣體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關係,在羣體活動當中,領袖會想盡辦法保證自己的優秀。

在哈佛大學青年研究員基金的資助下,作者於1936至1940年,對波士頓市的一個意大利人貧民區(即作者稱之為“科奈維爾”的波士頓北區)進行了實地研究。本書即是對這一研究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

多年來,科納維爾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問題區,那裏青少年犯罪率很高、成年人犯罪十分普遍,在蕭條時期這裏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靠家庭救濟金或公共事業振興署維持生活。美國人覺得科納維爾與社會其他地區格格不入,認為它是幹非法勾當的人和貪污腐敗的政客、平窮和犯罪,以及起顛覆作用的信仰和活動的大本營。

然而事實上,真正瞭解內情的人卻可以在科納維爾發現一個高度有組織的,完整的社會組織。

同時,隨着在美國出生的一代長大成人,科納維爾的生活模式經歷了深遠的變化。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了作者去探究,去回答人們對於科納維爾提出的種種問題。

作者以被研究羣體——“街角幫”一員的身份,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及時做出記錄和分析,最後從中引出關於該社區社會結構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結構。

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在於作者所給出的第一手資料。 街角幫的生活形式,活動方式,人際關係,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細緻詳細的闡述。很明顯,只有真正置身於研究。

《街角社會》所取得的成功與懷特在科納維爾長期的實地調查有着密切的關係,而懷特的科納維爾實地調查凝聚着寶貴的社區研究方法。選準研究的突破口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初步調查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查閲有關的文獻資料,可以瞭解前人研究的程度,弄清有關概念和理論,避免重複無效的研究,同時又可以提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彌補前人研究的不足,充分體現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水平。

作者研究上的道德爭議,即關於最後利益在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分配的問題,我認為作者的處理方式是失當的。另一個涉及道德的問題是有關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問題。在本書作者的研究過程中,被研究者是被告知研究者的意圖的,因因而這個問題表現得不甚明顯。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研究者被放置在了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上,對於被研究者來説,他們會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傷害:他們把研究者當作朋友看待,卻有時會覺得,自己只是研究者的一個研究對象。而如果被研究者沒有被告知實情,這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包含了欺騙的成分。這顯然是違背了道德標準的。這不禁使人思考科學研究的道德問題。許多科學研究總是存在與道德標準向衝突的地方,在這種時候,人的好奇心往往都顯得更加重要。

“街角社會”是指,住在城市街角建築裏和大街小巷裏的人們的社會結構和行動模式,我國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街角建築。在城市裏,一些多年祀廢失修、擁擠不堪的、眾多的街角建築,組成了形形色色的“街角社會”,那些老舊城市裏眾多的老街和衚衕裏的居民,與城市血肉相連,他們世世代代在“街角社會”裏,長期和諧的生活、生存、發展。這些街角外表很不起眼、很破舊,它們常常是城市裏攤販乞丐的棲息之地,也是城市裏的案件多發之地,但這並不妨礙這裏的人們幾代、幾十代的在這塊土地上出生、成長,在這裏長期和諧的生活。可見“街角社會”的存在是有其歷史和地域、人際關係、設施配套的合理性的。我們在研究城市問題時,對於“街角社會”是不能忽視的。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8

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如出龍的小鳥不約而同地衝出教室奔向操場。而我卻在津津有味地看書。這本書叫《格列佛遊記》。

這本書寫的是主人公——格列佛,一位具有冒險主義的人的奇遇。其中的情節令人膽戰心驚。在小人國裏他變成了龐然大物,一口竟然能吃下幾十頭黃牛;而在大人國中他又變成了巨人的玩物,並與小昆蟲展開殊死搏鬥。到了神祕的飛島國,他驚訝的發現飛島國能用天然的磁石和海地的磁石使這座小島飛上了天空。故事中還發生了許多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事情,我看得入了迷,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與格列佛一起去冒險。

看了這本書,我佩服格列佛能勇敢的面對困難,堅強的克服困難。想想我,有一次我正在做題,遇到了一道難題,我用盡了腦汁還想不出來,便泄氣的不做了。讀了這本書後我非常慚愧,決心向格列佛學習。

