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精選8篇)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精選8篇)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1

《父親的病》講的是魯迅為生病的父親求醫問藥,結果還是沒有救回父親的經歷。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精選8篇)

父親生病時,魯迅為父親請了很多的醫生,這些醫生都有共同的特點。

首先,他們都自稱是名醫,其次,診金都非常的貴,還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藥引很奇怪。新方一換,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找。先買藥,再尋藥引。嚴重耽誤了病人的病情。比如第一個來的“名醫”藥方中的““生薑”兩片,竹葉去尖,他是不用的,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取掘;一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天。”這樣很耽誤時間,延誤最佳治病時間。

又例如後面來的陳蓮河先生,他的藥方是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但最後還是沒有用。最後父親的病如益惡化就請巫師,但最後聽從衍太太,在牀邊喊父親,最終還是失敗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文中,魯迅的父親因為過於迷信中醫,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學,讓西醫診治,雖然現在中醫是我們得以大國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學可依,就算沒科學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醫”所説的那麼懸。

在古時候,雖然有類似於華佗,扁鵲的神醫,但是當時還是以封建迷信來治癒疾病或躲避災禍,例如我曾在電影裏看到,明朝倭寇攻打某城,那個城的老縣令,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抵禦外敵,而是到寺廟吃齋唸佛,希望根本不存在的佛祖來解決問題,更多的求雨,一羣巫師在那裏手舞足蹈,但滴雨未下,簡直是勞命傷財,最後還沒有效果。

最有代表的就是那些帝王,術士尋道成仙,成天吃一些所謂的“丹藥”或長生不老藥,其實,那些藥鉛,汞嚴重超標,又是煙熏火燎,非但沒有長壽的效果,反而讓他們更早的離開了人世。

有一邊文章説過:“有一個老和尚有一個磬,每當寺廟裏的鐘敲響時,磬舊貨跟着響。老和尚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但其實這只是共振問題,只要日他們的頻率不一樣就行了,説得再簡單些就是,在磬上或鐘上磨磨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不要相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話,要相信科學,要以正常的,科學的渠道,來解決疑難困惑。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2

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那時候魯迅的父親患了水腫,已經很長時刻了,都無法康復。魯迅的家人用重金請來兩位“神醫”給魯迅的父親看病。第一位“神醫”開了不少的藥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

但是這些藥對魯迅父親的水腫沒有一點兒效果,結果魯迅的父親還是去世了。而且治死人的庸醫卻還在那兒坐着轎子洋洋得意呢,並且生活和健康都很好,誰聽了都會怒髮衝冠。他們明明知道了病人無藥可治了還給將死之人開下看似靈丹妙藥,其實那只是濫竽充數,以此來騙取錢財。

那位“名醫”用了超多無效的藥物來醫治魯迅的父親,當他被魯迅的家人看出破綻來的時候,卻立馬改口,説自我的知識已經用盡,將醫治魯迅父親的任務推到另外一個“名醫”身上。第一位“名醫”為了名譽而不管病人的死活,而且事情過去了之後,他們就一如既往地過着生活,完全不用為自我治死人的後果負責。

另一位醫治魯迅父親的“名醫”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的腦子裏裝的不是知識,而是藉口,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藉口是“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再看看他用的藥: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這,我都十分氣憤,這些要不是沒用的就是找不到的,更別説是救人了。

當時的舊社會就像這兩個庸醫一樣無能,剝奪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官兵打劫老百姓的貴重物品,日本人在中國的土地欺負中國人等事情隨處可見,但是當時的政府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可見,當時的舊社會就像魯迅父親病的一樣重。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3

“父親!父親!”

