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通用25篇)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通用25篇)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

每當觸摸一本本充滿革命熱血的圖書,我的心就像潮水一樣起伏波動。輕輕抽出一本,望着那鮮紅的題簽,每個中國人都會為之振奮,這本書的書名是《兩個小八路》。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通用25篇)

輕輕翻開書,那鮮活的人物頓時躍入眼簾: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好同志孫連長、和藹的趙團長和政委、奮勇殺敵,熱血滿腔的王玉成班長、機智勇敢、堅貞不屈的小通訊孫大興,還有聰明活潑,靈活警覺的衞生員武建華……書中的故事就是圍繞着孫大興和武建華這對好朋友展開的。

細細閲讀這本書,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震撼人心,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孫大興犧牲的那一段,當中村打中孫大興時,我恨不得立馬穿越時空,來到孫大興身邊,幫助他順利逃脱;當孫大興英勇就義時,我難過地閉上眼睛,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稍過片刻後,我繼續往下看,當武建華接過孫大興的馬槍時,我明白了,雖然孫大興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長在,他的靈魂,將隨着這支馬槍,代代感染着每一位革命者和新世紀的青年。

正像書中趙團長説的那樣“革命的後代,不是在温室裏長大的。經受點風險,也是個很好的鍛鍊。”所以我們要向孫大興學習,向革命者學習。不做温室裏的小草,勤鍛鍊,爭取做祖國未來的新棟樑。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

愉快的暑假生活開始了,在這暑假裏媽媽給我買了好多的書籍,讓我在暑假中閲讀學習。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紅色經典文學——《兩個小八路》,作者李心田塑造了在抗日年代裏兩個勇敢、堅強、有骨氣的少年英雄,讓我十分佩服。這本書寫的十分生動細膩,彷彿故事就在我眼前浮現。

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八路孫大興和武建華。他們在部隊中成長,利用自己的本領機智勇敢同日本鬼子偽軍進行戰鬥,他們的英雄事蹟很多如火燒偽軍的糧食,炸偽軍的炮樓,不為金銀錢財的誘惑,不為鬼子的嚴酷刑法,堅持和鬼子鬥爭到底。最讓我敬佩的是孫大興在一次戰鬥中,他把敵人引入了八路軍的伏擊圈,讓八路軍消滅了鬼子。可犧牲了自己的性命。讓人由衷的感動佩服。

他們這種為了保衞家園跟侵略者英勇奮鬥,不惜犧牲自己,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過着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輩的人用血肉換來的,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的智慧和本領來建設保衞我們的國家。繼承先輩的精神。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3

今日我觀看了《兩個小八路》的影片。看完之後,我的心就像被波濤洶湧的大海撞擊過一樣,久久不能平靜。要知道這兩個小八路的年齡和我們一般大,就肩負着保衞祖國的使命。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現在是科技發達的年代,人人豐衣足食,學生們各個過得無憂無慮,但我們卻不珍惜眼前的好時光,沒有好好地認真讀書,卻是天天像行屍走肉一般,吃喝玩樂,枉費了老師們的一翻苦心,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做祖國的棟樑,為祖國建功立業,而不是一味地墮落下去。

影片中的其中一個小八路叫做大興是我最敬佩的人,他面對敵人時,毫不畏懼,並英勇地與敵人做鬥爭,雖然在戰鬥中,中了子彈,但是大興卻沒因此而倒了下去,而是強忍着痛與敵人奮戰到底,最終把敵人給消滅了,並且繳獲了一把搶!回到部隊時,隊長也知道了此事,並誇讚大興是“好樣的”!隊長要讓大興離開部隊去養傷,但大興卻斬釘截鐵地説:“他不痛,還能走。”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種精神啊!中了子彈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可能會隨時的喪命,但大興卻沒有因此而畏懼,並且要和部隊一同共患難。這就預示着,大興要為抗日而犧牲,要為祖國出一份力,要同日本鬼子抗戰到底!小小年紀的他,卻擁有這常人沒有的精神。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保衞祖國的擔子已落在了我們的肩上,所以我們更應該向大興學習,學習大興的那種精神,那種勇氣!為祖國增添一份力量,為祖國的將來做下鋪墊,令祖國走向世界,走向美好的未來。

現在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當然是好好的學習,將老師所教授的知識,收為己用,當走向社會時,把知識運用的軍事上或科學上……為祖國明天的輝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軍事科技不斷提升,但始終贏不過美國的軍事科技,美國擁有世上最新進的,頂尖的軍事科技。而今,正是我們新一代青年,發揮作用的時候,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科技必定會超過美國,甚至全世界!

抗日戰爭雖然已過去,中國也取得了勝利。但我們不能坐享其成,我們要珍惜無數烈士用鮮血而打造出的幸福時光。烈士們的精神,還要靠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去延伸,去履行,去弘揚!

時代發展飛快,我們要適應時代就要去實踐,去創造,去探索,認識新事物,創造新科技;加強對愛國的培養,不忘國恥,努力進取;維護祖國的大好河山,提高人們對榮辱觀的認識,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並加以宣傳。我們要像大興一樣,與困難做鬥爭,做生活的強者,不向困難低頭!

不少的戰爭已過去了很久了,但卻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了一個不可毀滅的痕跡,祖國與以往早已今非昔比,祖國正興盛,經濟正繁榮,祖國正走向世界。我們要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努力奮鬥,頑強拼搏,為祖國建設出美好未來!

保衞祖國的鐘聲已敲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用世界頂尖的科學技術與全新的精神面貌和堅不可催的毅力,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僅如此我們還要讓愛國之風吹遍每一個角落,讓人人爭當祖國的棟樑。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祖國定會成為世界的一顆璀燦的明珠!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4

今年暑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六個暑假作業,其中一個作業是閲讀一部名著,另一個作業是觀看一部反映建國60週年的電影或電視。現在我們生活在沒有風雨的世界裏,在父母的關心愛護下,每天過着幸福的生活。可這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先輩經歷了多少戰爭,用了多少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啊!爸爸為了讓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於是給我買了《兩個小八路》這本書,還讓我看了《兩個小八路》的電影。看完小説和電影,我被革命英雄的事蹟深深地感動了。

《兩個小八路》這本書描述的是1942年八路軍某部三團的小通訊員孫大興和小衞生員武建華的故事。孫大興的爸爸在一次戰爭中光榮犧牲了,孫大興在一次行軍中只顧的想他爸爸,不小心腳下一滑掉下懸崖摔傷了,組織上決定由小衞生員武建華護理他到老靳家去養傷。孫大興要為爸爸報仇,團長教育他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爸爸的革命遺志,為全中國受盡了苦難的人們去鬥爭。黨的培養和教育,戰爭中的鍛鍊讓孫大興和武建華這兩個小八路很快地成長起來。最後,孫大興為了把敵人引到自己部隊的埋伏圈裏,光榮犧牲了。