鈴鈴上課了,我只好依依不捨的放下書,聽課去了。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9

這篇文章發表於1839年,這是一個阿拉伯的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可以找到它的原形。但安徒生卻作了不同的處理,把它和現實的人生與世態結合了起來:那個商人的兒子的錢花光了,“他的朋友們再也不願意跟他來往了,因為他再也不能跟他們一道逛街。”但是當他快要成為駙馬時,他買了些焰火和炮竹,以及種種可以想象得到的鞭炮,使所有的人享受一番歡樂。這時大家都稱讚他説:“他的眼睛像一對發光的星星,他的鬍鬚像起泡沫的水!”“他穿着一件火外套飛行”,“許多最美麗的天使藏在他的衣褶裏向外窺望。”他成了土耳奇的神。但是樂極生悲,焰火的一顆星星落下來,點起一把火。箱子已經化成灰燼了。他再也飛不起來了,也沒有辦法到他的新娘那兒去。他和公主結婚的安排成了泡影。這個故事有許多東西值得人們深思。

在這個故事中,以飛箱為線索,把主人公的人生起伏串連在一起,他因為貧窮而得到一個飛箱,也因為這個飛箱而失去了他的幸福。樂極生悲這個詞語在主人公的身上得到了最佳體現。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0

花了兩星期的時間,把借江東老師的《藍色天堂》(畢淑敏著)看完了。從此,海洋、環球航行,也成為我這個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大海的人的藍色天堂、藍色夢。

現把令我有感觸的內容概括、摘錄如下:

《自序 天堂的顏色》

所以,我不相信地獄。但是我相信天堂,我所篤信的天堂,它不在天上,只在塵世。

人間本該就是天堂。

20xx年,我自費買了一張船票,出發環繞地球一週。那艘名為"和平號"的船,5月14日自日本橫濱進入太平洋,一路向西,9月4日返回出發港,在蔚藍大海上晝夜兼程5萬多公里,途經了幾十個國家,共計114天。由於一些原因,我沒能完整地走完這一圈,這個圓畫得不夠完整。

好在最壯觀的景色我已飽覽,最險惡的風暴我已穿越,最艱苦的航程我已一寸寸挪過,最蒼涼的海天一色我一分分領略……生命中有了這樣一次盪滌身心的旅行,當我垂垂老矣行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據説人的一生會電光石火地閃現,濃縮成一部微電影,我勢必回憶它,然後浮出若隱若現的歡顏。

如果天堂有顏色,它是什麼色澤的呢?紅色固然令人興奮,但每天都是紅彤彤豔光四照,好像喧囂吵鬧了些。橙黃?温暖,豐收,誘人食慾,但總覺明黃給人以威權的壓力;帶着赤色調的橙,又有一種危險即將靠近的繃緊。青綠自然是好的,生機勃勃飽含汁液,給人以成長的期望和生命的韌性。但城市裏綠色稀薄,曠野和雨林中,大片綠色遭砍伐和焚燒,雪山、沙漠也沒有綠色的蹤影,現在的綠色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唔,還有紫色。據説這是一種高貴的顏色,我卻正因了它的高貴,而疏離了它。我期盼天堂不要有拒人千里的矜持,而是平易近人的藹然。

便只剩下藍色了。藍色是這個星球上最廣泛最洶湧澎湃的顏色,它博大精深,無處不在。它負載着所有的生命,乾坤挪移生生不息。它釀造着所有的文明,豐功偉業樂此不疲。所幸截止今日,它還沒有被人類的貪婪徹底污染,尚保持着宇宙洪荒時的潔淨和豐饒。

我把這本書定名叫"藍色天堂"。天堂並不遙遠,天堂就在你我指尖。天堂是可以建設,也是可以毀壞的,就看我們如何面對人類的未來。

《前言 海中央》

黃昏黎明時分,在海中央看海,大海蒼天,只有你一人夾在其中,天人合一之感,醍醐灌頂。船是一種特殊的載體,當它蹣跚大海之腹,遠離陸地,自身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放眼四野,圍繞眼簾的都是圓滑到無可挑剔的海平線,凡俗的世界早已悄然遁沒。

所有曾經的煩惱,蕪雜的人際關係,不堪回首的悲苦,還有層出不窮的願望,都像被船槳切斷的海草,漂浮而去。只有讓人靈魂出竅的蔚藍色,由於深達幾千米的摞疊,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鐵幕,襁褓一樣包裹着生靈孤寂的肉體和靈魂。

當什麼都不存在的時候,有一種關於存在的思維,就會活躍。

沒有任何表情的海,自在博大,放任不羈。你從那裏領受生命大道若簡的意義。作為一個巨大的偶然,我們降生人間。我們所能具有的唯一能量,就是有目的地向着一個既定的方向前進。這個方向,在哪裏呢?