隨着魯迅潸然淚下的聲聲愛歎,我體會到了魯迅內心極大的痛苦與憤怒。

父親初病時,魯迅還是充滿希望與活力的。

河堤邊,一個孩童兒堅持不懈地搜尋着父親的藥引,即經霜三年的甘蔗。那時,他還是很信葉天士先生的。葉天士先生乃紹興城響噹噹的“名醫”,但其實並不然。整整兩年,所謂經霜三年的甘蔗並沒有產生絲毫作用,反而日益加重。與之正比的,則是魯迅家逐日空癟的錢袋子。

終有一日,葉先生極其誠懇地説:“我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裏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寫封信,請他來看一看。不過,這病不要緊的,經過他的手,可以格外好的快些……”

庸醫啊,庸醫!他像一個強盜、騙子一般,當從經霜三年的甘蔗之流榨光了魯迅家的錢之後,便打算全身而退。好一個甩手掌櫃!好一句“這病不要緊的”!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魯迅只有把希望寄託於陳蓮河先生了。陳蓮河先生確也是個人才!水腫,水腫,不過也只是鼓脹罷了。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的了!再不然,就是他所謂的神丹,什麼舌乃心之靈苗!呵,好一個想當然啊!給予陳蓮河厥詞的迴應,便是父親一會兒的沉思,他搖了搖頭。

少年時的魯迅,經常往返於當鋪和藥店。父親的病,早已花光了家裏積蓄。沒錢了,沒錢了,哪還買得起陳蓮河口中“價錢不貴,兩塊一盒”的妙藥呢?

父親沒有買,他拒絕了。他的病,在兩年“經霜三年的甘蔗,一百多天的敗皮”中惡化了。

怎麼辦?人要死在自己手裏,自然是對陳蓮河口碑的損害。可如今,又沒有人可推,總不能再推給葉天士了吧?想來想去,陳蓮河先生又説:“我想,可以請人看一看,可有什麼冤愆……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自然,這也許是前世的事……”呵,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啊!陳蓮河這個老狐狸,他的話意自然是:本來我是可以醫好你的病的,可鬼神要來取你的命,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其實只不過是他內心有鬼罷了。

魯迅的父親又沉思了一會兒,搖了搖頭。鬼神之説又有什麼用呢?怕是這病早已病入膏肓了吧。父親卧病在牀,早已開始喘粗氣了。直到那個早晨,魯迅永生難忘的早晨,父親受到的虐待……自然是來自兩位神醫所開的醫藥,終於結束了。在魯迅聲聲哀痛、潸然淚下的呼喚中,父親與世長辭了。

對於父親的死,魯迅或許是不捨得吧,不捨於父親,不捨得他離開。又或許是慶幸的,父親終於不用再受磨難了。在這種複雜交錯的心情中,穿插着魯迅的恨。恨他們的故弄玄虛,恨他們的唯利是圖!他恨,但也為他們感到悲哀。那些虛假的人啊,違心而活又有什麼意義呢?但無數的痛,無數的恨,無數的悲哀,最終都化為那聲聲淚下、句句哀慟的深情呼喚,“父親!父親!”

曾幾何時,當魯迅午夜夢迴,是否會還想起父親臨終前的模樣?聽到那是自己的聲音?答案是肯定的,魯迅永生都不會忘記。而每聽到時,他都會覺得這是自己對父親最大的錯處。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4

在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等文章後,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被他它們深厚的寓意所折服。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篇《父親的病》。

文章主要講述了父親生病後,魯迅先生請來城中“最好”的醫生為父親治病,可治了沒多久,這位醫生便把事情推到了另一位“名醫”身上。他們治病的方法同樣新奇,治病的藥引同樣奇特,可是他們治病的的結果卻同樣失敗。這不僅讓先生對醫生的情感從敬佩變為厭惡,也讓先生的父親經過幾年的折騰後,還是離去了。讀完文章後,我對醫生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醫生原本是救死扶傷的職業,可有些人就以醫生為名,坑蒙拐騙。不僅治不了人,嚴重的,還讓他人丟失了生命,就像文中的兩位庸醫一樣。他們是沒有職業道德的(或許這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職業),也是沒有思想道德的。他們不尊重生命,通過他人的生命獲得財富,真算得上是“謀財害命”!之所以感觸很深,是因為我的父親最近也在生病,可我父親受到的待遇與文章中,先生的父親的遭遇完全不同。父親的胃病已經是老毛病了,可那天痛得厲害就去了醫院。醫院立刻安排了牀位,連夜把正在休假的專科醫生聯繫來給父親急診。那位老中醫老練地望、聞、問、切,不一會兒找到了原因,就下了醫囑。這這那那總共只用了半小時。當父親躺到病牀上時,臉上早已沒了前些時候的痛苦,很快就沉沉的睡了過去。日後醫院的照顧更是十分周到,早晨七點半準時查房,中午可口的佳餚端到牀前,深夜無論幾時醫生護士都能隨叫隨到。這樣貼心的服務讓我們感動不已。