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孫大興、武建華和他們的班長馬寶玉。孫大興是個勇敢機智的小八路,有一次,孫大興讓武建華引開看守炮樓的偽軍,偷偷摸進炮樓裏,把炸藥、地雷放進裏面,點燃了火藥捻,很快鑽了出來,把敵人的炮樓炸了,為部隊進攻清除了障礙。還有一次孫大興為了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光榮犧牲了,馬寶玉子彈穿進肺裏還堅持打仗,孫大興受傷了是由武建華護理,慢慢地傷口癒合了。

看到敵人被消滅,我心裏特別高興,當我看到孫大興光榮犧牲,我心裏特別難過,這兩個小八路的勇敢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要學習孫大興、武建華這兩個小八路的機智勇敢,為別人着想的精神,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為祖國爭光,我要努力把國家建設地更加繁榮富強。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5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李心田爺爺寫的《兩個小八路》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孫大興和武建華兩個只有十三 、十四歲的孩子,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當了小八路,幹了很多大人都幹不成的事情。比如:燒糧食、炸碉堡 …… 把鬼子和偽軍弄得暈頭轉向。

小武,武建華在部隊裏擔任小衞生員,幫着宋軍醫給傷員服藥,換藥。看起來他只是個小小的衞生員,沒啥能耐。但是卻有一次,宋軍醫正在為明天傷員沒飯吃而發愁時,他卻自告奮勇的去找糧食,他雖然餓着肚子,卻仍然堅持着去尋找。八路軍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能拿人民的一針一線,更不能破壞人民的農作物,這種精神真令我欽佩!

孫大興是部隊裏的小偵察員。雖然,他爸爸孫連長的犧牲給了這個十三、十四歲孩子的衝擊很大,讓他一時有了想要報仇的舉動,但在趙團長和戰士們的指導下,他還是堅強地走出了悲傷,他的鬼點子很多,很聰明。有一次,部隊裏想要摸清楚敵人的情況,再攻打。大興出了點子:讓他假扮成賣東西的小販,向偽軍套情報。他還很勇敢,好幾次他跟班長出去完成任務,碰上了鬼子,他冒着生命危險讓班長先走,而自己卻被敵人抓了起來。還有一次,部隊裏向萊陽城的二鬼子買了四百發子彈。先後派了幾個人都沒能混進去 ,他和小武兩人扮成了小叫花子,順利地混進了城。但出來時就不那麼順利了,差點就被鬼子發現了,還好孫大興急中生智,迅速將稱坨砸向鬼子的後腦勺,好在有驚無險,成功地將一百五十發子彈運了出來,剩下的二百五十發子彈,等下次再想辦法運出來。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當時的環境有多麼惡劣,偽軍們仗着鬼子的力量有多麼的囂張。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那麼幸福,而抗戰期間,他們的生活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真是苦不堪言呀!所以説,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習,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長大後報效祖國。讓那些為了保衞祖國而犧牲的戰士得以安息。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6

物質食糧乃食物,精神食糧乃書籍。今年暑假我“吃了一本關於抗戰的書”,那就是《兩個小八路》。

書主要講的是八路軍軍營中的孫連長在戰鬥中光榮犧牲了,他的兒子是偵察兵孫大興,一心想要報仇,可不小心摔成重傷。傷好後,被派到鬼子的炮樓周圍,成天在那裏轉來轉去,購買東西,打探情報。後來上級叫他和一個小八路武建華一起混進城。一次又一次地接到任務,他們不懼危險,燒了鬼子搶來的糧食,炸了鬼子快修好的炮樓。

經過種種考驗,組織認為大興和小武更成熟了,所以給他們一個包裹,裏面是一百元銀票,讓他們買二百發子彈。買子彈容易,可運出城難。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把子彈裝在麻袋裏,上面放花生。可出城時,日本人吃花生,發現子彈,暴露了。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幫助才逃出來。

又一次的逃亡計劃中大興被捕。被俘後,大興死活不説出祕密,被押在靈官廟。當日本人問他八路軍在哪裏時,大興説在山谷裏,把敵人騙進包圍圈,日軍被打敗,可大興卻犧牲了。

這一本書給我的印象極深。讀到大興死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濕潤了。大興小小年紀,能吃苦,敢擔當,值得敬佩,我有很多地方要向他學習。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7

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即將到來的日子裏,為了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孩子們,能體會到新中國的來之不易,學校掀起了一場讀英雄人物故事的熱潮。我一口氣讀了好幾本,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本——《兩個小八路》。

《兩個小八路》是著名作家李心田的一部反映抗日戰爭的傑作。故事發生在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故事中的兩個小八路:一個叫孫大興,一個叫武建華。他們倆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戰爭烽火的洗禮中迅速成長起來,像兩隻雛鷹,迎着滿天的風暴,振翅欲飛……

這兩個小八路,我更喜歡十三歲的小通迅員孫大興。你看他“閃着光芒的烏黑的眼珠,結實的胸脯挺得高高的,兩條有勁的腿並得緊緊的,身子站得筆直,活像一棵茁壯的小楊樹……”。他爸爸孫連長自小受苦,因為不忍屈辱,殺死了地主家的少東家,帶着年僅八歲的孫大興投奔了八路軍。在一次戰爭中孫連長光榮犧牲了,孫大興發誓要為爸爸報仇。趙團長教育他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爸爸的革命遺志,為解放全中國受苦難的人們去鬥爭。

一次行軍時,孫大興腿受了傷,組織決定讓小衞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戰區我地下黨員老靳家中養傷。孫大興是個堅強的孩子,腿摔傷了,他忍着疼痛連哼都沒哼一聲。孫大興還是個遵守紀律又固執的孩子,他教育武建華不要拿別人的東西,硬是將老鄉給的一個雞蛋分一半給武建華吃。他機智又勇敢,在敵戰區和武建華一起燒掉了偽軍的糧食,協助老靳炸掉了敵人的炮樓……為了聯繫上二營部隊,將敵人引進老龍谷,孫大興和通迅班長接受了一次特殊的任務。孫大興因腿部受傷不幸被敵人活捉,他機智勇敢地與鬼子周旋,最終將鬼子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老龍谷。敵人全軍覆滅,孫大興也倒在了血泊中,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看看他們那個年代的孩子們,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有什麼困難可言,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有時候,我僅僅是學習上的一點點小困難,都克服不了。我想以後不會這樣了,生活或學習中再大的困難也攔不到我,我一定勇敢地渡過這些難關,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來報效我的祖國,就像我們的呼號:“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8

今天,我在我的讀書時間裏讀了一個故事—灰姑娘。

從前,有一個富翁,他的妻子生了個小女孩。不久,富翁的妻子去世了,小女孩跟着爸爸生活。後來,小女孩的爸爸又娶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也有兩個小女孩。爸爸活着前,小女孩的後媽對她很好,可爸爸死後,她的後媽就有了壞心腸,她把小女孩美麗的衣服都搶走,就留給她一件難看的灰色的衣服,讓她幹家裏全部的活,小女孩每天都幹活,每天衣服上都很髒,所以就叫她“灰姑娘”。