一朵浪花,讓自己永不枯萎的祕訣只有一個,那就是匯入一個豐饒的集體中。很多浪花聚集在一起,成就波峯浪谷,托起巨輪,掀起風暴。可以永不止息地歌唱,可以沒有開端也沒有結尾地走來走去,可以在1000次毀滅後獲得1001次重生.

人的生命也是一樣的。就其個體來説,多麼慘淡啊!連一朵浪花也比不上。浪花們互相緊密連接着,你無法將一朵浪花和另外一朵浪花相分離,它們從本質上密不可分。它們先天的屬性,使它們從不孤獨。但是,人卻不行。人有皮膚,在皮膚之裏,是自我的界限,在皮膚之外,是他人和自然的範圍。人必須有意識地走出自己的皮膚之外,和同伴找到精神上的依存關係。這種依存,不單單是互相幫助,而是本質上使自己一生不再渺小不再脆弱的唯一法寶。

這種連接,有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名字,叫作——關係。關係分為很多種,疏離和密切是最基本的分野。密切關係是魔力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沒有學會處理關係,關係處理失當,你就無法享受人生的樂趣,你就時時被各式各樣的煩惱所襲擾。你頭痛醫頭腳疼醫腳吧,你天天疲於奔命四面楚歌吧,你按倒葫蘆浮起瓢吧,你屋漏偏逢連陰雨吧,破船偏遇頂頭風吧……總之,如果你不斷地倒黴,如果你時不時地在被厄運抽了一個嘴巴之後,又是一連串的嘴巴,如果你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自己得罪了何方神聖,為什麼諸事不順,永遠是一個超級倒黴蛋,那麼,恕我像女巫一樣直言--多半是關係上出了問題。

《向捲尾猴學習》

莎士比亞説:"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

嫉妒是人性的弱點之一,五味雜陳。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等等不愉快的情緒。

我當時在新浪博客中寫道:"……汶川大地震死難者"五七"之後,我將再次出發,去追趕和平號。人是尋找意義的生靈。如果説,之前的環球遊,我只是為了完成幼時就存於一己心中的微小夢想,那麼這一次的重新出發,就多了一點受人之託的責任。我忘不了北川中學八年級一班的同學們高高舉起的手臂和渴望的眼神,他們説,有全國人民的支持,你不必留下。你走吧,去環球旅行。請帶上我們的眼睛……

我會為他們而寫點東西。"

當我重新登上"和平號"之後,為了分享,無論暈船多麼厲害,我都及時將博客發往國內。我記得孩子們的囑託,在我的眼睛後面,最少還有97雙眼睛注視着。旅行已經超出了純粹自我的意義。

《船書》

我説,不是你的牙決定你是否旅行,而是你的腦袋決定自己是否旅行,你一旦做出了決定,牙會跑步跟上來。

她半信半疑,説,這樣行嗎?

我説,不知道。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一樣。不過,反正咱們現在是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你要自己的身體配合腦袋,你並不賠本,也不會損失什麼。如果由着牙自説自話,倒真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你看着辦吧。總之是希望身體慢慢好起來,這個大方向是不會錯的。就算你的牙齒完全好了,你還是可以決定下船回家,這並不矛盾。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1

●那麼,怎樣記敍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敍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敍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敍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敍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敍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敍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敍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敍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敍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敍。

順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敍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敍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敍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敍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敍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敍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敍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敍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瞭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2、運用倒敍。

倒敍,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敍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敍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敍的起訖點,順敍和倒敍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運用插敍。

插敍是指在敍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敍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敍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敍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2

今天,我懷着崇敬的心情閲讀了英國著名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遊記》,真是既幽默又具諷刺性呀!