晚上陪父親散步時,突然想到,若先生的父親處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那時就有這樣好的惠民政策,和這樣健全的醫療體系,説不定老人家還能多享幾十年的天倫之樂呢!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5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

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驚詫的。“名醫”居然對臨之將死的人説“不好緊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卻仍然提筆寫下百元的藥方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舊很客氣地送他出門。——根據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魯迅前輩不是那種使勁罵的人,我覺得,他只是透過超多的諷刺而讓人們認識自我的錯誤,例如這個事件,罵了麼?找不到罵人的詞語。因此,魯迅前輩是那種很厲害的人——批判家(好像是這個詞),用俗話説,就是罵人不帶髒字,但是,魯迅先生比這還高一些,他是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於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後的風塵裏鞠躬了。“名醫”的貪財便如山峯般“屹立”。

接下來,就是“名醫”用超多雜亂的藥治了魯迅前輩的父親兩年,沒有醫好,就説別人來醫治。“名醫”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為了保全名聲不顧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歎氣。但是,這種人值得為他歎氣麼?算了。

也許,這位才是名醫。可惜,這位又是“名醫”。依我看來,他滿腦子裝的不是學問,而是藉口。尤其是最後一個,個性具有代表性“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好小子,有一個推卸職責的泥鰍,居然還有顏面問“對不對?”再看看他們用的藥: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那裏,我已經快説不出話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樣撲哧撲哧地大口地喘氣。

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而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不少見。

對於社會上游蕩、坑蒙拐騙、咱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習並領悟揭穿醜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禮貌的時代進步!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6

提起魯迅先生,腦海裏揮之不去的總是那個“早”字。年少時的他,因為父親的病而遲到後,便在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警示自己從此不再遲到。讀了《父親的病》後我覺得,魯迅刻下的“早”不僅是惜時的早,更是提示國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術、科技、國力,都應該爭先於他人,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也許醫治魯迅父親的病在當今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父還難逃一死。表面上看,是當時醫生水平的低下,但實質上應歸咎於醫學的落後,導致魯父病程拖延,最終撒手人寰,留下魯迅“父親!!!”“父親!!!”一聲聲悲哀的呼喚。不禁叫人潸然淚下。

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文中,魯迅的父親因為過於迷信中醫,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學,讓西醫診治,雖然現在中醫是我們得以大國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學可依,就算沒科學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醫”所説的那麼神。

同時由此讓我聯想到當時中國的落後,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再追溯到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我們中國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東亞病夫”在中國人的心裏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中國人不甘落後。於是,便有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舊世界舊思想宣戰;之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進過不懈的努力,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為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7

《父親的病》文章大意: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的父親患水腫,長年無法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稱的“神醫”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而聽説那神醫還天天坐着驕子闊氣着呢、生活好得很、還康健,聽了如何不叫人生氣。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

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驚詫的。“名醫”居然對臨之將死的人説“不要緊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卻仍然提筆寫下百元的藥方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舊很客氣地送他出門。魯迅前輩真的是很偉大,所以,我便要推翻第二段對網站上的事發表的觀點了。從這篇文章——根據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魯迅前輩不是那種使勁罵的人,我覺得,他只是通過大量的諷刺而讓人們認識自己的錯誤,例如這個事件,罵了麼?找不到罵人的詞語。所以,魯迅前輩是那種很厲害的人——批判家(好像是這個詞),用俗話説,就是罵人不帶髒字,不過,魯迅先生比這還高一些,他是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於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後的風塵裏鞠躬了。“名醫”的貪財便如山峯般“屹立”。

接下來,就是“名醫”用大量雜亂的藥治了魯迅前輩的父親兩年,沒有醫好,就介紹別人來醫治。“名醫”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為了保全名聲不顧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歎氣。不過,這種人值得為他歎氣麼?算了。