一次,王子要全國的少女去皇宮跳舞,後媽的兩個女兒要去,後媽當然同意,可灰姑娘也想去,但後媽不讓,灰姑娘許了願,想要一件美麗的衣服,去皇宮裏。這是一個老奶奶從天而降。變出了一件裙子和一輛馬車,灰姑娘穿上裙子,老奶奶又變出一雙水晶鞋,老奶奶對她説“十二點之前一定要回家。”灰姑娘穿上鞋後就上了馬車,馬帶她來到了皇宮,王子要和灰姑娘跳舞,灰姑娘答應了,跳着跳着,灰姑娘看見離十二點只差幾分鐘了,於是她跑了,掉下一隻水晶鞋,而王子要找她就來到了灰姑娘家,讓女子們試穿水晶鞋,大姐試了不行,二姐又試了不行,而灰姑娘穿上不大不小,正合適。王子帶着灰姑娘回皇宮了。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9

剛開始,本着一種任務有點排斥的心態去閲讀這本書,以為無非述説就是那些陳年老事,漸漸的,心被沉靜,慢慢的,產生共鳴,深深的,被一種執着的精神打動,作者也不過與我屬於同齡的人,更加驚訝於作者不滅的理想,細膩的風格與邏輯思維組織能力,將協和的發展和精髓娓娓道來,展現於世人面前,是啊,協和強調精英的精神,強調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也只有協和才能創造出協和的精神,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放棄多少才能獲得今天的成就,那種敬業精神,世人如何比,又拿什麼去比,被裏面太多的故事感動,同時亦為現代的狀況擔憂。

在各種文化和思想氾濫的今天,人們的行為有多少偏離正常的軌道,學術腐敗,所謂的論文東拼西湊,毫無閃光點可言,更無創新,長此以往,我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如何縮小,不管什麼規則、不管什麼標準,到我們國家執行中都會產生變異,平常人都熟悉的9000,在國外執行的相當不錯,確實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在我們國家就演變成花錢得到一張薄薄的紙,能證明什麼呢?企業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做這項工作,連他們自己也不明白,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僅僅是一張證書,便於招標,便於宣傳,那種膚淺的經濟利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嗎?本人將認證作為事業來做,但看到太多的不合理現象,內心的那種焦慮無以表達,有時候,甚至覺得無知音,痛哭流涕,來對我們從事這些行業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惋惜,從事這項工作的個人沒有錯,企業也沒有錯,錯的只是我們國家這個大環境,錯的只是我們民族短淺的目光,錯的只是中國人太愛耍小聰明,錯的是以為捷徑能夠快速獲取成功,錯的是明亮的雙眸總被一層霧籠罩,錯的太多……

特別喜歡的語錄有:我曾經渴望被激發內心的熱忱,希望那熱忱最終自律而專注地匯成一股創造力,點火昇天,懸壺濟世; ;還有更多的語錄感動我,感謝協和,感謝作者,讓我知道怎樣生活、怎麼工作、怎樣對待人生!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0

暑假期間,我從圖書館借到了夏洛蒂的代表作——《簡愛》,一回到家,我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簡愛由醜小鴨逐漸蜕變成白天鵝的過程。簡愛從小就是一名孤兒,被舅舅收養。舅舅很疼愛她,可惜早早去世了。舅母卻認為她是個累贅,動不動對她打罵不休,表哥表姐也對她冷眼相待,在這座房子裏,她受盡了侮辱與折磨。

後來她到一所慈善學校學習,這所學校要受到捱打,罰站,剪頭髮等凌辱,伙食十分惡劣,生活環境及其不衞生。感冒不能及時治療,註定了一大半會受訓傳染,斑疹奪取了許多孩子的命,簡在這樣一所學校裏,親眼目睹了一切,她仇恨這個學校,尤其仇恨這個學校的創始人布洛赫斯特先生,他是一個偽君子,這所學校根本是人間地獄,可簡愛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在這樣的學校裏成績拔尖,成為了一名家庭教師。在第一份工作的過程中,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簡遇到了羅切斯特先生,雖然羅切斯特比簡年紀大,人長得也不漂亮,但他們的思想卻有許多共鳴之處,簡自然地愛上了他。簡併不在意羅切斯特的萬貫家財和名利地位,她要的只是一份真實情感,一份友好坦率。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她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愛情,如願以償地擺脱了以前黑暗的生活。

簡愛傳奇般的一生深深震撼了我,面對殘酷的生活環境,她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堅定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面對不公平的待遇,她沒有逆來順受,而是不屈不撓地去爭取尊嚴……當遭受表哥莫名地打罵時,她作出了反抗,堅定扞衞自己的尊嚴。在那個年代,家庭教師因為薪水微薄而被普遍認為是低賤的工作,可簡愛並沒有感到自卑,認為自己與他人是平等的,仍充滿自信地對待世界的一切。

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

簡愛的一生,雖然平凡但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是充滿智慧、自信與不屈精神的象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1

讀罷《圍城》,意猶未盡,時而回憶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而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深有感觸,彷彿身臨其境、如見其人。讀到關於周經理的文字,彷彿看到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影子,覺得熟悉,但細細想來,又覺陌生,畢竟寫作的背景與現在的環境不同。讀人不易,古人對了解人的方法總結了不錯的方法:“五觀”.

所謂“五觀”是指:一觀對方平時接觸了什麼樣的人;二觀對方有錢後都把錢花在哪裏了;三觀對方有地位的時候,他一般都比較推崇什麼樣的人;四觀對方在地位很低下的時候都做了些什麼;五觀對方在有沒有錢時候他有沒有做過什麼不好的事情。除了第一觀,其他四觀從書中都不便細究。所以就説“一觀”,以期窺一斑而見全貌。

就其接觸的人而言,書中代表性的人物有三人:一位是他的夫人周太太,一位是方鴻漸,另一位是文科室的王主任。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先説周太太,周經理跟周太太花燭以來,一向就讓她。當年死了女兒,他想娶個姨太太來安慰自己中年喪女的悲哀,給周太太知道了,生病求死,嚷什麼“死了乾淨,好讓人家來填缺”,嚇得他安慰也不需要了,對她更短了氣焰。他所説的“讓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塵”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周太太也會因為鴻漸的事,在家裏大發脾氣。試想我們通常會向誰發脾氣?向不相識或者不相干的人,還是向對我們的那個人?對我們的那個人,換句話説,也就是欺負的那個人。日本漫畫家浦澤直樹的漫畫《怪物》裏,那個任性的德國女子伊娃,有事沒事老是向日籍男友天馬醫師發脾氣,他總是對她百般遷就。後來,他們分手了,她才知道他是多麼好的一個男人,可惜,他不會再回到她身邊了。失意的她依然經常亂髮脾氣,然而,再沒有一個男人像天馬醫師那樣在乎她。張小嫻説:“可以有一個男人讓你發發脾氣,對你的任性束手無策,唯有苦笑着哄你,這些幸福從來也不是必然的。一個堂堂男子漢為什麼會遷就一個時不時發脾氣的女人?那無非是愛。”即便受不了,他還是承受了。也從側面反映周經理是對周太太最親近的人,也是對她的,欺負的那個人。周經理自述:“二十多年前我們還沒有來上海那時候她就有肝胃氣病。的時候不請醫生打針不吃止痛藥片要吃也沒有!有人勸她抽兩口鴉片你丈母又不肯怕上癮。只有用我們鄉下土法躺在牀上叫人拿了門閂周身捶着。捶她的人總是我,因為這事要親人幹旁人不知痛癢下手太重變成把棒打了。可是現在她吃不消了。”一個體貼入微的丈夫形象躍然紙上,也許捶一天兩天容易,可是近二十年這樣做卻是不易的。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他對太太是軟弱還是忍耐,怕老婆還是疼老婆,相信不同的人看會有不同想法,在婚姻的圍城中,周經理過得如何?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