主人公格列佛是個外科醫生,不過他酷愛航海,於是就發生了一系列的冒險。格列佛曾先後到一個叫科立普特的小人國、一個叫布羅丁奈格的大人國、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慧驅等國家。其中最令人愛不釋手的便是小人國和大人國。在小人國裏格列費是個大巨人,幫助科立普特打仗,一個人可以敵對手幾十條戰船。在大人國,被布羅丁奈格人當寵物。簡直太具想像力了。

説到想像力,我覺得我特別差勁,一寫起需要附加想像力的作文,我就像狼吃刺蝟——無從下口啊!要擠牙膏似的寫一會,想一會兒。此時此刻,我真佩服斯威夫特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我有時還會天真的懷疑外國人的大腦會不會更發達。直到最後我才知道了,原來是我接觸的東西太少了,大腦沒得到開發。

《格列佛遊記》以幽默搞笑的元素向我們批判了舊時歐州的黑暗,如果一生只能看三本書,那《格列佛遊記》一定在其中。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格列佛遊記》,它是英國的喬納森斯威夫特寫的。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叫格列佛的人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惠馬國等國度的離奇旅行和種種遭遇。

我還在這本書的前言上看到:這是一本集中反映了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辛辣的諷刺、批判了英國的內政和外交政策。

看到這裏我就想:這好像是一篇童話故事,怎麼會是諷刺當時的英國呢?

於是,我帶着這些問題翻開了這本書本在裏面找到了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蛛絲馬跡:比如,在惠馬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也不懂什麼是“懷疑”。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再比如,在大人國裏,當格列佛像大人國皇帝述及他的國家過去百年間的歷史事件時,大人國皇帝認為這段歷史只是一串陰謀、造反、謀殺、屠戮革命和流放等的醜事的堆砌,是貪婪、派性、偽善、背信、殘暴、狂怒、瘋癲、仇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壞的惡果。

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十分羨慕這些國家的人,十分單純,善良。我希望我們的世界能像這些國家一樣,沒有謊言,沒有戰爭。這樣,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和平、美好。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4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住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是主人公保爾對生命的見解,也是作者對生命的見解。

是的,這本書就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一部鼓舞人鬥志、激勵人向上的好書。保爾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爭。1923年加入共產黨。由於保爾長期參加艱苦鬥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保爾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同年底,他着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保爾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 作 鬥爭。

保爾自強不息、勇鬥病殘 、 百折不撓的精神讓我感動,比起保爾,我們實在是差很多,經常碰到一些小困難小挫折,就哀聲歎氣,怨天尤人,不是積極地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學習時總是偷工減料,還説什麼“向偉人學習”這樣的大目標。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想要一下子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先從生活的細節開始改變。

“一個人改不掉壞習慣,那就一文不值。”保爾曾經是吸煙的,但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從容地戒掉了煙,從此便不再碰煙一下。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也有很多壞習慣呢?有多少已被我們徹底擺脱了?丟三落四、經常開小差、挑食 …… ,它們都是我們通向成功的絆腳石,想移除它們,不下功夫是不行的,保爾做到了,我們難道做不到嗎?

“歲月給我們經驗,學習給我們知識。”保爾的學歷只有國小三年級,但他不甘落後,發憤讀書,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們國小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不學習,怎麼會有知識?沒有知識,又哪兒來的成功?説起學習,似乎和書有着很大的聯繫,“書 籍 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讀好書,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生活,有時就是變幻莫測,一會兒烏雲滿天,一會兒陽光燦爛。”人不可能天天都那麼順,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我們不能情緒低落,應該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才會感到快樂。

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中,能不能讓生命發出光輝,就看你的了!

三十字的讀書筆記 篇15

《格列佛遊記》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遠遠超出“兒童讀物”範圍的奇書。分書由四卷組成,每一卷中,主人公梅爾·格列佛都要遇到難以想像的情況,這位英國外科醫生出身,升任船長的冒險家分別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等遊歷,構成了《格列佛遊記》的四個部分。

第一卷中,格列佛遊歷的是小人國,這裏的居民只有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大。小人國的國王只因經他的臣民高出一個指甲,就自認為是頂天立地的統治者,而官員只要跳繩跳得高,就可以封官加爵。格列佛在大人國看見的是賢明的君王和完備的法律制度,並借大人國國王之口,對英國的弊政予以指麗。第三卷寫的是格列佛以勒皮他遊歷為中心,兼及阿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四個地方的遊記……

《格列佛遊記》是一部融諷刺和冒險於一體的小説,在這些作者虛構的國度中,有着8世紀英國社會的濃重痕跡。作者通過主人公途經不同國度的遊歷,揭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並對英國的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uhougan/biji/jg69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