也許,這位才是名醫。可惜,這位又是“名醫”。依我看來,他滿腦子裝的不是學問,而是藉口。尤其是最後一個,特別具有代表性“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好小子,有一個推卸責任的泥鰍,居然還有顏面問“對不對?”再看看他們用的藥: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這裏,我已經快説不出話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樣撲哧撲哧地大口地喘氣。

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而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不少見。 對於社會上游蕩、坑蒙拐騙、我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揭穿醜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為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父親的病的讀書心得 篇8

魯迅下面這篇文章《父親的病》,現在已經是很出名了。但是再出名,也無法改變當年他的遭遇。就象文章中所提及的“名醫”一樣,也並非名氣大就可以起死回生的。讀魯迅這篇文章,我為其之痛苦遭遇而感到遺憾,如果其言屬實,更是為這些裝模作樣、故弄玄虛的“名醫”感到憤慨。

魯迅當年家庭敗落,其父周伯宜從監獄放歸之後,變得喜怒無常、酗酒、吸鴉片,脾氣暴躁,臉色陰沉。先是咳嗽,然後是咳血,還合併全身水腫,最後嚴重到鼓脹發作,醫治無效而亡,前後立時約三年。我們現在難以考證其父當年得的是什麼病,不過從症狀看來,初期有點象肺結核,後期就是明顯的鼓脹。治療類似肺結核的咳嗽、咳血,“名醫”們往往是有法子的。但是要治療鼓脹這種疑難病症,如果不是真正的大師,是很難做到的。

你還別説,生薑、竹葉、蘆根、甘蔗這些東西對於清肺熱去痰,治療肺癰還是對證的。蘆根始見於約漢末的《名醫別錄》,但是,這個藥比較常用,應該在中藥店裏就有的,何至於要魯迅到河邊去掘,不解。倒是這“經霜三年的甘蔗”比較難得。竹葉、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都是些甘寒之物,雖然可以清肺熱而泄火,但長期服用而過於寒涼是會敗壞中氣,令患者病情更加嚴重甚至死亡的,而且這些藥也不是非此而病不能除的,能夠替代之藥多如牛毛,而且都是數千年長期篩選出來的,為何非要張羅這些當時也並不容易取得的藥物呢?難道“名醫”非得以此才能顯示出自己用藥之非同一般,醫術神妙嗎?

説實在話,諸如“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一窠的蟋蟀”、“平地木十株”這種以搜奇掠怪為能事,又讓人難以備齊的用藥法我是非常鄙視的,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會不考慮病患的疾苦的,真正的經典也是不會隨便收錄這種古怪的藥引的。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翻看經典的《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藏經》、《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是找不到這些東西的。這些東西的出現肯定是後世才有的。

“經霜三年的甘蔗”,大概是為了更寒涼些,因為甘蔗甘寒,入脾胃而瀉熱除煩,可清肺熱,但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不宜,會寒中下利,增濕起痰咳,經霜三年則更為寒涼,不但不容易找,而且於脾胃其弊端更甚。

至於蟋蟀,其性温,味辛鹹,有毒,利尿,主利水腫、小便不通等症,是適合魯迅父親水腫病症的,但從來都沒有聽説過要用原配的。文中説要用原配一窠,如果不是作者虛構污衊,就是該“名醫”太過迂腐。

平地木是可以藥用的,但我學醫半年來也看了不少醫書,卻從來沒見過這味藥,開始還以為是納音,誰知道經過查找,才知道它是植物紫金牛,也叫葉下紅、老不大,始載於什麼《李氏草祕》的書,多長在山谷裏的樹陰下,象小矮樟,自然難找。性平,味辛、微苦。歸肺、肝經。治療新久咳嗽,痰中帶血,黃疸,水腫,淋證,白帶,經閉痛經,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睾 丸腫痛。即使它有治療水腫的功用,卻肯定不是什麼常用藥。

如果就泄水利尿,消水腫而言,可以替代蟋蟀、平地木的良藥太多了,《傷寒論》裏到處都是,如茯苓、豬苓、澤瀉、滑石、海藻、大戟、甘遂等,而且大都容易從中藥店裏得到,“名醫”又何至於以此為難早已焦頭爛額的病人家屬呢?只有迂腐不化,無真才實學之醫生,才會出如此刁難的手法,所以可恨!或者是患者歷來專權跋扈,“名醫”終於逮着機會故意為難一下,也未可知。