方鴻漸,周經理的掛名姑爺。在留學期間,鴻漸收到丈人的信,説什麼:“賢婿才高學富,名滿五洲,本不須以博士為誇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賢婿似宜舉洋進士,庶幾克紹箕裘,後來居上,亦與有榮焉。”崇洋媚外的姿態,對於文憑的盲目崇拜,將鴻漸的歸來登報昭告,讓愛面子的周經理掙足了面子,但殊不知,一旦買文憑的真相公佈,他怕是顏面掃地。愛面子的人終究是累的,他們要在別人的眼裏活着。周經理見了這位掛名姑爺,鄉紳兒子,留洋學生,有點畏閃,談話,是義不容辭,而心非所樂。與他的這位掛名姑爺談話時,眼睛躲避着他的臉。軟弱中還要擺出尊嚴。餐桌上的聊天看着女婿的臉色説話,生怕惹惱得罪了自己的女婿。好面子的周經理,面對鴻漸的不識好歹,只能把自己慘淡經營的最難措辭的一段話悶在心裏。思想現在社會中的人又何嘗不是呢?對學歷文憑的盲目崇拜,對海歸的另眼相看,明明心裏不願意卻又迫於壓力面對人際矛盾,心中有了想法卻要勉強用所謂好聽的話作修飾。可憐的周經理,在人際關係的圍城中,無奈的承受一切。

當假裝成為藝術

王主任——出場次數寥寥,但是卻對鴻漸留學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也可作為蝴蝶效應的一個例子。文書科主任看見原信,向東家大大恭維這位未過門姑爺文理書法都好,並且對死者情詞深摯,想見天性極厚,定是個遠到之器。周經理聽得開心,叫主任回信説:女兒雖沒過門,翁婿名分不改,生平只有一個女兒,本想好好熱鬧一下,現在把陪嫁辦喜事的那筆款子加上方家聘金為女兒做生款所得利息,一共兩萬‘塊錢,摺合外匯一千三百鎊,’給方鴻漸明年畢業了做留學費。‘短短几句溢美之詞,促成鴻漸留學,可謂功不可沒。但也從中看到了人性中的軟弱,其實人有時喜歡聽好話,甚至會因此忘乎所以做出錯誤的決定。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中有言:“當我讚揚他憎惡諂媚之徒時,他就會欣然首肯,卻不知他已經接受了我搔到癢處的諂媚。”

王主任起的新聞稿子:本埠商界聞人點金銀行總經理周厚卿快婿方鴻漸,由周君資送出洋深造,留學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各大學,精研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科,莫不成績優良,名列前茅,頃由德國格萊登大學榮授哲學博士,將赴各國遊歷考察,秋涼回國,聞各大機關正爭相禮聘雲。這篇稿子極盡阿諛之詞,看起來虛偽。不過也正是這片稿子,讓人看清楚了這位寫作委婉得體,天衣無縫,曲盡所謂“順水之妙”的王主任的假面具。面具戴久了也就成了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不願意理朝的皇帝是養不了良臣的。昏君需要弄臣。若是周經理是一個正直、誠信、不喜阿諛奉承之人,又怎麼會有一位他如此喜歡奉承拍馬的王主任呢?不知周經理自己是否察覺已陷入工作的圍城之中?

深陷婚姻、人際、工作圍城中的周經理終究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他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圍城》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圍城》寫了人們不願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有人説: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是啊,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也許我們需要想的不是如何逃離抑或如何進去,而是如何在現有的狀態中盡力而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想起《阿甘正傳》中阿甘母親説的話:“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的確,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不去品嚐,就永遠不會知道它的味道。生活的巨輪不會停止地向前滾動,如何去適應生活,去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完全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生活中什麼都會發生,我們無法也不必去預知未來。只要我們實實在在的生活,對身邊的人付出真愛,生活就會是幸福的。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2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隻血統純正的獵狗迪克和盲人阿炯的故事,迪克因為長的太醜了,所以被主人丟入森林讓它自生自滅,正是因為如此它學會了捕獵的技巧。

一天,一隻獵狗幫主人抓到了獵物,主人很高興,不斷地用手撫摸它。這一幕正好被迪克看到了,它也有一個主人,從這以後,迪克開始到處找主人,可是,沒有一個願意給它當主人,人們就是因為它長得醜才不願意的。一天,迪克遇見了阿炯,阿炯收留了它。從此以後,迪克就擔當起了阿炯的枴棍。每天阿炯到福鑫酒樓拉二胡的時候,迪克就盡職盡責地護送阿炯,到了時間要回家的時候,迪克又護送阿炯回家,每天重複着這樣乏味的工作……直到有一天,福鑫酒樓購進了一台收音機,再也不用阿炯拉二胡了,迪克知道後,大鬧福鑫酒樓,迪克闖了大禍……福鑫酒樓的老闆和警察一起到阿炯的家找迪克,迪克馬上把阿炯藏起來了。然後,到了晚上迪克咬斷綁阿炯的繩子,帶着阿炯穿過死林,到昆明找他的阿媽去了……

我被文中的迪克對主人忠心耿耿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他掙錢為主人治病,被一些小孩當活靶,幾乎打得半死,可心裏還想着主人。迪克長的雖醜,卻是善良的,我們不能以貌取人,應該看看他的內心深處最善良的一面,當看到白獅狗代替了迪克成為阿炯的夥伴在台上風光,但是把真正的迪克關入大牢時,我非常氣憤,這些瞎了眼的人們,就憑它這瘦弱的身體,這笨拙的技術,怎麼能保護阿炯闖蕩死林,怎麼能去當別人的活靶子?説不定它會離它的小主人而去呢!人們總是用外表的美來掩蓋內在的醜,而把內在的美視而不見。

記住“人不可貌相”喲!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3

《永不言敗》是一本很勵志的書,教會我們面對成功、失敗、以及發掘生活中的小哲理,讓自己成長。

成敗本是平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敗後可以把失敗藏在心中,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為社會容不得英雄失敗,而且愛之越深、責之越切,所以當公眾人物需要勇氣和責任,俞老師作為一個公眾人,他的成功很多經驗是值的我們學習。明知道路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成功需要經歷一些磨難和困難,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多挫折和困難,積極從逆境從振作起來,成功沒有盡頭,生活沒有盡頭,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對我們的考驗沒有盡頭,在艱苦奮鬥後我們得到的收穫和喜悦也沒有盡頭。

俞老師在書中説到;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給人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小時候學過一個故事:螃蟹好吃既是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也是通過我們自己品嚐所得出的間接經驗。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吃了沒事就得到螃蟹能吃的經驗。經驗可以間接的得到,但教訓通常是通過切身體會才能得到的。和經驗相比,得到教訓的代價常常更加昂貴,因此也更加讓人難忘。

書中説到:一個人可以在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在腐朽的土壤上可以生長出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為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智慧和勇氣,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挫折,我們才能有所收穫,才能變的成熟,所以我想以後我會遇到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為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記住。

俞老師在此文中講到: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接受知識也好,工作也好,總覺得一切都是為別人做的,為父母做,為老師做,為老闆做,逐漸養成一種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被動心態,繼而產生抱怨心理,產生不滿情緒,抱怨學校和父母,工作和家庭,總覺得哪兒都不對勁。因此他要求我們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以感恩的心態,豁達的心境,積極努力地把工作做好,真真正正地實現為自己而工作。書中句子——“被餵飽的熊是死熊——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不斷提高的生存能力,才是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而這些是”喂“不出來的,也是不能別人給予的。這引發了父母對自己和自己對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方式的思考。”“為自己而工作——把現在你所在做或將要做的事情當成是一種學習和成長,你會發現你很樂意去做,會有意外的收穫。因為若干年後,你會發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很值得的,但有一點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認真和用心的去做。年輕的我們有必要這樣去做事情。”

讀完《永不言敗》,感受益匪淺,其中無處不散發出的真誠的新東方精神讓人深為感動。聯繫自己,活在當下,我必定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認真學習、工作,發揚寶貴的俞敏洪老師的新東方精神,追求卓越,挑戰自我。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4

最近在讀南懷瑾先生寫的《論語別裁》,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是,感慨頗多。幾乎每翻開一頁,沒讀完一章,都能讓我心情愉悦,思如泉湧,讓我不得不寫點東西出來。正如論語裏所説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然而,正是在《論語別裁》的“學而第一”部分裏面提到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讓我開始感歎於南懷瑾先生的睿智,感歎於他對《論語》一書深刻的洞察力和精闢獨到的分析。

看到這句話,就回想起上中學時,在課堂上跟着老師一絲不苟認真地讀孔聖人經典的情景。對於老師的講解,學生都深信不已,一字不差地記錄下來。考試時解釋“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當時的學生,現在看起來,似乎是隻求隻字片解,其實只是因為文學修養還不夠,自然沒有能力去分析甚至批判了。正如南懷瑾説的,文學革命,你都不知道什麼是“命”,如何去“革”?

讀了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開篇的“學而第一”部分,才發現這三句耳熟能詳,曾經以為意義再明顯不過的“子曰”,在南懷瑾先生看來,居然還有另外一層完全不同的意思,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做學問,要有思想,不斷地見習和體驗,並反省,就是學問。能夠從不斷的體驗反省中經常得到“會心一笑”,那就是“不亦説乎”了。做學問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瞭解,沒有人欣賞。但是孔子説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寞淒涼的時候,有一個知己來了,那是非常高興的事情。而這個“有朋自遠方來”的“遠”字,並不一定是指空間距離上的遠,也有可能是時間。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才興起的,董仲舒弘揚孔學,司馬遷撰《史記》,非常讚美孔子,這個時間間隔得有多遠!這五百年間,孔子是非常“寂寞”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説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瞭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孔夫子還説過,“無友不如己者”。在中學時學到這句話就很詫異,如果每個人都只交比自己強的朋友,那世間沒有人能有朋友了!孔老先生豈不很勢利?其實,夫子的意思是,對朋友要“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待朋友,有看到他們的長處,看到他們做的比自己好的地方。亦如民國時期佛教大德印光法師所言,“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是多麼高的境界啊,孔子的智慧,有多少竟被我們輕率地誤解了——甚至加以嘲諷和打壓。

《論語》,經歷了漢朝董仲舒的篡改和宋朝朱熹的註解統一思想……到當今的大師、教授、專家……拿它説事,其真實面目已經不為大多數人所知。明朝以後,朱家皇帝下令以四書考選功名,而且必須採用朱熹的註解。因此六七百年來,所有四書五經,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換句話説,明代以後的人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因此,這也成了孔子思想為再後來的人們説詬病的一個重要起因。

從《學而》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孔子立身處世的態度,“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入則孝”,我們都能明白,這個學生在家裏是個孝子;“出則弟”就是在外面,對朋友,對社會,對一般人就能夠友愛,擴而充之愛國家,愛天下……記得有人説過:要看一個人是否能與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裏是否是一個孝子。這就是“入則孝”,若在家裏,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則孝”,何況在外,怎能做到“出則弟”?與別人交朋友呢?在學校同樣如此,同事之間也要做到“出則弟”,學校是一個大家庭,老師之間要講友愛,講團結,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書育人。

“謹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謹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謹慎處世而信,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應了別人的事要做到,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為人師表。同時又“泛愛眾”,一個人有了偉大的胸襟,能夠愛人,在學校裏,彼此之間的友愛,對學生的愛,擴而充之,就能愛天下人就如愛自己一樣。假如一 個人對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親仁”,就能再親近那些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就能與他人和睦相處,也就能做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了。也就是説,學會了做人,做好了人,還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學文”,熱愛文學的就做文學家,熱愛科學 的就做科學家,熱愛藝術的就做藝術家等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所在,興趣愛好,去以量力而行。

近年來,“國學熱”漸漸興起,曾經拋下的經典,今朝又被重拾起。人們開始重新解讀祖先的遺產,聖哲的智慧,國學大家們逐漸走入了我們的視線。我尊重每一位內心純良的學者大師,沒有他們對歷史的悉心研究,哪裏來的社會進步?但是我們沒有必要亦步亦趨追隨高人的腳步。今天是這個聲音,我們頂禮膜拜,明天有人出來反對,我們又趨之若鶩,唯其馬首是瞻。從眾心理,是社會心理的普遍現象之一。所謂從眾,是個體在羣體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意見,使自己的言語、行為保持與羣體一致的現象。從眾、迷信權威是給自己內心的禁錮。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眾所周知,《論語》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記錄。作為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的孔子生活在距離我們約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真實的孔子不復存在,唯有思想流傳百世。而對他思想的理解,我們也只能揣測和研究。孰是孰非全靠自己內心的判斷。

《論語別裁》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的解釋。整本書都在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包括為政還是做學問都是以做人為基礎的。我不是一個善於總結反思的人,對於《論與別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記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5

我們都會對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會對他們的文章或作品產生興趣。王勃,年少有為,初唐四傑之一,被舉為神童,不到二十歲就出仕。在這裏,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這個詞了,在作《滕王閣序》的兩月後,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聲,響徹蒼穹。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道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闊一筆。在勝景面前,他們的心靈是無法平靜的,富麗的詞藻躍然紙上,廣闊的胸襟得到了難得的滿足與震撼。內心的怒吼終於可以渲泄出來,如傾瀉而下的流水,渾然一體,一氣呵成。征服了當時的文才俊傑,也征服了現在的千百萬人。