但話又説回來,如果是真有水平的“名醫”,非要用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以及平地木,都是無可厚非的,這是人家用藥的特色而已,你如果不喜歡也可以有選擇其他醫生的自由,但是真有水平的“名醫”絕對不會死板到要“原配一窠”的蟋蟀,所以,有人懷疑魯迅這麼寫是誇張杜撰出來以污衊中醫形象,以泄個人私恨的,也未可知。

讓人有點不解和可笑的是敗鼓皮丸,敗鼓皮是有記載可作為藥用的,但是卻用來治療蠱毒,而非治療鼓脹。説敗鼓皮能破鼓脹,這屬於庸醫“意淫”的糟粕之流,是牽強附會的説法,是庸醫無能的表現。鼓脹的根源黃師已經分析得非常精妙,可惜數百年來,少有人識。

梧桐葉可入藥,若經運用合理,自然有驗。但藥引子的説法,其實也多是迂腐之醫糊弄人的手段而已。看看《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等經典,從來沒有藥引子的説法。這都是後世之愚妄憑自己的臆想而無端生出來的。所以,魯迅也説“醫者,意也”,其實説得不好聽點,甚至帶有臆想、意淫的成分。能達到隨意揮灑境界的大師畢竟是極少數的,就如書法一樣,“書意”是很高的境界,不是簡單的隨便隨意可以做到的。看似不經意很平常的寥寥幾味藥,就可以治療痼疾或重病,玩味《傷寒論》裏的首首經方,你才能感覺到醫聖意境之高遠,平淡之中見神奇。藥有主藥、副藥之別,所謂君臣佐使,也不過是主次之分,雖然藥有善於引入血分、氣分、經絡等之分別,但很多都是可以替代的,主要還是靠精選主藥以及眾藥合力才能起效,大方之家是從來不説需要某個藥引子才能治病的。愚蠢的人多悟不通這個淺顯的道理,以藥引子要挾病患,好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實在敗壞之極。

事實上,心開竅於舌,所以説“舌乃心之靈苗”並沒錯,魯迅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以為“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但是,光靠把丹點在舌頭上,是無法治療當時的重病鼓脹的,只能是糊弄人的把戲,連“名醫”自己都沒有底氣了。於是連“名醫”也懷疑起是否有“冤愆”來。

“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自然,這也許是前世的事”,看看這句話,多少有點推卸責任了。如果你真能醫病,那病就真該好了,痊癒後的病人第二天不小心掉進河裏淹死了,那才叫不能醫命。治不好病人,卻還固執地説“能醫病”,真要“能醫病”,病人又怎麼會日益嚴重而病死呢?這分明就是一個悖論。所以,推卸為“這也許是前世的事”。

至於“因此無論什麼,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魯迅這麼寫,實際上是無意中抬高了這些所謂的“名醫”,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怎麼會是這樣的水貨呢?這絕對不是嫡派,見不到岐黃的真正影子,見不到扁鵲、淳于意的影子,也見不到醫聖的任何影子,所見到的只有愚妄和迂腐,當然,人家是頂着“名醫”的光環的,所以你很難追究和質疑。漢唐以後,這種非正統而曾經叫囂、卻也日漸沒落之所謂醫學,在經歷數百年之流弊,殺 人無算之後,終於又在日後成為大文豪的魯迅身上發生了,所以才遭到魯迅這位旗手日後有力的諷刺和挖苦,成為差點自取滅亡的代價之一。

巫醫也許在早期是不分的,但隨着中醫的發展,它們彼此是分開的,而且可以區分得很清楚。醫裏有玄,但不是巫。扁鵲、仲景都是反對巫術的。扁鵲甚至説過信巫不信醫者不治。仲景在婦人雜病裏就明確説到“此皆帶下,非有鬼神。”所以,魯迅説的“也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只能説明魯迅所見並非真正的中醫大師,這或許才是命吧。

標籤: 讀書 精選 父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plmpe.html
專題