遠離了古代,飛機、火車、汽車取代了那沉舊的馬車,便不會有“儼驂騑於上路,傷風景於崇阿”的體驗與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層窗,即使看得見,也聽不到;身處其中,卻怎麼也摸不到。飛快的行駛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沒有了仔細的觀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會道出“閭閣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你津,青雀黃龍之軸”。更不會有“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陳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千古佳唱。

這壯麗的畫面,大氣的筆峯,對仗的文句,色彩的鋪墊。動靜相襯,情景相融。使我們不由自主的鑽進了王勃的視野,和他一起去分離這不平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氣凌然,如此的廣闊胸襟,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齡而大胸懷。

文章的每句話都似乎是仔細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氣呵成,信手拈來,博古今通今,無泄可擊。

又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會有這樣感受,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氣傲,他的傲視羣芳,他的才華橫越溢,他的思想與見解,瀟灑與胸襟,終會為人所不容。“時運不濟,命途多殲”這樣總結一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如此的事例數不勝數。而這又能怎麼樣呢?我會意志越發堅定,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酌貪泉而覺,處涸轍以猶歡。”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棄了原本的夢想,要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關上了門,但他會給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聲會與李杜齊名。

在眾名士之前,他也會自謙幾句。表面的高興隱藏着內心真正的傷痛。“勝地不常,盛筵難再”,當一切已為往事的時候,我將在何方?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6

我感覺羊媽媽非常善良,因為羊媽媽臨走之前還告訴自己的孩子們:狼來了,不要給狼開門。羊媽媽愛護她的孩子。羊媽媽有警惕性。羊媽媽把狼肚子剪開,把孩子救出來。

小羊聽媽媽的話,愛媽媽。由於太小,被狼騸吃了六隻小羊,最小的羊愛她的哥哥姐姐,最小的羊和她的媽媽救出了哥哥姐姐。

大灰狼狡猾,騙吃了六隻小山羊。做人要誠實,別欺騙人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7

時間是星期六,因為週六學校七彩柱廣場偶爾會有賣書的攤子在,所以就懷着出去散步的心態去看了一下,果然發現了有一家在,就快步地走了上去,一本灰紅黑相間封面的書吸引了我的眼球,定眼一看是韓寒著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韓寒這個當代作家我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也可以説是根本不熟悉,在之前沒有讀過他的作品,這在外人的眼中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一個90後的文科男竟然沒有讀過,但是現在我後悔了,後悔之前沒有讀過,當讀完這部小説後,深深佩服這位當代賽車手作家。

一輛1988,一條路,就組成了如此美妙而又深刻的小説。

之前也有聽同學講過這本書的題材是“公路小説”。因為此前從未接觸過,所以充滿好奇。看完後,所謂“公路小説”就是以路途為載體,反應人生觀、現實觀的小説。在我看來,韓寒的這部書與其稱為小説,倒不如説是一篇語言犀利、幽默,內涵頗深的雜文。這部書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一些看法。

《1988》以一部旅行車“1988”為載體,通過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表現作者的觀點。在《1988》中,韓寒仍然延續自己敢言的個性,開始即講述在洗浴城嫖妓的故事,尺度大開。氣候更是繼其一貫路線,風流而不下流,民俗而不低俗。作品本身也不過幾十萬字,然而正是這幾十萬字,卻談到了大量的問題,關於人生、關於社會,也關於自我,有調侃,有諷刺,更有追問。

在《1988》中主要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陸子野,另一個是娜娜。陸子野是小説的主人公,1988的主人。他是一個迷茫的人,一直在尋找着什麼,同時也在逃避着什麼。對初戀,他尋找了6年,找到後卻選擇離開。陸子野一直在選擇逃避的方式去生活。他不喜歡去面對,總是從一座城市去另一座城市,漫無目的不知道方向在哪裏。他不只是在逃避熟人和回憶,更是在逃避自己無法承受的事實。總覺的自己換一座城市生活後,一起都可以重新開始。他無數次試圖衝破這個矛盾但是都失敗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一直在逃避,卻又一直生活在過去和朋友們的影像中。陸子野其實就是韓寒在小説中的影射人物,陸子野的看法和觀點就是韓寒的看法和觀點。作者是在藉助主人公和這個世界談談罷了。

娜娜是陸子野在半路邂逅的一個妓女。相貌普通,沒有文化沒有手藝但是思想簡單、心地善良的一個姑娘。娜娜雖然生活卑微,但是不懼怕現實,對生活一直抱有希望。雖然經過無數次的欺騙,但是她仍然有堅持夢想的希望和勇氣娜娜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最終她也是 這部小説的最終贏家。她在小説中一直陪伴着路子野,直到了旅途的終點。雖然她最終也倒在了現實的面前,但是她卻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她留住了象徵希望和美好的孩子。娜娜最終是死還是活,小説雖然沒有交代,但是我認為娜娜最終是死亡的。根據他的她的職業工作的性質,她得的病應該是艾滋。

陸子野和娜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想清零自己、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方式卻是不盡相同。陸子野是通過逃避的方式來清零自己,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而娜娜認為自己逃避不了過去、自身已經無法洗淨,於是選擇以重生的方式來清零自己,並把重生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也是為什麼非要堅持生下這個孩子的原因。

妓女是韓寒小説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羣體,也是作品女主角中的熱門人選。本書以妓女為女一號,在中國是不多見的,這也許就是作者想借這一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來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最真實的一面,同時也是當代中國最真實的縮影,以這個對象進行創作,證明作者不是一個青春寫手,而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與郭敬明、張悦然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

《1988》里人物的死亡多是悲劇性的,不像《他的國》裏領導人等那樣死的多麼喜感和諷刺。陸子野在旅途的盡頭,迎接到的卻是朋友的骨灰,韓寒安排這樣的結尾,也是為了表現理想的蒼白和結局的荒蕪。其實這個世界就像1988和娜娜一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無法普通,甚至有些賤。人也是如此。

《1988》不僅標誌這韓寒小説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同時也標誌着韓寒的成熟,無論是寫作上還是思想上。這部小説少了一些發泄,多了一份思考。

也許是韓寒不想和這個世界掐架了,他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8

我家有一本沈石溪的書,叫《雙面獵犬》。書中的白眉兒是故事的主角,讓我們先來聽一聽白眉兒的故事吧:

白眉兒是一隻豺,從小在豺羣中長大,別的豺都是紅色,只有白眉兒是黃色,因為它的父親是一隻優秀的貴族的愛吃苦的獵犬。白眉兒的毛色就是繼承父親的。白眉兒的媽媽達維婭,在剛生下白眉兒不久,因為身體虛弱而至將要死亡,為了孩子能生存下去,把一隻奶水正充足的豺媽媽的孩子殺了,白眉兒算是活了下來。好景不長,達維亞的祕密被豺羣發現了,白眉兒就成了地位嘴低的苦豺。在一次危險捕食中,白眉兒用了空中噬喉。那是它只有一歲半,並且這個動作只有豺王夏索爾才能做到,豺王練了好幾年,而白眉兒第一次就和夏索爾做的不相上下。夏索爾怕自己的豺王位置不保,而且一直懷疑白眉兒的血統,就把白眉兒趕出了豺羣。飢餓的白眉兒被一個老爺爺救走,老爺爺經常讓白眉兒偷雞,大家認為白眉兒不是狗,是豺,讓老爺爺把白眉兒賣掉,老爺爺就去了市場。在市場上白眉兒發現了村長阿蠻星,認為村長是識“才”的,極力靠近阿蠻星,阿蠻星買下了白眉兒,於是白眉兒開始了它輝煌的“獵犬”生涯。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白眉兒是一隻有勇氣、細心、懂人性和聽話的“狗”。白眉兒如果沒有勇氣和細心的話,就不會做出漂亮的空中噬喉。懂人性體現在要把白眉兒賣了做狗肉的時候,白眉兒四處抓狂,這才救了自己的命。白眉兒之所以聽話,因為人類救過它,證明了人類和豺也是朋友。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19

我不是很喜歡讀書,但是有一本書卻使我很快就把它讀完了。這本書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是一個醫學博士—斯賓塞.約翰遜。

故事是這樣的:四個主人公的奶酪被分享光後,兩隻小老鼠能迅速適應變化,採取行動。而兩個小矮人則相反,直至過去了很長時間,小矮人唧唧終於改變了想法,決定克服心中的恐懼到迷宮裏去尋找新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還在想奶酪為什麼會消失,還在等着奶酪回來。

在尋找中唧唧明白了很多道理,並把它們一一寫在牆上.經歷過千辛萬苦,無數次的失敗.迷路,唧唧終於找到了大量的奶酪。他並沒有貪婪的去享用這些奶酪,而是決定只帶上一點點,再去尋找新的奶酪。

如果問我在生活中像他們四個中的哪一個的話,我想我是哼哼與唧唧的結合吧。我想唧唧一樣打算未來的一切,準備接受變化,又像哼哼一樣當變化來臨時,又有些恐懼,不能按計劃堅持下去。

我想《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0

安娜是一個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裏,她像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閒恬靜而又顯得那麼優美端麗突然變為好奇、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心裏讚歎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麼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着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捨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着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並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歎賞她”,安娜“那穿着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着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鬆亂的捲髮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吉娣感到安娜是“生活在另一個複雜多端詩意葱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

安娜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着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温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註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1

環遊地球,對我們來説遙不可及,可在19世紀70年代就有人環遊過地球,而且僅僅用了八十天……

《八十天環遊地球》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英國紳士福克先生以堅定的意志、非凡的智慧以及最重要的超羣細心,和僕人路路通一起克服了種.種自然的和人為的障礙,終於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一週的故事。

福克先生的細心是眾所周知的,而我的粗心也是人人皆知的。我和他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記得那是六年級上學期的一次數學測試,由於我粗心大意,考了99分,只因其中一道題的單位名稱忘記寫了,我與滿分擦肩而過。我後悔莫及,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誰叫我這麼粗心呢?語文期末考試中,有一道題讓我們把正確的拼音用橫線劃出來,可我稀裏糊塗地在正確的拼音上面打了個“√”。唉,3分就這樣白白地被扣掉了。考卷發下來後,我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埋怨自己太粗心。像這樣粗心的事在我身上還有很多,我不好意思再説下去了。和福克先生的細心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

不過,我現在正在努力改掉這個令我頭痛心煩的壞毛病。同時,我也總結出了一個道理:若想事事如意、一帆風順,就必須細心,不能有一絲馬虎,不然就像工程師那樣,算錯一個小數點而最終導致十分慘重的後果。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2

《月牙兒》是老舍的一部以人物命運浮沉寄寓社會、人性和文化批判的傑作,讀了它讓人受益匪淺。

月牙兒,貫穿始終的意象,從文章主人公張小月小的時候到她被關進感化院時,一直高高懸掛在夜空,它見證了她艱難困苦的一生,也是她在苦難經歷中的唯一寄託和傾訴對象,它是主人公心靈的象徵,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的象徵,微弱慘淡,沒有足以照亮寒夜的璀璨光芒,轉瞬即逝。

主人公張小月,出生在貧民家庭,小時候面對重病的父親,孱弱的她就要學着去當鋪當掉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來換取幾包救命的藥,但是無論她怎麼努力,父親還是離開了她,離開了母親。母親靠給別人做僕人來維持生計,低賤的地位註定了她們只能過卑屈的生活。為了生存,母親嫁給了好心的繼父,給她們母女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父母把希望寄託在小月身上,希望知識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是就在小月即將考上師範的時候,繼父意外身亡,家裏唯一的經濟支柱又一次倒塌,學費的增長,生活的重擔,對目不識丁的母親而言無疑是沒有出路的。為了生活,為了女兒的學費,母親成為了娼妓,一個為小月所不齒的職業,當然,如果它能被稱為是職業的話。同學的嘲笑鄙視,家長對學校的逼迫,使月兒把所有的恥辱都歸咎到母親身上。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又怎麼是不諳世事的月兒所能夠理解的呢?被迫輟學,這條改變命運的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她的美麗,她的倔強,使她不幸地被牽扯進官場的黑暗鬥爭之中,命運的齒輪讓她成為了別人的情婦,同時也走上了自己“以之為恥”的暗娼之路,她,重蹈了母親的覆轍。年老色衰之後,慘遇搶劫和訛詐,被關進感化院,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獄中望着那一彎月牙兒,逐漸寂滅,回憶自己悲慘痛苦的一生。

其實張小月也曾有過許多美好的夢想,追求上進,希望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因家境貧窮而落空。她美麗的容貌,足可以傍上譚局長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卻因看不慣他的陰險狡詐而不願與之為伍。出眾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性,不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反而招來了更多的禍事。她美好的初戀,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都因為生活被逼做了娼妓,讓她無法再面對昔日的戀人„追求美好結局竟是要靠出賣肉體,而那些陰險狡詐、兇狠殘忍、為非作歹的人卻依舊過着錦衣玉食、風光體面的生活。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這個墮落的社會,因為這個懦弱的民族,因為一羣豺狼般的惡人。社會的黑暗註定了人世間會存在種.種不公和壓迫,即使再冰清玉潔,也註定了她孤苦無依的結局,註定了她會被無盡的黑暗包圍,註定了她會被重重陰霾吞噬,微弱的光亮難以抵擋黑雲的催逼和壓迫。在那無盡的黑暗中,沒有光明與希望可言,無數和她同樣地位的人過着同樣悲慘的生活。張小月就是對這個男權社會的控訴的代表者,要改變她的命運,要改變和她同樣命運的人的命運,就必須要推翻這個不公的社會,否則,只會有更多的人在命運的糾纏中走向滅亡。

現實會讓人低頭。最初在面對社會的不公與命運的捉弄時,或許她還會有那麼一絲希望,可是悲慘的事情接踵而至,她已開始感到絕望,就好像一個落水的孩子,想要抓住一根浮木,抓住一絲生存的機會,卻只能在水中不停地掙扎,最終,沒入水底。小月就好像那個小孩,她已開始屈服,開始放棄。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身體交換生活,但是為了生存下去,人不得不做逼不得已的選擇,小月是這樣,她的母親也是這樣,很多和她同樣命運的女子也是這樣,試問,有誰不願意和自己愛的人過簡單幸福的生活呢?可是現實不允許,她們已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如果想要活下去,她能做的就是不計一切後果的賺取食物,賺取能讓她生存下去的資本。現實讓人失去了本性,失去了原本存在在人們頭腦中的幸福美好的東西。有時候人為了生存下去,可以做她們原本深惡痛絕的事情。於是,人成為了現實與社會的奴隸。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3

《易經·乾卦》開篇就説:“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含義是天道循環,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周而復始,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業發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發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長的故鄉。我記得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這裏的淮陽太昊陵廟會,每天會有上萬甚至幾十萬羣眾前來祭拜和逛廟會。那個時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鏡,彷佛天神一般。從那時,我就懵懵懂懂接觸到了先天八卦,大人們常説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萬物之本;後來我隨着知識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觸到了後天八卦、河圖洛書以及各種版本的易經。

高中時讀過爸爸書櫃裏《周易》,感覺它就是一本算卦的書,全書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來非常難。大學時讀過圖書館裏的《易經》、《白話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對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註解,感覺《易經》非常全面,包羅萬象。在工作之後,自己在書店、朋友家讀過《易經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覺又不一樣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個名稱,然後是卦辭,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總的含義的。卦辭的語言比較深奧,但並不玄乎,因為卦辭中記錄的是當時人們關心的大事。古人關心的事情和現在人不太一樣,那時既沒有股市漲落的憂患,也沒有畢業求職的苦惱,他們最關心的事大概一是軍事,打起仗來是贏是輸、從哪個方向進軍合適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門吉不吉利、往哪個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個鬼神有沒有用、選擇什麼日子獻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與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麼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看《易經》裏的卦辭,大多數都是解釋這幾類事情的吉凶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體現一個主題思想,包含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智慧、憂患意識和理性思維因素,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於是,我真正明白了“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它“廣大悉備”,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三次通讀之後,最後的感悟太多,好像用語言文字表達不出來,以下是我的具體感悟:

易學則是中國文化的緣起,是中華文明的根,是我們民族的瑰寶。瞭解易經、易圖、易學,有助於我們掌握易學思維的基本方法,有助於瞭解中國文化的結構和中華文明傳承的脈絡,有助於我們分析成功、面對失敗,有助於我們的生活、事業和人生規劃,有助於我們認識歷史、分析未來、把握今天。同樣,易學在企業管理中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易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而這三者也正好是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管理哲學的核心。因此,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一 萬事簡易——簡單如一

簡單管理是管理髮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普及化,是“簡易”的路徑。只有瞭解企業組織的結構、規律,才有可能實現“簡單化”。

二 萬事不易——不變應萬變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其產生、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構成其有機生命的基本規律是相對不變的。也就是説探索社會基本成員,包括城市、政黨、政府、企業、團隊、產業、市場等所有組織系統,構成其生命系統的構和規律,是當代管理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易學的“陰陽、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64卦”等準數學模型,為研究系統組織結構和規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三 萬事變易——日新月異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變化就是變易,“變易”是易經研究的主要內容,《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傳”、“象傳”、“文言”等,核心思想講述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易經》以“全息”、“系統”、“變易”的哲學觀和獨特的符號系統,為我們提供了“變易”的類數學模型;為我們研究企業、團隊等組織系統的生命週期,如何更好地把握變革管理,提供了科學的路徑。

《易經·乾卦》開篇就説:“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含義是天道循環,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周而復始,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業發展的根本。

作為人應當自強自立,既要進步又要學會進步,在進步中掌握規律以最佳的狀態,藉助外力去達到完美的結果。卦辭又説“初九,潛龍勿用”,這裏的勿用不是沒有用,而是要如何用,它告誡人們掌握正確的方法,把握最佳的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企業的發展道理相同,通過對企業架構的分析,確立管理模式,合理統籌員工。特別是在一個企業的初期,對於自身能力的評估以及未來趨勢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要學會“潛龍勿用”,當時機成熟後才會“飛龍在天”大展宏圖。

易即變革,易即創新,易即發展,易即和諧,大道自然。通過研習易學,我們可以在繼承和迴歸易學思想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整合和突破西方辯證思維、系統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哲學思維的歷史侷限和知識缺陷,建立起更符合人性倫理、社會發展和生命運動的自然本源的易學思維、管理模式,進而探索自然管理法則,解析企業組織,建立全息的創新管理體系,為企業的戰略決策、組織變革、創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新的理論平台,為企業、政府等各類社會組織的成長、創新和發展,提供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組織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戰略管理工具。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4

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搖籃,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燦爛文化,又以驚濤拍岸的氣勢鼓舞着英勇的人們。詩人光未然的這首《黃河頌》是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唱給母親的一首頌歌。

從我讀了光未然老爺爺的《黃河頌》以後,我便覺得“黃河”這位中華民族的母親,它以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祖國而努力、奮鬥,並取得成功,使中華兒女的臉像花蕾一樣含笑綻開,這時黃河水咆哮着,好像在為我們中華兒女的成功在喝彩。

《黃河頌》一詩中以呼籲的口氣,號召人們來保護黃河,保衞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近年來,黃河由於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出現了嚴重的缺水斷流、絕源,那麼就意味着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將倒下。

我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在黃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而我卻要呼籲全中國的中華兒女來保衞黃河,保衞祖國,保衞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吧!

通過讀光未燃老爺爺的《黃河頌》,我的腦海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畫面。黃河氣勢磅礴,驚濤澎湃,九曲連環,綿延萬里,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真是壯觀啊!我們為祖國的大好山河而自豪!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燃和英勇頑強的抗敵戰士們在母親河——黃河的召喚下,抗擊着日本侵略者,保衞着祖國大地。

奔騰不息的黃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今天,讓我們為保衞黃河而立誓,為保衞祖國而自豪,為保衞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而祝福。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 篇25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為國家和民族建立的豐功偉績彪炳青史。他不僅為中國人民所敬仰,同樣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敏捷機智和人格魅力可以説,無處不在。

周恩來同志始終信仰堅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現為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精神。這是他畢生奮鬥的力量源泉。周恩來同志説:“人是應該有理想的,沒有理想的生活會變成盲目。”他在確立共產主義信仰之時就説過:“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他對黨的事業、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光明前途、對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心,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從不動搖。他説:“共產黨人就是為不斷克服困難,繼續前進而存在的。畏難苟安,不是共產黨人的品質。”

他在確立革命理想信念的過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又有深思熟慮的理性思考;既重視對科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又注重在實踐中運用和發展科學理論;既注意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理論,又注意吸取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覺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是堅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要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共產主義奮鬥到底。”的誓言

總之,周恩來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為中華之崛起”的理想和實踐中。他沒有自己的榮辱得失,連同他的灰都撒進了祖國的大地江河,他一生撫養了無數個孩子,但沒有一處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女,他的品格是至高無上的,他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美德的集合,智慧的結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9y97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